初中生物竞赛辅导 细胞 第四章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系统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 细胞 第四章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系统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 细胞 第四章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系统

[竞赛辅导细胞]第四章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系统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

一、细胞质基质的概念

细胞质是指除去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以外的所有物质。细胞质基质亦称透明质或胞质溶胶,是细胞质中除去所有细胞器和各种颗粒以外的部分,呈半透明的胶体状态。

二、细胞质基质的成分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按分子量的大小可划分为三类:

小分子类:包括水、无机离子(K+、Cl—、Na+、Mg2+、Ca2+等)和溶解的气体。其中单价离子大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而双价阳离子则可能依附在核酸、核苷酸和酸性多糖的可变换的位置上,也有少数结合在酶上。细胞质基质中的水分大多数是以水化物(结合水)的形式紧紧地结合在蛋白质和其它大分子表面的极性部分,只有部分的水分子游离存在,起溶剂作用。

中分子类:包括各种代谢的中间产物如脂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氨基酸、核苷酸和核苷酸衍生物。

大分子类:游离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蛋白和DNA,还有少许多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大量的酶,而且酶的种类极多。

三、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担负着一系列的重要功能。

1、进行某些生化活动,这些生化活动是由相对游离状态的酶来完成的。在细胞质基质中出现的代谢途径有: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的合成等。

2、为维持细胞器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

3、供给细胞器行使功能所必需的一切底物。

4、进行物质的定向运输。

5、由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完成蛋白质的修饰,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主要有:①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②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用以调节很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③糖基化,主要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是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把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加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羧基上;④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这种修饰的蛋白质不易被细胞内的蛋白水解酶水解而维持较长的寿命;⑤酰基化。是将脂肪酸链共价地连接在某些跨膜蛋白的暴露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结构区域上。

6、控制蛋白质的寿命。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处于不断地降解与更新的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大部分寿命较长,其生物活动可维持几天,但也有一些寿命很短,合成后只有几分钟就降解了。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有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定位的信号和与修饰作用有关的信号,也有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存在于蛋白质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若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Met(甲硫氨酸)、Ser (丝氨酸)、Thr(苏氨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Cys(半胱氨酸)、Gly(甘氨酸)或Pro(脯氨酸),则蛋白质是稳定的;如果是其它12种氨基酸之一,则是不稳定的。每种蛋白质在合成开始时,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都是Met(细菌中为甲酰Met),但合成不久便被特异的氨基肽酶水解除去,然后由氨酰-tRNA蛋白转移

酶把一个信号氨基酸加到某些蛋白的N端,最终在蛋白质的N端留下一个不稳定的或稳定的氨基酸残基。

第二节核糖体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合成多肽。核糖体是1955年被发现的,称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蛋白体或核糖体。在所有生物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在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中也有数以百计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目前仅发现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个别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内没有核糖体。所以核糖体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结构。

一、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

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的表面,称为附着核糖体,它与内质网形成复合细胞器,即粗面内质网(rER),在原核细胞的质膜内侧也常附着有核糖体。还有一些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称游离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核糖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核糖体常常分布在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的区域,其数量与蛋白质合成程度有关。处于指数增长期的细菌中,每个细胞内大约有数以万计的核糖体,其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40%。而在培养的饥饿细胞内,仅几百个核糖体。

二、核糖体的成分和基本类型

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其直径为25nm,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RNA,核糖体RNA称为rRNA,核糖体的蛋白质称为r蛋白质。在核糖体中蛋白质约占40%,rRNA约占60%。蛋白质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则位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70S(S为Sverdberg,沉降系数单位)的核糖体;另一种是80S的核糖体。

70S的核糖体是所有原核细胞的核糖体,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也近似70S。体外实验表明70S的核糖体在Mg2+浓度小于1mmol/L的溶液中易解离为50S与30S的大小亚单位。当溶液中Mg2+的浓度大于10mmol/L时,两个核糖体常常形成100S的二聚体。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尿素和一价盐可逐级去掉核糖体上的r蛋白,得到纯的rRNA。在30S的小亚单位中含有一个16S的rRNA分子,21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称S蛋白);在50S的大亚单位中含有一个23S的rRNA分子和一个5S的rRNA分子,含有34种蛋白质(称为L蛋白)。

80S的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随着Mg2+浓度的降低,80S的核糖体可离解为60S与40S的大小亚单位,当Mg2+浓度增高时,80S的核糖体又可形成120S的二聚体。40S的小亚单位含有一个18S的rRNA,33种S蛋白。在60S的大亚单位中含有一个28S的rRNA、一个5S的rRNA、一个5.8S的rRNA,49种L蛋白。图4-1是核糖体的立体结构模式图。

核糖体大小亚单位在细胞内常常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又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

(1)与mRNA的结合位点;

(2)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又称A位点;

(3)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 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又称P 位点; (4)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 结合的位点——E 位点(exit site );

(5)与肽酰-tRNA 从A 位点转移到P 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EF-G )的结合位点; (6)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此外还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目前认为,在核糖体中rRNA 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成分,其主要功能是: (1)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是核糖体中最主要的活性部位; (2)为tRNA 提供结合位点(A 位点、P 位点和E 位点); (3)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因子提供结合位点;

(4)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mRNA 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RNA 结合。

核糖体蛋白在翻译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失某一种蛋白或对它进行化学修饰,或核糖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都将会影响核糖体的功能,降低多肽合成的活性。目前关于核糖体蛋白的功能有多种推测,主要有:

(1)对rRNA 折叠成有功能的三维结构是十分重要的;

(2)在蛋白质合成中,核糖体的空间构象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某些核糖体蛋白可能对核糖体的构象起“微调”作用;

(3)在核糖体的结合位点上,甚至可能在催化作用中,核糖体蛋白与rRNA 共同行使功能。

四、多聚核糖体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但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 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 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每种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的数量是由mRNA 的长度来决定的。也就是说mRNA 越长,合成的多肽分子量越大,核糖体的数目也越多。在一条mRNA 上多聚核糖体的间距约30~35nm ,相当于mRNA 上80个核苷酸的距离。由于蛋白质的合成是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这样细胞内各种多肽的合成,不论其

图4-1根据负染色图像绘制的核糖体立体结构模式图 (a )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示意图;(b )不同侧面观的核糖体

(a ) 氨基酸

转译区域

大亚单位

小亚单位

AUG mRNA

g ′ 分泌或排出区域

细胞膜可能附着

在核糖体 Met

NH 2

新蛋白质 (b )

大亚单位

50S 亚单位

30S 来单位

大亚单位

小亚单位

大亚单位

分子量的大小或是mRNA 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即在相同数量的mRNA 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多肽合成的速度,特别是对于分子量较大的多肽。多肽合成速度提高的倍数与结合在mRNA上的核糖体数目成正比。

在原核细胞中,在mRNA合成的同时,核糖体就结合到mRNA上,即由DNA转录mRNA和由mRNA翻译成蛋白质是同时并几乎在同一部位进行,所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常与DNA结合在一起。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或附着在内质网上,或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一些证据表明游离的多聚核糖体结合在细胞骨架上。

五、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以核糖体为基地并被其催化完成的。以原核细胞为例,肽链合成的基本环节与主要步骤如下:

1、在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有3~9个碱基可与核糖体小亚单位中的16SrRNA的3′端碱基配对,使mRNA与30S的核糖体小亚单位结合,接着甲酰甲硫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并与mRNA的AUG配对形成起始复合物。

形成起始复合物还需要GTP和3种蛋白起始因子即IF1、IF2和IF3。IF3参与mRNA同30S亚单位的结合并阻止50S的大亚基与30S小亚基结合。起始因子IF1和IF2促使tRNA结合到mRNA的30S亚基复合物上。

2、50S的核糖体亚单位与起始复合物中的30S亚单位结合,形成70S的完整的核糖体与mRNA的起始复合物。GTP水解,IF1、IF2和IF3释放,甲酰甲硫氨酸分子占据核糖体的P位点(肽酰位),并通过其反密码子和mRNA上的起始密码配对,确定读码框架。

3、肽链延伸主要包括3个步骤:

①氨酰-tRNA与延伸因子EF-Tu和GTP形成的复合物相结合;

②延伸因子EF-Tu上的GTP安置到A位点,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氨酰-tRNA的种类,到位后,结合在EF-Tu上的GTP水解,EF-Tu连同结合在一起的GDP离开核糖体。

EF-Tu不与甲酰甲硫氨酸反应,因此起始的tRNA不能送到A位,而甲硫氨酸-tRNA和其它的氨酰-rRNA 都可与EF-Tu结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间的AUG不能被起始的tRNA识读。

③肽链生成与移位,由肽酰转移酶催化形成二肽酰-tRNA,移位需要第3个延伸因子EF-G(移位酶)结合在EF-G上的GTP水解。肽酰-tRNA从A位转移到P位,mRNA移动3个核苷酸的距离。原P位点无负载的tRNA 移到E位点后脱落,A位点空出。肽链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延伸。

4、蛋白质合成的终止

如A位是UAA、UAG、UGA,氨基酰-tRNA通常不能结合到核糖体上,释放因子RF-1可识别UAA或UAG,RF-2可识别UAA或UGA。A位点的终止密码与释放因子结合,活化肽链转移酶,水解P位点的多肽与tRNA之间的连键,水代替了氨基成为活化肽酰基的受体,多肽脱离核糖体,核糖体随即离解成30S和50S亚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与原核细胞有些差别,但基本步骤相同。

第三节细胞骨架系统

一、细胞骨架的概念

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质基质不是均质无结构的,因为均质无结构的细胞质基质的概念对许多重要的生命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如细胞运动、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序的酶促反应、物质

的定向运动等。1928年,Klotzoff提出了细胞骨别样的原始概念。最早被观察到的细胞骨架是微管,是在1963年用戊二醛常温固定方法后首次发现的。在此之前在制作电镜观察标本时是用锇酸或高锰酸钾低温固定细胞的,这种固定方法使细胞骨架大多被破坏而无法观察到细胞骨架的存在。细胞骨架的概念在不断的发展中,早期的细胞骨架仅指微丝和微管。目前,狭义的细胞骨架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和微梁。广义的细胞骨架的概念是指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二、微丝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加纤维。

1.微丝的成分

肌动蛋白是微丝的结构成分,肌动蛋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分子量为43kD。肌动蛋白单体外观呈哑铃状。在真核细胞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在哺乳动物和鸟类细胞中至少分离到6种肌动蛋白,4种称为α–肌动蛋白,分别为横纹肌、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肠道平滑肌所特有,另两种为β–肌动蛋白和γ–肌动蛋白,见于所有肌肉组织和非肌肉细胞胞质中。肌动蛋白亦要经过翻译后修饰,如N–乙酰化或组氨酸残基的甲基化等,这一过程可以使其具有更多的功能多样性。

在微丝的结构中还有微丝结合蛋白,种类很多,但并不与微丝形成稳定的复合体,而是可逆的。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微丝的组装、去组装、形状和功能,还能控制微丝的组成及其与微管或其它结构的交联。

研究微丝性质的常用药物是细胞松驰素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的(+)端阻止肌动蛋白聚合,但对解聚没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维网络,致使细胞的形状发生激烈地改变,影响部分胞质骨架的崩溃。细胞松驰素B也能抑制培养的动物细胞的运动和胞质分裂,但并不能阻止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由于胞质分裂被阻止,就产生了双核细胞。但不同的微丝对细胞松驰素B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由毒蕈(一种真菌)产生的另一种毒物鬼笔环肽,是一种双环杆肽,与微丝有强亲合作用,使肌动蛋白纤维稳定,抑制解聚,且只与F-肌动蛋白(纤维形肌动蛋白)结合,而不与G-肌动蛋白(球形肌动蛋白)结合。

2.微丝的装配

微丝的装配是指由球形肌动蛋白(G-actin)单体形成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多聚体的过程。一般认为,微丝是由两条肌动蛋白单链呈右手螺旋盘绕形成的纤维或由一条肌动蛋白单体链形成的右手螺旋。如图4-2所示。

(a)(b)(c)(d)

单体

(G-肌动蛋白)

F-肌动蛋白

图4-2 肌动蛋白纤维

(a)肌动蛋白纤维电镜照片;(b)肌动蛋白纤维分子模型,由两股球形肌动蛋白单链呈

右手螺旋稳盘绕形成的纤维;(c)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S1片段形成的复合体电镜照片;

(d)肌动蛋白纤维及其附着的肌球蛋白S1片段复合体分子模型;(e)肌动蛋白纤维的

另一种分子模型,肌动蛋白单体呈哑铃状,肌动蛋白纤维是由一条肌动蛋白单链形成的

右手螺旋。

在含有ATP和Ca2+以及很低浓度的Na+、K+等阳离子溶液中,微丝趋于解聚成G-actin;而在Mg2+和高浓度的Na+、K+溶液诱导下,G-actin则装配为F-actin。新的G-actin加到微丝未端,使微丝延伸。但(+)极组装速度较(-)极快,在一定条件下,微丝可以表现出一端因加亚单位而延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减短,这种现象称为踏车行为。肌动蛋白可在体外装配成微丝,其结构与细胞中分离的微丝相同,可以通过聚合和解聚而纯化微丝。

在体内有些微丝是永久性的结构,如肌肉中的微丝及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中的轴心微丝等;有些微丝是暂时性的结构,如胞质分裂环中的微丝。血小板激活及无脊椎动物精子细胞顶体反应中的微丝只有在需要时才进行装配。实际上,在大多数非肌肉细胞,微丝是一种动态结构,持续进行组装和解聚,并与细胞形态维持及细胞运动有关。体内肌动蛋白的装配在两个水平上进行调节:①游离肌动蛋白单体的浓度;②微丝横向连接成束或成网的程度。细胞许多微丝结合蛋白参与调节肌动蛋白的组装。

3.微丝的功能

真核细胞中,肌动蛋白在微丝结合蛋白的协同下,形成独特的微丝性骨架结构,与细胞中许多重要的功能活动有关,如肌肉收缩、变形运动、胞质分裂等。近年来发现微丝骨架网络系统与细胞信号传递有关,有些微丝结构蛋白,如纽蛋白等,是蛋白激酶及癌基因产物的作用底物;多核糖体及蛋白质合成与微丝的关系亦开始受到关注。

(1)肌肉收缩

①肌丝的分子结构和滑行的动因:

粗肌丝是由250~360个肌球蛋白(亦称肌凝蛋白)分子集合而成的,一个肌球蛋白分子分为头和杆两个部分,在粗肌丝内,头部露在外面,与细肌丝接触,称为横桥。横桥在肌丝滑行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细肌丝滑行的直接发动者。其作用有两个:①是横桥与细肌丝能作可逆性结合,既能结合又可分离。通过横桥的连续摆动,把它周围的细肌丝向M推动;②它具有ATP酶的作用,分解ATP放出能量,供滑行过程使用。细肌丝是由三种蛋白组成: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动蛋白呈双螺旋状是构成细肌丝的主体。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就产生细肌丝滑行,分离则滑行停止。由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是直接参加肌细胞收缩的蛋白,所以合称为收缩蛋白。横桥与肌动蛋白是结合还是分离则取决于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在肌细胞静息时,位于横桥与肌动蛋白上横桥的作用点之间,把二者隔离开。如果原肌球蛋白的这种隔离作用解除,横桥即可与肌动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含有三个亚单位C、T、I,C是钙离子受体,与Ca2+有很强的亲和性。T的作用是把肌钙蛋白连接在原肌凝蛋白上。I的作用是把C与Ca2+结合的信息传给原肌球蛋白,使后者的构型和位置发生变化。可见,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虽然不直接参加细胞收缩,但是它们对这一过程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故合称为调节蛋白。

②肌丝滑行的过程:

图4-3 肌丝滑行原理示意图

甲 肌肉舒张:原肌凝蛋白掩盖了肌动蛋白上的作用

位点,横桥不能与之结合

乙 肌肉收缩: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被在肌凝蛋

白掩盖的作用位点暴露出来,横桥与 位点结合,拉动细肌丝滑行

甲 肌肉舒张

粗肌丝

横桥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I C

T 肌动蛋白 细肌丝

横桥的作用点

乙 肌肉收缩

I

C

T Ca 2+ Ca 2+ Ca 2= Ca 2+ Ca 2+

细肌丝滑行

肌丝滑行的过程是当肌浆中Ca 2+

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Ca 2+

与肌钙蛋白的亚单位C 结合,通过I 把这一信息

传递给原肌凝蛋白,使后者构型改变并 发生移位,从肌动蛋白上的作用点内移 出,使它对横桥和肌动蛋白的隔离作用 解除,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结果产生 两种作用:①激发横桥摆动,推动细肌 丝向M 线方向滑行,肌节缩短;②激 活横桥这一ATP 酶,分解ATP ,为滑 行过程提供能量。反之,当肌浆中Ca

2+

浓度降低,Ca 2+

与肌钙蛋白的亚单位C 分离,原肌球蛋白复位回到肌动蛋白的 作用点上,横桥停止摆动,细肌丝恢复 原来的位置,肌节恢复到原来长度,肌 细胞舒张。(见图4-3)

(2)微绒毛

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轴心微丝是非肌肉细胞中高度有序微丝束的代表,微丝呈现同向平行排布,微线束下端终止于端网结构。微绒毛中心的微丝束起维持微绒毛形状的作用,其中不含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因而无收缩功能。

(3)应力纤维

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应力纤维由大量平等排列的微丝组成,其成分为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α-辅肌蛋白,其组织形式与肌原纤维相似,在细胞质中具有收缩功能。应力纤维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附着有密切关系。应力纤维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胞质溶胶

在许多细胞中,细胞膜下有一层富含肌动蛋白纤维的区域,称为胞质溶胶。这些肌动蛋白纤维平行于质膜排列,并与膜有连接。这一纤维网络可以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维持细胞形状。细胞的各种运动,如细胞质环流、阿米巴运动、变皱运动及吞噬都与肌动蛋白的溶胶与凝胶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有关。这些运动能为细胞松驰素所抑制。

(5)胞质分裂环

有丝分裂未期,两个即将要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

由分裂未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组装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收缩环是非肌肉细胞中具有收缩功能的微丝束的典型代表,在很短的时间内,微丝能迅速装配与去装配以完成细胞功能,其收缩机制亦是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对滑动。

三、微管

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组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内径为15nm。通过其亚单位的组装与去组装能改变其长度,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细胞内微管呈肉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缍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1.微管的成分

微管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α-微管蛋白含450个氨基酸残基,β-微管蛋白含455个氨基酸残基,这两种蛋白均含有酸性C未端。微管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但有些高度特化的细胞,如红细胞中已没有微管蛋白,但这是次生性的。微管蛋白分子在生物进化上可能最稳定的蛋白分子之一。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管装配的基本单位。微管蛋白二聚体含有鸟嘌呤核苷酸的两个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亦能结合于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另外微管蛋白二聚体上具有一个秋水仙素结合位点,一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

2.微管的形态

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微管壁是由13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微管可装配成单管、二联管(纤毛和鞭毛)、三联管(中心粒和基体中)。如图4-4所示。

3.装配

对于微管蛋白的装配性质的研

究起始于体外的实验,1972年R.C.Weiseberg在试管里用脑粗提取液成功地显示了微管的自我组装过程,他发现将一定浓度纯化的脑组织中的微管蛋白,在一定的pH值和没有钙离子的条件下保温,它们就会自行组装成一条长的管状结构。其后在许多实验材料研究中得到证实。

微管是由相似的蛋白亚基装配而成的。主要装配方式是:首先,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形成长度为8nm的αβ二聚体,αβ二聚体先形成环状核心,经过侧面增加二聚体而扩展为螺旋带,αβ二聚体平行于长轴重复排列形成原纤维。当螺旋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形成一段微管。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这一

原纤维

8nm

24nm

微管蛋白二聚体

α

β

图4-4 维管的三维结构

维管蛋白αβ二聚体头尾相接形成

原纤维。微管壁由13根原纤维构成

端微管的端点使之延长,最终微管蛋白与

微管达到平衡,如图4-6所示。

图4-5 微管装配过程图解

在微管装配所需要的条件中,①微管蛋白浓度:随温度和技术条件而异有一定的临界浓度,低于此浓度而不发生微管装配,大约为1mg/mL;②最适pH值:为6.9;③离子:Mg2+为装配所必需,Ca2+必须尽可能地除去;④温度:37℃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微管,0℃微管解聚为二聚体。在细胞内微管蛋白的形成是自我调节的,多余的微管蛋白单体结合于合成微管蛋白的核糖体上,导致微管蛋白mRNA降解。微管在体内的装配和去装配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高度有序的。间期细胞中,细胞质微管与微管蛋白亚单位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有丝分裂期中,胞质微管装配和去装配动态受细胞周期调控,发生显著改变,分裂前期胞质微管网络中的微管去装配,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单位组装为纺缍体,分裂未期发生逆向转变。此外,细胞中存在一些非常稳定的微管结构,如纤毛、鞭毛等。

微管的装配是有极性的,所有的微管都有极性。所谓极性是指微管的两个未端在结构上是不等同的,这是由于微管中重复的亚单位αβ异二聚体(αβ→αβ→αβ)的排列方式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特征。所有的微管都有确定的极性,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αβ→αβ即为头→尾的方向,微管蛋白加上或释放主要发生于(+)极,微管的延长主要依靠(+)极组装GTP微管蛋白,然后GTP水解为GDP 或GTP与微管蛋白分离。目前的微管动态装配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GTP帽(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其GDP帽则解聚。在一定条件下,微管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缩短,称为踏车现象,如图4-5所示。

图4-5微管装配的踏车现象

微管在生理状态或经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MTOC决定了细胞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如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还有鞭毛和纤毛的根部的基体等。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形态发生以及进行功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发现几种蛋白与微管有密切关系,附着于微管多聚体上。参与微管的组装并增加微管的稳定性。在实验条件下没有这种蛋白也能组装。所以这种蛋白称为微管结合蛋白(MAP),一般认为MAP与骨架纤维间的连接有关。微管的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微管结合蛋白的不同。

在研究微管的结构和功能中,微管特异性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秋水仙素是最重要的工具药物,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活细胞,可立即破坏纺缍体结构,但不像Ca2+、高温和低温等因素那样直接破坏微管,而是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原理是结合有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可以组装到微管未端后阻止其它微管蛋白的加入。紫杉醇能促进微管的装配,并使已形成的微管稳定。重水(D2O)也会促进微管装配,增加其稳定性。但由紫杉醇和重水所致的微管稳定性增加对细胞是有害的,使细胞周期停止在有丝分裂期。由此可见,为行使正常的微管功能,微管处于动态的装配和解聚状态是重要的。

4.微管的功能

(1)微管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点:

①构成细胞壁: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形成和保持细胞的形状;

②细胞的运动:参与细胞的收缩和细胞伪足运动,构成纤毛、鞭毛等运动器官的基本结构成分并产生运动;

③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粒和染色体的移动,细胞板的形成;

④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分泌和信息传递;

⑤细胞分化。

(2)染色体运动

在细胞从间期进入分裂期时,间期细胞胞质微管网架崩解,微管解聚为微管蛋白,经重组装形成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器指有丝分裂时产生的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星体(动物细胞特有)和纺缍体。星体是指围攻中心体向外辐射状发射的微管。纺缍体是由大量微管在赤道面垂直排列组成的中部宽阔,两极缩小的细胞器,形如纺缍。纺缍体由极微管、动粒微管和区间微管组成,如图4-6所示。来自两极的微管在赤道面彼此相搭,侧向结合。有人认为通过一种马达分子──动力蛋白相连续,此种马达分子可通过微管拉动染色体向极部移动。动粒微管是指在后期和未期时连接已经移向两极的染色体或子核的微管。有丝分裂器在维持染色体平衡、运动、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关染色体运动的分子机制曾有两种学说:①动力平衡学说:认为染色体的运动与微管的装配—去装配有关;②滑行学说:认为染色体的运动与微管间的相互滑动有关。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运动的动力来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通过活细胞、体外溶解细胞、体外微管组装等实验,对染色体运动能量来源提出了几种解释。在细胞质内发现有一种类动力蛋白,间期分布于细胞质内,M 期时定位于极、纺缍体和动粒(着丝粒)部位,因而认为类动力蛋白分子在染色体运动中起着动力供应的作用。微管的正端插入动粒的外层,呈袖筒状。微管蛋白分子和动粒蛋白分子有亲合性,微管蛋白在此端可以组装及去组装。在动粒中ATP 分子水解可以提供能量驱动微管上的“行走蛋白”,即类动力蛋白马达分子向极部移动,拉动染色体向极移动。染色体运动的另一种解释,随着动粒端的微管去组装,动粒倾向于向极滑行以恢复“袖筒”壁与微管的结合而拉着染色体向极部运动,后期的连续微管的延长及推动极部向两端移动,认为正是类动力蛋白的马达分子在来自两极的平行连续微管之间起到动力供应的作用。

(3)细胞内运输

真核细胞内部是高度区域化的体系,细胞中物质的合成部位与功能部位往往是不在一处,必须经过细胞内运输过程。神经轴突运输和鱼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运输是两个最为直观的例证,说明细胞骨架尤其是微

图4-6 有丝分裂器纺缍体结构示意图

半纺缍体

着丝点 着丝盘微管 极微管 纺缍体极 染色单体

赤道

小珠

小泡

微管 载玻片

图4-7 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介导的转运活动示意图

管在细胞内转运中起关键作用。

①神经元轴突运输

神经元轴突中的蛋白及膜结构都是由胞体合成后转运出去的,轴突运输的类型见表4-1。 表4-1 轴突运输的类型

种 类 速 度

成 分

快速转运 顺梯度 逆梯度

50~400mm/d 200mm/d

膜性细胞器和物质、线粒体、突触小泡 前溶酶体小泡、溶酶体酶、内吞小泡 慢速转运

慢成分a 慢成分b

2~8mm/d 0.2~1mm/d

微丝(肌动蛋白和结合蛋白)、血影蛋白、包涵素、钙调蛋白 微管(微管结合蛋白)、神经纤维(三联体蛋白)、血影蛋白

细胞骨架纤维一方面作为慢速转运的成分而经轴索运动,另一方面又充当转运的轨道。微管可作为高尔基体和其它泡及颗粒运输的轨道,运速可达2

μm /s 。单根微管上的物质运输可以是

双向的,神经轴突运输中两种动力分子已经得到纯化,一种是驱动蛋白利用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向(+)极运输小泡。另一种是胞质动力蛋白驱动向(—)极的运输。现可以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输过程,如图4-7所示。

②色素颗粒的运输

许多两栖类的皮肤和鱼类的鳞片中含有特化的色素细胞,在神经肌肉控制下,这些细胞中的色素颗粒可以数秒钟内迅速扩散到细胞各处,从而使皮肤颜色变黑;又能很快运回细胞中心,而使皮肤颜色变浅,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色素颗粒的运动是微管依赖性的,色素颗粒是沿微管而转运的。

四、中间纤维

中间纤维是60年代中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直径为10nm 的纤维,由于其直径介于肌粗丝和细丝之间,故称为中间纤维(又称为中间丝,缩写为IF )。现已发现中间纤维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1.中间纤维的成分及其装配

中间纤维的成分比微管丝和微管复杂,按其组织来源及免疫原性可分为5类,(见表4-2)。中间纤维的分布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这一点已被应用于肿瘤临床鉴别诊断,以鉴别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显示了良的应用前景。如图4-8示Hela 细胞的中间纤维。

表4-2 中间纤维分类 纤维来源 蛋白亚基

分子量 组织来源 角蛋白纤维

角蛋白,19~22种多肽

40~68kD

上皮细胞

波形纤维波形纤维蛋白,一种多肽55kD 间质细胞和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结蛋白纤维结蛋白,一种多肽53kD 肌细胞(参与肌肉Z盘的构造)神经元纤维神经元纤维蛋白,3 种多肽68、160、200kD 神经元

神经胶质纤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一种多肽51kD 神经胶质细胞

(a) (b)

图4-7 Hela细胞中间纤维

(a)电镜照片;(b)荧光显微镜照片

中间纤维蛋白来源于同一基因家族,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中间纤维蛋白分子肽链中部有一段约310年氨基酸残基的α-螺旋区是高度保守的。两个相邻亚基对应的α-螺旋区形成双股超螺旋,长约40~50nm的杆部,组装成中间纤维的主干,这是5类中间纤维的共同结构特征。同一型的中间纤维蛋白其杆状区氨基酸顺序有70~80%的同源性,但不同型的中间纤维蛋白的同源性则低于30%。

中间纤维也同微管微丝一样,可以进行自我装配。在细胞内的装配都是紧贴着聚集于细胞核旁边的多聚核糖体上进行的。

2.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中间纤维结合蛋白(缩写为IFAP)是一类在结构和功能上与中间纤维有密切联系,但其本身不是中间纤维结构成分的蛋白。IFAP可能在中间纤维上或其两端与中间纤维紧密或松散结合,作为细胞中中间纤维超分子结构的调节者。如桥板蛋白1和2参与桥粒的形成;微管结合蛋白参与中间纤维与微管间的横桥形成;血影蛋白参与中间纤维与膜结合;锚蛋白参与中间纤维与膜结合等。

3.中间纤维的功能

中间纤维的功能至今仍不很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中间纤维特异性工具药。一般认为,中间纤维在细胞质中起支架作用,并与细胞核定位有关。同时中间纤维在细胞间或者组织中起支架

作用。如角蛋白中间纤维参与了桥粒的形成,结蛋白中间纤维参与了肌肉Z盘的构造。但上述支架功能都是基于形态学观察推测的。

中间纤维在胞质形成精细发达的纤维网络,外与细胞膜及细胞外基质相连,内与核纤层有直接联系,推测中间纤维参与传递细胞内机械的或分子的信息,可以是从细胞膜传至细胞核,也可以是由细胞核传至细胞膜。

近年来发现中间纤维与mRNA的运输有关,胞质mRNA锚定于中间纤维可能对其在细胞内的定位及是否翻译起决定作用。此外,神经元纤维在神经细胞轴突运输中起作用。

五、微梁

微梁曾是各类细胞质骨架纤维的总称,近年来专指一类特定的胞质骨架纤维。70年代中期,Portor采用高压电镜发现细胞内存在着一类新的直径为2~3nm的微梁网络。在细胞内形成细密的立体网架。微梁不仅将微管、微丝、中间纤维联结起来,并且与线粒体、核糖体等各种细胞相联系。

关于微梁是否是活细胞中真实存在的结构尚存争议,否定者认为这是样品制备过程中的人工产物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457533786.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十)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讲义(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予质量:H 一1 C--12 N 一14 O--16 Na 一23 Mg-24 S-32 C1—35.5 K —39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数据项目中,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 .熔点 B .沸点 C .硬度 D .着火点 2.下列说法中,你不赞成的是 ( ) A .生产和使用电瓶车时无污染,不应限制生产和使用 B .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要将垃圾分类回收 C .即使将烟囱建的高一些,也未必能够避免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D .认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 3.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了“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 .泫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 .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是 ( ) A .用蔗糖作食品的甜味剂 B .用干冰保藏易腐败的食物 C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D .用袋装生石灰作饼干类食品的干燥剂 5.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同性塑料。制造下列物品应该用热固性塑料的是 ( ) A .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B .食品包装袋 C .雨衣 D .电线外面的塑料护皮 6.近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神六”载人航天飞船已经顺利升空和返航。下列燃料电池比较适合在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是 ( ) A .氢氧燃料电池 B .乙醇燃料电池 C .甲烷燃料电池 D .一氧化碳燃料电池 7 8,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业等领域,已知 氮、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N ,Si 。请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分子式) 为 ( ) A .Si 3N 4 B .Si 4N 3 C .Si 3N 7 D .Si 7N 3 9.双氧水(H 2O 2)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易分解。某试剂厂制得7%一8%的双氧水,欲将其浓缩 成30%的溶液,可采用的适宜方法是(蒸馏是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14 2 8 4 +7 2 5

初中生物竞赛辅导教程 第八章 生物的进化

第八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 【知识概要】 一、生命起源的假说 1.特创论;2.自生论;3,生生论;4.宇宙生命论;5化学进化论。 二、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 细胞起源的原始次序,大致如下:核苷酸和氨基酸→原型核酸和原型蛋白质→原型核蛋白体(生命前体)→原始生命体(原生体)→原型细胞→原型细胞的增生和选择→细胞(原核细胞)→细胞的增生与选择→真核细胞。 内共生学说认为:真核生物体内的许多细胞器不是渐进的进化过程产生,而是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作用产生的。许多科学家深信,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分别通过吞噬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及内共生作用产生出来的共生体。 此外,还有人认为真核细胞不是来自原核细胞,而是和原核细胞一同起源于原始生命。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机制 【知识概要】 一、进化的证据 1.古生物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化石 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化石大多数是生物体的坚硬部分,有动物的骨骼、贝壳、植物的茎、叶等。它们经过矿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保持原来形状、结构以至印模的石化(包括钙化、碳化、硅化、矿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也有少量是指未经改变的完整的古生物遗体。 地质年代的测定:现在主要运用放射性元素的方法。放射性元素以自己恒定的速度进行衰变,不受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2.比较解剖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 同源器官的存在说明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痕迹器官的存在可以追溯某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胚胎学对生物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研究 通过对高等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比较,①说明高等动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动物。②显示了各种脊椎动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③显示了生物在个体发育中重演了该物种生物的系统发育或进化过程。 4.生物学对动物血清鉴别的研究 利用接受狗血清的家兔体内产生的抗体,实际上利用兔子的抗血清来检验狗和其他动物的血清反应。据血清反应沉淀多少说明血清蛋白在结构和性质上差别程度,沉淀越多,说明其差别程度越小,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就越远。利用含抗人血清抗体的家兔的抗血清来检验人和黑猩猩、狒狒和猪等动物的血清,得出类似的结果。 5.生物化学对蛋白质、核酸的研究 ①分析不同物种的同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可以看出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细胞色素C。②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来证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③总的趋势是愈是高等的动物,DNA 的含量高,但是DNA含量不一定总是跟生物的复杂程度成正比,如肺鱼的一个种的DNA含量几乎是哺乳类的40倍。但要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含有足够数目的不同基因是必需的。6.生物地理学对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 一、知识结构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主要功能(C:理解)。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D:应用)。 (3)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主要化合物(D:应用)。 (4)内质网、核糖体的主要功能(C:理解) 2.态度观念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何细胞质的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变化观点的教育。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何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何功能、局部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⑶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以及对如何加快细胞质流动速度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3.能力方面: ⑴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⑵通过学习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⑶通过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综合能力。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②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的主要功能。 (2)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四、教学程序 1.复习提问: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特性?为什么说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学生回答:略。 小结指出: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同时与周围环境不停地进行物质交换。此外,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如分泌、排泄、免疫等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

性密切有关。 总之,细胞膜维系着整个细胞的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细胞内的一切生命活动正常地有序地进行。 那么,细胞膜之内、细胞核之外的细胞质里有哪些细微的结构,它们有什么功能呢? 2.本课时主要讲述细胞质的组成和四种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和核糖体),以了解细胞器的功能为重点,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统一为主线,运用模型、挂图、投影或绘板图等加强直观教学。 3.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活细胞,细胞质呈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离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各种酶等。 细胞质基质主要功能: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细胞质的基质中悬浮着多种细胞器。每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完成各自专有的功能。 4.真核细胞内的主要细胞器。 (1)线粒体 让学生观看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找找有无线粒体,大致什么形态。 分布: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大多呈颗粒状、短线状,由此得名。 功能:教师举例,由学生思考推论线粒体的功能。 例①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线粒体多达2 000个,一般细胞为几十至几百个),在代谢衰退的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②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基端线粒体数目较多。 ③线粒体一般是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但它在活细胞中能自由地移动,往往在细胞内新陈代谢旺盛的部位比较集中。例如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比较集中。 让学生分析上述例子,说明线粒体有何功能,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教师加以引导,由学生得出结论: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人称线粒体为细胞内供能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在活细胞中能自由移动,是动态的,有利于提供能量。 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线粒体又是如何提供的? 教师指出,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糖类等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 结论是: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呢? 讲解线粒体结构时,教师随讲随板图,以利及时突出这些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小结时再用色彩鲜明且有立体感的挂图,由学生来讲有哪些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利学生理解掌握以下内容:

初中化学竞赛专题辅导9: 综合实验

竞赛专题辅导九:综合实验 【内容综述】 1、熟练掌握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制气分型,型,集气有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净化…) 2、培养审准实验目的,审定全系统步骤先后顺序合理,以达目的的能力 【要点讲解】 1、读审题中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紧扣实验目的,创设途径选择最佳。 2、分解每一步骤,明确这一步目的,严格准确操作<如气体的投制,净化,干燥各步) 3、审定系统顺序使整个流程谐调<如先查气密后制气,先去杂后干燥;用洗气瓶,长管进短管出…) 例1、例用下图给出装置,设计实验以粗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量<已知氢、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回答提出问题。 <1)按气流从左至右流向,仪器组装连接顺序为<用大写字母标)______________ <2)各组仪器接口顺序为<用小写字母标)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装置的作用A 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 __________grdafhiT3t 解读:1.读、审题目,实验目的:粗测铜的原子相对质量,由给出的图示,可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能测生成水的量,则可达目的。因是计量实验,要尽量使实验值准确,要净化干燥、产物水量要防止其它湿气的干扰。grdafhiT3t 2.分解审定;参照图示,除HCl用F,干燥用A;测定水量D紧接C,防止大气中湿气干扰后接B。接口位置注意,洗气瓶导管,长进短出,干燥管粗进细出。grdafhiT3t 答案:<1)E→F→A→C→D→B <2)e→f’, f→a , a’→c , c’→d’ , d’→b’ 3)A干燥,B吸收大气口水气 F吸收中混有的HCl 例2、已知某食盐中掺有纯碱。为测定纯碱含量,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细胞生物学习题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 一、名词解释 1. 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细胞中微管开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粒等部位。 2.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束,由大量平行的肌动蛋白丝组成。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含有大量的应力纤维,通过粘合斑附着在细胞外基质上。 3. 细胞骨架cytoskeleti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4.网格蛋白clathrin: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三条重链和三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笼状结构,介导高尔基体到溶酶体以及胞吞泡形成等过程。 5. 中心体centriole:由一对相互垂直的柱状中心粒以及周围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 6. 基体basal body:是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是9+0型的结构,只含有一个中心力 7. 胞质环流cyclosis:植物细胞中胞质绕液泡环形缓慢流动的现象。动力来自肌动蛋白与肌 球蛋白(微丝)的相互作用。 8.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细胞器或分子沿神经细胞轴突的定向运输方式。 9. 分子发动机molecular motor:细胞内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的物质 运输或细胞运动的蛋白质分子,例如以微管为轨道的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以肌动蛋 白纤维为轨道的肌球蛋白。 10.动力蛋白dynein:巨大的蛋白质复合体,由2条重链、4条轻链、3~4条中间链组成, 具有ATP酶活性,与微管结合,其功能是分子马达,驱动内体、溶酶体、线粒体等沿着微 管向中心体运动,结合真核生物外周的鞭毛和纤毛并驱动其运动,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的分离。 11. 驱动蛋白kinesins:一类微管动力蛋白,由两条重链(110~135 kDa)和数条轻链(60~70 kDa)组成,其重链的头部具有ATP酶的活性,利用水解ATP得到的能量沿着微管移动,参 与细胞器的转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类微管动力蛋白。由两条重 链和数条轻链组成,可利用水解A TP提供的能量沿微管向微管的正端移动,与小泡、细胞 器运输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有关。) 12. 微管结合蛋白(MAP):与微管特异地结合在一起, 对微管的功能起辅助作用的蛋白 质称为微管结合蛋白,如装配MAPs。 二、选择题:请在以下每题中选出正确答案,每题正确答案为1-6个,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1. 以下哪些药物常被用于特异性的显示微丝 A. 细胞松弛素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 杠杆竞赛习题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杠杆竞赛习题 竞赛辅导--杠杆竞赛习题 1(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所示)。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力杠杆。 2(地面上有一条大木杆,抬起A端需用力300牛,抬起B端需用力200牛。这条木杆的_________端较粗,整个木杆的重量(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牛。 3、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图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钢缆的A端固定在电杆上,B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在电杆C上。 (1)配重D是n个混凝土圆盘(图中只画出3个),每个 盘的质量是m。按图示的配置,钢缆在B端所受的拉力 大约是多少? (2)如果只考虑B端的牢固性,本来可以把它直接固定在电杆C上,也可以用一个很硬的大弹簧连接B和C。实际上却用滑轮组来连接,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 - 1 - 用心爱心专心

4、红星中学初三年级一结孪生兄弟程学文、程学武中考结束后回到家里。父亲安排他俩把家里一些重物搬到楼上去,两兄弟运用物理知识组成了如图所示甲乙两组滑轮组,若每人质量为50kg,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1)求:甲图中程学文对楼上地面的压力。 (2)比较两图,乙图比甲图滑轮组的优点是什么,但程学武必须直接拉重物上升一段距离才能把重物提到楼上。两人一合计,把两滑轮组合装成一个滑轮组,使用权之既更少力又能直接把物体提升到楼板上去。画出符合要求的滑轮组绕线圈。 5、有一根均匀的米尺,放在水平桌面上,一端伸出桌外,怎样用一质量已知的钩码和一根细线测出米尺的质量,请写出测量方法和米尺质量的表达式,并画出示意图。 参考答案: - 2 - 用心爱心专心 1. 思路点拨:图中,售货员向下按扶把时,手推车B轮离地面,C轮仍在地面上, 此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C点转动,把手推车视为杠杆,则此时杠杆的支点是 C(当 售货员向上提扶时,推车的C轮离地面,B轮仍在地面上,把推车视为杠杆,此 时相当于整个推车绕 B点转动,其动力作用在E点,阻力则是车内所装货物和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初中化学竞赛难题集 1.将1LH2、O2,N2、Cl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里点火,生成1g溶液,则剩下的气体可能是( ) A H2、O2、N2BH2、N2、HCl C HCl、 O2、N2 D O2、N2、Cl2 答案;B,D 2、在托盘天平两盘上,放上A、B两个烧杯,烧杯内均盛有质量不同但都含有硫酸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烧杯比B烧杯重,现在A、B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铁和锌反应结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反应前A、B烧杯最大质量差为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0、0027g、0、0014g 3、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渣的质量与所加的铁粉质量相同,则混合溶液中盐酸和氯化铜两溶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 假设加入64g铁粉,参与反应,生成64g铜需要铁粉56g 和酸反应要铁粉8g 8x2/56:1=2:7 所以酸和氯化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7 答案:2:7 4、SO3溶液在浓硫酸中所形成的液体称发烟硫酸,其浓度通常以游离的SO3含量来表示,如20%的发烟硫酸即表示在硫酸中含有20%的SO3。现有20%的发烟硫酸5Kg,用水冲稀可得______Kg25%的稀硫酸.

答案:20.9 SO3 + H2O ====H2SO4 80 98 5kg*20%=1kg x=1.225kg 1.225kg+(5kg-1kg)=5.225kg 5.225kg/25%=20.9kg 5、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 g )和2LY(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 g )+3Y(g )=2Q(g)+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n的值是____. 答案:6 4+3<2+n n>5 6 两金属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9,等质量的A和B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之比为3:4.则两金属的化合价之比为(): A1:2B2:1 C3:2D 2:3 x/8:y/9=3:4 x:y=2:3 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m氢气 答案:D 7、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C17H35COONa),它与水中的Ca2+、Mg2+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沉淀而不能起泡。现有肥皂水溶液和四种等体积的待测溶液:①蒸馏水;②0.1% CaCl2溶液;③1% CaCl2溶液;④10% MgCl2溶液。试回答:检验这四种溶液应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在溶液中滴加肥皂水溶液,看起泡的快慢。

初中生物竞赛课外知识补充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种群是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能量流动是指系统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网络的营养级序列单方向传递的过程。 2.种间关系的比较: (1)共生:特点: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如大豆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等。 (2)寄生:特点:寄生物有利,寄主有害。如人与蛔虫、大肠杆菌与噬菌体等。 (3)竞争:特点:往往排除掉一方。如大、小两种草履虫一起培养等。在图形上看,若是竞争,二者的起点应该相近。 (4)捕食:特点:对捕食者有利,被捕食者致死。如狼猎食鹿等。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II号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第二节植物细胞 1.质体:除了低等真菌、细菌、粘菌、蓝藻及某些寄生的种子植物的细胞外,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质体。质体又因所含色素的不同而分成大三类,即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有色体一般为杆状,其中所含的色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可使花、果实呈红、橙、黄色。白色体,顾名思义,它是白色的质体,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形成最早。这三种质体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以互相转化。如绿色植物在黑暗中生长出现黄化现象,就是叶绿体在无光条件下由于不能合成叶绿素,转化成为白色体的实例。再如西红柿的果实,细胞内最初形成的是白色体(果实白色),后来转变成叶绿体(果实绿色),最后又转变成有色体(果实红色)。 马铃薯由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见不到光,细胞内的前质体全部发育成为白色体,当将块茎挖出见光后,细胞中的白色体在光照条件下合成叶绿素,转变成叶绿体,使土豆变成了绿色。 2.液泡中的液体除水分之外,还溶有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以及钾、钙、镁等一些无机盐离子,还有果胶、蚁酸、草酸和一些糖类。在花和叶片细胞的液泡中溶有花青素,从而使花呈现出红、紫、蓝等各种鲜艳夺目的颜色。液泡有大有小,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细胞的渗透压和储存养分。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提纲资料讲解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封闭连接 细胞连接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 一封闭连接(紧密连接) 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侧面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跨膜蛋白颗粒形成的封闭索,交错形成网状,环绕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穿膜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 45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封闭蛋白claudin 20-27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胞质外周蛋白PDZ蛋白、ZO家族。。。 紧密连接的两个主要功能: 1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从组织回流入腔中,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保护器官免受异物伤害 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如紧密连接限制膜蛋白、膜脂分子流动性,保证在小肠上皮内胞质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还将上皮细胞联合成一个整体 二锚定连接 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主要作用是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广泛分布于动物各种组织中,特别是上皮、心肌和子宫颈等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黏着带adhesion belt 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合连接黏着斑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adhesion plaque 桥粒连接desmosome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桥粒desmosome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半桥粒hemidesmosome 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s:在细胞膜的胞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斑,并将连 接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相连 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nsion proteins:其胞质区域连接细胞内锚定蛋白,其细胞 外区域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或相邻细胞特异的穿膜黏着蛋白 (一)黏着连接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参与形成黏着带的穿膜黏着蛋白称: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 胞内锚定蛋白:α、β、γ联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黏着斑蛋白(vinculin)等,锚定肌动蛋白丝 作用1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

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解答

20XX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24届天原杯)复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 40、Fe-56、Cu-64、Zn-65、Ag-108、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2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网络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 B.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溶液无色、有漂白作用,它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材料,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材料是铝合金 D.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会形成胶体,因此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2.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了一种化合物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每个 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分子的分子式C5H4 B. 该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3.75% C. 该分子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5:4 D.等质量的该物质与甲烷相比,燃烧时消耗的氧气更多 3.下列做法不会使人中毒的是() A.用工业酒精配制白酒饮用B.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C.向蔬菜大棚内通入适量的CO2D.用胆矾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4.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 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 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 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5.已知①钠、镁、铝等活泼金属能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的金属化合物和氢气;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有些金属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单质碳, 则在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Y得到W的一组化合物是()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分类详细解析附答案专题简单机械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12--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某次刮大风时把一棵大树吹倒了,需要两个工人把它扶起,工人们想到了如图l2所示的四种方案,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 ) 1.答案:B 解析:根据滑轮知识,AB图绳中拉力为二人拉力之和,且拉树的力为两根绳中的拉力。根据杠杆知识,B图在动力臂大,所以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B。 2.(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 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 和夹爪分别是(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 答案:A解析:手把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夹爪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3.(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仅仅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答案:D解析: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在手上涂擦“镁粉”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所以选项D正确。 4.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某人在车后用80牛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车辆前方出现情况,他马上改用120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40牛B.80牛C.120牛D.200牛 3. 答案:D解析:用80牛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说明车运动受到的阻力为80N。改用120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车受到人向后拉力120N,阻力80N,所以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20N+80N=200N. ,选项D正确。 5.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 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杯装满质量为m1的水后总重为G1;铝杯装 满质量为m2的水后总重为G2。下列关系不可能正确的是() A.G1G2,m1>m2 C.G1m2D.G1>G2,m1G2,所以A 不可能正确。 6.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两根硬杆AB、BC用 铰链连接于A、B、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杆对BC杆作 用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A.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A指向B B.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C指向B C.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A D.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C 答案:C解析: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取A点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BC杆对AB杆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AB杆对BC杆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选项AB 错误;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取C点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AB杆对BC杆作用力的方向由B指向A,选项C正确D错误。

第七章 力 竞赛辅导

第七章力 一、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1.力的概念:___ _____对_____ ____的作用 2.力的相互作用是 力 3.力的效果:(1)_________ _______(2)_______ _________ 4.影响力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__ __; (2)__ _; (3)___ _ 5.力的表示:(1)力的图示;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____ ___的_______表示力的三要素。___ ____表示力的大小;____ ___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 产生条件:物体发生__ _形变所产生的力。_ __、__ _都属于弹力。 2.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弹力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垂直作用于受力面)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 _与__ _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1)观察___ __和__ __。(2)校正______。 (3)拉力方向要沿弹簧轴线方向 (4)读数,_______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1.产生原因:物体由于受到的吸引(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引力) 2.大小:G=________(g=____ _______),表示。重力 3.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_____。(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补充:内容: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强调:这里我们提到一个对悬挂物的拉力。我们不仅可以用台秤、体重计这样的仪器通过测量压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也可以用弹簧秤这样的仪器通过测量拉力来测量物体的重力,他们都是同样的原理。 3.超重现象产生条件:加速向上 失重现象产生条件:加速向下 完全失重:完全不受重力的状态 二、【典型例题】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______,物体间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例如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有些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没有施力物体 C.不存在只对别的物体施力、自己不受力的物体D.较大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一定较大 3、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 有关的图是图和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 有关的图是图和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 点有关的图是图和 图.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附加题供选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 S:32 Cl: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Ba:137 3.考试时间:2小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 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 漏选1个扣1分。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07年10月24日,我国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1号”送上月球轨道,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原子)资源。下列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2.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A.奥运场馆周围的路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B.在奥运场地使用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 C.场馆附近的绿化采用微灌或滴灌智能控制技术 D.将奥运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深埋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层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均相同 4.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 3 )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3和O 2 混合得到的是纯净物 B.O 2比O 3 稳定 C.等质量的O 3和O 2 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是2︰3 D.O 3与O 2 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5.“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初中生物竞赛选手培训策略浅谈

初中生物竞赛选手培训策略浅谈 初中生物竞赛是一场高水平的竞赛,竞赛试题一般内容新、难度大、范围广、数量多,问题的综合性、探索性强。生物竞赛对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强化了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心理品质。生物竞赛选手培训不是一种常规教育,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基础生物教育的补充形式,是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的特长教育,要求学生在扎实的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演绎,并能将知识迁移,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紧密联系。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一谈体会。 首先,我认为同时兼任初中与高中的生物教学是培训的一大优势。我仔细研究了近几年来各省初中生物竞赛试卷,发现其中许多试题都渗透有高中生物知识,但运用的仍是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而我连续多年兼任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学,因此我对初中、高中的生物教材了如指掌,能够在教授初中知识的同时,随时把高中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最新的生物技术、生物学方法及时地渗透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比如,在新课的学习中,对于病毒这部分知识,课本只介绍了病毒的两部分结构——蛋白质外壳与核酸,而丝毫没有涉及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与寄生生活的关系,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后,及时把高中教材中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完成的五个过程补充给学生,学生们大多还记忆犹新,一年半之后的竞赛中,果真就考中了这道题,而听过我讲课的同学大多都拿到了这道题的满分——6分。还有像放射性元素标记跟踪物质的去向与转移过程,微生物的培养,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判断显性、隐性的问题,遗传杂交中有关父本与母本的区别,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外界环境因素,均是属于初中高中两着边的问题,我能在平时的正常教学中将初中、高中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加强了初、高中知识的联系,拓展了知识、延伸了知识。 其次,我认为进行竞赛辅导,不要打乱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尽量以初中生物课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并且都应从初中的相关内容引入新知识。我认为这样做能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框架入手,使补充的内容成为其知识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起来更易理解和接受,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使其原有的知识体系更完整更充实。这样,学生获得的就不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而是新旧知识的有机整合。 参加生物竞赛培训特别是第二阶段培训的同学,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活跃,开拓能力强,书本上的知识点没有必要面面俱到都讲到,这对他们来说没有新意,也没有时间。我将这一阶级的培训像高三第二轮复习一样划分为几个非常简炼的小专题,如“生物与环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实验设计”等,进行延伸扩展,不反复重复类似的问题与知识点,抓住一点,就讲深讲透,如验证骨的成分的实验,教材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即可,我进一步要求他们将用剩后的鱼骨进行交叉实验,即将煅烧后的骨放入盐酸中,在酸中浸过的骨头在火上燃烧,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并从这一知识点引伸开去,提问:

重点初中化学竞赛知识点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物质的分类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某些碱性氧化物,如Na2O、K2O,常见的盐类如NaCl、KF,常见的碱,如NaOH等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氢(HCl)、水(H2O)等。 (二)物质的组成及结构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稀有 (5) (6) (1))。 (2) 氧化反应 燃烧: 爆炸: 自燃: 第二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一)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的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及其它成分约占1%,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稀有气体的用途很广,根据稀有气体 的性质,它被应用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空气的污染和防止:煤燃烧产生的烟,(含SO2)、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出车的尾气(含NO2等)形成的烟雾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害燃烧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环境污染及其危害,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含量过高,遇水便形成了酸雨,应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注意大气环境保护,特别要注意防止居室 中的空气污染,要保护臭氧层。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解水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略大;降低温度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物质发生氧化反

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等,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①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磷白磷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白磷或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④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方,烧杯中有水雾。(2)氧气与金属反应①镁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②铁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①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②乙炔(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火焰,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③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④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的用途:(1)供呼吸;(2)治金工业:富氧炼钢炼铁提高炉温,加速治炼过程;(3)“氧炔焰”用于气焊、气割。液氧可用于液氧炸药,宇宙火箭发动机作支持燃烧用。 氧气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MnO2为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2)工业制法: 4℃(2) 金刚石: 石墨: (1)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二氧化碳剧增产生“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之一。(1)物理性质:通常为无色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g/L,能溶于水,在加压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和不供给呼吸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除此以外因为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但由于碳酸不稳定,红色很快消失。②与石灰水(碱溶液)反应。 二氧化碳的用途:(1)灭火。灭火器种类很多,常见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和鸭舌式二氧化碳灭火器。(2)干冰作致冷剂,冷藏食品,人工降雨等。(3)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纯碱等。 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工业制法:高温下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时的 副产品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250g/L,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1)可燃性:一氧化碳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物是二氧化碳。(2)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有还原性。①与CuO反应,②与Fe2O3反应(炼铁炉里的反应) (3)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