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案

执教者:xx

时间:20xx年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难点:

1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给你一张纸,你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来。

(学生各显神通:撕、摇、弹、吹、摩擦……)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验证?

2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吗?

3 什么是介质?

4 什么物体可以充当传声的介质?

(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

教师简介:物理学中研究、解决问题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

就是探究。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1)提出问题:

①上述办法都能使纸发出声音,其有何共同特点?(都在振动。)

②是不是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3)实验检验:

①声带的振动发声

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头,齐读文中一句话,体会喉头振动。

可以感受到:说话时,声带振动,不说话时,振动停止。

②蟋蟀翅膀摩擦发声

用两张纸代替蟋蟀的翅膀,体会蟋蟀翅膀的发声。

可以发现:摩擦翅膀发声时,纸在振动,停止摩擦,振动停止。

③古筝线振动发声

用一根橡皮筋模拟古筝线,体会琴弦振动发声。

可以发现,拨动琴弦发声时,琴弦在振动,按住琴弦,发声停止。

④刻度尺的振动发声

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子的边缘。

用手拨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使钢尺停止振动,不能听到声音。

⑤音叉的振动发声

用棒槌敲击音叉,观察音叉是否在振动。可以发现,音叉看起来

没动,将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

⑥锣鼓的振动发声

敲击锣鼓,观察锣鼓是否振动振动。可以发现,锣鼓似乎不动,

在锣鼓上放些细小的泡沫小球时,小球被弹起,说明鼓面在振动。

(4)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

我们平时交流不需要用什么特殊的工具,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不能直接交流,而需要用无线电波。

地球上有空气,月球上没有,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吗?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进行。

(3)实验检验:真空罩实验

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现象:能听到响亮的声音。

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现象:声音逐渐减弱。

③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

现象:声音逐渐增强。

(4)分析归纳

我们发现,当空气逐渐减少是,声音逐渐减弱,当空气逐渐增多

时,声音逐渐增强。由于技术问题,我们不能把真空罩中的空气

全部抽出,所以最后能听到比较微弱的声音。

推理:若能把真空罩中的空气全部抽出,那么将完全听不到声音。

(5)得出结论: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知识延伸:

1把小铃铛栓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

2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听小铃铛

此时的声音。

这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

使烧瓶中的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

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烧瓶里的空气排出来。

4冷却一会,待烧瓶中有部分水蒸气凝结时,此时烧瓶内空气稀薄(填“稀薄”或者“稠密”),摇动烧瓶,此时听到小铃铛的响声比

之前大大减弱(填“减弱”或“增强”)

5再过一会,待烧瓶中有很多水蒸气凝结时,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6比较几次小铃铛响声强弱,可明显地感到烧瓶中水蒸气凝结越多(填“越多”或“越少”)时,响声越弱。(填“越强”或“越弱”) 推论:如果试验条件许可,当烧瓶中完全没有空气时,我们将能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综合上述试验和推论可得,声音传播的条件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 能充当介质的物质

●气体能够传声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吗?

(2)猜想与假设:

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交流,地球山不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水里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所以水能传播声音;

“隔墙有耳”,隔着墙壁也能听到声音,所以墙壁能够传播声音。(3)实验检验:

①将两个音叉靠近放置,乒乓球和左边

和音叉轻轻接触,敲击右边的音叉。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②用一本书将两个音叉之间的空气隔开,

重复上述做法。

现象:乒乓球被弹开。

(4)分析归纳

刚开始没有隔开两个音叉之间的空气,敲击右边的音叉,与左边音

叉接触的乒乓球却被弹开,说明声音能从右边音叉传播给左边音

叉;当用书本把两个音叉间的空气隔开时,敲击右边的音叉,乒乓

球没有没弹开,说明声音不能从右边音叉传播给左边音叉。

(5)得出结论:

空气能够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

知识拓展:

甲房间装的是单层玻璃,乙房间装双层

玻璃,并且中间抽成真空。小红开始在

甲房间中能(填“能”或“不能”)

听到外面树上小鸟的叫声。当她到达乙房间时,不能(填“能”或“不能”)听到外面树上小鸟的叫声。因为乙房间装双层玻璃,并且中

间抽成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填“能”或“不能”)传声。

●液体能够传声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2)猜想与假设:

水里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所以水能传播声音;

(3)实验检验:

①打开手机铃声,听听声音的大小。

现象:能听到声音。

②把开着铃声的手机密封,放入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耳朵不靠近水槽和耳朵紧贴水槽,听听声音的大小。

现象:耳朵不靠近水槽时,听到的声音比较低沉。

耳朵紧贴水槽时,能听到声音,且声音比较大。

(4)分析归纳

手机在空气中时,声音传播的途径是空气,空气能传播声音,我们

是知道了的;当把响着铃声的手机密封好放入水中时,如果液体不

能传播声音我们将听不到铃声,但是我们听到了,说明液体能传播

声音。另外,当我们把耳朵紧贴水槽去听声音时,发现声音更大。

说明液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

(5)得出结论:

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且液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

●固体能够传声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2)猜想与假设:

“隔墙有耳”,隔着墙壁也能听到声音,所以墙壁能够传播声音。

(3)实验检验:

①一个同学轻敲桌子

现象:能听到很微弱的声音。

②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现象:能听到声音。且比在空气中的大声。

(4)分析归纳

通过桌面,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搞传播声音,而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中的大声,说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

(5)得出结论: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且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

(四)效果检测:课堂训练(下发本节习题,随堂测试部分)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谢谢你.....................................

使用本文档删除后面的即可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

优秀教案课件文档服务需求,

为大家节约时间

文档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