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

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的特性。

1、合法性。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的依据是行政权力的存在,没有行政权力,行政管理机构也不存在。

2、主体性。行政管理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职能的主要载体,在行政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

3、系统性。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庞大的、有机的系统。

4、权威性。国家权力是一种政治统治权力,也是一种社会管理权力,立法权是这一权力的核心,而行政权力则在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具体管理。(强制性和权威性是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具)

5、执行性和管理性。现代行政管理机构大都是立法代议机构的执行机构,执行后者通过的各项法律和法规。行政机关的权力日益增长,特别是委托立法权和政策制定权,使得行政管理机构有了很大的管理决策和辅助决策的权力。

二、行政管理机构的作用:

1、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①经济管理;②社会管理;③政治管理)

2、执行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维持社会治安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即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

1、内阁制国家。内阁向议会负责,首相为政府首脑,领导内阁。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希腊、日本、以色列、新加坡、印度。

2、总统制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由总统、总统办公室、政府各部机构以及独立机构组成。美国、阿根迁、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美国联邦政府包括:总统办公室、内阁和各部、独立机构三类)

3、半总统制国家。兼有内阁制和总统制特点。法国的第五共和国、芬兰、冰岛、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东欧国家。

4、委员会制国家。主席为首脑,委员兼任各部部长。瑞士(其联邦议会院包括:联邦院和国民院)。

5、国务院制国家。

四、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1、根据管理机构性质划分:

①领导机制(对重大行政问题进行决策和在行政执行中从事指挥、监督等活动的机

构。——国务院)

②执行机构(在领导机构领导下分管某一专门领域行政事务的机构。——如:财政

部、民政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

③监督机构(对各种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监察机构、审计机构)

④咨询机构(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和出谋划策。——政府研究室、政府

决策咨询委员会)

⑤信息机构(政府中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为领导同构和有关

部门提供各种行政信息、沟通情况的信息服务机构。——统计局、档案局)

⑥辅助机构(为协助行政首长的领导工作而设置的综合性办事机构。——各级政府

及其部门设立的办公厅、办公室、专门办事机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在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做好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⑦派出机构(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

——邮政、铁道、海关、使馆、派出所)

2、根据管理机构职能划分:

①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发改委)

②社会类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社会文化生活等管理活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

③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维持政治制度、管理内政、外交事务等活动——监察、司法、人事、国家安全、民族事务、国防、外交)

④独立机构或准行政管理机构。(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类型:一是独立管制委员会——储备、通讯委员会;二是政府公司——邮政局、储备保险公司、美洲国家基金等;三是其他独立机构——科学基金会、人权委员会)

五、联系实际,谈谈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过程中如何坚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是指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等的总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的环境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行政管理机构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变更、撤销和合并是一种正常的行政现象。但是,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应该合理而科学,否则就会影响行政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行政管理的水平。为了保证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设置行政管理机构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根据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适时而科学地设置、调整和改革行政机构,以适应社会向政府提出的要求。

2、协调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协调运转的系统,其结构如何对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重大的影响。(做到协调的条件:①要求机构设置要统一;②领导指挥要统一。)

3、权责相称原则。行政管理机构是一个权责体系,权力和责任是任何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必须要对自己做出的行政管理行为负责。

4、精干高效原则。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就是要高效率地执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追求行政管理高效率。(要统一责权,进行科学合理分工,优化结构,使运行程序简便,运行机制协调、完善、畅通。)

5、法制性原则。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体制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和保障;其他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对于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行政管理机构的权责必须由法律赋予。(《国务院组织法》、《地方政府组织法》、形成法治政府、责任政府。)

六、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程序。

1、提出设置理由,并设计出初步方案。(由行政环境变化而导致机构变更;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导致机构变革)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需考虑以下因素:①行政管理本身的需求;②现有机构的惯性;③环境的适应性;④自身的运转协调;⑤设置的合理性;⑥设置的合法性;⑦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职能定位、人财物的分配;⑧官员的升迁和人员的安排。)

3、方案的批准。(由立法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

4、方案的落实与实施。(关键是人、财、物的组合)

七、行政编制管理的特点:

1、集中程度高。尤其是对国家机关,为保障其高效率,节省开支,对其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综合性强。编制管理的范围较宽,涉及各个机关和单位,既要掌握其共同性,又要了解其各自特点,并相应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

3、它是一种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有管理机关和单位、组织的存在,编制管理就不能停止。

八、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1、外部因素有:①经济体制的转变;②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③社会发展程度;④国际环境的转变。

2、内部因素有:①机构过度膨胀;②人员素质不高、弱化(原因: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

九、联系实际,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转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可分为四个方面: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一方面,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切实下放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切实转移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搞好总量平衡和综合协调,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十、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从“大政府”向“小政府转变。(美国-1995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裁员、节支、高效”的政府机构改革计划,主要包括:关闭某些部门设在地方的机构,合并职能重叠的政府机构。)

②行政机构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新西兰-强调对政策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实行职责分离,对不同的组织赋予不同的职能。除三个中央机构(即首相和内阁、国家公务员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外,还有17个政策部,11个提供服务的部门,蓁三个部门兼有政策和服务两种职能。英国-设立执行局,即由一个部长负责的庞大的部结构被分解为许多执行机构,每一机构负责一个或数目有限的公共服务的供给,部里仅留少数文官负责政策、计划和协调)

③行政管理机构的分权化。(美国-里根政府推行的“还权于州”的改革;法国-压缩中央政府的职责和机构,强化州或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机构(压平层级,授权一线)。

④强化综合协调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表现为:行政首脑办事机构的加强-英国:撒切尔政府一方面加强首相职权,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核心班子,并充实首相办事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建立政府智慧机构——中央政策小组,将其作为首相取得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信息和建议的依据;综合协调机构的强化-日本:将总理府本府的一部分和行政管理厅合并成立了总务厅,使它作为综合协调机构在组织、人事和定员管理以及行政监察领域实现其社会职能,设立综合联络会议和行政情报联络会议,加强政府宏观计划的协调和情报信息的交流。)

⑤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弹性化。(撒切尔派和里根派-主张构建灵活政府模式,观点是在政府内部设立临时性机构,配备临时雇员,尽可能减少常设机构的数量,通过临时机构来实现政府职能目标,认为这样有助于组织机构的创新,避免常设机构的僵化问题。十一、1982年,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

1、精干领导班子,减少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副职。(国务院副总理由13人减为2人,增设国务委员;中央部委正副职一般配备3-5人,司局正副职2-3人)

2、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

3、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

十二、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重点是对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

1、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2、精简和削弱专业部门,加强监督与调控部门。

3、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机构,确定编制。

4、解决了一批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的问题。

5、通过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为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做了一些有

益的探索。

十三、1993年的机构改革是着力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调整职能配置,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2、协调解决了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的问题。

3、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十四、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

3、健全金融监管体制,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

4、继续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

5、加强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成立了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十五、我国多次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

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

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

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十六、我国编制管理机构的职能管理主要内容。

1、在拟订机构改革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时,提出转烃政府职能、调整政府职能体系的总体意见。

2、在各部门实行“三定”时,合理配置各部门的职能,帮助各部门搞好职能配置的研究,制订具体方案。

3、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这是职能管理的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

4、协调同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责分工。

十七、简述各国缩减政府机构的政策工具和途径。

1、重新审视政府职能定位,缩小政府的职能范围。

2、压缩社会福利项目,放松对企业的规制,通过合同出租将部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权向私营公司或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缩小政府直接干预和生产公共物品的范围以达到政府机构瘦身的目的。

3、行政机构分权化改革。

4、行政机构设置的社会化,主要是机关后勤部门的社会化,以及将政府的一部分职能和行政工作交由社会组织管理或政府同社会组织一同管理,使政府机构达到精简的目的。

5、公共机构的非国有化,将原来的一部分行政机构转移出政府机构的序列。

1、行政管理机构是社会各种机关、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管理范围最广的一种组织类型;是

国家意志的直接体现者和实行者。

2、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征是:合法性。合法性是行政管理机构权威性的来源。

2、行政管理机构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横向管理。

3、行政管理机构依法设置的要素:目标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困难力结构。

4、行政管理机构区别于其他的社会自治和协调管理机构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对于不服从行

政管理和裁决的,行政管理机构可以依法进行制裁和惩罚。

5、行政管理机构的权力:①做出行政决策;②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

政措施。

6、内阁制国家:中央政府由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的督导员、王室

官员约100人组成。(办公机构在首相的指导下,由内阁秘书领导,设有:①内阁秘书处;

②中央统计局;③管理与人事局;④史料组。)

7、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8、设置行政机构必须考虑的因素:①经济环境;②政治环境;③国际环境。

9、行政管理机构是各法定职责的集合。

10、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程序:提出理由,并设计初步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对

方案进行批准——对方案进行落实与实施。

11、行政管理机构的编制【广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①组织机构;②人员定额;③职务

名称;④工作量;⑤工资标准;⑥经费额度。【狭义】是指:①人员定额(数量限制);

②各种人员的比例结构(职务、职级人员的比例关系)

12、编制具有:经济、组织、法律三个方面的意义。

13、行政经费的预算、收支均以编制工作为基础。

14、行政编制的管理机构:①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②英国——财政部编制局;③日

本——行政管理厅;④中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属县以上地方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15、行政编制管理是指对行政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人员结构的管理。

16、职能是组织机构得以设立的依据和基础。

17、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①职能管理、②机构管理、③人员编制管理。

18、机构管理的内容:①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总量及类别,确定每每级行政管理机构的总体

规模;②划分机构的属性;③对机构规模的管理。

19、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①制定各级政府编制比例和编制标准。②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总额;

③确定人员编制结构。

20、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是机构改革的目标。

21、美国行政学者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之一的参与模式,在结构问题上最明

显的影响在于使公共组织越来越扁平化,上层和底层之间的层级越来越少。

22、由于临设机构自身也是具有一些弊端,西方各国通过:明确临时机构的任务、设置的

标准和程序、规范人事管理,以及把临时机构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等措施,加强对临时机构的管理,兴利除弊,发挥正面效应。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5次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

2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由中央政府率先进行,对国务院各部门的内设机构进行精简,

由40个压缩为29个。

2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线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26、占美国联邦行政机构比例最大的是:独立机构或者准行政管理机构。

27、行政编制管理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人员编制管理。

28、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目标中,居于首位的是:转变职能。

29、西方各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和趋势是:精简机构,确定政府的合理规模以提

高行政效率。

30、1958年至1959年的机构改革主要是转绕:下放权力和撤并机构展开。

31、我国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大全,收藏!【2018最新会计实务】

行政单位会计分录大全,收藏!【2017至2018最新会计实务】 一、拨入经费和拨出经费 1、拨入经费(总帐)帐户,用来核算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经费的累计数。应设“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明细科目。 ①收到经费拨款单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入经费 ②缴回拨款时,借:拨入经费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借:拨入经费,贷:结余 2、拨出经费(总帐)帐户,核算主管会计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拨出经费的累计数。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的“财政拨款凭证”四联单,不得用支票拨付和所属单位打收条的方式拨款。 ①转拨经费时,借:拨出经费-××单位贷:银行存款 ②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银行存款贷:拨出经费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借方余额(不含预拨下年度经费)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借:结余贷:拨出经费 本帐户应按所属单位设置明细帐。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 1、应缴财政专户款(总帐)帐户,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①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②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应按照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帐。 2、预算外资金收入(总帐)帐户,用来核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预算外收入的累计数。

①收到从财政专户拨入的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②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应通过“暂存款”帐户核算。 收到时借:银行存款贷:暂存款 转拨时借:暂存款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科目,借:预算外资金收入,贷:结余 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包括零星杂项收入,如变卖旧报刊杂志的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是指财政部门规定不用上交的收入;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利息的收入。 ①经财政部门批准不上交的零星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处置和残值变价收入,借:银行存款(现金)贷:其他收入 ②冲销其他收入时,借:其他收入贷:银行存款(现金) ③年终结帐时,将本帐户的贷方余额转入“结余”帐户,年终转帐后本帐户无余额。借:其他收入贷:结余 四、经费支出 经费支出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经费支出按开支对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其他; 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其他;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

第五章公共组织教学辅导

第五章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的三层含义: 1、公共组织是指静态的组织实体,即政府机构,包括从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级各类的政府部门和其内部设置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 2、公共组织表现为动态的组织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种政府组织部门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之中,有序而有效的动态组织管理行为是一个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事物管理的正常状态。 3、公共组织也指行政人员心态的组织凝集,公共组织中行政人员的组合不仅是职权的组合,也是人的精神与意志、知识与技能的组合和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公共组织一般由权力、机构、人员、规范、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这些行政要素围绕着特定的行政目标组成具有不同职能、形态不同的公共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服务性; 4、权威性; 5、法制性; 6、系统性。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公共组织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有利于调动和集中各种资源,可以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利于克服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也有利于克服各自为政,权力分散。 ④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集体观念,增强团体凝聚力,具有较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集权制的缺陷是: ①组织结构比较僵化,下级缺少必要的自主权,因此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能发挥下级聪明才智,造成消极情绪,使组织缺乏活力和创造性。 ②由于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容易产生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而造成决策失误,也容易出现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浪费时间和资源。 ③由于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迟缓,对外部环境反应较慢,不利于处理突发事件。 ④集权制易于走向高度集权,高度集权易于走向家长制或一言堂,甚至走向专制或独裁。这就有损于民主、公平的社会目标。 (2)分权制 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立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分权制的优点是: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分析-共12页

行政管理学知识点:06月20日14:00-16:00 jx5-6-207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2、公共行政的含义、特点 3、了解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4、了解企业家政府理论 5、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基本主张P22、23 6、了解行政生态学(雷格斯)P21 第二章:行政体制 1、行政权利的含义 2、权利和权威的联系和区别 3、省直管县改革的必要性 4、什么是大部制改革以及重要意义 第三章:行政职能 1、行政职能的含义和作用(地位) 2、政府干预主义职能理论的内容、作用和局限 3、改革开放前,我国行政职能的主要弊端 4、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第四章:行政主体 1、行政组织类型中的参谋咨询机关、派出机关的含义 2、行政组织构建的基本原则 3、行政领导的含义、地位 4、人事行政的任务、发展趋势 第五章:行政决策 1、行政决策的几种模式(有限理性模式、渐进决策模式)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含义,如何实现民主化、科学化 3、行政执行的几种手段(行政、经济手段为重点,各自的长处不足) 4、行政执行的原则 第六章:机关行政 1、机关管理和现代化的含义、特征 2、会议的功能(作用) 3、会议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作用,怎样管理 4、文书与档案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行政信息 1、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的相互关系 2、行政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行政监督 1、行政监督的含义 2、行政监督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对策

行政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行政 行政的基本含义:指推行政令,执掌政务,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对行政的三种理解: (1)狭义行政说: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中除立法、司法系统以外的行政系统所从事的活动。依据:三权分立说。以美国行政学家魏劳毕为代表。 (2)广义行政说:行政是指一种与政治相分离的,为了实现国家目的而实施的执行活动、方法和技术。以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为代表。 (3)最广义行政说:行政就是指国家所有机关(包括立法、司法、行政各系统所属部门)和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的管理。 2、公共行政(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公共行政管理简称公共行政,在中国也常简称为行政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运用国家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特点:最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1)公共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力,使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2)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使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广泛性。(3)公共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使其具有全局性、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 (4)公共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使其具有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特点。(5)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其具有社会性和民主性的特点。 3、威尔逊、古德诺、怀特 ——·威尔逊:美国教育家、政治家、行政管理思想家。 观点: ①主张政治和行政分离。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从结构上说,三权分立学说是不符合实际的,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才是正确的。 ②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 ③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效率,应适当牺牲民主。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 此外,威尔逊还论及了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 ——·古德诺:美国政治学家,行政学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创始人。 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提出“政治-行政两分法”,主张把行政从政治学中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传统。 ·观点:

预算会计练习第五章

第五章 一、单选题 1.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应列入()账户。 A.事业支出 B.经营支出 C.其他支出 D.专款支出 【答案】A 【权重】1 2.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销售产品一批,含税售价2260元,税率为13%,销售税额为()元。 A.2000 B.260 C.293.8 D.226 【答案】B 【权重】1 3.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若购进免税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等可以按买价的()作为进项税额。 A.17% B.10% C.6% D.13% 【答案】B 【权重】1 4.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负债的是( )。 A.借入款项 B.应付票据 C.应付工资 D.应收及预付款项 【答案】D 【权重】1 5.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有()。 A.购入固定资产 B.购入自用的材料 C.购入货物用于职工福利 D.购入货物 【答案】C 【权重】1 6.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某事业单位2010年取得经营收入500 000元,取得其他收入100 000元,发生经营支出120 000元,发生销售税金总额为130 000元,其中由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为 90 000元。则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业单位当年的经营结余为()元。 A.250 000 B.290 000 C.300 000 D.350 000

【答案】B 【权重】1 7.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应列入()账户。 A.事业支出 B. 经营支出 C.其他支出 D. 专款支出 【答案】A 【权重】1 8.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在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下,在付款期满而无力付款时,由银行代为支付或作为逾期借款处理,借记“应付票据”账户,贷记()。 A. 应付账款 B. 预付账款 C. 其他应付款 D. 借入账款 【答案】A 【权重】1 9.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事业单位收到统筹资金管理部门拨付的退休金时,列入()。 A. 应付账款 B. 上级补助收入 C. 其他收入 D. 其他应付款 【答案】D 【权重】1 10.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付的租金列入()账户。 A. 预收账款 B. 其他应付款 C. 事业支出 D. 经营支出 【答案】C 【权重】1 11.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关于事业单位负债核算表述正确的是()。 A.借入款项一般不预提利息,实际支付时计入“事业支出”中 B.在月末确认应交的所得税时,应借记“销售税金”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 C.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属于事业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 D.预收账款业务不多的事业单位,可以将预收的账款直接计入“应收账款” 【答案】A 【权重】1 12. 【标题】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暂存款的是()。 A、临时发生的应付款项 B、暂收的款项

行政单位 “双分录”会计核算概述

行政单位“双分录”会计核算概述 【摘要】财政部修订的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由原来只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增加了存货、预收账款等八个科目的“双分录”核算,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简述“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及意义,并通过具体实例详解“双分录”账务处理。 为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修订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同原《制度》相比,基本适应了当前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其中一大特点是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本文结合行政单位的具体业务来阐述“双分录”的意义及会计账务处理。 一、行政单位“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 行政单位“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行政单位发生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对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如果一笔业务同时存在收入、支出和非货币资产或负债变化的,则采用“双分录”分别进行核算。通过“双分录”会计核算既能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又能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 采用“双分录”会计核算是由行政单位会计特点所决定的,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决定了对某些经济业务行政单位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新《制度》中规定的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是反映行政单位工作职责完成情况,向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对行政单位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二、采用“双分录”的意义 1. 有利于反映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近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行政机关实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一系列预算改革措施,改革的目标是使国家行政机关切实用好财政资金,节约使用公共资金,同时有利于社会全面监督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2. 有利于既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又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实行“双分录”后,一方面反映了支出的情况,提供了详细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又能准确地反映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政主管部门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资金动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而且能够监督预算单位的支出、负债情况。如新《制度》对“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实行“双分录”核算,不仅反映了行政单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又能准确反映预算的执行。如果不采用“双分录”,结果要么只反映短期和长期负债,而无法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要么只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而无法反映短期和长期负债。 3. 有利于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会计核算实行“双分录”后,行政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的运行状态,能够让报表使用者详细了解行政单位的资产状况、权益及单位的收支情况。 4. 有利于同事业单位的对比。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非财政拨款的事项,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采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一 (绪论~第五章) 一、填空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_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倾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_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这是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 4、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_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5、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6、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上。 7、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8、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前苏联的_部长会议制,与1954年形成的。 9、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 10、传统组织是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二、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2、市场体制 是指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3、管理层次 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4、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

什么是行政管理

权威性 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上级权利与权威基础上的,上级行政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和权威就不能下达命令、指示或规定等。但是,还要指出的事,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还要取决于上级权力是否运用得当和下级的是否服从等诸因素。 及时性 由于企业行政管理使用命令、指示等来调整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经营活动,鼓起手段和方式直接具体,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因而能迅速发挥作用;而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管理目的时,则必须由执行——回馈——调整——执行的操作过程,因而常发生滞后。因此,在企业大量性日常性经营活动处理及人事处理中,或企业遇到突发事件及企业环境不稳定时,行政管理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纵向性 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行政关系进行自上而下的智慧和协调,往往是企业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主要是纵向性的。 编辑本段作用和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使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这就要求一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最大可能协调一致。因此要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即行政管理,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企业内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合成一个健康有序的有机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有效的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

1、计划工作。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 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工作。企业的各级刑侦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道畅通无阻。 3、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即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4、控制工作。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编辑本段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自身的要求。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正常组织经济活动 ,包括财务和 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实际上 ,这种要求一般属 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 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活动主要侧重于组织经济活动,包括财 务和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实际上,这种要求一 半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纯粹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则要求: 1、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行政首长(厂长或者经理)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指挥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 须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 其次必须保证行政首长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管道,再次,行政首 脑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 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2、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是以来行政机构和行政管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 政命令、指示灯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管道间沟通不畅、环节繁多,从 而造成公文旅行效率低下等弊病。因此,合理选择与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与 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一般素质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优秀的政治素质、强烈的创新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力结构包括:以 信息处理能力、组织咨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择优决断能力和以善于选 择实施办法、用人知人善任、协调统筹全局、应变临阵不乱为内容的决策 制定能力。知识结构则包括一般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三大方面。 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胜的法宝之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 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 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

项经济活动。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市。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市。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 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 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 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 一、行政单位资产核算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 资产计价和核算特点: 货币资金(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入账。 应收和预付账款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一般情况下不计提坏账准备。 存货: 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发出时按照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在取得对外投资之后,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入账。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成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外购额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自行开发的,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在取得资产后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在收益期内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三)行政单位资产核算要点 1、行政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即暂付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2、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应以购买价入账。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能计入材料成本,而是要直接列入“经费支出”科目。 3、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如属于正常溢出或损耗,应减少或增加“经费支出”科目。如属于非正常的毁损,应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4、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应通过“有价证券”科目核算,收到的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5、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 (五)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要点 *关于事业单位存货的核算 1.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不作为存货处理,而是在购进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领用的材料,应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材料”科目。 3.事业单位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的收入,应贷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4.事业单位盘盈、盘亏与毁损的存货,应冲减或增加当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关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 1.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应当相互对应。 2.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材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取得对外投资时,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以固定资产投资有些特殊):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材料等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注意:如果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取得对外投资时,也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与上述分录不同:

行政单位会计例题及答案解析

第四篇行政单位会计 (说明:本篇在讲义里只列示“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和“第七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的内容以及部分例题,“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净资产,第五章收入,第六章支出”各个科目具体核算内容、账务处理等请看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即可,讲义里不做列示。) 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一、行政单位: 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通常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资金供应渠道单一,不要求经济回报;不要求资金的补偿;单位预算具有强制性(通常是由上级部门确定预算指标的总量然后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制定流程能够将单位目标直接体现到预算之中体现了预算的强制性和权威性)。与事业单位相比,行政单位在业务职能、资金供应渠道、资金补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二、行政单位会计 特点 1.记账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2.行政业务活动的非营利性和非市场性 3.收支核算服从预算管理要求 4.没有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盈亏。以经费收支、结转结余为主要核算内容。 5.不强调偿债能力,更侧重管理需要。 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年修订,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与原制度相比,新制度主要有十个方面变化: 一是会计核算目标进一步明晰。定位于满足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不仅要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 二是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改进。在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核算采用“双分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以实现会计核算目标; 三是更加完整地体现了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将近年来为适应财政改革要求分别发布的会计核算补充规定统一体现在新制度中,更有利于促进深化财政改革; 四是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将原制度中的资产负债科目进行细分,新增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会计科目,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需要; 五是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定。增设“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使会计信息反映更科学; 六是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核算反映行政成本奠定基础; 七是解决了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 八是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主要反映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以便准确反映单位净资产状况; 九是进一步规范单位收支会计核算。调整收支类会计科目设置,更好地满足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十是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改进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和项目。

行政单位会计账务处理完整版

行政单位会计账务处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行政单位会计账务处理 一、资产类 1、库存现金——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银行存款 3、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 (1)收财政拨款时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拨款收入 (2)年末授权支付额度没支付完,有余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年末直接支付额度没支付完,有余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拨款收入 (4)下年初收到授权额度返还

借:零余额几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财返额度——财政授权支付(5)下年初支付财政返还的直接支付额度借:经费支出——财政拨款支出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5、应收账款——单位应收 ——个人应收 6、预付账款——预付账款(或XX公司) 7、其他应收款——单位应收——XX单位 ——个人应收——XX职工8、存货——XX物资 (1)购买时 借:经费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同时 借:存货 贷:资产基金——存货 (2)领用、无偿调出

借:资产基金——存货 贷:存货 (3)报废、出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存货 同时 借:资产基金——存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如果在出售或报废时发生费用通过经费支出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产生收入通过应缴财政款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9、固定资产——房屋及购筑物——X办公楼 ——通用设备——X设备 ——专用设备——X设备 ——其他等 (1)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1000(通用设备)或1500(专用设备)以上的资产;大批量的同类物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也做为固定资产核算。 (2)购买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购买时 借:经费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收入)

行政管理重点内容汇总

行政管理重点内容汇总 一、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 1.行政管理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行政的三种含义: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执法)。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执行 国家意志或政策)。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可指管理、公共管理、政府管理)。 4.对于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 研究》一文。威尔逊也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5.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是泰罗。 6.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提出者是西蒙,渐进决策理论的提出者是林德布洛姆,综视(混合扫描)决策理 论的提出者是埃佐尼。 7.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现象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对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 时期的社会现象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或共时性比较。 8.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两种类型:自然行政环境 与人造行政环境。 9.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可把行政环境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 10.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 11.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被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12.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13.行政运行机制价值取向的两种模式:自律本位的人治模式和他律本位的法治模式。 14.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15.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可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16.根据权力的作用领域,权力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 17.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重大区别是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创造公共福利。 18.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守夜人(弱势政府)时期、积极干预(强势政府)时期、 有限政府时期。 19.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 20.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21.根据中央与地方的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

第五章行政单位会计练习(1)

第五章行政单位会计 收入的核算 1、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列明本月授权支付额度为400000元。 2、购买办公设备一批,价款150000元,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办公设备直接交付使用。 3、购买专用材料100公斤,每公斤20000元,材料款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材料已入库。 4、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支付本月职工工资500000元。 5、年末通过对账确认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为50000元,当年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尚未下达数20000元。 6、从非同级财政部门获得科研项目经费200000元。 支出的核算 1、计提本月职工工资薪酬200000元。 2、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采购的专用材料因质量问题予以退回,共计80000元,其中属于上年度支付的款项50000元,属于本年度支付的款项30000元。 3、职工报销差旅费,实际支出4500元,退回现金500元。 4、从零余额账户支取款项购买办公用品一批,价值50000元。 5、以银行存款支付职工培训费20000元。 6、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付购买政府储备物资款100000元。 7、使用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向所属单位拨付经费30000元。 资产的核算 题一:行政单位流动资产的核算 1、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20000元。 2、职工王某借现金2000元作为差旅费。 3、收到职工交来转赠地震灾区的捐款,现金50000元。 4、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使用上年尚未使用的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100000元购买专用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 5、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50000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和上年度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000元。 6、收到1月份购买的包装物,并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补付货款50000元。包装物已验收入库。1月份已按照合同规定预付货款50000元。 7、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购入专用材料款40000元、增值税款68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8、从某单位无偿调入专用材料一批,价值50000元。 9、领用甲材料500公斤,每公斤平均单价980元。 10、经批准以评估价值40000元的专用材料置换某公司的丙材料,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补付价款5000元,以现金支付运杂费800元。(只对置换换入的丙材料进行账务处理) 题二:行政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1、购买图书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元,支付运输费5000元,款项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2、7月,购入一批专用技术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2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元,款项实行财政直接支付;8月,设备安装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 导语: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下面是收集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欢迎阅读。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章节辅导:第五章 公共组织

章节辅导:第五章公共组织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之一。广义的公共组织不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工厂、企业、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具有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我们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公共组织。我国传统上将公共组织叫做行政组织,但是,国际学术界一般将行政组织称为公共组织。因此,这里用公共组织这个概念来代替行政组织。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四、公共组织的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1)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把持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集权制的优点是: ①政令统一,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②因为权力集中,行政首长反映灵活,决策及时,效率较高; ③具有协调配合的全局观念。 策和管理。 ②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 ④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分权制的缺陷是:

①分权会造成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②分权不易于集中资源,统筹全面发展。 ③过度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2、完整制与分离制 (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 分离制的优点是: ①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资源整合,团结协作,统筹兼顾。 ②有利于整个公共行政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强调部门职能。 ④有分有合,集中集权与分权的优点。 分离制的缺陷是: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第二次复习题 一、单选 1.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因素的是( B ) A.政治力量 B.经济力量 C.文化力量 D.社会结构 2.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 C ) A.提高行政效率 B.发展社会经济 C.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D.维护社会稳定 3.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事权主要表现为( B ) A.政治管理权 B.经济管理权 C.社会事务管理权 D.文化管理权 4.在现代社会,相对于国家的立法职能而言,国家的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 A ) A.执行性 B.多样性 C.整体性 D.监督性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重心是( C ) 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科技发展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政治发展为中心

6.行政管理机构的首要特性是( C ) A.系统性 B.合理性 C.合法性 D.主体性 7.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构依法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是( D ) A.信息机构 B.咨询机构 C.辅助机构 D.派出机构 8.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C ) A.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权分立制 9.在下列国家中,实行联邦制的是( D ) A.中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10.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 A ) A.公共性 B.强制性 C.自主性 D.有限性 11.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所具有的特点是( A ) A.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B.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职能非常有限 D.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