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复习教案1

专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复习教案1
专题《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复习教案1

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复习目标】

1、明确物质检验的原理,识记常见物质的特点,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2、明确物质鉴别的原理、思路、方法,会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

【教学过程】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物质的检验

1.明确解题原理

(1)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

(2)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中的一种: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③生成沉淀等。

2.常见有特殊颜色的物质

F e2O3:红棕色F e3O4:黑色

F e2+:浅绿色F e3+:黄色

F e(O H)3:红褐色C u:紫红色

C u O:黑色无水C u S O4:白色

C u S O4·5H2O:蓝色C u2+:蓝色

C u(O H)2:蓝色S:黄色

(注:离子代表含有这种离子的溶液)

3.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C O2:用澄清石灰水

检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考点二物质的鉴别

1.鉴别的基本思路

(1)鉴别主要是寻找各物质的特殊现象,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反应情况等。

(2)如果要加入试剂进行鉴别,一定要先取样,不能直接对样品进行鉴别。

(3)选用鉴别方法时先简单后复杂,先考虑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

2、鉴别的方法

(1)物理方法鉴别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状态、颜色,闻气味、溶于水等情况。

(2)化学方法鉴别

①利用指示剂进行鉴别

常用的指示剂主要为石蕊试剂和酚酞,而使用范围比较广的则为石蕊试剂。

②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常见的用来鉴别的试剂有H2S O4、H C l、N a2C O3、C u S O4、B a C l2、B a(O H)2等,通过加入这些试剂,使物质呈现不同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来鉴别。

③有关气体的鉴别

鉴别气体主要是利用各气体的特性,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

3、鉴别题的答题步骤

(1)取样试剂于指定的仪器中。

(2)分别向样品试剂中加入鉴别药品,观察现象。

(3)得出结论。

典例解析

例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的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经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的气体不一定是一氧化碳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解析】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氢气,故A错;氮气也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氢气、一氧化碳的燃烧火焰都是蓝色的,故C正确;实验室中不能品尝化学药品,且亚硝酸钠有毒亦有咸味,故D错。

【答案】C

【方法点拨】解答物质的检验题要根据被检物质具有特殊且唯一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变式训练1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食盐、食醋、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不能完成的实验为()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鉴别食盐和纯碱

D.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2、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例2、有一固体粉末,可能有K

2S O

4

、C u C l

2

、N a C l、N a

2

C O

3、

C a C l

2

等物质中的一种

或几种组成,未确定其组成,进行下列实验:(1)取少量固体,加入蒸馏水,充

分搅拌,得无色溶液。(2)取(1)所得溶液少量,加入足量的B a(N O

3)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无味的气体。判断这包固体的成分: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没有

变式训练2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 a

2S O

4

、N a

2

C O

3

、N a C l、N a N O

3

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

为验证其组成,实验如下:

(1)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有

____________。

(2)第②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第①步所加试剂改为“过量B a C l2溶液”,不能验证的物质是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改变上述三步骤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也可得到同样的验证结论,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练习题

(训练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0中考变式题)为证明木炭粉中是否混有氧化铜,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2.某同学在自己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

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

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

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3.(2010·黄石)不用其他试剂,仅仅利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区别下列四种

物质的溶液:①C u S O

4;②M g C l

2

③KOH;④NaNO3,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4.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 a O H、N a C l、B a C l

2

三种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溶液

D.Fe(NO3)3溶液

5.在区别下列四组常见物质的方法中(括号内为实验操作),你认为错误的是()

A.CO2与CO(点燃)

B.稀盐酸与稀硫酸(加入锌粒)

C.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D.N2与O2(用带火星的木条)

6.(2011·河南)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

D.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布和丝绸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A.HCl CuCl2NaNO3Na2SO4

B.BaCl2 Na2CO3HCl (NH4)2CO3

C.FeCl3HCl NaCl NaOH

D.Na2CO3Na2SO4HCl H2SO4

9.下表列举了两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10.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水区分氯化钙和碳酸钙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白酒和白醋

C.用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含锌)

D.用酚酞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和盐酸

11.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

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二、填空题

12.小强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拿出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 a(O H)2],进行如下实验:(1)取氢氧化钙粉末样品少量溶于足量水中,有____________现象出现,小强判断该药品已变质。

13.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 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 H试纸测定溶液p H 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14.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1)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是________;无色气体是_________。

(2)该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

(3)为了不干扰对第③步实验现象的判断,试剂B最好选择_______,请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N a2C O3、N a2S O4、B a(O H)2、B a C 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Ⅰ):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Ⅱ):向(Ⅰ)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Ⅲ):向(Ⅰ)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

白色粉末中:①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②一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③可能存在的是

________。

(2)A、B、C、D、E五种化合物中,A为白色固体,B为无色、无气味的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现象a为“无明显变化”,则只含有三种元素的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

②若现象a为“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

一年级专题教育教学设计

1、为了祖国的繁荣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理课堂,认识书本。 二、教学新课 1、\ 2、让学生打开书第1页,教师教读课题,板书课题:“为了祖国的繁荣” 3、介绍祖国,引导看图: 有锦绣的河山,悠久的历史,辽阔的疆土,丰富的物产。 三、说一说 我的家在省市县 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读一读。 祖国是妈妈。 五、小结下课。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重难点: 。 认识人物所属的名族。 教学法: 合作讨论。 准备: 书5---6页。 过程: 一、唱一唱。 让学生学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歌曲。 二、辨一辨 1、文中图中的小朋友分别属于不同的名族,你能根据他们的服装特色 辨认出来是哪些民族吗 2、《 3、将下图中人物与所属民族连线。 三、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国庆节。 2、> 3、通过评一评的教学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重难点: 给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教学法: 动手操作。 准备: 学生用书7-----8页。 过程: 一、涂一涂 完成7页的第一个任务:做一做。 1、!

2、评比:看谁涂得好。 二、评一评 1、在这次活动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这次活动中表现最好的同学是,他给你的印象 是。 一年级环境教案 1、《走进大自然》 教学时间:4周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 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

专题一教案:打开心灵之门

专题一打开心灵之门 【教学目标】 1. 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特点,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 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3. 形成正确面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难点】辨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讨论法、测试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走进心理科学 (一)关于心理学的传言 传言一:心理学家知道人们在想什么 人们总以为心理学家和算命先生差不多,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心理学家通常是根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试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在心理特征,但除非具有超感知觉能力,否则再老道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会所谓的“知心术”。 传言二:心理学家会催眠 催眠术并非所有心理学家必然会的“招牌本领”。它只是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大多数心理学家的工作是不涉及催眠术的。他们更倾向与运用实验和行为观察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 传言三: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更幸福的生活下去。心理咨

询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对夫妇、一个家庭或一个群体。通常,心理咨询是面向正常人的,咨询者虽然有各种心理困扰,但并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那就要交给临床心理学家或精神病学家来处理了。 传言四: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 很多人对心理学家抱有这样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的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这些看法就会使得许多人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进行 激烈的思想斗争。其实,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记忆与思维的特征,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很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二)心理学研究案例 1、问题顺序与认知背景 如果给被试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你的生活有多幸福? 2.上个月你有多少个约会? 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回答之间的相关仅为0.12。 如果将以上两个问题对调: 1.上个月你有多少个约会? 2.你的生活有多幸福? 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回答之间的相关竟然会骤升到0.66。 这说明:认知背景严重制约着人的现实选择。 2、决策心理学中的前景理论 你会选择哪个? 如果有两个选项: A.稳赚100元 B. 50%的概率一无所获,50%的概率获得200 。

《亲人》教案示例

《亲人》教案示例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苗汉两族人民亲人般的情谊,懂得关心、帮助老人和有困难的人,是少年儿童应有的品质。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硬朗、毕竟、灵便、替换、热乎乎”等词语,理解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照顾、及时”造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是怎样用词句表达图意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学习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初看图,揭示课题;自读课文;教学生字生词;再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范读课文;写字。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再看图;细读课文;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图上画着什么人?她们在做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老奶奶和小姑娘这么亲热,在你的猜想中他们是什么关系?(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揭示课题:亲人)(二)自读课文。老奶奶和小姑娘像亲人一般,她们是亲人,还是像亲人,请读课文。 (三)读后提问,了解大意,出示生字词。 1.老奶奶和小姑娘究竟是什么关系? (出示:邻居苗族汉族) 2.老奶奶的女儿在县城工作,她有什么困难? (出示:困难灵便及时) 3.“我”和妈妈怎么帮助老奶奶,给老奶奶做哪些事?(出示:买盐擦桌子替换

缝洗晾) (四)教学生字词。 邻居:(读准前鼻音。“邻”左边是“令”,一点不能忘。字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汉族:我们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苗、回、藏等56个民族)(再用“汉”组词:汉字、汉文、汉语、汉朝、男子汉、汉族。) 困难:(字义让学生们讲。用“困”组词:围困、困境等。) 灵便:灵活,方便。 及时:马上、立刻、不耽误。 替换:就是换的意思。 缝洗:“缝”读第二声。(“缝”笔画多,指导学生把握结构,把字写紧凑。) 晾:晒干。所以“晾”是“日”,读准后鼻音。 经济:本文指生活来源。 热心肠:本课指乐于助人。 照顾:照料。 (五)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 我们村寨只有我家是汉族,大多是苗族人。 邻居老奶奶一个人生活。 老奶奶手脚不灵便,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 妈妈常帮助老人,也让“我”去照顾老人。 星期天“我”帮老奶奶洗衣,老奶奶很感激。 “我”听了老奶奶的夸奖,不好意思。 (六)范读课文。 指点:对照图画,课文中主要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画面的内容?(5、6节) 范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七)写字。 (八)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专题三教案1

新沂市高流初中八年级生物复习教案纸任课教师班级上课时间 复习内容专题三: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中考要求内容知识点要求 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 吸收 根尖的结构了解 根吸收水分的条件理解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 复习重点植物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水分的条件 复习 难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方法指导 阅读、分析、归纳、探究

知识结构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1)根尖的结构大量根毛 ①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细胞壁薄、细胞质少 ②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液泡大、出现导管 ③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根冠:保护生长点 (2)根吸收水分的条件 ①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吸水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失水 ②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吸水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失水③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土壤水→根毛细胞→根表皮内层层细胞逐步渗入→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叶肉细胞 应用: 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土壤浓度大,植物失水) 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 盐碱地难于生长庄稼现象(土壤浓度大,植物失水) 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 列举生活中植物吸水的现象 (3)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大量元素(氮磷钾三要素) 植物生长所需无机盐 ↘微量元素(如铁硼锌等) (4)水对植物体的作用 ①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水使植物体硬挺、舒展 ③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④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中考例题及解析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和根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最突出特征是 A.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 B.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C.成熟区长出根毛 D.根冠细胞易破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根尖结构的认识,在根尖的四个结构中,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吸水的主要部分。同时在这一部分内部出现了运输水分的导管。所以选择“C” 课堂即时训练1、造成植物根尖根毛细胞失水的原因可能是 A.根毛数量较少 B.细胞液浓度等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D.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2、种植农作物时,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毛细胞吸水 B.植物体吸收了大量无机盐 C.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毛细胞失水 D.土壤温度过高 3、在根尖的结构中,与根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最突出特点是 A.根冠细胞易破裂 B.分生区细胞分裂快 C.伸长区细胞长方形 D.成熟区细胞长根毛

小学一年级安全教育课专题教案

一(3)班班主任:李文静 2018年2月25日 内容: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目的:1.了解开学安全隐患。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准备:资料、图片 受课人数:48人 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一(3)班班主任:李文静 2018年3月4日 内容:交通安全 目的:1. 知道有关的交通安全标志和规则。2. 知道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痛苦。 准备:教学平台及有关交通安全的图片。 受课人数:48人 过程: 一,上学路上的安全 1.行走的安全常识 每位同学必须牢记如下行走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2.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3)不脱手骑车。(4)不骑车带人。(5)不骑"病"车。(6)不骑快车。(7)不与机动车抢道。(8)不平行骑车。 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 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小专题1 岩石[教案1]

小专题1 岩石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2. 阅读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 存在的基本单元。(组成地壳的前8种化学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气态:如天然气 矿物 基本存在形式 液态:石油和天然汞是常见的液态矿物 金属矿:常见的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非金属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和云母,方解石、滑石,石膏等 概念:是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休,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形成: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 岩浆岩 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如花岗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如玄武岩等 形成: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沉积、固结后而形成的岩石 岩石 沉积岩 特征:一是具有层次,称为层理构造;二是常含有化石 类型:页岩、砾岩、砂岩、石灰岩 形成: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 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类型:花岗石变质形成片麻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页岩变质形成板岩、砂岩变质形成石英岩 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 规模的物质循环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 热能再转化成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岩石的转化:在地壳物质循环中,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有时也会互相转化 【重点难点*突破解疑】 分类 类型 变质岩 分类 地 壳 的 物 质 组 成 地质循环 地壳 的 物质 循环 组成

四种性格分析

5)四种性格及简单特征 人依据性格得内向与外向性,沟通得主动与被动性为座标,沟通得四维象限示意如下: 四种性格人得简要特征与沟通方法 ① 分析型,可形象地称之为猫头鹰型。性格特征为:严肃认真,有条不紊,有计划有步 骤,合乎逻辑。沟通时表现为:真实得,寡言得缄默得,面部表情少,动作慢,准确语言,注意细节,语调单一使用挂图。沟通方法:展现数据、用实例论证、准时赴约、遵守承诺。 ② 驱动型(支配型),可形象地称之为老鹰型。性格特征为:果断,独立,有能力,热 情, 审慎得,有作为。沟通时表现为:有目光接触,有目得,说话快且有说服力,语言直接,使用日历,计划。沟通方法:干练得风格、直入主题。 ① 友善型(与蔼型),可形象地称之为鸽子型。性格特征为:合作、友好、赞同、耐 心、轻松。沟通时表现为:面部表情与蔼可亲、频繁得目光接触、说话慢条斯理、声音轻柔,抑扬顿挫、使用鼓励性得语言、办公室里有家人照片。沟通方法:攀亲拉故、建立私交、多用礼貌用语与问候。 ② 外向型(表现型),可形象地称之为孔雀型。性格特征为:外向直率友好、热情得、 令人信服得、幽默得、合群得、活泼得。沟通时表现为:快速得动作与手势、生动活泼与抑扬顿挫得语调、有说服力得语言、陈列有说服力得物品。沟通方法:热情活泼得语态、多用赞美之词。 6)人际关系技巧与成功推销 如何成功推销,各人有各人不同得理解。推销与营销不同,更关注于具体得单位与具体得人,因此建立与采购者之间得良好人际关系,就是推销成功得重中之重。立足于具体得“人”得角度从发,特别就是在中国人情味与人治化比较重得社会,推销无外乎就是以下步骤。 支配型 与蔼型 表现型 分析型 内向 被动 主动 外向

一年级专题教育计划

一年级专题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专题教育》是根据专题教育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专题教育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人口与民族、人口与环境、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我和祖国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专题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专题教育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安全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教学中结合教学及课程要求渗透法制教育。 四、教学重点 1、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安全防范意识。 2、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家、在社会中自我修正行为规范,争做大家及社会喜欢的人。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求知识的欲望。

教案示例一范文

教案示例一范文 有机合成材料 一、课前调查: l、在生活用品中,哪些或哪一部分用到塑料? 2、这些塑料制品在你生活和现实社会有什么作用? 3、造成"白色污染"的废弃物,主要有哪些?人们对这些废弃物进行了什么处理? 二、课堂探究──对塑料制品的处理 1、我采取的方法: 2、我选取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3、实验的现象: 4、我的结论:

5、我的感想: 三、我的呼吁(一句话):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魏光法) 教案示例二 探究教案: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探究--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在对塑料的分解、降解探究实验中,学会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与探究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对生活中塑料制品的开展调查,收集带来白色污染的废弃物。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进程] (湖北省宜昌市第六中学魏光法) 教案示例三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人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绚烂的花,广袤的草,等等,成千上万种的动物植物,还有人造的物品。这些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吧。 播放课件:有机合成材料01--由北京国之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二、新课学习 (一)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一) (1)展示物品的种类,(实物和图片)学生回答由什么材料组成。

一份完整的教案示例

一份完整的教案示例 【篇一: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颜”的认识和“绿”字的书写;分角色朗读。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 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视频《邓小平在深 圳(1992)》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绿了,桃花红了。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 的好日子。 2、请了解植树节来历的同学作简单介绍。 3、1985年的植树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呢?请大家 看这段视频。(播放媒体资源:视频《邓小平爷爷植树——范读》) 二、自主学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注意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困难学生适当 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会认没有,课文是否读通。 3、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⑴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他为什么要来植树? ⑵读了课文后,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 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全班交流反馈: ⑴相机播放视频《邓小平在深圳(1992)》,并适当作以补充,激 发孩子们对邓爷爷的敬仰之情。 ⑵相机讲述邓小平同志与人民一起植树的场面。 ⑶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如: a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 不肯休息。 b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填入树坑,又挥锹填了 几锹土。 c他站到几步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 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四、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请学生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或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 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相帮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 办法记住它。 二、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扩展延伸 如果条件允许,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 观察记录。

一年级专题教育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一年级上学期专题教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职责,在教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学习简单的安全自救方法,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保健知识,一年级专题教育共安排《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保健》、《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四门课程。 二、基本情况: 一年级共二个班级。孩子们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学习积极性高,能听老师的话。但也有部分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极差,卫生习惯差。 三、工作目标及基本要点: 1、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3、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乱扔、乱吐、乱画。学会清理书包、抽屉,学会打扫教室卫生。 5、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小干部的管理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专题教育课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进行教育。 3、加强家校联系,家长与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五、具体工作安排: 周数科别教学内容第一周《心理教育》我是小学生啦 第二周《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 第三周《卫生与保健》我们的身体 第四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声律启蒙.一东(节选)第五周《心理健康》一天的学习真有趣 第六周《安全教育》安全在校园 第七周《卫生与保健》认识眼、眼保健操 - 第八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认识春节 第九周《心理教育》养成学习好习惯 第十周《安全教育》安全过马路 第十一周《卫生与保健》口、牙、手的卫生 第十二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国画欣赏 第十三周《心理教育》我们不做“小拖拉”第十四周《安全教育》我是小小交通警 第十五周《卫生与保健》人体的内脏 第十六周《中华文化基础教材》日常礼仪 第十七周《心理健康》在家不当小皇帝 )

小学语文教案范例

《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协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理解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个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四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 题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课时 三维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具备有关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总结中国政治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中 心 发 言 人 雷新建 难点由于本专题教学内容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而教材容量有限,许多相当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不可能展开介绍,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充实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教具教材,习题,笔记课型课前预习对比分析 课时 安排课时 教 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学法分析法、讨论法个人主页 教学过程一.确立与形成时期 (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1、新中国成立背景——历史条件:、军事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2)、理论上: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3)、政治上: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在共产党领导下迅速成立中央政府(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地点:1949、9 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a、决定:国名、国旗、国徽、首都、国歌、公元纪年 b、通过:《共同纲领》(施政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④地位:暂行人大职权 2、新中国成立: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②开国大典 3、意义 ⑴国内: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⑵国际: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内容: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创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四种颜色人的性格

绿色性格天然优势 1、作为个体 爱静不爱动,有温柔祥和的吸引力和宁静愉悦的气质。和善的天性,做人厚道。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奉行中庸之道,为人稳定低调。遇事以不变应万变,镇定自若。知足常乐,心态轻松。追求平淡的幸福生活。有松弛感,能融入所有的环境和场合。从不发火,温和、谦和、平和三和一体。做人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追求简单随意的生活方式 2、沟通特点 以柔克刚,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冲突,注重双赢。心平气和且慢条斯理。善于接纳他人意见。最佳的倾听者,极具耐心。擅长让别人感觉舒适。有自然和不经意的冷幽默。松弛大度,不急不徐。 3、作为朋友 从无攻击性。富有同情和关心。宽恕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能接纳所有不同性格的人。和善的天性及圆滑的手腕。对友情的要求不严苛。处处为别人考虑,不吝付出。与之相处轻松自然又没有压力。最佳的垃圾宣泄处,鼓励他们的朋友多谈自己。从不尝试去改变他人。 4、对待工作和事业 高超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善于从容地面对压力。巧妙地化解冲突。能超脱游离政治斗争之外,没有敌人。缓步前进以取得思考空间。注重人本管理。推崇一种员工都积极参与的工作环境。尊重员工的独立性,从而博得人心和凝聚力。善于为别人着想。以团体为导向。创造稳定性。用自然低调的行事手法处理事务。 绿色性格本性局限 1、作为个体 按照惯性来做事,拒绝改变,对于外界变化置若罔闻。懒洋洋的作风,原谅自己的不思进取。懦弱胆小,纵容别人欺压自己。期待事情会自动解决,完全守望被动。得过且过。无原则地妥协,而无法促使他们采取负责任的解决态度。逃避问题与冲突。太在意别人反应,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2、沟通特点 一拳打在棉花上,毫无反应。没有主见,把压力和负担通通转嫁到他人身上。不会拒绝他人,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无穷麻烦。行动迟钝,慢慢腾腾。避免承担责任。 3、作为朋友 不负责任的和稀泥。姑息养奸的态度。压抑自己的感受以迁就别人。期待让人人满意,对自己的内心不忠诚。没有自我,迷失人生的方向。缺乏激情。漠不关心,惰于参与任何活动。 4、对待工作和事业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乐于平庸,缺乏创意。害怕冒风险,缺乏自信。拖拖拉拉。缺少目标。缺乏自觉性。懒惰而不进取。宁愿做旁观者不肯做参与着

优 秀 教 案 示 例

优秀教案示例 Unit 5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拟定者:姜通辉)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1) Key Vocabulary band, hair band (2)Target Language Whose notebook is this? It must be Ning’s. It has her name on it. Whose French book is this? It could be Ali’s. She studies French. Whose guitar is this? It might belong to Alice. She plays the guitar. Whose T-shirt is this? It can’t be John’s. It’s much too small for him. 2. Ability Objects (1) Train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 (2) Train students’ writing skill. (3) Train students’ ability to deduce. 3. Moral Object Use your mind, then make inferences correctly. Ⅱ. Teaching Key Points 1. Listening and writ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2.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Make inferenc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Ⅳ. Teaching Methods 1. Practice method 2. A game Ⅴ.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Real objects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I Revision

高中化学专题1专题复习课教案苏教版必修1

专题复习课

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些概念的辨析与应用,以及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之间的关系,较好地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 陷阱1:状况条件。若给出在非标准状况下,如常温常压下(25 ℃、1.01×105Pa),已知气体体积,不能直接应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陷阱2:物质状态。已知在标准状况下,而给出的是非气态的物质,不能直接应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陷阱3:微粒数目。注意:He、Ne等为单原子分子;N2、O2等为双原子分子;O3、P4为多原子分子。

1.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NH+4所含质子数为10N A B.22 g CO2中所含氧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22.4 L SO2所含分子数为N A D.2 L 0.5 mol·L-1的BaCl2溶液中所含Cl-数为2N A D[18 g (1 mol) NH+4所含质子数为11N A,A项错误;22 g C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所含氧原子数为N A,B项错误;常温常压下,22.4 L 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C项错误。]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O2含有的原子数为2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B[A项、C项是已知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能直接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C错误;B项,物质的量与标准状况无关,B正确;D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当气体单质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不同时,相同体积的上述气体所含原子数就不相同,D错误。]

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一至专题九教案)北师大版

专题一: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中考要求: 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知识要点: 1.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 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4.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乘积为 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7.有理数分类应注意:(1)则是整数但不是正整数;(2)整数分为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易把整数误认为分为二类:正整数、负整数. 8.两个数a、b在互为相反数,则a+b=0. 9.绝对值是易错点:如绝对值是5的数应为士5,易丢掉-5. 10.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1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6.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a b 、为任意有理数) 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 17.有理数加法运算技巧: (1)几个带分数相加,把它们的整数部分与分数(或小数)部分分别结合起来相加(2)几个非整数的有理数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结合起来相加; (3)几个有理数相加,把相加得零的数结合起来相加; (4)几个有理数相加,把正数和负数分开相加;

四种性格分析

5)四种性格及简单特征 人依据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性,沟通的主动与被动性为座标,沟通的四维象限示意如下: 四种性格人的简要特征与沟通方法 ① 分析型,可形象地称之为猫头鹰型。性格特征为:严肃认真,有条不紊,有计 划有步骤,合乎逻辑。沟通时表现为:真实的,寡言的缄默的,面部表情少,动作慢,准确语言,注意细节,语调单一使用挂图。沟通方法:展现数据、用实例论证、准时赴约、遵守承诺。 ② 驱动型(支配型),可形象地称之为老鹰型。性格特征为:果断,独立,有能力, 热情, 审慎的,有作为。沟通时表现为:有目光接触,有目的,说话快且有说服力,语言直接,使用日历,计划。沟通方法:干练的风格、直入主题。 ① 友善型(和蔼型),可形象地称之为鸽子型。性格特征为:合作、友好、赞同、 耐心、轻松。沟通时表现为:面部表情和蔼可亲、频繁的目光接触、说话慢条斯理、声音轻柔,抑扬顿挫、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办公室里有家人照片。沟通方法:攀亲拉故、建立私交、多用礼貌用语与问候。 ② 外向型(表现型),可形象地称之为孔雀型。性格特征为:外向直率友好、热情 的、令人信服的、幽默的、合群的、活泼的。沟通时表现为:快速的动作和手势、生动活泼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有说服力的语言、陈列有说服力的物品。沟通方法:热情活泼的语态、多用赞美之词。 6)人际关系技巧与成功推销 如何成功推销,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理解。推销与营销不同,更关注于具体的单位和具体的人,因此建立与采购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是推销成功的重中之重。立足于具体的“人”的角度从发,特别是在中国人情味和人治化比较重的社会,推销无外 支配型 和蔼型 表现型 分析型 内向 被动 主动 外向

教案示例[各种各样的种子]

教案示例[各种各样的种子] 一、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种子,知道它们的名字,能描述它们在颜色、形状等方面的一些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通过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采集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例如剥豆,挖取南瓜的种子,采集野生植物的种子等。采集种子后,把种子分别装在纸袋、塑料袋、小盒、小瓶里,外面写明种子的名称。 2.制作种子标本所需要的材料,如小瓶、小盒、小塑料袋等。 (二)教师准备 1.选择当地常见植物的种子,注意要选比较大的,颜色多一点的,最好能包括豆类、水果、蔬菜、花草、树木等多种植物的种子。 2.用不同方法制成的几盒种子标本。如有条件多准备一些制作种子标本所需要的材料,如小盒、小瓶等,供演示用。也可以供准备材料不全的学生使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采集的种子和制作种子标本所需要的材料。 2.讲述: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很多植物的种子,(板书“种子”)种类很多,大的、小的、圆的、扁的、黄的、白的……真是各种各样的(板书“各种各样的”)。在这节课里,我们要学习很多关于种子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种子。

(1)汇报各组采集到了哪些植物的种子,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把准备好的重点认识的种子分发给各组。 (3)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和其它方面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一种一种地观察。)(4)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 (要求学生能完整地说出各种种子的外部特征,如:大豆的种子是黄色的,球形;南瓜的种子是白色的、扁的、顶端很尖,或说瓜子形;青豆的种子是绿色的。)(5)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种子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颜色、形状方面的一些特征来辨认它们。 2.指导学生把种子分类。 (1)讲述:现在,各组的种子都杂乱地摆在一起,我们想办法把这些种子分一分类,使它们摆得有规律,想一想。摆一摆,有几种分类方法? (2)学生动手给种子分类。 (3)汇报:你根据什么把种子分类?分成哪几类?每类里有什么植物的种子? (4)讨论:哪种分类方法比较好? (5)讲述:给种子分类要注意两点: ①每次给种子分类的时候,自己要确定一个分类的标准。可以按种子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种子的形状、大小、用途等分类;但不能同时按两个标准分类。 ②分类的结果,不能有剩余的种子无法归类,也不能有重叠归类。 (6)看书上插图:左右两图中的小朋友是按什么给种子分类的? (7)检查自已刚才给种子分类的方法正确吗? (8)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种子的颜色有各种各样的——白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紫色的……种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扁的……种子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有大的,小的。总之,种子是各种各样的。 3.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1)讲述:同学们采集了很多植物的种子,我们可以把它们制成种子标本,长期保存起来,供今后学习用。你们看这就是种子标本。(出示教具种子标本)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2)讲解制作种子标本的方法 ①找一些无色透明的小瓶。 ②在每个瓶里放进一些植物的种子。 ③在小瓶外面贴上写有种子名字的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