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流程及其评价

巨细胞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流程及其评价
巨细胞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流程及其评价

巨细胞病毒感染实验室测试的目的和流程

如上所述,用于CMV检测的方法可用于免疫受损患者中CMV管理的不同方面。具体地,这些测定可用于监测和筛选,预测和风险评估,快速和准确诊断,评估治疗反应,评估复发风险和检测抗病毒药物抗性。图5-7描述了各种测定方法在免疫受损宿主中治疗CMV疾病的效用。

图5 使用CMV血清学对移植接受者及其捐献者的诊断流程。

筛查,监视和预防

CMV实验室检测的最常见表现之一是疾病风险评估。根据临床情况,可以使用血清学,抗原血症和分子检测。移植受体的典型情况如图5所示。CMV血清学用于确定孕妇原发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再激活的风险。在移植领域,对来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的血液样品进行CMV 血清学检测,以确定原发感染或疾病再激活的风险。在这些风险知识的了解影响每个患者人群的各种预防工作。特别是,CMV D+/R-错配的SOT受者具有原发性巨细胞病毒病的风险最高,因此抗病毒预防或侵袭性CMV监测和抢先治疗具有很大的益处。一些医疗中心也使用血清学来确定移植后原发性CMV疾病的持续风险,因为血清转换能显示出免受后续CMV 疾病[133]。

移植后使用抗原血症或NA T进行CMV复制的连续监测是早期的常见做法。该诊断方法是针对CMV疾病的先发性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6)。使用该策略,在移植后的第一个12周内每周收集来自移植患者的血液样品,并通过NA T或pp65抗原血症测试CMV 的存在。如果检测到CMV高于与后续CMV疾病高风险相关的预定阈值,抢先启动抗病毒治疗阻止其进展到临床疾病。这种预防性方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测试的性能特

征,理想情况下,该测试应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和高预测性。这种情况下,PCR 和抗原血症测定已经进行测试并比较。然而,目前使用哪种检测方法(PCR与抗生素血症)的争论备受争议,应该以每个中心机构的可用资源为指导[66,88,134-137]。pp65抗原和分子方法已经在检测CMV和在引导抢先治疗展示出优秀的临床效用[82,137]。通常建议每个中心机构根据其临床实践和患者人群优化其诊断方法。分子检测的主要优点是通过定量结果灵敏检测CMV,快速周期时间,以及对存储和运输中潜在非活病毒的标本进行检测的能力。另一方面,pp65抗原血症也提供病毒复制的快速测量;然而,它是劳动密集型的,受主观性的限制,并且需要立即进行样品处理,因此对于需要运输的样品(例如在主要的转诊实验室中)而言理论上是困难的。

图6 对移植前受者到移植以及后续的移植过程中进行各种诊断分析的说明

预测和风险评估

在免疫缺陷患者,例如移植患者和艾滋病患者,CMV pp65抗原血症和NA T已被用于预测CMV疾病的发展[138]。通常,较高程度的CMV复制(通过病毒载量测量)显示进展至临床疾病的较高风险。然而,然而,高度预测CMV疾病发展的广泛适用的临床相关CMV阈值还没有被定义。定义广泛适用的病毒载量阈值的困难在于该阈值随着不同试验方法,临床样品和患者群体及其免疫抑制方案变化而变化。在这方面,每周测量的个体患者的CMV复制动力学(即,病毒载量的趋势)可能是比绝对数量更好且更适合临床上用于预测CMV疾病的措施[86,88,90]。

CMV感染的诊断

免疫受损宿主中CMV疾病的诊断需要临床标志和症状的存在以及临床标本中CMV的证明

(图7)。传统上,病毒培养是CM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标准测定。然而,病毒培养系统的灵敏度差和周转时间慢,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从而出现了更快速和灵敏的测试,如pp65抗原血症和分子检测(2)。例如,分子检测,如PCR,被认为是检测CMV脑炎或多发性神经根病患者CSF中CMV的首选方法[139,140]。先天性CMV感染也可以通过对滤纸上的新生儿干血(称为Guthrie卡)进行PCR测试CMV DNA来鉴定[141]。在一项研究中,发现该试验对有症状和无症状婴儿的先天性CMV感染的诊断具有100%的敏感性和99%的特异性[141,142]。另一方面,CMV血清学通常不用于免疫受损宿主中急性CMV的诊断。阴性CMV 血清学检测不能完全排除原发性CMV感染。例如,在出生的第一周中,CMV感染婴儿的脐带血血清中10%至30%不能检测到CMV-IgM。同样,大约25%的原发性CMV感染孕妇在感染发病后2个月内没有可检测到的CMV-IgM。

图7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CMV疾病诊断流程

监测治疗反应

由pp65抗原血症和各种分子测试产生的定量结果被允许用于监测对治疗的反应,个体化和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时间,和确定疾病复发的风险。例如,在抗病毒治疗结束时存在可检测的病毒表明移植受者中CMV疾病复发的风险较高[45,88,133,143,144]。分子检测的某些观察结果能显示出现了具有耐药性的病毒株;例如,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上升或其非下降表明可能具有抗药性的CMV感染[2]。病毒载量的动力学在免疫原性CMV与免疫接种者之间存在差异,后者的病毒生长率和病毒倍增时间显着减慢[24]。此外,治疗开始后病毒载量下降可能在复发疾病患者中较慢[87]。

数据的临床应用和理解

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

CMV视网膜炎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基于特征蓬松的黄白色视网膜病变的发现,在眼底检查时有或没有视网膜内出血,并且在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的手中具有95%的阳性预测值。因此,仅基于该眼科发现,可以开始抗CMV治疗。如果需要确认诊断,可以通过病毒培养或CMV PCR在房水中证实CMV。在一项比较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视网膜炎患者房水中CMV DNA的研究中,在有CMV活性视网膜炎的42只眼中有37只(71%)检测到CMV DNA,但在CMV视网膜炎无活动的眼中则没有。在玻璃体内更昔洛韦治疗后,在具有CMV活性视网膜炎的37只眼(78%)中的29只中观察到CMV DNA的下降。因此,房水中的CMV-DNA检测可用于区分活动性和非活性CMV视网膜炎,以及监测治疗反应[145]。在血液中进行CMV PCR 可用于在几个月之前预测CMV视网膜炎的后续发展[138,146]。CMV PCR的阳性预测值为60%[138]。因此,CMV视网膜炎风险患者血液中CMV DNA的连续监测,例如CD4+ T细胞计数<50 cells/mm3和高HIV病毒载量的患者,可能表明需要抢先治疗[138,147]。然而,这种方法在预防CMV感觉神经疾病方面的影响存在争议,目前尚不鼓励这种方法[148,149]。CMV视网膜炎患者仅在70%的病例中检测到血液中存在CMV DNA,提示区域性和局部性疾病[146]。除全身抗病毒治疗外,还可以通过眼内给予抗病毒剂如更昔洛韦和膦甲酸来进行治疗。由于疾病的多系统性质,减少对侧眼的受累,需要进行全身治疗[150]。

CMV多发性神经根病和脑室脑炎

分子诊断分析为检测脑脊液中的CMV提供了一种非常灵敏和特异的方法。这些分子测试现在被认为是CNS中CMV诊断的标准[139,140,151]。对于腰背痛,尿潴留,进行性双侧腿无力以及以高蛋白,低葡萄糖和淋巴细胞细胞增多为CSF特征的患者,怀疑为CMV多发性神经根病。CSF中CMV DNA的定量可能有助于确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139,140]。CSF中较高的病毒载量通常表明疾病更严重。对于神经系统CMV疾病的诊断,PCR的灵敏度超过90%[139,140]。

胃肠道CMV病

胃肠道是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CMV感染眼外部位[152]。GI CMV疾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部位)可能是疼痛的食道溃疡或广泛的小肠结肠炎,并且可能由于穿孔而呈现为急性腹部。尽管通常可以在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CMV,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因此,诊断需要内窥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上证明具有巨细胞包涵体,阳性免疫染色或原位杂交的特征性损伤。

CMV肺炎

由于无症状病毒脱落的高发病率和其他肺病原体的频繁存在,因此很难在艾滋病患者中确定CMV肺炎的诊断。通过培养分离CMV或检测来自BAL液体的CMV DNA通常表示无症状的病毒脱落,并且需要触发寻找更可能的病原体。如果对诊断存在怀疑,应通过肺组织活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

血管造影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细胞病毒

CMV感染和组织侵袭性疾病的诊断

CMV检测的分子方法目前是HSCT受者CMV实验室诊断的标准方法。CMV pp65抗原血症受到这些患者延长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期的限制;因此,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NAT取代[153]。通过在没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检测血液中的CMV来诊断无症状的CMV感染。在一些患者中,CMV伴有组织侵袭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在存在咳嗽和肺部浸润的情况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肺活检标本中的原位杂交证明核内病毒包涵体或检测CMV是诊断的金标准[154]。然而,在通常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并发症高风险的HSCT患者中,通过活组织检查获得组织并不总是可行的。因此,测量BAL样品中的病毒载量一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尽管这个尚未标准化,并且没有确定的病毒阈值来区分真正的疾病和病毒脱落[107]。

CMV可影响HSCT受者胃肠道的任何部分,临床表现因部位而异;躯干痛和胸骨后胸痛可能是食管疾病的表现;胃痛和恶心表明胃受累;腹痛伴腹痛应引起肠道疾病的怀疑。GI CMV 疾病的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学检查。在宏观上,粘膜衬里可能看起来正常,或者可能表现出散在的糜烂或深度溃疡伴有出血和炎症[155]。通过PCR检测组织样品的CMV DNA不是完全诊断性的,因为它可能表现病毒脱落或潜伏病毒。然而,用于诊断的金标准依赖于用表现出病毒包涵体和具有阳性免疫染色或原位杂交的细胞来证明组织损伤[154]。有趣的是,胃肠道受累可能不伴有血液中可检测到的CMV水平;只有约50%的胃肠道受累HSCT患者会有可检测的病毒复制[156]。

CMV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很罕见,但死亡率很高。它表现为脑室脑炎或脊髓炎,并且与长期,深远和延长的T细胞免疫缺陷有关。通常,它发生在具有多个抗病毒治疗疗程的复发性CMV 病毒血症病史的患者中。根据一份报告[157],死亡率可能达到100%。CMV CNS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分析CSF进行,PCR检测CMV DNA,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影像学的特征性变化[139,158]。对于视网膜炎,显示特征蓬松的黄白色视网膜病变,有或没有视网膜内出血的眼底检查是金标准。然而,在具有非典型临床发现的病例中,可能需要通过PCR在玻璃体液中检测CMV DNA。

监视和抢先治疗

在HSCT受者中抗遗传和NA T最常见的临床应用之一,是实施先发制人的治疗策略—一种CMV预防方法,其中在检测到活跃的CMV复制时施用抗病毒药物,目的是停止其进展为临床疾病。为此,应立即处理血液样本,以便及时将结果提供给临床医生,并且应经常进行诊断监测,在大多数中心,每周进行一次或甚至两次。因此,有效的先发制人治疗的关键是具有高灵敏度和预测性质的快速诊断测试[7,153,159]。如今,CMV QNAT在这方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pp65抗原血症,因为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周期时间和免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限制[160]。CMV QNAT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其定量性质,使其成为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连续监测病毒载量下降的理想选择。一项比较CMV QNAT和pp65抗原血症的研究显示,两者的CMV疾病预防率相似,没有增加抢先治疗的患者比例或增加更昔洛韦相关毒性的风险[31]。抢先治疗相对于其他CMV疾病预防方法(即抗病毒预防)的主要的优点是接受抗病毒药物的患者数量减少,因此降低了抗病毒抗性的风险,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成本。CMV监测和抢先治疗已被许多中心机构使用;然而,许多QNA Ts中CMV病毒载量结果存在显着差异,这阻碍了启动和停止抗病毒治疗的病毒阈值的标准化定义[7,119]。例如,在一个中心机构使用LDT的抢先治疗治疗的病毒载量阈值是1,000拷贝/毫升血浆,但是在另一个

中心机构使用不同平台是10,000拷贝/毫升血浆[161,162]。QNAT的标准化应该部分地克服这个问题[163]。

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分子检测(QNAT)的定量能力及其灵敏度,使其在用于监测HSCT患者CMV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载量方面成为优于非分子技术(如病毒培养)的方法[7,153]。在HSCT(和SOT)患者的研究中,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治疗期间血液CMV-DNA水平明显下降[144]。CMV负荷下降的半衰期(称为病毒衰减)估计为1-5天[53,86,87,144]。下降的斜率与治疗效果相关[144]。较长的CMV-DNA下降的持续时间,和较长的抗病毒治疗时间与CMV复发有关[121,144]。此外,在治疗结束时具有可检测的病毒载量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并且研究发现,在PCR测试显示阴性之后继续抗病毒治疗是合理的[7,87,121]。一般而言,大多数临床医生在抗病毒治疗期间监测CMVDNA下降并且在停止抗病毒治疗之前连续(至少两次)每周进行CMV-DNA测试。在某些情况下,病毒-DNA监测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抗性的早期间接测量方法(例如,当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出现不下降)[7]。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某些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可能会延迟(最多2周),特别是那些患有复发性疾病的患者和那些免疫CMV接种的患者[24,87]。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巨细胞病毒

CMV综合征和组织侵袭性疾病的诊断

分子方法是目前用于诊断SOT后CMV感染和疾病的标准方法。pp65-抗原血症试验有几个局限性,包括缺乏标准化,主观解释以及需要在收集后6到8小时内处理血液样本,因此,QNAT已经在大多数移植中心取代了pp65-抗原血症试验[164]。

SOT患者的CMV疾病可归类为无症状感染(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检测到病毒复制);或症状性CMV疾病,可进一步分为CMV综合征或组织侵袭性CMV疾病[23]。CMV综合征的特征是在血液中检测到发热,不适,骨髓抑制和CMV DNA。一般而言,组织侵袭性疾病的诊断需要活组织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确认;通过细胞和核增殖(巨细胞),阳性CMV特异性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或阳性CMV原位杂交来确定[165]。由于新出现的数据表明检测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CMV也许能满足以用于组织侵入性疾病的诊断,一些人因此推迟了执行侵入性手术,例如活组织检查。在CMV肺炎的情况下,例如,呼吸道标本如BAL中的CMV QNAT 被认为是诊断CMV肺炎的有用试验,但仍有争议。CMV可在多达50%的肺移植受者中发现,而在CMV肺炎的临床或组织病理学没有发现(称为CMV脱落)[16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组织浸润性CMV疾病没有伴随病毒血症,因此进行活组织检查作为临床指示具有重要性。

SOT受者中的大多数组织侵袭性CMV疾病涉及胃肠道,临床上通过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诊断其诊断[165]。内镜检查可能显示斑块状红斑,渗出物和水肿粘膜的微糜烂,多发性糜烂,深部溃疡和假性肿瘤[167]。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CMV来诊断(尽管这并不总是存在于CMV R +移植患者中),并且通过组织样本的原位杂交,培养或组织样本的PCR中的CMV 来证实。接受CMV肝炎的SOT患者表现为发热,胆红素升高和肝酶升高;尽管可能存在

其他感染和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但这些患者血液中CMV的存在则表明CMV肝炎。因此,肝脏活检是区分排除CMV肝炎的唯一可靠方法。区分这两个实体是很重要的,因为过增加免疫抑制治疗的排斥治疗与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抑制的减少的CMV治疗对比是显著不同的。在组织侵袭性CMV疾病的大多数情况下,用QNA T检测血液中的CMV是推荐的。然而,有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在血液中检测到CMV或仅仅是短暂地和少量地检测到CMV。因此,组织病理学仍然是其诊断的基石。

CMV疾病的监测和预防

在SOT后有两种预防CMV的方法—普遍预防和抢先治疗。普遍预防包括给予抗病毒药物不同的持续时间,从短至3个月到长达12个月,用于预防高风险患者的CMV疾病[26]。抗病毒预防的主要缺点是停用预防后和CMV D+/R-SOT受者具有迟发性CMV疾病的高发病率[164,168]。在抢先治疗方法中,通过QNAT或pp65抗原血症进行CMV复制的连续监测,一旦达到预定的病毒复制阈值,则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患者。如在HSCT受者的方案中,应立即处理血液样品,以便可以及时地将结果提供给临床医生。不同移植中心的监测频率从每周两次到每隔一周一次不等。该方法的目的是检测早期病毒复制并在进展为更严重的疾病之前进行治疗。目前,没有通用的预定CMV QNA T阈值来指导治疗的开始,但最近推出了第一个关于CMV QNAT的WHO国际参考标准应当有助于研究这个阈值定义。其他中心机构采用混合方法进行CMV预防,其中抗病毒预防采用抢先治疗的方法,以期降低迟发性疾病的发病率,但这效果不大[169]。

监测对抗病毒治疗的反应

监测抗病毒治疗的功效可以通过pp65抗原血症或CMV QNA T进行,后者是优选的。较高的病毒载量与SOT后较长的CMV疾病消退时间和较长的抗病毒治疗时间有关[87]。在抗病毒治疗结束时可检测的病毒DNA与较高的CMV病毒复发率显着相关[45]。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CMV病毒载量抑制至<137 IU / mL(通过WHO标准校准的测试)与抗病毒治疗期间更快解决临床疾病相关[44]。目前的实践指南建议持续抗病毒治疗,直到至少每周两次NAT 测量无法检测到病毒复制。

先天性细胞病毒感染

母体的原发性CMV感染可以通过先前已知为血清反应阴性的女性的阳性血清记录来诊断。在原发感染的妇女中可以检测到CMV特异性IgM;然而,它们可能在感染后持续6至9个月[38,170]。IgG-亲合力测定可用于区分原发性和再激活性感染。CMV-IgM与IgG-亲和力测定的组合增加了检测可能将CMV传递给其后代的母亲的敏感性[171]。QNAT或pp65抗原血症用于诊断原发性母体CMV感染的用途是有限的,因为不到50%的孕妇具有可检测的病毒复制[170]。

通过NA T检测羊水中的CMV DNA可以诊断胎儿感染,理想情况是在妊娠第21周后和第一次阳性母体血清学检测后至少6周的时间内[38,172]。然而,假阴性测试也有出现[173]。超声胎儿成像可显示腹水,胎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和脑结构异常,这可能是临床上显著的先天性CMV感染[174]。

先天性感染的诊断通常通过在出生后前两周内尿液或唾液中存在CMV或病毒抗原来证明。一些研究者已经研究了PCR技术检测尿液,血清和唾液样本中病毒DNA用于诊断先天性CMV的效用,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75-177]。最近,一项比较液体唾液和干唾液标本的以及出生时获得的唾液快速培养的样本进行实时PCR检测的研究,再次显示出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推荐这些测试作为潜在的筛选工具[178]。如前所述,对滤纸上的新生儿DBS (称为Guthrie卡)通过PCR测试CMV DNA的存在,也已经鉴定了先天性CMV感染[141]。在一项研究中,该测试对有症状和无症状婴儿的先天性CMV感染的诊断具有100%的敏感性和99%的特异性[141,142]。然而,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比较DBS PCR与唾液快速培养的表明,它只能检测到不到40%的先天性感染婴儿。由于其低灵敏度,其价值作为筛选试验受到限制[179]。

一些试验还研究了抗病毒药物在预防先天性CMV感染婴儿的感觉神经CMV疾病中的作用。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证据的婴儿,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以及患有严重终末器官疾病(肝炎,肺炎,血小板减少症)的婴儿,建议使用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CMV疾病[180]。

敏感性测试

越来越多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和疾病已经导致抗病毒药物抗性CMV 的出现问题。抗病毒治疗选择具有抗病毒药物抗性的CMV基因突变。令人欣慰的是,CMV 耐药性在移植人群中的发病率仍然很低,据报道其在0%至2.2%之间[181,182]。耐药性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抗病毒预防,D+R-血清状态,免疫抑制强度增加和肺移植[183]。移植后的耐药性CMV与同种异体移植和患者存活率差有关。在患有AIDS的患者中,耐药性CMV的存在也与不良结果相关。在197例接受更昔洛韦治疗的患者中,18例(9.1%)患者对更昔洛韦产生了基因型耐药。更昔洛韦抗性CMV的存在与视网膜炎进展的几率增加4.17至5.61倍和更大的视敏度损失相关[125]。在对87例艾滋病和CMV视网膜炎患者的研究中,玻璃体标本的序列分析显示,15%的患者在CMV UL97基因中具有更昔洛韦耐药性突变或多态性[184]。在一项对148名患有CMV视网膜炎的艾滋病患者的研究中,抗病毒治疗在3,6,12和18个月时UL97突变病毒患者的累积百分比分别为2.2%,6.5%,12.8%和15.3%[129]。在对来自10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23种CMV分离株进行研究中,有8种具有UL54突变的分离株与对更昔洛韦的抗性相关,其中4种分离株对西多福韦具有交叉耐药性[128]。

为了得到抵抗CMV的活性,更昔洛韦需要通过UL97病毒激酶进行初始磷酸化,然后通过细胞激酶进行激活,形成三磷酸更昔洛韦。三磷酸更昔洛韦作为CMV-DNA聚合酶(CMV-DNA聚合酶由病毒基因UL54编码)的竞争性底物来抑制CMV复制。UL97突变,以及UL54基因的缺失,可能会对更昔洛韦产生抗性[185]。

UL97更昔洛韦抗性病毒的治疗选择的是膦甲酸和西多福韦,两者都有显着的肾毒性。UL97不需要激活膦甲酸和西多福韦,因此它们保留了对抗UL97突变体的活性。然而,像更昔洛韦一样,两种药物都通过作用于UL 54编码的CMV-DNA聚合酶来抑制CMV复制。因此,影响该UL54基因的突变可赋予病毒对所有这些药物交叉抗性。因此,基因型分析通常用于指导这种情况下的治疗[23,185]。耐药性通常表现为至少2周内病毒载量的非下降(或上升),尤其是在经历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对于疑似具有更昔洛韦耐药但临床表现不严重的患者,

可考虑增加更昔洛韦的剂量;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受到毒性发展的限制[186]。对于那些患有进行性疾病的人,建议改用膦甲酸治疗。如果可以的话,基因型测试的结果将指导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有几种正在评估CMV疾病的研究药物,如莱特莫韦,马立巴韦和brincidofovir,它们在治疗耐药性CMV中的作用也在预测中。

总结

CM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中引起严重疾病,包括移植患者,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性未成熟新生儿。在过去十年中,诊断方式的进步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些患者中CMV疾病的临床管理。目前,可以在实验室中快速确认CMV的临床诊断,从而促进早期干预治疗以努力减少CMV疾病的病态效应。目前的方法允许早期检测CMV,从而甚至可以在临床疾病发作之前开始治疗。监测对治疗的反应也是CMV管理的主要进展之一。基因型分析已经发展为快速诊断耐药病毒,并指导治疗建议的方法。另一种新兴工具通过评估CMV特异性T细胞免疫,能表明疾病风险及其结果。有许多诊断测试可用于检测CMV,从传统的培养和血清学方法到通过PCR检测更快速且定量的抗原血症和NAT方法,后者在许多实验室中使用的更广泛。

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总结!

细胞毒性检测方法总结! 细胞毒性(cytotoxic)是由细胞或者化学物质引起的单纯的细胞杀伤事件,不依赖于凋亡或坏死的细胞死亡机理。有时需要进行特定物质细胞毒性的检测,比如药物筛选。 细胞毒性检测主要是根据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来进行的检测,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MTT、XTT法:利用线粒体内部酶的活性,可以将特定的四唑盐类进行转化,然后通过酶标仪进行检测 一.LDH的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酶活性,来检测细胞毒性 其它酶方法:如检测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等 细胞增殖能力分析试剂 原理:正常细胞代谢旺盛,其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可将四唑盐类物质(如MTT、XTT、WST-1等)还原为紫色的结晶状的物质,沉积在细胞周围,然后通过酶标仪读取OD值,从而检测到细胞增值状态 优点:1)快速:96孔培养板形式,可进行高通量检测。2)灵活:可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也可通过酶标仪进行定量检测。 二.荧光素发光法细胞生存能力检测 原理:腺苷酸激酶(AK)存在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细胞的胞浆中,AK具有激活ADP 生成ATP。当细胞受损后,细胞膜发生破损,AK会释放到培养上清中。该试剂盒利用荧光素酶和荧光素在ATP作用下可以发光,通过化学发光仪可以定量进行检测。 特点: 1)简单、快速。2)板式检测,可进行高通量 。 三.LDH法细胞毒性检测 原理:LDH(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存在于正常细胞的胞质中,一旦细胞膜受损,LDH即被释放到细胞外; LDH催化乳酸形成丙酮酸盐,和INT(四唑盐类)反应形成紫色的结晶物质,可通过500nm酶标仪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LDH的活性,可判断细胞受损的程度 特点:1)方法简单,安全,不使用放射性物质2)可进行高通量检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流程.doc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 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 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 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 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 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 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 、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 1 次,每月对冰箱内 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 200CFU/m3 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 理。

细胞毒性实验方案

细胞毒性实验设计方案 1.准备材料:DMEM(高糖) 胰酶双抗(青霉素/链霉素)DAPI MTT(5mg/mL) DMSO PBS 4%多聚甲醛指甲油 6孔培养板 96孔培养板超薄载玻片培养瓶(25mL) 一包0.45μm滤膜 灭菌: 50mL,10mL,5mL离心管两种枪头 2.实验方案 本实验所用的材料为载药的通过二硫键桥连透明质酸的夹心二氧化硅 (SiO 2 -SS-HA/DOX),在高谷胱甘肽条件下,二硫键断裂,透明质酸脱离,同时 夹心二氧化硅中药物得以释放。本实验的目的为测定透明质酸修饰的夹心二氧化 硅(SiO 2-SS-HA/DOX)的细胞毒性。实验组为SiO 2 -SS-HA/DOX、SiO 2 -SS-HA、DOX, 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分别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和L929成纤维 细胞为正常细胞模型。 采用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实验组为SiO 2 -SS-HA/DOX、 SiO 2 -SS-HA、DOX,空白对照组为纯细胞。培养基中含有10% (v/v) FBS和1% (w/v)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配制不同浓度的SiO 2-SS-HA/DOX、SiO 2 、HA、DOX药物载 体培养基溶液。 (1).以HepG2人肝癌细胞为肿瘤细胞模型: 培养基的配置:双抗 1% 血清12% DMEM 87% 具体操作步骤: 细胞的复活: ①将冻存于液氮中的细胞取出,迅速放入37℃温水中,使细胞快速溶解。 ②将悬浮的细胞移至离心管中,加5mL无血清培养基,1000rmp,5min离心去上清,再加5mL有血清培养基,转移至培养瓶中。(每次转移时,将之前的离心管洗涤,并用移液枪来回吸,使液体混合均匀。) ③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细胞的传代: 将0.25%的胰酶分装至小离心管中,每个管中2mL,冻存于-20℃,每次使用一管,避免反复冻融。 ①将培养瓶从培养箱中取出,盖子旋紧,喷75%的酒精放入超净台。 ②将培养液倒入废液缸,残留培养基用吸管吸干净,操作完成后,培养瓶口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有效的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污染,有效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

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 6.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7.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1异常毒性检查法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毒性。 本法系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反应或死亡情况,检查供试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临用前,供试品溶液应平衡至室温。 试验用动物应健康合格,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做过本实验的动物不得重复使用。 非生物制品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体重18~22g,每只小鼠分别静脉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应在4~5秒内匀速注射完毕。规定缓慢注射的品种可延长至30秒。除另有规定外,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如有死亡时,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全部小鼠在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生物制品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试验应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试验中应设同批动物空白对照,观察期内,动物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动物体重应增加,则判定试验成立。按照规定的给药途径缓慢注入动物体内。 ⑴小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18~22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0.5ml,观察7天。观察期内,小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小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⑵豚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豚鼠2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250~350g。每只豚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5.0ml,观察7天。观察期内,豚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豚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4只豚鼠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 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 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4.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 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 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6.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 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7.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 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8.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 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 9.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 架必须擦拭、消毒。 二. 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参照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手册》以及《贵州省卫生厅关于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医院??管理及“三甲”创建中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开展一系列,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管理,提高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认识 1、完善实验室安全层级管理体系。 2、广泛宣传,树立安全意识。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实验室安 全培训。科室将通过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实 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建设实验室安全的工作氛围。 二、综合整治、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效 1、定期检查。每个季度组织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的全面检查 2、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实验室安全主要工作安排 1、个体防护用具的完善,力争在有生物安全要求的部门配备 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连体工作服、围裙)、一次性使 用橡胶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洗眼装置、防护罩(面 具)和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 2、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善:完成实验室装修,明确实验室分 区,绿色环保实验室

3、连续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安全全面检查: 1)所有仪器设备是否都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2)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之前,是否进行了清除污染工作?3)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是否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 4)高压灭菌器和其他压力容器是否定期检查? 5)离心机的离心桶及转子是否定期检查? 6)是否有盛放玻璃器的安全容器和是否配备并使用供丢弃锐器的容器? 4、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在重要地点放置急救箱; 2)在显著和必须位置张贴生物安全标志; 3)与医院职工保健部门共同制定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免疫计划; 4)举行正确的生物安全操作的培训,鼓励实验室成员报告潜在的暴露事件 5、实验室培训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1)职业暴露和化学危险品溢出后的应急预案; 2)实验室安全的全面认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工作程序: l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1.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但允许面罩或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被污染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 1.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佩戴帽子。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人工作区,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异常毒性检查法

精品文档 .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异常毒性有别于药物本身所具有的毒性特征,是指由生产过程中引入或其他 原因所致的毒性。 本法系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反应或死亡情况,检查供试品中是否污染外源性毒性物质以及是否存在意外的不安全因素。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品种项下规定的浓度制成供试品溶液。临用前,供试品溶液应平衡至室温。 试验用动物应健康合格,在试验前及试验的观察期内,均应按正常饲养条件饲养。做过本实验的动物不得重复使用。 非生物制品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体重18~22g,每只小鼠分别静脉给予供试品溶液0.5ml。应在4~5秒内匀速注射完毕。规定缓慢注射的品种可延长至30秒。除另有规定外,全部小鼠在给药后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如有死亡时,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全部小鼠在48小时内不得有死亡。 生物制品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异常毒性试验应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试验中应设同批动物空白对照,观察期内,动物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动物体重应增加,则判定试验成立。按照规定的给药途径缓慢注入动物体内。 ⑴小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小鼠5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18~22g。每只小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0.5ml,观察7天。观察期内,小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小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另取体重19~21g的小鼠10只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⑵豚鼠试验法除另有规定外,取豚鼠2只,注射前每只小鼠称体重,应为250~350g。每只豚鼠腹腔注射供试品溶液5.0ml,观察7天。观察期内,豚鼠应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每只豚鼠体重应增加,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可用4只豚鼠复试1次,判定标准同前。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卫生院 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 l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1.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但允许面罩或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被污染

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 1.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佩戴帽子。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人工作区,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1.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1.7)规定。 1.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10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11呼吸防护 在没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时,工作人员配戴呼吸防护器具,以防止吸人被有害粉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这些防护器具包括:防尘面罩、机械或化学滤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给式呼吸器,提供的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是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的,对某些特殊危害应能提供足够保护的。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

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实验室测试检测流程规范

QB 实验室测试检测流程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实验室测试检测流程规范 1、目的 明确火乐科技投影产品进行的高温、低温、湿热、插拔寿命、按键寿命及盐雾试验等检测项目及运作流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投影产品或供应商(包括外包工厂)提供的部件、整机等样品。 3、职责和权限 试验申请人: ?试验检测申请单提交;?试验样品准备; ?试验过程资源协助;LAB工程师: ?试验样品接收和保存;?测试检测环境搭建; ?仪器设备运行维护; ?测试检测原始数据记录;?测试检测报告编写; ?测试检测异常反馈;研发工程师 ?测试检测过程Bug分析;DQE工程师: ?试验项目申请审核; ?测试检测结果判定及反馈;?测试检测质量监督; ?测试检测报告审核; ?测试检测报告归档关闭;质量总监: ?试验项目申请审批; ?测试检测报告审批; 4、测试检测流程

5、测试检测项目

6、测试检测过程 测试执行 ?LAB工程师根据《QA LAB测试检测申请表》,执行相应的测试检测项目,并做好测试记录; ?测试检测过程中,LAB工程师发现bug异常,进行bug登记并告知很情人和研发人员,跟踪bug解决情况,及时复测,关闭bug; ?研发人员及时分析处理bug,并按要求记录bug的分析处理信息,更新bug状态,填制bug 根因;对需要其它人员参与分析处理的时候,需及时将bug分配给下一环节人员; ?DQE跟踪测试用例执行情况,了解影响测试用例执行的因素,及时跟进有关的协调、报告测试状态; ?LAB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情况,选择有关的报告形式,将测试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给有关各方; 回归测试 ?所有的测试检测项目完成之后,当研发人员解决完相关bug问题,重新提交试验申请时,需进行回归测试。 ?按照测试计划中对于回归测试的策略对产品进行回归测试,回归测试的用例属于测试用例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测试用例,但不能超出原先预定的测试用例的范围,回归测试所运行的用例全部通过时,进入到测试收尾阶段; 7、测试BUG管理机制 BUG严重级别及分类

细胞膜毒性检测方法概括

首先,可进行细胞的毒性检测,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MTT或WS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 其次,细胞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膜结构的完整及膜特性的保持,所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测某种物质对细胞膜的毒性 1.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内,是活细胞胞浆内含酶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细胞膜。当细胞受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LDH可泄漏至细胞外介质中。泄漏出来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使氧化型辅酶I 变成还原型辅酶I,通过测定NADH在340 nm处吸光度增加的速度可求得乳酸脱氢酶的活力,从而得到细胞膜是否损伤的结果。国外有通过试剂盒检测腺苷酸激酶的释放以及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碘化丙啶的吸收量。 检测膜胆固醇采用邻苯二甲醛比色法。测定波长为510 nm,按照试剂盒说明检测。 2.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膜结构及以PI为荧光染料检测核膜完整性,现在更有利用原子力学显微镜(AFM)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比较细胞表面粘弹力的变化,比较药物对细胞膜作用前后的膜表面结构变化。利用AFM的力曲线得到能表明机械性能参数的粘弹力来分析比较未作用药和作用药后的细胞,一般,作用药组细胞其弹性小于未作用药细胞。 3.细胞膜表面整合素的变化:

整合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由α和β两个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异二聚体,目前发现由19种α亚基和8种β亚基以不同方式组合形成24种整合素亚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整合素(integrinpl)的表达(平均荧光强度) 4.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和Tubulin-β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胞内网络,相当于细胞的骨骼,支持着整个细胞,它紧贴在细胞膜下,赋予细胞一定的形状,对细胞及细胞器的运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F-actin和tubulin-β蛋白表达的情况(通过平均荧光强度来体现)。一般,药物作用后,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引起一定的信号转导,破坏actin网络,使F-actin解聚,影响到细胞骨架结构对细胞形态的支持作用,造成细胞收缩,形态异常,细胞连接松散,易脱落,细胞生长稀疏,故在倒置荧光下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5.细胞膜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测定 按照试剂盒的方法进行,测定Na+—K+—ATP酶及Ca2+—Mg2+—ATP 酶活性。 6.细胞膜膜电位的变化:DIBAC4(3)为膜电位敏感的亲脂性阴离子荧光染料,利用它可以快速检测膜电位的动态变化,且不损伤细胞。当DIBAC4(3)进入细胞内增多,荧光增强,表明细胞膜电位负值减小,出现去极化变化;反之,荧光减弱,表明细胞膜电位负值增大,出现超级化变化细胞的去极化与细胞损伤密切相关,造成大量Na+内流,K+外流,细胞内呈高钠低钾状态,细胞膜皱缩。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 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 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 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 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 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 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 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 (白大褂)并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 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 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 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 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 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 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 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 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 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学习与应急演练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学习 与应急演练 第一部份 一、时间:2018年6月27日15:00——17:00 二、地点:先在六楼会议室(全院学习),参加应急演练后,检验科人员根据科室实际情况 在科室组织学习 三、人员:全院人员、卫生局相关领导、各卫生院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大队 四、相关图片: 第二部份 一、时间:2018年8月13日20:00——21:30 二、地点:检验科 三、参加人员: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四、理论学习: 永春县中医院常见实验室意外事件及处理 地震灾害造成的意外 1、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万一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 处理。 2、房屋倒塌:BSL-2以上实验室首先是在实验室外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 当范围的消毒,边消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内部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有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 火灾造成的意外 1、实验室应加强防火。 2、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虑实验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 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 3、消防人员只有在专业人员陪同下才能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 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 泄漏或外溢造成的衣物污染 1、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2、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3、脱掉手套,到出口处洗手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菌毒种、传染病生物样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 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 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 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 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 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 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 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 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 上报程序。 (7)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 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 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制度要求 (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 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

(新)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 止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 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4.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 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 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6.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 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7.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 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8.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 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 9.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 架必须擦拭、消毒。 二. 操作准则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 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

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 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doc

生物安全承诺书 本人现在_______________医院医学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本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我对所从事检验工作的风险及危害已充分了解,为保障人民群众和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保证单位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现郑重承诺: 1、本人在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自觉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严防责任事故的发生。 2、本人已完全了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各种已知和未知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责任义务,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3、本人将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的内容,从事相应级别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等规则及规范,认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保证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4、积极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杜绝发生群体生物安全事件。 5、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实验室负责人、科主任或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书面报告并保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6、本人保证:如违反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将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 承诺人: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