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 制备 酞菁铜

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  制备 酞菁铜
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  制备 酞菁铜

超支化酞菁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赵鑫,杜荣华,刘孝波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4)

E-mail:zhao1987xin1001@https://www.360docs.net/doc/459452624.html,

摘 要:通过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预聚物和CuCl制备得到超支化酞菁铜(HBCuPc)。通过紫外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成环率增大(2h-39.52%, 4h-41.68%, 6h-43.00%)。红外的表征显示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2229cm-1处腈基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减小,1010cm-1处酞菁环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增大,也说明了成环率随时间的延长增大。同时,超支化酞菁铜的在氮气与空气气氛中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400-424o C和357-390o C。产物的介电常数在3.5-4.2之间,介电损耗在0.012-0.022之间,综合各项性能分析显示该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性能和介电性能等。

关键词:超支化;酞菁铜;成环率;热性能;介电性能

1.前言

随着材料开发研究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材料要求的提高,多功能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多功能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对使用具有高介电反应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兴趣有所增加,因为它们可能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的脉冲电容器[1-2]。酞菁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染料,其结构与血红素、叶绿素等生物的基本结构具有相似之处。由于酞菁铜分子具有大的共扼体系致使它不仅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导电性、光电导性、电致发光性等,目前正发展成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3]。酞菁铜的合成工艺从原料可分为邻苯二腈法和苯酐法。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苯酐法。苯酐法是在催化剂及三氯苯 ,硝基苯等惰性溶剂或过量尿素存在下,加热苯酐、尿素和铜盐而得到酞菁铜。较多的厂家主要用三氯苯为溶剂生产酞菁铜,但是三氯苯毒性比较大,特别是生产的酞菁铜含致癌物质三氯联苯,影响产品的使用安全性;邻苯二腈法是在溶剂、无机盐等惰性稀释剂存在,加热邻苯二腈和铜盐。邻苯二腈路线生产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温度低;产品质量好;三废少。目前世界上除BASF公司实现以邻苯二腈为原料工业化生产酞菁铜以外,其它生产者均采用苯酐、尿素及氯化亚铜为原料生产酞菁铜[4-6]。为了探究用邻苯二腈法以及实验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本课题将用邻苯二腈法制备酞菁铜,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进行实验,并研究产物的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等。

2.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仪器

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自制;N-甲基吡咯烷酮(NMP),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氯化亚铜(CuCl),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上海有机化工试剂研究所;丙酮,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紫外分析(UV-vis)采用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U-18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仪。热重分析(TG)采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Q50型热重分析仪,在N2和空气气氛中,以20o C/min从室温升至800o C;红外表征使用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8400S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的测试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生产的A V400型核磁共振仪。产物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采用HP 4284A精密LCR测试仪测定,测试频率为1KHz~1MHz。

2.2 超支化酞菁铜(HBCuPc )的制备

分别称取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4.38g )和氯化亚铜(0.33g )于三颈瓶,倒入溶剂NMP50ml ,在配有冷凝管、搅拌杆和温度计的250ml 三颈瓶中反应。观察到十分钟后开始回流,十五分钟溶液开始变为暗绿色,如此连续稳定回流2h 即可。完成后将所制备的溶液取出一部分置于锥形瓶中,其余用清水沉淀并洗至中性后抽滤,在真空烘箱中于80 o C 下烘干。将烘干的样品研细并于丙酮中超声分散一段时间,回流处理0.5h 后趁热抽滤,并用丙酮冲洗滤渣三次。将滤渣于真空烘箱中80 o C 下烘干。

同上述制备步骤,延长反应时间分别至4h 和6h 制备成环率不同的超支化酞菁铜。超支化酞菁铜(HBCuPc) 的合成路线如下:

3. 结果与讨论

3.1 紫外表征—超支化酞菁铜成环率的计算

超支化酞菁铜的成环率计算如式(1)表示,ε(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构单元)如式(2)计算:

% 100%×=构单元)(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超支化酞菁铜)

)(超支化酞菁铜的成环率εε (1)

构单元)(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酞菁铜单体)酞菁铜单体)

单元)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构εε=((M M (2) 已知:ε(酞菁铜单体)=281,M (酞菁铜单体)=576g ·mol -1,M (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构单元)=944g ·mol -1。将相应数据带入式(2)后,可得 ε(超支化酞菁铜重复结构单元)=171.46

设酞菁环的成环率为a,理论的直线方程为:b x y +=ε,相关示意图如图1与图2表示。实验实际所得的实际稀释后溶液的质量浓度分别可以记为944×10-3a/15、944×5×10-4a/15、944×2.5×10-4a/15、944×1.25×10-4a/15。直线记为:b kx y +=其中D k ε=,D x X /= , ε(超支化酞菁铜)如式(3)表示:

(3)

将式(3)代入式(1)可得:

15/944a k =(超支化酞菁铜)ε

图1超支化酞菁铜紫外光谱示意图 图2 超支化酞菁铜ε曲线示意图

Fig.1 UV-vis spectrum of HBCuPc Fig.2 ε of HBCuPc

表1 超支化酞菁铜紫外光谱数据

Tab.1 UV-vis spectrum data of HBCuPc

反应时间 ε A R ratios

2h 67.76 0.094 0.9999 39.52%

4h 71.47 0.068 0.9965 41.68%

6h 73.73 0.036 0.9992 43.00%

如上表所示,最终求得反应时间为2h 、4h 和6h 的产物所对应的成环率分别为39.52%,41.68%和43.00%。可见,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超支化酞菁铜的成环率依次增加,且增加的程度基本相近。这是由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体系中的反应不断进行,酞菁环越来越多。可以得出,控制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与氯化亚铜的摩尔比可以有效地制备超支化酞菁铜,同时,通过对反应时间的控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所生成的超支化酞菁铜中酞菁环的成环率。

3.2 热性能

产物的TGA 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超支化酞菁铜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及热氧化稳定性。

产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在400-424o C 之间

(N 2),在357-390o C 之间(air )。800o C 残炭率在60-70%之间。反应4h 产物的残炭率最高,达到68%;反应6h 产物最低,只有62%。反应4h 样品

%100 24

.16185815 %×=k a )(

和反应6h样品在空气气氛下的起始分解温度均在360 o C左右。并且,相同残炭率时,溶液反应时间越长的样品所需的温度就越高,即反应2h、4h、6h的样品到达同一残炭率是的分解温度依次升高,因而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样品在高温区的热氧化稳定性。

图3 超支化酞菁铜的热性能曲线(a:氮气;b:空气)

Fig.3 Thermal decomposing curves of HBCuPc (a: N2; b: air)

3.3红外分析

图4 样品的红外光谱图(a: 2h, b: 4h, c: 6h)

Fig. 4 FTIR spectrums of HBCuPc (a: 2h, b: 4h, c: 6h)

如图所示,从下到上依次是反应2h、4h、6h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看出,2229cm-1处的吸收峰是明显的腈基峰,三条谱线均在此处有特征峰。同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腈基峰明显变得越来越弱,说明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单体随时间在一步步进行反应,形成产物超支化酞菁铜,也就进一步说明产物的酞菁环的成环率在随时间的延长依次增大。

从谱图中还可以看出通过控制双邻苯二甲腈和氯化亚铜的比例,本文完成了超支化酞菁铜的合成工作,且三条谱线在1010cm-1处均有明显的酞菁环的特征吸收峰。从下到上,此处的特征峰依次增强,也就意味着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酞菁环的成环率是依次增加的。

3.4 介电性能

从图5a可以看出,超支化酞菁铜的介电常数在3.50-4.25之间,且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有略微下降,但到了很高的频率又有反弹。反应4h的样品介电常数最大,均在4.00以上。同时,反应6h的样品要比其余两个样品变化的幅度大,数值也较小。这是由于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超支化酞菁铜的分子量逐渐增加,对介电常数的增加有利,但达到某个极限值之后,分子量的增加反而对介电常数的增加不利,导致介电常数呈现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从图5b可以看出,介电损耗在0.012-0.022之间。当频率相当低时,随频率的增加三个样品的介电损耗皆有大幅下降,随后的下降趋势变得平缓。另外,介电损耗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其越来越小,反应2h的样品介电损耗最大,且比其余两样品大很多。这是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加,因而介电损耗逐渐下降。

图5 超支化酞菁铜的介电性能曲线

Fig. 5 Dielectric dispersion curves of HBCuPc

4.结论

(1)从紫外测试结果可以得出,反应2h, 4h, 6h的产物对应的成环率分别为39.52%, 41.68%, 43.00%。超支化酞菁铜的成环率随是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加,即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产物中酞菁环的成环率。

(2)通过FTIR图谱可以看出,本文通过对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和氯化亚铜比例的控制,完成了超支化酞菁铜的制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2229cm-1处腈基的特征吸收峰逐渐减弱,而1010cm-1处酞菁环的特征吸收峰却逐渐增大,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产物中酞菁环的成环率是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的。

(3)TGA测试的结果表明,制备的超支化酞菁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产物在氮气气氛中的起始分解温度在400-424o C范围内,800o C时的残炭率可达到60%以上;在空气气氛中的分解温度在357-390o C范围内,并且可以通过延长反应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样品在高温区的热氧化稳定性。

(4)从介电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超支化酞菁铜的介电常数在3.5-4.2之间,并随频率的增大呈略微下降的趋势,反应4h的产物介电常数最大;介电损耗在0.012-0.022之间且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依次减小,当频率较低时随频率的增大迅速下降,当频率较高时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降低。

参考文献

[1] Meng Guo, Xingzhong Yan, Young Kwon, Teruaki Hayaawa, Masa-a ki Kakimoto.High Frequency Dielectric

Response in a Branched Phthalocyanine, JACS,2006, 128,46

[2] Nalwa,H.S.,Ed.Handbook of Low and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1999,1(8);2(9)

[3] 裴会莲.金属酞菁配合物修饰电极的性质及其应用.扬州大学,2007

[4] 王洪.我国酞菁铜的生产现状及发展, 2001, 38(1):7-11

[5] 刘向宏,韩笑非. 铜酞菁的生产工艺及进展, 1996,(2) :35-38

[6] 孙建平,吴洪才,李宝铭,封伟,韦玮.侧链含酞菁铜功能基的聚苯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化

学学报,2003,24(9):1708-171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Hyper-branched

Copper Phthalocyanine

Zhao Xin, Du Ronghua, Liu Xiaob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Thin Films & Integrated Device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bstract

A novel hyperbranched copper phthalocyanine (HBCuPc) was synthesized by biphenyl bisphthalonitrile and cuprous chloride, the results of UV-vis spectrum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uPc unit contents in HBCuPc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2h-39.52%, 4h-41.68%, 6h-43.00%).The structures of HBCuPc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tril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 at 2229cm-1 decreas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of phthalocyanine rings at 1010cm-1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which also means that the CuPc unit contents in HBCuPc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The initial decomposing temperatures of HBCuPc were in rang of 400-424o C (in nitrogen atmosphere) and in rang of 357-390o C (in air atmosphere).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HBCuPc was in rang of 3.5-4.2 and the dielectric loss of HBCuPc was in rang of 0.012-0.022.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verifies that the HBCuPc have excellent thermal properties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etc.

Keywords: Hyperbranched;Copper Phthalocyanine;CuPc unit contents in HBCuPc;Thermal properties;Dielectric properties

作者简介:赵鑫,女,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超支化酞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含苯并恶嗪_双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_刘孝波

含苯并噁嗪-双邻苯二甲腈树脂及其复合 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Prepe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sphthalonitrile Containing Benzo xaine Resins and Its G lass Fiber/Carbone N anotube Reinfo rced Com posities 刘孝波,钟家春,贾 坤,陈文瑾,左 芳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功能材料研究室,成都610054) LIU Xiao-bo,ZH ONG Jia-chun,JIA Kun,CH EN Wen-jing,ZUO Fang (Reach Branch of Advanced Functional M aterials,State Key Labo ra to ry of Electro nic Thin Films&Integ rated Devices,Univer 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of China,Cheng du610054,China) 摘要:本工作通过以4-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双酚A,甲醛为原料,二氧六环为溶剂,甲苯为脱水剂合成了含苯并噁嗪-双邻苯二甲腈,采用腈基二元胺为交联剂在160o C制备预聚物树脂,经丙酮溶解并分散碳纳米管再浸渍玻璃布获得预浸料,经热压成型后热处理制得玻璃纤维/碳纳米管/双邻苯二甲腈树脂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树脂的合成及其固化反应.该类树脂及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碳纳米管的加入可以协同增强玻纤复合材料,同时改善其导电性,并赋予复合材料新的吸波特性。 关键词:邻苯二甲腈树脂;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电磁波吸收;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81(2009)Suppl2-0164-05 A bstract:The bisphthalo nitrile containing benzox aine w as synthesized by4-aminobo xy l phthalo nitrile, bisphenol A and fo rmadehyde in solutio n,the prepoly mer and cured po ly mers w ere prepared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diamine as crosslinking agent.The curing reactions w as investig ated by DSC and dy-namic reho logic behavior s.The g las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co ntaining different M WN T content w as fibricated.T he o btained co mpo sites have g ood heat-resistance,high strength,g ood electric con-duct and m agne tic w av e absoptions at2-18GH z. Key words:bisphthalonitrile;composite;preperatio n;properties;magnetic w ave absoptio ns 邻苯二甲腈聚合物属于酞菁聚合物的前驱物,最初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M arvell和M ar-tin试图制备一种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酞菁聚合物[1]。之后的研究都集中于从单体分子结构上去考虑,但都普遍存在易氧化,热稳定性差以及加工困难等缺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实验室针对邻苯二甲腈聚合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6],从单体的分子结构设计到固化过程,和固化过程流变学,一直到复合材料应用都做出来较显著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到的邻苯二甲腈聚合物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优良的热氧稳定性,良好的阻燃性,较低的吸水率以及突出的耐高温性能。但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于改善其加工特性拓宽加工温度窗和提高固化反应速度以拓展该类聚合物的应用领域。本工作将易于开环聚合的苯并噁嗪环引入双邻苯二甲腈结构中,以期实现低温成型高温高温固化的高性能聚合物及其先进复合材料。 1 实验 1.1 原料及制备 4-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实验室自制,芳香族二元酚,多聚甲醛,二氧六环,甲苯均为工业品,多壁碳纳米管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提供,玻璃布由四川东材科技集团提供. 1.2 含恶嗪环的邻苯二甲腈单体的合成 在配有冷凝管、搅拌棒、温度计的250m 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40m L的1,4-二氧六环做溶剂,20m L甲苯作为脱水剂,再加入定量的摩尔比1∶2∶4的双酚A、4-氨基苯氧基-邻苯二甲腈、多聚甲醛,电热套加热,温度在110℃,回流5h,得到粘稠的深红色反应物。生

间苯二甲二胺

间苯二甲二胺(MXDA)是一种性能优异且用途广泛的环氧树脂固化剂,也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合成聚氨酯、系列环氧树脂、橡胶助剂、农药、纤维整理剂、防锈剂、螯合剂、润滑剂、纸加工剂和电子化学品等,目前国内亟待发展。 20世纪70年代,由于航天工业发展需要室温低毒固化剂,国内外开始生产间苯二甲二胺。目前世界间苯二甲二胺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工业发达地区,全球年生产能力约6万吨,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环球油品化学公司、日本三菱瓦斯公司和昭和电工公司等。 我国研究开发间苯二甲二胺较早,但由于受到原料和合成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目前,国内仅有湖南长沙化工研究院和浙江温州清明化工厂等小规模生产,年产能力约数百吨。由于国内产品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受到进口产品冲击和下游产品开发不力的影响,装置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又严重制约了我国间苯二甲二胺下游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间苯二甲二胺主要由间苯二甲腈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腈一般由间二甲苯经过氨氧化或间苯二甲酸经酰胺脱水合成。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制备间苯二甲二胺过程,经历加氢生产亚胺的中间环节,亚胺的反应活性很高,容易与反应中间产物和目的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通过缩合、氨解、交联等反应生成多种高沸点的副产物,不仅影响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而且高沸点副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易焦化,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中毒。而且间苯二甲腈常温下是固体,反应结束后很难通过精馏等传统的分离方法对目标产物与原料及副产品进行有效分离,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加强高选择性和活性催化剂的选择成为间苯二甲腈催化加氢的关键。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采用新开发的一种催化剂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催化剂可多次使用,产品质量好,为我国开发生产间苯二甲二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间苯二甲二胺是具有芳环的脂肪胺,特殊的结构决定其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被广泛使用。间苯二甲二胺及其环氢化物可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与性能优异的亚乙基胺类固化剂一样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常温固化性能优异,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能好,而且能得到透明的表面极为精整的良好固化树脂,粘度低,操作性能好。 间苯二甲二胺另一主要用途是与二元酸合成聚酰胺,这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和合成纤维,具有溶点高、机械强度高、玻璃化和热变形温度高等特点。纤维化时,硬度强,用于轮胎帘子布时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和耐热性;薄膜化时,可以得到无色透明、强韧坚固的薄膜,且氧透性极小。 间苯二甲二胺可以合成聚氨酯的单体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与目前常用的聚氨酯产品二异氰酸甲苯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相比,产品不易泛黄。用于涂料,干燥时间短,可以得到硬度高、稳定性好的漆膜。现在广泛用于聚氨酯涂料、聚氨酯弹性纤维、合成皮革、聚氨酯橡胶等。 间苯二甲二胺苯环氢化可得到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这种中间体除作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外,主要用于合成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是重要的脂环类异氰酸酯之一,由于分子中没有芳环,抗泛黄性极为优异,可用于特殊不泛黄的聚氨酯涂料和胶粘剂等。与性能优异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相比更为优越,广泛应用于汽车等行业,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量呈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发展极为迅速。 间苯二甲二胺由于分子中含有两个伯胺基团,可以进行很多反应,目前已在橡胶交联剂、农药、纤维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等的合成方面使用。 环氧树脂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精细高分子材料之一。我国近年来环氧树脂需求量增长很快,由1995年的5万吨左右增至2000年的12万吨左右,需要大量各种固化剂。而改性间苯二甲二胺系列化固化剂是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与生产还比较落后,业内人士多次呼吁我

间苯二甲腈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200t/a间苯二甲腈工艺流程设计专业班级化工0910班 学生姓名李鹏 学号200901021031 指导教师王罗强 2011年12月

前言 间苯二甲腈别名异酞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它是制备精细有机化合物的中间体,它可以合成杀菌剂百菌清,还可以作为塑料、间苯二胺以及合成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等产品的原料。 本次项目设计是在南天公司70t/a中试生产装置为依据,并在其基础上所作的设计,是对我们在大学中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考试和验收,该设计任务富有挑战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对几种常用的间二甲腈生产方法进行了比较,其中间苯二甲腈最简单、经济的工业生产方法是间二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气相氨氧化制得。它具有常压操作,中等反应温度,无需特殊溶剂和污染排放少及投资省等优点,充分体现了现代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环保概念。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组的成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性,在自身有优势的方面积极寻找相关的资料和组织资料并对相关设计内容的计算等方面的工作,为本次项目设计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本课题设计是以在校学习所学知识为基础,在外实习经验为参考设计完成的。其内容主要有间苯二腈产品简介、工艺流程设计原理与设计依据、间苯二甲腈生产的各物料衡算、关键设备的设计及三废处理。同时查阅了相关文献,解决了其遇到的设计问题。本设计均采用以文献为理论参考,以科学计算为辅及细致绘图为主要设计思路。 本次项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几年来所学的知识总结和对相关的实践的初步了解和对以后工作岗位的认识,为更好地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实践工作,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好地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来。 本设计任务是对我们的一次大考验,我也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们团队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分工及协作,体验到了团队协作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保证了设计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得了一定的成果。

间二甲苯MSDS

间二甲苯MSDS 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称:1,3-二甲苯化学品英文名称:1,3-xylene 中文名称2:间二甲苯英文名称2:m-xylene CAS No.:108-38-3分子式:C8H10 分子量:106.17 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熔点(℃):-47.9 沸点(℃):139相对密度(水=1):0.8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6饱和蒸气压(kPa):1.33(28.3℃) 燃烧热(kJ/mol):4549.5临界温度(℃):343.9 临界压力(MPa): 3.54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3.2 闪点(℃):25引燃温度(℃):525 爆炸上限%(V/V):7.0爆炸下限%(V/V):1.1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 产品用途 主要用途:主要作溶剂,用于生产间苯二甲酸进而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涂料,还用于生产间甲基苯甲酸;间苯二甲腈,医药利多卡因、氧甲唑啉, 新泛影等。还可用于香料、彩色电影胶片的油溶性成色剂等的原料和 染料中间体。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和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和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

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燃爆危险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设置与储运特性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灌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苯二甲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苯二甲腈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集团

苯二甲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基本信息 第二章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项目方案分析 第五章选址可行性研究 第六章项目土建工程 第七章工艺先进性 第八章项目环保研究 第九章项目安全管理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情况 第十四章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项目评价结论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集团 (二)公司简介 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 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司、车间和班组Ⅲ级能源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能源管理及全员节能工作;项目承办单位成立了由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为主要领导的能源管理委员会,能源管理工作小组为公司的常设能源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公司日常能源管理的组织、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下设的能源管理工作室代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开展项目承办单位能源管理工作;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本车间内,由设备管理副总经理、各车间主管及设备管理人为本部门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设立专(兼)职能源管理员,负责现场能源的具体管理工作。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75.86万元,同比增长32.43%(777.6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苯二甲腈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743.5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3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05.2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8.85万元,增长率24.51%;实现净利润528.9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96万元,增长率11.1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