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问题课程设计论文

迷宫问题课程设计论文
迷宫问题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C语言的基础上用栈和队列两种放过实现求解迷宫,迷宫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求解迷宫通常用的是“穷举求解”的方法,即从入口出发,顺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则继续往前进:否则沿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再继续探索;直至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为止。

关键词:迷宫;栈;队列;二维数组

目录

1问题描述 (1)

2需求分析 (1)

2.1课程设计目的 (1)

2.2课程设计任务 (1)

2.3设计环境 (1)

3概要设计 (2)

3.1数据结构设计 (2)

3.2系统流程图 (4)

4编码与实现 (6)

4.1分析 (6)

4.2具体代码实现 (9)

5测试分析 (17)

6课程设计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19)

1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简单迷宫程序,从入口出发,按某一方向向前探索,若能走通(未走过的),即某处可以到达,则到达新点,否则试探下一方向;若所有方向均没有通路,则沿原点返回前一点,换下一个方向在继续试探,直到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或找到一条通路,或无路可走又返回到入口点。并利用两种方法实现:一种用栈实现,另一种用队列实现。

2 需求分析

2.1课程设计目的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文献资料、及进行科学实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2.2课程设计任务

(1)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存放迷宫数据;

(2)画出查询模块的流程图;

(3)编写代码;

(4)程序分析与调试。

2.3设计环境

(1)WINDOWS 2000/2003/XP/7/Vista系统

(2)Visual C++或TC集成开发环境

3 概要设计

3.1数据结构设计

(1)迷宫类型

设迷宫为M行N列,利用maze[M][N]来表示一个迷宫,maze=0或1,其中0表示通路,1表示不通。当从某点试探是,中间点有8个不同点可以试探,而四个角有3个方向,其他边缘点有5个方向,为使问题更容易分析我们用maze[M+2][N+2]来表示迷宫,而迷宫四周的值全部为1。定义如下:

#define M 6/*迷宫的实际行*/

#define N 8 /*迷宫的实际列*/

int maze[M+2][N+2];

(2)队列的类型定义

队列的有关数据结构、试探方向等和栈的求解方法处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何存储搜索路径。在搜索过程中必须几下每一个可到达的坐标点,以便从这些点出发继续向四周搜索。到达迷宫的出口点(m,n)后,为能够从出口沿搜索路径回溯直至入口,对于每一点,记下坐标点的同时,还要记下到达该点的前驱点,因此用一个结构体数组ele[MAX]作为队列的存储空间,因为每一点至少被访问一次,所以MAX 至多等于m*n。该结构体有三个域:x、y和pre。其中x、y分别为所到达点的坐标,pre为前驱点在elem中的下标。除此之外,还需设定头、尾指针,分别指向队头,队尾。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队的相关类型定义

{ int x,y;

int pre;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队列的类型定义

{ Elemtype elem[MAXSIZE];

int front,rear;

int len;

}SqQueue;

(3)队列的相关模块

定义函数DLmazepath( ),利用队列实现迷宫求。

定义函数DLmazepath( ),实现队列的迷宫路径输出。

定义函数I nitQueue(),实现队列的初始化。

定义函数QueueEmpty(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为空返回1,否则返回0.

定义函数GetHead (SqQueue q,Elemtype *e),实现队头元素的读取。

定义函数EnQueue(SqQueue *q,Elemtype e),实现入队操作。

定义函数DeQueue(SqQueue *q,Elemtype *e),实现出队操作。

定义函数Sprint(int a[M+2][N+2]),实现,迷宫的输出。

定义栈相关的函数见同伴的报告。

3.2 系统流程图

(1)主函数

图3.1 主函数流程图

(2)队列求解迷宫

图3.2 队列求解迷宫流程图

4 编码与实现

4.1分析

(1)主函数

void main()

{

int a,i,j,maze2[M+2][N+2];/*构造一个迷宫*/

int maze[M+2][N+2]={

{1,1,1,1,1,1,1,1,1,1},

{1,0,1,1,1,0,1,1,1,1},

{1,1,0,1,0,1,1,1,1,1},

{1,0,1,0,0,0,0,0,1,1},

{1,0,1,1,1,0,1,1,1,1},

{1,1,0,0,1,1,0,0,0,1},

{1,0,1,1,0,0,1,1,0,1},

{1,1,1,1,1,1,1,1,1,1}};

item move[8]={{0,1},{1,1},{1,0},{1,-1},{0,-1},{-1,-1},{-1,0},{-1,1}};

/*坐标增量数组move的初始化*/

为使得程序更加人性化,更加友好,因此可将系统输出界面设置如下:printf(" |*****************迷宫求解系统*****************|\n");

printf(" | 1 、栈方法求解迷宫的路径|\n");

printf(" | 2 、队列求解的迷宫路径|\n");

printf(" | 3、退出系统|\n");

printf(" |*******************************************|\n");

printf("\t\n\n请选择(0-3):"); scanf("%d",&a);

while(a!=3)

{ switch(a)

{ Case 1:Sprint(maze);printf(“路径为:\n");

Zmazepath(maze,move);break;

Case2:Sprint(maze2);printf("路径:\n");

DLmazepath(maze2,move);break;

default : printf("\t\t选择错误!!\n");

}

printf("\t\n请选择(0-3).....\n"); scanf("%d",&a);

}

printf("\n\t\t非常感谢您的使用!\n");

}

(2)利用队列实现迷宫求解伪代码如下:

int DLmazepath_(int maze[M+2][N+2],item move[8])

/*采用队列的迷宫算法。Maze[M+2][N+2]表示迷宫数组,move[8]表示坐标增量数组*/

{

队的初始化;

将入口点坐标及到达该点的方向(设为-1)入队;

while(队不为空)

{ for( 从1到8个方向)

求新坐标点坐标,并将可到达点分别入队;

if(点(x,y)为出口点)结束输出路径,迷宫有路;

当前点搜索完8个方向后出队;

}return o /*迷宫五路*/

}

void DLprintpath(SqQueue q)//输出迷宫路径,队列中保存的就是一条迷宫的通路{ int i; i=q.rear-1;

do

{ printf("(%d,%d)<--",(q.elem[i]).x,(q.elem[i]).y);

i=(q.elem[i]).pre;

}

while(i!=-1)

利用栈方法和队列方法用到的是同一个迷宫数组,

在使用栈方法实现迷宫求解时,为避免死循环改变了原来的迷宫数组的个别路径值,因此使用队列求解时不能得到相应的路径解,为避免此,我们可在用栈方法求解

迷宫路径之前将数组赋值给另一个数组,这样队列求解迷宫时可以再原来不改变的迷宫数组下进行。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for(i=0;i

for(j=0;j

{ maze2[i][j]=maze[i][j];}

(3)队列的操作

void InitQueue(SqQueue *q) /*队列的初始化*/

{ 将队中元素赋值为0;}

int QueueEmpty(SqQueue q) /*判队空*/

{ if(队长度为0)返回1;

else返回0;

}

void GetHead (SqQueue q,ElemType *e)/*读队头元素*/

{ if(队的长度为0)输出提示队列为空;

else 将队中值赋给e;

}

void EnQueue(SqQueue *q,ElemType e)/*入队*/

{

if(队列长度已满)输出提示;

else

{

将e中元素赋给队列;

队尾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队长加1;

}

}

void DeQueue(SqQueue *q,ElemType *e)/*出队*/

{

if(判队空)输出提示;

else {将队中元素赋给e;队头指向下一个元素;队长减1;} }

4.2 具体代码实现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6

#define N 8

#define MAXSIZE 100

#define MAX M*N

typedef struct //栈的相关类型定义

{

int x,y,d; //d 下一步方向}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qstack;

typedef struct

{

int x,y;

}item;

typedef struct //队的相关类型定义

{

int x,y;

int pre;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队列的类型定义

{

Elemtype elem[MAXSIZE];

int front,rear;

int len;

}SqQueue;

/* 栈函数*/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构造空栈

{

s->top=-1;

}

int Stackempty(Sqstack s) //判断栈是否为空{

if(s.top==-1) return 1;

else eturn 0;

}

void push(Sqstack *s,elemtype e) //入栈{

if(s->top==MAXSIZE-1)

{ printf("Stack is full\n");

return;

}

s->top++;

s->data[s->top].x=e.x;

s->data[s->top].y=e.y;

s->data[s->top].d=e.d;

}

void pop (Sqstack *s,elemtype *e) // 出栈算法{

if(s->top==-1)

{

printf("Stack is empty\n");

return;

}

e->x=s->data[s->top].x;

e->y=s->data[s->top].y;

e->d=s->data[s->top].d;

s->top--;

}

/* 队函数*/

void InitQueue(SqQueue *q) //队的初始化

{

q->front=q->rear=0;

q->len=0;

}

int QueueEmpty(SqQueue q) //判断队空

{

if (q.len==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GetHead (SqQueue q,Elemtype *e)//读队头元素{

if (q.len==0)

printf("Queue is empty\n");

else

*e=q.elem[q.front];

}

void EnQueue(SqQueue *q,Elemtype e)//入队

{

if(q->len==MAXSIZE)

printf("Queue is full\n");

else

{

q->elem[q->rear].x=e.x;q->elem[q->rear].y=e.y;

q->elem[q->rear].pre=e.pre;q->rear=q->rear+1;

q->len++;

}

}

void DeQueue(SqQueue *q,Elemtype *e) //出队

{

if(q->len==0)

printf("Queue is empty\n");

else

{

e->x=q->elem[q->rear].x;e->y=q->elem[q->rear].y;

e->pre=q->elem[q->rear].pre;q->front=q->front+1;

q->len--;

}

}

void Sprint(int a[M+2][N+2])

{

int i,j;

printf("迷宫为:\n");

for(i=0;i

{

for(j=0;j

printf("%2d",a[i][j]);

printf("\n");

}

}

void Zprintpath(Sqstack s)

{ //输出迷宫路径,栈中保存的就是一条迷宫的通路elemtype temp;

printf("(%d,%d)<--",M,N);

while(!Stackempty(s))

{

pop(&s,&temp);

printf("(%d,%d)<--",temp.x,temp.y);

}

printf("\n");

}

void Zmazepath(int maze[M+2][N+2],item move[8]) { //栈的迷宫求解输出

Sqstack s;

elemtype temp;int x,y,d,i,j;

InitStack(&s);//栈的初始化

temp.x=1;temp.y=1;temp.d=-1;

push(&s,temp);

while(!Stackempty (s))

{

pop(&s,&temp);

x=temp.x;y=temp.y;d=temp.d+1;

while(d<8)

{

i=x+move[d].x;

j=y+move[d].y;

if(maze[i][j]==0)

{

temp.x=x;temp.y=y;temp.d=d;

push(&s,temp);

x=i;y=j;

maze[x][y]=-1;

if(x==M&&y==N)

{

Zprintpath(s);

return;

}

else d=0;

}//if

else d++;

}//while

} //while

return;

printf("迷宫无路\n");return;

}

void DLprintpath(SqQueue q)

{//输出迷宫路径,队列中保存的就是一条迷宫的通路

int i;

i=q.rear-1;

do

{

printf("(%d,%d)<--",(q.elem[i]).x,(q.elem[i]).y);

i=(q.elem[i]).pre;

} while(i!=-1);

printf("\n");

}

void DLmazepath(int maze1[M+2][N+2],item move[8]) { //队列的迷宫求解

SqQueue q;

Elemtype head,e;

int x,y,v,i,j;

InitQueue(&q); //队列的初始化

e.x=1;e.y=1;e.pre=-1;

EnQueue (&q,e);

maze1[1][1]=-1;

while(!QueueEmpty (q))

{ GetHead(q,&head);

x=head.x;y=head.y;

for(v=0;v<8;v++)

{ i=x+move[v].x;

j=y+move[v].y;

if(maze1[i][j]==0)

{ e.x=i;e.y=j;e.pre=q.front;

EnQueue(&q,e);

maze1[x][y]=-1;

} //if

if(i==M&&j==N)

{ DLprintpath(q);

return ;

}

} //for

DeQueue(&q,&head);

}//while

printf("迷宫无路!\n");

return;

}

void main()

{ int a,i,j,maze2[M+2][N+2];

int maze[M+2][N+2]={

{1,1,1,1,1,1,1,1,1,1},

{1,0,1,1,1,0,1,1,1,1},

{1,1,0,1,0,1,1,1,1,1},

{1,0,1,0,0,0,0,0,1,1},

{1,0,1,1,1,0,1,1,1,1},

{1,1,0,0,1,1,0,0,0,1},

{1,0,1,1,0,0,1,1,0,1},

{1,1,1,1,1,1,1,1,1,1}};/*构造一个迷宫*/

item move[8]={{0,1},{1,1},{1,0},{1,-1},{0,-1},{-1,-1},{-1,0},{-1,1}};

/*坐标增量数组move的初始化*/

for(i=0;i

for(j=0;j

{ maze2[i][j]=maze[i][j];}

printf(" |******************迷宫求解系统******************|\n"); printf(" | |\n"); printf(" | 1 、栈求解迷宫的路径|\n"); printf(" | |\n"); printf(" | 2 、队列求解的迷宫路径|\n"); printf(" | |\n"); printf(" | 3 、退出系统|\n"); printf(" | |\n"); printf(" |**********************************************|\n"); printf(" \t\n\n请选择(0-3):"); scanf("%d",&a);

while(a!=3)

{

switch(a)

{

case 1:Sprint(maze); printf("求解路径为:\n");

Zmazepath(maze,move);break;

case 2:printf("求解路径为:\n");

DLmazepath(maze2,move);break;

default : printf("\t\t选择错误!!\n");

}

printf("\t\n请选择(0-3):"); scanf("%d",&a);

}

printf("\n\t\t结束退出程序!\n");

}

5 测试分析

测试数据及结果如下:

(1)系统友好界面输出

图5.1 进入系统界面运行结果

(2)选择1,运行结果输出如下:

图5.2 迷宫以及使用栈求解迷宫路径的输出(3)选择2、3 运行结果如下:

图5.3 迷宫以及使用队列求解迷宫路径的输出

(4)选择3运行结果如下:

图5.3 退出程序

根据结果分析:利用栈求得的路径不一定是最短路径,而用队列求得的路径是最短路径。

6 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终于在本组组员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对栈和队列这一章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知道了用栈和队列实现迷宫问题的基本原理,知道了栈和队列的不同存储结构的定义和算法描述,同时也学会了编写简单的迷宫问题的程序。

选了题目之后,我感觉题目之前已经做过一点相关的实验,本以为很快就能搞好,但是,真正做起来才感觉没有那么简单,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所知道的,所懂的太少了。在刚开始编程的时候,我感到有点迷茫,虽然懂得了其相应的算法和思想,但是却不知道要怎样安排程序的结构、以及什么方法将其功能实现,更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着手进行。老师说的没错,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程序练习太少,写的太少,什么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的锻炼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我觉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多练,多积累,为自己的以后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作者: ————————————————————————————————日期: ?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软件学院软件+电商专业09级(2)班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本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2011年6月 20 日起至2011年 6月 24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5#301) 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1.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训练,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整机 概念。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最终目标是想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 1)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前必须根据课程设计题目认真查阅资料; (2)实验前准备好实验程序及调试时所需的输入数据; (3)实验独立认真完成; (4)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2)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 (1)按照书稿的规格撰写打印课设论文 (2)论文包括目录、绪论、正文、小结、参考文献、附录等 (3)正文中要有问题描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步骤、调试过程与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讨论等 (4)课设论文装订按学校的统一要求完成 3)课设考核 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查:

(1)出勤情况和课设态度; (2)设计思路; (3)代码实现; (4)动手调试能力; (5)论文的层次性、条理性、格式的规范性。 4)参考文献 [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王爱英.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习题详解与实验指导[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内容天数地点 构思及收集资料1图书馆 实验与调试 3 实验室 撰写论文 1 图书馆 6)任务及具体要求 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该模型机包含若干条简单的计算机指令,其中至少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存储器读写指令,寄存器访问指令,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学生须根据要求自行设计出这些机器指令对应的微指令代码,并将其存放于控制存储器,并利用机器指令设计一段简单机器指令程序。将实验设备通过串口连接计算机,通过联机软件将机器指令程序和编写的微指令程序存入主存中,并运行此段程序,通过联机软件显示和观察该段程序的运行,验证编写的指令和微指令的执行情况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并对程序运行结果的正、误分析其原因。 学生签名: 亲笔签名 2011年6月20 日 课程设计(论文)评审意见 (1)设计思路:优( )、良()、中( )、一般()、差( ); (2)代码实现:优()、良()、中()、一般()、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 (一)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30㎜、下边距30㎜、左边距30㎜、右边距20㎜、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 页眉内容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 章标题:三号黑体(1□□×××××) 节标题:四号黑体(1.1□□××××)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1.1.1□□×××)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 (二)论文前置部分 包括:封面、答辩成绩评定页、评阅意见页、任务书、设计档案页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 (三)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1、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 (四)目次页 目次页由学位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次页置于外文摘要后,由另页开始。 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五)论文的主要部分 1、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

随机过程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 《随机过程》 姓名:xxxx 学号:xxxx 年级:14 级 学科(领域):数学 培养单位:理学院 日期:2014年11月12日 教师评定: 综合评定成绩:任课教师签字:

目录 1 引言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1.3 选题依据 (2) 2 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 (3) 2.1 时间序列分析的问题 (3) 2.2 确定与随机性时间序列分析 (3) 2.3 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性质 (3) 2.3.1 平稳性 (3) 2.3.2 平稳时间序列 (3) 2.3.3 平稳时间序列的统计性质 (4) 2.3.4 平稳性的检验 (4) 2.3.5 纯随机性检验 (4) 3 平稳时间序列分析 (5) 3.1 ARMA 模型 (5) 3.1.1 AR 模型 (5) 3.1.2 MA模型 (5) 4 非平稳序列分析 (8) 4.1 确定性成分 (8) 4.1.1 趋势成分 (8) 4.1.2 季节效应分析 (8) 4.2 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 (9) 4.2.1 差分 (9) 4.2.2 ARIMA 模型 (9) 4.2.3 ARIMA 模型建模 (9) 4.2.4 异方差及方差齐性变换 (10) 4.2.5 条件异方差模型 (10) 5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股票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11) 5.1 关于样本数据的描述与调整 (11) 5.2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股票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在现代金融浪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股市,进行投资行为,以期得到丰厚的回报。所谓股票预测是指:根据股票现在行情的发展情况地对未来股市发展方向以及涨跌程度的预测行为。时间序列数据因为接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会常常表现出随机性,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序列的依赖关系。在股票市场上,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于对股票价格趋势进行预测,为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管理方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概念,特点及时间序列模型,包括建模时对数据时间序列的预处理、及模型预测等。并通过对时间序列分析的实证研究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其中包括 ARIMA 等模型,进行误差分析,说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于股票价格的预测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股票,预测,时间序列分析,ARIMA 模型 Study on prediction model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based on the stock Bian Xiaofe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City) Abstract:In the modern financial wave, more and more people join the stock market to invest, expecting to get rich return, which has gr eatly promoted the stock market’s prosperity.The so-called stock forecast is defi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stock’s recent condition, we’ll predict the future stock’s development, including its later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fluctuations. Time-series data often show some kinds of randomness and dependence between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accidental factors.Time series analysis is often used to predict the stock price, which provides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investors and the stock market managers. This thesis mainly introduces time series analysis theory, including its notion,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expression and description of some models derived from it ,including method of data simulation, method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method of testing degree of fitting and arrange them by the numbers. Therefore we can establish some models, including ARIMA model and so on. While through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sis, we could prove that the method has some value for predicting t he stock’s trend by means of model fitting effect and error analysis. Keywords: stock, predict, time series analysis, ARIMA mode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艺术设计09 1-5课程名称:景观设计指导教师:杨豪中王葆华吕小辉张蔚萍张鸽娟徐娅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1. 西咸中心区“IT”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 2. 黄陵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1.通过大尺度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学生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所需掌握的相关规划知识、对景观设 计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景观设计手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充分的认知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周边规划用地 性质,多角度综合性地完成设计任务。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1.西咸中心区“IT”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设计要求: 1)注重“IT”企业形象的发掘和“IT”文化氛围的塑造:结合城市设计,将“IT”产业的文化内 涵在景观设计中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将现代“IT”文化、地域特征相结合,弘扬“IT”文化,塑造具 有“IT”文化特色的文化展示区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的环境质量。 2)注重文化体验空间的设计:将“IT”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相结合,赋予场地合理的功能布局和 建筑内容,并结合城市环境,形成“IT”文化体验区。 3)注重“IT”城市综合体的环境景观的生态效应:在设计中体现生态原则和生态概念,考虑生态 技术及生态手段的运用。 2. 黄陵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1)设计要以生态恢复、环境改善、服务居民为主要目的。 2)设计要充分挖矿山企业文化及当地环境特征,营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能够展示矿山企业文化 的景观。 3)设计不得改变公园场地以外的道路、土方及防洪渠驳岸。 4)设计需要考虑排水、灌溉及夜间照明等要素。 3. 图纸要求:1号图纸3张 内容包括:设计方案说明书;环境分析图(背景分析、功能、交通、绿化分析等);总平面图;局 部平、立、剖面图;环境小品设计图;效果图(包括主要景观节点、整体鸟瞰图等)。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学》【美】约翰·西蒙兹 《景观设计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美】理查德·尔曼 《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理论研究》,东北林业大学,李伟涛 五、审核批准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WM调制解调器 班级:电信1301 姓名:曹剑钰 学号:3130503028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要求 设计一款PWM(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利用一可调直流电压调制矩形波脉冲宽度(占空比)。 信号频率10kHz; 占空比调制范围10%~90%; 设计一款PWM解调电路,利用50Hz低频正弦信号接入调制电路,调制信号输入解调电路,输入与原始信号等比例正弦波。 2.提高要求: 设计一50Hz正弦波振荡电路进行PWM调制。 3.限制: 不得使用理想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基本要求的输入电压使用固定恒压源接自行设计的电路实现可调; 同步方波不得利用信号发生器等软件提供设备产生。 二、总体方案设计 1.脉宽调制方案: 方案一:三角波脉宽调制,三角波电路波形可以由积分电路实现,把方波电压作为积分电路的输入电压,经过积分电路之后就形成三角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与可调直流电压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直流电源来调制脉宽。 方案二:锯齿波脉宽调制,锯齿波采用定时器NE555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和方案一相似,利用直流电压源比较大小调节方波脉宽。 方案三:利用PC机接口控制脉宽调制的PWM电路。 比较:方案一结构简单,思路清晰,容易实现,元器件常用 方案二与方案一相似,缺点是调整脉冲宽度不如方案一 方案三元器件先进,思路不如方案一清晰简单,最好先择了方案一 2.正弦波产生方案: 方案一: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正弦波振荡电路一般用来产生1Hz--10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由RC 串并联网络组成,也称为文氏桥振荡电路,串并联在此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电路的振荡频率为f=1/2πRC,为了产生振荡,要求电路满足自激震荡条件,振荡器在某一频率振荡的条件为:AF=1.该电路主要用来产生低频信号。

嵌入式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

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 -2016 学年第-----2----学期 《 嵌入式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号: 220152240 任课教师 贾世祥 成绩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μC/OS II 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 在UP-NETARM2410-S 嵌入式开发平台上实现一个类似于贪吃 蛇的游戏程序,要求具有LCD 显示,能够通过触摸屏或键盘交互。 课程设计及设计报告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 出判分规定。) 1.对于用到的μC/OS 函数的功能给出解释; 2.给出详细的任务设计,包括每个任务的功能、优先级已经任务间的通信等; 3.对关键代码给出详细的注释; 4.设计报告格式参考学院学士毕业论文要求,要有题目、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文献。 5.正文每一部分必须有章节编号,涉及到的图表字迹清晰,图使用visio 或word 绘制,公式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 6.字数不少于4000字。语言流畅,与参考文献的重复率不得超过30%。 7.设计报告使用B4纸打印,正文的图表可黑白打印。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_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___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工1301、1302 本专 学号 姓名 密封线 学生须将文字写在此线以下

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小游戏设计 邓明健杨雪妍王泽京孟凡晶 20132213894 20132213895 20132213899 20132213900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3级1、2班) 摘要:通过对嵌入式设备特点认识与了解,选择UP-NETARM 2410-S多功能教学实验系统作为目标平台。通过构建该平台的模型和分析嵌入式终端的体系结构,并根据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要求,建立了基于目标平台的交叉编译环境。在研究了嵌入式Linux 的进程管理与调度,中断响应和处理,嵌入式Linux的内核实现机制,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等内容后,开发了消失的方块小游戏,并编写实现能在LCD显示该游戏,且能通过键盘控制游戏,并最终通过硬件平台调试并成功显示、运行。 关键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 ARM9系统μC/OSII 引言 在后PC时代,嵌入式的发展逐渐取代PC成为时代主流,无论从生活领域、工业控制领域、军事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嵌入式突出了强大的优势。现在嵌入式实时系统已经在通信网络、自动控制、信息家电、国防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是整个嵌入式实时系统的核心。而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选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有很多好处,尤其对于源代码开放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而言,其拥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可裁剪性,出色的实时性、稳定性。同样,基于ARM体系结构的32位微处理器也在嵌入式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一、μC/OS-II介绍 1.uC/OS-II简介 uC/OS-II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可抢先的硬实时内核。自从92年发布以来,在世界各地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专门为嵌入式设备设计的内核,目前已经被移植到40多种不同结构的CPU上,运行在从8位到64位的各种系统之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自从2.51版本之后,就通过了美国FAA认证,可以运行在诸如航天器等对安全要求极为苛刻的系统之上。鉴于uC/OS-II可以免费获得代码,对于嵌入式RTOS 而言,选择uC/OS无疑是最经济的选择。 2.uC/OS-II应用程序基本结构 应用uC/OS-II,自然要为它开发应用程序,下面论述基于uC/OS-II 的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以及注意事项。 每一个uC/OS-II应用至少要有一个任务。而每一个任务必须被写成无限循环的形式。以下是推荐的结构: Void task ( void* pdata ) { INT8U err; InitTimer(); // 可选 For( ; ) { // 你的应用程序代码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模板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电子系统的设计任务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及要求, 明确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查阅文献, 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已有条件, 完成方案原理的构想; 2、提出多种原理方案 3、原理方案的比较、选择与确定 4、将系统任务的分解成若干个单元电路, 并画出整机原理框图, 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与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 详细拟订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 与前后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 能够模拟成熟的先进电路, 也能够进行创新和改进, 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 不但单元电路本身要求设计合理, 各单元电路间也要相互配合, 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为保证单元电路达到功能指标要求, 就需要用电子技术知识对参数进行计算, 例如放大电路中各电阻值、放大倍数、振荡器中电阻、电容、振荡频率等参数。只有很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正确利用计算公式, 计算的参数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参数计算时, 同一个电路可能有几组数据, 注意选择一组能完成

电路设计功能、在实践中能真正可行的参数。 计算电路参数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元器件的极限必须留有足够的裕量, 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 1) 阻容元件的选择 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 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电路对电阻和电容性能要求也不同, 有些电路对电容的漏电要求很严, 还有些电路对电阻、电容的性能和容量要求很高, 例如滤波电路中常见大容量( 100~3000uF) 铝电解电容, 为滤掉高频一般还需并联小容量( 0.01~0.1uF) 瓷片电容。设计时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性能和参数合适的阻容元件, 并要注意功耗、容量、频率和耐压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 2) 分立元件的选择 分立元件包括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光电二极管、晶闸管等。根据其用途分别进行选择。选择的器件类型不同, 注意事项也不同。 ( 3) 集成电路的选择 由于集成电路能够实现很多单元电路甚至整机电路的功能, 因此选用集成电路设计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既方便又灵活, 它不但使系统体积缩小, 而且性能可靠, 便于调试及运用, 在设计电路时颇受欢迎。选用的集成电路不但要在功能和特性上实现设计方案, 而且要满足功耗、电压、速度、价格等方面要求。 4、注意单元电路之间的级联设计, 单元电路之间电气性能的 相互匹配问题, 信号的耦合方式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附件十二: 课程设计(论文)撰写格式 一、基本要求 1、每位学生选题应有所区别,不得几位学生选同一题目; 2、写作应注意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音流畅; 3、内容较为新颖,不得抄袭,需要引用时,应注明引文出处; 4、排版整齐,插图清晰准确,全文篇幅恰当,字数在3000~6000之间。 5、毕业设计(论文)严格按照本文规定格式撰写。 6、毕业设计(论文)做的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对于手工绘图须进行扫描后插入文档中。 二、排版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成 按书写先后顺序分别为:目录、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1.目录:单独占页,需自动生成的。小四号楷体,一级标题加粗。 2.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用三号黑体,居中。 3.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各另起一行,用四号楷体,居中。 4.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整篇文档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文档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为150字左右。 关键词是反映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排在摘要部分下方。 5.正文 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引言、前言、序言)、主体及结束语。 (1)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文章的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章所要说明或研究的内容。 (2)主体是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3)标题统一采用以下格式:

三个级别的标题的段前段后均设置0.5行。 (4)正文内容使用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设为1.5倍,首行缩进两个字符,段前段后设为0。英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5)结束语是整个文章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毕业设计(论文)所做的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分析和讨论,一般不超过两页,作为单独一级排列。 (6)图表 所有图表要求版式为“嵌入式”,居中。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五号宋体,居中;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五号宋体,居中。表头、图题的编号格式,如:表1-1(表示第1章里的第一张表),表1-2,表2-1……;图1-1(表示第1章里的第一张图),图1-2,图2-1…... 6.致谢:内容是对指导过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老师或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 7.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正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1。 参考文献表上的著作按正文中引用顺序排列,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版次。 8.打印版面设置 (1)打印纸张规格:A4 (2)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 (3)页码:目录不编页码,从正文开始插入页码居中。 (4)页眉: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用小五号宋体,居中。 9.使用软件:Microsoft Word 2000以上版本。 10.附录 另起一页。附录的内容一般包括完成设计(论文)过程中所用的调查问卷、实验报告、符号说明(含缩写)、工程图等“附”“录”中间空两格、四号字、黑体、居中。 三、其他要求 1.文字

随机过程历史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应用随机过程 设计题目:随机过程历史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计算机4班 设计者:徐立秋 学号: 11S003124 指导教师:田波平 设计时间: 2011-11至2011-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随机过程的历史 一随机过程概述 随机过程有一族无限多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序列,是用来描绘一连串随机事件动态关系的序列。随机过程论与其他数学分支如位势论、微分方程、力学及复变函数论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工具。随机过程论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诸如天气预报、统计物理、天体物理、运筹决策、经济数学、安全科学、人口理论、可靠性及计算机科学等很多领域都要经常用到随机过程的理论来建立数学模型。随机过程的概念很广泛,其研究几乎包括概率论的全部。 在客观世界中有些随机现象表示的是是事物随机变化的过程,不能用随机变量和速记矢量来描绘,需要用一族无限多个随机变量/矢量来描绘,这就是随机过程。 定义:设(Ω,F,P)是一个概率空间,T是一个实数集。{X(t ,w),t∈T, w ∈Ω}(是对应于t和w的函数)即为定义在T和Ω上的二元函数,若此函数对任意固定的t∈T,X(w, t)是任意(Ω,F,P)上的随机变量,则称{X(t ,w),t∈T, w∈Ω} 是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 在研究随机过程时人们透过表面的偶然性描述出必然的内在规律并以概率的形式来描述这些规律,从偶然中悟出必然正是这一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随机过程发展简史 概率论的起源与博弈问题有关,而随机过程这一学科最早是起源于对物理学的研究,如吉布斯、玻尔兹曼、庞加莱等人对统计力学的研究,及后来爱因斯坦、维纳、莱维等人对布朗运动的开创性工作。气体分子运动时,由于相互碰撞等原因而迅速改变自己的位置与速度,其运动的过程是随机的。人们希望知道,运动的轨道有什么性质(是否连续、可微的等等)?分子从一点出发能达到某区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有两类分子同时运动,由于扩散而互相渗透,那么扩散是如何进行的,要经过多久其混合才会变得均匀?又如,在一定时间内,放射性物质中有多少原子会分裂或转化?电话交换台将收到多少次呼唤?机器会出现多少次故障?物价如何波动?这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为随机过程论提供了研究的课题。 1900年,Bachelier首次将布朗运动用于股票价格的描述。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常用解决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识别与方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 编号:_______________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识别与解决方法 系别: 计算机科学系 专业: 计算机应用 学生姓名: 成绩: 指导教师:

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实现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模式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低成本性和快速性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企业、政府部门等单位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分别建成了内部局域网、外部网,并将之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连接。网络故障极为普遍,网络故障的种类也多种多样,要在网络出现故障时及时对出现故障的网络进行维护,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维护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关键。在此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故障查处及维护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质量。就网络中常见故障进行分类,并对各种常见网络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故障故障分析网络维护

计算机网络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方法 目录 引言.......................................................... I 第一章、物理类故障. (1) 1.1线路故障 (1) 1.2端口故障 (1) 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2) 1.4主机物理故障 (2) 第二章、逻辑类故障 (2) 2.1路由器逻辑故障 (3) 2.2一些重要进程或端口关闭 (7) 2.3主机逻辑故障 (7) 2.4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 (11) 2.5主机安全性故障 (11)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中具体故障具体分析 (12) 3.1常见的局域网共享故障类型 (12) 3.2常见无线网络故障的排除思路 (16)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数据库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宋体小四号空九行)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10日

题目 摘要: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300以内。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课程设计 ,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3.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3 打印说明 (8) 3.1 封面 (8) 3.2 中英文摘要 (8) 3.3 目录 (8) 3.4 正文 (8) 4 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 (9) 4.1 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4.1.1 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随机过程论文

随机过程在通信中的应用 学院:电气学院 班级:通信11-1 姓名:于敏 学号:201102041009

随机过程在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学在我们日常的通信体系中有着越来越重的地位,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精确地描述一个现象的不同量之间的关系,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建模思想等等。其中,随机过程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通信就是互通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信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人之间的对话是通信,用手势表达情绪也可以算通信。以后用烽火传递战事情报是通信,快马与驿站传送文件也是通信。但是现在的通信一般指的是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即通过电信号或者光信号传送信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通信的过程就是不确定度减小的过程。而不确定性就是过程的随机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通信过程的研究可以归结到对于随机过程特性的研究过程过去对随机现象的研究只是用一两个随机变量来描述,然而现在在工程技术中必须研究动态系统中的随机现象,这需要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无穷不可数的一族随机变量,即随机过程。通信系统中存在各种干扰和噪声这些干扰和噪声的波形更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我们称之为随机干扰和随机噪声。当然,尽管随机信号和随机噪声是不可预测的、随机的,但它们还是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研究随机信号和随机噪声统计规律性恶数学工具是随机过程理论,随机过程是随机信号和随机噪声的数学模型。 随机过程是与时间有关的随机变量,在确定的时刻它是随机变量。随机过程的具体取值称作其实现(样函数),是时间函数,所有实现构成的集合称作随机过程的样函数空间(Ω),所有样函数及其统计特性即构成了随机过程,以大写字母X(t),Y(t)等表示随机过程,以对应的小写字母x(t),y(t)等表示随机过程的样本函数。 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不仅我们用到的信号与噪声是随机信号,而且当我们为无线信道进行数学建模时也必须用到随机过程。所以说只有学好随机过程这一学科,才能为将来从事无线事业打下基础,才能在实际的研究以及工作中,将具体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获得一定的成果甚至有所创新。 在通信系统中,编码过程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两种,信源编码是为了压缩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最大限度提高传信率,目的在于提高通信效率;而信道编

核数据处理课程设计

导数法在γ射线能谱寻峰、边界道的确定、峰面积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导数法对平滑后的能谱数据进行寻峰,并比较各阶导数法寻峰、导数法对于能谱数据寻峰、以及比较不同的拟合公式求导后对寻峰以及峰面积结果分析。 关键词:能谱、峰面积、导数法、寻峰、边界道、拟合Abstract:This method of derivative spectroscopy data after smoothing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order derivative France to find the peak derivative method for the spectroscopy data the peak search and compare different fitting formula derivation on the peak search and peak areaanalysis of results. Keywords: spectroscopy, peak area, the derivative method, peak search, boundary Road, fitting. 导数是一条光沿曲线上数值的微商或微商函数,在数学上称它为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在导数光谱术中导数吸收光谱是指光强度或吸光强度对波长的变化率曲线。当将原吸收曲线进行一阶、二阶直至四阶求导时,便可得到各阶导数光谱。导数光谱的基本特征(1)对原曲线的极值求一、二阶导数时通过原点,求二阶导数时为极小值,四阶导数为极大值,并恢复至原位置。据此特征可以准确的测定最大的吸收峰位。(2)极值数目随求导阶数的增加而增加。如当原曲线有一个极大值时 ,求n阶导数就有n+1个极大值和极小值,而原曲线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地点:31-225 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31-225 课程设计时间:2014-7-7~2014-7-1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前言 (5)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5)

1.1 设计方案 (5) 1.2 设计所需要元件 (7) 2 设计原理 (8) 2.1 电源变压部分 (9) 2.2 桥式整流电路部分 (10) 2.3 电容滤波电路部分 (11) 2.4 直流稳压电路部分 (12) 2.5 原理及计算 (14) 3 电路仿真 (15) 4 电路连接测试 (16) 4.1使用仪器 (16) 4.2.测试结果 (16) 5 设计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电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也更高。我们做为21世纪的一名学电子的大学生,不仅要将理论知识学

会,更应该将其应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电子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真正体现我们是否完全吸收了所学的知识。 目前,各种直流电源产品充斥着市场,电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然而,基于成本的考虑,对于电源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可采用带有过流保护的集成稳压电路,同样能满足产品的要求。 本次设计的题目为设计一串联型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先是经过家用交流电源流过变压器得到一个大约十五伏的电压U1,然后U1经过一个桥堆进行整流在桥堆的输出端加两个电容C1、C2进行滤波,滤波后再通过LM7812(具体参数参照手册)输出一个固定的12V电压,这样就可以在一路输出固定的电压。在LM7812的输出端加一个电阻R3,调整端加一个固定电阻R1和一电位器R2,这样输出的电压就可以在5~12V范围内可调。 经过自己对试验原理的全面贯彻,以及相关技术的掌握,和反复的调试,经过自己的不断的努力,老师的耐心的指导,终于把这个串联型输出直流稳压输出正电源电路设计出来了。 1串联型连续可调直流稳压正电源 1.1 设计方案 本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1)变压电路:本电路使用的降压电路是单相交流变压器,选用电压和功率依照后级电路的设计需求而定。 (2)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变压器降压后的交流电通过整流变成单个方向的直流电。但是这种直流电的幅值变化很大。它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截止和导通来实现的。常见的整流电路主要有半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等。我们选取桥式整流电路实现设计中的整流功能。 (3)半波整流:

软件课程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及模板(新)

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及模板 1、基本要求 (1)纸型:A4纸; (2)页边距:上3cm,下3cm,左3.5cm、右2cm; (3)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4)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 (6)页码:居中、五号、底部,正文起始页为1; (7)奇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吉林化工学院软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8)偶数页页眉:居中、宋体,五号,软件课程设计题目。 2、具体格式要求 (1) 目录 标题“目录”(黑体、小三、居中); 章标题、节标题、页码(小四、宋体)。 注:目录可以通过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自动生成。 (2) 论文正文 ①章标题(黑体、小三、居左); ②节标题(黑体、四号、居左); ③级标题(黑体、小四、居左); ④正文(宋体、小四、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行)。 注: ①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的格式已在论文模版中设置好,请不要修改其格式,直接输入标题,然后在目录区自动更新就可; ②标题分为章标题、节标题、级标题,不要再新加其它标题,正文内容确实要再细分的话,采用分层的格式,最多再加两层(参见以下例1); ③粘贴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功能,请在粘贴后,手动按以上要求调整正文内容格式;

④正文内容遇到章标题时,一定要重新分页; ⑤正文内容不得有空页; ⑥正文内容除每章结束时可以有空行外,其它地方原则上不能有空行。由于图表放 置造成的空行,请调整文字的位置填充空行(参见以下例2); 下面着重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的三种技术,即 (1)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包括人)与固定体之间及移动体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络,传递信 ①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小区制蜂 窝系统,……,是面向语音技术的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②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是在80年代后期,用数字传输方式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业 务,90年代中期得到了全面应用,是当前语音通信中比较完善的移动通信技术。 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于2001年在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 3G 系统是CDMA2000、WCDMA 和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TD-SCDMA 。 例2:调整文字填充空行 上页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