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定义、学科分类、普通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和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科的历史、发展现状。

二、重点难点:

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测量学科的发展现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1.1测绘学定义(0.25 学时)

§1.2测绘学的主要分支(0.75 学时)

§1.3 测绘学的历史沿革(0.5 学时)

§1.4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0.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2)、测量工作分类

测量工作可分为两类:测定和测设。

测定: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位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测设:将工程建设的设计位置及土地规划利用的界址划分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和定界的依据。测设又称施工放样。

2.测量学的分类

1)、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表面广大地区的点位测定及整个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变化及地球重力场测定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技术的利用,测量又分为常规大地测量和卫星大地测量两种。

2)、地形测量学:研究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自然地貌、人工建筑和行政权属界线等测绘成地形图、地籍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3)、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航空和航天器对地面摄影或遥感,以获取地物和地貌的影像和光谱,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绘制成地形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4)、工程测量学:研究工程建设在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所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包括工程控制测量、土建施工测量、设备安装测量、竣工测量和工程变形观测等。

3、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运用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各类建筑工程服务。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勘测设计阶段——控制,测绘地形图

施工建设阶段——施工放样,竣工测量

运营管理阶段——安全监测,变形观测

4、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要求学生达到掌握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正确使用工程水准仪、工程经纬仪等仪器和工具;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原理和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有关测量资料的能力和进行一般工程施工测设的能力,以便能灵活应用所学测量知识为其专业工作服务。

5.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1).我国古代测量学的成就

(1)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长沙国地图——最早的可见的古地图。

(2)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偏角的发现。

(3)清朝康熙年间, 1718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图之一《皇兴全图》。

2).目前测量学发展状况及展望

(1)测量室内外一体化。

(2)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发展。

(3) RS(Remote sense)的发展。

(4)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发展。

(5) 3S技术的结合,和数字地球的概念。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测绘科学发展趋势

六、作业:

1 、什么叫测量学,普通测量学的任务有哪些?

2、测量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

第二章测量学基本知识( 2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地面点坐标及高程、地貌投影、测量工作的原则及程序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有初步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地面点位的确定、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地面点的高程、地形图成图原理、地物投影、地貌投影。

2 、难点:各种坐标系的定义及异同。地球曲率对距离和高程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知识点概要

1.地球特征,大地水准面的形成,地球椭球选择与定位。

地球形状和大小。水准面的特性。参考椭球面。

2.确定点位的概念。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

3.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

天文坐标(λ,φ),大地坐标(L,B),空间直角坐标(X,Y,Z),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独立平面直角坐标(x,y)。

高斯投影中计算带号的公式:

计算中央子午线的公式:

4.地面点的高程。

1985年国家黄海高程基准。高程与高差的关系:

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对距离的影响:

对水平角的影响:

对高差的影响:

6.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

测量工作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

测量工作的内容:地形图测绘,施工测量。

六、作业:

1、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2、何谓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绝对高程之差和相对高程之差是否相等?

3、测量工作中所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5、某点的经度为118°50′,试计算它所在的六度带和三度带号,相应的六度带和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

7、测量工作的两个原则及其作用是什么?

8、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测量工作是什么?

9 、地面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156.43m ,问在 1 : 2000 、 1 : 5000 比例尺地形图上各为多少厘米?

第三章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4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高程计算、水准路线测量、水准测量产生误差原因及削减方法,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采用实物或录像片开展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水准测量原理( 0.5 学时)

第二节水准测量的仪器及设备(0.5学时)

第三节水准仪的使用( 0.5 学时)

第四节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0.5学时)

第五节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的计算( 1 学时)

第七节水准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消减方法( 0.5 学时)

第八节自动安平水准仪( 0.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前视与后视;仪高法:视线高。转点的概念。

公式:

2.水准仪及其使用

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构造,内对光望远镜成像原理,望远镜放大率。水准管零点,水准器的分划值。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仪器竖轴。满足条件: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十字丝中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水准仪操作步骤:立尺,置架,粗平,照准,精平,读数,记录,搬站。

视差及其消除方法。

水准尺:塔尺,单面尺,双面尺及尺常数。尺垫。

3.精密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及数字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

4.水准测量实施

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临时性水准点。

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水准网,水准结点。普通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施测程序。

公式:

测站检核方法:双仪高法,双尺面法。

公式: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检核、高差改正数的计算、高差改正数的分配原则。

5.DS3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条件: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十字丝中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圆水准器轴的检验校正;

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

十字丝中横丝的检验校正。

6.水准测量误差

仪器及工具误差: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的误差平行,望远镜对光时调焦透镜运行的误差,水准尺的误差。

观测误差:水准管气泡居中的误差D,估读水准尺的误差mV,水准尺倾斜的误差Db。

公式:

外界条件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f,仪器升沉的影响,尺垫下沉的影响,温度变化对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夹角的影响。

公式: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1 、补充现在行业上使用的所有仪器十字丝分化板的形状;

2 、补充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的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可能原因。

3 、电子水准仪

六、作业

1.何谓视准轴?何谓管水准器轴?

2.水准仪上的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各起什么作用?

3.水准仪上有哪几条轴线?各轴线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4.何谓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5.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6.水准测量时,在哪些立尺点处要放置尺垫?哪些点上不能放置尺垫?

7.何谓视线高程?前视读数和后视读数与高差、视线高程各有什么关系?

8.与普通水准仪比较,精密水准仪有何特点?数字水准仪有何特点?

9.用改变仪高法观测一条水准路线,其观测成果标注在图2-39中,图中视线上、下方

的数字分别为第一、二次仪器高的读数,试计算高差hAB。

图2-39 水准路线测量观测结果

10.表2-3为一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成果,试在表格中计算A、B、C三点的高程。

11.在相距100m的A、B两点的中央安置水准仪,测得高差hAB=+0.306m,仪器搬到A 点近旁读得A尺读数a2 =1.792m,B尺读数b2 =1.467m。试问,该水准仪的管水准器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若i角不为零,视准轴是向上还是向下倾斜?应如何校正i角?

12 .水准路线往测高差 h 往 =+ 5.488m ,返测高差 h 返 = -5.469m 路线长度 2km ,试检查成果是否合格(等外水准测量)。

第四章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4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水平角、竖直角测量原理、水平角、竖直角观测程序及计算校核方法、全圆测回法测站校核计算,能熟练安置经纬仪。

二、重点、难点

重点: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难点: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或录像片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水平角测量原理( 0.5 学时)

第二节 DJ6 型光学经纬仪( 0.5 学时)

第四节水平角观测( 1 学时)

第五节竖直角测量( 1 学时)

第七节角度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其消极减方法( 0.5 学时)

第八节电子经纬仪(了解)( 0.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角度测量原理

水平角的定义,水平角的测量原理。竖直角的定义,仰角,俯角。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公式:水平角?(?(b – a 0<(? < ??((

2.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DJ6级光学经纬仪的构造: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视准轴、水准管轴、横轴、仪器竖轴。满足条件: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竖轴,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横轴垂直于仪器竖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仪器横轴。

分微尺测微装置,度盘格值,复测机构,读数方法。

光学经纬仪使用操作步骤:对中,整平,瞄准(消除视差),读数,记录。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安置仪器,盘左观测、盘右观测,方向读数。半测回角值。

公式:

方向观测法:技术要求。

竖直角观测:竖盘部分:竖盘,竖盘指标,竖盘指标水准管,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倾螺旋。盘左、盘右读数规律。

竖直角计算公式:?左(?(?(((L (或 ?左(?(L(((?((((((

((((((((((((((((((((((((((((((((?右(?((R(??(((((((((((((((((或?右(?((??(((( R(((((((?(<|?((|

竖盘指标差:

3.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望远镜十字丝纵丝的检验校正。望远镜视准轴的检验校正。照准部横轴的检验校正。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

4.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的区别

读数系统:编码度盘,光栅度盘,格区式度盘。

5.水平角测量误差

仪器误差: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照准部偏心差、度盘刻划误差。

观测误差:对中误差。标杆倾斜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

外界条件影响。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比较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部分的异同。

六、作业

1.何谓水平角?何谓竖直角?

2.何谓方位角?使用罗盘仪如何测量磁方位角和竖直角?

3.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哪几项条件?为什么?

4.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和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它能消除哪些误差?

5.当仪器存在视准轴误差或横轴误差时,望远镜视准轴划出来的是个什么面?

6.如何进行照准部水准管的检验与校正?

7.何谓竖盘指标差?怎样消除其影响?

8.利用光学对中器如何进行仪器的对中整平?

9.何谓电子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的测角原理是什么?

10.整理表3-6水平角观测手簿和表3-7竖直角观测手簿。

第五章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 4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GPS相对定位及直线定向其他方法(真方位角、磁方位角法)。理解水平距离、方位角的概念。掌握水平距离测量的精密钢尺量距法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重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难点:光电测距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难点:光电测距原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实物演示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0.5 学时)

第二节视距测量( 0. 5 学时)

第三节直线定向、三北方向及其之间的关系、坐标方位角的推算(1.0 学时)

第四节光电测距仪及全站仪( 2.0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钢尺量距

丈量工具:钢尺、测钎、垂球、标杆。

直线定线:在两点间定线、两点延长线上定线。

一般精度量距方法:前尺手,后尺手。标点、定点、对点、持平投点。往测、返测。相对误差,相对成果。

公式:

2.钢尺的精密量距

量距工具:钢尺、弹簧秤、温度计、经纬仪、水准仪等。

量距过程:清理现场,经纬仪定线,概量,钉尺段桩,标十字线,尺段丈量。。尺段高差测定。

尺段计算: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倾斜改正、全长计算。

3.钢尺检定

尺长方程式与钢尺检定的方法。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

钢尺误差:尺长误差,检定误差。

观测误差:定线误差、拉力误差、倾斜误差、对点及投点误差。

外界条件影响:垂曲反垂曲误差,温度误差,风力影响。丈量注意事项。

4.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的原理,视准轴水平、视准轴倾斜。

公式:

观测方法和步骤。

视距常数测定,视距测量误差分析。

掌握用视距测量的方法进行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定。

5.红外光电测距仪

电磁波测距仪的分类:光电测距仪、微波测距仪。光电测距仪:普通光源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红外测距仪。

光电测距原理:相位式测距原理。

公式:

ND3000型红外测距仪的工作过程,测距边长改正计算。

6.全站仪及其使用

全站仪的组成,SOKKIA SET510全站仪的介绍,SOKKIA SET510全站仪的操作。

7.直线定向

三北方向:真北、轴北、磁北、子午线收敛角、磁偏角。

关系公式:

方位角的概念,标准方向线,真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磁偏角与子午线收敛角,不同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公式: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

距离方向与地面点直角坐标的关系

坐标正算

△X=Dcosα

△Y=Dsinα

坐标反算: D= = =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结合实际介绍一下方位角的用处;罗盘仪使用;GPS相对定位

六、作业

1.距离测量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2.影响视距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3.脉冲法测距与相位法测距的原理有何不同?

4.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为什么需要“精尺”和“粗尺”?

5.做光电测距成果整理时,要进行哪几项改正?

6.何谓全站仪?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7.表4-3为视距测量观测数据,试计算各点的平距和高差。

第六章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6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测量中测量误差的分类、误差传播定律,并且对不等精度观测能评价出中误差。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1 )测量误差的分类;

2 )偶然误差的特性;

3 )观测值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2 、难点: 1 )误差传播定律; 2 )不等精度观测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 0. 5 学时)

第二节偶然误差的特性( 0. 5 学时)

第三节等精度条件下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0. 5 学时)

第四节衡量精度的标准( 0. 5 学时)

第五节误差传播定律( 1.0 学时)

第六节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1.0 学时)

第七节不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 1.0 学时)

第八节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 1.0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测量与误差

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来源,测量误差种类。真值,观测值,真差。

系统误差极其特性,处理系统误差的方法。粗差及其防止。

2.偶然误差及其特性,概率密度函数。处理偶然误差的方法。

公式:

3.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

中误差及其含义,取值范围。似真差求中误差公式及其证明。极限误差,相对误差。

公式:

4.误差传播定律

线性函数及其中误差。独立观测值。倍数函数及其中误差。和差函数及其中误差。利用和差函数证明算数平均值中误差公式。列函数式应注意的问题:观测值之间应相互独立,注意区分倍函数与和函数。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用三角形闭合差求测角中误差。

公式:

5.同精度直接观测

似真值、最或然值。似真差极其特性。

公式:

精度评定

公式:

6.不同精度直接观测

权的概念、定义及性质。测量中常用到的确定权的方法。不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加权算数平均值。不同精度直接观测的精度评定。

带权平均值。权。带权平均值中误差。单位权中误差。

公式:

[Pv]=0

7.最小二乘法及其应用

最小二乘原理,最小二乘原理的应用。

8.测量精度分析示例

水准测量的精度。水平角测量的精度。距离丈量的精度。

公式:Σh=h1+h2+…+hn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六、作业

1 .在角度测量中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

2 .用钢尺丈量距离,有下列几种情况,使量得的结果产生误差,试分别判定误差的性质及符号。

( 1 )尺长不准确

( 2 )测钎插位不准确

( 3 )估计小数不准确

( 4 )尺面不水平

( 5 )尺端偏离直线方向

3 .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

( 1 )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 2 )仪器下沉

( 3 )读数不正确

( 4 )水准尺下沉

4 .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 =4

5 ° 00 ′ 00.0 ″)作 n 次观测,结果为

45 ° 00 ′ 06 ″ 44 ° 59 ′ 55 ″ 44 ° 59 ′ 58 ″ 45 ° 00 ′ 04 ″ 45 °00 ′ 03 ″ 45 ° 00 ′ 04 ″ 45 ° 00 ′ 00 ″ 44 ° 59 ′ 58 ″ 44 ° 59 ′59 ″ 44 ° 59 ′ 59 ″ 45 ° 00 ′ 06 ″ 45 ° 00 ′ 03 ″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5 .有一段距离,其观测值及中误差为 345.675m ± 5mm ,试估计这个观测值的误差的实际可能范围是多少?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前方交会、后方交会。理解控制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的概念。掌握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的全部内容。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

难点: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 +堂练习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平面控制测量概述( 0. 5 学时)

第二节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0. 5 学时)

第三节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1 学时)

第四节交会定点( 0.5 学时)

第五节GPS控制测量( 1.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及其布设原则。国家平面控制网布网方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精密水准测量。城市控制网及其特点。城市三角测量。城市导线测量。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二、三、四等三角网,一、二级、图根级小三角网,城市高程控制网,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工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图根控制网,一、二、三级图根点。图根点的作用,图根点密度,图根控制测量。

2.导线测量

导线的种类、导线测量的等级及其技术指标和布设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全站仪导线。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增量的计算,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计算。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坐标反算。

公式:

3.边角网测量

边角网测量的外业工作,边角网的计算。三角网的形式与等级:单三角锁,线性三角锁,中点多边形,大地四边形。小三角测量的技术指标。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选点,基线丈量,水平角观测,测角中误差。

边角网内业计算: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第一次角度改正,基线条件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第二次角度改正。边长与坐标计算。

公式:

4.控制点加密

方法:前方交会,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测量、后方交会

5.GPS控制测量(GPS 做控制测量时选点的注意事项)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1 、无定向导线。

2 、举例讲解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作业

1 .平面控制网有哪几种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2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几种?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为什么要进行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2.单一导线的布设有哪几种形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3.何谓交会法?

4.用距离交会法测定P点。已知xA=500.000m,yA=500.000m,xB=615.186m,yB=596.653m,测量数据如图6-20所示,试计算P点坐标。

5.根据表6-12中所列数据计算闭合导线各点坐标(点位逆时针编号)。

6.何谓三角高程的两差改正?两差改正数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7.GPS测量定位的原理是什么?测定一点的坐标为什么

要同时接受来自4颗卫星的测距信号?

8.与单频接收机相比,双频接收机的优点是什么?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2 学时)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计算的方法和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了解过河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2 、难点:球气差改正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0.25 学时)

第二节三、四等水准测量( 0.75 学时)

第三节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及高程计算( 0.25 学时)

第四节三角高程测量( 0.7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 、国家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法及路线校核精度要求;

2 、三四等水准路线布设方法及路线校核精度要求;

3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双面尺法),读数要求;

4 、三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校核计算方法:

1 )前后视距差的计算( m , m )

D 后 = (下-上) 100

D 前 = (下-上) 100

2 )黑红面尺读数差的计算( 2 mm , 3mm )

=K+ 中黑-中红

3 )黑红面尺高差之差的计算( 3 mm , 5mm )

5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及高程的计算:

6 、三角高程测量:

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2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对相观测)

3 )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代替水准测量;过河水准测量

六、作业

1 .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国家水准网分个等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直接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点。

2 .我国的高程控制网从年确定以为高程基准面。水准原是设在与黄海的平均海水面高差为 72.2604 米。

3 .四等水准测量中,一个测站上的计算和校核工作包括哪几项?限差各为多少?

4 .三、四等水准测量中,有时黑、红面尺高差会出现正负号,是否是观测错误?举例说明。

5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已知 HA= 78.29 米, DAB= 624.42 米,α AB=+2 ° 38 ′ 07 ″,iA= 1.42 米, lB= 3.50 米,从 B 点向 A 点观测时α AB= - 2 ° 23 ′ 15 ″, iB= 1.51 米, lA= 2.2

6 米,试计算 B 点高程。

第九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4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地形图测绘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视距测量方法。

掌握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难点: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 录象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0.75 学时)

第二节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0.5 学时)

第三节测量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0.75 学时)

第四节经纬仪测绘法( 0.5 学时)

第五节数字法测绘( 1.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地形图的比例尺:定义,比例尺的种类,比例尺的精度。地物符号(比例、非比例、半比例及注记),地貌符号(等高线、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等高线的分类及等高线的特性)

2.地形图的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大比例尺地形图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中、小比例尺图梯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

3.大比例尺地形图传统测绘方法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图纸准备、绘制坐标方格网、展绘导线点),碎部测量的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地形图的拼接、整饰和检查。

4.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数字化测图的概念。野外数字化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的作业模式,地形信息的编码,碎部测量的步骤,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地形图的处理应输出)。

5.普通地形图的数字化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及其应用,扫描数字化仪及其应用。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补充讲解全站仪和 GPS 测图方法。

六、作业

1.何谓比例尺精度?

2.地物符号中的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何谓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4.何谓等高距和平距?地面坡度与二者有什么关系?

5.在一幅地形图中,哪些等高线应加粗描绘而成为计曲线?

6.何谓数字化测图?与模拟测图相比有哪些特点?

7.在数字化测图中,绘制工作草图的作用是什么?

第十章地形图的阅读与应用( 4 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地形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应用的基本知识,能看懂地形图,给定任意地区能计算出当地的中央子午线。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地形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应用

2 、难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实物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0. 5 学时)

第二节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0.5 学时)

第三节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0 学时)

第四节地形图的阅读( 0. 5 学时)

第五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1.0 学时)

第六节野外使用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0.5 学时)

知识点概要

1 、高斯投影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投影方法

投影特点

带、带的投影区别

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 )国际分幅法

2 )正方形分幅法

3 )地形图分幅新编号方法

3 、地形图阅读:

1 )地形图阅读的注意事项

2 )地物、地貌、植被阅读

3 )地形图对照阅读

4 、地形图应用:

1 )在地形图上如何确定一点的坐标;如何确定某一线段的长度;确定某一线段的方向。

2 )在地形图上如何确定地面的坡度

3 )面积量算:图解法,透明格纸法,平行线法,求积仪法(重点:电子求积仪)

5 、在地形图上绘制某一方向线的纵横断面图:

1 )纵断面图的绘制

2 )横断面图的绘制

6 、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1 )分水线的勾绘

2 )汇水面积的量算

7. 野外使用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 地形图定向 :根据方位物定向 ; 用罗盘仪定向

2)在地形图上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罗盘仪后方交会法 ;透明纸后方交会法

3) 野外填图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举实例讲解中央子午线的用处 ;手持GPS定位

六、作业

1.地形图有哪两种分幅方法?它们各适用于哪些比例尺的地形图?

2.高斯投影的特性有哪些?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点的原始坐标与通用坐标有何区别?

4.在地形图中如何找出三北方向线?

5.四川某地的经度为112°08′,纬度为31°42′,试分别写出该地所在1:100万~1:5千地形图的新、老编号。

6.如何用罗盘仪进行地图定向?

7.绘制图8-27中和尚顶-尖尖山方向的地形剖面图。

第十一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2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圆曲线测设的内容。理解测设的概念。掌握高程及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方法。二、重点、难点

重点:距离、角度、高程的测设方法;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基本方法。

难点:圆曲线测设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11.1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1学时)

§11.2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0.5学时)

§11.3 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0.25)

§11.4 圆曲线的测设(0.25)

知识点概要

1、测设工作的概念

2、水平距离的测设

3、水平角的测设

4、高程的测设

5、点平面位置的测设(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用全站仪测设点位、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基本公式:

6、已知坡度直线的测设

7、圆曲线的测设(圆曲线要素的计算与主点测设、主点里程的计算、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用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

基本公式: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举实例讲解测设的基本工作的用处

六、作业

1.测设(放样)与测绘(测图)有何异同点?

2.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它们与量距、测角、测高差的区别在哪里?

3.测设点的平面位置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适合于什么场合?

4.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

5.在地面上先用一般方法测设出直角∠AOB,后经若干测回的测量得其平均值为∠AOB=89°59′30″,如图10-13所示。已知距离OB的长度为120m,试问在垂直于OB的方向上,B点应移动多少距离才能得到90°的角?

图10-13 测设直角

6.用A、B两点测设M点,若已知,A、M点的坐标分别为A(43.25,65.49)和M(24.44,15.50),试计算仪器安置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M点所需的数据。

7.已知线路JD点的里程为K8+500.00,偏角,圆曲线半径R=200 m,试计算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主点和细部点的放样数据(曲线上每隔20m定一点)及主点桩号。

第十二章施工测量(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施工测量、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理解施工控制测量的概念。掌握简单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建筑物、构筑物的测设方法。

难点: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12.1 施工测量概述(0.5学时)

§12.2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1.5学时)

§12.3 道路施工测量(1.0学时)

§12.4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1.0学时)

知识点概要

12.1施工测量概述

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1、建立施工控制网

2、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3、检查、验收

4、变形观测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1、目的不同

2、精度要求不同

3、测量工序与施工工序相关

4、受施工干扰

三、施工测量的原则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测设出各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

施工测量的检核工作也很重要,必须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加强内业和外业的检核工作。

四、施工测量的精度

施工测量的精度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因此,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由工程设计人员提出的建筑限差或按施工规范来确定。

12.2 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

一、建筑方格网

1.建筑方格网的坐标系统

2.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1)建筑方格网的布置和主轴线的选择

(2)确定主点的施工坐标

(3)求算主点的测量坐标

二、建筑基线

三、测设工作的高程控制

12.3 道路施工测量

1道路构成

2道路中线复测

3圆曲线测设

4圆曲线详细测设

5道路纵、横断面测量

12.4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概述

2建(构)筑物变形测量的内容

3变形观测工作的实施步骤

4建(构)筑物沉降观测

5建(构)筑物倾斜观测

6建(构)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五、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现代施工技术

六、作业

1. 简述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和特点。

2. 建筑基线常用形式有哪几种?基线点为什么

3.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有几种?

4. 建筑方格网如何布置?主轴线应如何选定?

5. 用极坐标法如何测设主轴线上的三个定位点?试绘图说明。

6. 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确定后,方格网点如何测设?

7. 施工高程控制网如何布设?布设后应满足什么要求?

8.试述用正、倒镜挑直法进行高层建筑轴线投测的方法。

9.施工控制网与测量控制网有什么不同?施工控制网有哪些特点?

10.试述施工矩形控制网(方格网)主轴线测设方法。

11.为何把桥梁轴线纳入桥梁平面控制网,并作为控制网的—条边?

12.简述工业厂房矩形控制网建立的必要性。

第十三章? 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4学时)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GPS这种新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有所了解。

二、重点、难点

重点:GPS的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概念。

难点:GPS 定位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四、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1. GPS全球定位系统概述(0.5学时)

??? 2.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1.0学时)

3.*GPS 定位原理及方法(1.5学时)

4.GPS测量的设计与实施(1.0学时)

知识点概要

1.GPS的定义及历史

1).定义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2).GPS的产生与发展——由TRANSIT到GPS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天基电子导航应运而生

美国1964年建成子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TRANSIT)。

美国从1973年开始筹建全球定位系统, 199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2.GPS的组成

1).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2).地面控制部分。其由1个主控站,5个监控站和3个注入站组成。

3).用户接收机部分。GPS接收机的基本类型分导航型和大地型。大地型接收机又分单频型(L1)和双频型(L1,L2)。

3.GPS定位方法分类

1).定位方法的分类

(1)绝对定位——确定观测点在WGS-84系中的坐标,即绝对位置。

(2)相对定位——确定观测点在国家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即相对位置。

后处理定位

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

动态(相对)定位实时动态定位(RTK)

4.GPS的后处理定位方法

目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相对定位模式。其后处理定位方法有: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1).静态相对定位

(1)方法:将几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上,保持固定不动,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可观测数个时段,每时段观测十几分钟至1小时左右。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

(2)用途:是精度最高的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大地测量、控制测量、变形测量、工程测量。(3)精度:可达到(5mm+1ppm)

2).动态相对定位

(1)方法:先建立一个基准站,并在其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在第1点静止观测数分钟后,在其他点依次观测数秒。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动态相对定位的作业范围一般不能超过15km。

(2)用途: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碎部测量。

(3)精度:可达到(10~20mm+1ppm)

图一:静态相对定位模式图二:动态相对定位模式

5.GPS实时动态定位(RTK)方法

1).RTK工作原理及方法

与动态相对定位方法相比,定位模式相同,仅要在基准站和流动站间增加一套数据链,实现各点坐标的实时计算、实时输出。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卷

摄影测量学期中考试试 卷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云南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摄影测量学试卷 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 年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是,,, 2、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有,,, ,。 3、恢复立体像对左右像片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依据是方程。 4、两个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坐标变换至少需要和控制点。 5、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三种方法。 6、特征匹配的三个步骤:,,。 7、DEM的表示方式:,,。

二、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某航测项目参数设计为:航摄区域km km 54?,航摄仪:Leica RC30,胶片规格:cm cm 2323?,mm f 4.152=,摄影比例尺为:5000:1,航向重叠度P %=61%,旁向重叠度为:q %=32%,求行高H 是多少,摄影基线长是多少? 2、 3、如右图,已知规则矩形格网四个顶点坐标: A (627.00,570.00,126.00)、 B (627.00,580.00,125.00) C (637.00,570.00,130.00)、 D (637.00,580.00,128.00) 求点P (637.80,576.40)的高程值。 Y

三、简答题(10分+15分+15分+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主要参数分别有哪些? 2、单幅影像空间后方交会与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单张像片不能求解物体空间位置而立体像对可解三维坐标? 3、推导摄影中心点、像点与其对应物点三点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共线条件方程,并简述其在摄影测量中的主要用途。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期末复习】《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40分) 1.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中,地面测量的主要观测量有、和高差。 2. 是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线,是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地球椭球面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地球曲率对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必须加以考虑。 4. 我国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主要有、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和。 5.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统主要有和。 6. 东经114?51′所在6?带的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和 ;该点所在3?带的 和。带号和中央子午线为 7.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985m, y=17321765.211m, 则该点位于第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中央子午线的侧。 8. 由直线一端的基本方向起,顺时针旋转至该直线水平角称为该直线的。三北方向(基本方向)是指、和真北方向。 9. 当望远镜瞄准目标后,眼睛在目镜处上下左右作少量的移动,发现十字丝和目标有相对

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 10. 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b=0.863m,红面读数 b=5.551m,前视黑12 面读数a=1.735m,红面读数a=6.521m,则A、B的高差为: 。 12 11.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零点差通过方法消除。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在B、A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其水准路线长度为2km,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 hhBAAB高差为=-0.011m,=-0.009m,已知B点高程85.211m,则A点高 程。 14. 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6个测回时,第4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5. 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 90?。今用该仪器观测某个目标盘左读数为90?31′22″,盘右观测得读数269?28′30″,则竖盘指标差 __________,垂直 角__________。 16. 相位式测距仪的原理中,采用一组测尺来组合测距,以短测尺(频率高的调制波,又称 精测尺)保证,以长测尺(频率低的调制波,又称粗测尺)保证。 17. 某全站仪标定精度为m=2mm+2ppm?D,现用该仪器测得某段距离值为1250.002m,依据仪器标称精度,该观测距离的误差约为。 1

(word完整版)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 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 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 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全监测”。 ?按服务对象分: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地下工程的测量、海 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以及 矿山测量、城市测量等。 5.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第一篇: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 ?第二篇:典型工程的测量和实践 6.课后思考题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服务对象是什么? ?测绘科学和技术的二级学科有那些? ?为什么说大型特种精密工程建设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动力?试举例说明之。 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 1.主要内容和重点 ?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监理测量) ?工程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 ?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 2.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答: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图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3.施工建设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施工测量工作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放样 ?竣工测量 ?监理测量工作 4.运营管理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有哪些? 工程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位移、沉降、倾斜以及摇摆等 5.桥梁工程勘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有哪些? 桥梁工程: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桥址定线测量;断面测量;桥位地形测量;河床地形测量;流向测量;船筏走行线测量;钻孔定位测量。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160题(附答案)..

工程测量学试题库(附答案) 1. ( D )处处与铅垂线垂直。 A.水平面 B.参考椭球面 C.铅垂面 D.大地水准面 2. 地球的长半径约为( A )千米。 A.6371 B.6400 C.6378 D.6356 3.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 C )。 A.x轴,向东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北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 对高程测量,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是( D )。 A. 在以1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B. 在以20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代替 C. 不论多大距离都可代替 D. 不能代替 5. 在以( B )km为半径的范围内,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进行距离测量。 A.5 B.10 C.15 D.20 6. 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表示什么方向?(C)。 A.东西 B.左右 C.南北 D.前后 7. 测定点的坐标的主要工作是( C )。 A.测量水平距离B.测量水平角 C.测量水平距离和水平角D.测量竖直角 8.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确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 A )。 A.高程B.方位角 C.已知坐标D.未知点坐标 9. 高斯投影属于( C )。 A.等面积投影B.等距离投影 C.等角投影D.等长度投影 10. 在测量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 C )。 A. x轴,向东为正 B. x轴,向北为正 C. y轴,向东为正 D. y轴,向北为正 11. 在测量坐标系中,Y轴向(D)为正。 A、北 B、南 C、西 D、东 12. 假设的平均的静止海平面称为(D)。 A、基准面 B、水准面 C、水平面 D、大地水准面

13. ( B )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程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1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 B.测设 C.用图 D.识图 15.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A)交。 A、正 B、平行 C、重合 D、斜 16. A、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A)。 A、-0.303 B、0.303 C、29.761 D、-29.761 17. 建筑施工图中标注的某部位标高,一般都是指(B)。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 C、高差 18. 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 B )。 A. 静水面 B. 水准面 C. 大地水准面 D. 水平面 19. ( B )的投影是大地水准面。 A. 竖直角 B. 高斯平面坐标 C. 水平距离 D. 水平角 20.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D)。 A.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B.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C.黄海高程系统 D.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1. 地面上有一点A,任意取一个水准面,则点A到该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为(D)。 A.绝对高程 B.海拔 C.高差 D.相对高程 22. 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B ) 。 A.28 B.29 C.27 D.30 23.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读数小,前视点B读数大,则( D )。 A.A点比B点低 B.A、B可能同高 C.A、B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D.A点比B点高 24. 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已知A点高程为15.000m,则视线高程为( D )m。 A.13.688 B.16.312 C.16.401 D.17.713 25.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 A.A点比B点低 B.A点比B点高 C.A点与B点可能同高 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26. 水准仪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B )。 A. 圆弧半径大 B. 其灵敏度低 C. 气泡整平困难 D. 整平精度高 27. DS1水准仪的观测精度( A )DS3水准仪。

-2012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含参考答案)讲课教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 出题者课程组审核人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43分)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2.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x=3367301.301m,y=19234567.211m, 则该点属于度带,位于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在中央子午线的侧。 4.坐标方位角是以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某直线的夹角。数值在范 围。 5.地面测量几何要素为角度、_________、。 6.交会法测量是测定单个地面点的平面坐标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交会法测量方法主要 有后方交会、、。 7.测量误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8.试判断下列误差为何种类型的误差: A 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对测距的影响, B 照准误差, C 直线定线误差。 9.距离测量中,L1=300m,中误差为±10cm, L2=100m,中误差为±5cm,则_______的 精度高。 10.水准测量中采用可以消除水准尺的零点差。 11.设A为前视点,B为后视点,当后视黑面读数a1=0.?957m,红面读数a2=5.?647m,前视 黑面读数b1=1.?857m,红面读数b2=6.645m,则A、B的高差为:。 1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差的计算公式为。其高程闭合差的分配处理是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按或成比例分配到各观测高差上。 h=-0.007m,14.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AB h=0.008m。已知B点高程69.666m,则A点高程。 BA 15.为了减少度盘刻划不均匀对水平角的影响,在每一个测回的盘位置方向 配置度盘。当观测9个测回时,第6个测回度盘的位置为。 16.整平全站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连线________,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 照准部________ ,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17.已知某全站仪盘左时望远镜指向水平时读数为90°,天顶时为0°,今用盘左观测某

工程测量学期末期末重要归纳

. 题型分布:基本概念24%;基本知识35%;计算与实验24%;综合知识17% 1.解释基本概念部分:8道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2.基础知识简答部分:7道题;每题5分,共35分 3.计算与实验操作部分:3道题;每题8分,共24分 4.综合知识论述部分:2道题;1题9分,2题8分,共17分。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和重点 ?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 ?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工程测量学的结构体系? 2.什么是工程测量学?(3个定义),如何理解与评价 这几个定义? ?定义一: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定义二:工程测量学主要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 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定义三: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 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 ?理解与评价:义一比较大众化,易于理解;定义二较定义一更具体、准确,且范围更大;义三更加概 括、抽象和科学。定义二、三除建筑工程外,机器 设备乃至其它几何实体都是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对 象,且都上升到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强调工程测 量学所研究的是与几何实体相联系的测量、测设的 理论、方法和技术,而不是研究各种测量工作。 3.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模拟或数字的地形资料的获取与表达;工程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大型精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测量;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工程变形及与工程有关的各种灾害的监测分析与预报;工程测量专用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等。 4.工程测量的划分 ?工程测量按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分为“工程勘测”、施工测量”和“安

工程测量学试题1

工程测量学试题2 一、名词解释(10个名词,每个2分,共20分) 双金属标:是一种精密水准测量标志,是利用膨胀系数不同的两根金属管(钢管、铝管)制成的深埋双金属管标,可以不测温度,通过测量两根金属管的高差并进行改正来消除由于温度变化对标志高程产生的影响。 建筑方格网: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形式的施工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 多余观测分量:矩阵(QvvP)主对角线上的元素ri为观测值的多余观测分量,它反映控制网发现观 测值中粗差的能力。 灵敏度:在给大地显著水平α0和检验功效β0下,通过对周期观测的平差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所能发 现的变形位移向量的下界值。 归化法:先采用直接放样法定出待定点的粗略位置,再通过精密测量和计算归化到精确位置的放样方法。 变形体的几何模型:参考点、目标点及其它们之间的连接称为变形体的几何模型倒垂线法:倒垂线法是利用钻孔将垂线(直径0.8~1.0mm的不锈钢丝)一端的连接锚块深埋到基岩之中,从而提供了在基岩下一定深度的基准点,垂线另一端与一浮体葙连接,垂线在浮力的作用下备拉紧,始终可以回复到铅直的位置上兵静止于该位置,形成一条铅直基准线。从而测得沿倒垂线上各点相对于铅直基准线的偏距。 准直测量:偏离基准线垂直距离或到基准线所构成的垂直基准面的偏离值称偏距(或垂距),测量偏距的过程称准直测量。 深泓点:河床最深点。 悬带零位:当陀螺马达不转动并且灵敏部下放时,陀螺灵敏部受悬挂带和导流丝的扭力作用而产生摆动的平衡位置称为悬带零位(也称无扭位置)。 二、对错判断题(只回答对或错,10问,每问1分,共10分) (1) 边角网平差中,边、角的权是无单位的。() (2) 地面网中的边长测量方法是相同的,所以边长的精度都相等。() (3) 对于一个确定的工程控制网来说,观测值的可靠性与精度有关。() (4) 铁路的线路粗测和定测都要做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 (5) GPS RTK 能用于施工放样。() (6) 两井定向与导线测量无关。() (7) 曲线桥梁桥墩中心与线路中心线一致。() (8) 无定向导线的多余观测数为零。()

工程测量学期末试卷

工程测量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阶段,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工程建设的变形监测。 2、初测导线成果进行两化改正指的是:A把导线坐标增量总和先改正到参考椭球面,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3、当施工控制点误差的影响,在数值上最大小于点位误差的(D)40%-50%时,他对细部点饿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获得的数据是(B)点云数据。 5、陀螺经纬仪测定的方位角是(C)真北方位角。 6、反映控制网网中最大点位误差的标准是(C)E标准。 7、在下图角度前方交会法中,说法正确的是(B)P2精度最高。 8、在下图角度后方交会法中,说法正确的是(B)p2精度最高。 9、某点A东经106°25'30",北纬56°38'13",在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是 O-48 10、在隧道贯通误差中,要求最严格的是(B)横向贯通误差 二、填空题 1、工程控制网按用途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测量)控制网、变形监测网、安装(测量) 控制网。 2、变形监测网由:参考点和目标点组成。参考点应位于变形体之外。 3、水下地形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测深、测深点定位、水位观测三部分。 4、桥梁三角网的必要精度一般根据桥轴线长度(或跨越结构的架设误差)和桥墩台定位的必要精度来确定。 5、陀螺仪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两个基本特性,在极地地区,陀螺经纬仪将失去定向作用。 三、判断题 1、标石上一定有标志,标志不一定在标石上。 2、评价内部可靠性标准是“多余观测分量r”,r越大,发现粗差的能力越强,可靠性越好。 3、地形图饿精度与比例尺有关,竣工图精度与比例尺无关。 4、在混凝土坝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分段、分层、分块浇筑的方法,其中,分段线一般为温 度缝,分块线一般为施工缝。 5、地形图的分幅有国际分幅和矩形分幅两种,根据采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同而异,中小比例 尺,采用国际分幅,大比例尺,采用矩形分幅。 6、进行曲线测设时,利用偏角法,点位误差可以自行闭合,自行检核,但又误差积累;利 用切线支距法,误差不积累,但无法检核。 7、曲线桥梁设计,桥墩中心位于工作线转折角的顶点上,梁中心线的两端位于线路中心线 上。 8、等高距一定,等高线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缓,平距越大,坡度越陡,平距相等,坡度 相等。 9、变形监测分静态变形监测和动态变形监测,静态变形监测是通过周期测量得到,动态变 形监测是通过持续测量得到。 10、脉冲式测距仪的测程远而精度较低,相位式测距仪的测程短但精度较高(√) 11、绘制断面图时,为更明显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断面图上的高程比例尺一般 式平距比例尺的10~20倍 12、倒尺放样时,零刻画朝上,悬挂钢尺法放样高程,钢尺零刻画朝上 13、进行圆曲线放样,圆曲线里程增加的方向应为ZY——QZ——YZ 14、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高程相等的点也一定在同一等高线上(×)

工程测量学考试参考复习资料

问答题: 1.已知一右转铁路曲线,设其转向角为,曲线半径为R ,缓和曲线长为l 0,试绘出其曲线平面图,并在图上标出: ① 交点JD ,转向角,曲线各主点; ② 缓和曲线常数β0、m 、x 0、y 0 ③ 缓和曲线长l 0,主切线T ,外矢距E 0,曲线全长L 。 2.为什么要进行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它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答:为了时隧道在相向施工时正确贯通,并使建筑物按设计位置修建,而不侵入建筑界限。它包括洞外和洞内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定测中桩高程测量的目的是什么?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测定中线上各控制桩、百米桩、加桩处的地面高程。为绘制线路总断面图提供资料,中桩高程应起闭于线路水准点上,并把直线上转点,曲线上起终点及曲线长度大于500米的曲中点作为转点,其余的点可作为中视点。 4.简述工程控制网的建网步骤。 5.试比较拨角法放线和支距法放线的优缺点。 答:拨角放线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放线速度较快,缺点是:误差累积,需要每隔一定距离与初测导线进行联测,并对放线误差做处理。 支距法放线的优点是每一直线段均独立放出,误差不会积累,缺点是程序较繁多,速度较慢。 6. 在初测导线成果计算时,什么情况下要进行两化改正?什么是两化改正? 答:当初测导线与国家(大地)控制点联测时,需要进行两化改正。首先是将坐标增量改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再改化到高斯平面上 7.为提高隧道的横向贯通精度,在洞外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三角网布网时,都必须注意哪两条基本要求?为什么? 答:为减弱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应尽量减少导线边数或三角形个数;为减弱测边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应使导线环或三角网的延伸方向尽量与贯通方向垂直。 8.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哪些?总的来说,精密的测设方与一般测设方法间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的测设工作有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已知高程的测设、已知平面位置(坐标)的测设。 精密的测设方法是在一般测设方法的基础上,再重新精确测定该放样点点的位置,根据精确测定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值来计算该点位的偏移量,最后将该点位改正到正确位置上。 ZH E 0 QZ YH HZ HY JD P m α βR β0 βT 2βα-0 δ b

摄影测量学-经典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像片比例尺: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L之比。 2、绝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 3、相对航高:摄影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4、像点位移: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象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象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 5、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的空间距离 6、航向重叠:同一航带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7、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影像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8、像片倾角: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9、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即确定这三者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10、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11、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2、相对定向元素:确定像对中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所需的元素 13、绝对定向元素:确定单张像片或立体模型在地面坐标系中方位和大小所需的元素 14、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响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 15、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相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维坐标系统里的坐标或地面量测坐标系坐标),称为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方法,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17、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计算待求点的平面位置、高程和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18、POS:机载定位定向系统POS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用于在无地面控制或仅有少量地面控制点情况下的航空遥感对地定位和影像获取。 19、影像的灰度:规则格网排列的离散阵列 20、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个(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21、影像匹配:影像匹配即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的过程。 22、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23、像片纠正:通过投影转换,将倾斜像片变换成规定比例尺水平像片的作业

工程测量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测量学 2、测定 3、测设 4、工程测量学 5、水准面 6、水平面 7、大地水准面 8、高程 9、相对高程 10、高差 11、高程测量 12、水准测量 13、视准轴 14、视差 15、水准点 16、附合水准路线17、闭合水准路线 18、支水准路线 19、高差闭合差 20、水平角 21、竖直角 22、竖盘指标差 23、距离测量 24、直线定线 25、直线定向 26、方位角 27、坐标方位角 28、象限角 29、系统误差 30、偶然误差 31、相对误差 32、容许误差 33、控制测量 34、平面控制测量 35、高程控制测量 36、导线测量 37、附合导线 38、闭合导线 39、支导线 40、坐标正算 41、坐标反算 42、三角高程测量 43、地物 44、地貌 45、地形 46、地形图 47、地形图的比例尺 48、比例尺精度 49、比例符号 50、地物注记51、等高线 52、等高距 53、等高线平距 54、山脊线 55、山谷线 56、地性线 57、鞍部 58、基本等高线 59、施工测量 60、极坐标法 二、填空题: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以及确定地面点的的科学。主要内容分为和两个部分。 2、确定地面点位的三项基本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4、水准仪由、和三部分构成。 5、经纬仪的安置主要包括______与_______两项工作。 6、角度测量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 7、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8、导线测量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三种导线布置形式,它的外业工作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与两类。 10、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和三部分构成。 11、水平角的观测常用的方法有和。 12、高程测量可用、和等方法。 13、以作为标准方向的称为坐标方位角。 14、在同一竖直面内, 与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15、控制测量分为和两种。 16、精密量距时对距离进行尺长改正,是因为钢尺的与不相等 而产生的。 1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和。

控制测量学期末考试题一及答案

控制测量学期末考试题一及答案 科目:《控制测量》班级成绩: _____ 一、多项选择题:(20分) 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有:(ABCD ) A.三角测量 B.导线测量 C.三边测量 D.边角同测 E.GPS测量 2.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ABCD ) A.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B.具用足够的精度; C.保证必要密度; D.应有统一的布网方案、精度指标和作业规格。 3.大地高系统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 BC ) A.大地水准面 B.参考椭球面 C.法线 D.铅垂线 4.在水准观测中,每测站的前视和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大致相等,主要是为了消除或减弱下列哪些影响:(AC ) A.i角误差 B.标尺零点不等差 C.大气折光差 D. i角变化误差 5.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是:( AB ) A.几何水准测量 B.三角高程测量 C.三角测量 D.GPS测量 6.水准标石分为:(ABCD ) A.基岩水准标石 B.基本水准标石 C.普通水准标石 D.基础水准标石7工程控制网有如下特点:(ABCD ) A.各等级三角网平均变长较相应等级的国家网边长显著的缩短 B. 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 C.三角网的等级较多 D.三四等三角网起算边相对中误差,按首级网和加密网分别对待。 8.精密水准标尺的刻划形式有哪两种( BD ) A.1m B.1cm C.5cm D.5mm 9.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高差需要加的改正数有:( AB ) A.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 B.正常水准面部平行改正 C.水准路线闭合差改正 D. 重力异常改正

10.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 ABCD ) A.大地高 B.正高 C.正常高 D.力高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每隔一定时间对已测水准路线进行的测量称为( D ) A. 接测 B.检测 C.重测 D.复测 2.测段中采用偶数站可以消除( B ) A.i角误差 B.标尺零点不等差 C.大气折光差 D. i角变化误差 3.在同一水平位置,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相差一个常数,该常数称( C ) A.3.0155 B.6.0650 C.基辅差 D高差 4.一、二等水准测量往测奇数站观测的程序为( B ) A.后后前前 B. 后前前后 C.前后后前 D.前前后后 5.下式中关于大地高与正高关系正确的是( A ) A.H大=H正+N B. H大=H正+ζ C. H大=H正+λ D. H大=H正+ε 7.二等水准观测,一对标尺的f=-0.04mm/m,某测段的返测高差为+20.000m,相应的标尺尺长改正数为( C ) A.-0.80mm B.-8mm C.+0.80mm D.+8mm 8.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称为(C ) A.结点 B. 水准路线 C.区段 D.测段 9.三四等三角点的布设采用:( C ) A.插网法 B.插点法 C. 插网法和插点法 D.投影法 10.对于基本直伸形的导线导线的纵向误差主要有(B )引起 A.测角 B. 测边 C.外界条件 D.大气折光 三、判断题:(20分) 1.对通视的影响而言,球差、气差均为不利因素。( X ) 2.似大地水准面就是大地水准面。(X ) 3.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应检查左右路线的转点差。( X )

工程测量学重点

第一章 1、工程测量定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学科。 2、工程测量学科地位: 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细分。 测绘学的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几何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空间大地测量、海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学(矿山测量);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测绘(房地产测绘、地籍测绘)。(非重点) 3、按服务对象分工程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地下工程的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以及矿山测量、城市测量等。(非重点) 4、陆行乘车,水行乘船。。。,这段描述的含义。 这里所记录的就是当时的工程勘测情景,准绳和规矩就是当时所用的测量工具,准是可揆(kui)平的水准器,绳是丈量距离的工具,规是画圆的器具,矩则是一种可定平,可测长度、高度、深度和画圆、画矩形的通用测量仪器。 5、“广义工程测量学”的概念: “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范畴的地形测量和不属于官方的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第二章 1、工程测量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测绘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 施工建设阶段的测量工作:按设计要求将设计的建构筑物位置、形状、大小及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进行施工;工程质量监理 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竣工测量以及变形监测与维修养护。 2、测量监理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在正式施工开始时,对控制网进行全面复测、检查 ?验收承包人的施工定线 ?验收承包人测定的原始地面高程 ?对桥梁施工还需进行桥梁下、上部结构的施工放样的检测 ?对每层路基的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进行抽查,检查施工单位的内业资料是否真实 ?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图 第三章 1、按范围和用途,测量控制网分哪几类,作用 分为全球控制网、国家控制网、工程控制网 全球控制网用于确定、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运动变化,确定和研究地球的板块运动等。

2013年摄影测量学复习题

2013年理工大学 摄影测量学考试资料整理 原题(80分) 一、名词解释 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这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 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 相对航高: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 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航向重叠: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旁向重叠:两相邻行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 像片倾角:摄影机的主光轴偏离铅垂线的夹角. 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 像片的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 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标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响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 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POS:基于GPS和惯性测量装置IMU的直接测定影像外方位元素的现代航空摄影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移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和三轴姿态信息. 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行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像片纠正:对原始的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相当于水平像片的影响或数字正射影像.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 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 嵌,按地形图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外) 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 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像片. 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

工程测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量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和()。 2、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和()。 3、水平面、()和()是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踏勘进点、()、()、()和()。 5、闭合导线计算步骤有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和()。 6、测量学的任务是测图、()和()。 7、水准路线分为闭合水准路线、()和()。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水准面: 2、地形图: 3、水平角: 4、方位角: 5、相对误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测量工作必须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2、平面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 3、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的特性相同。() 4、观测竖直角时经纬仪不需要对中。() 5、水准仪能测出高差和平距。() 6、等高线可以通过各种地物。() 7、地形图是采用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表示的。() 8、视距测量不能测定仪器至立尺点间的平距和高差。() 9、直线定线和直线定向方法是不相同。() 10、采用经纬仪重转法(正倒镜取中法)来延长直线可以消除仪器的竖轴倾斜误差和横轴倾斜误差的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经纬测图法的方法步骤。 2、简述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不同点: 五、计算题(共50分) 1、已知XA=300.000m,YA=300.000m;AB 边方位向91°06' 16”,AP 边长为D=85.365m,β=42°32' 26”, 求P 点的坐标。(10分) 2、见下图所示,已知BM 点高程80。368m ,需要测设P 的高程为79。80m ,求出前视应读数b 应,并说明测设方法。 3、试完成下表水平角测量计算(10分) 4用钢尺往、返丈量A、B 两点的水平距离,其结果为179.965米和180.025米,计算AB两点的水平距离DAB 和丈量结果的精度(相对误差)K 。(10分) 5.下图为一条等外闭合水准路线,已知数据和观测结果注于图上,试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