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科学素质通识教育课程“现代科技与社会”作业

我所熟悉的细胞工程

STS1252410009城环学院刘恒兵—细胞工程

【内容摘要】: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生命科学中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无论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生物高科技产业领域,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0世纪末细胞工程取得的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不仅对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细胞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根据研究水平不同,分为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细胞器水平和分子水平等研究层次;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有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简要介绍了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干细胞技术等。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离体快速繁殖动物克隆细胞融合技术

一、细胞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是指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工程①。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无菌操作,大量培养细胞、组织乃至完整个体,或者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细胞水平的遗传操作,以快速繁殖生物个体、改良品种、生产生物产品或活性成分。它是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学科交叉渗透、互相促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细胞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目前,细胞工程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①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②细胞融合育种与单克隆抗体;③细胞核移植与克隆④染色体工程育种;⑤发育基因调控与人体器官培养等。根据研究水平,有细胞水平、组织水平、细胞器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研究层次;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高等生物的细胞工程可具体分为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两大类。由于植物和动物在细胞结构、生长方式和营养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差别,尤其在全能性表现上存在差异,因此,虽然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离体培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基本上都是模拟体内的生长环境,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物理环境,使活的组织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继续生长发育的过程;培养的结果都是培养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在体内相似的生长行为,如细胞生长、分裂、分化、代谢等,但是二者在培养技术、研究内容及深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

①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二、细胞工程中的基本技术

细胞工程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⒉1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是生物技术各领域的基础技术,也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的重要研究手段。大多数动植物的细胞,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能在体外的培养容器中生长和增殖。

⒉⒈1植物细胞培养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来自已分化的根、茎、叶等组织的细胞,经过离体培养可以发育成同其亲本一样的完整植株。不管培养或操作的对象是植物胚胎、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细胞全能性向操作者所需的方向表达,对培养结果起决定作用的都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因此,所有类型的植物外植体的培养均属植物细胞培养(也即植物组织培养或称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范畴。由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中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部分,所以该技术也叫植物的离体培养(culture in vitro)。根据需要还可将该技术进一步细分,如根据培养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 ,如试管苗或小植株的培养;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即成熟或未成熟的离体胚或胚珠的培养;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 ,包括对植物的根尖、茎尖、叶片、茎段、花器官各部分和未成熟果实等的培养;愈伤组织培养(callus culture) ,即从植物各外植体增殖形成的愈伤组织的培养;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即分散的细胞或小的细胞团的培养;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 ,即去除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体的培养等。根据培养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平板培养(plate cultivation)、微室培养、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ivation)等。还可根据培养目的分为离体受粉(in vitro pollination)、试管嫁接等。

植物离体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①从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选取用于细胞和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即外植体)—可以是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等。②用次氯酸钠、漂白粉、升汞和酒精等消毒剂对外植体的表面进行消毒,接种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建立无菌培养体系。③外植体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一般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和根,最终形成小植株;也可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细胞经液体悬浮培养诱导胚状体发生,再长成植株。

⒉⒈2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贴壁培养.一般用于血液、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包括杂交瘤细胞和一些转化细胞等的培养,这些细胞可采用类似于微生物培养的方式进行悬浮培养。另一种是贴壁培养,大多数动物细胞需贴附于带适量正电荷的固体或半固体表面才能进行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一般步骤是:①在无菌条件下从动物体内取出适量组织,剪切成小薄片或小块。②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解离等方法使细胞分散。

③将分散的细胞制成悬液,以一定的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原代培养,并适时进行传代培养。

⒉2细胞融合技术

在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步骤基本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是植物细胞融合前必须先脱壁制备成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制备原生质体。由于植物细胞具坚硬的细胞壁,因此需用合适的酶液将其细胞壁降解后才有可能进行融合,而动物细胞则无此障碍。②诱导细胞融合。将两亲本细胞(或原生质体)的悬液调至一定的细胞密度,按比例混合后,采用聚乙二醇(PEG)等化学促融剂诱导融合,或用电激诱导的方法促进融合。③筛选杂合细胞。将上述诱导融合后的混合液移到特定的筛选培养基上,让杂合细胞生长,而其他未融合细胞不能生长,藉此获得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杂合细胞。

⒉3其他技术

近年来,动物克隆和干细胞技术等发展很快,已成为细胞工程中新的亮点。另外,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领域里的高新技术也是在细胞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酶工程、生化工程等也离不开细胞工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最具活力的技术之一。

三、细胞工程发展简史

⒊1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

⒊⒈1萌芽阶段:理论渊源和早期的尝试(20世纪初至30 年代中期)

在Schleiden 和Schwann 创立的细胞学说基础上,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 - landt 在1902 年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认为植物细胞有再生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他培养了几种植物的叶肉组织和表皮细胞等,限于当时的技术和水平,培养未能成功,但在技术上是一个良好的开端。1922 年Haberlandt的学生Kotte和Robbins采用无机盐、葡萄糖和各种氨基酸培养豌豆和玉米的茎尖,结果形成缺绿的叶和根,并能进行有限生长。1925 年Laibach 将亚麻种间杂交不能成活的胚取出来进行培养,使杂种胚成熟,继而萌发。这些工作虽然是初步的,但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⒊⒈2奠基阶段: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的建立(20世纪30 年代中期到50 年代中期)

1934 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White 培养番茄根,建立了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能进行继代培养,在以后的28 年间转接培养1600代仍能生长。利用根系培养物,他们研究了光、温度、pH、培养基组成等对根生长的影响。1937 年他们首先配制成由无机盐和有机成分组成的White培养基,发现了B族维生素等对离体根生长的重要性。在此期间,Cautheret 和Nobecourt 培养块根和树木形成层使其生长。white 、cautheret 和Nobecourt确立的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成为以后各种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基础。1934 年,White 正式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并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

②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学科。1941 年Overbeek 等在基本培养基上附加椰乳(CM ) ,使曼陀罗心形期的胚离体培养能成熟。1948 年Skoog 和崔澂在烟草茎切段和髓培养以及器官形成研究中,发现腺镖吟或腺苷可以解除吲哚乙酸(IAA )对芽形成的抑制,并诱导成芽,从而确定腺嘌呤/I AA 比例是根和芽形成的控制条件。1955 年Miller 等发现了比嘌呤活力高3 万倍的激动素。此后,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成为控制器官发育的模式,大大促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而且至今仍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关键之一。

⒊⒈3蓬勃发展阶段(2O 世纪50 年代末至今)

1958年Steward 等使悬浮培养的胡萝卜髓细胞形成了体细胞胚,并发育成完整植株。该实验充分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学说,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大突破,影响深远。1960 年Cocking 用酶法分离原生质体成功.开创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工作,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二大突破。1960年Morel 通过培养兰花茎尖,使其脱病毒并快速繁殖,该技术很快在兰花生产中广泛应用。在其高效益的刺激下,植物离体繁殖技术和脱病毒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实现了试管苗的产业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 年Guha和Maheshwari 成功地从曼陀罗花药培养出花粉单倍体植株,从而促进了植物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另外,1956 年Routin 和Nickell 首次申报了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的专利,1959 年Tulecke 和Nickell 首次将微生物培养用的发酵工艺应用到高等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目前,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植物细胞生产次生产物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就,并在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⒊2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

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是公认的动物组织培养的创始人。1907 年,他以淋巴液为培养基,观察了蛙胚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首创了体外组织培养法。1912年,Carrel 把外科无菌操作的概念和方法引人了组织培养中,将鸡胚心肌组织块培养在血浆和鸡胚提取液的混合物内,并将原代细胞进行了长期的传代培养。1940年Earle 首创了从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的方法,还建立了可以无限传代的小鼠结缔组织L 细胞系。Carrel 和Earle 的工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动物细胞有可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生长。1951 年,Earle 等开发了能促进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人工培养液,又进一步促进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54 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利用原代培养的猴肾细胞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首先进入工业化规模生产;1962 年Capstick等人将幼年仓鼠肾(BHK)细胞成功地进行了类似微生物细胞的悬浮培养,这标志着动物细饱培养工业化应用的突破性发展。

1958 年冈田善雄发现,已经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以诱使艾氏腹水肿瘤细胞融合,从此开创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崭新领域,植物细胞融合技术也是在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 世纪60 年代,童弟周教授及其合作者独辟蹊径,在鱼类和两栖类中进行了大量核移植实验,在探讨核质关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75 年,Kohler 和Mil-stein 巧妙地创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珍贵的单克隆抗体,不仅在免疫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对动物细胞的工业化应用产生了第二次促进。现已有许多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天然蛋白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7 年.Wilrmut 领导的小组用体细胞核克隆出了“多莉(Dolly ) ”绵羊,使哺乳动物的克隆成为了现实。1998 年,Thomason 等成功建立了人②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胚胎干细胞系,1999 年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又被发现,其后干细胞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人们看到了在体外培育所需的细胞、组织甚至器官,可用于临床修复或取代人体内的坏损或病变组织器官的美好前景。20 世纪末这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进展,不仅对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四、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

⒋1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具有取材少、培养材料经济、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因此在生产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⒋⒈1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

离体快速繁殖和脱病毒技术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一个方面。

⑴快速繁殖技术快速繁殖技术(rapid propagation)也称微繁殖技术(micro propagation)等,是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将植物体某一部分的组织小块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成大量的小植株,从而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其特点是繁殖速度快、周期短、不受季节气候等的影响,并可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一技术已有几十年历史,现已基本成熟。对新育成及新引进品种、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都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及时提供大量优质种苗。目前很多观赏植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都可用离体快速繁殖提供苗木。

⑵植物的去病毒技术植物的去病毒技术也称脱毒技术(virus eradication) ,是微繁殖技术的一个分支。植物的病毒病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植物病原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可以通过维管束传导,因此,无性繁殖的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就会代代相传,越趋严重。常见的马铃薯、草毒等的一年比一年小的“退化”现象就是病毒造成的。过去人们曾试用过多种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的方法,都收效甚微。情况严重时,只能采取拔除并销毁病株的方法。自从20 世纪50 年代初,Morel 和Martin 发现用茎尖培养方法可以从严重感染病毒的大丽花(Dahlia pinnata)植株得到无病毒苗,以及Morel 在1960 年又利用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的兰花以来,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已在多种植物,尤其是许多园艺植物中解决了病毒危害问题.此后,还建立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脱病毒等多种获得无病毒苗的方法。目前,应用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已在无性繁殖的农作物(甘薯、甘蔗等)、果树(苹果、葡萄等)、蔬菜(马铃薯、大蒜等)和花卉(兰花、水仙等)等许多植物的常规生产上得到应用.提高了产量或恢复了原品种的优良性状。

⒋⒈2花药、花粉培养和育种

花粉是单倍体,在离体条件下培养诱导成的单倍体花粉小植株,其隐性基因可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而表达,便于选择。经人工加倍后,就可获得纯合二倍体。自从Guha 和Maheshwari 首次从植物花药培养出花粉植株以来,世界上已有多种植物成功地获得了花粉植株。花药和花粉培养能缩短育种周期,简化选育程序,已成为一种在植物育种上十分有效的技术。现已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其他如胚培养技术等.可拯救杂种

②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胚,获得一些有用的材料或品种,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都表明将植物组织培养应用于育种实践时能建立起新的育种系统,加速植物育种的进程。

⒋⒈3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无壁的植物原生质体仍具有在一定条件下长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由于原生质体的膜很薄,所以给实验操作带来不少便利。自Cocking用酶法去除植物细胞壁以来,已有300 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成功,为通过体细胞融合实现远缘细胞杂交奠定了基础,也为外源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以及许多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随着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除成功获得一批远源体细胞杂种外,细胞融合技术近年来已在一些重要作物的育种中得到初步应用。

⒋⒈4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

植物中存在许多难以人工合成但具有显著药用或经济价值的特殊物质。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许多植物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所以,利用植物组织或细胞大规模培养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植物所特有的产物,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并已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目前,能用植物细胞工程生产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药物、香精、食品、化工产品等许多类型,有些已投入工业化生产,预计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⒋⒈5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交换

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有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环境破坏,遗传资源日趋枯竭,造成有益基因的丧失;二是常规田间保存耗资巨大,而且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往往达不到万无一失的目的。利用离体植物组织和细胞超低温保存技术,既可长期保存种质,还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和土地,同时也便于种质资源交换和转移,防止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应用前景广阔。

⒋2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⒋⒉1生物制品生产

20 世纪50年代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建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生物活性物质、药品和疫苗的生产。例如,人们可以在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待细胞长到一定密度后,接种病毒,病毒再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复制,从而产生大量病毒。基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病毒疫苗(有减毒的活病毒或是灭活的病毒),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和动物的生命。若能获得可分泌目标蛋白的细胞系,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生产多种药用蛋白产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重组技术以及杂交瘤技术的建立和发展,许多外源蛋白基因可转入动物细胞并能大量扩增,使动物细胞能够高质量地表达有价值的蛋白质,如酶、细胞因子、干扰素、生长激素等。同时,杂交瘤技术使得各种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这些单抗现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抗在与化学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或毒素蛋白结合后,具有导向携带各种治疗药物攻击靶细胞的特性,已被用于抗肿瘤和其他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

⒋⒉2动物克隆

采用动物胚胎细胞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包括鼠、猪、牛、羊、兔和猴等在内的大量动物。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疑为加速动物繁殖、培育优良畜种、保护珍稀动物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克隆动物的遗传背景相同,因此它们也是模拟疾病和开展对生长、发育、衰老

②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以及健康机理等方面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细胞核移植技术在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⒋⒉3干细胞技术

20世纪90 年代末以来,关于干细胞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利用干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等,通过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或利用转基因技术处理干细胞改变其特性,就有可能利用干细胞造福人类。目前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

逐渐成熟并在临床上得到常规应用。作为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干细胞为修复组织器官损伤和退行性病变的细胞替代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将其作为疾病基因治疗的载体,则有可能解决目前基因治疗中所面临的用作载体的细胞在体外不能被稳定改造和传代的问题。胚胎干细胞与基因定位整合技术相结合,对于研究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与功能,揭示以前不能在体内充分证明的分子调控机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胚胎干细胞可以经过体外诱导,为人类提供各种组织类型的细胞,这为药物筛选、鉴定及其毒理的研究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人类疾病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新药开发。目前,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几乎涉及了所有生物医药领域,对生命科学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细胞工程无论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生物高科技产业领域,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并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将获得更大的发②。细胞工程已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志南主编.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李志勇编著.细胞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淑慎主编.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附录】

附录A重要科学家列表

孟德尔G.J. Mendel 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莫基人。

摩尔根T.H. Morgan美国胚胎学家,遗传学家。

施莱登M.J. Schleiden 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施旺T. Schwann 德国动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温特F. Went 荷兰植物生理学家,1928 年首次发现生长素。

沃森J.D. Watson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学说。

童第周中国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家,证明了文昌鱼在从无眷稚动物进化为脊推动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②殷红主编.细胞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细胞工程实验方案设计

目录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细胞冻存及复苏原理 二、操作器材、设备及灭菌处理(一)准备室的设备 (二)配液室的设备 (三)培养室的设备 (四)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器材与试剂(五)灭菌操作 三、基本用液的配置 (一)水的制备 (二)PBS的制备与消毒 (三)胰蛋白酶溶液的配制与消毒(四)血清的灭活 四、实验步骤 (一)传代前准备工作 (二)取材 (三)原代培养 (四)传代培养

(五)细胞纯化 (六)细胞系的建立 (七)细胞冻存 (八)冻存细胞的复苏 五、实验记录及基本注意事项(一)基本注意事项 (二)实验记录

小鼠肝脏上皮细胞系的建立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中,让这些和增殖。这个实验方案就是选取小鼠肝脏上皮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建立细胞系。 一、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 直接从有机体中取出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开始进行体外培养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这种培养称之为原代培养。 2、传代培养(subculture) 细胞从一个培养皿以1:2或1:2以上的比率转移或移植到另一个器皿的培养,这种培养称之为传代培养。 (二)细胞冻存及复苏原理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如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

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12月20日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定义: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注意: 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 ②超过50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思考回答: ⑴、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进行细胞培养? 答: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没有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 ⑶、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答:主要是蛋白质,不行,因为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就会失去活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为7.2-8.4,胰蛋白酶活性较高) ⑷、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答: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质,长时间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消化时间。 ⑸、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4、重要概念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产生原因: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够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增殖。 培养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②细胞的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③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5、培养条件: ⑴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⑵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⑶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⑷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6、应用: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工程实验课题

盐城师范学院海洋与生物工程学院 ——细胞工程实验微课题设计 细胞工程微课题实验方案 不同浓度磷元素对鱼肝细胞的活性 的影响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技术14(1)班 成员:14243148杨永周14243150朱剑秋14243146 王宁14243138 胡峰 14243140 李强14243136 陈一帆 14243137 贡森森 日期:2016年11月

磷元素对鱼肝细胞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随着农业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农村为了更高的产量施大量的氮磷钾肥,虽然极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存活率,但是肥料过剩所产生的水质问题也日趋显著。在这些问题中尤为突出的就是磷元素对水质的影响,调查发现,磷元素过多会使水富营养化从而产生水华破坏水中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鱼类死亡,所以我们今天想研究磷元素过多对鱼的细胞有什么影响,从而警醒人们关注水质安全不要过多施肥。 二、实验原理 草鱼是我国目前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饲料等因素易出现以脂肪性肝病为特征的营养性疾病。肝脏作为鱼体最大的解毒和营养代谢器官,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保障鱼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体外肝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是研究肝细胞功能的有效方法,培养体系中的肝细胞可以很好的模拟体内肝脏的生理环境,用不同浓度的的磷化合物对其进行耐性实验,测试其生物活性。 三、实验器材 (1)设备 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低速离心机,冰箱,分析天平,细胞培养瓶8个,移液器,青霉素空瓶6个,血球计数板等。 (2)试剂 D-Hanks 液、PBS缓冲液、胰蛋白酶、牛跟腱胶原、10%胎牛血清、牛胰岛素、100 IU / mL 青霉素、100 μg / mL 链霉素,DMEM培养基,红细胞裂解液、细胞活性鉴别染液台盼蓝染色剂,不同浓度的磷酸溶液。 1:D-Hank’s液的配制称取KCl:0.1g,KH2PO4:0.03g,NaCl:4.0g,NaHCO3:0.175g,Na2HPO4`12H2O:0.04g,溶于双蒸水,混合均匀,定容至500ml,调节pH值7.0-7.4,高压蒸汽灭菌,4℃保存。 2:DMEM培养基的配制:血清的灭活:常用小牛血清,新鲜血清要在56℃水浴灭活30min,再经抽滤分装,即可加入培养基中;吸取配制好的青霉素、链霉素加入到50mlDMEM培养基中(不含小牛血清及双抗),再吸取5ml灭活的小牛血清和2ml 双抗加入培养基中混匀,小牛血清的含量为10%,置于4℃冰箱待用。 4:配置磷酸溶液母液,实验时候稀释成所需的浓度。 实验动物:市场售卖的鱼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植物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的工厂化生产等。 1、微型繁殖 (1)概念: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实质:植物组织培养 (3)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完成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的生理过程: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5)优点: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可以快速大量培育出新个体,有利于工厂化培育;选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6)成功应用举例:优良的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等。 2、培育无病毒的植株 (1)原理:生产上许多无性繁殖作物均受到病毒的侵染,从而导致品种的严重退化、减产和降低品质。利用植物分生组织(刚刚产生,病毒很少,甚至无毒)进行培养可以使新长成的植株脱去病毒。 (2)常选用部位:茎尖组织。 (3)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4)成功应用举例: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 利用微型繁殖和作物脱毒都是离体快繁技术,离体快繁技术的优点:繁殖速度快;幼苗遗传背景均一,重复性好;不受季节和地区限制。 3、制备人工种子 (1)概念:人工种子是指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人工种子的结构:由胚状体、作为保护外壳的人工种皮和提供发育所需营养的人工胚乳三部分构成。 (3)与天然种子相比较,其优越性有:可使在自然条件下不结实或种子昂贵的植物得以繁殖;固定杂种优势;是一种快捷高效的繁殖方式;可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 (4)成功应用举例:芹菜、花椰菜、桉树和水稻的胚状体制备的人工种子。 (5)结构:

生物选修三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自主整理适合学生识记)

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 (一)植物组织培养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 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 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 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 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 ⑤脱分化:23~26o C,避光 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 ⑦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 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 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 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 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 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 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 (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 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 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 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 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 4、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 5、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 6、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生产人参皂甙,三七,紫草,银杏等。 (定向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产生特定物质的细胞,提纯产物)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原理,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注意事项,实验感悟 实验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置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置,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置即可。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1.试剂 NH 4NO 3 ,KNO 3 ,KH 2 PO 4 , CaCl 2 ·2H 2 O ,MgSO 4 ·7H 2 O,FeSO 4 ·7H 2 O Na 2-EDTA,MnSO 4 ·4H 2 O,ZnSO 4 ·7H 2 O, , KI,CuSO 4 ·5H 2 O,CoCl 2 ·6H 2 O,肌醇,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蒸馏水NAA,6-BA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烧杯(50ml、100ml、500ml、1000ml)量筒(1000ml、100ml、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试剂瓶,玻璃棒数支,药芍,称量纸等。 四、实验步骤 1 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先用量筒称量适当蒸馏水放入500ml烧杯中,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 NH 4NO 3 ,KNO 3 , KH 2 PO 4 , MgSO 4 ·7H 2 O, CaCl 2 ·2H 2 O,待第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种化合物,当最后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然后转移至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按照配方表中用量用电子天平依次称取MnSO 4·4H 2 O, ZnSO 4 ·7H 2 O H3BO3 , KI, Na 2 MoO 4 ·2H 2 O,CuSO 4 ·5H 2 O, CoCl 2 ·6H 2 O,按制备母液I的方法逐个 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定容至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3铁盐母液的制备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在农业、园林、医药、转基因技术中的应用现状。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用。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 正文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植物细胞工程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培养植物细胞 获得生物产品对于人类来说,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直是药物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同时很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又是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和名贵的化妆品原料, 有些甚至是生物毒素的主要来源, 可以用于杀虫、杀菌而对环境和人畜无害。植物细胞培养作为重组蛋白的生产系统, 集合了微生物发酵、动物细胞培养和完整植株培养系统的很多优点。可以利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固定化培养及各种生物反应器实现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药用植物成分的大量生产, 这对实现中药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的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以细胞培养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商品化生产药用植物天然产物的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如人参、毛地黄、萝芙木、紫草、黄连等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人参根的培养已达到了200升发酵罐。红花细胞培养的研究也进入了中间试验水平。除此之外, 我国科研人员还进行了当归、青蒿、长春花、紫背天葵、延胡索等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研究。新疆紫草、人参的细胞培养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据统计, 现在已经能从400多种药用植物中建立了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 从中分离出600 多种代谢产物。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与人类所需相比仅有少数的物质可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 主要困难是在一些培养的组织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极低。因此开展旨在提高药用有效成分的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调控工作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 植物无性快繁技术 植物无性快繁技术是指利用离体培养技术, 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等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的个体的方法[ 1 ] 。植物快繁的速率是相当惊人的。如大花蕙兰的快速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 一个大花蕙兰的圆球茎在一个半月里可以增殖出6个圆球茎, 每年可继代培养8次, 一年之内就可以繁殖出85 = 2097152个圆球茎, 这些圆球茎又可以进一步长成有商品价值的试管苗。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在园艺和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首先, 可应用于杂合植物材料的大量繁殖, 许多优良观赏植物和经济植物的所谓! 品种?都是杂种, 一旦有性繁殖, 后代性状分离则不能得到性状均一的植株, 通过无性繁殖能够保持杂合性, 并且大量生产性状均一的商品苗。其次可应用于脱病毒种苗生产。长时期营养繁殖的农作物和果树往往感染和积累了许病毒, 通过茎尖培养可以脱除病毒, 并进行无毒苗的大量生产。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脱毒试管苗工厂。广东新会和顺德已建立了两个年产百万株试管苗的工厂。新会的试管苗厂扩建后, 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 万株。同时对香蕉的主要病害香蕉花叶病和束顶病进行了研究。另 外, 内蒙古、黑龙江、湖南、湖北、河南、甘肃等地建立了生产脱毒种薯的原种场。脱毒马

细胞工程复习重点

思考题 1.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基本组成与要求是什么? 一、实验室组成 1.基本实验室 ①准备室/化学实验室 功能:就是进行一切与实验有关的准备工作 要求:宽敞明亮,通风条件好,地面便于 清洁并应防滑处理。 ②接种室/无菌操作室 功能:是进行接种、继代、细胞融合等无 菌操作的场所。 要求:封闭性好,干燥清洁明亮,防止空 气对流。外应设缓冲室、更衣室。 防止微生物感染。 ③培养室 功能:是对接种到培养瓶的离体材料进行控制培养的场所。 要求:是要能控制光照和温度,应保持干燥和清洁,2.辅助实验室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而定。 细胞学实验室 生化分析室 摄影室及暗室 3. 移栽设施/温室 要求:配置人工光源并且能够控制室内温度,为 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2.外植体消毒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 无菌操作在植物离体培养中的作用是什么? 4. 配制培养基时,加入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它们在离体培养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激素调控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 growth regulators)包 括: 生长素类( auxin) 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CTK) 赤霉素类 (GA) 乙烯( Eth) 脱落酸(ABA) 其中前三者为正向激素,后两者则为负向激素。 常用的主要有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两大类。 ①生长素类( auxin):在作用或结构上 类似于吲哚乙酸的一类物质的统称。生长素 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诱导根原基的发生和根系的生成,有调运养分的效应。使用浓度0.1~10mg/L。常用的生长素有: 吲哚乙酸 (IAA)、2, 4,二氯苯氧乙酸 (2,4-D) 吲哚丁酸 (IBA) 。 奈乙酸 (NAA)、 ②细胞分裂素类(cytokinin,CTK) :是一类促进细 胞分裂的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 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诱导不定芽的形成, 促进胚状体的发育,延缓组织的衰老,打破顶端 优势,有利于芽的增殖,常用于继代和增殖培养。 使用浓度0.1~10mg/L。 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 激动素 (KT) 6-苄基腺嘌呤 (6-BA/BAP) 玉米素( ZT) 异戊烯氨基嘌呤 (2-ip) 噻重氮苯基脲( TDZ) 5. 常用的植物细胞培养基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 点? MS培养基 无机盐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种类较全,浓度也高。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离子平衡性较好,具较强的缓冲能力,培养过程中较稳定,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其中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它培养基为高。 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N6 培养基 KNO3和(NH4) 2SO4 含量高,VB1含量高,不含钼。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它植物的花粉和花药培养和组织培养。 B5培养基 KNO3含量高,有机物含量较高,但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01 姓名:励丹学号:3080430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实验器材以及实验前器材的清洗与消毒、无菌室灭菌与消毒等基本方法,以建立起无菌操作的概念。 2、了解和掌握动物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方法,熟悉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初步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与了解细胞超低温冻存于复苏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培养细胞常规超低温冻存于复苏以及玻璃化超低温冻存于复苏的方法。 4、掌握ELISA测定抗体效价的方法,细胞的超低温冻存和复苏,及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的方法。 5、学习和掌握制备饲养层细胞的方法,为杂交瘤细胞的制备做准备。 6、学习从脾脏组织制备免疫细胞的方法,从免疫脾脏中制备免疫细胞悬液,用于杂交瘤细胞的融合。 7、学习和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并进行选择。 8、学会细胞形态的观察和分析,细胞技术等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 1、原代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到第一次传代为止。原代培养首先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组织或器官,切成一定大小的组织块,直接或经消化分散成单个游离的细胞,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 2、细胞活性测定——MTT法 MTT法是利用细胞线粒体呼吸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四氮唑蓝还原成难溶的蓝紫色结晶——甲瓒,经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后,在490nm处测吸收值,其吸收值可间接反映细胞的活性状态及活细胞数量。 3、培养细胞的超低温冻存于复苏 为了保持细胞株(系)遗传的稳定性以及非连续使用细胞的长期保存,建立了细胞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三、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概念、原理、过程方法、意义? (二)导入新课 (三)重难点讲解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 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细胞工程知识点

细胞工程知识点 1、细胞工程:以细胞为对象,应用生命科学理论,借助工程学原理与技术,有目的地利用或改造生物遗传性状,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产品或新型物种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2、细胞工程的应用: 1)动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试管动物、克隆动物 2)新品种的培育:细胞融合、细胞水平的重组 3)细胞工程生物制品:单克隆抗体制备、疫苗生产 4)细胞疗法与组织修复: 2细胞工程理论基础 1、细胞全能性:每个活的体细胞都具有像胚性细胞那样,经过诱导能分化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潜在能力,并且具有母体的全部的遗传信息。 2、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3、细胞的脱分化:在一定营养和刺激因素作用下,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的细胞被诱导而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细胞特性消失,转变为具有分生机能的细胞,并进行活跃的细胞分裂,这一过程称为去分化。 3细胞工程技术 1、实验室条件:组成:准备室、无菌间、操作间、培养室、分析室。 2、无菌技术、显微技术、细胞观察与分析、细胞分离、细胞保存与复苏 (1)细胞保存方法传代培养保存法低温冷冻保存法(低温、超低温保存) 液体固化的方式(形成冰晶、形成无定型的玻璃化状态) 玻璃化指液体转变为非晶态(玻璃态)的固定化过程,在此状态时,水分子没有发生重排,不产生结构和体积的变化,因此不会由于机械或溶液效应造成组织和细胞伤害,化冻后的细胞仍有活力。 冷冻方法(缓慢冷冻法、快速冷冻法预冷冻法包括逐级冷冻和两部冷冻) 细胞复苏按一定复温速度将细胞悬液由冻存状态恢复到常温的过程。 复苏细胞一般采用快速融化法。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快速融化,以避免慢速融化水分渗入细胞内,再次形成胞内结晶损伤细胞。 细胞培养和代谢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 课程编号:2511240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and Cell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王昌留 师资队伍:王昌留、黄玲、李清、曲明娟、孙振兴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植物学实验/2511110、动物学实验/2580070、生物化学实验/2501040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6 课外学时 总学分:1 采用教材及参考书: 1. 安利国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2. 杨汉民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志勇:《细胞工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3 4. 徐承水,党本元主编:《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5. 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在学生已修完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上而设立的,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既包括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又包括细胞工程综合实验,是一门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功能与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和终期考核成绩(占40%)三部分构成。 本实验包括的实验项目包括:

细胞工程应用及发展前景

细胞工程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姓名:刘长红学号:200908010310 专业:生物科学3班 摘要:细胞工程,就是以细胞为单位,按人们的意志,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有目的地进行精心设计,精心操作,使细胞的某些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达到改良或产生新品种的目的,以及使细胞增加或重新获得产生某种特定产物的能力,从而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大量培养、增殖,并提取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的一门应用科学和技术。它主要由上游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和下游工程(即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用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两部分构成。当前细胞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特别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染色体改造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和细胞大量培养技术等方面。 关键字:细胞工程,实际应用,发展前景 1.引言 当前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它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及进行大规模的细胞和组织培养。。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染色体操作及基因转移等方面通过细胞工程可以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培养有价值的植株,并可以产生新的物种或品系。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一起代表着生物技术最新的发展前沿,伴随着试管植物、试管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继问世,细胞工程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细胞工程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1.1细胞工程 具体是指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按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重组细胞的结构和内含物,以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即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以及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21世纪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DNA或基因合成技术,人工设计细胞的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乃至整个基因组与细胞的人工设计与合成,从而刷新了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并将带来生物计算机、细胞制药厂、生物炼制石油等技术与产业革命。 1.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新的物种或品系、单克隆抗体)、细胞核移植(无性繁殖、克隆动物)、染色体工程(多倍体育种,例:八倍体小黑麦)、胚胎工程(优良品种、试管婴儿)、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胚胎干细胞、组织干细胞)、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 2.细胞工程的应用 2.1细胞工程在植物方面的应用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3细胞工程知识点

细胞工程 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1.细胞工程 (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 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①单倍体育种 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 秋水仙素诱导 染色体数目加倍 纯合子。 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 (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细胞工程实验小结

细胞工程实验小结 专业:生物技术班级:0801 姓名:励丹学号: 在本次暑期短学期的细胞工程实验课上,我们做了细胞工程中基础的几个实验——饲养层细胞的制备、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组织块法培养小鼠肝脏细胞,消化法培养小鼠肾脏细胞)、免疫脾细胞的制备、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细胞的超低温冻存与复苏及活性测定(MTT法检测)、抗体IgG的检测(ELISA 法),让我受益菲浅。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在细胞工程实验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对这个短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总结细胞工程课程试验来的收获与不足。 这次的实验分成了8个小组,因为细胞工程的实验都须在无菌室内进行,而无菌室较小,所以各小组轮流进无菌室进行实验操作,故没轮到进无菌室的小组在外面的实验室进行简单的操练,所以较为轻松。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进无菌室,对无菌室充满了好奇。而进无菌室也需要一重重地灭菌,以确保无菌室内的安全。首先需要用新吉尔灭溶液对需要带进无菌室的物品及我们的手进行消毒灭菌,然后进入缓冲间穿戴无菌服、帽、手套及口罩。在进入无菌室后还需要用酒精棉擦拭手、超净台以及一些物品。在无菌室内的操作都需在超净台上进行,而且需要在酒精灯边上进行,不可以远离超净台,否则可能使培养的细胞或培养液等受到污染,从而造成实验失败。 我们小组在细胞培养的实验中较为成功,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染菌现象。在进行细胞超低温冻存于复苏实验时,我们组将两只小鼠的细胞混在一起,是的细胞数增加,相对的在冻存中损伤的细胞数也增多,这个实验应该算不成功的。 通过9天的细胞工程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细胞工程学学的实践,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会最终作用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其他专业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学习理科的同学,更加要重视实验课,因为理论与实际结合是最重要。在每次实验之后,我们都要做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讲义和自己参阅资料,得知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问题。实验操作当然是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重点总结

细胞工程 (1)绪论 1.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2.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第一章基本技术 1. 培养基基本成分 大量元素培养基的大量元素使用量一般在每升几十毫克到几千克。 ①无机盐类包括C、H、O、N、P、K、Ca、Mg、S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用量一般低于10-5-10-7克分子浓度。植物所的 微量元素有Fe、Cu、Zn、B、Mn、Mo、Co ②有机成分:糖、维生素、肌醇、氨基酸、其他 ③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水:不同实验室要求使用不同级别的纯化水 ⑤其它附加成分:琼脂、活性炭、附加复合成分 2. 外植体(explant):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外植体的三种来源:①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植物 ②在温室控制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③无菌环境下培养的植物 3. 外植体取材总体原则:①根据培养需求选择植物部位 ②多年生植物注意树龄和季节 ③在不影响培养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然繁殖器官作为外 植体 4. 外植体灭菌顺序:外植体→清洗整理→杀菌剂灭菌→无菌水清洗 外植体灭菌后应及时接种培养 5. 外植体培养条件的控制 ①光照光照时间影响外植体再生状态;光照强度因植物类型不同而异;光质 研究报道较少 ②温度适温有利于细胞分裂,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温度则使细胞的质量 增加。 ③pH 通常使用的pH值范围是5.5—6.5。pH在4.0以下或者7.0以上培养 物就不能正常生长。由于外植体的吸收,引起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 高压灭菌引起pH值变化 ④气体生长量与气体含量关系呈现倒“V”形,折点处的气体含量对应最大生 长量

细胞工程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细胞工程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细胞工程的概念,论述了其在若干重大领域的应用及取得的重大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依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一起代表着生物技术最新的发展前沿,伴随着试管植物、试管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等相继问世,细胞工程在生命科学、农业、医药、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细胞工程;基因;细胞融合;细胞杂交 一、应用 细胞工程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已经渗入到生物工程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在农林、园艺和医学等领域中,细胞工程正在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 1.粮食与蔬菜生产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作物育种,是迄今人类受益最多的一个方面。中国在这一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花药单倍体育种途径,培育出的水稻品种或品系有近百个,小麦有30个左右。其中河南省农科院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锈病、抗白粉病等优良性状。 在常规的杂交育种中,育成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8~10年,而用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一般提前2~3年,而且有利优良性状的筛选。前面已介绍过的微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其技术比较成熟,并已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例如,中国已解决了马铃薯的退化问题,日本麒麟公司已能在1000升容器中大量培养无病毒微型马铃薯块茎作为种薯,实现种薯生产的自动化。通过植物体细胞的遗传变异,筛选各种有经济意义的突变体,为创造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选育发挥了作用。现已选育出优质的番茄、抗寒的亚麻、以及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系。有希望通过这一技术改良作物的品质,使它更适合人类的营养需求。 2.园林花卉 在果树、林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细胞工程技术主要是微繁殖和去病毒技术。几乎所有的果树都患有病毒病,而且多是通过营养体繁殖代代相传的。用去病毒试管苗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病的侵害,恢复种性并加速繁殖速度。目前,香蕉、柑橘、山楂、葡萄、桃、梨、荔枝、龙眼、核桃等十余种果树的试管苗去病毒技术,已基本成熟。香蕉去病毒试管苗的微繁殖技术已成为产业化商品化的先例之一。因为香蕉是三倍体植物,必须通过无性繁殖延续后代,传统方法一般采用芽繁殖,感病严重,繁殖率低;而采用去病毒的微繁殖技术不仅改进了品质,亩产量约提高30%~50%,很容易被蕉农接受。 近年来,对经济林木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重视。采用这一技术可比常规方法提前数年进行大面积种植。特别是有些林木的种子休眠期很长,常规育种十分费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研究成功的林木植物试管苗已达百余种,如松属、桉树属、杨树属中的许多种,还有泡桐、槐树、银杏、茶、棕榈、咖啡、椰子树等。其中桉树、杨树和花旗松等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澳大利亚已实现桉树试管苗造林,用幼芽培养每年可繁殖40万株。

(完整版)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汇总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知识点 一、细胞工程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1)原理和方法: 。 (2)操作水平: 水平或 水平 (3)目的:改变细胞内的 或 。 2、种类: 根据操作对象分: 细胞工程和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技术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的原因:一般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种生物的 。 3、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 全能性,而是 。 原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 表达出各种 ,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4、全能性的高低: ①受精卵>配子>体细胞 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分裂的细胞 ④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过程: 1、原理: 的原理 2、条件:①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外植体)。②无菌。③人工配置的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含有琼脂)。④适宜的条件:水、矿物质、有机物。⑤植物激素:生长素(诱导细胞分裂和根的分化)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不定芽的分化)。⑥早期避光,后期光照。 3、愈伤组织:由排列疏松、无一定形态、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 4、脱分化:让 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 而转变成 细胞的过程。 5、再分化:愈伤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分化出 ,形成完整的小植株。 一定的营养、激素 ( ) 离 体的植物细胞、 组织、器官 愈伤 组 织 完整 植 新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摘要:使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可以在可控的和可重复的条件下生产天然产物,而不会受到病虫害、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产物分离、提取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也将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在制药、食品、杀虫剂、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植物 的次生代谢物质在上述一些方面所占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生物制药植物性杀虫剂 细胞工程学是以细胞生物,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形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人为的精细操作,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照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品种或创制新种,或加速繁殖植物个体,或获得有用产物的过程统称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中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为人类提供药品、色素、调味剂、香料、兴奋剂、杀虫剂等,仅就药物而言,美国现有一百二十多种处方药是植物药,欧洲也约有四分之一的处方药来自植物。这些天然产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其中有部分具有特殊用途,且极难得到,价格昂贵。从植物中生产这些物质存在很多缺点,植物受气候地理和季节的限制,其质量和产量受不可预测的环境因素影响,分离过程复杂而耗资很大。植物细胞培养主要集中在制药工业中的一些价格高﹑产量低﹑需求量的的化合物上(如紫杉醇﹑长春碱﹑紫草宁等),其次是油料(如小豆蔻油﹑春黄菊油等)﹑食品添加剂(如生姜﹑洋葱﹑香子兰等)﹑色素(如番红花﹑姜黄等)﹑调味剂(胡椒﹑留兰香等)﹑饮料(咖啡﹑可可 等)﹑树胶(如阿拉伯树胶等)等。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等各种植物培养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共同发展,在培养基配方、环境条件控制、悬浮培养技术等研究方面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而大规模培养技术方面,得益于微生物发酵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反应器如气升式、气泡柱式、模式等反应器相继得到应用,使得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研究迅速得到借鉴发展。目前,利用细胞工程生产药物是细胞工程研究开发中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有些药用植物种类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如从希腊毛地黄细胞培养物通过生物转化生产地高辛细胞培养、从日本黄连物中生产黄连碱、从人参根细胞中生产人参皂甙等;相当种类的药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已达到中试水平,如长春花生产吲哚生物碱、丹参生产丹参酮、青蒿生产青蒿素、红豆杉生产紫杉醇、紫草生产萘醌、三七生产皂甙等等。目前大多数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药物距商业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1)植物细胞的生长周期长,易污染。(2)植物细胞对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装置要求较高。(3)高产细胞株较难获得。目前据报道只有二十多种植物的细胞培养物,其次生产物含量超过原植物,原因被认为是培养细胞的形态分化受到抑制,而大多数次生产物要在分化了的细胞中产生。由于以上的问题,加上与之相比,直接提取法成本很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规模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物走上商业化生产的步伐。但是,对一些不易栽培、稀少、不能或难以化学合成、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药物,如紫杉醇,用这种方法开展研究进行生产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而且从长远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它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商 业前景。 植物品种改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和具有高抗性的优良品种。植物细胞工程在育种方面、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已培育出二百六十多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培养,筛选了多个具高抗性和高营养的体细胞突变体;通过体细胞杂交已获得多个种间、属间或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植物。根据根瘤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