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德育模式

体谅德育模式
体谅德育模式

德育现代化研究与实验加入时间:2010-12-21 13:12:00 点击:发表评论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冯增俊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初,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菲尔(Peter Mcphail)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应当说,当代的每一种德育理论都会从不同方面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但是却唯有麦此系统深刻地探讨了以道德情感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理论,如此忠实于人本主义德育观,并淋漓尽致地在具体德育出来,使之获得新的发展。这些都集中反映在他们根据《英国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案》,经过若干年研究后编程《生命线》(lifeline)系列教科书中,该丛书的教师指南为《学会关心》,这套德育丛书集中阐述了这一理心、少评价的基本德育思想。

《生命线》是为普通学校编制的德育教材,涉及范围广泛,但体谅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道德教育宗旨间。麦氏认为,道德教育应当是人类整体和社会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社会凝聚力,不应把道德教育分析规则和禁令上,而应激发每个人作为人类一员所应具有的人性感,培养利他主义精神( Altruist)。他在中说:“为他人生活是值得的,是有一定目的的,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为自己而生活。”总之,在麦氏计划中,道旨就是要使个人“摆脱那些破坏性的和自我损害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以不良的个性品质表现出来,诸如自我中醉、自私、粗暴以及伴随不幸的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而产生的其他不良品质。对于表现创造性和有效的需要方面冲动妨碍了真正的个性发展。”他希望德育能在引导人过利他主义生活中,使人享受到人生乐趣,将人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

一、体谅德育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麦氏研究概况

英国历来坚持宗教德育,但随着战后科技发展,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学校德育研究,希望开设世来改善社会问题。1967-1971年间,麦克菲尔受命领导其中一个德育课程研究组,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800岁的英国中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各举一个成人对待他们的好或坏的情况实例。调查表明,青为成人“好”的教育行为就是体谅、宽容,“坏”的教育行为就是压制、支配的行为。研究对麦氏全面接受人本了很大作用,他指出,调查明确地显示:待人好主要表现为对学生需要、情感、兴趣的关心,反之就不好。他认证明了:人类的基本需要是与他人友好相、爱或被爱,帮助人们去满足这种需要是德育的首要职责。当代学校太累知识了,以致于太过于忽视解决人的个性和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当代学校德育应当面对这个实际,改革德育为了了解青少年的社会成熟度,他根据50个白人中产阶层的典型回答为样本来制定社交判断力成熟度,对岁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龄与社交判断力成熟度的关系,他向被试者提出13个有关青少年、同伴、父母及问题,再根据回答进行分类排队,例如,有一个问题是:一位与你很要好的同学很心烦意乱,但你不知道原因,

办?那么,学生可能有各种反应和回答,麦氏根据成熟度,对这些反应进行成熟分等,他尽管没有对这些等级作但也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回答,如以上问题是:

学生回答成熟等级

———————————————————

1、不管不问消极(passive)

2、感到不安但不知如何是好消极情绪

3、向成年人反映情况依赖成年人

4、和朋友商量依赖同辈人

5、叫他控制自己侵犯性

6、取笑他或她极侵犯性

7、回避他或她回避

8、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经验上的不成熟

9、设法与之倾谈,就像你没注意到经验上的成熟

发生了什么事一样

10、安慰朋友常规性成熟

11、先让他放松,让他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有创意的成熟

麦克菲尔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高,学生成熟度也在增长,14女孩和15岁男孩的经验性回答已达到最高水平的回答频率是12岁的2倍。根据实验研究,他得出这样一来一个研究结论:“把青春与个体准备处理成人问题责任之间为社会试验年龄(Age of social experimental),这是描述青少年开始步向成年人世界,面对成年人成年人责任的过渡阶段。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成熟的社会判断力和行为的发展。在他看来,成熟概念主一个有困难的人摆脱困境的最有意义的方法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简要地说,成熟就是具有创造性的关心。的人就是能深思熟虑地考虑别人的意见,觉察别人的感觉而与人和谐相处,能时常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不只方式,而是道德风格,它不光是理智上的,而是深植于整个人格之中。

(二)德育模式

正是从上述观点出发,麦氏和他的同事致力于发展“教学生如何关心”的学校德育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以下(1)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知道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意味着当他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做;

(2)道德教育要把气质修养和行为举止塑造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结合起来;

(3)在关心他人的生活中学习,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德育方法;

(4)创造一个符合关心人的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

麦氏认为,上述几方面是相互作用于德育主体中,不可能分开的,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塑造和培养,另一生活于富有关怀的生活中,通过个人体验和观察那些重要人物是如何待人的,就能学到许多道德准则。道德本身染力”的,接触这些关心他人的人,我们会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他说,“一个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的讲课中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以他人为榜样是“个体自然发展的要旨”,无论是低还是高的道德发展水平都需境中模仿学习。榜样也许是一种最高的教育形式,因为从榜样中可以获得最实际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因此,在麦氏的德育模式看来,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本身就是学会关心,因为他的行为体现了关心人的生活人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于接受它。体谅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表明,革新的方式是愉快的方式,没有任何理论来直接的方式提出这种主张。

麦克菲尔认为,学会关心的德育模式之所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关键是它凝聚着全部的道德知识力量,任何靠理解和领会,而不是靠教授。柏拉图十分博学,然而他很难清楚地解释“正义”的本质,但他却认识到苏格拉格,通过描绘苏格拉底的正义形象,使读者赫然感觉到伟者的强大感应力。根据这一原则,麦氏着力挖掘有道德堂和有道德示范作用的教师的一般特点,把课堂描绘为一种合作互助、友爱情深的治疗场所和人格生长的摇篮。疑、谨小慎微、敌视都不会存在;在那里,师生关系和谐互动、真诚平等,没有对立和权威支配,只有愉快地合发展和保存得纯朴自然的人性尊严。

正因为道德感染力是该模式的核心,麦氏在具体道德实践中对之作了最充分的运用。

二、学校德育实践

麦克菲尔反对道德教育中那些过于理性的方法,宣称这些注重自我反省的理性合概念损害了人性的最好成绩育变成苦行僧的例行公事。他强调德育应注重训练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发展思维力,认为每个人随受到外界的制约,都在通过这些制约形成独特的行为习惯,德育也应当这样做,以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行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关心道德理论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的,他在《学会关心》中指出:“在道德教育中找出(素系要比一个个素材更重要。”在《生命线》中,一方面,他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鼓励观察和理解口头和信号中所表现的需要、兴趣和情感,提高学生估计和预测行为后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加关心如何把影响人们决思想、技巧、经验汇集融合,达到一种整体性作用,使道德决定与最充分的知识相结合,使思想能对行为作最合使知识和理论发挥应有的指导力量。

《生命线》集中反映了麦克菲尔等人本主义德育观对实际德育工作的作用,反映了他多年来呕心德育实践的教材已在英国进行了大范围推广,并在北美等地引起广泛反映。80年代末英国编制国家课程,继续以此教材为德育课程试验,也受到很好的成效。《生命线》这门课程是专门为中学生开设的,共分三部分,分设若干教学单进地向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并刻意作了独具匠心的安排。由于教材形象有趣,激动人心,使许多学生许多小学生高年级学生都达到最高阅读水平。现作扼要简介。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这部分的目的是“从动机出发,把着重点放在提高虽然很少但仍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为他人着想的这种并不断扩展之”。其材料和作法的特点是:(1)取之于青少年材料中的真实情景;(2)促进学生进入情景角色同反馈;(3)问题多涉及实际行动;(4)在课堂中以角色扮演来激发情感共鸣,提高对行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5)随机选择相应情景,以能激发关心他人的情感为好;(6)但这种情景永远不应被用于惩罚或增加单元一敏感性(Sensitivity)

这一单元含有46幅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情景,每一个情景都以引人注目的颜色展示在“敏感性卡片”上,画面怎么办”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情景用陈述、角色扮演、绘画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使自己设身处地地探讨他或她在该怎么办?教师不光注意学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更要注意观察其感情反应。

敏感性单元教学程序有:

问题1:当你知道最好成绩的朋友正在做给他(她)带来痛苦的事情时,你怎么办?

一般的步骤有:

1、将情景读出或些在黑板上;

2、请学生将“怎么办”的答案些或画出来;

3、收集答案纸,取一、二份进行讨论;

4、请类似答案的同学一起模拟表演,并询问其感觉如何;

5、请班上其他同学对该角色表演评论;

6、如学生兴趣正浓,还可继续让有其他答案的学生表演角色;

7、先由学生,后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讨论不同答案正反两方面,最后由学生作判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断

以决定新的教育策略。

单元二后果(Consequences)

后果单元由71张情景卡构成,这些情景包含更复杂的情况,涉及更多的人物和方面,来纠正非此即彼的思发学生思考第三者以及其他客观因素,即诸多事件的各种“后果”。其基本问题是如此这样“会发生什么”,其单元相同。“后果”的情景例子如:

有人想让一个朋友过量酗酒。

有人酒后开车。

有人歧视穷人……

单元三观点( point of view)

这一单元由63种冲突的情景构成,分五个方面:性别关系,代际之间,阶级矛盾,种族、文化、宗教和政理冲突。该单元在鼓励学生在说出特定情景下怎么办之前,“先扮演别人的角色”,旨在强化对第一部分的学习是:“作为当事人,你感觉如何,会怎么做?”例如在性别关系中的情景如:

情景1:女孩的立场:我是独生女,妈住院期间我要悉心照看房子,我想哥哥应分担些家务,请他扫除和洗拒绝了,他认为这不是男人干的工作。

设想你是这位女孩,你该怎么办,体会如何,什么是兄妹都可接受的解决办法。

男孩的立场:在母亲住院期间,妹妹料理家务,她让我帮忙扫除洗碗,我不干,因为这是女人该干的活。

设想你是这个男孩,这时你该怎么办,有何感想。

第二部分:验证规则

第二部分有5本小册子,分为5个单元,探讨了一个叫保罗的少年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遭遇,借此向14-16一些他们面对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接触一些成年人的问题和为寻求解决而作好准备。麦克菲尔认为,这种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因为这时的学生已开始也应该思考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了。

单元一规则与个体

本单元展示了保罗在对待各种工作时出现的矛盾和情景,主要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并相应列出有关标题(1)规则观点的复杂性。这里着重展示规则的范围:包括法律、章程、原则及社会准则。不同的规则以不及德育领域。

(2)当规则间发生矛盾时,问题的性质也随之显示。

(3)由于人的意向不同使规则发生矛盾时,显示的问题性质也不同。

(4)道德的决定是重要的。

随之在每一个标题下都提供特定的情景,并列出相应的思考题,最后再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练习。例如一个罗要从学校基金会“借”钱(挪用公款)时被捉住了,校长通知家长,勒令停学一周。然后让同学讨论校长作法保罗父母的可能反应,并问你如果是保罗会怎样,最后让学生分配角色扮演一下校长和保罗的角色。

单元二你的期望

本单元的目的是使青少年更明确地考察成人社会的制度和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讨论社会和道德的要分分析法律和合法的期望,以此扩大学生社会视野,了解法律、习俗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越来越大的作用。本单元盾有:父母疏忽孩子在心理上的需要和法律上的责任,义务教育和承认法定年龄问题,学生隐私问题,工人自由选等等。每一个问题都配有生动情景材料,通过这些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讨论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方法同单元一单元三你可曾了解我

这本小则子主要研究人的意识和自我定义的问题。麦氏认为,如果情少年要完整地面对社会事件,就必须发基于现实的关于个人的概念。因此这本书引导青少年严肃地审视社会中的清规戒律、诬陷、名人理想及代沟问题确立坚强的个性,使他们更好处理好面临的各种矛盾。书中编入不同的课文,每个案例中都阐述自己对本身的评看法是有差距的,启发青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理智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列出两个基本问题:

1、列出一张你曾经给别人分类的一览表。

2、再给认识的人贴标签,再把他们分类。然后加以评论。

单元四——五为了谁的利益?为什么要做?

这两个单元罗列了一系列最复杂、最实际的情景,单元四集中阐明群体关系,在展示冲突时,让学生了解群和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出现的矛盾。单元五重点帮助青少年如何客观地面对如父母、群体、社会、宣传和科学这类权威。其中有些涉及社会行动如争取权利、建设校园和参与社会生活等情景。80年代后多用电视录示主题也较深刻。这两个单元都有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考能力,对学生参与社会、走向社会具有较大价值。

本部分旨在提出:如果你,“会怎样做?”的问题,共有6本小册子,都把历史上震撼人心的事件作为道德点,让学生以当时事件中的人物为角色,以便在道德问题上进行探索。《生日》记载了1904年一名非洲儿童在所出生的故事;《单独监狱》写1917年英国一个拒服兵役者的遭遇;《逮捕》写二次大战期间犹太儿童遭纳粹《街景》描绘了1965年洛杉矶暴乱中一位酒后驾车者被击毙的事件;《1966年越南悲剧》记述了一位14岁男伤的惨情;《医院的微风》披露了1969年伦敦一少女遭受药物副作用住院的痛苦经历。这些故事把历史和现实系起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总之,《生命线》课程较系统全面地实践了麦氏的学校德育思想,不仅全程紧密扣住“关心他人、体谅他人议题,而且材料丰富、形式活泼,循序渐进,富有吸引力,较全面深刻地包含了这一发展阶段儿童关注的德育问于促进儿童道德认知判断力的发展,又能增长儿童的道德知识,因而深受儿童欢迎。英国使用过这一教程的教师程有效地使学生产生兴趣,发展了他们的社会意识。

三、总结与评价

麦克菲尔自称是一个人本主义者,对罗杰斯、马斯洛的理论信奉有加。他的德育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实证研能还原于具体学校德育实践当中,以关心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作为理论基点,使人本主义德育观在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获得充分的体现和具体化。其模式的另一特点是为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提供了一套别具一格、深受欢迎目前世界各国的许多公民教育课由于包含内容广泛而突出德育不够,或难于激发学生兴趣。麦氏以生动活泼的形制了一套寓理论、游戏、思考和行动于一体的德育课程,无疑是一大贡献。此外,麦氏的学校德育倡导从青少年评判成熟度,把促进学生社会成熟度作为教学依据,使情感教育与发展道德认知力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道德的力量在于情感与理智的结合,麦克菲尔在实践中做了很好的论证。

但是,他的德育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缺少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阐述其理论观点时过多于倾向实证数据,未能在整体上,从宏观和深握体谅模式,说明多种德育主张和方法的内在含义,例如,他对道德行为中动机根源的分析就显得勉强单薄,笼看成是道德行为的根本动机,为了使“快乐”变成可信又罗列了16个相应因素,这种理论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到要领。

(2)致使他在理论上混乱从而造成实践上的败笔是他在理论上主张人本主义和在实践上推行行为主义的矛认识上的更大模糊,既强调体谅,又藉予强化,一会是关心,一会是反馈。应当说,使多种优良观点融汇一体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把握,便显得多有漏洞,教师也无所适从。

(3)道德成熟量表虽有特色,但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定义,因此很难使人从中找到确定发展层次的依据。产阶级的意见作为常模,更缺乏科学性。。

(4)在麦氏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很少看到鼓励学生独立地作出有创见决定的方法,也没有指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高水平道德思维的发展。

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也不能否认麦克菲尔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作出的杰出贡献,尤其《生命线》设计有真,问题引人深思,使学生久久难忘。我们期待它的更大发展,使我们获得更深刻的道德教育新境界。

德育来源于生活的细节(德育论文)

德育来源于生活的细节 ---------浅析班主任的思想教育艺术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个人特点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各方面的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我做了十多年的的班主任,觉得对学生有好的思想教育方法很重要,也积累了一些方法,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共享。 一、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意识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魅力 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示范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6.神态反映 学生经常注意的莫过于班主任的“脸色”。学生能从班主任的脸色中领悟出喜怒哀乐,进而揣摩老师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犯错误时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如果班主任面带友善、信任和宽容,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用实际行动去改正自己的过错。 二、在班级中建立严格的制度 1.在千头万绪的班主任工作中,严格的制度是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保障

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德育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商业学校 长期以来,北京市商业学校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德育观指导下,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育入主线,坚持?三贴近?的德育原则,面向人人,尊重、关爱、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了以打造?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的全员化、全方位、全程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在德育课教学改革方面,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德育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职教规律和德育规律,明确提出?育人教书?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德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校将德育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把?德能兼备?作为学校教育的共同目标,不断探索学校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一体化,形成课内课外的一体化,学生活动和课堂教学的一体化,日常管理与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学校形成了教育教学的合力,营造了浓厚的德育氛围,通过生动的实践德育和丰富鲜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看到希望,收获信心,提高了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德育课教师队伍,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建设人才。 一、建队伍,树楷模,言传身教,实现德育教师专业化 为了有效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创建了德体美教学部,把学校德育课程、美育课程和体育课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并为教学部配备了9名专职德育课教师。 教师的高素质是实现德育课改的关键,是最有效的德育资源。教师对

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教师执著的追求和敬业精神,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实践。学校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学习新的职教理念,明确德育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主动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显性的或隐形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级、市级的德育大纲及教材的培训;学校要求每一位德育教师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求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学习新大纲,研究新教材,掌握新政策,做到入脑、入心。 学校不仅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而且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近几年,学校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德育教师,形成一支有特点、有创新精神、乐于付出、肯于钻研的优秀教师团队。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校创建了一批高质量的有特色的精品课程。学校有两名教师参与了新一轮德育课新大纲的编制研讨工作,有九名教师分别参与了四门德育课新教材和配套教辅的编写、担任了两本主教材的副主编、两本新教材教学辅助用书的主编,有三名教师到全国各地为德育教师做新课改大纲、教材、教法的培训。近年来,学校德育教研室先后三次获得全市德育课教师教学设计说课一等奖,多次代表德育课教师在全市交流大会上发言。 二、定目标,明方向,通力合作,实现德育改革与专业建设一体化 德育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必须打破德育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必须想办法在学校创设、营造出整体教育的氛围,在学校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形成统一的课程教学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目标一体化,并使之落实到学校的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做到节节有德育、处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

德育方法VS品德培养

德育方法VS品德培养 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中,有两个非常相似的知识,德育的方法和品德培养的方法。这两个知识点很多同学都认为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在应对简答题或者论述题时将二者等同,其实不然。德育的方法既有教师施加影响的方法也有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而品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是教师采用的用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具体包含的内容可进行以下对比: 因此,从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二者的具体方法中存在三个相似子方法,具体内容是: (一)说服教育法VS有效的说服 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二)榜样示范法VS树立良好榜样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树立良好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榜样行为的示范有多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直接的行为表现来示范,也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方式,既可以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的现身说法的示范,也可以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地示范。 (三)品德评价法VS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关注德育细节 提升德育品味

关注德育细节提升德育品味 ——2018学年第一学期新丰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思路 (一)以红船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1.环境文化:做好食堂文化,进一步完善教室走廊、过道,教室内墙的布置,宣传橱窗以红领巾看时事政治为主题定期更换; 2.活动文化: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在各个主题月活动中融入红船精神,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努

纳后,我们将努力形成红船德育课程。此外,在这些主题月活动中,10月的科技活动月我们将继续做好区科技创新大赛,本次大赛中我们将定人定活动和年级组开展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让实践活动质量提升一个台阶,向活动精品化精细化发展,争取让科技创新突破市里获奖不多的瓶颈,取得更大的荣誉。 3.以红船联盟广播为依托,完善校园红船广播和姜娃校园电视台,加强对电视台广播站主持人采编队伍的培训,以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好红船精神,同时大力创新电视内容,使电视台质量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细节管理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 德育工作需要关注细节,一些小事小细节往往会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学期,我们以《丰小孩子100个好习惯》为依托,进一步注重德育的细节,落实德育的细节,从坐立行走、课堂纪律、学习常规、礼仪常规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加强道德行为的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细节我们将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关注: 1.日常纪律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突出细节管理再细化比如进出校门我们将更关注红领巾、校牌的佩戴,如胸卡要求学生信息填写必须完善,通过校门口和眼保健操时进行两次检查;路队管理要求更具体,如要求老师带学生到接送区由班干部整队后再由家长带走,并且要让学生把这种路对意识传递给家长,减少放学时校门口一拥而上的场面。大队部将组织人员在前二周加强检查力度,及时向全校反馈周一必须要穿校服要成为一种习惯,大队部也会开展周一校服的检查, 2.加强卫生检查。本学期卫生检查我们将开展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的检查方法,检查人员也不限于大队干部,我们将检查人员辐射至全体班主任参与,同时还将加强个人卫生检查,每周至少一次检查个人卫生。此外,卫生检查还将与垃圾分类结合。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教室垃圾分类的操作办法,让每个师生都能切实做好垃圾分类,以此来进一步加强校园生态环境宣传教育。 3.加强午餐管理。虽然我们一直试图通过改变用餐人数,加大检查力度和方法等在努力改进午餐管理的办法,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收效甚微。为了更好地营造用餐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本学期我们将实行班级桌长制度,每班设立若干个桌长,每天一位桌长在餐后与午餐管理老师一起检查评比用餐情况。同时还要发挥桌长作用,管理桌内的学生做到用餐止语,节约粮食。 4.为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将在一年级中设立9月礼仪常规月,从坐立行走、卫生、用餐等方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并在月底进行评比。 (三)开展仪式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1.抓住成长关健期,开展仪式教育。 孩子在学校生活,会经历很多有意义的日子,如入学第一天,新学期第一天、入队日、十岁生日等等。在这些成长的关键日子举行一些神圣、感人的小仪式,能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使学生的心灵强烈的感染。如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我们将开展爸爸妈妈手牵孩子共同走过成长之门,新学期第一天,我们准备在校门口用别开生面的小仪式迎接每一个到来的孩子。新学期心愿墙,手掌印团结树 2. 结合节日活动和学校主题月活动,开展仪式教育 节日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我们将以节日文化为依托,努力开展仪式教育,并依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将结合图书馆和我校开展的馆校合作,开展中秋做灯笼猜字谜的活动。结合学校活动,开展仪式教育。学校的各种活动很丰富,我们也将抓住重要的学校活动开展仪式教育,如科技节,我们将会进行“走进科技,走进梦想”为主题的开幕式,邀请市科技馆表演“科普秀”,开展科普大篷车展示等。 3. 平时还要开展好颁奖仪式和升旗仪式。各项比赛后及时颁奖,特别是区级以上比赛要弘扬和宣传优秀事迹。此外升旗仪式我们将加强旗手的训练,规范动作,让升旗仪式更庄重更神圣。 (四)加强校内外三结合,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层面: 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做好三周一次的班主任培训,特别是新任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积极安排有

“三位一体”:学校德育新模式_德育管理.doc

“三位一体”:学校德育新模式_德育管理论 文 回来听课,令人感动。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管齐下”、紧密结合,改变了过去多数家庭在教育上的“不作为”甚至负面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三、 “对外扩张”:以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为重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者”这一概念的外延在不断扩

展。在现代社会,除了教师这一不可或缺的“主角”外,“生”、“旦”、“净”、“末”、“丑”竞相登场——家长、家庭成员、学生周围环绕着的其他“成年人群体”及其所操作、控制的信息传播手段,都会弹奏着各自和谐或不和谐的音符,最终加入“教育生态环境”大合唱,进而成为起作用的“教育者”之一。 面对错综复杂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作为整个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勇敢地站出来,走出学校,联合社区有关部门和其他一切积极因素,建构道德教育的“统一战线”,实现超越传统学校教育范畴的扩张式教育。我们从社会上聘请了政府官员、法律工作者、公安民警、企业家等多个行业的人员为校外辅导员,定期邀请他们为学生作讲座或报告,进行理想、法制、行业知识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这所大学校,并引发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思考,这对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有很大的作用。 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和智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德育抓好了,教育教学质量就会

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也是分数,也是升学率。 实践还告诉我们:德育不是搞形式、喊口号,而是存在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中;德育不是轰轰烈烈、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慰勉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眼神所蕴涵的无尽的精神交流和心灵慰藉;德育在本质上不是通过激励、约束等外在的力量给人以压力,而主要是通过帮助、感动等内在的精神力量赋予人自我实现的内驱力。 [1] [2]

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3篇

中学德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德育存在真空地带 让学生着装得体是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着装得体既体现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良好风貌,是一项德育工作。然而,由于难以实施硬约束等因素的影响,“穿校服不系扣子”等现象成为了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真空地带。不独是着装失当,其他方面亦有管控真空或管控失灵的现象,比如在校园内吃零食、喧哗打闹、浪费饭菜等,尽管“禁止……”写入了守则,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禁止。要想改进这些方面的德育效果,必须发挥学校文化的功效。 二、学校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穿校服不系扣子的现象,既是一个德育问题,又是一个学校文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德育与学校文化互为因果关系:既可以说是因为德育工作缺位,故而导致了学校文化的缺陷;也可以说是因为学校文化构建的乏力,从而导致了德育工作无法顺利推进。因而,我们需要先在理论上梳理清楚学校文化与中学德育的互动关系。 1.德育工作对学校文化的创建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学校园作为一座相对独立的“象牙塔”,虽然与外界存在一定的隔膜,但是从总体上说,还是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中学生是非常活跃的文化消费者,容易在大众文化的自由、个性、时尚等极度煽情的口号中放逐感性欲望,在眼花瞭乱的文化碎片前迷失自我。社会上的新名词、新潮流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带进校园;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也都带来了不同的习惯和观念。这些充满社会性、时代性的新生事物的不断涌入,以及不同价值观的碰撞,都是影响学校文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震荡,给价值观培育和文化建设带来压力。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工作,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认清自己肩上承担的历史重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文化的正确方向。以穿校服不系扣子为例。这种穿法是中学生受休闲时尚文化、嘻哈文化、街舞文化等潮流的影响,而对校服的穿法进行的所谓个性化设计。而这种个性化设计又由于学生的从众心理而迅速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校园穿着文化。然而,这种“文化”,并不是我们应该

德育校本课程计划

德育校本课程计划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进一步增强实效、呈现新意?学校又如何结合自身的特色传统和文化资源落实德育工作,使学生健康发展?在我校“全纳教育”这一特色内涵发展目标的总领下,我们选择搭建一个校本德育课程的平台,将富有学校自身特色、常规的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梳理、改造、开发,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更适切、充分、有效的辅导,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月:文明礼仪教育 课程建议: 要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全体同学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 课程目标: 1、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介绍雷锋的生平及真实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朋而激发学生自觉的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课程实施: 1、将爱心献给社会。 (1)开展爱心连接你我他,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校内外开展“文明举止”、“文明仪表”、“文明用语”等活动,引导学生与家长养成文明习惯,共建文明家庭。 2、将爱心献给学校。 (1)通过开展给老师一封信、老师我和你说、今天我当小老师等活动,尊敬师长活动。 (2)在学校开展实践活动如:捡垃圾,做好班级及学校卫生区。激发学生爱校情感,培养学生尊师、爱校、守纪的道德品质。 3、将爱心献给妈妈 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为妈妈写一封信、做一张贺卡或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孟子与杜威德育方法的比较及启示

孟子与杜威德育方法的比较及启示(2015至2016学年度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外德育思想史比较专题研究课程编号:213315 学生姓名:王雪婷 学号:151311102 年级:硕马院1501 任课教师: 陈岩 提交日期:2016年6 月21日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3 周---第10 周 评阅日期:年月日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制

孟子与杜威德育方法的比较及启示 王雪婷 (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10030) 摘要:孟子和杜威的德育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方法论体系,可以说,德育的具体方法是二者德育思想的核心和重心,本文以孟子和杜威的德育方法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重点探析了二者德育方法的相同点和区别,并简单分析了其对我国当代德育工作方法的启示。 关键词:孟子;杜威;德育方法;启示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德育思想是孟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一生的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德育方法论体系。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其中,德育方法是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中指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我国当前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积极借鉴我国传统德育方法的同时,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德育方法,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孟子与杜威德育方法的相同点 杜威生活的年代比孟子晚了将近2000年,虽然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时代条件,但二人的德育方法仍然有很多相近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孟子的“引而不发”与杜威的“探究、商量、讨论” “引而不发”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别人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像射箭那样,只做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样子而并不真正把剑射出去,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恰到好处的中道上站立去指导别人,学习的人也才能紧紧跟随他。把这句话引申到德育方法中来,就叫做启发诱导法,即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先给教育对象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教育对象独立思考,然后在关键时机进行引导,并帮助其形成自己的逻辑观点体系。 19世纪后期的美国沿袭的是殖民时期的旧教育,再加上当时的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教育者大多依靠传统的强制性的灌输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仅仅把现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加给人们,达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杜威非常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他认为,人在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道德疑难杂症, 解决这些疑难杂症不能靠灌输, 而要靠学生的智能, 通过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方法来解决,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探索新的见解。[1]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和杜威都主张德育活动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是粗暴的灌输,教育者不但要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弱化自己的权威地位,通过问题进行启发诱导,采用民主的方式得出答案。 (二)孟子的“实践磨练”与杜威的“从做中学” 《孟子·告子下》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读书笔记(一)

《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读书笔记(一)定安县黄竹镇中心学校张蓉芳 高德胜老师在《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一书中写道:绝大多数教师对教育都是有爱心的,说起现实教育的种种问题,大家都是忧心忡忡,甚至义愤填膺。但一回到现实,又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觉得自己实在是回天乏术、无力对抗。确实,在教育现实中,个体的教师本身都是外在强势力量的被支配者,有被支配、被操纵的体验,甚至感觉生活忙碌、被动、苦不堪言。这就是我们作为“小人物”所共有的生命际遇。但这份生命际遇,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我们既可以用“小人物”作为挡箭牌去回避自己的责任——既然作为普通教师,我对现实教育没有什么影响力,那么就随波逐流,别人可以这样生活,我也可以如此养家糊口;也可以以“小人物”的不卑不亢去完成自己的本分——既然是“小人物”,那天下大事、人类前景、宇宙未来与我都没有关系,我只集中自己有限的生命力去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细小之事”。天生的豪杰、大人物即使有,也是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为什么有的人在渺小、有限的生命里开掘出了独有的深度,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实现了自身生命的灿烂;而有的人则浑浑噩噩,被外物左右,成了平庸之恶的俘虏?其根本原因在于选择。“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选择的。 读到这里,我深有体会,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从一个满怀豪情壮志的师范毕业生变成一个随波逐流的普通教师,在平常的日子中不卑不

亢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从来没有想过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平庸是很可怕的,高老师的这一段话让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的平庸,意识到在也不能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日子,起码,我应该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我所教过的每一位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构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天一中学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二)(讨论稿) 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天一中学作为一所新机制学校,经过从2006年至2012年五年时间的长期探索,于2012年提出“课堂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求在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德育细节、德育品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试验,本学期正式推出“成长规划、学生自主管理、激情活动”三位一体的全新德育模式,作为本次课堂改革的重要推动内容。 一.成长规划:培养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构建学生最佳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学生成长规划的确立 通过实施高素质人才工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领袖素质、绅士风度、淑女形象、国际视野,确保学生人人具有大视野、大境界、

大追求,确保三年走出学校与从不同。全体学生要达到“四能四会”标准:能说会道、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处会交,为学生升学、就业、走向国际和人生成功奠定良好基础。 有计划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有规划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划习惯,建议编印校本教材《天一中学学生成功手册》,要求学生每日清晨对一天进行书面规划,学生高一进校对三年写下《人生规划书》,高三学生可以对高考目标作出详细的规划,有布臵、有督促、有检查、有评比,使学生养成规划习惯,终身受益。 学生的成长规划一旦确立,成长过程中就要有反思有评价。两眼一争,开始竞争;两眼一闭,开始回忆。回忆就是总结、回忆就是反思,反思是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每日晚上自习下课时,学生必须在《成功手册》上对一天的收获作书面总结,在一天学习任务上用红笔打勾。日清周结月评价,让学生从懒散走向忙碌、由休闲走向紧张、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平庸走向卓越。 (二)用有效的教育工程落实成长规划、培养多元化的优秀人才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阅读+大交流+大展示+大体验”四大德育抓手联动,实现“大视野、大境界、大追求、大作为”的至高境界。具体载体为:阅读大行动(开设阅读课+阅读大交流)、交流大展示(五大主题交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_詹秀娟

Journal of Jilin Radio and TV Univer sity No .8,2010(Serial N o .104)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8期(总第104期) 教育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0-06-15 作者简介:詹秀娟(1968-)女,江苏泰州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 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詹秀娟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新时期、新背景要求高校革新德育教育方式,改变单纯的灌输模式为间接渗透教育,从多层面、多维度实施德育 渗透教育。专业课程是德育渗透教育的最佳载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育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 关键词:专业课程;德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0)08-0043-02 德育作为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对社会个体、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高尚思想品德,符合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建设人才,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大学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融合统一,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阶段,高校应该按照社会价值标准把大学生培养、教化成符合要求的社会成员。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在道德上社会化,即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去行动。哲学视角认为,德育以“人的存在和全面发展”为理论基础、理论目的和逻辑前提,同样以“人的存在和全面发展”为观察和评估自身的框架设计依据及方法依据。德育宗旨的终极要求就是:“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建设和人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强调人的自我意识获得自由体现,人的个性及各种需要、各种才能和潜在能力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人对社会的责任,是个人作为客体不可推卸的使命;自我价值则在于人的自我发展,表现为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因此大学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完美结合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要使大学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完美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必须涵盖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环境建设、专业课学习、社会实践等等,而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课题。 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专业课渗透教育 21世纪的高校大学生,所处的环境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生活条件更优越以外,思想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个性强,有主见,单纯用灌输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不可能让他们真正接受你的观点并因此而改变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不仅仅是局限于报纸杂志,更多的来自互联网络和手机,互联网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内容更丰富,报道更及时。手机使得不同地域的学生间的信息沟通更通畅更及时,跨越时空与地域的限制,与过去的学生相比,他们的眼界更宽,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对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不会简单地全盘接受,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只有自己认同的才会接受,不认同的相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学生德育教育单纯地硬性灌输,不仅接受效果不好,有可能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育方法,变单向说教为双向沟通,变直接灌输为间接渗透。 世界各国虽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都非常重视隐性教育。隐性教育也称隐蔽课程,是指采用不那么明显的隐蔽方式来传递社会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符合本阶级的德育教育。这个概念是美国学者N ·V ·奥渥勒1970年提出的,其特点就是在渗透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德育渗透是隐性教育的直接体现,指教育者的意图通过载体对被教育者的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它通过借助载体,建构氛围去感染、陶冶教育对象。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渗透。 高校专业课程是德育渗透教育的最佳载体。专业课程是高校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在专业课中加强德 · 43·

德育课程设置方案

王伙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开发背景: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规定:“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整体规划有序落实 学校德育千头万绪,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延伸,从学生引导到家庭、社会共育……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十分丰富。每学年,上级部门有明确的推进重点,而学校在贯彻落实的同时,又必须根据校情、学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实效。因而,学校德育须从目标、内容、实施等入手,进行整体规划,既有相对稳定,又有即时生成,确保德育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3、课程引领提高实效 二期课改实施以来,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以课程为引领,开发校本,推进德育,不失为统筹思考、扎实开展的有效策略。校本德育课程是以学生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学生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实施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既有基础型课程中学科教学内容的拓展,又使既定拓展与即时拓展相结合,并延伸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同时,在科目设计中涵盖了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4、强化意识提升师能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亦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不仅关注实施操作,更能从课程构建的层面思考,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做,怎样做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更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十分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建立课程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方式,开发课程资源。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美德在我心中白坡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纲要

《美德在我心中》德育校本课程纲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在道德体验活动中,一方面应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把多元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融入其中。 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

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社区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三、课程实施网络 1、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2、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校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特级教师的100个德育细节

特级教师的100个德育细节 1、把英雄人物的画像挂在大厅和教室里。 2、建立一个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成长的教学计划。 3、在学校里创立服务俱乐部,其真正的使命是使学校社区化。 4、警惕不要让一个孩子代其他孩子受过。 5、创立赏识的教学计划,这些计划承认学生在学习、体育和艺术成就背后的某些东西。6、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其对社区的贡献给予严肃和富有思想的等级评定。 7、为你的课堂(和学校)创立一套行为规则,学生和教师经协商后都一致同意。 8、邀请家长来学校和教室进行观察,提出建议,对你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9、校长或教师选择一条个人欣赏的格言与你的学生一起分享。 10、每个月提出需要学习和推广的美德,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学习和推广。 11、和学生一起分享一个个人心目中的英雄,告诉学生为什么他或她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12、经常参加关于故事、历史和其他主题的讨论,询问“做什么才是正确的?”,通过不断的继续讨论来加强效果。 13、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学生中形成“善”(美好)的品德要比学术上的成功更重要。14、对待伦理问题要像对待其他知识问题一样——获得事实、收集证据、权衡后果和做出决定。 15、为你的学生在社区中进行服务创造机会。 16、校长和教师要通过用榜样来进行领导。例如,把大厅里被丢弃的废纸捡起来,出于对下一个讲课老师的尊重而在上完课后主动擦黑板。 17、不允许在你的教室里出现任何不友善的行为。 18、不允许在教室里或学校的任何地方使用诅咒、粗俗和令人厌恶的话语。 19、通过写字条、打电话、走访等方法使家长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 20、写信、打电话或走访家长以表扬他们的孩子。 21、要使每个学生明确,学生有在学校里努力做事的道德责任。 22、对其他教员和同事要使用道德的语言:“我有责任......”,“她确信的勇气使她......”,“我的忽略导致他......”。 23、把学习“当地或身边的英雄”包含到你的社会学习课中去。 24、为进行测验、考试和家庭作业建立一种荣誉体系。 25、创造一种慈善事业。收集捐款,并让学生决定他们的捐赠。 26、强化父母的道德权威,督促学生把他们的道德问题告诉家长。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为什么有时候这很困难。 27、在墙上贴上鼓励良好品格的话,例如,“不要等待将来成为一个伟人,现在就开始吧。” 28、分享道德冲突的故事,特别是能把学生包含在当前情境中的故事。要毫不犹豫地把它写下来,并让他们努力把他们的观点写在纸上。 29、庆祝英雄人物的生日,举行仪式和讨论他们的成就。 30、让学生在墙上写下他们自己有重大意义的行为表现的话。 31、奖励把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文章带来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使用这些文章。 32、讨论校园中常见的“品格问题”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撒谎、作弊和良好行为 33、使课堂教学的期待很明确,并让学生把这些期待说出来。 34、在对待学生方面要努力保持一致,避免使个人的感情干扰公平。 35、承认错误并寻求改正。期待和鼓励学生做同样的事。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 1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她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中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坨子。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她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