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 2006-11-30 16:45:29 被阅览数:次来源:北方教育网

文字〖大中小〗)

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的主张,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

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孔子也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顾炎武:《日知录?家事》,《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可见,古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把它作为今后出仕、治国安邦的基础与管理才能的一种检测。同时,由于“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丘?:《大学衍义补》卷首,四库全书本。)故家庭对幼童的学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为日后能够齐家治国奠定基础,也是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联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统治,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亲疏。家庭内部以父权实施家长制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则以君权实施“家天下”的统治,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秦以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以家庭(家族)为国家对臣民进行统治的中介。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地方行政,一般都以县为最下级的行政单位,然而县境广阔,人口众多,要实行有效统治,还必须依靠地方自治性质的乡村组织。由于中国农村社会聚族而居的特点,家族成为乡村组织的基础。乡村组织对百姓实行的是族权与政权的联合统治,因此,国家的统治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家庭组织的力量。“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职能,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

(3)光耀门楣

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有一则民间笑话:有位父亲让其心爱的儿子骑在脖子上赶路,一位道学先生见了,

指责道:“骑父作马!”然而道学先生的话音刚落,小孩便喊道:“望子成龙!”小孩子的话道出了当时做长辈的普遍心态,而这种心态又是与希望家族兴旺发达的企盼密切联系着的。

将个体的光荣与家庭的荣耀联系起来,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古代是个注重血缘关系的社会,历代统治者制订法律,惩罚罪犯,都不只限于个人,总要牵连整个家族,所谓“一人当灾,全家遭殃”,一人犯法,轻者罪及三族,重者株连九族。同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出人头地,不仅是个人的荣幸,也是全家的荣耀,如在科举时代,若家中有人高中举人、进士,则朝廷以大红喜报报喜,整个家族都将沉浸于喜气洋洋之中。正是由于个体与家庭间这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使得学前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显得格外重要。家中长辈都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希企通过家教早日使子孙“成龙”,以达到振兴家业,光宗耀祖的目的,同时,子孙们亦以身许家,把光耀门振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

2.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综观上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的学前家庭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保健等方面。

(l)思想品德教育

中国古代向以思想品德为教育内容的主体,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第一》,《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 0年版,第5页。)行指品行、德行,意思是说在品行、德行修养有余力时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以品德为先不仅是数千年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主旨,而且也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纲领”,汉时王修曾教育自己的儿子:“未必读书,并学作人。”(王修:《诫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南宋教育家朱熹亦说:“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7,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3页。)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德教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①孝悌

《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可见,注重孝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周以后,孝悌之道更是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

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也就成为学前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如清代学者李毓秀在其所著《弟子规》中曾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也指出:“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这些要求均是为了突出父母的绝对权威。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孝经?纪孝行》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意思是说,孝子的事亲之道,主要是平时对父母态度应恭敬,不得懈怠,尽己之能侍奉父母并使其得到快乐。《礼记?曲礼》中也要求儿子对父母应做到“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即冬天应使父母温暖而不受寒,夏天应使父母凉爽而不受热,晚上要为父母铺好床,早晨要向父母请安。东汉时的黄香可以说是实行这种孝行的典范,“香九龄,能温席。”(王应麟:《三字经》,《中国封建蒙学文化评述?附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据说黄香9岁时,对父亲非常孝顺,寒冬时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因此他就被列为古代廿四孝之一,成了封建社会儿童学习的榜样。

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孝顺双亲的品德,是我国古代尊老孝亲传统道德意识的体现,同时,以此作为儿童道德意识形成的起步,亦符合儿童道德形成的规律。当然,封建社会的“孝”从本质上说是“借正父子之论,“以严君臣之分。”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而且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

如果说孝是用以维系纵的家庭关系,占主导地位,那么悌则是用以强化横的家庭关系,居辅助地位。对幼儿进行悌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据说东汉时大文学家孔融4岁时,就能把大的梨子让给兄长吃,而自取小的。这则“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曾广为流传,并在学前家庭教育中作为进行悌的教育的典型事例而屡被引用。

家庭教育中强调悌德的培养,目的是为了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个人日后能在社会上立身。三国时向朗曾告诫其子说:“贫非人患,惟和为贵。”“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向朗:《遗言诫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三国文》。)北齐教育家颜之推则明确指出:“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颜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 新生婴儿数自2000 年来一直负增长,2010 年以来增速企稳回升,2014 年增幅尤为明显,2015 年由于农历羊年的因素的影响,2015 新生儿数量增速下降,但我们认为,2016 年新生儿数量增长的趋势将依然延续,近五年的新生儿数据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2000-2015年中国新生儿数量及增长率统计 数据来源:Wind 世界上著名的婴儿潮发生在二战后的美国。在1946 至1964 年间,约有8千万婴儿出生,美国把这段人口大量出生的时期称为“婴儿潮时代”。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说:“婴儿潮人口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涨幅、房屋

需求、国际航空、个人计算机、电脑网络和运动休闲工具的需求。而日本、韩国经济的崛起,也与其婴儿潮有关。 中国经济或将呈长期L 型的走势,经济增长将面临痛苦的转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定会到来,我们认为,婴儿潮能撬动的消费潜力巨大,未来将影响各行各业,但也需要很长时间的传导效应,因此,我们关注幼儿教育消费,婴儿潮受益的最前端产业链。 根据我们的假设,以2015 年的市场规模为标准,未来几年每年将新增加640 万新生儿,按照家庭和幼儿园的平均支出,这部分增量将为幼儿教育市场带来358 亿元的增量市场,约合每年教育市场规模年均10%的增量。预计到2018 年,幼儿教育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65 亿元。 2015-2018年学前教育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学前教育方面,民办教育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资源在不断收紧,但整个市场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高端园、特色园等民办园的需求还很大。国家对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民办教学机构的性质认定问题,非营利性机构性质,直接阻碍了资本市场与民办教育的接轨,至今没有能成功在国内实现IPO 的民营教育机构。但蓬勃发展的民办教育已经是资本高度关注的领域,最新**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对民办教育登记为营利性机构的可能,我们认为,政策的不断放开,资本的正式介入,将对教育带来更多的机遇。 有关民办教育机构性质认定的相关法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

学前教育史试题 1 一、填空 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 公养' 、' 公育'制度。 4、按照' 壬子癸丑' 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 相结合 ' 。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 之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_______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 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即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价值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强调伦理与政治相结合,主要采用的是教化和修身的方法,特别是以两者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为主。继承这一方法体系中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这些方法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以德治国”有着很大的用处。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现代价值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尽管是为古代社会服务的,但其讲道德、重修身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古代道德教化与修身养性方法,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仍当继承和发扬,而且其中蕴含的当代价值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学习。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采用的手段和方式,①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化方法 ①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社会思想政治品德个体化的方法,主要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授阶段。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首推教化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有生产和生活经验的老人通过口耳相传、观察模仿、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到了奴隶社会,甲骨文中对教化已有记载。如《周礼》记载,周代设大司徒官职专事教化,并规定了大司徒的十二项教化内容。儒家从孔子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化方式。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看出中国古代的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教育灌输。封建统治者为了传播、灌输儒家思想,便尽力推崇儒学的四书五经,除了编写经书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的目的之外,统治者还兴办学校加强对各级民众的教育灌输。第二,化民成俗。统治者为了将他们的教育思想贯彻下去,除了用灌输的手段之外,还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将这些教育思想化为一种无形的氛围,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第三,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第四,环境陶冶。中国古代社会教化重视环境对人的品格形成发展的作用,要求教育者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道德氛围,促进社会民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荀子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他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自觉地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 1.2 修身方法 修身方法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个人道德修养方法。它是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社会化的方法,主要用于个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化阶段。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要能弘道,非道弘人”。可见,孔子认为人有践行道德的能力,那么人就应该进行道德修养。在《礼记·大学》中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式:“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盘点中国大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大陆学前教育投资访谈系列-访台湾星猫早教调研中心首席研究员杨洪生 系列一:盘点中国大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现状 【编者按】大陆的婴童行业特别是早教机构近年来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淘金之地,更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投资陷阱所在。对此,虽然说与无数的机构和投资者打过交道,耳闻目睹了各种各样的言论和评价,但编者仍然是带着无尽的困惑,仍然感觉对这个行业看不懂。典型的一个现象是你方登罢我登场,优胜者有,折戟者众,但无数的资金和精英仍然纷纷投入,奋力前行者不计其数。为此,我们期望能够与智者对话,探求大陆早教机构发展的真正未来。 11月16日下午,天晴微风。几经周折,编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118号的星猫早教总部约到了该机构调研中心首席研究员杨洪生先生(以下简称杨)。 按照星猫早教调研中心的研究成果,访谈内容分为五个主题,细分为现状、困局、变革、突围、发展五个阶段,本次采访为第一个主题-现状。 采访由此开始。 【编者】:杨先生,大陆婴童产业的经营发展到今天,行业认识和理解可以说是从混沌启蒙到逐渐清晰,经营方式、投资回报等模式也日渐成熟,但是,众多的机构和投资人仍然不停的进进出出,如过江之鲫,纷纷探讨更多更大的可行模式和发展思路,期间的成败故事更是常有耳闻,我们深感困惑,想不明白其中存在的奥妙所在。 【杨】史学家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一句话就道出了其中奥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在于一个“利”字。投资界有一句话:婴童产业是未来的黄金产业,早教培训行业是其中的明珠,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可见一斑。 对这个行业的无尽想象远比实际情况更让投资者疯狂。试想一下,大陆每年平均1600多万的新生儿出生,六个家长在为一个孩子投资,这么庞大的需求基础和市场价值,想不疯狂都难。更为甚者,时下不管是舆论,还是专业观点,不管是理解的还是懵懂的,有心无意的,都一股脑的鼓吹这一点,到了最后,连鼓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上,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提出不同的观点或主张。虽然在划分的根据或标准方面存在着意见分歧,但在具体的历史阶段的划分上,却大同小异,都大致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这一方面是受到历史科学的影响,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虽然存在超前或滞后的情况,但大体上也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样,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教育制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在外国学前教育史的历史分期问题上、也采取了一般的划分方法,只是试图在这样的框架内,大致勾画出外国学前教育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轮廓。 (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因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同时,学校也尚未产生,更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那时,儿童的教育主要由氏族公社负责,实行儿童公有和儿童公育。幼儿主要通过游戏活动模仿成年人的生活和劳动等活动。 家庭产生以后.尤其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相产生了学校以后,出现了家庭教育。从那时起,一直到近代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出现以前,家庭一直都是教育学前儿童的唯一场所。父母尤其是母亲,就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教师。此外,保姆、家庭教师和教仆也是家庭里学前儿童的教育者。 在古代希腊相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继后,亚里士多锡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夸美纽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执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并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7世纪后半期发端于英国的贫民冕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产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客观上需要保护和教育学前儿童的机构。在这一时期,先是出现一些主要目的在于看管学前儿童的慈善性质的机构。19世纪初,欧文为工人子女创办的幼儿学校已以教育为主要任务.1838年,福禄贝尔又创办了幼儿固。在欧冕相缨出现的幼儿学校运动和描撂倍尔主义幼儿园运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卢梭的近代儿直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奇等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在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教育革新运动.极大地推动7学前教育的发展。这“时期在欧美兴起了儿童研究运动、教育调查运动和各种学前教育实验活动。杜威和蒙台核利在批判地吸取传统的学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派学前教育理论,重视活动课程和儿童的自我教育,对20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概况总结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概况总结 (一)行业概况 1、行业背景 (1)近年来的生育高峰期 随着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中国开始进入第四次人 口出生高峰,预计这一高峰期将会持续到2030年以后。高生育率为学前教育的受教育主体规模扩大提供了前提条件,是推动该市场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 (2)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0-6岁学龄前儿童的人口规模庞大,其父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 80年代,与上一辈家长相比,新一代家长学历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教育意识较 强,对子女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更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对子女学前 教育的投入上不断提高,以上因素均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市场快速增长,家庭教育市场前景可观 近年来,国家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推出多项有利政策和办法,使学前教育事 业取得长足发展,幼儿园教育市场增长迅速。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 充,市场尚处于起步期,其对学前教育产品的丰富性及形式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如课外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培训等,为企业对学前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研 发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学前教育的家庭市场前景可观,甚至可能赶超幼儿园

教育市场。 (4)学前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相对稀缺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的从业公司众多,但多数企业都专注于幼儿园或者家庭的 某一两个细分市场,主要包括国有出版社和民营文化公司。国有出版社由于多年 积累拥有研发及品牌优势,在传统的教材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市场化程度较低、创新速度较慢,在更加市场化的幼教领域整体竞争实力较弱。民营幼教公司产品 的市场响应速度快,在选题策划和批发零售环节有较高的效率,但内容资源较少,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2、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的学前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至今基本经历了四个时期,如下图所示: 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 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7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2015年10月 11.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 A.古希伯来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2.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认为“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2015年4月 11,学前教育完全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是【】 A.古希伯来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正确答案:A(1分) 12.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正确答案:B(1分) 2014年10月 13.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

【】 A.幼儿教育非常重要 B.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 C.古代希伯来人喜欢幼儿 D.受希腊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B(1分) 14.古希腊雅典的学前教育方法注重【】 A.简练、严厉和服从 B.简练和温情 C.和谐、灵活和温情 D.和谐、灵活和严厉正确答案:C(1分) 28.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心灵。教材P323 2014年4月 11.“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的习惯和有规律”、“男孩的耳朵是生在背上的”反映了古代埃及哪种学校教育的情形?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寺庙学校 正确答案:A(1分) 12.坚持“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

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思想的国家是 A.雅典 B.古罗马 C.古希伯来 D.斯巴达 正确答案:D(1分) 13.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的是 A.卢梭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1分) 28.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一是天性,二是______,三是理智。 正确答案:习惯(1分) 42.简述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正确答案:(7分)教材P314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 (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成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启示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实启示 姚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沿革,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一些教育方法对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实启示;中国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320(2009)04-0075-02Ancient Chinese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Reality of EnlightenmentYAO Yao(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China)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ncient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few thousand years ofdevelopment history,the formation of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me of which teaching methods to our present-da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meaningfulreference.Key words:ancient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ality inspiration;China收稿日期:2009-05-11作者简介:姚遥,女,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湖南农机HUN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09年7月July.2009第36卷第4期·学术Vol.36 No.4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虽是我党提出的,但它确是人类社会历史不同阶段和不同阶级共有的社会活动,它所包括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普遍社会现象。中国古代社会,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原始社会,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且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来完成的。公元前21世纪,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文字也在生产劳动中慢慢产生。奴隶主问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充分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奴隶和平民,用讲“德政”,建“礼治”的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进入春秋时期后,教育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孔孟则是其中就为杰出的代表,他们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所以一直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承袭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本文所讲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就是讲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沿革,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里我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列举出来,只选取一些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鉴意义的主要方法列举如下:(1)教育灌输。统治者为了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得以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了编写和普及蒙书的手段,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如《三字经》、《女儿经》、《千字文》、《神童诗》、《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读物均为当时学童的启蒙教材,不管其是否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只要求其奉读铭记,无条件接受。当然,统治者编写的这些读物容易背诵,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使其在民间大量推广流传,从而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目的。(2)化民成俗。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他们的任务是发现本地区的为民法式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就会奏报朝廷,以门庭悬挂荣誉匾额大事宣扬以示表彰。树立典范加官进爵,树立牌坊,修建祠堂,建立家谱家规等。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统治者所需要的社会氛围,随着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积累,形成了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社会民俗。(3)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认为,一个人能正己然后才能正人。教育者应该是伦常的完美体现者,是学生的道德楷模,要以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好

学前教育史资料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1. [识记]如何理解中国最古老的学校? 1-2. [识记]简述慈幼观念的演变?[201504单选201510单选] 1-3. [识记]简述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1-4. [简单应用]简述古代的慈幼礼俗? 1-5. [领会]简述胎教作用? 1-6. [综合应用]简述胎教的内容? 1-7. [识记]简述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8. [领会]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学龄前儿童分年教育的规划内容? 1-9. [综合应用]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1-10. [领会]简述家庭教育的原则? 1-11. [领会]简述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1-12. [综合应用]简述王筠的生平及其关于儿童识字教学的观点? 1-13. [综合应用]简述崔学古的生平及其有关儿童教育的主张?[201504单选] 1-14. [领会]简述蒙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具有蒙学性质的读物?[201510单选201510名词解释] 1-15.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遵循哪些原则? 1-16.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有哪些?[201510单选] 1-17. [识记]古代的学前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1. [识记]认识几位主要的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家?[201504名词解释] 2-2. [领会]简述王充“论身心统一”的儿童教育思想? 2-3. [识记]简述王充“论小儿禀性”的儿童教育思想? 2-4. [识记]简述王充“论优生”、“论在活动中学习”的儿童教育思想?[201510简答] 2-5. [简单应用]简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2-6. [简单应用]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7. [领会]简述王守仁“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论的意义以及“循序渐进”的儿童教育主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有所有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1 一、填空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相 结合'。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 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 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 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 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9、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 年3 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__ ;该组织在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作业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行的实践和探索。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的一小部分。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陶行知幼年家境贫寒,得亲友帮助舍得就读私塾。1906年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接受了西方文化科学的教育。 1909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科学习期间他关心时局,拥护辛亥革命,组织演讲会、爱国募捐等活动,先后担任金陵大学学生会主办的学报《金陵光》的中文编辑和主笔,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同年秋,他赴美留学,入伊利诺大学就读,一年后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孟禄。1917年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1917年回国后,陶行知开始从事他的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理论,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南高并入东南大学,陶行知任教育科、教育系主任。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第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1921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主办《新教育》杂志,力倡改造中国教育。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 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几年间平民教育运动使成千上万的平民受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影响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范文浩 年级:2013级 学号:1310170305051196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及影响 范文浩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商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教育方法内容丰富,但其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教化方法和自我修养方法两方面,主要特点是:教育方法的伦理化和强制性;肯定主体自觉与自我修养;强调知行合一;重视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等,这些特点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批判地分析和借鉴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古代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只是统治者从维护其自身根本利益出发,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进而形成了最初的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从而使得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教育与政治统治密不可分,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一大鲜明特点。这些理论与方法都是古代的学者或是有影响力的人们自己先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在传授他人,流传下去。主要以儒家的思想为代表,以“修身为本”的教育途径对大众灌输儒家的思想,推崇仁德。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吸收其优秀成果,对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思考与归纳,以辩证的眼光,客观分析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并古为今用。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纵观我国五千年封建文明,思想政治教育硕果累累,方法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进行理论教育灌输。统治者为了传播儒家思想,使儒家的经典《诗》、《书》、《春秋》、《论语》、《孟子》等得以普及,历代统治者采取这种方法来灌输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而统治者也会编写一些读物,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故事来传播儒家道德思想,使其在民间大量广为流传,从而达到普及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目的。 第二,教化百姓,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统治者实现“化民成俗”一方面是教育灌输的结果,同时也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养成的。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秦汉时期,地方设“三老”专职教化,他们的任务是发现本地区的为民法式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就会奏报朝廷,以门庭悬挂荣誉匾额大事宣扬以示表彰,并且树立为典范加官进爵。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统治者所需要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了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的社会民俗。 第三,树立理想榜样,身教示范。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重视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者应该是完美的体现者,是学生的道德楷模,要以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谦恭态度和博学多识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为学生树立好典范,以此实现道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了解

谁能把握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文/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任涛 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培训整体版图中最亮的一颗明星,得到了社会、政府、媒体、家长愈来愈多的关注,在“教育消费升级”、“城镇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发展将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当然,行业发展在蕴含着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现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构整合之大幕正在拉开,未来十年,谁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机遇,谁能在群雄混战的格局中脱颖而出,谁将成为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的真正王者,答案正在揭晓。 一、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七大特征 1、需求旺 从宏观角度看,未来十年中国每年至少1500万的新生人口与学前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将成为该行业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长期以来“入园难”与“入园贵”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在2010年之后,随着政府对公办幼儿园体系的持续投入,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学前教育市场整体缺口依然很大,2012年这一数字仍未维持在2000万左右。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未来10年幼儿园在校生将增长1400万人,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将达85%,即学前教育普及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新增50万个幼儿园在校学生。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此外,城镇化、消费升级、居民人均教育消费的持续增长、“4+2+1”的家庭结构等因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整体对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教育低龄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也从一般性的“养育看护”、“游戏娱乐”向更加系统全面的“亲子教育”、“专业早教”过渡,同时也更加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质量成长。 2、规模大,增速快 2012年我国幼儿园整体在园人数3687万,其中公办幼儿园1834万人、民办幼儿园1853万人;按照公办幼儿园平均收费500元/人月;民办幼儿园平均收费800元/人月计算,保守估计3-6岁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在2500亿左右;此外,中国 0-3岁婴幼儿人数在5000万左右,按照每个家庭年均消费3000元计算,该市场整体规模也在1500亿上下。整体看,中国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整体规模在4000亿以上。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提升,城市中、高档家庭收入比例持续增加,城市家庭用于

学前教育思想史题集

学前教育思想史(中国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师保傅”思想的教育家是(贾谊) 2、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3.提出既要进行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的是(颜之推)4.提出“德艺双修”教育思想的是(颜之推) 5.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 成的南宋理学家是(朱熹) 6.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朱熹) 7.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种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朱熹) 8.朱熹关于儿童教育的原则是(认真专一) 9.朱熹关于儿童教育的原则是(防患未然) 10.集中反映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是他编着的《小学》和(《童蒙须知》) 11.为儿童制定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的着作是(《小学》) 12.?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王守仁) 13.王守仁的代表作是(《传习录》) 14.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原则是(顺其性情) 15.《论学酬答》这一着作的作者是(陆世仪) 16.陆世仪的代表作是(《性善图说》) 17.提出“分层致功”教育思想的是(张履祥) ?18.《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者是(张百熙)? 19.蒙养院内实施保姆培训的提出者是(张之洞)? 20.提倡蒙养家教合一的教育家是(张之洞) ?21.大同社会提倡男女平等的是(康有为)? 22.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大同书》) ?23.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康有为) 24.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 ?25.清末的蒙养院与民初的蒙养院所使用的蒙童教学方法都是属于(日本式)26.清末民初,在中国受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日本式幼稚教育) 27.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武昌) 28.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29.“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的提出者是(蔡元培) 30.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 31.?主张“游戏乃小儿天然生机,不可遏除”的教育家是(恽代英)? 32.第一次以唯物史观论述了儿童公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的教育家是(恽代英??)33.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的倡导者是(张雪门??) ?34.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提出者是(张雪门)? 35.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教育是(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细分策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细分策略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7) 一、研究原则 (7)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研究企业市场细分策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9) 一、重要性 (9) (一)市场细分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 (9) (二)市场细分有利于掌握目标市场的特点 (9) (三)市场细分有利于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10) (四)市场细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10) (五)有利于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 (10) 二、研究意义 (11)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2) 第一节学前教育概述 (12) 第二节我国学前教育行业监管体制与发展特征 (12) 一、行业分类及依据 (13) 二、行业监管体系 (13) 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3) 四、行业上下游情况 (15) (1)行业价值链构成 (15) (2)行业的上游情况 (15) (3)行业的下游情况 (16) 五、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特点 (16) (1)行业的周期性 (16) (2)区域性特征 (16) 六、行业进入壁垒 (16) (1)品牌壁垒 (16) (2)人才壁垒 (16) (3)教研能力壁垒 (16) (4)准入条件壁垒 (17) 七、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7) (1)监管风险 (17) (2)政策风险 (17) (3)安全风险 (17) (4)知识产权受侵害风险 (18) (5)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18) 第三节2019-2020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8) 一、政策鼓励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18) 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19) 三、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