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春季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

(整理)春季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
(整理)春季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前课后快速检测答.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负数》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负数》评课 稿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生活中的负数”一课很好的结合了“生活”,教师用心寻找数学原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得学生能用心去学,用心去想,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学在身边。 课始,执教老师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数据: 让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正负的概念,接着很顺利的将问题抛出:盈利次用什么表示?引导真实而具体,学生非常感兴趣了,消除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闪烁出很多思维的火花。 二、数学重于思考,从身边学。 整节课执教教师都是围绕“生活中的负数”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认识负数的大小及表示方式是通过出示温度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等活动来进行的,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负数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感受与理解。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三、数学需要尊重,从我做起。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

最新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驿鑫教育第一课 1 课堂练习1 2 1.实数可以分为 和 两类. 3 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但按符号来分还可以分为、 4 和 . 5 3. 叫无理数. 6 4.122 ,0.3,0.3,,3.14,37π在无理数有 个,它们是 7 8 课堂练习2 9 1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2 (B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13 (C )因为2(3)-的底数为-3,所以2(3)-没有平方根 14 (D )因为-9是负数,所以-9没有平方根 15 16 17 2.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如果有,有几个?并说明理由. 18 (1)2(4)-(2)-8 (3)0 (4)2x - 19 20 3.,求22a b +的值 21 22 23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4 (1)0.0009 (2)2(5)- (3)2(6)-- 25 26 27 5.求值. 28

(1) 2 (2(3)29 (4)(2 (5(6)30 课堂练习3 31 1.判断 32 ( 1 ) 125512 的立方根是 58 和 5 8 - 33 ( ) 34 ( 2 ) 1216 - 的 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35 ( ) 36 (3)127 -的立方根是 1 3 - 37 ( ) 38 ( 4 ) 164的立 方根是 4 39 ( ) 40 ( 5 ) 35 是 27125 ± 的立方根 41 ( ) 4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3 (A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44 (B )任何一个数必有立方根和平方根 45 (C )一个数的立方根必与这个数同号 46 (D )负数没有立方根 47 3.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48 27 (1)343(2)(3)0216 - 49 4.求下列各式的值: 50 3 (1)(2)(3)? ?51 5.计算: 52 (2)53 课后作业 54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 的数是 55 ( ) 56 (A)2a + (B 2- (C 2 (D )22a + 57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苏科版2021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5.3分式的乘除 基础练习 1、(1)正确 (2)不正确1/[(x-1)2]

2、(1)1/a (2)3c/ab2 (3)-x/49ay (4)-25m2/n2 3、(1)(x+y)/y (2)1/(a2+3a) 综合运用 4、(1)a/2b (2)(2x-y)/[(2x+y)2] 5、(a+1)/(a-1) 5.4分式的加减

基础练习 1、(1)不正确,(x+1)/x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x/(x-1)+1/(1-x)=1 2、(1)3/m (2)2b/xy (3)1 (4)2 3、(1)8/mn (2)5/(x-1)

综合运用 4、(1)(x+2)/(x+1) (2)1/(3k-2t) 5、原式=y+2,其值为-5/2 基础练习 1、(1)5a (2)a2b2 2、(1)(a+b)/ab (2)-1/6x (3)(4ab+b)/4a2 3、(1)4m/(m2-n2)

(2)-1/(x+1) (3)-1/(x2+x) (4)1/a-1 4、-2/(m+3);-2 综合运用 5、(1)-1 (2)-(6x-4)/(x2-4) 6、600/(x-2)-600/x=1200/(x2-2x)(元) 5.5分式方程 基础练习 1、①③

2、2-3(1-x)=0 3、(1)x=3 (2)x=2/3 4、(1)无解 (2)x=-5/4 综合运用 5、(1)无解 (2)x=1/2 6、设原计划每天铺设管道x(m),则100/x+(300-100)/x(1+25%)=5,解得x=52 *7、x=m,验证略 基础练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今天,观了老师执教的《自行车里的数学》一堂课,我感触颇深。总的说来,王老师的这这一堂课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引领人。”一节课下来,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知识。现就本节课谈一点自己粗浅 的看法。 其次,在讲授新知这一环节,王老师把握住了这一教学重点。她先引导学生说出自行车是怎样转动的,这就是按照《课标》的要求:“要把数学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解 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在逐步的引导中,老师总结出了一个计算公式。公式的推导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方便,这就为后面的练习奠定了 基础。 然后,通过新知识的讲授后,王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练习这一环节,王老师照顾了全体学生,先进行简单的练习,再逐 此文转自步推进,进行稍微复杂一些的练习。练习时,王老师还是 以学生为主,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汇报交流。在探究问题时,她 还适时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王老师不仅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还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课堂上她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的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 对学生有些不太准确的回答也能及时给予纠正。由于老师对学生的 重视,使得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层层的练习中学到了新知识,并把它们与生活联系了起来,这就印证《课标》中提出的:“生活 中有数学,数学中也有生活”的原则。从王老师的这一堂课,我学 到了很多,为我今后的教学获取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圆柱圆锥练习题和答案

1、把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已知圆锥体 的底面周长6.28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相差50.24立方厘米。 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如果高缩短了2厘米,表面积就减少 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4、一个酒精瓶,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如下图.已知它的容积为26.4π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的酒精的液面高为6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为2厘米.问:瓶内酒精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升?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1232184.html,/photo/XWk7NNdgn14S9kRb7FCY7A==/5671439305743333064.jpg 5、有一个圆柱体的零件,高10厘米,底面直径是6厘米,零件的一端有一个圆柱形的直孔,如下图.圆孔的直径是4厘米,孔深5厘米.如果将这个零件接触空气部分涂上防锈漆,一共需涂多少平方厘米?

按CTRL+A看分析答案 1、6.28\3.14=2(cm) V长=2*2*5=20(立方厘米) 2、V柱=50.24/(2/3)=75.36 S底=2*2*3.14=12.56(平方厘米)h=75.36/12.56=6(厘米)S侧=2*2*3.14*6=75.36(平方厘米)3.、r=12.56/2/3.14/2=1(厘米) S底=1*1*3.14*2=6.28(平方厘米) S侧=1*2*3.14*(12.56/2)=39.4384(平方厘米) S表=6.28+39.4384=45.7184(平方厘米) 4、S底=26.4π/(6+2)=3.3π(平方厘米) V水=3.3π*6=19.8π(平方厘米)=0.0198π(升) 5、S大表=(6/2)*(6/2)*3.14*2+6*3.14*10=244.92(平方厘米) S小侧=4*3.14*5=62.8(平方厘米) S总 =244.92+62.8=307.72(平方厘米)

20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练习

5.2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 ∥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 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 (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评课稿 郑晓娜 我听了黄超老师的一节数学公开课〈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黄老师的这堂课,总体感觉好比是一节随堂课,然而却是非常的扎实、有效。下面我从三点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 一、有效处理教材 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黄老师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对教材进行了灵活的处理。黄老师对本节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真正实现了“教教材”为“用教材”。上课伊始,教师给出汽车实际长度375厘米,模型长度为15厘米,要求学生写出汽车模型与实际长度的比并求出比值。接着,教师又给出汽车实际高度为150厘米,模型高度为6厘米,再次要求学生写出模型与实长的比并求出比值。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师: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黄教师马上给出六组让学生辨别是否可以组成比例。辨别了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 这节课中,黄老师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和调整,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辨一辨、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从生活中来,进而认识到比例在数学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 二、有效课堂教学

这节课,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是教学难点。黄老师突破难点教学中,不是通过加重语气、改变字样、运用比较或反复训练等方法,让学生引起注意,而是采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明确了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练习设计有效 黄老师练习设计新颖,能体现学生思维的递进性,练习有层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起到的很好的巩固作用。 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材的不同规格的国旗主题图被嫌弃,那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素材,应该得到挖掘与开发。另外,黄老师没有提到两个分数形式的比组成的比例。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教师整理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点击课堂】 第1页 二、 5厘米 第3页 二、 1. A 2. C 三、 1. 1 350平方厘米 2. 3.9平方分米 3. 160平方厘米 4. 12平方米 5. 302.5平方分米 第5页 三、 1. 180平方米196平方米58.8千克 2. 40平方米 第6页 三、 1. 40平方分米 2. 1 820平方米 3. 6平方米0.5千克 4. 250平方厘米 5. 2 900平方厘米 6. 52平方分米 第8页 二、 1.╳ 2. ╳ 3. √4. ╳5. ╳6. ╳ 第11页

五、 1. 2240立方厘米 2. XX立方米 3. 216立方分米 第15页 三、 1. 3立方分米 2. 126千克 第16页 二、 1. √ 2. ╳ 3. √ 4. ╳ 第18页 二、 1. √2. ╳ 3. √ 4. ╳ 5. ╳ 第22页 二、 6份 拓展应用 第1页50×2+30×2+10×4+30=230(厘米) 第2页 4 3 12 第4页铁皮盒表面积:4×4×5=80(平方厘米) 正方形铁皮面积:4×3=12(厘米) 12×12=144(平方厘米) 第5页(15×3×11+15×3×7+11×7)×2=1774(平方厘米) 第7页5×5×6+2×2×4=166(平方厘米) 第9页 1. 7 4 5 3. 8 第11页15×10×8-15×4×2=1080(立方

厘米) 第13页20×20×15=6000(立方厘米)或20×15×15=4500(立方厘米) 第14页80÷4÷4=5(分米) (4+5)×5×5=225(立方分米) 第15页高:(70-9.8×2)÷12.6=4(分米) 体积:9.8×4=39.2(立方分米) 第17页18÷3=6(个) 7÷3≈2(个) 6÷3=2(个) 6×2×2=24(个) 第19页(44-2×2)×(29-2×2)×(32-2)=30000(立方厘米) 第21页0.18×2×60=21.6(立方米) 第22页3面涂色:4个2面涂色:4×4+5×4=36(个) 1面涂色:4×4+4×5×4=96(个) 6面都不涂色:4×4×5=80(个) 单元练习 二、 1. √ 2.╳ 3.╳ 4.╳ 5. ╳ 6.╳7. √ 三、 1. C 2. B 3. B 4. C 5. C 6. C 7. A 四、体积:48立方厘米表面积:88平方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六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精选

六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精选 篇一:小学六年级数学评课稿上午三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后两节课,都是从解决问题出发,紧扣了这次数学教研专题。我觉得上午的课有以下共同点: 一、学生在自小学六年级数学评课稿主探索中掌握方法。 如段佳老师的《分数与除法》,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利用3个小圆片平均分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了3个块就是3133块,而3块的相当于1块的,也就是块。444414 像周凌鹤老师的《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三个典型的已知半径和高,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并小结出了求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般方法,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 再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一句“你会看统计图吗?”,点燃起学生想尝试看图的欲望,接着出示三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统计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信息。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会告诉你,他是从哪里看到的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标题、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内容,也看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再看横轴,后看纵轴。

我们知道,内隐的思维过程需要外显的语言传递,在这一过程中,正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了表达。 二、扎实了“四能”。 四能指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重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比如拿到一道题目,首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但周老师在教学例4(厨师帽)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在取近似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不得不分析按实际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所以在周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然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有时对课堂生成的资源挖掘得不够,比如庄芷荻老师的《统计》,在第一个环节,当问到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学生的回答是:可以先量最矮的,再量最高的,这样就可以知道我们班一共需要订制哪几种校服,可能教师原先预设的答案是:可以制成统计表。当动态生成的资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有点着急,以致于过早出示统计的学生身高,甚至都忘了交待学生填表。其实教师可以接着追问:那除了量最矮的和最高的,还有什么方法?一句话,轻轻带过,很自然地引回到学生填表这个环节来。 篇二:六年级数学评课稿一、优点: 第一,教师教态大方、自然;

2017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1、写出下面各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科技书本数的百分之几? (3)今年产量是去年产量的百分之几? (4)苹果的棵数是梨的百分之几? 2、写出下面两个数的相差量。 (1)三(1)班有44人,三(2)班有49人。三(1)班比三(2)班少()人,三(2)班比三(1)班多()人,两个班相差()人。 (2)甲数是100,乙数是80,甲和乙的相差数是()。 (3)实际比计划多生产了200吨,实际和计划的相差量是()吨。随机练习: (1)4是5的()% 5是4的()% (2)5比4多()% 4比5少()%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各句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比较? (1)五(1)班做的好事比五(2)班多百分之几? (2)今年产量超额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甲比乙多10%,乙比甲少10% ()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不计算。 超市有大米50袋,面粉40袋。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是大米的百分之几?列式:() 大米比面粉多百分之几?列式:() 面粉比大米少百分之几?列式:() 6.文化路小学五年级有男生100人,女生125人。 (1)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2)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7、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注意“节约”的意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课练 U

Unit 12 Section A(1a-2c)同步练习 一、用所给汉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y __________ (扎营) in the open air last night. 2. Miss Lin is a guide at the __________ (自然的) History Museum. 3. Mom worked all day and she is very __________ (疲劳的)now. 4. She had to s __________ at home because it rained yesterday. 二、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1. There are some ___________(beach) by the sea. 2. Did you feed these ___________(sheep)? 3. Many __________(visit)came to Beij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4.Jane saw many___________(butterfly)in the garden just now. 5.What _____ you _____(do) last Friday? I______(go) to the movies 6.Li Lei _______(study)geography yesterday. 三、单选 1. Tom played____badminton with his friends yesterday afternoon. A.a B. the C.\ D. an 2. I often do my homework and read books ____Saturday morning. A .on B .inC. atD .by 3.How do you study _______your test. A. at B. with C.in D.for 4.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_____?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含答案)—1.8 练习十五

第4课时练习课 1.填空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32.5+7.4=7.4,这里运用了( )。 3.28+1.24+8.76=3.28+(),这里运用了 ( )。 0.4×17.2×2.5=17.2(),这里运用了 ( )。 3.6× 4.4+6.4×4.4=(),这里运用了 ( )。 26.5÷12.5÷8=(),这里运用了 ( )。 (2)将12+4=16,16×3=48合并成一道综合算 式: 。 (3)250×34的积的末尾有( )个0;35×6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4)根据67×34=227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67×0.34=() 0.67×3.4=() 22.78÷0.34=()

2278÷0.67=(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0.02,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 10,那么商是( )。 2.直接写出得数。 0.375-1 8= 2.4×100= 3 4×12= 56-3 4= 3.2+0.61= 1.8÷9= 58 ÷23 = 56 ×34 = 3.用竖式计算。 358+438= 63.1-6.23= 4.6×8.7= 7.2÷0.25=

答案: 1.(1)+ 3 2.5 加法交换律 1.24 + 8.76 加法结合律 ×0.4 × 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4 × 3.6 + 6.4 乘法分配律 26.5 ÷12.5 ×8 除法的性质 (2)(12+4)×3=48 (3)两两 (4)22.78 2.278 67 3400 (5)2 2. 0.25 240 9 1 123.81 0.2 15 16 5 8 3. (竖式略)796 56.87 40.02 28.8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课时作业

9.2一元一次不等式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不等式1342->+x x 的解集是( ) A .5>x B .3>x C .5-x 的解集是3->x D .不等式10,d c =,则bd ac >;②若bc ac >,则b a >;③若b a >, 则22bc ac >;④若22bc ac >,则b a >.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不等式1)4(>-x a 的解集为41-a C .4+y x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m B .4-≥m C .4-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相交线课堂练习 1.(易错题)下列选项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 2.如图所示,∠1与∠2互为邻补角的是( ) 3.(东光县期中)当光线从空气射人水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如图,∠1的对顶角是( ) A.∠AOB B.∠BOC C.∠AOC D.都不是 4.如图,已知∠AOB. (1)请画出并写出∠AOB的对顶角; (2)写出图中其他的对顶角和所有的邻补角.

5.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0.若∠AOC=35°,则∠BOD的度数为( ) A.30° B.35° C.55° D.145° 6.如图,∠a的度数为( ) A.135° B.125° C.115° D.105° 7.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OE,OF分别平分∠AOC和∠BOC,当OC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不与直线AB重合),那么∠EOF的度数( ) A.不变,都等于90°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

9. (教材例题变式)如图,直线a,b相交,∠1= 135°,求∠2,∠3,∠4的度数. 10.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OC,OD,OE是过点O的三条射线,若∠AOD=∠COE= 90°,则下列说法:①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②与∠AOC互为补角的角只有一个;③与∠AOC互为邻补角的角有两个;④与∠AOC互为补角的角有两个.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B.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D.相等的角都是对顶角 12. (西城区期末)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D=90.若∠AOE=2∠A0C,则∠DOB的度数为() A.25° B.30° C.45° D.60°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则∠BOD = . 14.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在A'处,BC为折痕,BD为∠A'BE的平分线,则∠CBD的度数为 15. (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古城黄冈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桃林春色,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课练全部参考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课 练》全部参考答案 年级教研组资料一、扇形统计图 【点击课堂】 第1页 一、 1. 各部分数量总数 2. (1)62.5 (2)16 8 二、 (1)骑自行车20 (2)15 10 (3)略 第2页 一、 1. 扇形折线条形 2. 1200 240 480 480 二、 1-25%-45%-10%=20% 1200×45%-1200×25%=240(平方米) 第3页 一、 48 18 24 30 二、 1. B 2. A

二、圆柱和圆锥 【点击课堂】 第7页 一、 1. 底面侧面距离 2. 圆扇形顶点圆心 3. 略 4. 略 5. 略 二、 1. √ 2. × 3. √ 4. √ 第9页 一、 1. 侧面底面 2. 矩形底面周长高 二、 3.14×22×2+2×3.14×2×5=87.92(平方厘米) 3.14×12×2+2×3.14×1×6=43.96(平方米) 三、 1. 2×3.14×0.6×2×5=37.68(平方米) 2. 3.14×22+2×3.14×2×5=75.36(平方米) 3. 2×3.14×3×14=263.76(平方厘米) 263.76+3.14×32=273.18(平方厘米) 第10页

一、 1. 169.56 2. 62.8 314 3. 600 4. 侧面积 5. 150.72平方厘米3768平方厘米50.24平方米 二、 1. 3.14×0.1×1.2×10=3.768(平方米) 2. 3.14×2×8×0.6=30.144(千克) 第11页 一、 1. 相等底面积高底面积高 底面积高 2. 略 3. 略 二、 1. 15×10=150(立方厘米) 2. 3.14×202×50=62800立方厘米=62.8(升) 3. 3.14×1.62×2×720=11575.296(千克) 第12页 一、 1. 3.14×2.52×10=196.25(立方厘米) 3.14×22×12=150.72(立方厘米) 2. (1)r=18.84÷2÷ 3.14÷3=1(米) 3.14×12×3=9.42(立方米)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上)课课练

1 一、判断题: (1)棱柱侧面的形状可能是一个三角形 ( ) (2)棱柱的每条棱长都相等. ( ) (3)正方体和长方体是特殊的四棱柱,有是特殊的六面体.( ) 二、选择题 1,长方体共有( )个面. A.8 B.6 C.5 D.4 2,六棱柱共有( )条棱. A.16 B.17 C.18 D.2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 B 、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 C 、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 D 、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 4.右图是由( )图形饶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 三填空题 1、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 条棱.这些棱的长度 (填相同或不同).棱长为acm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cm 2 . 2、长方体有 个顶点, 条棱, 个面. 3、五棱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它有 个顶点,有 条棱. 4、一个六棱柱共有 条棱,如果六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2cm ,侧棱长都是4cm ,那么它所有棱长的和是 cm. 5、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截去 4 1 后而形成的,这个几何体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正方形有 个,长方形有 个. 6、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正方体有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棱,这些棱都____________. 8、假如我们把笔尖看作一个点,当笔尖在纸上移动时,就能画出线,说明了______________,时钟秒针旋转时,形成一个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一圆柱内恰好能容纳一个球体,请画出示意图并尽可能多地写出一些你发现的关系式. 2,在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判断涂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 3,如图,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六个连续的整数,且每两个相对面上的两个数的和都相等,图中所能看到的数是16,19和20,求这6个整数的和. §1.1 丰富的图形世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评课稿

评《绿色出行》一课 今天,听了周玉琴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这一课,收获很大,现将我的感受和认识和大家交流。 周老师”基于教材通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这些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绿色出行的环保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计算,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渗透环保教育。 在剖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清晰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汽车的行驶路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亲密关系 难点:怎样实现绿色出行 三,教学教法方面 1,.着重理清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课前实践单,借用多媒体,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开展让学生调查、统计、设计等活

动,再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仔细琢磨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学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近年来,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新闻媒体,已深刻地感触到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这些都为学习新知作好了一定的铺垫。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方法指导,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为了开出教学目标落实之花,结出重难点突破之果,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她以创设情境引课题、合作探究学新知、拓展延伸现实践、活动小结悟环保、实践操作显身手这5个环节来组装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第1环节的设计:创设情境引课题,在上课开始,她做了一个小采访反馈课前实践单:同学们,你们的家长一般选择哪种方式出行呢?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展示,有的是用表格形式、也有的是以图示的形式整理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表扬(这精致的调查表偷偷告诉了老师你的用心、喜欢你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不手软的态度......)。采访2:说说开车出行有什么好处?(舒适舒服、自由、有面子)过渡:那么让我们开着小轿车,一起去我们的首都——北京逛一逛吧。当她感受到这粗暴的场景已经带给了同学们不小的震撼,这似乎与想象中的美丽都市有所落差,及时引导学生谈谈现在的感想:通过这些图片所带来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汽车的不断增加排放出越来越多的尾气,环境被严重污染,人们健康受到威胁,地球不堪重负。接着她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单,大胆交流

2020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 《命题、定理、证明》同步练习

5.3.2 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 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 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 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 接的部分是______. 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顶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教学内容

驿鑫教育第一课 课堂练习1 1.实数可以分为和两类. 2.有理数可以分为和;但按符号来分还可以分为、和 . 3.叫无理数. 4.122,0.3,0.3, ,3.14,37π&在无理数有个,它们是 课堂练习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B )因为-3的平方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C )因为2(3)-的底数为-3,所以2(3)-没有平方根 (D )因为-9是负数,所以-9没有平方根 2.下列各数是否有平方根,如果有,有几个?并说明理由. (1)2(4)-(2)-8 (3)0 (4)2 x - 3.,求22a b +的值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0.0009 (2)2(5)- (3)2 (6)-- 5.求值. (1)2 (2(3) (4)(2 (5(6)

课堂练习3 1.判断 (1)125512的立方根是58和58 - ( ) (2)1216 -的的立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 ) (3)127-的立方根是13 - ( ) (4)1 64的立方根是4 ( ) (5)3 5是27 125±的立方根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B )任何一个数必有立方根和平方根 (C )一个数的立方根必与这个数同号 (D )负数没有立方根 3.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27 (1)343(2)(3)0216- 4.求下列各式的值: 3 (1)(2)(3)? ?5.计算: (2)课后作业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比这个数大2的数是 ( ) (A)2a + (B 2 (C 2 (D )22a + 5a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 (A) 5a ≥ (B )5a ≤ (C )5a > (D )5a < 3.若25x <<,.= 4.已知9y =,求2x y 的值.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评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课,老师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整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良好,突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她关注数学的本质,凸显“数学味”,较好的体现了自主体验教学新理念。通过听武老师的课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值得我学习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武老师的微笑。在这节课中,武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属她迷人的微笑了。我想这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吧。因为老师的微笑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给学生以自信,使课堂自始至终都处于和谐的气氛当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多方面的人才。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向武老师学习,面带微笑的走进课堂,面带微笑的帮孩子们解决难题,争取与微笑做朋友形影不离。 值得我学习的第二个地方,就是武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武老师的课堂用语简洁有力,不罗嗦,该强调的强调,重点突出,一语中的。一比较我的课堂语言,显得随意、不规范,苍白无力。在课堂上,我总是怕学生不会讲得很多,但是学生根本就抓不到重点,对知识的记忆很模糊。所以,在语言的表达上,我还要多多的下功夫。比如,在提问的时候该怎样正确引导?在对学生的回答,怎样去做评价?…… 值得我学习的第三个地方是透彻分析,层层深入。在解读教材上,武老师分析得很透彻,她不仅对例题做分析,还把课后的练习都解读了。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懂的题型,在课前老师做了处理。所以这节课武老师上得很是精彩。每次的备课,虽然我也有备例题,备练习题,但是都没有这样来分析,学生学习时候有没有吃力的地方,需不需要进行调整或者处理。所以,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就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不会把知识拿来运用,也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运用。因此,在解读教材上,还要下一点功夫,反复的斟酌,处理好知识间的衔接。 除了上面提到的,武老师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武老师的扎实的基本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同时从低段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同时也是要求我们老师的语言要更加的斟酌。结合新的教学要求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快乐中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