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戚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刘邦很喜欢她生的儿子赵王如意,曾经想废除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

孔子很欣赏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的人孔子说—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做得好又说得漂亮的人实不多见。本月16日的《国学》版(见B6)讨论了口才好的人的优缺点,提出对能言善辩之人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并列举了历史上一些“以言举人”的经验教训。

现在来谈谈另一种人,这种人办事脚踏实地,行为端正,品德良好。但因口才不好,往往被人忽视。

不过,孔子对这种人特别欣赏,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为君子、仁者。孔子的观点是:事情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孔子论言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了,再说出来。”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周昌口吃性耿直

阻止刘邦废太子

汉高祖刘邦在用人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高手,他既能驾驭萧何、韩信、张良之类的人才打天下,也能起用叔孙通、陆贾之类的人才守天下。在他身边,既有能言善辩的纵横之士,也有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

汉初御史大夫周昌,为人口吃,性格耿直,在皇帝面前常常犯颜直谏。

刘邦晚年宠爱戚姬,戚姬生赵王如意,刘邦觉得太子仁弱,而赵王如意无论长相和个性都很像自己,产生了废太子立赵王的念头。当他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很多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但都不能改变刘邦的想法。周昌认为绝对不能把太子废了,态度十分强硬。刘邦问他为什么不能把太子废了?周昌因为口吃和激动,无法把话说清楚,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他这个样子,不禁欣然而笑。

当时吕后在东厢侧耳倾听,散朝后,专门去见周昌,并跪下行大礼表示衷心感谢,吕后说:“微君,太子几废。”后来,经过周昌、叔孙通、张良等人的努力,终于使刘邦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使汉惠帝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

修身养性篇

曹参继萧何任宰相

重用讷于文辞长者

曹参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汉朝第一任宰相萧何死后,曹参对手下的人说:“赶快准备行装,我要上任当宰相!”没多久,朝廷使者果然来催曹参赴任。萧何和曹参是同乡,在还没有发迹时,萧曹的关系很好,亲如兄弟,但成为汉朝的将相后,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平时甚少来往。不过萧何并没有因此而排挤曹参,反而在临死前向汉惠帝推荐曹参接替自己为宰相。

曹参上任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讷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汉朝的律令是汉高祖命令萧何主持制定的,曹参深知萧何制定的这些律令已经非常完善,对恢复经济、稳定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容变更,所以在施政方面完全按照萧何制定的政策措施办事。如有人前来讨论政治,曹参“辄饮以醇酒,间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见人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在用人方面,曹参专门选用那些言语不多、性格稳重、有长者风范的人担任丞相府官吏,对那些能言善辩之徒、舞文弄墨之辈加以排斥。曹参任宰相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成效显著,国家安宁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自古名将重厚少文

周勃李靖不善言辞

周勃是西汉名将,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至太尉、宰相。史书称周勃“言事曾不能出口”,刘邦称周勃“重厚少文”,并预言他日“安刘氏者必勃也”。后来周勃在铲除吕氏势力中立了头功,应验了刘邦的预言。

吴汉是东汉名将,“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然沉勇有智略。”他追随光武帝刘秀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官至大司马。吴汉对刘秀忠心耿耿,“每从征伐,帝未安,常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吏士。”吴汉在战场上不怕失败,百折不挠,但在朝廷上似乎变成另外一个人,“斤斤谨质,形于体貌”,从不夸耀自己的战功,深受光武帝的器重。

李靖是唐朝名将,他精通兵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连唐太宗李世民也经常向他讨教兵法。但李靖并非能言善辩之人,史书称李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似不能言”。

梁武帝时的名将冯道根,为人谨厚木讷,在战场上能攻能守,屡立奇功。每场战斗结束后,“诸将争功,道根独默。”但梁武帝并没有因冯道根沉默寡言而忘记他的功劳,提拔他为豫州刺史,对冯道根的为人作风和办事能力,梁武帝非常欣赏,他曾经感叹道:“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8届北京各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8东城期末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上面这张邮票表现的是《水浒》中的《○1》故事,画面中间是手握大刀、摇摇欲倒的杨志,他一路○2(性格特点),这一点可以从赶路改变作息时间看出,还可以从○3(限20个字以内)等具体情节看出来,但最终杨志还是败给了智多星○4(人名)。这一事件之后杨志不得不投奔到○5(地名)落草,和鲁智深做了寨主。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1《智取生辰纲》○2小心谨慎○3示例:不许手下随便吃别人给的食物。○4吴用○5二龙山 2018西城期末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 下面是《论语》中的几则语录,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2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在以上的几则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都谈到○1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有充分的体现:如徐庶被迫投曹后,践行与刘备的约定未献一计;又如○2。(2分) 18.常言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你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红岩》《海底两万里》几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3分) 答:

《论语》导读第1至第15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 第01—05篇练习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对物质生活不能太讲究,有饭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断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认为做人要脚踏实地,做事要勤快机敏,说话要谨慎,莫轻率,要经过思考。 C、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断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获得生活的满足和精神快乐。 D、孔子说的这段话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概括了对君子各方面的要求,这些都学到就能达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弯着胳膊)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这句话所表现的孔于思想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在这则材料中谈到与的关系,是为了阐述什么观点? 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 ‘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君子品性

“君子”人格 《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事须勤勉;“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下面是《论语》中提到“君子”品性的部分语录及其大意: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态度要庄重不轻浮。做事要尽力,要讲究诚信。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结交。犯了过错要勇于改正。)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意思同上)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意思同“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强调言行一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具体做的时候要符合“礼”,言词要谦逊,要讲信用。)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积极修身求学,虽不求名而定能有美名,否则,表明修身求学功夫没有做到,应该以之为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态度庄重,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并不争什么;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但不会结党。)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以求学问道为上,学有所成,自然能获得禄食,衣食无忧。但学习过程中应安于贫困。) 论语之《君子之道》---君子的标准 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释义:想要自己立得住,也要使别人立得住;想要自己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 运用: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走廊规划和布局要兼顾巴基斯坦各地区,让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 ——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 一、字音辨识 好. 古(hào) 十室之邑.(yì) 吾语.女(yù) 葸. (xǐ) 竭.其力(jié) 陈亢.(kàn ɡ) 二、通假字 1.女. 闻六言六蔽矣乎 “女”通“汝”,你 2.好知. 不好学 “知”通“智”,聪明 3.今也则亡. “亡”通“无”,没有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三、一词多义 1.好?????①好.仁不好学 动词,喜欢②秦氏有好.女 形容词,容貌美丽③外结好. 孙权 形容词,友好 2.过?????①不迁怒,不贰过. 动词,犯错误②过.故人庄 动词,拜访③乘白马而过.关 动词,走过,经过

3.居?????①居.!吾语女 动词,坐②居.无求安 动词,居住③不有居.者,谁守社稷 动词,留④居. 职任事之日久 动词,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 4.迁?????①不迁.怒,不贰过 动词,转移②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③然后掩捕而迁. 之 动词,流放 5.为?????①民斯为.下矣 动词,成为②弟子孰为. 好学 判断词,是③孰为. 汝多知乎 动词,认为④为. 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动词,治理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介词,被⑥古之学者为.己 动词,为了⑦何以伐为.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四、词类活用 1.贤. 贤易色 名词作动词,尊重、崇尚 2.就有道而正. 焉 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3.又闻君子之远. 其子也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这里指不偏爱 五、古今异义 1.恭而无礼.. 则劳 古义:不拿礼来节制。 今义:没有礼貌。 2.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 古义:年轻人。 今义:学生或徒弟。 3.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古义:学习礼乐制度和文化知识。 今义:学习文科。 4.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古义:一个人站着。 今义:不依靠他人。 六、特殊句式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状语后置句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版权所有不得转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 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复习目标]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2、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 古文翻译 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一、积累词量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 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 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如: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 荐、举:推荐起:起用 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

论语名句和翻译

《论语》名句及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 2、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敏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语出《论语·里仁》,言约意丰,含义警策,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君子的言要讷,君子的行要敏。讷言并不是内心的迟钝木讷,而在于由思想深沉形成的一种浑厚含蓄。聪敏也不是先天的生而知之,而是在于后天勤敏的思索寻求。 讷言以寡失。《鬼谷子·本经符》说到“言多必有数短之处。”以及《朱子家训》中的“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都表明言多必失,动辄得咎。《诗·大雅·抑》中亦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讷言慎言,极其重要。讷言之人,必定拥有极其强大的定力,心中对事对人亦是清明如镜,遇事必在心中思量再三,分析利害,出口之语也会考虑前因后果,因此得而减少患失。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做到“大辩若讷”,守静慎言,自然寡失。 讷言可守拙。讷言敏行之人,即便有时不如他人光芒刺眼,但却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难以磨灭。李靖是唐朝名将,并非能言善辩之人,史书称李靖“性沉厚,每与时宰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但他精通兵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经常向他讨教兵法。再看梁武帝时的名将冯道根,为人谨厚木讷,在战场上能攻能守,屡立奇功。每场战斗结束后,“诸将争功,道根独默。”但梁武帝并没有因冯道根沉默寡言而忘记他的功劳,提拔他为豫州刺史,

对冯道根的为人作风和办事能力,梁武帝非常欣赏,他曾经感叹道:“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多言者,锋芒毕露,引人注目,虽风光一时,但却难以持久。往往会遭人嫉妒陷害,难得善终。而讷言守拙者,虽一时蒙尘,但却可守中,避开芒刺,笑傲江湖。 讷言而敏行。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因为行难言易,所以孔子向来主张言从迟而行求疾。世人多是先言后行,且能真正行者少之又少,多是只言不行。赵括纸上谈兵的例子早已熟悉,叶公好龙也熟记于心。只唱高调而不务实于行动之人,终究只是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实干胜于雄辩”,空想空说而不付诸行动,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只能是误时误事。实干兴邦,而多言不行就只会限于长袖善舞,此非有志之人。真正有志之人,讷言而敏行。 孔子主张“讷言”,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沉内敛所合,他着重于行动,鄙于多言,着重于深思,鄙于张扬。勤于思敏于行,讷于言敏于行。讷言之必要性,敏行之重要性,正是中国古代哲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言,必会如世间之浮华般,虚幻不实。 讷言,则会如久磨之宝剑般,锋锐难抵。 讷言敏行,多思戒躁,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论语》节选

论语(节选) 上学期 学而第一 1.【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原文】 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译文】 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原文】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原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原文】 慎(shèn)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原文】 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7.【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8.【原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第二 9.【原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申论经典名言

申论经典名言——中国百句名言实录浅译 ——中国百句名言实录浅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天(即宇宙)的运动刚强劲 载万物。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德育格言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朱熹《朱子语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集·诫子书》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木,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谢良佐·上蔡语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文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论语·里仁》 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 ——张履祥 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德益进则业益修,业益修则德益盛。二者亦交养互发,实是一种工夫。——张履祥 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所有学,而行为本焉。——墨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隋,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徐干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气轻则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原文与译文译文

1【原文】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评析】孔子虽说有“生而知之者”,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 2【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原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原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1),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2);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3);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5);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1)居:坐。(2)愚:受人愚弄。(3)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4)贼:害。(5)绞:说话尖刻。 【译文】孔子说:“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5【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4)笃:厚待、真诚。(5)故旧:故交,老朋友。(6)偷:淡薄。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

高中材料作文: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2)大言不惭,则不必为之志。(朱熹)(3)言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2)大言不惭,则不必为之志。(朱熹) (3)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冰心) (4)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臧克家对闻一多的评价) 读了上面五个句子,你对“言”和“行”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言与行 言与行,常常联系在一起。人们常说“言行一致”、“言行不一”,就可见言与行的紧密关系了。言,往往是行的先导;行,往往是言的实践。 有的人,喜欢“言”在“行”前。豪言壮语,意气风发,一派志在必得,胸有成竹的气势,但是,却常常有言无行,使人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或是眼高手低,不能行,落得个尴尬的结局,留下笑柄。这一类喜言少行的人可谓是爱好形式,不重内容或是自负自傲之流了。 但也有人常常是“行”在“言”前。他们行动前悄无声息,默默无闻,只有

孺子牛的干劲,却没有霸王的沽名钓誉,待正果修成,事物圆满之后才放出言论,或仍是一言不发,只留待他人评说。这一类喜行少言的人可谓是实干家,脚踏实地,认真处世,他们的“言”可算是一字千金,货真价实。 也有一些人,既“言”又“行”。他们志向明确,意志坚定,态度认真,行动踏实,坚持言行一致,言出必做。可称之为说一不二,对自己的言论认真负责的行动者,他们与那些“大炮”们形成极鲜明的对比。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言”不“行”,甘于沉默,甘于退化。他们毫无进取之心,冷眼观世界,恹恹欲睡,一副老朽垂死状,渐渐进入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这类人只能被认为是在慢性自杀,消极沉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百年前,大诗人陆游便悟透了这个道理。在我看来,行便胜于言。一个伟人的成功并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写于纸上的。一个人的豪言壮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将其表现出来----从现在行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苏轼曾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者。所以说,不努力怎能成功,不行动怎能会扬志。一肚空话,一纸滥文,又有何用?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于“言行”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注释。从一个人对待“言”与“行”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理解,也就能看出他的人生的成败与否。 “言”与“行”,永远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选择性材料作文。第一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第二句“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的意思是,说大话不感到惭愧,那就一定没有去做的决心。第三句“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运用比喻手法,

名言名句修正版

名言名句整理修正 1、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2、礼尚往来,来而不往 ,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5、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 11、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诗经?邶风?相鼠》) 1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同上) 1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14、满招损,谦得益。(《尚书》) 1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同上) 1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上传》)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周易》) 1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传》) 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乾》) 20、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 21、二人齐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臾颛》) 2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同上)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上)3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为政》)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同上) 3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同上) 3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同上) 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3、言必信,信必果。(同上) 4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4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4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上) 49、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同上) 5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5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论语?公林长》) 5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5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57、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孔子家语》) 58、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同上) 5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6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我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我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正是一般世俗之情都是,人们通常习惯于轻言怠行。孔子才语重心长的劝诫他的学生和世人。 这一章的核心词是:君子,欲,讷言,敏行。 就文义而言,讷,迟钝也。《说文》曰:“讷,言难也。”都是说的是对君子而言,在言与行的关系中,言语要迟钝些,而行动要敏捷些。 敏,敏捷,迅速,勤勉。 讷,出言迟缓,出言谨慎。为何如此?耻躬之不逮也。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言语一定不要让行为追不上,言语也不要过行之实。为什么在言行关系中,夫子提倡敏行呐言?这和儒家思想重践履有密切的关系。 如同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章所言。 在夫子看来,为己之学必须是由己,并切切实实地为之的。否则就有可能是巧言令色。 一切的言都应当是真切生命体验的表达,而体验有限,也比较难以表述,故君子出言谨慎,讷讷似不能言者。 总之,本章强调君子说话要谨慎,甚至不妨迟钝些,但行动却要敏捷、快速。这是孔子的一贯立场。12.3司马牛问仁,孔子亦说:“仁者,其言也讱。”这个“讱(音rèn)”,和“讷(音nè)”基本同义,也是说话迟缓的意思。 言,还有“我”的意思,比如我们常说的“发言”,注重的就是自我思想、情感、心志的展示。 俗人好宣言、放言,更有大言、空言、谎言、滥言充斥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故此,讷言对今人是一个有益的提醒。 慎言是君子的重要特征之一,那些喜欢放言空谈的人,绝对是小人。 敏行之敏,有迅捷的意思,也有勤勉努力的意思,君子看到该做的事,当即就做,这是敏,“父母呼,应勿缓”也是敏,在行上不迟疑、怠慢、懒堕,就是敏。 现在以说废话、大话、空话、谎话为职业的人太多了,社会风气就坏了。 怎么才能做到呢?我觉得你把時間和精力都化在敏上,自然就讷了。

具备思想性的高考作文——敏于事而慎于言

具备思想性的高考作文——敏于事而慎于言 所谓“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向来是为人处世的金句。不露锋芒并非无知软弱,有时是大智若愚;语出猖狂则显小气,未免遭人诟病。 步非烟声称“革金庸”,正是不慎于言,不敏于事。 我们必须承认,“革金庸的命”,其中既有意气风发,也有豪气干云;有对过去的不服输,也有对未来的向往;朝气蓬勃,敢于挑战。然而,仅凭一次武侠作品获奖,紧接着就高调放出话语,向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前辈拍板叫战,难以洗脱炫技、吹嘘之嫌。可以假设,一位真正尊敬并热爱金庸的读者,一位志在武侠而心怀“侠气”的作者,一位志存高远而心态平和的年轻人,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心怀私欲,不诚不谦,此为其一。 再者,“要革金庸们的命”,表述岂非不敬?尽管解释在后,不是打倒、背叛而仅是超越,然而到底不清不白,给人话柄。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一句不慎,则招致麻烦与祸患。犯错不可免,然而也不可允许自己随意犯错,更何况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高谈阔论。语言看似稀松平常,却是一个人的品行所在。 步非烟这样放话,虽然不能全盘否认其人,却也无法引人信服,先输一局。 不慎于言,大放厥词,心浮气躁,实则亦难敏于事。 武侠作品获奖,也可见步非烟并非没有文学创作的才能,相反,也许才能高卓。然而,即便天生高才,也需后天沉心苦练。不敏于事,而外见于言,则是空想家,是夸夸其谈的白日梦。成大器者,必定是行动家。 敏于事,必然要放弃虚浮、躁动的心思,潜心于学。世上每一门学问,均有其精深奥秘之处。若非心神贯注,核舟难雕五人八窗;若非一心求道,岂有台上十年之功?自不必“息交以绝游”,却要有宠辱不惊之怀,方能精于一技。 敏于事,也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即便高瞻远瞩,登高一览,望见远山大海,志在凌霄青云,也仍需低头看路。否则,碎石能绊脚,悬崖易失足,岂不可惜! 因此可知,步非烟遭人非议,实非金庸不可超越。若步非烟此时不多言,而静默潜学,日后大有可为。爱逞口舌之快而不老实做事,是许多年轻人乃至年老长辈的通病。 敏于事、慎于言,实在不是一条呆板的教义,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难得的智慧,一种将要失传的艺术,和一种高明的生活态度。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第一章为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入太庙,每事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君子不器 第二章修身篇 温良恭俭让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礼之用,和为贵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三戒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恭,宽,信,敏,惠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克己复礼为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而不仁,如礼何 德不孤,必有邻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的名言

论语的名言 导读: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5、以约失之者鲜矣。(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6、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 ǎi)是最后落叶的。)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15、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论语名句填空集锦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

东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中“高”的特殊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对动用法 D. 为动用法 正确答案: 2. “晋侯饮赵盾酒”里“饮”的特殊用法是() A. 意动用法 B. 使动用法 C. 为动用法 D. 对动用法 正确答案: 3.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中的“数”字在文中的词义是() A. 几个 B. 屡次 C. 细密 D. 数量 正确答案: 4.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中“是”的词性和意义是() A. 系词,是 B. 形容词,对 C. 代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D. 动词,为 正确答案: 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中的“诚”的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对动用法 D. 名词用作状语 正确答案: 6. “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词性是() A. 疑问代词 B. 第三人称代词 C. 旁指代词 D. 反身代词

正确答案: 7.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中“药”的特殊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名词活用 D. 形容词活用 正确答案: 8.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中“或”的词性是() A. 连词,或者 B. 肯定性无定代词,有人 C.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正确答案: 9.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中的“凶”的文中义是() A. 不幸 B. 凶险 C. 荒年 D. 厉害 正确答案: 10.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中“或”的词性是() A. 连词,或者 B. 代词,有人 C. 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 D.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二)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关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理解正确的为()()()() A. “爱”是吝啬的意思 B. 以……为,可译作“把……看作是” C. “爱”是喜爱的意思 D. 皆”是副词,都的意思。 正确答案: 2. 关于《礼记》,叙述正确的是()()()() A.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 B. 《礼记》流传下来的有两种本子,都是汉人辑录的

孔孟经典名言

孔孟经典名言 [标签:栏目] ,孔孟经典名言 1、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2、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3、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4、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8、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2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8、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1、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3、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34、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 35、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7、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4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3、未知生,焉知死? 4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5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1、言必信,行必果。 52、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