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形态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形态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10生科二班/星期三上午第二大节课/第二小组 姓名:杨袁予童组员:杨方、朱树生 实验时间2113年 3月 6 日 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 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和油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 1、低倍镜的使用 (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理解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三、实验原理: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四、材料用具: 菠菜叶(或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五、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装片: 取材:取一片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薄且有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 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 注意事项:

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 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取材:将黑藻先放在光下、25℃左右的水中培养(生成足量叶绿体) 制片:载玻片滴水、放叶,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低倍镜找到黑藻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到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液定向呈环形流动[适当增强光照、适当提高温度、切伤等均可加速流动。] 注意事项: 1)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理想的实验材料是黑藻。实验前教师必须检查供实验用的黑藻叶片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方法有三种,可以任选一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 2Omin;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 2)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首先要找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观察时眼睛注视叶绿体,再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最后,再来仔细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3)细胞质流动与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呼吸越旺盛,细胞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细胞质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也可朝不同的方向,其流动方式为转动式(旋转式、环流式)。这时细胞器随细胞质基质一起运动,并非只是细胞质的运动。 4)寻找最佳观察部位: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此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 镜座 2. 镜臂 3. 镜筒 4. 转换器 5. 载物台 6. 压片夹 7. 标本移动器 8. 粗调螺旋 9. 细调螺旋 10. 目镜 11. 物镜 12. 虹彩光阑(光圈)13. 聚光器14. 反光镜 2、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上面一块称接目透镜,下面一块称场镜。在两块透镜之间或在场镜下方有一光阑。由于光阑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大小,故它又称为视野光阑。标本成像于光阑限定的范围之内,在光阑上粘一小段细发可用作指针,指示视野中标本的位置。在进行显微测量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绘图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生物学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观察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性能。 通过对永久装片的观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学会并使用生物绘图法绘制生物图。 三、材料与用具: 复式光学显微镜、杨树三年茎永久装片、椴树二年茎永久装片、玉米茎横切、水稻茎横切、铅笔(2H、HB各一只)、绘图橡皮、直尺、绘图纸。 四、操作及观察: (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安放镜座: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镜筒 向前,镜臂向后。 2.对光: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射镜,在目镜中能看见大片白色视野为佳。 3.低倍镜的使用:将永久装片放置于载物台上,将标本与通光孔重合,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下降到一定高度,在目镜中可见一模糊实像,继续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镜筒高度,使目镜中的像清晰可辨。 4.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中观察不清,分辨不明的可以在高倍镜中观察。将要观察 的部位调节至视野正中,转动镜头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目镜 中的像清晰。高倍镜的视野小,光线暗,观察时可以适当调节进光量,使视野清晰。 (二)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取用显微镜时必须使用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以免碰撞及目镜脱落。 2.放置显微镜时要轻,防止剧烈震动。 3.目镜、物镜上落有灰尘时严禁用手指擦拭,防止汗水污损镜头。镜头有专用的擦 镜纸擦拭,严禁使用其他纸张与手帕擦拭。 4.放置装片时,应将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上,否则会压坏标本或物镜。 5.严禁自行拆卸显微镜,防止零件丢失及损坏。 6.调节准焦螺旋时要慢、轻,防止损坏齿轮。 7.观察时双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左手调节,右眼右手用于绘图和调整标本。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哺乳动物血细胞涂片、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马蛔虫卵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紫色洋葱、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方法指导 a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放镜→对光→放片→调焦(粗调焦和细调焦) b 高倍镜的使用 定位→换镜→调焦(细调焦) :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撕取洋葱表皮时先用刀片划个#字,取#中间部分,避免撕取的材料过大。将撕取的洋葱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 (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 3、哺乳动物血液涂片的制作及观察 4、马蛔虫卵细胞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 注意事项 1. 使用时先用低倍镜调整光线。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活体标本或染色较浅的标本时,要适当使视野变暗,方能看得清楚。 2. 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正中央,并且不能反放玻片,如标本玻片反放时高倍镜下看不到物像,并容易压坏玻片或物镜。 3. 观察时要双目睁开,切勿闭上一只眼睛。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低倍镜用粗调螺旋调节物距,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止下降。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调焦。粗、细调节螺旋都不能单方向过度地旋转。 4. 不要随便取出目镜,以防尘土落人物镜上。也不要任意拆卸任何零件,以防损坏。 5. 使用完毕后,转动粗调螺旋使镜台下降,取下玻片,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离开聚光孔。再镜筒使物镜接近载物台。然后以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轻放人镜箱中。 6. 每次使用显微镜之前,先按显微镜登记卡片逐项检查显微镜各部分有无损坏。如发现损坏,应及时向教师报告。使用之后,认真填写显微镜使用登记卡片。 五、考点提示: 1、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2、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

实验三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实验三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技术。 二、实验器具及试剂 1.器具 普通光学显微镜、50ml烧杯、玻璃滴管、容量瓶、试剂瓶、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剪刀、吸水纸、擦镜纸。 2.试剂 M-缓冲液:咪唑、KCL、MGCL2、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EDTA、疏基乙醇或DTT(二硫苏糖醇);(PH6.8)磷酸缓冲液(用NaHCO3调PH值);Triton X-100,用M-缓冲液配制;考马斯亮蓝R250,其溶剂为:甲醇46.5ml、冰醋酸7ml、蒸馏水46.5ml;戍二醛、乙醇、叔丁醇、正丁醇、二甲苯、中性树胶等。 3. 实验材料 洋葱鳞茎 三、实验内容 细胞骨架事由蛋白质丝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根据其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对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的生长、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基因表达等起到重要作用。当用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细胞时,可经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不受破坏而被保存,经用戊二醛固定,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由微丝组成的微丝束为网状结构,就是细胞骨架。 (一)溶液配制 (1)M-缓冲液配制: M-缓冲液(10×原液) :咪唑34.04g,氯化镁 (MgCl2?6H2O)1.02g,EGTA(乙二醇双醚四乙酸) 3.8g,EDTA (乙二胺四乙酸)0.29g,巯基乙醇0.78g (0.7ml)蒸馏水加至1 000 ml。使用时,取100 ml (10×原液)加900 ml蒸馏水。 (2)6mmol/L(PH6.5)磷酸缓冲液配制: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小组其他成员: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J2702)、装片或切片,擦镜纸、纱布。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备。 2.取镜和安放。 ⑴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⑵安放: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处。 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3.对光。 ⑴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⑵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图3-3)。

4.观察: ⑴安放装片。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⑵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⑶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实验器材: ⑴把装片取下放回原处。 ⑵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侧,再把镜筒降低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装进镜箱,送回原处。 五、思考与讨论: 1、使用显微镜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旁边注视物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写在透明玻片上的“F“字,看到的像是什么字? 3、玻片标本移动方向跟像移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六、教师评语:签名:成绩: 检测练习: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A.p B.q C.d D.b 2.如果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5倍,那么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A.10倍 B.45倍 C.55倍 D.450倍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1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D.左上方 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X 物镜8X B.目镜10X 物镜40X C.目镜15X 物镜10 D.目镜20X 物镜45X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内容,可以说是高中第一次带领学生接触实验仪器,走进生物学微观的世界。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显微镜的使用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实验过程中应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关知识会淡忘,对显微镜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熟练,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青少年好奇心盛,对于动手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好奇心组织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2)制作出色的易于观察的临时装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能依据显微镜的操作规范,熟练操作显微镜,并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3)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 2、能力目标 掌握一般的显微镜制片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准备 1、材料 各种切片,洋葱鳞叶;碘液,清水。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小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吸水纸。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设计的教学过程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习得一种技能,又获得一种体验。对于实验材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准备的话,可以多选择几种作为制作临时装片的备选材料,供有余力的同学观察,最好同时有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以作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解决,尤其应注意实验室安全。 八、板书设计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原理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臂粗调旋扭 镜台调节旋扭光源调节旋扭 (开关)场光阑杆光源彩虹光阑瞳孔间距调节 目镜 物镜转换器 台下聚光器载物台 目镜 镜体 细调旋扭 镜简 二、显微镜的光通路与成象 光通路 虚象 三、油镜的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 ,10?)高倍物镜(4mm ,40-45?)和油镜 (1.8mm ,95-100?)三种。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与玻璃基本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

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大数值口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一半的正弦值,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 2sin α?n 式中 NA=数值孔径 介质折射率=n 最大入射角,即镜口 =α 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率强弱的依 据;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 D )的能 力,D 值越小分辨率越高。 分辨率(D )= NA 2λ=2 /sin 2αλn (NA=2sin α?n ) 式中:λ=光波波长 由上述可知若n 值和α角越大则N·A 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一些物质的折射率(n ): 水 1.33; 玻璃 1.52; 空气 1.0; 香柏油 1.515。 四、实验器材 1、仪器 显微镜; 2、材料 大肠杆菌、酿成酵母等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五、显微镜使用操作步骤 1、取镜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使用前检查各部零件是否完全合用,镜身有无尘土,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2、调节光源 1) 将低倍物镜旋到镜筒下方,旋转粗调旋扭,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厘米左右。 2) 上升聚光器,使之与载物台表面相距1毫米左右。 3) 打开电源,调节光线强弱,直至视野内得到最均匀最适宜的照明为止。 一般染色标本油镜检查对,光度宜强,可将光圈开大,聚光器上升到最高;未染色标本,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地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调整光源旋扭降低光亮度,否则光线过强不易观察。 3、低倍镜观察

20100917---实验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20100917---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2课时) 1.领悟原理,细心操作,学会使用高倍镜。 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不同生物的各种细胞说明细胞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的细胞共有的结构又可以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展示这些生物细胞的图片,给学生观察时提供参考)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动手能力较差,很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制作的临时装片也不合格,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示范和指导。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见教材图示,但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可以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 教师针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验报告

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 班级 ------- 姓名---------- 座号---------- 日期----------- 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步骤;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 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实验原理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很微小的,肉眼一般无法看到。绝大多数只能 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结构有所差异,功能也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胞,探讨其功能。 实验器材 显微镜,A、C组酵母菌装片、水绵装片、蚕豆叶下表皮装片、蛙表皮细胞装片、蛙血涂片,B、D组:大肠杆菌涂片、黑藻叶装片、蚕豆叶 下表皮装片、运动神经元装片、心肌切片。 实验步骤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 2、取镜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 样取镜,为什么?(尝试感受走右手那只握镜臂,那只拖 镜座更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使镜壁对着身体,切记显微镜的底座一定要放平。 (3)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光

(1) 转动转换器,_____ 、 ___ 、______ 、____ 在一条直线上; (2) 右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 _____ ,调试一个明亮而 不刺眼的视野。转动光圈,不同的光圈在不同的视野中是如何变化? 【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 (1) 先放一张装片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 _______ (2) 调焦: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_____ 转动 _____ ,使镜筒慢慢下降,当其降至距标本0. 5cm时停止。然后—眼朝注视目镜内,同时 ________ 转动_______ ,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在 调节 ________ ,直至物像清晰为止。转动_____ ,换置高倍镜。当 换置高倍镜时,不可在转动 _________ 。肉眼看着高倍物镜,轻轻转 动粗准焦螺旋,预测如果用力过大,将会带来什么后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写出取换装片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照上面两条步骤)。 (4)重复步骤( 2),选取桌面上的永久装片 3 张进行观察,并且一边观察一边在下面依次画出细胞结构图: 【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整理实验装置 1、显微镜整理:取下目镜,放入收纳盒, ______ 转动______ 上升镜柱,取下装片,转动转换器,使其中倍数较小的两个物镜成 八字形与通光孔之上,顺时针下降镜柱。光圈调置最小,反光镜立起来放置,检查显微镜是否有不正常的部位,正确如实书写显微镜使用登记表。 2、实验桌的整理,仪器装备整齐摆放在实验台上,关闭电源。知 识点三:课后交流与分析 活动一:AB和为一组CD和一组讨论归纳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 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 活动二:小组讨论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我还有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显微镜的使用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及要求 ?实验前要预习,写好预习报告。 ?保持室内整洁,不要随意走动。 ?如若发生意外,及时报告老师。 ?作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对于实验材料,写好姓名组号。 ?牢记无菌概念,保持清洁卫生。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 ?上课不许闲聊,不得随意走动。 ?注意实验安全,祝你实验顺利。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标本 三、显微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物镜通常有: 低倍物镜(16mm,10?); 高倍物镜(4mm,40-45?); 油镜(1.8mm,95-100?)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它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1)光源 (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 (3)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接物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NA),每个物镜的数值孔径都标在物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性

能越好。 (二) 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而玻璃的折射率n =1.52。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 1 数值孔径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 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 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NA=数值孔径;n= 介质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 即镜口角 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 2、分辨力(D ):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可见光的波长为0.4-0.7微米,平均波长为0.55微米。若用数值孔径为0.65的物镜, 则D=0.55微米/2×0.65=0.42微米。这表示被检物体在0.42微米以上时可被观察到,若小于0.42微米就不能视见。如果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物镜,则D=0.22微米。凡被检物体长度大于这个数值,均能视见。 由此可见,D 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 根据上式,可通过:(1)减低波长;(2)增大折射率;(3)加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力。 紫外线作光源的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短光波来提高分辨力以检视较小的物体的。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造象是否清楚有密切的关系。目镜没有这种性能,目镜只放大物镜所造的 A N =2λ D 2sin α =n A N ?

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供药学专业用) 编写程亚青 樊敏 武喜红 王红娟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实验2 植物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实验3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实验4 根的部构造 实验5 茎的部构造 实验6 根茎叶的部构造及花粉 实验7 营养器官的形态观察 实验8 繁殖器官的形态观察 实验9 校园植物识别 实验10 腊叶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熟悉临时制片法和植物显微绘图的方法。 3、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后含物的特征及类型。 【主要仪器及用品】 显微镜、显微解剖盒、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蒸馏水、稀碘液等。 【实验材料】 洋葱Allium cepa L.新鲜鳞茎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新鲜块茎 半夏 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 粉末 大黄Rheum offeicinalis Baill.粉末 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或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粉末 【容和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单式显微镜和复式显微镜。植物解剖实验所用的复式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微米。它的基本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镜架)。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为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围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J2702)、装片或切片,擦镜纸、纱布。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备。 2.取镜和安放。 ⑴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⑵安放: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处。 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3.对光。 ⑴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⑵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图3-3)。 4.观察: ⑴安放装片。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⑵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⑶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实验器材: ⑴把装片取下放回原处。 ⑵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侧,再把镜筒降低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装进镜箱,送回原处。四、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显微镜镜头,切勿用手触摸镜头里的透镜。必要时,只能用专门擦镜纸擦拭镜头。 2.保护载物台清洁,不要让装片上水液或染液接触载物台。一般也不要将显微镜后倾。 3.对光时,反光镜不可对直射强光。 4.不要随意迅速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以免损坏镜内部齿轮。观察时一定先用粗焦螺旋慢慢调节,待看清物像后,再用细准焦螺旋微调。镜筒下降时,要侧目注视物镜头,以免物镜头与玻片相挤压。 5.从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上标本移动方向与视野里像移动方向相反。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3.练习使用显微镜。二、实验器材、药品 洋葱鳞茎、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滴管、纱布、吸水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性能和基本原理。 2.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二显微镜的构造与成像原理 (一)显微镜的构造包括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移动器、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反光镜。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是通过透镜来完成的,单透镜成像具有像差,影响像质。由单透镜组合而成的透镜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大作用更好。 (三)显微镜的性能 显微镜分辨能力的高低决定于光学系统的各种条件。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大率高,而且清晰,物体放大后,能否呈现清晰的细微结构,首先取决于物镜的性能,其次为目镜和聚光镜的性能。 三实验材料 1.显微镜 1 台,载玻片数片,盖玻片数片。 2.细菌、霉菌、酵母菌标本片。 3.香柏油、二甲苯、察镜纸等。 四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显微镜结构精密,使用时必须细心,要按下述操作步骤进行。 正确放置显微镜→调节光照→低倍镜观察→确定目标→高倍镜观察→油镜观察→镜头的维护 操作要点: 1.调节光照:不带光源的显微镜,可利用灯光或自然光通过反光镜来调节光照,但不能用直射阳光,直射阳光会影响物像的清晰并刺激眼睛。 将低倍镜转入光孔,将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打开到最大位置,用左眼观察目镜中视野的亮度,转动反光镜,使视野的光照达到最明亮最均匀为止。光线较强时,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反光镜。自带光源的显微镜,可通过调节电流旋钮来调节光照强弱。 2.低倍镜观察:镜检任何标本都要养成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的习惯。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于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将标本片放置在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移动推动器,使被观察的标本处在物镜正下方,转动粗调节旋钮,使物镜调至接近标本处,用目镜观察并同时用粗调节旋钮慢慢升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直至物像出现,再用细调节旋钮使物像清晰为止。用推动器移动标本片,找到合适的目标并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进行观察。 3.高倍镜观察:在低倍物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较好的显微镜,低倍、高倍镜头是同焦的,在正常情况下,高倍物镜的转换不应碰到载玻片或其上的盖玻片。 4.油镜观察:油浸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很短,一般在 0.2mm 以内,再加上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油浸物镜没有“弹簧装置”,因此使用油浸物镜时要特别细心,避免由于“调焦”不慎而压碎标本片并使物镜受损。 使用油镜按下列步骤操作: (1)先用粗调节旋钮将镜筒提升(或将载物台下降)约 2cm,并将高倍镜转出。

实验 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显微镜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3.熟悉草酸钙晶体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4.熟悉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 [材料和用品] 显微投影仪、显微镜、酒精灯、镊子、解剖针、火柴、单面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 水合氯醛、稀甘油、I·IK溶液、蒸馏水 洋葱、马铃薯块茎;甘草、大黄、半夏的粉末 [内容与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螺旋、精调螺旋、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聚光器。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开始工作前,将显微镜放在桌面上稍左侧,用纱布擦净机械部分,上升聚光器,开大虹彩光圈。 (2)用低倍接物镜,两眼睁开,左眼对准接目镜向下观察,用手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充分照亮为止,此时可放置被检标本片于载物台上,用压夹夹好。 (3)调焦距时,先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必须由侧面细心观察,使物镜头将接近标本片时为止,这时再由目镜观察,同时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直到视野中能看到清晰物象为止。 (4)当视野中出现较清晰物象后。停止调粗螺旋。 (5)如需进行细致观察,可将标本片的目的物移向视野中心,转动转换器以高倍物镜,若物象不清楚,可调细调节器,但绝不能转动粗调节器以避免碰坏玻片损坏镜头。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聚光器及虹彩光圈以增加亮度。3.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按记录卡片,逐项检查零件有无丢失、破损,并作检查签字。 (2)取镜时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不可斜提。 (3)放置时应使镜座轻轻着落,不得使显微镜遭受震动,且只准放在实验台上,不准放在窗台等处。 (4)在观察临时制片之前,要认真检查盖玻片外不准有残留试液,以免腐蚀镜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