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院校诊改的具体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笔者以本校诊改试点工作为例,围绕以上三项任务介绍本校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同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有所启发。

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与各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前提。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厘清职责,明晰不同层级主体责任。学校建立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行政职能部门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为导向,梳理

学校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纵向5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是建立目标体系,厘清链路,明确目标起点与落脚。目标是诊改的逻辑起点。学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完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经费预算;打造“学校发展目标——二级单位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组成的目标链,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出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编制指导性文件,指导各专业编制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建设方案,使得学校规划目标能够向下延伸落地。

三是建立标准体系,厘清量规,完善各个层面标准。标准是目标的支撑,是诊断的标尺。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建立逻辑相关的系列标准,由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学校层面的专业设置调整、资源建设、质量诊断等标准文件,作为校内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并据此指导各专业和课程团队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文件,作为开展诊改的基本依据。在教师层面,制定“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个维度、11个等级的教师发展标准,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称分类晋升标准、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与教师发展标准融为一体,激励教师不断自我改进提升。在学生层面,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

力发展”4个维度、20个要素、80个测量指标的学生发展标准总框架,编制学生发展自我测量表,建立学生发展诊断自测信息系统,形成个人自测雷达图,让学生及时自我调整与改进,同时协助指导教师实时监测学生发展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剖析成因,指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厘清流程,建立流程与制度匹配的内控机制。学校优化部门工作流程,健全相匹配的制度,明确内部风险控制点,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并紧扣目标任务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设计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标准体系。其中,事前重计划能力,事中重任务执行力和工作创新,事后重业绩增量的考核性诊断。考核性诊断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干部考核、各类奖项评选依据,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

建设服务诊改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从试点院校实践来看,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制约诊改工作开展的瓶径。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开展诊改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以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应学校诊改工作需要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一是建立校本数据中心,破解信息孤岛问题。要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共享智能交换平台,形成校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业务系统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呈现,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拥有个人的工作页面,能够实时查看自己关心的各项数据和相关信息。同时,建设大数据中心,开发监测预警功能,为“改什么”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移动共享学习平台,破解课程教学诊改信息的实时性与共享性问题。自主开发智能化教学诊改平台——“工程云课堂”,自动记录课前、课中、课后各类教学行为的过程数据,自动向学生推送每次课的学习报告,向教师和管理者推送课堂质量分析报告,实现实时诊断和及时改进。学期结束自动形成各类课程质量报告、二级学院以及全校的课程教学状态数据,为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诊改提供依据。

三是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和校情分析平台,破解诊改依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问题。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结合各项行政事务的办事流程,方便师生在网上便捷办理各类事务,实时采集各业务系统运行的过程数据。建设校情分析平台,自动汇总统计各个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为人才培养质量与工作绩效判断提供技术手段,为学院治理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培育和形成现代质量文化

在推动诊改试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激发学校各层面主体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培育并形成自律为主要特征的质量文化,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让质量标准形成权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明确制度建设的程序。上下、左右沟通确定工作目标和标准,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对年度任务、制度执行和相关决议事项进行公示、督办、问责。质量考核的结果在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中予以应用。

二是全员培训动员,让质量理念深入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分层分类对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专项培训,介绍现代质量理念,解读学校诊改方案,培训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组织党务、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经验。

三是建设透明校园,让质量意识成为自觉。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工作在网上流转并留下痕迹,形成可追溯的数据,同时,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实效予以公开,促进办事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关事项依法依规得以公开,确保教职员工深入了解校情校务,从而为有效实施民主管理提供途径和载体。

四是开展各类活动,让质量标杆引领提升。开展“专业团队说专业”“课程团队说课程”“教师成长工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展示竞赛活动,引导不同层面的质量主体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实现质量提升。设置系列质量奖,对年度工作中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以质量标杆引领学院质量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实施以后能形成学校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改变学校的教学形态和治理形态,保证其按照既定目标健康发展。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操作层面不要另搞一套,要与日常工作融合,在原有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

附件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试行) 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简称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内部质量保证工作成效,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为指导,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

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的基础作用,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完善预警功能,提升学校教学运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三)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高职院校提升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一)数据分析与实际调研相结合。诊改工作主要基于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辅以灵活有效的实际调查研究。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方案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调整补充形成省级执行方案。学校可在省级方案基础上,补充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诊改内容。 (三)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高职院校自主诊改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抽样复核。 四、诊改与复核 (一)诊改对象与复核抽样 1.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应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新建高职院校可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执行。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自主诊改基础上,每3年抽样复核的学校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4。 (二)基本程序

专任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附件七: 专任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教师姓名: 888 专业研究室(教研室):88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3D打印技术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不够扎实和全面。 改进措施1.积极主动多方面地展开学习,通过网络,请教同事,以及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找机会深入相关企业调研,锻炼,更切实地掌握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问题二:个人在本专业发展中的定位尚不够清晰。 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并协同教学研究室的各项工作,尽快调适落脚点。 2.有机会多参加校外培训和一些职业技能竞赛,开拓视野,明确自己发展方向。 二、个人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企业生产管理》、《3D打印成型材料》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还需完善。 改进措施1:及时关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库。 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信息化平台和手段辅助教学。 三、个人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问题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的频次和方式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了解学生学态,以便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2:适当地课堂作业,及时巩固知识,并展开讨论,使知识点更加通透和全面。 问题二:课堂纪律管理有待加强。 改进措施 1.严格考勤制度,不定时进行课堂学生点名,并做好相应的登记工作。同时对迟到,旷课同学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2.对课堂上玩游戏,嬉闹等行为的同学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使其端正态度。 3.严禁学生将食物带进课堂。若有发现除了批评教育并及时上报给相应的辅导员和班主任 1

教师自我诊改报告.docx

教师自我诊改报告 在2017-2018学年中,我主要教授了《地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属于一门基础课程。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剖析本人在这一学年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案。 1、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专业知识之外,我还时常和学生说:要成才,先成人。可是对于这些大道理,学生们回应给我的是“老师,这些我们都懂,说点感兴趣的吧。”是的,和学生沟通还就是要和他们谈谈人生理想、业余爱好、职业选择,聊聊国际形势,就业形式,学生很爱听。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就在这些聊天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还减少了学生玩手机和睡觉的频率。 问题: 这些好的举措我要继续坚持下去。不过,每个班上都有3--5名学生会干部,这些同学都很听话,也很出色,就是经常缺课,他们的理由是:“系里找我有事”,让我们很无奈。还有些大专学生简直就成了班级里的“VIP”,他们随意旷课、迟到的现象还很普遍,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也屡禁不绝。这说明我们老师立德树人的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紧密的联系班级辅导员和学院的学管人员,共同抓好课堂上的纪律和学风建设,严格实训纪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下一学年中,让班级的课堂风貌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平均旷课率要降到10%下。 2、教学质量意识。 我带的这门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能达到90%,这让我很欣慰,这说明学生的努力和我们的辛勤教学、细心管理都是分不开的。说明我们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细化、训练模式的科学调整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要设置难度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程争取让学生的掌握达到100%。 问题: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那就是上课的时候常常出现学生“没事干”的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与教学和管理。 解决问题: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增添幽默故事,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学到最全面的掌握。 3、教育教学工作。 在2017---2018学年的两个学期中共计课时432个学时,除去学生实习的时间,还剩下不到300个学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学班都会有一些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问题: 这些学生的专业能力欠缺、应变能力不足的现象也与我们指导老师的准备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自己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争取多上一些课,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存在问题及建言

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存在问题及建言 发表时间:2019-05-13T15:51:35.0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作者:薛冬 [导读] 2016年4月、2017年6月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中职学校陆续按“55821”的诊改架构要求,探索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诊断、持续改进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以期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陕西省渭南技师学院) 课题名称: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SZJG-1734 2016年4月、2017年6月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责任,中职学校陆续按“55821”的诊改架构要求,探索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诊断、持续改进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以期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推进及参与复核过程中,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惑: 1.学校对“教学诊改”工作的认识偏差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学诊改”存在片面认识,错误的认为“教学诊改”仅是“教学评估”名称的变化,因而,既不能按“诊改”要求开展“全员、全覆盖、全过程”的培训、宣传、动员,又不能按要求建立相应的自主诊断与改进体系,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数据采集、全过程的质量检测。而且,受评估思维定式影响,领导往往仅安排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按99个诊断点要求准备成果资料,以应付“诊改复核”,完全曲解了“教学诊改”自主提升教学质量的设计初衷。 2.“教学诊改”机制不完善,“五纵五横”目标、标准缺失 首先,在机制建设上,一是部分学校错误的指派教学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教学诊改”,赋予牵头部门“运动员”、“裁判员”双重身份,影响诊改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二是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没有相应机制约束统领,各自为政,使教学、管理和服务处于割裂状态,影响“五纵五横”等层面的工作机制有效衔接,难以形成各层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协作的育人合力。 其次,在“五纵五横”目标和标准建设上,由于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薄弱,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精力和能力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诊改目标;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制定“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完整、科学、合理的标准,使“教学诊断”“对标”检查在教学质量评价和检测上“无目标可奔、无标准可依”。 3.“55821”的“8字螺旋”“双链”尚未成形 “8字螺旋” 是诊改的基础,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然而,大部分学校“8字螺旋”完整的工作流程“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没有形成;而且,受评估思维影响,学校习惯于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结果而不是过程上,“重静(螺旋)轻动(螺旋)”情况十分普遍;再有,“教学诊改”“持续良性运行、上下左右联动、自觉改进提升”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尚未形成,直接影响对关键要素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持续监测、改进、管理。 4“55821”的“双引擎”建设不够健全 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相应制度不够健全,没能很好地落实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发挥引导、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难以形成质量自主保证的长效机制;二是学校师生质量意识淡薄,影响教师自律和良好教育教学行为习惯的养成,难以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 5.“55821”的“平台”发展滞后 大部分学校虽然实现了宽带入校,建成了校园网,但由于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操作水平普遍偏低,校园网的使用率不高,学校基本没有建立“教学诊改”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教学诊改”数据录入无法实现监测点的“源头采集、精准采集、实时采集”;加之,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对动态信息管理和分析的能力,难以发挥数据平台的监测和预警功能。 由于中职学校对“教学诊改”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诊改体系及工作机制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诊改工作的系统性、方法论、内生动力和支撑工具的效能,使“教学诊改”工作流于形式,自主质量提升效果不如人意。 二、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效果的建议 1.开展全员培训,强化诊改意识 为了帮助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学诊改”工作,需要各学校认真开展“全员、全覆盖、全过程”培训和宣传,使全体教职工能统一思想、凝神聚力,认识到“教学诊改”是源自学校自身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数据采集、分析,自主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工作机制,是促进学校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工作过程。从而增强质量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诊改”。 2.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五纵五横”目标及标准建设 合理安排牵头部门,按照目标、组织、实施、诊断、问题、改进的诊改流程,层层落实质量责任主体,理顺协作关系,将诊改工作融入部门绩效目标考核,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在“五纵五横”“目标链”和“标准链”建设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大多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薄弱的现实,牵头组织职教专家、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学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共同研究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全面、完整、科学、合理的标准。再由各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在专家组确定的目标和标准框架内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制定切实可行、具有特色的诊改目标和标准。 3.用“8字螺旋”激发质量提升内生动力 中职学校首先要积极培育正确的“8字螺旋”认知,让每位师生员工认识理解“工作(学习)方式、流程、形态”的变化,准确找到“8字螺旋”的起点,落实主体责任,构建起符合学校特点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形成“8字螺旋”;其次,在明确了“目标链”和“标准链”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为深化学院综合改革,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精神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完善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制定各类规划为基础,以自主改进和持续创新为动力,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全覆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三、目标任务 以制定完善各类规划为基础,以目标、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的工作机制,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建设智能校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突出“服务”价值取向,坚持“学生为本、规范创新”的质量理念,培育以自律、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实现各部门和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持续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具体任务是: (一)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根据学院章程、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修订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生全面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遵循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完善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工作绩效、考核激励,完善相关质量标准和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自主诊改工作。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改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诊改报告 (2017年度) 学校名称:攀枝花技师学院 一、自我诊改工作概述(500字以内) 本年度,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对学校教学工作诊改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通过诊断与改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树立质量兴校的理念,贯彻服务宗旨,履行主体责任,抓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按照《学校诊改工作总体实施进度表》工作要求,以学校诊改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为蓝本,以诊改工作例会制为推进,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诊改联动机制,逐步构建起“五纵五横一平台”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针对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按照“8字”质量提升螺旋运行流程,有目的、有条理、高效益的开展诊改工作。 本年度,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章程;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学校组织架构;在梳理确定的学校制度体系名目基础上,完成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的编制;完善专项规划,建立目标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及信息平台规划目录及内容;建立专项规划下各项标准要求及内容,形成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层面标准体系建设清单及内容;依据专项规划制订子规划(学年计划),建立目标实现任务书;依据五纵五横架构,建立基于学校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及岗位职责、岗位标准的《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总体设计方案和内容;完成2016-2017学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平台填报工作(国家和省平台);完成2016-2017学年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及发布工作。 1

二、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表 2

3

4

5

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心得体会: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事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职院校诊改的具体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笔者以本校诊改试点工作为例,围绕以上三项任务介绍本校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同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有所启发。 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与各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前提。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厘清职责,明晰不同层级主体责任。学校建立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在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行政职能部门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为导向,梳理

学校各单位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纵向5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是建立目标体系,厘清链路,明确目标起点与落脚。目标是诊改的逻辑起点。学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完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经费预算;打造“学校发展目标——二级单位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组成的目标链,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出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编制指导性文件,指导各专业编制专业建设方案和课程建设方案,使得学校规划目标能够向下延伸落地。 三是建立标准体系,厘清量规,完善各个层面标准。标准是目标的支撑,是诊断的标尺。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建立逻辑相关的系列标准,由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学校层面的专业设置调整、资源建设、质量诊断等标准文件,作为校内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并据此指导各专业和课程团队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文件,作为开展诊改的基本依据。在教师层面,制定“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个维度、11个等级的教师发展标准,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称分类晋升标准、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与教师发展标准融为一体,激励教师不断自我改进提升。在学生层面,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

教师自我诊改报告汇编

教师自我诊改报告 张华勤 在2016-2017学年中,我主要教授了《汽车美容与装饰》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在汽车车身修复这项专业中属于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剖析本人在这一学年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方案。 1、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专业知识之外,我还时常和学生说:要成才,先成人。可是对于这些大道理,学生们回应给我的是“老师,这些我们都懂,说点感兴趣的吧。”是的,和学生沟通还就是要和他们谈谈人生理想、业余爱好、职业选择,聊聊国际形势,就业形式,学生很爱听。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就在这些聊天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还减少了学生玩手机和睡觉的频率。 问题: 这些好的举措我要继续坚持下去。不过,每个班上都有3--5名学生会干部,这些同学都很听话,也很出色,就是经常缺课,他们的理由是:“系里找我有事”,让我们很无奈。还有些大专学生简直就成了班级里的“VIP”,他们随意旷课、迟到的现象还很普遍,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也屡禁不绝,有的更甚至一个学期都见不到他们一次。这说明我们老师立德树人的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紧密的联系班级辅导员和学院的学管人员,共同抓好课堂上的纪律和学风建设,严格实训纪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下一学年中,让班级的课堂风貌有明显改观,学生的平均旷课率要降到10%下。 2、教学质量意识。 我带的这门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过关率能达到90%,这让我很欣慰,这说明学生的努力和我们的辛勤教学、细心管理都是分不开的。说明我们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细化、训练模式的科学调整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们要设置难度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实训流程争取让学生的实操能力达到100%。 问题: 不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那就是实训设备的多样化和实习工位的扩展。我们的车身修复专业人数不算多,但是汽修展业的人数就很多,所以在实训楼上课的时候常常出现学生“没事干”的现象,这样非常不利与教学和管理。 解决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增添一些实训设备和工具,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学到最全面的实操训练。 3、教育教学工作。 在2016---2017学年的两个学期中共计课时432个学时,除去学生实习的时间,还剩下不到300个学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教学班都会有一些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滨州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docx

滨州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 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 2015〕2 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 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 2015〕 168 号)要求,推动学院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制度,明确学院诊改试点工作要求与安排,不断提升发展能 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现状分析 自建院以来,学院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两次人才培养工作评 估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推动下,巩固和提升教学中心 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增强教学保障 能力和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全面提高。在看到成绩 的同时,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还有待进一步 加强,质量保证尚未内化为自主、自觉行为,全面质量管理的 文化在学院文化中渗透不够、普及不够;二是学院的质量保证 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质量保证的组

织架构、目标标准、制度流程、诊改项目等要素尚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质量诊断与改进的程序与方法尚未运用和实施;三是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薄弱,校内各系统之间统一身份认证、数据标准、信息门户尚未实现,各项教育教学数据的适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围绕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利益相关方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构建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教育、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领域在内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切实发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主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两区一圈”建设以及滨州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实学院教育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健全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及其他子规划,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层面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体

2017年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2017年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认为,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按马克思·范梅兰的观点,教师是唯一能够替代父母的人—这是教育学意味上的表达。这个表达起码包含了一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这个职业的任务里面,是包含着对孩子生命的某种重责的。大多数人认为,教师首先被赋予的就是一种权力—只要你在任何一种情形下被确认为教师,你就可以上台讲课,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你的自我认知也是:我是一个教师,我可以讲课,我可以组织活动,我可以评价,我可以批评,我可以惩罚。你凭什么做教师?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能获得自我的内心平衡吗?你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保持情绪克制吗?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我们强调课堂要充满激情,要用情感点燃冰冷的知识,知识才能具有吸引力。这话说得很有诗意,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又是极其有挑战性的。我如何每天都充满激情呢?每天的工作都是艰辛的,都是繁杂的,有时也都是苦恼的啊!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备课备到十点、十一点,还改作业,又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始终要保持这种生命热情,太困难了。

但是就这个职业而言,职业本身是需要热情的。没有热情,也就意味着没有教育成效,意味着课堂丧失了吸引力,意味着课堂中很难形成那种美妙的常态化互动。 所以,我始终热爱这个职业,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做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更重要的前提是:真爱这个职业,真爱学生。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归根到底要靠质量创造者自身来保证和提升。每一位质量创造者“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明天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社会责任之重何止百倍。企业尚且以“零缺陷制造”作为目标,教育更应以“零失败”作为自我要求。当今时代教育是一个淘汰系统,而不是推动人成长的系统。它通过筛选的方式,最后把一部分人归到这一类,把另一部分人归到那一类。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老师,培养被归为高考或中考失败一类人的直接教育者,担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每天我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一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比我自己的孩子更年轻的面孔,责任感油然而生。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诊改办法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诊改办法 为及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难、问题,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指导,增强各专业自我发展意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教学诊改目的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建立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了解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各专业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师重视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课程教学诊改原则 1.现实评估与建设性、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2.以自评为主的自评与督评相结合原则。 3.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5.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原则。 三、课程教学诊改内容 诊改内容分为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特色与创新5个部分(4个一级指标,1个特色与创新项目),包含课程标准、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管理、质量管理、成果管理、实践教学、主讲教师、教学文件、课堂讲授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成绩考核、师生反映12个二级指标,23个观测点,详见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体系。 四、课程教学诊改程序和方法 1.课程小组自评。课程所在教研室整理课程建设、管理与实施等相关资料,对所评课程的课程开发、管理、实施、评价以及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总结,肯定成绩,分析差距与不足,根据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进行逐项审查打分,填写课程教学诊改评价自评表,最后形成课程教学诊改自评汇报。 2.学院诊改组复评。在课程所在教研室自评的基础上,学院诊改组深入课程组,搜集相关信息,对所评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及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对照课程教学诊改评价指标进行公正评价,确认评价得分,形成评价意见和建议。 3.课程教学诊改的方法。主要通过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查阅资料、随堂听课、座谈和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 五、课程教学诊改组织机构 组长:教学质量监控处处长 成员:相关系(部、二级学院)主任(院长)、教学副主任(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教学质量监控处人员,各教研室主任。 六、课程教学诊改结果使用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实施方案

————————————————————————————————作者:————————————————————————————————日期: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目标,结合我校的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创业创新教育、产教融合等各项具体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引导学校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三全”原则。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诊改,让诊改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常做常新。全校师生人人参与诊改工作,诊改点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调研、制定方案、实施诊改、总结规律、建章立制,全程不间断,在首轮三年循环之后,按照年度为单位循环,持续进行,有效改进,逐步改进,逐步完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最终达成目标更新。 2.自主原则。学校、教职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也是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唤醒主体意识,明确教学工作诊改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教职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成长的基础。在教学工作诊改行动中,要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找补齐短板。同时,也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3.质量第一原则。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核心是质量,对象是“三个基本”。“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

教师个人教学诊改报告(2018-2019学年)

2018-2019学年“聚焦课堂”教师教学诊改报告单位:公共课部姓名:张勤研究室:语文研究室 一、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步入尾声,本学期我承担了医学院检 验技术1803、1804;护理1809、1810、1811、1812;影像1803、1804;口腔1801共9个班的《综合语文》及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1801班《大学语文》共计10个班级、每周20节课的教学任务外加中专会计1701班班主任工作,另外每 周四下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讨、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研究教学方法、集体备课、研探教学空间建设及云课堂使用。教学任务虽繁重艰辛,但我本着“以人为本”主张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刚上完第一堂语文课课间和学生交流时,学生有意无意的会流露出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还上语文课,今后对我们有用吗?对于这样的提问,我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为什么这样认为?那同学说,我听说上大学语文很没意思,大学语文之所以受学生冷落,是因为教授的内容和教法与中学基本没有太大区别,教师上课面无表情,语调平淡,课堂死气沉沉,老师无可奈何只有用考勤栓柱学生,可第一节课点名第二节课学生溜之大吉,第二节课点名第一节课学生迟到,即使去上课要么就是不带书看着黑板发呆、要么就是玩手机、睡懒觉,老师教的苦闷,学生学的辛苦。听完这话于是我就开始尝试在语文课堂上改变自己的方法,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学期上大学语文1,主要培养学生的赏析和写作能力,要求每位同学每学期都必须上台展示分享两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并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期末考试前一周我找到该同学,问他学习语文课有没有用的时候,他笑哈哈的回答道,当然有用啦。

杨应崧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

杨应崧: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打造“两链”,找准诊改 的起点 《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26日11版 编者按 2015年,教育部发文在职业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诊改”一词迅速聚集了诸多学者和院校的关注、实践和讨论。2017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全面推进诊改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工作和进度要求。从本期起,《职教周刊》将陆续推出相关理论研究和院校实务文章,以引导战线凝聚共识、纠正偏差,促进各地各校学习交流。 ■关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① 立足于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抑或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项目参考表”引起了误解,不少职业院校在制定诊改实施运行方案时,常错把“参考提示”理解为目标、任务,并以此作为起点,忙于在管理部门之间“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看似雷厉风行、得心应手,却将诊改演变成了“迎评促建”,把诊改目的异化为了“通过复核”。 诊改不同于传统评估,“主体”从他方转向了自身,“目的”从证明变为了改进。搞诊改,如果起点出了偏差,后面的工作就都会偏离预定轨道,甚至不知所终。因此,找准诊改的起点,打造“目标链”与“标准链”,至关重要。 诊改首先要制定目标和标准 目标是指个人或群体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它在教学诊改工作中的重要性无需赘述。简言之,诊改中,目标决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方向,如果连“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都模糊不清,质量便无从谈起。目标是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标准是目标的具象表现,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清晰的标准。目标是8 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逻辑起点,试想,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标准,如何“设计、组织、实施”,又根据什么进行诊断、改进?自然也就形不成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 目标是诊改动力产生的源头。诊断就是通过现状和目标的比较来发现问题和偏差,从而产生解决问题、消除偏差的愿望,再转化为学习、创新、改进的动力。

2017年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2017年教师教学诊改报告

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认为,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按马克思·范梅兰的观点,教师是唯一能够替代父母的人—这是教育学意味上的表达。这个表达起码包含了一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这个职业的任务里面,是包含着对孩子生命的某种重责的。大多数人认为,教师首先被赋予的就是一种权力—只要你在任何一种情形下被确认为教师,你就可以上台讲课,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各种要求。你的自我认知也是:我是一个教师,我可以讲课,我可以组织活动,我可以评价,我可以批评,我可以惩罚。你凭什么做教师?你能说你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吗?在各种复杂的纠结里,你能获得自我的内心平衡吗?你在受到不当刺激的时候,能保持情绪克制吗?这些都是极其困难的挑战。我们强调课堂要充满激情,要用情感点燃冰冷的知识,知识才能具有吸引力。这话说得很有诗意,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又是极其有挑战性的。我如何每天都充满激情呢?每天的工作都是艰辛的,都是繁杂的,有时也都是苦恼的啊!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备课备到十点、十一点,还改作业,又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始终要保持这种生命热情,太困难了。

但是就这个职业而言,职业本身是需要热情的。没有热情,也就意味着没有教育成效,意味着课堂丧失了吸引力,意味着课堂中很难形成那种美妙的常态化互动。 所以,我始终热爱这个职业,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做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更重要的前提是:真爱这个职业,真爱学生。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归根到底要靠质量创造者自身来保证和提升。每一位质量创造者“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明天的劳动者和接班人,社会责任之重何止百倍。企业尚且以“零缺陷制造”作为目标,教育更应以“零失败”作为自我要求。当今时代教育是一个淘汰系统,而不是推动人成长的系统。它通过筛选的方式,最后把一部分人归到这一类,把另一部分人归到那一类。作为工作在一线的高职老师,培养被归为高考或中考失败一类人的直接教育者,担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每天我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一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比我自己的孩子更年轻的面孔,责任感油然而生。

中职学校诊改方案: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 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与运行方案(试行)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501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落实学校办学主体责任,建立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常态化、周期性、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推动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理论依据 以“戴明循环”质量管理理论+“知识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我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理论依据,最终形成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础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与机制。 戴明循环(PDCA)是一个追求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四个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PDCA循环是一个能使任何组织活动有效推进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知识管理,是充分利用组织和个人的智力资本,不断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获取、创造、传递与应用能力的过程。知识管理的核心载体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具有生命周期,需要通过知识生命周期管理促进持续创新。知识生命周期管理,把知识生命周期、知识管理的流程和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将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创建“前台”+“后台”的工作方式,前台负责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后台负责诊断——学习——创新——存储——改进。做到前台有后台支撑,工作与保证同步,学习和创新驱动,实现职业教育从管理到治理、从理论到实践、从模式到习惯、从组织到个人的全面转变。戴明循环和知识生命周期融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戴明循环+知识生命周期示意图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学习材料及参考模板: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

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 为推进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学校决定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内部诊改,为保证教学诊改工作顺利推进特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专业质量标准 根据专业对应的产业背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进一步完善专业质量标准。 二、确定专业诊改目标 根据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比对选择标杆学校的相同专业的建设,结合本专业设质量标准,确定专业诊改目标。 三、分析专业建设现状 1.专业社会影响力。近两年的专业学生数,招生计划完成率、报到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相关度,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情况;以及专业荣获的各类表彰等。 2.专业人才培养与资源建设。

(1)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总课时数,实践课课时比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时比例,A类、B类、C类课程课时比例。 (2)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标准数量、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率。 (3)教材建设:建设省级及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数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数量、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数量。 3.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总数,专任教师的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位结构,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专任教师师资培养情况(挂职锻炼、培训进修等人员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专业团队中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人员、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比例以及教师荣获的各类表彰等。 4.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企业捐赠设备值、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生均校内实践场所使用时间。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稳定的实习基地总数,基地接待学生数量、基地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年生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时间、顶岗实习参与人数比例、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 5.专业校企合作状况。校企合作的主要企业及合作内容与方式,企业订单学生数及所占比例、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

高职院校诊改工作学习材料及参考模板:学校诊改实施计划(初6)(1)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2016年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计划(初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家及自治区对高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并且在2015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教育部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文件中指出:“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育部于2015年12月30日下发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的文件,对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重要措施,自治区也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我校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计划。 一、诊断改进制度的特点和目的 诊断改进制度的特点是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为基础,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自主诊断改进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要求不断进行自我诊断检查;自主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自行推动实施;自己检查实施效果并进行评估总结的工作循环机制。使各个高校能够在这个工作机制的推动下,不断找出问题,自行改进提高。通过“诊断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评估实施效果”这种不断重复的工作循环,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诊断改进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履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与完善诊断改进制度的具体目标 1.树立现代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引导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内涵,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建立起现代质量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提高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进步的步伐。 2.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使我校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各系统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涵盖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环节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我校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3.建立常态化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以自我诊改为手段,促使我校自主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建立常态化、富有自主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把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将社会赋予院校的质量保证责任落到实处。 4.提升我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自我诊改,强化人才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