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0课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0课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0课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第10课鸦片战争

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下面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组镜头( )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

B.民众在抗议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2.林则徐曾上书当朝皇帝曰:“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导致他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输入B.虎门销烟

C.英国发动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3.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它的修通加强了珠海与香港和澳门三地之间的直接交流。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和香港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4.如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D.甲午中日战争

5.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出自(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勒索赔款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C.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D.英国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

7.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

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9.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11.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3.一位研究中外关系的西方学者认为,“直至1839年为止,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自从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导致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者改变了对列强的基本态度

B.列强武力侵略并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C.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已完全受制于列强

D.列强的经济文化渗透取得了初步成效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开放通商口岸

15.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典型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 )

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1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笺、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历史的转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历史的反思]

材料二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年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一中哪部分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已有何显著不同?

(2)写出A、B、C三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第10课鸦片战争

1.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下面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一组镜头( )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

B.民众在抗议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

答案 C

解析材料时间信息“1843年”,此时正值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A、B、D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A、B、D三项。2.林则徐曾上书当朝皇帝曰:“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导致他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输入B.虎门销烟

C.英国发动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所以导致他上书的直接原因就是鸦片输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它的修通加强了珠海与香港和澳门三地之间的直接交流。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和香港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

答案 A

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选A。

4.如图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D.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进行野蛮的抢劫活动,故B项正确。5.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出自(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故B正确。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勒索赔款

B.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C.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D.英国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

答案 C

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故选C。

7.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

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 B

解析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故选B。

9.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

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中提到的战争地点可知在北京附近,皇帝逃往热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1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答案 C

解析从时间以及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来看,材料表明的是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1.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说明领事裁判权制度导致中国人研究和学习外国法律制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答案为C 项。A、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也不符合史实,排除;领事裁判权制度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D项。

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答案 C

解析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特别是上海的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13.一位研究中外关系的西方学者认为,“直至1839年为止,使西方国家听从条件方可允许双方关系存在的是中国;自从1860年以后,把和中国共同来往的条件强加于中国的却是西方国家。”导致这种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者改变了对列强的基本态度

B.列强武力侵略并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C.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已完全受制于列强

D.列强的经济文化渗透取得了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因此,B项符合题意。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开放通商口岸

答案 B

解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符合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征,故选B。A是治外法权,破坏我国的司法主权,排除;C形成国中之国,排除;D 是要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排除。

15.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典型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 )

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对清朝“天朝”的称呼,由“出现5次”演变为“大清国”“中国”;“天朝”是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的反映,它是清朝原有朝贡体系下的自称,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为了自强,转而向西方学习,于是,清朝统治者开始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并逐渐形成平等的国家意识和对等的对外交往理念,因此B项错误,A项正确;中

国外交理念的转变并不是对于西方列强崇拜,故C项错误;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项错误。

1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笺、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据《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历史的转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历史的反思]

材料二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年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一中哪部分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已有何显著不同?

(2)写出A、B、C三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答案(1)礼单一。不同:当时英国近代科技水平较高,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军事装备先进;而中国仍是相对落后的农耕经济(或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2)A:割香港岛;B:开埠通商;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问题: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真正惊醒。警示意义:如必须了解国情、世界形势,更新思想;必须反思历史,及时醒悟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