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调研报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调研报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一基点、重点和难点,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和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发育不够,有的村委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有的村委会自治权则异化为变相的行政管理,不能很好发挥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的作用。同时,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特别是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众的组织化参与渠道不畅,利益诉求平台不足,导致权益保障不够,没有形成“合作治理”架构,从而寻求诸如诉讼、信访、向媒体曝光、举报等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个体化、间接性救济途径。

基层组织和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治理主体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不足,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特征仍未改变,小农意识、小农经济和宗族意识在基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村民在利益分配面前,往往囿于短期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以民主的形式限制或剥夺部分人的利益,如剥夺“女子户”的土地收益分配权,出现自治过程中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涉及村民与自治组织之间的诉讼案件频发。

基层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基层党委、政府还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单一、被动,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和国家强制力,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源头性、长效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和措施,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局面。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单一。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本应发挥公益服务、监督政府、协调利益、整合诉求的职能,在向组织成员准确传达政策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组织成员的需求反映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然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的缺位,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丧失了缓冲和沟通环节,尚未构建起有序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难以

及时排查发现,发现后又不能及时介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直接涌向信访和诉讼渠道。群众“信访不信法”“以访代法”等问题比较突出,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强烈,无理缠访、闹访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司法权威的重症顽疾。创新县域社会治理体制,提高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发动多元主体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让乡村干部、联村法官、驻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说事,整合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将自治手段、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治理、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构筑起纵向多层级管理与横向多主体协同的树状社会治理模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坚持民主协商。社会“管理”向“治理”的变化,很大意义在于秩序建立从对人

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资阳的刚性任务,是资阳决胜全面小康必须同步抓好的关键环节。市政协高度关注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近期集中时间精力,组织相关专委会、部分市政协委员,与市综治办一起,深入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实地查看、沟通走访、座谈交流,经过系统梳理、研讨,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市上下持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平安资阳建设,为美丽繁荣怡然资阳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截止x年,我市16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优秀市,乐至县连续3届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 (一)治理工作的职责使命和时代担当更加凸显。主要体现在“三个精准”。一是精准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资阳模式”。切实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133”工作模式,即1个中心(坚持以平安创建为中心)、3条规律(把源头化作为“社会治理之基”、把精细化作为“社会治理之本”、把智能化作为“社会治理之要”)、3条道路(走党建引领之路、走社会协同之路、走发动群众之路),有力指导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迈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精准掌握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势变化。洞察当前公共安全压力日益增加、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矛盾遗留问题与新问题交织、新行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等方面形势变化,增强治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精准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使命担当。从提升治理能力、构建治理体系角度出发,精准把握城乡发展趋势、社会治理现状、社会治理需求等情况,确保治理工作更富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网格基础。全市县(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均实体化运行。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二是建立矛盾预防化解的多元机制。市、县、乡三级建立各级调解组织,充实调解人员。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离婚冷静期”“家事调查员”等为载体的家事审判调委会、医疗纠纷调处“3+2+1”模式、交通事故首端联动处置机制等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三是探索各界广泛参与的联动模式。建立三大类“红袖标”队伍。通过制作平安建设微视频、微电影,策划“微直播”等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平安建设。 (三)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化精细化智能化改革成效初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目前全市部分乡镇、村已实施“雪亮工程”,实现与“天网”“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十户联防”“平安大喇叭”的对接。市本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平台已基本建成。试点乐至县县级、乡镇、村综治中心建设工作得到省委政法委、省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通过一年来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认为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它工作都无从谈起。中央明确提出“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富顺县历届党委政府一致认为:抓不好稳定工作,是对党、对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只有抓好稳定工作,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认识,富顺县东湖派出所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既要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实际,针对过去稳定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成效不明显的弊端,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统的办法,全面推进稳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均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此项工作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政法和行政执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法为民的意识、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几点做法及建议:

一、搞好社区建设,优质高效服务居民群众 今后,我们应本着“服务居民、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加快发展”的宗旨,按照“休闲有去处、活动有场所、愁事能解、难事能帮”的原则,以便民、为民、富民、安民为目标,大胆改革城镇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居(村)民委员会,并广辟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村街)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型社区。在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上,本着“小社区,大服务”的思路,组织民政、劳动、公安、计生等职能部门进驻社区,开展扶贫济困、就业安置、民事调解、医疗保健、政策咨询等便民利民活动,使部门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党组织覆盖社区,政府职能延伸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体系配套社区,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群众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解决的速度快了,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形成了“不进大院进小院,不找政府找社区”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逐步使社区成为教育群众的前沿阵地。一方面,依托中小学校的场地和人员优势,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居民、服务居民,提高了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发挥社区文化阵地作用,组建晨练队、秧歌队、合唱队、诗歌协会、书画协会等文体团体,这样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成立扶危济困

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提升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镇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镇按照十七大“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提升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一、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一是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提升管党水平。坚持民主生活会常态制,建立班子成员早会制度,促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内民主。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对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总体要求以及相关具体政策加强学习,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实际,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激化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党委书记要担负起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基层。 二是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保证队伍素质。大力抓好项目书记产业党员培养,结合村“两委”换届,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服务群众观念强”等“三强”型农村优秀党员选进村党组织班子,保证了村支部书记队伍的指导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整体素质水平。规范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切实做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注重党员党性培养。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承诺制,抓好农村党员志愿者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广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组织联系困难群众帮发展、党员联系群众访

民情活动,扩大党组织服务群众范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测评标准,不断改善服务群众质量,保证农村党的队伍素质。 三是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规划建设,确保组织领导。继续推进“双先双覆盖”工程,按照党建先行、规划先行的要求,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镇实际情况,规划建设……等示范社区。先行成立了示范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注重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宣传,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导社区建设,规范征地拆迁等相关行为,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了社区建设工作的科学规范化进行。 四是抓好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机关等领域党组织建设,提升管理层次。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促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实施党建“凝聚力”工程,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务工作志愿者,广泛开展“七星级”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次。大力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活动,改进机关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机关效能提升。加强站所建设,切实提高各站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镇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实施“三级联创”工程,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加强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服务意识。镇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各部门在各村设立服务代理站,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零距离、无缝隙、主动式和全方位地为群众服务。坚持“不与民争利”,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3641084.html, 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研究 作者:郭少华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07期 [摘要]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基层善治的实现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现代化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入手,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困境之原因,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所在,没有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会进一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新时期基层社会面临着基层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社会信任缺失等社会风险,影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困境、根源及出路,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 1.1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传统,现代化理念不足 基于我国传统社会的一元化背景,传统的治理重在管控,群众处于被管制的地位,时代发展需要基层社会的管理向治理发生改变,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也在发生改变,但更多是疲于应付,治理跟风,运动式治理,缺乏长效机制,离人民的需求还很远,离党的要求还不够,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2 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多元化治理主体发展不充分 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当中仍一家独大,什么事都要管,什么事都能管,不该基层政府承担的功能也都承担了,基层政府的压力剧增,由于管理的杂,致使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政社不分,浪费了纳税人的人力财力物力,但群众对取得的效果却不满意,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满意度比较低。 1.3 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陈旧,治理方式亟待创新

社会工作部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社会工作部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我区社会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两个中心”运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中央媒体采访团及《X 日报》、《共产党人》杂志等多次对我区社会治理做法和经验进行刊载和宣传,XXXX年、XXXX年我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和和谐社区建设经验在自治区进行交流。现将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整体推进,奠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基础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我区于XXXX年X月份,成立了X区委社会工作部,由一名常委兼任部长,配备了专职副部长,在编工作人员X名,实现了社会治理工作专人专事专管。XXXX年X月份,相继成立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兼任,进一步

加强了社会治理工作组织领导。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X区网格服务人员管理办法》、《X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道“两个中心”运行改进服务水平的意见》、《X区清理规范社区各类评比达标创建和出具各类证明的实施意见》、《X区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权力清单》和《X区XXXXX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加强我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突出重点,优化服务,打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亮点 建设街道“两个中心”,搭建服务群众平台。按照市委彭书记要求,自XXXX年,我区投入资金XXXX多万元,率先在星海镇和XX个街道建设了民生服务中心和综治服务中心,两个中心实行“前台接待受理,当场综合办理,后台协同处理”机制,将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权力、职责下放,工作重心下移,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进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真正将两个中心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政府”。一是建设标准化。根据街道服务人口和承担工作量大小,对“两个中心”窗口设置、大厅布局、人员配备、服务管理等进行了统一规范,民生服务中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为主,采取业务“一口清”的形式设立X-X个综合窗口,综治服务中心设置X-X个窗口,实行AB岗定期轮换。配齐了以街道正式干部、聘用专职“两个中心”工作人员和部门派驻干部为主

调研报告: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这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给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为新时期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力量和形式。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 能力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弱。多数社会组织处于无人无钱的尴尬局面。由于社会组织注册登记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非营利性组织。多数社会组织活动经费来源有限,工作人员兼职的居多,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自身建设能力薄弱,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很有限。有的社会组织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 管理不到位,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性体现弱。社会组织中由于兼职人员居多,一些人员还处于临时聘用状态,内部管理很不规范,在开展活动中,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公益性反而弱化,在社会上很难建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社会公信力不足,开展活动难以持续。一些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

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处于弱势地位。现有的社会组织处于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领导,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时,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的严格审核和把关,实际上处于政府部门的附属地位,并且组织规模普遍偏小,自己的主张和声音难以独立地展现出来,受到社会的普遍轻视。 培育不到位,大量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处于灰色地带。由于目前实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门槛相对较高,大量的“草根”社会组织距离拥有真正合法身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由于缺乏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利于社会组织队伍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对这些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 抓紧制定社会组织法,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性质、地位、作用、运作方式、奖惩办法。社会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通过立法,明确非营利的定义与标准,社会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所从事的必要的有偿服务与营利之间的界限模糊,造成人们对非营利社会组织公信力的误解和责难,同时造成对人们参与社会组织工作积极性的伤害。有些新社会组织特别是中介组织,大多以营利性的逻辑来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精选模板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各位领、导政协委员: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其它工作都无从谈起。中央明确提出“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永清县历届党委政府一致认为:抓不好稳定工作,是对党、对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任。只有抓好稳定工作,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 基于上述认识,我县把维护稳定作为县委、县政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既要有效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又要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要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实际,针对过去稳定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成效不明显的弊端,我们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系统的办法,全面推进稳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发展不均衡,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此项工作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政法和行政执法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法为民的意识、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几点做法及建议: 一、搞好社区建设,优质高效居民群众 今后,我们应本着“居民、凝聚人心、强基固本、加快发展”的宗旨,按照“休闲有去处、活动有场所、愁事能解、难事能帮”的原则,以便民、为民、富民、安民为目标,大胆改革城镇管理体制,配齐配强居(村)民委员会,并广辟筹资渠道,建立健全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社区(村街)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群众、教育群众、群众的新型社区。在政府职能向社区延伸上,本着“小社区,大”的思路,组织民政、劳动、公安、计生等职能部门进驻社区,开展扶贫济困、就业安置、民事调解、医疗保健、政策咨询等便民利民活动,使部门工作重心下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党组织覆盖社区,政府职

社区基层治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国家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四川农业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关于雅安市雨城区基层社区治理情况的调查 指导教师赵国友 成员xxx(组长) X xxx x xxx x xxx x xxx x xxx x

目录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 二、调查的内容 (1) 三、样本和材料 (2)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居民在社区的基本情况以及数据可信度分析 (2) 2、社区在居民心中的存在感和满意度 (3) 3、社区卫生环境治理情况 (4) 4、社区文化等基础建设 (5) 5、社区的民主建设情况 (6) 五、解决措施 (7) 1、政府方面 (8) 2、社区方面 (8) 3、居民自身 (11) 六、结语 (11) 七、参考文献 (12) 附:调查问卷及心得体会 (12)

【摘要】:随着新城建设的加快推进,大量的拆迁建设使得原有的自然村逐渐被安置小区和商品房小区所取代。随着中国居住商品化改革的深入,构建和谐居住模式势在必行,良好的社区环境符合大众的居住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社区环境成为社区认同感的主导因素已在各方面得到认可,营建未来理想居住社区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在社区建设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社区卫生环境不良、社区治安不稳定、社区基础建设缺失、社区基层民主建设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调查的结果表明,社区基本治理情况不容乐观。人们虽然对社区达到了一定的认同度,但是满意度却不理想。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方面以及民主建设方面社区做得仍然有很多不足,社区服务需要更加完善。 【关键词】:社区服务社区文化认同度社区民主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与确立的历史过程及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的同时,也要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执行当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让大学生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增强自身社会实践能力、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现阶段城市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情况;建立适应居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学习服务意识,锻炼大学生自身社会实践能力。 二、调查内容 社区”一词其实是一个舶来品,它最早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发表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滕尼斯认为,社区应该是指那些有着共同价值取向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团体。相对于社区而言,“社会”则是由很多不同价值取向的异质人口组成的,由社会分工和契约联系起来的、缺乏感情和关系疏远的组织和团体。人们在社区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人们在社区中得到最初的训练,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人们从社区向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

调研报告: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因应之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住基层社会治理这一基点、重点和难点,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 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和民主协商不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动力不强、渠道不畅。受到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管理体制的影响,村级组织的自治功能发育不够,有的村委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的状态,有的村委会自治权则异化为变相的行政管理,不能很好发挥服务群众、化解纠纷的作用。同时,村民参与村务监督管理,特别是通过民主协商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基层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众的组织化参与渠道不畅,利益诉求平台不足,导致权益保障不够,没有形成“合作治理”架构,从而寻求诸如诉讼、信访、向媒体曝光、举报等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等个体化、间接性救济途径。

基层组织和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治理主体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不足,广大农村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特征仍未改变,小农意识、小农经济和宗族意识在基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些村民在利益分配面前,往往囿于短期利益和家族利益的考虑,以民主的形式限制或剥夺部分人的利益,如剥夺“女子户”的土地收益分配权,出现自治过程中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现象,涉及村民与自治组织之间的诉讼案件频发。 基层党委、政府社会治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基层党委、政府还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变,治理方式单一、被动,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和国家强制力,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源头性、长效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和措施,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局面。 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单一。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本应发挥公益服务、监督政府、协调利益、整合诉求的职能,在向组织成员准确传达政策信息的同时,通过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把组织成员的需求反映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然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的缺位,使得政府与社会之间丧失了缓冲和沟通环节,尚未构建起有序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导致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难以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情况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情况报告 按照金法组办[xx]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短板、薄弱环节 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如下:一是基层工作队伍力量不强;二是基层党员教育学习管理不够到位。三是日常工作中存在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多。 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是虽然各村两委按照换届要求,配齐配强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但储如村级社长、村两委小三职干部因为职务级别、薪酬标准等原因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好,几乎村级基层治理工作重任主要压在村两委主要领导肩上,全县各乡村情况基本类同,只是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党员流动性大,接受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个别基层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时恰恰起一起负面作用,对于促进基层治理造成一定的困难。当前在转职能转作风高标准要求下,乡村两级面临十分重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的发力点:一是完善基层干部能上能下考核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到岗到人。二是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构建基层治理的主体队伍力量。三是进一步提升村级大小三职薪酬待遇保障,真正形成独立专攻专注于村、社基层治理工作。 2、关于基层治理的资源可整合的问题

储如综合治理网格员、生态环保、人民调解员、法律宣传员,特别是离任干部、老党员、老积极分子等力量可以整合进来,同时需要理顺各自职责、待遇包括在整个基层治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责任等问题。 3、关于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权力、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落实情况 乡对照上村三项主体的权力、责任、义务,本乡所辖四个村级组织均按照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如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村级支部负责统筹、村委会负责具体按相关法律程序组织实施,涉及群众自建项目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建设,包括涉及招投标项目建设,村级监督委员会及广大社员群众均具有监督作用。 另外,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村两委负责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负责对个人提出申请的村民召开村支部分、党员会、全体村民大会审核审议,按标准民主集中评选贫困户,并在村级范围内公开公示,并上报上级一党委政府,具体工作中会同县乡两级做好政策宣传,督促扶贫项目实施,并在年度村、乡脱贫工作中组织全体村民大会按照贫困户主动申请,对照村“一低五有”、户“一超六有”指标提交全体村民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上级党委政府逐级上报。总的来说,上述各项工作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程序实施。 4、关于参与村级治理,除村两委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行业组织外还有哪些组织的问题 目前尚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等相关组

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情况汇报

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增强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态势。社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社区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加强城市基层管理,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社区建设总体情况凉州区城区面积xx平方公里,现有街道办事处8个,社区居委会xx个(其中包括武南镇x个、黄羊镇x个)。有社区居委会主任xx人,副主任xx人,委员xx人,各类社区党组织xx个,党员xx多名。(一)选足配强领导班子,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xx年x月全区第四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完成,各社区选足配强领导班子,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总支、支部)工作职责、居委会工作职责、书记岗位职责、主任岗位职责、居委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居委会民主听证会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居民代表会制度、居民事务代办制

度、档案管理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二)社区办公场所得到改善。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自建、购置、划拨、借用等方式解决了社区办公用房,其中自建解决的有x个,购置的有xx个,划拨的有x个,借用的有x个;其中社区办公用房在xx平米以上的有x个,xx平米以上的有x个,xx平米以上的有xx个,其余xx个均小于xx平米。(三)社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人员xx名,其中,公职人员xx名,民选副主任xx名,公益性岗位xx名,进村进社服务人员xx名,参战参试安置人员xx名,聘用人员xx名。年龄结构上,xx岁以下xx名,xx岁至xx岁xx名,xx岁至xx岁xx名,xx岁以上xx名。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xx名,高中及中专xx名,大专及以上xx名,本科及以上xx名。(四)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几年,通过争取项目建设,西大街、东大街和西关街三个街道均完成了“四站一中心”项目建设任务,各街道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建成集民政、社会保障、综治、计生等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并整合各部门资源,配套建设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室、爱心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使社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五)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在城区各社区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

关于2017社会管理调研报告.doc

关于2017社会管理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城镇情况 广城镇位于XX县西南部,座落于任河北岸,毗邻XX市田坝镇,是一个具备一定农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的边远镇。该镇距县城35公里,全镇总

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110户8206人。20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 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润民心。

1、对于外来流动人口,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与“以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针对出租房屋,积极推行外来流动人口旅馆式管理,全面调查摸底,比对核实,逐个采集信息并录入微机进行管理。严格规范房屋租赁手续,对散居在租赁房屋的外来流动人口,逐户建立租赁房屋档案,并全部录入租赁房信息库。对流动人口做到“六清五掌握”,即:身份清、职业清、现住地清、户籍所在地清、暂住理由清、家庭成员清,掌握交往关系、掌握活动规律、掌握经济变化、掌握现实表现、掌握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2、对于本地外出流动人口(包括移民搬迁人员),以村为单位,全面熟悉其职业、住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定期与他们联系,及时为其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就医、子女就学、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信息,了解已发放的各项惠农补贴是否收到,尽最大能力为他们服务;对于生活困难的本地外出流动人员,将其列为扶持对象,特别困难的则定期慰问。

(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暖人心。 1、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切实抓好“五个及时”: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二次犯罪;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勤劳致富。成立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与帮教对象结成对子,和帮教对象家属签定帮教责任书,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并主动上门走访谈心,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其树立生活勇气,同时针对部分帮教对象家庭条件差、生活无着落的实际情况,主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过上稳定的生活。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2014-10-27 14:37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于建嵘 字号: 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的基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撤社建乡”以来,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十多年间通过分权改革、税费改革、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化,城乡发展加速融合。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在现实运转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其一,乡镇政权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乡镇政权的管理权有限,经济能力也有限,却承担着无限的政治责任,“一票否决”事项过多,不必要地增加了乡镇政权的工作压力和困难;其二,乡镇政权与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关系有待理顺;其三,乡镇政权的民主基础不牢,乡镇人大制度没有全面落实,不能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和诉求,乡镇政府往往得不到农民的高度信任。由于这些体制问题,不少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放在应付上级下派的行政事务上,缺乏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难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必要通过改善行政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落实人大制度来加强乡镇政权建设。 通过地方政府立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与变革 强化基层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基层民主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解决和完善我国当前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关键。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乡镇政权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包括乡镇人大、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权利义务关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遵循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定程序,使其规范运行。创新农村基层民主运行的体制机制,有效回应农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政府权力和行为必需受到的制衡与监督,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应体现民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呼声。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强乡镇政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重点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乡镇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树立为农民服务的理念,有效回应广大农民对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改革目前的考核体制,严格控制对乡镇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再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考核乡镇官员的主要指标,而是将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地方政府立法增强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能和财政的完整性,并相应地建立起必要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责任监督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平台和机制,实现地方

2019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二)解决粗放式、碎片化管理的问题。随着基层公共事务的不断增多和日趋复杂,尤其是群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协同治理。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碎片化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的情形非常明显,而且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牵涉面广。很多基层干部为此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也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管理不仅浪费人财物,而且抓不住治理重点,还容易忽视治理盲点。 (三)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是一切工作的领

街道关于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调研报告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成绩斐然,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当下,这种累加效应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尤为明显,创新治理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打开。 存在问题: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负重。一是身份的急剧改变。经济体制改革引发“单位人”向“社会人”大批量的转化, 给基层社会治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各单位卸掉了原本自己要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重担, 将包袱甩给社会,甩给基层。但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使得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相对不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问题。二是人口结构的快速改变。城镇化快速发展给城市人口结构带来巨大变化,最大表现就是流动性人口激增,有些城市人口流动数量远远超过本地居民。大量的流动性人口成为社会管理的盲区,给经济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三是供需不平衡。民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管理体制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单位制的逐步解体,基层社会的各类矛盾和冲突日益复

杂,社区管理、物业管理、信访、土地征收、拆迁、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大量出现,而传统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使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予以解决。 权力有限。一方面是“万金油”的职能,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职权。人们形象地用“人微言轻、责任重大”来概括当前基层体制现状,即:权力特别少,事务特别多;权利特别小,职责特别多;资金特别少,服务特别多。“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级、区级政府将大量的行政管理事务“漏”到街道一级,街道办事处的各部门设置与上级政府对口,包括党建、住建、养老、低保、就业、司法、综治、城管、消防安全、卫计、环保、文教、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同时还设置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街道办人员编制少的弊端日趋突出,但职责职能的全部下放,造成“管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管不到”的局面。 共治主体问题。首先,主体权力出现问题。许多干部常常身兼数职,当权力过度集中必然会导致用权的不合理性,出现基层政府相对的执法不公。其次,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功能设置不够清晰。在共治实践过程中,村委会、居委会的角色是一个同时兼顾决策和执行的双重身份,他们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往往只强调自治性,希望摆脱乡镇(街道)的管理和约束,而忽略本身强调的村民、居民自治应有的权力。最

构建三大平台 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构建三大平台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XX省XX市地处中原腹地,南依嵩山,北濒黄河,东瞻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河洛文化的摇篮,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991年撤县建市,面积1043平方公里,现辖15个镇、5个街道、2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88个村、30个社区,人口83万。XX是工业之城,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是全国百强县市、全国工业30强县市,是中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领跑者。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506家,上市企业达到6家,形成了铝及铝加工、耐火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是国内最大的铝板带箔加工基地、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豫联产业集聚区是俄罗斯在华投资最大项目豫联集团所在地。XX是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商代称阙巩,周为巩伯国,公元前249年置县,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得名巩县,又因地扼古都洛阳,史有“东都锁钥”之称。XX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区之一,境内有裴李岗、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15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名胜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其中,北魏石窟是全国九大石窟之一,其保存完整的“帝后礼佛图”属国内绝品;北宋皇陵是我国现今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康百万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XX是宜居之城,在这里,希望每天都伴随着太阳冉冉升

起,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幸福莫过于城市环境的日趋改变,人民生活安居乐业。201X年,投资450亿元的融创慈云小镇、云智小镇和投资350亿元的西山小镇花落XX,伴随着一批特色小镇的落户,逐步形成南部山区养生度假区、嵩顶综合旅游度假区、伊洛河休闲观光产业带等旅游度假胜地。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政法综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政法、大综治、大稳定,促大发展、保大民生”的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市镇村三大平台,持续强化基层基础,积极创新工作举措,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一、构建三大平台,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政法综治工作高效开展 (一)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市级平台。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以及综治督导督办办法、综治工作考评办法、综治鉴定管理办法三项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健全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责任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综治工作格局。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政法委调研意见,印发《关于建立全市政法工作推进机制的意见》,健全十项制度,开展五项活动,强化五项措施,为政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思路 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全球性趋势。与此相适应,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迁的客观实际,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调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改善社会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处于快速转型时期的我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社会环境空前急剧变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改善社会治理依然任重而道远。具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在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分化和重组的同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没有实现相应的转变。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化加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异质性和多样性对同质性和单一性的取代。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取代了“一大二公三纯”的旧式格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带来了职业群体结构的变化;改革前社会阶层结构高度均质化的状况已大为改变,并越来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社会分化几乎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导致原先简单的社会结构复杂化了,使同质的社会不断异质化了,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调现象、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在快速激变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社会整合力量趋向弱化,而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又不健全,特别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官本位依然大行其道,政府社会管理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社会整体整合力量特别是国家行政整合能力明显不足。 第二,社会治理结构尚未得到调整和优化,共建共治和谐社会的合力不强。社会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确立治理主体、客体、行为准则、治理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良好的社会治理机构,需要各治理主体既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又能够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和谐有序、自律自治的制度化治理机制。但从现状来看,这种良好的社会治理结构在我国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三部门还未真正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载体,社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发育仍显迟缓,社会资本的开发利用不足,社会的自主性及自我组织能力不够强,各级官员新的治理观念还未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与行政能力不强等等。 第三,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短缺低效。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由于在发展观和发展理念上的偏差,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致各级政府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