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参与政治生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节依法参与政治生活姓名: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公民享有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 初具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习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本,掌握知识框架 依→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指什么? 法 参→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与 1、 2、 3、 政→我国公民怎样正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治 1、 2、 3、 生→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活 →作为公民,应怎样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进入情境,完成相关习题 情景1、(见教材P82小毅事例并回答问题) 第一、小毅在行使什么权利?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权利吗? 第二、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行使_____ 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公民的________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我们怎样行使我们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们可以行使哪些其他政治权利? 情景2、孙志刚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关注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2)公民政治权利的特点——广泛性 (3)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建议权、_______、平等权、政治自由权、选举权和________等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渠道1:可向_______________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建议; 渠道2: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等媒体进行监督 渠道3:向有关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打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5)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见教材P83:阅读下列材料,并指出其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节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课堂笔记及背书提纲 新人教版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1、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P74-1 2、我国的权力机关 P74-1-4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74-1-5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P74-2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与职权 P75-1 重点问题及背诵: 3点)P74-1整段 答:(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1)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依法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包括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等组成的体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 (6项,背诵出来)

第二目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P76-1-3 ①依据:宪法和法律②主体:人民③对象: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④目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⑤实质: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识。 (2)依法治国的作用(意义及原因) P76-1-2和P76-1-4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要求及各自的地位 P76-2-1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为什么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P76-3 3、为什么行政机关(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P77-1 4、依法治国对公民个人的要求 P77-2 重点问题及背诵: P76-1-3) 3、为什么要实施依法治国?(2点,依法治国的原因及意义) 4、怎样实施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要求 P76-2-1 (2)对国家机关的要求P76-3 (3)对行政机关的要求P77-1 (4)对公民个人的要求P77-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梳理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课程标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核心素养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知识梳理 文明的价值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 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倶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文化的地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6.文化自信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做法 (1)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坚定文化自信的做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六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2、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难点:1、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2、依法治国 【时安排】2时 【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时: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 — 选举代表——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砖井镇中学“136”模式导学稿 年级:九(上)科目:思想品德执笔人:周向娥执教人:周向娥 上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总第20课时 一、课题:6.3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二、学习目标: 1、学会: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和行使的渠道;知道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学生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会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乐学: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明确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爱护祖国的表现。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行使政治权利的表现;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四、教具学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解读目标】 【预习反馈】 预习案 1、预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勾画出知识点,完成预习案。 2、预习内容:P84-P88内容。 3、预习题目: (1)公民政治权利的含义是什么? (2)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3)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4)公民应当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5)什么是国家安全?(含义) (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 (7)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4、预习困惑: 探究案 探究一(2013 昭通中考) 材料一2013年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 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法治政府,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行政;对不符合科学发展、有碍社会公正的法规政策和规则要进行清理。 材料二某市政府、市委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通报了市机关“万人评议”的结果。在回收的10312 份评议表中,尽管满意率达99.3%,但群众也提出了6948条批评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一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 (2)在“万人评议”活动中,公民行使了什么政治权利?作为国家主人,你准备怎样来行使上述权利? 探究二“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公开电话是某市政府近年来为是么办实事之一。电话开通 后,该市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充分行使了公民的批评、建议权。截至2014年3月,仅市长公开电话

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八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专题八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2年8月14日上午9时,荆州电视台演播大厅,湖北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民政厅、省林业厅5名厅级官员走进直播间.开始了“落实责任,强农叠栏整狸阅邈堇旦盟间.开始了“落实责任,强农惠农”电视问政节目的首次电视网络广播同步直播。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亲临现场观摩指导。据了解,此类省级电视问政在全国尚属首例。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材料三:2012年,网络舆论场拥有5亿多网民.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了3亿。在这一年中,网络愈加成为正能量的聚集地,网络也成为反腐的新力量。 【设问角度提示】 1.政府开展“电视问政”、网民通过“网络反腐”说明了什么? 答:我国政治文明在不断进步;网络成为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国家保障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倾听民意,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2.“电视问政”“网络反腐”内容多种多样,包罗万象。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诸如。房价过高、整治腐败等等。这反映了什么? 答:反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反映了人们遵守法律,追求公平正义。 3.开展“电视问政”“网络反腐”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更多的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利于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电视问政”“网络反腐”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要采用正当的方式与非正义行为做斗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中国公众通过网络行使监督权的意识日渐增强;政府部门对民众簇舆论的重视与尊重。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有( )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②我国的大小事务可以由人民群众直接作出决定③广大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更具有活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右边漫画说明( )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题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复习提纲) 【一句话必背】 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 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的力量。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怎样增强 文化自信?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5.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 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 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 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 勤恳恳、敬业创优。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①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③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是当代中 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价值导向。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9.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③明辨是非,认真做事、踏实 做人。 【巩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

2021年九年级政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依法治国、宪法、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方面了解的请况。 2.了解学生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方面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多 媒体教学用具,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3.学生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规定,了解公民应怎样行使政治权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二)能力目标 1. 提高对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认识。 2. 自觉履行公民的政治任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3. 依法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 2.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探究式与讲授法教学 教学媒体 多媒体 内容结构分析: 本课内容是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两部分构成。着重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建议权、监督权,依法行使建议却、监督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本课许多内容与我们同学们离的很近,现实意义十分明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复习“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课本P.74页第一自然段)引出“人民代表的重要地位”

思想品德: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教案1(人教版九年级)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1.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制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德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问题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简案: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2、全国人大同中央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3、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什么? 4、教材P74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6、教材P75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7、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含义是什么? 8、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板书) 1、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板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国内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呢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讨论: 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学生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具有监督作用;人大代表有人民选出,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群众不满意;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中可以得出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她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全国人大同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高检察院都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大有权对过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

九年级政治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汇总

九年级政治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归纳 汇总 361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p76—79 1、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p76 (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举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监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为什么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p76—77 (1)、其他国家权力机关都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 (2)、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他报告工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4)、主要职责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都由他 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p78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怎样依法治国?p78-79 (1)、依法治国,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规定。 (4)、生活在法治国家,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6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80—83 1、关于宪法的知识。P80-81 (1)、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6课《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点梳理归纳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3、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含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3)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根本依据是宪法。 7、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立法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准则是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8、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1)对国家机关的要求 (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2)政府要依法行政(重要性):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2)对公民个人的要求: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第二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 1)构成: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2)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1)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3单元第5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2框 当好国家的主人学案 北师大版.doc

当好国家的主人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利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渠道。(重点) 2.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社会、班级的管理。(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课文59—62页,在课文中找出下列知识点并在疑难处作标记。 1.如何当好国家的主人? 2.我国公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利主要有哪些? 【合作探究】 1.观看视频《广州“限外”听证会》结合视频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公民应该如何参与公共生活? (2)广州“限外”听证会给了你哪些启发? 2.观看视频《兰州老人持砖连砸30辆红灯违章车》并结合视频讨论回答: (1)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应注意些什么? (2)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 3.公共事务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小组交流讨论:

(1)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主人的责任? (2)我们青少年是否有权参与管理国家?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 【检测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众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几年,广大人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高涨,屡屡成为一些焦点案件审判的旁听者。一些公民,包括某些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舆论审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这说明,公民要() ①理性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②坚持司法程序正义,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 ③理性行使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④增强民主法治理念,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随着互联网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公共空间,“公共讨论”逐渐成为常态。时下很多网民的观点表达,并非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是“谩骂式批评,情绪化建议,抱团式声讨”。在网络空间,公民参与公共讨论应当()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坚持合法有序行使监督权④积极行使言论自由,这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第六第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第三框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主备人:平庸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 2.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青少年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行使政治权利 难点:行使政治权利、维护国家安全与中学生的关系 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模式:先学后导,当堂达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武汉市将每年的6.19定为“宣传环保,回收废旧电池日”,这一回收日的确立,源于该市六中学生给市长的一封信。2006.6.2该市六中八年级(4)班学生根据他们对废旧电池污染等12项环保问题所做的社会调查,诚恳致信市长王守海,建议全市分类回收和处理废旧电池。6019《长江日报》向市民公开发表了学生的来信和市长的批复,一周之内,武汉三镇市民纷纷致电致信,位废旧电池“安个家”出谋划策。19日下午,涂勇副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针对学生的提议进行讨论,市政府当即决定,将6019定位回收废旧电池活动日。 武汉六中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 板书: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二)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⑴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⑵公民应当怎样正确行使政治?在行使建议、监督权时可采用什么渠道? ⑶什么是国家安全?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⑷公民应当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三)小组展示,师生质疑、探究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活动一】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参与政治生活 一、本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 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 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木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及意义; 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师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酌情采用讲授法、堂讨论法、教师指导法、调查法、实例教学法等。 四、时安排:3时,每框一时。第六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教案 一、导入新 引言 小泽向市长反映非法经营的网吧 ——参与政治生活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 二、讲授新 (一)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板书) 【活动一】你知道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吗? 答: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利。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1、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板书)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公民享有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水平目标: 初具依法准确行使政治权利的水平;参与政治生活的水平;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习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本,掌握知识框架 依→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指什么? 法 参→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与 1、 2、 3、 政→我国公民怎样准确行使建议、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治 1、 2、 3、 生→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活 →作为公民,应怎样履行保守国家秘密、保守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进入情境,完成相关习题 情景1、(见教材P82小毅事例并回答问题) 第一、小毅在行使什么权利?我们每一个都有这个权利吗? 第二、选举权属于哪种公民权?行使选举权需要哪些条件? 行使_____ 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公民的________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行使选举权需要的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②年满18周岁;③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我们在座的各位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哪我们怎样行使我们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们能够行使哪些其他政治权利? 情景2、孙志刚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A、权力需要监督和制约;B、每个公民都要承担监督的责任;C、每个公民都要注重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能够向相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D、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即时举报。) (2)公民政治权利的特点——广泛性 (3)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建议权、_______、平等权、政治自由权、选举权和________等 ①注重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能够向相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即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④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相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4)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 渠道1:可向_______________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建议; 渠道2:通过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等媒体实行监督 渠道3:向相关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打电话、走访等形式向相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5)自觉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 上述做法哪些准确?那些不准确?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5)公民应如何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或怎样准确行使监督权? 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准确行使。

九年级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练习题人教 新课标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2.依法治国的前提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3.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这说明政府要()A.深化改革 B.弱化职能 C.依法行政 D.提高能力 4.下列各项只能由宪法来规定的是() ①刑罚的种类②国家的根本制度 ③国家的根本任务④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5.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对我国()A.根本制度的规定 B.根本任务的规定 C.国家性质的规定 D.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2005年9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有关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俗称“起征点”)立法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 ①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②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增强立法透明度,推进立法民主 ③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决定国家大事 ④能够让法律得到大多数公民的批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违法犯罪案例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

部. 社会名人等。这表明,在我国 (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法律对政府部门没有约束力 ③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④“违法必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国家决定 从2001年开始将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国家之所 以把现行宪法实施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②只要坚持法制宣传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9.民法通则第1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 本法。这说明()A.宪法是民法通则惟一的立法依据 B.宪法与民法通则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C.民法通则是对宪法的具体解释 D.宪法包括民法通则 10.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其目的是()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B.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C.保障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保障公民享受所有合法权利 11.下列选项中的两部法律是母法与子法关系的是() A.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B.刑法;刑事诉讼法 C.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 D.宪法;刑法 12.宪法之所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因为:()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2019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