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现象

空化现象
空化现象

空化效应

液体中空泡溃灭时产生的空蚀、噪声、振动和发光等现象。空化噪声是一种很强的水动力噪声,在有关工程中通常应尽量避免。空泡溃灭时产生的脉冲作用加大结构物的振动,也会产生有害影响。在空化发光效应中,光强很弱,只能在暗室内才能测到。对这种发光效应的机理尚未弄清。有人把水洞实验室的光线遮掉,用30分钟长曝光时间摄取空化发光的图像,同时记录物体表面的空蚀强度,发现空化发光强度与空蚀强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有可能利用空化发光效应预报空蚀强度。这种技术正在探讨中。

空化现象

超声波空化作用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的作用下

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的动力学过程。空化作用一般包括3个阶段:空化泡的形成、长大和剧烈的崩溃。当盛满液体的容器当通入超声波后,由于液体振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即空化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从而在交替正负压强下受到压缩和拉伸。在气泡被压缩直至崩溃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瞬时压力,一般可高达几十兆帕至上百兆帕。 Suslick等人测得:空化可使气相反应区的温度达到5 200 K左右,液相反应区的有效温度达到1 900 K左右,局部压力在5.O5× 10 kPa,温度变化率高达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达400 km 的微射流。这种巨大的瞬时压力,可以使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表面受到急剧的破坏。通常将超声波空化分为稳态空化和瞬间空化2种类型:稳态空化是指在声强较低(一般小于10 w/cm )时产生的空化泡,其大小在其平衡尺寸附近振荡,生成周期达数个循环。当扩大到使其自身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相等时,发生声场与气泡的最大能量耦合,产生明显的空化作用。瞬态空化则是指在较大的声强(一般大于1O w/cm )作用下产生的生存周期较短的空化泡(大都发生在1个声波周期内)。

超声波的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应用了其空化作用以及其空化伴随着机械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等,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的应用,前者主要表现在非均相反应界面的增大;后者主要是由于空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得高分子分解、化学键断裂和产生自由基等。利用机械效应的过程包括吸附、结晶、电化学、非均相化学反应、过滤以及超声清洗等,利用化学效应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物降解、高分子化学反应以及其他自由基反应。

影响超声波空化的因素

超声波空化作用的强弱与声学参数以及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1)超声波强度超声波强度指单位面积上的超声功率,空化作用的产生与超声波强度有关。对于一般液体超声波强度增加时,空化强度增大,但达到一定值后,空化趋于饱和,此时再增加超声波强度则会产生大量无用气泡,从而增加了散射衰减,降低了空化强度。

2) 超声波频率超声波频率越低,在液体中产生空化越容易。也就是说要引起空化,频率愈高,所需要的声强愈大。例如要在水中产生空化,超声波频率在 400 kHz时所需要的功率要比在10 kHz时大1o倍,即空化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一般采用的频率范围20~40 kHz。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黏滞系数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空化强度越高,越不易于产生空化。黏滞系数大的液体难以产生空化泡,而且传播过程中损失也大,因此同样不易产生空化。

4)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对空化的产生越有利,但是温度过高时,气泡中蒸汽压增大,因此气泡闭合时增强了缓冲作用而使空化减弱。

HCl就是指HCl气体也可以说成盐酸,得看语境。通常工业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制备HCl

HCI和HCI气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是的称呼。

请问HCI是什么--1、氯化氢;2、盐酸,在化学方程式里通常写做HCl!

HCI气体又是什么--氯化氢的常态,气态。

这个要怎么制备--1、化学实验室里的制法:氯化钠加入浓硫酸里加热即可。2、工业制法: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对声空化效应的应用综述

对声空化效应的应用综述/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理工论文化学与化工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声空化效应的应用综述 1.声空化和海洋生物搁浅为了更好的侦测潜艇等,海军自20世纪60年以来就开始使用主动声纳(原理见图9)。中频声纳频率为1~10kHz;低频声纳频率小于1kHz。主动声纳的主要原理是首先由声纳发射出探测信号,然后通过接收探测信号遇到物体反射回来的反射波对目标进行分析(例如类型、位置和形状等)。为了增加探测的距离,一般主动声纳的功率都比较大。声纳对于海洋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可能会引起海洋生物的恐慌和干扰其回声定位系统等。这里主要讲述的是与声空化相关的效应。近些年来,人们发现很多的海洋生物(主要是鲸鱼和海豚等)搁浅事件与海军的军事演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很强的关联。2002年9月24日,有10个国家参与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号为“NeoTapon2012”的国际海军演习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CanaryIslands)附近进行。在使用主动声纳4小时后,演习地点附近发现有14头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搁浅(图10)。随后,科学家通过解剖搁浅的海洋生物尸体(图11)指出海军演习过程中使用的声纳可能是造成此事件的罪魁祸首。在搁浅的海洋动物体内(尤其是肝脏),发现了大量的不同尺度的空泡(图11)。在局部部位,空泡体积甚至占到总体积的90%。一些微小空泡(直径在50~750m之间)的存在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肝脏组织被压缩,血管膨胀,局部出血和严重的细胞坏死等。那么这些不正常的空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空泡又是如何影响鲸鱼等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呢?学术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鲸鱼受到声纳的噪音等惊吓,快速浮上水面造成类似于潜水病的症状。但近年来的一些后续研究并不支持此观点。在一次测试中,科学家给一头突吻鲸贴上了“标签”,并跟踪其在声纳使用过程中的行为。实验表明,该鲸鱼缓慢下潜,然后停止其进食活动,远离声源,并最终浮上水面。这与之前科学家所推测的鲸鱼会在声呐的干扰下快速浮出水面并不相符。另一种解释认为搁浅可能跟空泡在含有高饱和度气体的环境中和高功率的声场作用下的增长有关。人们很早就发现在声场的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小学科学六年级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鼻子、嘴形、肤色、眼睛、脸形、花纹、手指形状……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在相似的特征。

调节阀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调节阀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1)清洗法 管路中的焊渣、铁锈、渣子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下阀盖平衡孔内造成堵塞或卡住使阀芯曲面、导向面产生拉伤和划痕、密封面上产生压痕等。这经常发生于新投运系统和大修后投运初期。这是最常见的故障。遇此情况,必须卸开进行清洗,除掉渣物,如密封面受到损伤还应研磨;同时将底塞打开,以冲掉从平衡孔掉入下阀盖内的渣物,并对管路进行冲洗。投运前,让调节阀全开,介质流动一段时间后再纳入正常运行。 2)外接冲刷法 对一些易沉淀、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采用普通阀调节时,经常在节流口、导向处堵塞,可在下阀盖底塞处外接冲刷气体和蒸汽。当阀产生堵塞或卡住时,打开外接的气体或蒸气阀门,即可在不动调节阀的情况下完成冲洗工作,使阀正常运行。 3)安装管道过滤器法 对小口径的调节阀,尤其是超小流量调节阀,其节流间隙特小,介质中不能有一点点渣物。遇此情况堵塞,最好在阀前管道上安装一个过滤器,以保证介质顺利通过。带定位器使用的调节阀,定位器工作不正常,其气路节流口堵塞是最常见的故障。因此,带定位器工作时,必须处理好气源,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在定位器前气源管线上安装空气过滤减压阀。 4)增大节流间隙法 如介质中的固体颗粒或管道中被冲刷掉的焊渣和锈物等因过不了节流口造成堵塞、卡住等故障,可改用节流间隙大的节流件—节流面积为开窗、开口类的阀芯、套筒,因其节流面积集中而不是圆周分布的,故障就能很容易地被排除。如果是单、双座阀就可将柱塞形阀芯改为“V”形口的阀芯,或改成套筒阀等。例如某化工厂有一台双座阀经常卡住,推荐改用套筒阀后,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5)介质冲刷法 利用介质自身的冲刷能量,冲刷和带走易沉淀、易堵塞的东西,从而提高阀的防堵功能。常见的方法有:①改作流闭型使用;②采用流线型阀体;③将节流口置于冲刷最厉害处,采用此法要注意提高节流件材料的耐冲蚀能力。 6)直通改为角形法 直通为倒S流动,流路复杂,上、下容腔死区多,为介质的沉淀提供了地方。角形连接,介质犹如流过90弯头,冲刷性能好,死区小,易设计成流线形。因此,使用直通的调节阀产生轻微堵塞时可改成角形阀使℃用。 密封性能差的解决方法(5种方法) 1)研磨法 细的研磨,消除痕迹,减小或消除密封间隙,提高密封面的光洁度,以提高密封性能。 2)利用不平衡力增加密封比压法 执行机构对阀芯产生的密封压力一定,不平衡力对阀芯产生顶开趋势时,阀芯的密封力为两力相减,反之,对阀芯产生压闭趋势,阀芯的密封力为两力相加,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密封比压,密封效果可以比前者提高5~10倍以上.一般dg≥20的单密封类阀为前一种情况,通常为流开型,若认为密封效果不满意时,改为流闭型,密封性能将成倍增加.尤其是两位型的切断调节阀,一般均应按流闭型使用。 3)提高执行机构密封力法 提高执行机构对阀芯的密封力,也是保证阀关闭,增加密封比压,提高密封性能的常见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①移动弹簧工作范围施工、安装要点 1)、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紧密。

空化作用

空化作用 超声波空化作用,就是指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这种膨胀、闭合、振荡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称超声波空化。 形成 液体介质中由于涡流或超声波的物理作用,液体中的某一区域会形成局部的暂时的负压区,于是在液体介质中产生空化气泡,简称为空穴或气泡。一定强度的超声波的作用下,液体介质产生的空化气泡,可分为四种类型:接近真空的气泡、含蒸气的气泡、含气体的气泡、蒸气的空化气泡。 根据空化气泡的热力学稳定性,空化气泡还可以分为亚稳气泡和稳定气泡。接近真空的气泡和含蒸气的空化气泡是亚稳气泡,一般认为是在强度超过10W/cm2 的超声被作用下而产生的;而稳定气泡则是在较低强度(2W/ c m2)的超声波作用下所产生的,主要是一些含有气体的空化气泡以及含有气体和蒸气的空化气泡。 空化气泡在超声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但并不一定就发生溃陷,只有当超声波的频率小子空化气泡振动频率时才会使空化气泡溃陷;反之,当超声波的频率超过空化气泡的振动频率时,空化气泡会进行更为复杂的振动,而不会发生溃陷。 特点 空化气泡一旦形成,既有可能重新溶解到液体介质中去,又有可能上浮而消失,或由于空化气泡自身大小的原因,在超声震荡的超声场中随着超声场的相位变化而长大和压缩。由于超声场是均匀的,在被体介质中间的空化气泡溃陷过程中保持球形。当液体介质中的微粒太小而不能够紊扰趣声场时,就会形成射流束,这时液体介质中的气泡也是球形溃陷的。 当空化气泡靠近固体的界面处时,固体表面上的空化气泡则发生不对称溃陷,产生直射向固体表面的射流束。由于溃陷气泡的大部分能由被转化为射流束的动能,使得射流束的速度高达每小时400km。也即射流束以近乎团体所能承受的力冲击固体表面,这样在固体的表面发生洗涤和孔蚀作用,故也称空化作用为孔蚀作用,这就是进行超声清洗、固-液反应或催化反应等的基础之所在。 空化作用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急剧崩溃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 速度约为110m/s、有强大冲击力的微射流,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cm2。空化作用气泡在急剧崩溃的瞬间产生局部高温高压(5000K,1800atm),冷却速度可达109K/s。超声波这种空化作用大大提高非均相反应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形成,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影响因素

超声空化效应

超声空化效应 当声波通过液体时, 液体各处的声压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相应地, 液体中的微泡核 也会随超声频率发生周期性的振荡。在低声强下, 气泡的径向振荡受声压控制, 微气泡沿着平衡半径左右振荡多次, 在每一个振荡的微气泡周围将产生辐射压力和微束流。微束流能在气泡表面附近产生非常高的切变应激力, 使气泡变形甚至破裂, 可导致邻近的细胞或生物大分子受到影响, 产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这种微泡随声压以其半径为平衡半径做周期性的振荡运动称为稳态空化。当作用声强增大, 使气泡的振荡幅度可与其平衡尺寸相比拟时, 气泡的振动即转而由其周围媒质的惯性所控制。空化核在超声场负压相半周期迅速膨胀, 而在正压相半周期又急剧收缩至内爆, 这种空化称作瞬态空化或惯性空化。瞬态空化时气泡振荡十分猛烈, 最初气泡先是爆炸式地膨胀, 随后又迅速萎陷。在最后萎陷阶段, 会产生局部高温、高压现象( 泡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可以达到几百上千个大气压和数千开) , 此外还伴随强大冲击波、高速微射流、自由基的产生[1]。这些极端的物理条件和化学基团的形成对正常细胞的结构和酶的生物活性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但同时对肿瘤细胞可进行有效的杀伤。与稳态空化相比, 瞬态空化除了微气泡发生剧烈的崩溃外, 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瞬态空化的产生须具有一定的阈值, 即当超声的声压达到一定值时, 才会引发瞬态空化过程。研究表明, 在瞬态空化下, 细胞和组织受到生物学损伤的危险性较高。高强度的压力波会使细胞损伤、破裂、DNA 断裂, 以及血液溶血、组织损伤、出血等[2- 3]。 在超声造影剂微泡加入的情况下, 空化核增多, 空化效应增强, 空化阈值降低。当然, 影响空化效应的因素很多, 如超声强度和超声频率、液体性质( 如温度、溶解的气体含量、表面张力、液体黏滞度) 等均会对空化效应产生影响。 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超声聚焦刀 周凯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2课《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建构模式上,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变异及变异的种类。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2)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技能目标: (1)学会调查及进行统计。(2)学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3、情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点:知道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变异玉米实物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提出问题: 1.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能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但是有的为什么就很难被认出来呢?(容易认出来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像,难被认出的是因为与父母长得不像)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不同的地方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揭示课题)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产生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调查探究,初识变异

1.游戏“找不同” (1)找一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进行汇报 2、汇报在课前调查的“自己与父母特征的异同”。 3、通过游戏“找不同”和课前调查“自己与父母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 (每人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4.班级同学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头发是否能卷”等。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调查。 (3)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5、小结: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种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6、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 7、引导学生进行假设。(学生之间进行着不同见解的交流) 8、了解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课件出示金鱼、康乃馨、玉米图片,并请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几种玉米,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原来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设计目的:观察、调查、统计、假设等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探究什么是变异现象。) 三、继续探究,拓展变异 课外知识补充: 1、交流有关变异现象的谚语。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说明人们早已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 2、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3、了解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4、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调节阀噪音计算(△p=3bar的问题)

调节阀噪音计算 发布者:上海艾迪尔自控仪表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08年7月10日 Audo look6.0下载一、前言 众所周知,由于噪声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因此,需要设法限制工业装置所产生的噪声的强度。1970年,美国《职业保护和健康条例》规定了工作场所的最大允许声级: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地方,声级不允许超过90dB(A);每天工作六小时的地方;声级不允许超过92dB(A)等等。到目前为止,作为工业设计时的一个依据。 要设法限制噪声,首先就要预先估计出可能产生的噪声之强度。调节阀是炼油、化工等工业装置中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因此,在设计中选用调节阀时,应预先估算出它可能产生的噪声之强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我国对于调节阀噪声的研究工作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标准的计算方法。 本文介绍西德机器制造业协会(VDMA)标准对调节阀噪声的估算,供大家参考。 二、噪声计算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1、有效声压 有效声压是声场中一点上的瞬时声压在一个周期内的均方根值,故又称为均方根声压,简称声压,单位是μdB(A)(即微巴)。 2、一个声压级(SPL) 一个声音的声压级,等于这个声音的声压和基准声压之比的常用对数值再乘以20,即 SPL=20lg * P/P0 式中: P ——有效声压,μbar; P0 ——基准声压,在听觉量度或空气中声级量度中,取P0=2*10-4 μbar; SPL——声压级,dB 3、声级 声级是指位于声场中的某一点上,在整个可以听得见的频率范围内和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频率加权的声压级。声级是用来衡量噪声大小的一个基本量。 A声级是以声级计的A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单位是dB(A),称为分贝A——加权(Decibel A-wighting)。本文所介绍的计算方法,系基于已经标准化的试验方案之试验结果。在这和标准化的试验方案里,调节阀装在各向同性的、均匀声场内的直管道中,管道的耐压等级为PN40(参见三之3)。声级计放在调节阀出口法兰的平面内,距管道外壁1米处。计算的结果,即为该情况下的声级。 三、噪声估算公式

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的探究

对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的探究【课前知识梳理】 一、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3、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4、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5、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6、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一: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呢? 【思考】:以上方法,还有不严谨的地方,你能完善它吗? 【启示】:保存NaOH溶液时应该保存 【小结】: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方法: 探究问题二: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呢? 设计思路: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证明H+的消失证明OH-的消失 总结:若无现象,反应发生;若有现象,不能确定反应的发生(不包括紫色石蕊试液)。【课后练习】

1、如何证明一瓶NaOH 溶液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学以致用】 如果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还能继续使用吗?用什么方法处理? 1、化学课上,老师将CO 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有明显现象,CO 2和 NaOH 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 、B 两个实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 软塑料变扁,装置B 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 2与NaOH 反应,还是CO 2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 装置――矿泉水瓶进行) 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 2和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1 )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 2与NaOH 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 2和NaOH 溶液 反应生成了Na 2CO 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超声波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超声波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原理。从超声的系统因素包括频率和声强;化学因素包括溶解气体、pH值、反应温度等的多个方面介绍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因素,同时介绍了超声波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与其他相关技术联合使用的最新科研成果。 关键词:超声波;空化作用;水处理 1927年,美国学者Richards发现超声波有加速二甲基硫酸醋的水解和亚硫酸还原碘化钾反应的作用,这是超声辐照化学效应首次为人发现。直至80年代,声化学作为一门利用超声加速化学反应,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边缘学科兴起。九十年代初,国外才有报道用超声空化降解水体中有毒有机物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等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所纷纷致力于超声空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超声波是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波长较短,能量集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而超声波技术具有简便、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特点,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型水处理技术。它集高级氧化、热解、超临界氧化等技术于一体,且降解速度快、能将水体中有害有机物转变成CO2 、H2O、无机离子或比原有机物毒性小易降解的有机物,因而在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1. 超声机理 超声波指频率在15kHz以上的声波,在溶液中以一种球面波的形式传递,一般公认为频率范围在15kHz到1MHz的超声辐照溶液会引起许多化学变化。当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化学等一系列效应。这些效应可归纳为下列三种基本作用: ①.机械作用。超声波是机械能量的传播形式,与波动过程有关,会产生线性效变的振动作用。超声波液体中传播时,其同质点位移振幅虽然很小,但超声引起的质点加质点位移振幅虽然很小,但超声引起的质点加速度却非常大。若20KHz、1W/平方厘米的超声波在水中传播,则其产生的声压幅值为173Kpa,这意味着声压幅值每秒种内要在正负173Kpa之间变化2万次,最大质点的加速度达144万米每二次方秒,大约为重力加速度的1500倍,这样激烈而快速变化的机械运动就是功率超声的机械振动效应。 ②.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媒质中传播时,当声强达到一定期强度,液体中声场作用区域形成局部的暂时负压,使液体中的微气泡生长、澎胀至突然破裂,导致气泡周围的液体中产生强烈的激波,形成局部点的高温高压,空化泡崩溃时,在空化泡周围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的瞬态高温和约50mpa的应。,在空化泡周围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的瞬态高温和约50mpa的高压,且温度冷却率达10的9次方k/s,并伴有强烈冲击波和时速达400Km的射流,就是超声空化效应。 ③.热作用。超声波在媒质中传播,其振动能量不断被媒质吸收转变为热能而使自身温度升高。声能不间断的吸收可引起媒质中的整体加热,边界外的局部

(2020编)中考化学复习第一篇基础过关篇专项07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练-推荐

[专项(七)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类型一酸碱中和反应 1.[2017·黔东南]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G7-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7-3 A.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2018·淄博]图G7-4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图G7-4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两种溶液均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3.[2018·益阳]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 pH 的变化如图G7-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G7-5 A.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NaOH

4.[2017·杭州]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G7-6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G7-6 A.表示氯离子 B.表示钠离子 C.可用适量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进行检验 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 5.[2017·临沂]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阅资料 CaCl 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 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 2; 猜想Ⅱ:有 ; 猜想Ⅲ:有CaCl 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 2、HCl 和Ca(OH)2。 乙 组 同 学 对 以 上 猜 想 提 出 质 疑 , 认 为 猜 想 Ⅳ 不 合 理 , 其 理 由 是 。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 方案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通入CO 2 滴加Na 2CO 3 溶液 实验 操作

空化现象

空化效应 液体中空泡溃灭时产生的空蚀、噪声、振动和发光等现象。空化噪声是一种很强的水动力噪声,在有关工程中通常应尽量避免。空泡溃灭时产生的脉冲作用加大结构物的振动,也会产生有害影响。在空化发光效应中,光强很弱,只能在暗室内才能测到。对这种发光效应的机理尚未弄清。有人把水洞实验室的光线遮掉,用30分钟长曝光时间摄取空化发光的图像,同时记录物体表面的空蚀强度,发现空化发光强度与空蚀强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因此,有可能利用空化发光效应预报空蚀强度。这种技术正在探讨中。 空化现象 超声波空化作用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的作用下 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的动力学过程。空化作用一般包括3个阶段:空化泡的形成、长大和剧烈的崩溃。当盛满液体的容器当通入超声波后,由于液体振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即空化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从而在交替正负压强下受到压缩和拉伸。在气泡被压缩直至崩溃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瞬时压力,一般可高达几十兆帕至上百兆帕。 Suslick等人测得:空化可使气相反应区的温度达到5 200 K左右,液相反应区的有效温度达到1 900 K左右,局部压力在5.O5× 10 kPa,温度变化率高达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达400 km 的微射流。这种巨大的瞬时压力,可以使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表面受到急剧的破坏。通常将超声波空化分为稳态空化和瞬间空化2种类型:稳态空化是指在声强较低(一般小于10 w/cm )时产生的空化泡,其大小在其平衡尺寸附近振荡,生成周期达数个循环。当扩大到使其自身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相等时,发生声场与气泡的最大能量耦合,产生明显的空化作用。瞬态空化则是指在较大的声强(一般大于1O w/cm )作用下产生的生存周期较短的空化泡(大都发生在1个声波周期内)。 超声波的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应用了其空化作用以及其空化伴随着机械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等,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的应用,前者主要表现在非均相反应界面的增大;后者主要是由于空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得高分子分解、化学键断裂和产生自由基等。利用机械效应的过程包括吸附、结晶、电化学、非均相化学反应、过滤以及超声清洗等,利用化学效应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物降解、高分子化学反应以及其他自由基反应。 影响超声波空化的因素 超声波空化作用的强弱与声学参数以及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生物的变异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1、游戏:同学们,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我为每组都准备一些相片,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是本班的送回本人处。 2、谈话:我们做了一个看相片找家人的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遗传。 3、回忆一下,什么是遗传?学生回答。 4、可是有的同学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的,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么这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动) 小结:看来,我们大家都和自己的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2、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组特殊的照片,照片中的孩游戏:请你来找出他们的家人都是谁? 学生回答:什么是遗传? 请你们拿出与家人的照片,找一找你跟父母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子都是我们学校的,可他们却是双胞胎,知道什么是双胞胎吗?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小组活动)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与父母有很多不同的特征。 3、那么我们同学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异呢?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提出要求,教师并讲解各特征。 4、从统计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 小结:同一种外形有不同的特征,有差异。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外形特征是我们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内在的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 5、我们同学在一起六年了,你们能来说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我们把这些差异称为变异。 (出示小黑板,学生理解)教师揭题,板书课题。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生物界的人类有变异现象,猜测一下,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金鱼---形态各异,颜色不同,师介绍金鱼的发展史;玉米---颜色各异,康乃馨-----千姿百态) 2、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小结:同遗传现象一样,生物的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学生汇报已有经验。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找一找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 做一次班级调查,了解同班 同学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有多大呢? 你们能来说 说同学们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吗? 猜测一下,动 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存在吗?观察图片,学生回答。 思考:为什么金鱼、康乃馨、玉米会有这么大 的差异?

调节阀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调节阀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1 、前言 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业控制系统,特点是正迅速发展的用计算机优化控制,将使生产取得最大效益。调节阀在控制流体流量的工作过程中,作为自动调节系统的终端执行装置,接受控制操作信号,按控制规律实现对流量的调节。它的动作灵敏与否,直接关系着调节系统的质量。据现场实际工作统计,调节系统有70% 左右的故障出自调节阀。因此,保证调节阀可*、准确运行,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 、调节阀的故障形式及原因 2.1 卡堵 调节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卡堵,常发生于新投运系统和大修后投运初期,由于管道中的焊渣、铁锈、渣子等在节流口、导向部位、下阀盖平衡孔内造成堵塞,使被测介质流通不畅,或填料装填过实,致使摩擦力增大,造成信号小时动作不了,信号大时一旦动作又过头的现象。 2.2 泄漏 2.2.1 阀杆长短不合适泄漏 (1 )风开阀,如图1 、图 2 ,当调节阀膜头接收入信号为0.02MPa 或0.02MPa 以下时,如果阀杆太长,阀杆向上(或向下)移动距离不够,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的间隙,而不能充分接触,导致调节阀关 不严而内漏。 (2 )风关阀,如图 3 、图 4 ,当调节阀信号为0.1MPa 或0.1MPa 以上时,如果阀杆太短,阀芯向下(或向上)移动距离不够,造成阀芯和阀座之间有间隙,而不能充分接触,导致调节阀关不严而内漏。 2.2.2 填料泄漏 填料装入填料函以后,经压盖对其施加轴向压力。由于填料的塑性,使其产生径向力,并与阀杆紧密接触,但这种接触并不是非常均匀的。有些部位接触的紧,有些部位接触的松,还有些部位没有接触上。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阀杆同填料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这个运动叫轴向运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高温、高压和渗透性强的流体介质的影响,调节阀填料函也是发生泄漏现象较多的部位。造成填料泄漏的主要原因是界面泄漏,对于纺织填料还会出现渗漏(压力介质沿着填料纤维之间的微小缝隙向外泄漏)。阀杆与填料间的界面泄漏是由于填料接触压力的逐渐减弱,填料自身老化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压力介质就会沿着填料 与阀杆之间的接触间隙向外泄漏。 发送图片到手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1 图2 2.2.3 阀芯、阀座变形泄漏

超声波空化作用

超声波空化作用 超声波空化作用是指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核空化泡在声波的作用下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发生的生长和崩溃的动力学过程。 空化作用一般包括3个阶段:空化泡的形成、长大和剧烈的崩溃。当盛满液体的容器通入超声波后,由于液体振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即空化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闭合,从而在交替正负压强下受到压缩和拉伸。在气泡被压缩直至崩溃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瞬时压力,一般可高达几十兆帕至上百兆帕。Suslick等人测得:空化可使气相反应区的温度达到5 200 K左右,液相反应区的有效温度达到1 900 K左右,局部压力在5.O5× 10 kPa,温度变化率高达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达400 km 的微射流。这种巨大的瞬时压力,可以使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表面受到急剧的破坏。通常将超声波空化分为稳态空化和瞬间空化2种类型:稳态空化是指在声强较低(一般小于10 w/cm )时产生的空化泡,其大小在其平衡尺寸附近振荡,生成周期达数个循环。当扩大到使其自身共振频率与声波频率相等时,发生声场与气泡的最大能量耦合,产生明显的空化作用。瞬态空化则是指在较大的声强(一般大于1O w/cm )作用下产生的生存周期较短的空化泡(大都发生在1个声波周期内)。 超声波的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就是应用了其空化作用以及其空化伴随着机械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生物效应等等,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的应用,前者主要表现在非均相反应界面的增大;后者主要是由于空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使得高分子分解、化学键断裂和产生自由基等。利用机械效应的过程包括吸附、结晶、电化学、非均相化学反应、过滤以及超声清洗等,利用化学效应的过程主要包括有机物降解、高分子化学反应以及其他自由基反应。 超声波空化作用的强弱与声学参数以及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1)超声波强度超声波强度指单位面积上的超声功率,空化作用的产生与超声波强度有关。对于一般液体超声波强度增加时,空化强度增大,但达到一定值后,空化趋于饱和,此时再增加超声波强度则会产生大量无用气泡,从而增加了散射衰减,降低了空化强度。 2) 超声波频率超声波频率越低,在液体中产生空化越容易。也就是说要引起空化,频率愈高,所需要的声强愈大。例如要在水中产生空化,超声波频率在 400 kHz时所需要的功率要比在10 kHz时大1o倍,即空化是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一般采用的频率范围20~40 kHz。 3)液体的表面张力与黏滞系数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空化强度越高,越不易于产生空化。黏滞系数大的液体难以产生空化泡,而且传播过程中损失也大,因此同样不易产生空化。 4)液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越高,对空化的产生越有利,但是温度过高时,气泡中蒸汽压增大,因此气泡闭合时增强了缓冲作用而使空化减弱。

气动调节阀知识

气动调节阀知识 气动调节阀就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以气缸为执行器,并借助于电气阀门定位器、转换器、电磁阀、保位阀等附件去驱动阀门,实现开关量或比例式调节,接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来完成调节管道介质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各种工艺参数。气动调节阀的特点就是控制简单,反应快速,且本质安全,不需另外再采取防爆措施。 ◆◆◆ 气动调节阀工作原理(图)

气动调节阀通常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连接安装调试组成,气动执行机构可分为单作用式和双作用式两种,单作用执行器内有复位弹簧,而双作用执行器内没有复位弹簧。其中单作用执行器,可在失去起源或突然故障时,自动归位到阀门初始所设置的开启或关闭状态。 气动调节阀根据动作形式分气开型和气关型两种,即所谓的常开型和常闭型,气动调节阀的气开或气关,通常是通过执行机构的正反作用和阀态结构的不同组装方式实现。 ◆◆◆ 气动调节阀作用方式: 气开型(常闭型)是当膜头上空气压力增加时,阀门向增加开度方向动作,当达到输入气压上限时,阀门处于全开状态。反过来,当空气压力减小时,阀门向关闭方向动作,在没有输入空气时,阀门全闭。顾通常我们称气开型调节阀为故障关闭型阀门。 气关型(常开型)动作方向正好与气开型相反。当空气压力增加时,阀门向关闭方向动作;空气压力减小或没有时,阀门向开启方向或全开为止。顾通常我们称气关型调节阀为故障开启型阀门。

气开气关的选择是根据工艺生产的安全角度出发来考虑。当气源切断时,调节阀是处于关闭位置安全还是开启位置安全。 举例来说,一个加热炉的燃烧控制,调节阀安装在燃料气管道上,根据炉膛的温度或被加热物料在加热炉出口的温度来控制燃料的供应。这时,宜选用气开阀更安全些,因为一旦气源停止供给,阀门处于关闭比阀门处于全开更合适。如果气源中断,燃料阀全开,会使加热过量发生危险。又如一个用冷却水冷却的的换热设备,热物料在换热器内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被冷却,调节阀安装在冷却水管上,用换热后的物料温度来控制冷却水量,在气源中断时,调节阀应处于开启位置更安全些,宜选用气关式(即FO)调节阀。 ◆◆◆ 阀门定位器 阀门定位器是调节阀的主要附件,与气动调节阀大大配套使用,它接受调节器的输出信号,然后以它的输出信号去控制气动调节阀,当调节阀动作后,阀杆的位移又通过机械装置反馈到阀门定位器,阀位状况通过电信号传给上位系统。阀门定位器按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可以分成气动阀门定位器、电-气阀门定位器和智能式阀门定位器。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汇编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 【问题】分别向装有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缓缓吹气约10s,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产生沉淀、能量变化等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无明显的现象,无现象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以下三类: ①CO2 + H2O =H2CO3②酸碱溶液HCl + NaOH =NaCl + H2O ③CO2 + 2NaOH =Na2CO3 + H2O 【如何证明反应已发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利用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或酸碱度)的变化; (2)利用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3)验证某种生成物的存在。 小结:①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②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三:如何验证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1)提问:能否根据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验证? ______,因为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_,而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呈_______的,反应前后的酸碱性____发生改变,因此______(能或不能)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来验证。 (2) A B D 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小结:利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气体压强的变化来验证。 注意:需要补做一个CO2溶于等体积的水的对比实验。 (3)小结:通过测定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验证。 【中考链接】 1、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2)打开活塞Ⅱ,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Ⅱ,写出利用图示装置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3)实验后,取B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烧杯中,若溶液呈红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⑴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 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 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教学案例设计 新人教版

《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 );不可遗传变异 (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 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大、小花生的平均值得出所以结论。 b.接着,利用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地回答得出变异产生的原因。 3.在小组探究中,有些小组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做曲线图有困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 4.对于探究实验中的讨论题,主要依靠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些常见的实例帮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课本。 2、大、小花生果实若干,坐标纸。 五、教学方法自学,学生探究,师生讨论,教师讲解。 六、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而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设计把学生的探究活动放在可前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起创造能力。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对变异原因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引向学生展示一个大家庭的全家福照片,回顾和利用俗语引入课题:在本章开始我们学过: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的变异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40页第一段内容和四幅图片,引出“一、生物的变异现象”的教学。 教学方法设计 1.为了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再现到学生的眼前,特利用课本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