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经典习题

(完整)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经典习题
(完整)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经典习题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整理

姓名 学号 【单元知识梳理】 1、分数由来:分数与除法相似,都必须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如:①、把8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2=4(张) ②、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张),这里?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于是出现了分数。

2、分数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关系: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与原来的正方形纸片是什么关系?

①、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出: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一半。

②、从分数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12

。 3、分数的结构:分数由三部分组成,

①、分数线:将分子与分母隔开的一条短线段,

②、分母:事物平均分成的份数。

③、分子:分得每份的个数。

4、分数的写法与读法:

①、写法:分数线(需用直尺)→分母→分子;

②、读法:分母→分之→分子,如:13

读作:三分之一 →34

对于图中分数是如何得到的,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把一张正方形5、分数的完整表述: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 14 ,涂色部分有3个 14 ,也就是 34

。 6、分数的涂色表示:25

→对于所给分数,我们如何用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可以这样思考:

①、对应分数25

,观察图中是否将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5份; ②、得知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片的15 ;③25 里面有2个15

,所以涂上两份。 7、分数大小比较:

①、分母相同。如:35 ○25 ,因为分母相同,所以每份表示的都是15 ,而35 里面有3个15 ,25

里面有个15 ,所以35 >25 ;

②、分母不同,分子相同都是1。如:16○15

,因为分子相同,所以都只有一份,比较每份即可。而16是将1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小;15 是将1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大,所以16<15

。 8、分数的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因为每份表示的是相同的,所以只需要将份数相加或相减即可。

如:①、47 + 17 =( ),因为两个分数每份表示的都是17,所以4个17加1个17,合起来是5个17,得数是57。

②、58 - 38=( ),两个分数每份表示的都是18,5个18减3个18,还剩2个18,得数是28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

1、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分子是2,这个分数写作( )( )

,读作( )。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月饼的( )( ) ,3份占这个月饼的( )( )

。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 )。

4、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就是56

。 5、( )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

。 6、右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 ) 。 7、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 )( ) 米,其中3份是( )( )

米。 8、在○里填上“>”“<”或“=” 16 ○ 15 110 ○ 120 310 ○ 710 35 ○ 25

9、1-47 可以看作是( )个( )减去( )个17 ,等于( )个( )就是( )( )

。 10、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 )

( )。

11、写出下面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

( ) ( ) ( ) ( ) 12、涂红色部分占这个圆的( );涂黄色部分占这个圆的( );涂蓝色部分占这个圆的( );指针转到(

)色的可能性最大;转到( )色的可能性最小。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块地的51种白菜,52

种萝卜,剩下的地与种的( )地同样多。

A 、白菜

B 、萝卜

2、一根铁丝剪去他的83

,还剩下( )。

A 、81

B 、83

C 、85

3、 图中涂色部分可以用( )来表示。

A. 23

B. 24

C. 2

5

4、一块地的73

种白菜,71

种萝卜,剩下的地与种的( )地同样多。

A 、白菜

B 、萝卜

C 、无法确定

5、下面分数最小的是( )。

A 、35

B 、38

C 、1

8

6、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A 、14

B 、17

C 、1

8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把一块大饼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大饼的1

4

。 ( )

2. 1

5

2

5

3

10

。 ( )

3. 2

3

里面有3个

1

2

。 ( )

4.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越大,这个分数越大。 ( )

5. 3

6

1

2

同样大。 ( )

6、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

4

.( )

7、有两个杯子,各装了1

2

的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刚好是一杯水。()

五、解决问题。

1、一本故事书,小军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

9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3

9

,小军已看了比没有看的多了全

书的几分之几?

3、爸爸买了个大西瓜,把它平均切成8块,小明吃了4

8

,爸爸吃了

1

8

,妈妈吃了

3

8

(1)爸爸和妈妈两人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4、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9块,小红吃了2块,妈妈吃了3块,爸爸回来后,又吃了 2块.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红比妈妈少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3)这块蛋糕吃完了没有?你是怎样想的?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畅游书海,与书为伴” 三年级课内背诵篇目 三年级上册 [本册共9首] 26、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2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8、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29、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0、示儿 (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1、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2、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3、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3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佳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对对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晴对雨暑对寒天对地 杏花村杨柳岸 天地对山川大漠孤烟直鱼虫对草木长河落日圆高山对平原秋月白晚霞红 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赤日对苍穹 水绕对云横山花对海树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名人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一样。 小草呀,你的脚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脚上的土地。——(印度)泰戈尔 对联: 莺歌燕舞春限雨顺风调岁有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授课:焦长歌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

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测试题

一、填空 1.38 里面有( )个18 ,710 里面有( )个110 , 35 里面有( )个15 。 2、5个)( )(是56 ,15个)()(是1519 ,6个)()(是625 。 3、)()(里面有7个112 ,) ()(里面有10个119 。 4、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分之( ),写作( )。 6、一块蛋糕,明明吃了 15 ,还剩)() (。 二、判断对错。 1、右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12 。 ( ) 2、因为6>5,所以 66 > 55 ( ) 3、1个 14 加上2个 14 是3个 14 ,就是 34 。 ( ) 4、把 1 个橙子分成 3 份,每份是它的 13 。 ( ) 三、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 四、看分数涂颜色。 五、算一算。 82﹢18 = 710 -110 = 111 + 611 = 34 +14 = 34 -14 = 67 -47 = 1-513 = 1-712 =

九、解决问题。 1、三(1)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911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王老师买了一张红色胶纸,做小旗用去这张纸的 29 ,做小红花用去这张纸的 39 ,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一本故事书有40页,东东看了这本书的的8 3,东东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 4、有15颗糖,其中51是巧克力糖,5 4是水果糖。巧克力糖和水果糖各有多少颗? 5、小明有28元钱,用了这些钱的 73,小明还有多少钱? 6、一堆木头有63根,小象搬了这堆木头的,大象搬了这堆木头的。小象和大象分别搬了多少根木头?小象和大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头?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二套)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二套) 目录: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一 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读书目题目二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一 1.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2.吹泡泡 冰心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三年级经典诵读汇总

三年级经典诵读 目录 1.江南春雨 2.海浪 3.不应该只记得 4.雨 5.乐游原 6.紫云英地 7.阳光 8.往事 9.苹果园 10.我和小鸟和铃铛 11.牵牛花 12.夜雨寄北 13.露珠 14.葫芦花 15.莲花坞 16.全都喜欢上 17.多变的脸 18.铁甲骑士 19.采莲曲 20.天真的预示 21.羔羊 22.山区的早晨 23.悯农 24.秋千 25.夏日之床 26.外面的世界 27.清明 28.早晨,鲜亮鲜亮 29.弧线 30.夜宿山寺 31.梦想 32.塞下曲 33.眼睛和镜子 34.江雪 35.风 36.鸟鸣涧 37.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38.早发白帝城 39.妹妹的红雨鞋 40.黄昏 41.生日 42.做一片美的叶子 43.山行 44.小山上的风 45.乌衣巷 46.拉萨的天空 47.暮江吟 48.树 49.山茶花 50.秋风引

1. 江南春雨 我爱秋天是因为它的颜色、水、风和收获,秋天给人以无限的享受、充实和遐想。 我爱秋天,一是因为它的颜色,这是因为冬天颜色过于萧条,春天过于灿烂,夏天过于沉闷,只有秋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一派丰收的景象,有赏心悦目之感。 我爱秋天,二是因为它的秋水,秋天的水就象爱一样,越深越无色,它是一年中最清澈的时候,没有一丝杂质。在红尘中呆久了,在秋水湖边上站一站,能收到神安心宁的效果,能洗涤心中的烦恼,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初唐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以为这就是对秋水襟怀、风范和境界的赞美。 我爱秋天,三是因为它的秋风,我认为秋风是正气之风,一切没落腐朽的东西在秋风面前是闻风丧胆;秋风是唯一带有煞气之风,大地也因之一扫而显得更加干净,可爱,物种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秋风里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希望。 我爱秋天,还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处处散发出努力和回报的温馨,透过喜悦和温馨,总能体会到这背后的艰辛和汗水,让丰收更有韵味。 我爱秋天。爱她实在,爱她的成熟。 2.海浪 海浪是娃娃 手牵手,笑着 一齐跑过来 海浪是橡皮擦 把沙子上的字 全都擦去了 海浪是士兵 从海上齐刷刷地涌过来 砰砰砰开枪射击 海浪是糊涂虫 把很美很美的贝壳 忘在了沙滩上 3.不应当只记得 不应当只记得 牛奶是从牛奶瓶里 倒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牛奶是从奶牛身上 挤出来的—— 牛从大草原上走来, 草原很辽阔、很遥远。 不应当只记得 苹果是从奶奶的 菜篮子里取出来的, 还应当知道, 苹果是从树上 摘下来的—— 苹果树长在土地上, 土地很黑,很肥, 泥土里还有人们的汗水。 4.雨刘半农 妈!我今天要睡了——要靠着我的妈早些睡了。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是我的小朋友们,都靠着他们的妈早些去睡了。 听!后面草地上,更没有半点声音;只是墨也似的黑!怕啊!野猫野狗在远远的叫,可不要来啊!只是叮叮咚咚的雨为什么还在那里叮叮咚咚的响? 妈!我要睡了!那不怕野猫野狗的雨,还在墨黑的草地上,叮叮咚咚的响。它为什么不回去呢?它为什么不靠着它的妈,早些睡呢? 妈!你为什么笑?你说它没有家么?——昨天不下雨的时候,草地上却是月光,它到哪里去了呢?你说它没有妈么?——不是你前天说,天上的黑云,便是它的妈么? 妈!我要睡了!你就关上了窗,不要让雨来打湿我们的床。你就把我的小雨衣借给雨,不要让雨打湿了雨的衣裳。 5.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紫云英地 星星点点 开着花的, 紫云英地 要耕种了。 目光和善的 老黑牛 套着犁头 犁过来, 花儿和叶子 一个接一个 被埋到了又黑又沉的 泥土下面。 天上的云雀 啼叫着, 紫云英地 要耕种了。 7.阳光 太阳公公的使者们, 一齐从天空降临。 路上遇见南来的风, 南风问:“你们要去做什么?” 一个使者回答说, “我要把光芒撒到地上, 让人们可以工作。” 一个使者愉快地说, “我要让全世界的花开放, 让世界变得更快乐。” 一个使者和气地说, “我要搭一座大拱桥, 让纯洁的人们通过。” 最后一个使者很落寞。 “我是为了做影子, 才跟着大伙儿一起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上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91-93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教材先通过例1~例2两道例题,分别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教材又通过例3教学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勇于探索、自主

学习的意识学生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老师制作的图片展示,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理解平均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古诗

【作 唐王勃 者】: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 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解 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4、天阶:露天的石阶。 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操作感悟体验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教研室陆海秀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下面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与表达,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具准备:师准备1根漂亮的红头绳、师生都准备一把剪刀、1个圆形、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以及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师出示一根漂亮的红头绳)。 师:谁想拥有它(从中选两个特喜欢红头绳的女生上台)。 师:他们两人都特别喜欢这根漂亮的红头绳,都想要,怎么办呢? 生:分给他们两人。 师:怎么分才合理、才公平呢? 生1:一人给一段(学生口语)。 生2:对折后从中间剪开。 生3:一人一半。 生4:平均分给他们两人。(板书“平均分”) 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合情合理、公平公正呢?谁来帮忙分一分?(选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平分绳子的过程) (生5从容的走到台前,只见他把红头绳对折后不很熟练的用剪刀从中间剪断)师紧接着问:他分得的这半段红头绳怎么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根漂亮的红头绳平均分成两段,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中能否找到它的一半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完整版本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目录 1 乞巧……………………林杰(唐) 【出则悌】 (一) 2嫦娥……商隐(晚唐) 【出则悌 (二) 3咏柳……………………贺知章(唐) 【出则悌】(三) 4春日……………………朱熹(宋) 【出则悌】(四) 5回乡偶书之二………………贺知章(唐)【出则悌】(五)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万里(南宋) 【出则悌】(六) 7三衢道中……………曾几(宋)

【出则悌】(七)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9宿甘露………………曾公亮(北宋) 【出则悌】(八) 10雨过山村………………王建(唐) 【出则悌】(九) 11淮上早发…………轼(北宋) 12西楼…………………曾巩(唐) 黄鹂……………徐志摩 乡愁……………席慕容 山上漫步………徐志摩 眼睛……………华

唐林杰 qīxī jīn xiāo kàn bìxiāo qiān niú zhī n ǚ dù hé qiāo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jiājiāqǐqiǎo wàng qiūyuèchu ān jìn hóng sījǐwàn tiáo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唐代诗人(831—847),字智周,人,唐代诗人。小时候 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 书法棋艺,被推举为神童。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 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 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出则悌 (一)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兄道友,弟道恭。 cái wùqīng yuàn hé shēng 财物轻,怨何生。 x iōng dìmùxiào zài zhōng 兄弟睦,孝在中。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言语忍,忿自泯。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91、9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等能力。 3.情感要求: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五、教具准备:

圆、长方形、正方形、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鼠妈妈做了4张饼,要分给2只小老鼠。同学们帮他们分一分吧,怎样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2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师:现在有2张饼子,这回他们怎么分最公平? 生:每人分1张饼子。(拍手表示饼子的个数) 课件:出示1张饼子。 师:现在怎么分呢?怎么听不见拍手声音? 生:每人一半,不够1。 师:像同学们说的数字:2、1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整数,无法表示这“一半”,我们就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 这种数就是分数。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饼子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 课件演示:将一张饼子平均分成两块。 问: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分的,得到的是这个桃子的一半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师,关键是认识“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把这张饼子平均分,也就是使分得的两块大小相等,这样就得到这张饼子的一半。那这张饼的一半还能 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 学生会回答:不能。 师:像这样的“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了,就要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了 师:二分之一,用数字可以怎样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看和你想得一样吗? 教师板演。 问:谁看清了老师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书写,适当指 1的意义。 导,并引导学生完整叙述 2 (二)、凸现主体,顺思导学 1.创造图形的。 师:看来大家对分数了解得还不错,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请你想 办法表示出它的。 学生自主尝试。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6.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17.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新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

三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 1.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冰心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2.吹泡泡 冰心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圆,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3.雪化后是什么 邱成立

小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1、例2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策略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学段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认识几分之一”。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材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 教学目标: 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都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学情: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分数是关于数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对于平均分并不陌生,在二年级学习除法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生活中有时候也对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你一份、我一份、他一份平均分一个物体;也有的同学在不同的渠道(包括看数学书)听说过甚至知道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一些分数,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宝贵的基础资源。但他们并不理解它的含义。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中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所以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

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在动手操作、 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探索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3、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我们和丁丁、冬冬一起去郊游,好吗?先来看他们都带了哪些食品?(两瓶水、四个苹果、一个蛋糕) 2、师: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4个苹果怎样来分?(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2瓶矿泉水呢?(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1瓶。) 1个蛋糕呢?(把1个蛋糕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教具演示关于主题图内容 1、把这四块月饼平均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块?板书:1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别人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块?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折、重合等操作。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

三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诵读

爱ài 亲q īn 者zh ě,不b ù敢g ǎn 恶w ù于y ú人r én ; 敬j ìng 亲q īn 者zh ě,不b ù敢g ǎn 慢m àn 于y ú人r én 。 ——《孝经》 【注释】 ①爱亲者,不敢恶于人:亲爱自己父母的人,不敢憎恶别人的父母。恶,音w ù,厌恶,憎恨。 ②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不敢轻易怠慢别人的父母。慢,轻慢,怠慢。 【译文】 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声律启蒙》 十一 真 邪对正,假对真,獬豸对麒麟 ①。韩卢对苏雁,陆橘对庄椿②。韩五鬼,李三人③,北魏对西秦④。蝉鸣哀暮夏,莺啭怨残春。野烧焰腾红烁烁⑤,溪流波皱碧粼粼⑥。行无踪,居无庐,颂成《酒德》⑦;动有时,藏有节,论著《钱神》⑧。 【注释】 1.獬豸(音 xiazhì):传说中的神兽,形似羊,有一角,见争讼者,能用角去顶触理屈者。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

仁慈吉祥的兽,出现则天下大治。 2.韩卢:犬名,又叫韩子卢,是战国时期韩国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猎犬,苏雁:苏武用来传递书信的大雁。《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了 19 年,后来两国交好,又互通使者。汉使追问苏武的下落,匈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知道苏武流放的地方,就假称汉朝天子在长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了苏武亲笔所写的书信。匈奴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叫来,让他归国。陆橘:陆绩所收藏的橘子,参见九佳注。庄椿:庄子在书中所提到的大椿树。《庄子·逍遥游》中说,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是长寿的代表。 3.韩五鬼:唐代文学家韩愈曾作《送穷文》,文中提到穷鬼有五类,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李三人:唐代诗人李白《花下独酌》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4.北魏:南北朝时,北朝的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西秦:可指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国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晋朝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秦,为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统治区域在今甘肃一带,史书上称之为西秦。 5.烁烁:火光明亮的样子。 6.粼粼:波光闪耀的样子。 7.《酒德》:即《酒德颂》,晋人刘伶(字伯伦)所作,歌颂饮酒的德行。

(完整)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经典习题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知识整理 姓名 学号 【单元知识梳理】 1、分数由来:分数与除法相似,都必须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如:①、把8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2=4(张) ②、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张),这里?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于是出现了分数。 2、分数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关系: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与原来的正方形纸片是什么关系? ①、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得出: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一半。 ②、从分数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12 。 3、分数的结构:分数由三部分组成, ①、分数线:将分子与分母隔开的一条短线段, ②、分母:事物平均分成的份数。 ③、分子:分得每份的个数。 4、分数的写法与读法: ①、写法:分数线(需用直尺)→分母→分子; ②、读法:分母→分之→分子,如:13 读作:三分之一 →34 对于图中分数是如何得到的,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把一张正方形5、分数的完整表述: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 14 ,涂色部分有3个 14 ,也就是 34 。 6、分数的涂色表示:25 →对于所给分数,我们如何用涂色部分表示出来,可以这样思考: ①、对应分数25 ,观察图中是否将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5份; ②、得知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片的15 ;③25 里面有2个15 ,所以涂上两份。 7、分数大小比较: ①、分母相同。如:35 ○25 ,因为分母相同,所以每份表示的都是15 ,而35 里面有3个15 ,25 里面有个15 ,所以35 >25 ;

②、分母不同,分子相同都是1。如:16○15 ,因为分子相同,所以都只有一份,比较每份即可。而16是将1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小;15 是将1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大,所以16<15 。 8、分数的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因为每份表示的是相同的,所以只需要将份数相加或相减即可。 如:①、47 + 17 =( ),因为两个分数每份表示的都是17,所以4个17加1个17,合起来是5个17,得数是57。 ②、58 - 38=( ),两个分数每份表示的都是18,5个18减3个18,还剩2个18,得数是28 。 【重点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 1、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分子是2,这个分数写作( )( ) ,读作( )。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月饼的( )( ) ,3份占这个月饼的( )( ) 。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 )。 4、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就是56 。 5、( )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 。 6、右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 ) 。 7、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 )( ) 米,其中3份是( )( ) 米。 8、在○里填上“>”“<”或“=” 16 ○ 15 110 ○ 120 310 ○ 710 35 ○ 25 9、1-47 可以看作是( )个( )减去( )个17 ,等于( )个( )就是( )( ) 。 10、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每份是这张正方形纸的( ) ( )。

三年级经典诵读-《论语》精选22句

《论语》精选22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