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1课时)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

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2.阐述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和损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地球的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人口情况,地形特点。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资源的压力。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

《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那么印度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自主学习】

1、亚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区域,其中南亚包括的国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和______。

3、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温度带。

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亚洲亚洲南部主要是是什么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读课本30页及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位于哪个大洲?位于该大洲的什么方位?

2、亚洲分为六个地区,印度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3、印度有哪几个邻居呢?

4、印度东部濒临哪个海?西部频临哪个海?频临哪个洋?

(二)结合课本30页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亚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南亚的国家中,印度国土面积_______、人口_____、经济实力______。

3、印度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在南亚位居__________。

(三)读图7.34 印度地形图,思考并回答:

1、看图总结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中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南部以________(地形类型)为主,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

2、看图找出印度的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

(1)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2)西北与________(国家)接壤。

(3)东北部与________、_________(国家)接壤。

(4)南面与________(国家)隔海相望。

(四)印度人口问题

1、读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图7.36,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1)目前印度人口总数达到_________人。

(3)印度总的人口变化趋势有什么特点?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展示人口文字资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谈谈印度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警示。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 __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_发展相适应。

4、阅读p32的阅读材料,印度的控制计划生育政策是奖励性的还是惩罚性的?

5、完成p32活动1、2.

【课堂小结】印度

一、位置: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

二、地形:北——山地

中——平原

南——高原

三、人口:超过10亿、第二位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教学

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的粮食生产变化及主要农作物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认识印度的工业分布于原料产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印度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和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认识,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难点: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自主学习】

1、印度主要位于______、______二个温度带。

2、阅读p33的内容,观察图7.38、图7.39、图7.41、图7.42回答问题:

a、印度的气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b、东北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西南季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c、西南季风很不稳定,因此印度经常发生______和______。

【合作探究】

(一).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4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

(二).读7.42 7.43 7.34图回答:

①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

②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降水的关系。

水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要比小麦(大、小),一般年水量在毫米以上。

③分析水稻和小麦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水稻主要分布在。

小麦主要分布在。

④结论:农作物的分布与关系密切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自读教材35页,完成教学案

①定义:

②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③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_____,其中,软件外包业务占全球的_____。印度被形象地称为“________ 。”

④印度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其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P36活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印度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水稻、小麦的分布与

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服务外包产业特点服务外包产业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七年级地理上册4.1人口与人种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人口与人种 章节(课题)名称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学 时3-3 总 课 时 35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熟悉不同的人种,并能了解三大人种的特点; 2.世界人种的分布情况; 3.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4.树立世界各人种都是平等的正确观。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图标对比,了解世界的人种。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念。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 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 2.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计算 其中任意一项,根据资料绘制人口统计图; 观察法,图示法,讲授 教学难点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观察法,图示法,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 活动设计意 图 教 学 札 记 导入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东部沿海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区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到我国访问、经商、投资、留学、定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抱着共同的心愿来到中国,但他们的皮肤、头发、面部特征却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世界上主要的几大人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

新课授入 不同的人种 [活动1] 展示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生活地区的景观及生活场面的图片。小组讨论、交流对世界三大人种的认识。 完成下列表格以认识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和分布情况。 肤色头发面部体毛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浅波状鼻高、唇薄多 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西亚黄种人 黄色 棕色 黑直扁平中等东亚 黑种人黑色卷曲嘴唇厚少 非洲、大洋洲、 美国 [师生归纳总结] 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探讨的四个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策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作业 多收集一点其他人种的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信息,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写一篇题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小组 讨 论、 交流 对世 界三 大人 种的 认 归纳 小结 自己的 生活体 验表达 出来,学 生在交 谈中掌 握新知, 并培养 学生的 表达能 力;通过 读图鉴 别,培养 学生综 合分析 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内容分析】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这得益于日本工业发达、贸易频繁。教材遵循课程标准“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这一要求,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脉络。这里作为难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数据、图片、生活实例认识日本高度发达的经济背后有着严峻的国情。 2.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日本的国情,并能扬长避短,提出发展经济的诸多措施。 3.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分析日本怎样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知道了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日本的经济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提出问题: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师生小结:日本国土面积虽然很小,但是经济十分发达。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金融业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说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世界经济强国。 板书:1.世界经济强国 课件展示: 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 引导活动:这是日本专门为出口而生产的汽车,其实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国的产品很多。大家把所见过的日本产品介绍给大家。(学生交流:丰田、尼桑轿车,松下冰箱、洗衣机等电器,索尼牌录音机,化妆品等) 课件展示:把图7.10、7.12用课件打出。

七年级地理上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3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2、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 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二、新课学习 海陆分布与气候

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得出结论 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教师注意稍加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进一步深入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 一般来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是受海洋湿润空气影响的大小决定的。 练习:P83活动 教师加以总结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山脉对气流的影响 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 (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七年级地理听课记录 听课科目:地理 听课时间:年月日第一节 听课班级:凯里十中初二()班 任课教师:杨勇林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地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地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地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地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概念 、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地,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地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地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地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地,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地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地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地天气符号. 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地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地是调动学生地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地符号,补充沙尘暴地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地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地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地判断.第三,风级地表示方法.)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地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地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地记忆). 投影下面地表格: 天气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地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地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

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七年级地理第3课时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地理课时 3 年级七 课题 我们怎样学地理(二)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并能构测绘学校的平面图。 2、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重点难点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2、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 3.熟悉图例和注记(重点) 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难点)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读图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 教学设计 课内探究 备课区修改区 一、引入新课:通过作业,虽然学生画的都是同一所学 校,但是各不相同,为什么?如果一个从未到过我们学 校的人拿着你们的图,能找着北么? 二、讲授新课: (一)在地图上怎样才能表示出正确的方向? 1、了解八个基本方向。 2、1.在一般的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辛卫国使用教师 课 内 探 究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并不是一概的上北下南,而要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指向标指的方向是北,根据北再确定其他方向 4、在较为特殊的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线纬线确定方向, 学生巩固记忆、充分练习。 (二)思考、讨论:既然知道了在图上怎样表示方向?那么我 们画的学校平面图上怎样表示呢?要使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 一致,还必须知道怎样辨认实际中的方向,并学会怎样在地图 中标注方向。 列举讲解在实际中确定方向的一些方法,如:指南针、 北极星、太阳和手表等定方向。 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自学课本,归纳总结比例尺的定义公式、比例尺的表示方 法、比例尺大小比较的方法、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 者之间的换算,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域范围和地理事物详略的 关系。 总结: 1、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地距离 2、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2、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 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练习:掌握比例尺大小比较的方法、三者之间的换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1节第3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3 利用经纬网定位 1.掌握经纬线的判读技巧。 2.学会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经纬线的判读技巧训练。 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里约热内卢的经纬度大约是23°N,43°W。想一想我们能否用我们刚学过的知识在课本底页的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标出里约热内卢具体在哪儿? 学习活动一学会利用经纬网定位置、定方向、定范围 1.学生学习任务:展示典型例题,学生独立完成。 例:出示下图,要求学生填表并寻求判断的规律。

2.老师点拨: (1)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表示某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所以在书写时,后面的字母必须明确标记。例:北京的经纬度(40°N,116°E)。0°经线、180°经线、0°纬线除外。 (2)教师总结经纬网定位技巧: 以方格状经纬网图为例说明经纬度的判定技巧: A.先定方向 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判断经线和纬线 根据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得知: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哪是经线、哪是纬线,哪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 纬度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C.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①说明判定方向: 经度<20°东半球 >160°西半球 20°~160°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②解释:在判定东西半球时,先看经度的度数,如果小于2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上;如果大于160,不管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上;不在这一范围内的,东经的就在东半球,西经的就在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学成果。 3.疑难汇总。题的能力。 精讲点拨,突破疑点1、经纬度如何书写 以15°N 20°E为例 经纬度坐标书写方法如下:经度数+东或西经字母 纬度数+南或北纬字母 2、引导学生分析经纬度变化特点,总结方向符号添加方法: 向东增大为东经,加字母“E”,向西增大为西经,加字母“W”, 向南变大为南纬,加字母“S”,向北变大为北纬,加字母“N” 3、根据经纬度定位 根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A、B两点 的位置 A:北纬15°东经 20° B:南纬15°西经 20° 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 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 位置。 4、判定经纬度坐标 写出右图中A点的经纬度 A 教师逐步讲授做题的步骤。 5、写出右图中B点的经纬度 B 教师讲授并总结判断经纬度坐标的方法: 找出相交于这点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 一、写出所在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加上方向符号, 二、写出所在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加上方向符号 提示:如题目无特殊要求,先写经度还是纬度都可以。 6、经纬网的作用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 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学生思考、回 答用心听并记 忆。 本节知 识点较 难,通过 教师的 精讲点 拨,使学 生对知 识掌握 的更牢 固,理解 更加透 彻。 经纬网 在生活 中应用 广泛,激 励学生 学好经 纬网。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印度不仅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珍惜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人口、经济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全局观念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1课时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知识点1 气候的地区差异 1.图中该地最冷月份(1月份)平均气温为________℃左右,最热月的月份(7月份)平均气温为________℃左右。 2.该地降水量7.8月在________毫米以上,12.1.2月几乎________。 3.归纳该地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4-1 读图,回答1~2题。 1.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 2.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知识点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图3-4-2 1.在图中找出各种气候类型。 2说出各种气候的特点。 读图,回答3~5题。 3.热带雨林气候主要位于下列哪条纬线附近( ) A.北回归线B.赤道 C.南回归线D.北极圈 4.亚洲范围内,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如图3-4-3所示,从A点到B点所经过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图3-4-3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步练习】 1.连云港中考xx年9月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下届峰会于xx年7月在德国汉堡举办。读汉堡气候统计图判断,汉堡的气候特点是( ) 图3-4-4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下列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读某城市的气候资料,回答3~4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七下作业:7.3印度(含答案)

7.3 印度 一、选择题 印度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人口已达12.102亿。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前后,印度人口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佛教的发源地 B.不是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C.人口世界第一 D.是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人口多的优势有() ①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②消费群体广大③环境压力不大④就业机会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和印度都是金砖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包括() A.都是发展中国家 B.都是人口大国 C.都是临海国 D.都以热带气候为主 读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所在大洋名称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5.图中能说明南亚地区热量丰富的信息是() A.地形、经度 B.纬度、河流 C.农作物、纬度 D.农作物、降水量6.四个城市,最有可能成为棉纺织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小溪一家今年寒假去印度游玩回来,在向朋友介绍该国的地理特征时说错了一项,请你找出来吧() A.世界第二人口大国B.地形以山地为主C.世界文明古国D.水旱灾害频繁

8.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的雨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回答9~10题。 9.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依据是()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B.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 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 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10.印度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 C.高原广大,平原狭小,可耕种土地比重小 D.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11.读“南亚”图,回答问题. (1)图中,南亚地区的主要风向是,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凉三季中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天气和气候(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天气和气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不同气候特点和分界线。 2?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我 国的干湿地区。 3.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4.我国气候特征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特征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教学准备: 《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 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小结:学生答后,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

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一、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冬季风》、《中国的夏季风》,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 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 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 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补充讲述: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 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 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 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 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 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补充小结) 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 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 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展示《冬季风形成图》、《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地形是复杂多样的,那么各种地形分别占我国领 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 讲授新课: 读图:读图C或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 讲解:由上图可知,山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这些山地 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如果按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面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活动: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C,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 小结:由此可见,我国陆地地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居各地形类型之首,高原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1/3,位居第二,盆地面积不到全国陆地面积 的1/5,位居第三,平原面积仅占1/10多一点,位居第四,丘陵面积仅占全国陆地面

2.在我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怎样开发和保护 积的1/10,位居第五。 山区,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摆在我国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两项重要任务。 要完成好上述两项重要任务,山区人民必须搞清山区的优势和劣势,即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下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群策群力,为山区人民找一找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组找山区有利条件,B组找山区不利条件) 提问: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学们讨论一下山区开发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 开发保护山区注意问题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山区资源外运,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 条件 ②容易发生自然灾害,要预防和避免自然灾难发生 ③水土流失严重,要注意保护山区地面植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明白了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懂得了山区在发 展旅游、采矿、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 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阻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开发利用山 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做到充分合理地 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 2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地理教案

第一课 与同学们谈地理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4、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5、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2给同学讲解世界未解之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讲解身边的地理知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