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艳词创作

浅析黄庭坚的情词创作

摘要: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为一代诗人,黄庭坚在中国诗史上产生了颇为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显赫的声名,他的词名亦自不小。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而其艳情词更是贬斥多与褒扬,批评者多指责其情词内容多淫艳,语言多俚俗生僻,而笔者认为黄庭坚情词并非全是格调低下之作,大多数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继承了传统婉约词风和民间通俗词风,同时又有所发展,可谓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本文就试着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创作成因三个方面对其情词作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黄庭坚;情词;内涵;风格;创作成因

王国维曾这样定义词的性质:“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由是观之,词应该是一种蕴涵饱满的女性美的文学样式,多具精巧、细腻、窈窕、婉媚的审美特征。追溯词的本源,当词起源于民间,在坊间流传时如和风清扬、山花绽放,清新的俚俗美是其显著的特点。然而当盛唐以后填词的风气在一些诗人文士中间流行开来,词的风格也染上了华丽和纤巧的特色。及至宋代,在华糜的世风影响之下,更有诸如晏殊、欧阳修、黄庭坚、柳永等词人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以各个层级的歌妓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妩媚香艳的词作品,这些情词作品不仅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要眇特质,而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黄庭坚词历来备受争议,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

[1]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则谓:“黄九于词,直是门外汉,匪独不及秦、苏,亦去耆卿甚远。”[2]晁补之则又说:“黄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自是着腔子唱好诗也”。[3]山谷之词,虽历代都有评说,但较诸宋代其他名家,未免有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叹。然而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黄庭坚历来主张艺术上的开拓创新,倡导“自成一家始逼真”。在词的创作上,他同样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的词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对于其情词,更是贬斥多于褒扬,而山谷词中招致毁谤的几乎都是这些艳情词。本文试着从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创作成因三个方面对黄庭坚的情词做一个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一、黄庭坚情词的思想内涵

《全宋词》收录黄庭坚词约一百九十首,其中情词约占六十首,数目不算少,但一些学者评其内容多淫艳,语言多俚词僻语,因此负面影响很大。然而笔者将其通读一番后,发现其思想内涵虽有瑕疵但也自有特色。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几个层面:

(一)反映与妓女之间的交往,以及对女子不幸命运的同情

“宋人恋情词所抒写的绝大多数是士大夫与妓女之间的恋情,或直抒文人缠绵之情,或代言歌妓缱绻之意。”[4]黄庭坚情词也是如此,其中有一部分描写士大夫与官妓之间的爱情。在宋代,官妓的职能是为官员提供官宴酒场上的歌舞娱乐活动,在这种“娱宾遣兴”的场合中妓女和官员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可是这种情感经常是一面或数面之缘,可以说是短暂的、不固定的、没有结果的,因此留下的往往是遗憾和惆怅。如《转调丑奴儿》(得意许多时)就述说了身为官妓的无奈。当女子正暗自庆幸“金笼锁定,莺雏燕友,不被鸡欺”的时候主人却“红旆转逶迤”,留下的只有“而今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迟”的悲戚。再如《阮郎归》(盈盈娇女似罗敷),词人倾诉了对官妓(陈湘)的倾慕之情,甚至流露出“同舟归五湖”的祈愿。但在《蓦山溪》(鸳鸯翡翠)中,词人又清醒的认识到长相厮守是多么的不现实,除了相见恨晚的感伤外,又夹杂着“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的悲哀,最后也只能无奈的说一句“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此外,黄庭坚情词中不乏酒席宴上的应歌、狭妓之作,如《定风波》(上客休辞酒浅深)、《定风波》(歌舞阑珊退晚妆)、《好事近》(一弄醒心弦)等等。但是,在多数有关妓女的词中词人还是以无限同情的笔触对其不幸命运表示了理解、惋惜,甚至是惺惺相惜。如《满庭芳?妓女》描写一个“初绾云鬟,才胜罗绮”的女子最终逃不过“烟花部、不免差排”的悲惨命运,“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则表达了词人难以言喻的惋惜之情;再如《撼庭竹》(呜咽南楼吹落梅)写词人曾经钟情一个女子,想“买个宅儿住着伊”,这女子却“刚不肯相随”,最后“永落鸡群被犬欺”,词人对其并没有嘲笑或嫌弃,反而是“空恁可怜伊,风月损花枝。”字里行间充满惋惜和惆怅,这在狎妓成风的北宋很是难得!此外,山谷情词中不仅有对妓女不幸命运的同情,还有对现实中良家女子不幸婚姻的同情,如《木兰花令》(可怜翡翠随鸡走),《鼓笛令》(宝犀未解心先透)等。

纵观北宋词史,如果说妓女在柳永的词中第一次有了人的尊严,那么黄山谷词就继承了柳永所开创的新风气,以相对平等的态度对待妓女,或者说生活在下层社会中的女子。虽然这种平等是那么的有限,但是非常可贵。

(二)描写别离之情及别后相思

自唐五代以来,抒写别离相思是词体的当行本色,黄庭坚情词中也有一部分词是抒发此类情感的,如《阮郎归》(烹茶留客驻金鞍)、《丑奴儿》(夜阑酒醒清无梦)、《点绛唇》(几日无书)、《南歌子》(怀绿低窗暗)等等。其中《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一首,因其感情细腻,含蓄优雅,俚而不俗,最为人称道,[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其“笔力奇横无比,中有一片深情,往复不至,故佳。”[5]而我却认为另一首《江城子?忆别》,清新自然,曲折婉转,更见深情。此词上片先从“画堂高会酒阑珊”的相识写起,然后述说别后“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的刻骨相思,再写相见时“依旧似、隔关山”的微妙错觉,下片则着重写再次别后的相思及对再次重逢

的期盼。整首词缠绵真挚,一波三折,极尽相思之苦。

(三)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女子的体态、神情、心理、技艺等

黄庭坚还常常在其情词中对女子的容貌、行止、神态等做具体而细腻的描绘,如《忆帝京》“薄妆粉面闲情愫,抱着琵琶凝伫”,《鹧鸪天》“背人语处藏珠履,觑得羞时整玉梭”,《更漏子》“体妖娆,鬟婀娜”等。最富有情韵的当属《西江月》,“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回眸、甩袖、踏步,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而最后“舞余犹颤满头花,娇学男儿拜谢”,传神之至,不费吹灰之力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这个舞女娇柔和活波俏皮的独特姿态。这些词艳而不淫,清新生动,塑造出一个个富有个性,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同时又避免了市井艳情词的低俗、暧昧,为宋词增添了新的艺术美感。

(四)直接以女子的口吻陈述爱恨情愁

用女子的口吻倾诉婚姻爱恋中的爱慕、哀怨、娇嗔、猜疑、愤恨等的词在黄庭坚情词中占得比重最大,也最有特色。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女性复杂而微妙的心理世界。如《沁园春》(把我身心),喊出了女性渴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爱情的心声,而《江城子》(新来曾被眼奚搐)则表达了有缘相见无缘相守的悲叹。再如《归田乐引》(暮雨濛阶砌)(对景还消瘦)二首,着重刻画了女子“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的矛盾心情,《少年心》(对景惹起愁闲)(心里人人)二首则细腻的描绘了女子与情郎闹矛盾之后的嗔怨。这些词大多采用方言俚语,内容通俗,对女性心理的描写自然、真实,尽显本色,对其后的曲词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在黄庭坚情词中还有几首是以暧昧的笔触描摹艳遇幽欢的,如《忆帝京》(银烛生花如红豆)、《千秋岁》(世间好事)等,带有明显的色情成分。这些词数目并不多但最受非议和指责,纪昀就曾言其“亵诨不可名状”。[6]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几首词就否定黄庭坚的全部情词,必须用客观的态度来研究和评价。

二、黄庭坚情词的艺术风格

通读黄庭坚情词,我们会发现其词的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或婉曲,或率直,或粗俗。在这里,我们粗略的将其情词的风格分为三种:典雅含蓄,颇具《花间》遗风;雅俗共赏,趋近民间词风;完全以方言俚语入词,颇类曲风。

首先来分析其典雅词。黄庭坚的部分情词继承《花间》传统,以婉约的笔触抒写伤离怨别,格调颇高,如《南歌子》: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番风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上片开头以槐绿、榴红点明送别时间,“玉人邀我少留行”,点出情景是离别之际,“无奈一番风雨、画船轻”既点明了词人行程匆匆,又流露出欲留不能留的矛盾心情。

下片写在女子深情的歌声与涟涟的泪水中,词人的一叶轻舟渐行渐远,“别时不似见时情”,词人化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进一步抒发离别的伤痛,“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很容易让人想起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遥想别后孤寂,更显得眼前的离别不堪承受。这首词写的并不一定是词人的亲身经历,很有可能是俗世的离别,但是典雅工丽,情景交融,声韵和谐,很是符合婉约派的格调。再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以含蓄之笔写女子若有似无的哀怨与闲愁,风格类似秦观。而其《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就被疑为秦少游所作,又被认作宴几道词,可见其手法与其二人不相上下。李清照在《词论》中称黄鲁直知“词别是一家”,大概就是指这种典雅优美的作品而言。

但是与传统婉约词的深隐含蓄相比,山谷雅词更显直率通俗,而以俗为雅,雅俗共赏也是山谷情词的主要风格:即情感表达方式直放质朴,通常对主人公心理进行直接的刻画描写或由女子口吻直接表白;在语言上将俚浅之语与典雅之语杂糅在一起,明白如话,语浅情长,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如《沁园春》(把我身心)“地角天涯,我随君去,掘井为盟无改移”,以非常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女子的心声,那种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很容易让人想起乐府名篇《上邪》。再如《望江东》(江水西头)“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减字木兰花》(终宵忘寐)“与君别也,愿在郎心莫暂舍。记取盟言,闻早回程却再圆”,《采桑子》(城南城北)“分付谁家,把酒试问他”等等,无一不是去尽铅华,情真意切,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柳永词通俗的风格,但是比柳词更显轻快直白。而且山谷词大多为小令,小令“脱胎于最初的民间曲子词,因而在语言上与民间口语有着天然的联系,更适合采用口语入词”。[7]因此可以说,黄庭坚词摆脱了文人词的藻饰,在借鉴柳永通俗词体,吸收民间词风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雅俗相兼、明快质朴的新词风。

山谷情词中还有一部分是完全用方言俚语写成的,类似曲风。如《鼓笛令》“见来两个宁宁地。眼厮打、过如拳踢”,语言很低俗,但是却把男女之间那种火热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归田乐引》“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爱”“拼了又舍了,定是这回休了,及主相逢又依旧”,《少年心》“染相思、病成方寸。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幸”等等,均是这种效果。但是这类词中有许多方言确实让人难以理解,类似于杂剧戏曲中的插科打诨,如“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副靖传语木大,鼓儿里、且打一和。更有些儿得处”,“烧沙糖、管好滋味”等。从词体本身的角度讲,这些词无论内容和格调都很低下,没有审美价值,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云:“黄山谷词用意至深,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8]

总而言之,在风格上,黄庭坚情词既不属于婉约派也不属于豪放派,而是自创一格。这恰恰体现了宋词风格的多元性,从其词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去探索宋词的发展

流变及宋代词坛的复杂性。

三、黄庭坚情词的创作成因

黄庭坚的情词创作,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身的遭际及词体本身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宋代词坛错综复杂的状况或当时士人的生存状态。

黄庭坚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卒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属于北宋中后期,相对于南宋词人来说,这个时期的士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没有深痛的家国之恨,亡国之忧,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都城汴京“诸幕次中,家妓竞奏心声,与山棚露台上下,乐声鼎沸,……另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飏,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9]“词为艳科”,宋词本就来源于花前月下的“浅斟低唱”,这种骄奢华糜的社会环境正好为词的衍生、发展、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当时的文人流连秦楼楚馆、即席作情词甚至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即使是苏东坡也不乏酒席宴上的应歌之作,更不用说柳永这样的专业词人。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黄庭坚也不可避免的创作了大量的情词。

但是社会环境仅仅是外在因素,真正决定其情词创作内容和风格的是其自身的遭际。宋朝重文轻武,提倡科举,大批下层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但是很少有士大夫能够真正的实现个人抱负,或贬谪异地,或流放他乡,而这些仕途失意者们往往借放纵声色来发泄牢骚和愤懑,并且有意无意地渗透到艳情词中。黄庭坚一生遭遇两次贬谪,生活环境和心境都发生较大的变化。以其谪居黔州为界,其情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内容和风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其情词大部分写于前期,即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黄庭坚早承盛名,生活条件相对优裕,因此其前期情词大多是歌楼应和之作,很多作品格调低俗,如“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很有柳永俗词的味道,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受到时人严厉批评,正如其在《小山词序》中云:“余少时间作乐府,以使酒玩世,道人法秀独罪余以笔墨劝淫,余我法中当下犁舌之狱!”[10]而在其仕途遭贬之后,情词创作剧减,更多的是抒发心中幽愤,表达不愿同流合污以及寄赠摹物之作,大有苏轼“以诗为词”的特色。在其后期的情词创作中,已经很难见到前期词的“使酒玩世”,而多了历尽沧桑的深沉和忧郁。如其作于崇宁三年的《蓦山溪》(稠花乱叶),在对妓女陈湘倾诉相思的同时,流露出浓郁的身世之感。

词发展到宋代,逐渐失去了民间词的风味,取而代之的是刻意雅化的文人词。北宋初期,词坛上占主流地位的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如晏殊、欧阳修等,直到柳永大量的创制慢词长调,词才向着俗化的方向发展。据上文对黄庭坚情词内容和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发展衍化很明显的表现在黄庭坚的情词创作中。不仅如此,黄庭坚在词体俗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继承并大量创作民间风格的词,还对其后俗文学(金元曲,甚至明清小说)的发展起了一定

的先导作用。

总而论之,黄庭坚情词的成就不算高超,也没有引领新的潮流,但是从宋词本体来说,其情词挣脱了传统词风和当时流行词风的束缚,促进了词的发展,也为词和曲的过渡搭建了桥梁,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309 .

[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

[3]《侯鲭录》卷入,亦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三.

[4] 诸葛忆兵,《宋词入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19 .

[5]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

[6][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809.

[7]黄宝华,《黄庭坚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395 .

[8]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

[9][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5年,115―121.

[10]蒋方,《黄庭坚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269.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1、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2、晚楼闲坐——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3、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5、新竹——黄庭坚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6、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8、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0、清平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简介 篇一:《黄庭坚》人物介绍微课 《清平乐?春归何处》微课文字稿? 扉页停留?秒钟? 同学们已经学懂了题目的意思,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词,我们还要了解它的作者。?对,这首词的作者就是黄庭坚。关于黄庭坚,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独立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强。老师把大家交流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补充,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开派宗师和领袖。他的诗构思奇特,说理细密,代表了宋诗的特点,他的词也别具一格,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在宋代文坛上,黄庭坚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黄庭坚自幼聪明过人,七岁时就写下了这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成名后,黄庭坚留下了众多的千古名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不仅文学造诣深厚,而且擅长书法,自成一家。他的书法风靡朝野,连皇帝宋徽宗、宋高宗都

带头学黄庭坚的字,当时还有“山谷翰墨满江南”之说。我们一起来欣赏黄庭坚的字。他的字独具特色,中间紧,四周松,飘逸沉着。他的行书代表作有《松风阁诗》《范滂传》,草书代表作有:《渚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等。对后代的影响非常深远。黄庭坚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母亲过世后,他在墓旁盖了一间小房子守孝,一度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中国二十四孝小故事涤亲溺器,讲的就是黄庭坚的真实经历。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中国二十四孝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说,黄庭坚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倾倒并清洗母亲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亲力亲为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篇二:李嘉旭简介(全) 作者简介: 李嘉旭,别名李严冬、李默。1962年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祖籍江苏丰县。他自幼酷爱美术,小学起即在工艺美术厂从师学艺,深受视觉艺术熏陶。在学习工作期间一直努力自学并经常积极参与书画展出与比赛。于1989年考取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由于家庭原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草书唐诗 黄庭坚不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那么他的书法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黄庭坚草书特点 1.学古创新 由于宋代“尚意”书风盛行, 尚意支配下的个人抒情为主产生下 的个性、人品对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黄庭 坚极具个性的书法创新在北宋书法独树一帜。 黄的老师苏东坡不仅重人品而且在 书法创作上提出“不践古人”曾云:“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 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作为苏门四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东坡的这个 口号加以阐发, 在实际创作上更出新意, 创出比其老师苏东坡更具新意的书法作 品。 他曾言: “随人作计终后人, 自成一家始逼真。 ”这是他在诗学、 书学上的典型的创新精神。 他强调创意, 主张“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博古创新,《宋史?本传》称:“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黄庭坚草书唐诗
2.高古自然 黄庭坚书法追求高古的同时,将个人的性格、感情、才气等主观的要素都化 为客观的表现,使客观境界代替主观达到物我融合的境界,即所谓“天人 合一,一一自然”。他的书法常以“韵”来体现其纯朴平淡的 “自然”, 代表其“超逸绝世”的境界。 他学古而不泥古, 崇古而出古,依靠自己对书法上不同常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个人性格、才气、 感情等特性,“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将“自成一家 ”的“创新”化为“自然”,达到书法境界最为高 尚的一种理想程度。 黄庭坚草书唐诗 草书作品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黄庭坚的茶词

黄庭坚的茶词 陈永娟 (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院07级研究生) 摘要:饮茶风俗始于唐而盛于宋,饮茶之风带动了茶词的创作。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本文以茶词为例浅谈其创作的动力,以及茶词中体现的茶艺﹑茶道思想﹑文人雅趣。茶词的创作是一种词学现象,同时也成了宋代多姿多态的茶礼茶俗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形态与内涵。 关键词:多产的茶词;茶艺茶功;文人雅趣 一﹑山谷茶词蕴含的茶功﹑茶礼 ﹙一﹚茶功 ﹙1﹚茶能破睡释滞消烦 陆羽的茶经:“茶之为用,味致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圣陆羽,作为第一个写出茶专著的唐人,就发现了茶具有这方面的功能。黄庭坚的《阮归朗·茶词》:“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馀清搅夜眠。”可见茶具有提神消烦的作用。受到皇宫贵族的喜爱。直到今天茶一直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 ﹙2﹚茶能解酒 中唐以后的文人士大夫聚宴。一般都是酒茶具备,宴饮的程序就是酒后饮茶。茶能解酒,饮茶饮茶为茶词的创作提供了契机。《词苑丛谈》卷一:“韩文公《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又《赠郑兵曹》诗:‘破除万事无过酒。’山谷各去各去一字。作《劝酒》词云;‘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这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以上可以看出酒和茶当时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饮酒之后,为了尽余欢,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往往有歌妓献茶,解酒。黄庭坚作为官员,出席不少这样的场合,也就促进了其茶词的创作。如《满庭芳》:“相如方病酒,银瓶蟹眼,惊鹭涛翻。为扶起尊前,醉玉颓山。饮罢风生两袖,醒魂到、明月轮边。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又如《阮归朗·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二﹚茶礼 ﹙1﹚献茶与茶词创作 以茶迎客从歌酒词到唱茶词往往代表着宋人在茶词兴起以后从设筵开席到散筵收席的全过程。酒宴结束后,酒兴已尽,但余欢未尽,于是主人便以献茶、歌茶词挽留宾客,以表达主人留客再欢之意。黄庭坚和歌妓有密切的交往,所以用茶词来馈赠歌妓是难免的事。杨湜[宋]《古今词话》中记载:“涪翁﹙黄庭坚﹚过泸南,泸帅留府。会有官妓盻盻性颇聪慧,帅常宠之。涪翁赠《浣溪沙》曰:‘脚上鞋四寸罗,唇也朱麝一樱多。见人无语但回波。聊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今生有分向伊公。”记载了妓女献茶,黄庭坚为其写茶词,后来歌妓有乞词的情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互动,增进友谊和情感。陆羽的《茶经》“七之事”引《桐君录》:“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写出茶在礼仪方面的作用。为了表达客人的热情,往往客人到之前就先准备好茶进行款待。 《惜馀欢·茶词》云“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飞劝酬囗献,正酣饮、醉主公陈揭。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寻巫峡。歌阑旋烧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马要,碾春醅、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看花回·茶词》:“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墜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残烛,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饮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询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歌妓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美人手捧香茶,唱着茶词,以“催茗饮”。 ﹙2﹚妓乐 歌妓是贯串余欢活动的主要因素。碾茶、分茶、送茶,在宴会上都是由妓女来操办的。“纤指缓,连环动触”,这是写妓女分茶。“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黄庭坚《惜余欢·茶》),这主要这种对歌妓在宴饮中的外貌特征以及动作的描绘。黄庭坚的《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就类似于一首爱情离别曲。歌妓曼妙的歌喉,纤细的身姿,不仅给客人带来美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活跃了宴饮的气氛,达到愉宾的目的。 ﹙三﹚饮茶法:饮茶重乳花 乳花,即茶乳花。词中常以云脚、云露、雪花等名之。重茶乳亦不自宋人始。陆羽《茶经》卷下:“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清者曰花,如枣花飘飘然与环池上,有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若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渭,有如菊英堕于鐏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雷沫,磻磻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敷’,有之。”宋人茶词往往着意描 152

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神宗熙宁时期,黄庭坚先后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1080)知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政令清简平易。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元□时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其间苏轼知贡举,曾聘为参详官。《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绍圣时新党章□、蔡卞等用事,迫害元□旧臣,黄庭坚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徽宗即位,受命内迁,又因赵挺之排挤,被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政治态度与苏轼相近,他不大赞成王安石变法,但关心国事,同情人民,为人有抱负,有识见,讲操守。"丈夫存远大,胸次要落落","今年贫到骨,豪气似元龙"(《次韵杨明叔见饯》),可看作他的自我写照。他身临逆境。能安贫乐贱,泰然自处,"不以得丧休戚芥蒂其中"(《豫章先生传》)。一生承受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对禅学也濡染较深。 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冷斋夜话》还载有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法,被江西诗派奉为"创作纲领",曾对后来作者发生过消极影响。其实,"夺胎换骨"说,不见于山谷的著作中,未必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张。而在谈论点铁成金的那封信中他还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即自有主旨;又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正因作者自有主旨,所以虽取古人陈言,只是作为供陶冶之物。所以他的论文并不忽视社会作用,认为文章应"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王定国文集序》)。以此他赞佩杜诗"善陈时事"(《潘子真诗话》引)。对理与辞的关系,肯定"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与王观复书》)。他又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文章本心术,万古无辙迹"(《寄晁元忠》)。黄庭坚还说过"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无斧凿痕,乃为佳耳"(《与王观复书》)的话,主张"矢诗写予心,庄语不加绮"(《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不雕而常自然"(《苏李画枯木道士赋》)。这两方面的看法自然都不能不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黄庭坚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自成一家始逼真"(《题乐毅论后》)的名言,矢志在诗歌上"独辟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与苏轼并称"苏黄"。并被后人奉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黄庭坚关心现实。对百姓疾苦深表同情。早年写过著名的《流民叹》,任太和令时曾深入山区察访乡农,写了《上大蒙笼》、《劳坑入前城》等描写人民疾苦真切的诗篇。他慨叹"民病我亦病",提出了"年丰村落罢追胥"(《次韵寅庵》),"要使鳏寡无颦呻"(《赠送张叔和》)的愿望,盛赞友人"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寄李次翁》)的品德,体现了怜贫恤苦的爱民思想。黄庭坚也有关注国防问题的爱国诗篇,如《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和游景叔月报三捷》等诗,热情地表彰边将战功。《送范德儒知庆州》、《次韵奉答吉邻机宜》,以奋发的激情勉励友人为保卫疆防贡献才智。 黄庭坚的诗往往具有超迈的识见和襟怀。北宋后期党争剧烈,仓皇反复,黄庭坚也牵连其中,备受其害,却能破除门户之见,较为公正地看待问题。如在《次韵子由绩溪病起》、《再作答徐天隐》、《病起荆江亭即事》等诗中,曾针对党争的偏见,提出了"人材包新旧,王度济宽猛","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的可贵见解。黄庭坚政治上的升沉虽与元□旧僚连在一起,但在《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等诗中却能对王安石的人品和新学,给以公允的评价。 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类抒情诗,最能体现黄庭坚的艺术匠心和独创个性。如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以命意新颖、笔力奇崛见称。七言律绝诗,如《登快阁》写洒脱襟怀,《寄黄几复》写友情,《病起荆江亭即事》咏时事,《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描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 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 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 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 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 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 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 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 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嘉佑八年,黄庭坚首次参加省试,当时传说他中了解元,住在一起的考生设宴庆贺。 正在饮酒间,忽然有一仆人闯了进来告诉大家:这里有三个人考中了,而他不在其内。席 上落第者纷纷散去,而庭坚仍若无其事,自饮其酒,饮罢,又与大家一同看榜,毫无沮丧 的神色。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省试。诗题是《野无遗贤》,主考李洵 看到他试卷中的“渭水空藏月,传岩深锁烟”,不禁拍案叫好。说黄庭坚“不特此诗文理 冠场,他日有诗名满天下。”就此中了第一名。第二年春天,再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参 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初任余干县主簿,后调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县尉,途中写了一首《冲雪宿新寨不乐》诗:县北县南河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山衔斗柄 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小吏有时须束带,故入频问不休官,江南长尽梢云所,归及春 风斩竿竿。”抒发开始走向仕途,对小吏生涯郁郁不乐的心情。熙宁五年1072年,诏举 四京学官,庭坚考得优等,被任为北京今河北省大名县国子监教授。当时留守北京的大老 文彦博很器重他的才学,在他任满之后,又留他再任,一直在北京度过了七年。七年中, 他致力于诗歌创作,在艺术技巧上有较大的提高。元丰元年1078年庭坚作了二首古风, 投书给当时任徐州的太守苏轼,以表示仰慕之意。苏轼读其诗,认为“超绝尘,独立万物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诗歌理论分析 黄庭坚的诗歌 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可以研究其诗歌理论的独特之处, 并着重探讨了 理论中与读书之关系的重要性, 以及其独特的诗歌理论对后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 值和意义。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 在宋代诗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 成就以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声势浩大的江西诗派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后村诗话》有云:“豫章稍后出,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搜 讨古书,穿穴异文,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 主。”《诗林广记》亦云:“山谷自黔州以来,句法尤高,笔力放纵,实天下之 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说“一人而已”未免夸张,但足可见世人对黄 庭坚的肯定和推崇。 黄庭坚在诗史上的地位主要由其诗歌理论所决定, 他的诗歌 理论主张被视为是江西诗派的主要创作纲领, 虽历代学者评论对其褒贬不一, 但 其影响却不容小觑。 本文仅就其诗歌理论与读书的关系从三面来谈谈其对后世创 作的重要影响与意义。 一、“无一字无来处”与读书的重要性 “无一字无来处”是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黄庭坚之前, 宋人孙莘老 对这个问题已有过类似的表述, 说“老杜诗无两字无来历”说“老杜作诗, 退之 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自然有些夸张,但是,诗人要强调自己的某种主张的时 候,总是要夸张的。不惊骇世俗,就无法引起世人的瞩目,也就难以产生影响; 另外, 如果说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处”也是说的通的。 用列宁的一句话来诠释, 就是只有继承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才有可能达到时代的顶点。 黄庭坚强调老杜诗 的“无一字无来处”,其实其深层的意思之一就是多读书。 文学 功底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质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果,但是种 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果的,因为它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 开花结果,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对文学特优的领悟, 如果不下苦功夫修养, 也必定是苗而不 秀,华而不实。比如李白 ,虽然天生资质杰出,可是这位大诗人在学问上也下过苦功夫,李白在人生

《清平乐》黄庭坚词作鉴赏

《清平乐》黄庭坚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原文】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1无行路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3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4?除非问取5黄鹂6。百啭7无人能解8,因风9飞过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黄庭坚

●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黄庭坚晁补之(弟咏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チ刘恕王无咎 蔡肇李格非吕南公郭祥正米芾刘诜倪涛李公麟周邦彦朱长文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 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 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有丸>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 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 “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 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 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 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黄庭坚诗赏析

熔经铸史借景传情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

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 — 2

苏轼相近,仕途生涯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有《山谷集》传世。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 3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 4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高中文言文阅读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高中文言文阅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着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①颁盐:征收分摊盐筴;②骫:歪曲,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②草:草书。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 ____ _ 答案: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译文: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他很想让自己的名声传遍江西,所以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停止,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黄庭坚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书法代表作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很高, 所写书法都是精品, 那么他的名作朋友们有看过多 少呢? 黄庭坚《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尺牍》,亦称《尺牍》、《明叔少府》,行书, 纸本,信札一通。纵 28.8 厘米,横 17.5 厘米。 释文:庭坚顿首。承见谕。早当过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胜 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来索。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 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黄庭坚《山预帖》,行书,纸本,31.2×26.8cm,凡 6 行,84 字。书 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四、五月间。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张应申 印”、“清鉴堂图书印”、“笪重光印”等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清鉴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 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 黄庭坚《君宜帖》,纸本,行书,纵 26.9 厘米,横 37.7 厘米。 此帖是黄山谷写给友人德舆的便札, 告知其病酒之事。 该帖因系酒后“ 大醉”,一宿“未醒”之时所书,所以笔画与平时有别,颇显 颤抖衰颓,间有残破处,显得精神稍逊,但字间紧凑,行间宽松,欹侧之势,依 然是黄书本色。 鉴藏印记:“洞印”(朱文半印)、“吴廷”(朱文)、 “项子长父鉴定”(朱文)、“吴惇宽粟仲审定考藏”(朱 文)、 “王延世印”(半朱半白文)、 “安仪周家珍藏”(朱 文 ) 、 “ 心赏 ”( 朱文葫芦印 ) 、 “ 石墨书楼 ”( 朱文 ) 、 “江德量鉴藏印”(朱文)等。 历代著录:《墨缘汇观》、《壮陶阁书画录》。

黄庭坚诗歌特点

在唐代诗人,甚至在历代诗人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他不仅肯定杜甫的忠义之气、忧国爱民之忱,而且在诗歌创作上力追杜甫。他称颂“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教人学诗以杜甫为指归,“欲学诗,老杜足矣”。黄庭坚之师承杜甫可以说是时人及后世的共识。陈师道《答秦觏书》云:“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也。”后来方回也说:“山谷诗宋三百年第一人,本出于老杜。”“山谷诗本老杜骨法”。他在《瀛奎律髓》卷三中还说:“老杜为唐诗之冠,黄陈诗为宋诗之冠,黄陈学老杜者也。” 自梅尧臣以来,北宋诗人都在诗歌艺术上追求“生新”,也即追求在唐诗之外另辟境界,而黄庭坚在这方面表现出更强烈的自觉性。他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又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 二、用典 用典方面。典故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中,典故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用典在宋代诗歌中尤为常见。因为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宋诗已不复唐诗的高昂豪迈的气度,而是呈现出精思内敛的特征,由主情向主理转向。因此,宋诗创作更加追求诗歌形式的精琢与完善。多用典故成为宋人遍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展现途径。至黄庭坚在理论上打上“(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旗号,用典不仅是杜诗,而且成为黄诗乃至整个宋诗极为鲜明的特点之一。 杜诗用典往往使用熟典并活用典故,但又能使典故与写实密切结合,如突出人名用典的象征意义来表现自己的生活性情和思想。黄庭坚继承了杜诗善用典的经验,而且他的用典以采杜诗为最多,例如《秋思寄子由》中“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化用杜甫诗句“云壑布衣贻背多”、“万牛回首丘山重”,自比为高卧云壑、绝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老松;《云涛石》“诸山落木萧萧夜”则明显取自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但黄庭坚对用典的要求更高,他用典比杜甫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对学识的展现。与杜诗常用熟典不同的是,黄庭坚在用典时力避常见的,用俗了的典故,往往不取常人思路,突出某些警醒意旨,取得“以故为新”的效果。而黄庭坚在一句诗中合用了多个典故,更是对杜诗用典的发展和超越。如《登快阁》的“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是同时承袭和融汇了杜甫的“常时任显晦,秋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黄庭坚,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词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黄庭坚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庭坚笃信佛教, 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英 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着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 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着有《山谷词》。 1黄庭坚的诗词全集《题郑防画夹》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其一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其 二凌云见桃万事无,我见杏花心亦如。从此华山图籍上,更添潘阆倒骑驴。《喜太守毕朝散致政》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晚楼闲坐》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 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 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登快阁》痴儿了却公 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