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科塔学术

北京邮电大学

“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

2019年02月20日

一、总体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网络强国”战略,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全面建设“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两个一流学科群,并带动全校整体学科发展。

2018年度,学校健全“双一流”建设管理制度,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各专项资金的管理实施,建设学校一流学科数据平台,构建科学的“双一流”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双一流”建设体系。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科技工作会议,实施人事制度及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快车道。2018年度“双一流”引导专项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五大类展开部署,资金全部到位并执行完毕,全面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建设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方面,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核心,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体,以相关学科为支撑,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实现学校整体发展, 学校在QS中国大陆高校排行榜位列第36名。优化学科布局,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

科学研究方面,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立创新研究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国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级保密资质续审认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会)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

人才培养方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召开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出台《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践行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生团队获得HITB CTF等世界顶级赛事多项国际大奖。

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加强学科团队和梯队建设。引进双聘院士2人,新增国家级人才9人次、省部级人才17人次,引进优秀青年人才21人;新增IEEE Fellow 1名;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

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拓展国际化领域、完善国际化体系。新增“111创新引智基地”1个,入选首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诺曼?比尤利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无线电通讯委员会(RCC)颁发的“杰出服务奖”。

“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建设成效明显,“热点区域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效融合的超大容量光接入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悬浮裸眼3D光场显示系统亮相“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和“第四届军民融合高技术装备展”,综合指标国际领先。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科教融合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首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启动全国首个“5G泛在小镇”项目,成立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邮)许昌基地;在USNews2019世界大学计算机科学排行榜中位列全球第20名;计算机科学ESI排名接近前1‰。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立“思政工作党政齐抓共管工作体系”,助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科研育人,施行《思政工作进科研团队工作方案》,相关建设成效已在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8〕第57期报道;举办“第二届全国行业特色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探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行业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人才为本、质量为重,全面落实培养质量体系建设

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召开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北京邮电大学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加强理工融合,助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实施“高新课程建设计划”;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开设在线开放课程(MOOC)百余门。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人,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人。

推进内涵建设,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构建基于泛在学习、多元发展、贯通培养“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军民融合航天物联网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等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产学研基地;获“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1人,获“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1人。

学校本科生源质量在全国理工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理工科专业录取分数线超一本线100分以上的省份25个;本科生深造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3.紧扣时代需求,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建立“1个北邮WIN+17个特色分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成立叶培大双创实验班,构建“课-项-赛”一体化产教融合新生态。2018年设立创新创业实践项目800余项,学生参与率超过70%。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表现突出,全年累计1496人次获得各类竞赛奖励,包括在英国伦敦国际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竞赛KDD Cup 2018中斩获全球第1名;在世界顶级网络安全大会HITB CTF 全球总决赛中荣获全球第2名;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亚军及大赛金奖;在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获特等奖(唯一)等。

4.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

面对网络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我校信息领域学科优势,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功能材料等多个方向培养一批服务于国家和北京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世界500强企业等相关学科领域,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很高评价。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贯彻落实四个相统一,切实发挥教师双重育人作用。制定并发布《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系列师德建设文件,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组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校级师德标兵、师德先进集体、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等评选活动;邀请德高望重的教授作专题报告,发挥为人师表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2.深化学校人事制度及薪酬制度改革,支持教师职业发展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及薪酬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优化教职工分类管理体系,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与教职工岗位考核与晋升机制,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建强教师发展中心,做好教师培训,引导新教师感悟学校“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的家国情怀。支持教师出国留学和培训,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支持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立健全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3.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北京邮电大学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规定》《北京邮电大学人才岗位管理与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文件,着力发现、培养、引进、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高层次青年学术骨干和高技能工程实验人才,培育和支持优秀学科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在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物引领下,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良好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并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4.通过多方位多举措,支持青年人才蓬勃成长

成功举办第二届信息科技国际青年学者论坛,聚焦国际前沿学科、交叉学科,面向海内外汇聚一批获得较高学术成果、具有创新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设立新进教师人才项目,支持新进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创新;设立针对青年教师的特色交叉类学科建设项目、管理体系软课题研究项目等,引导青年教师在前沿交叉学科方向上深入研究。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