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_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

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_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
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_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

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

——基于PVAR 模型的研究*

颖胡日东

*本文得到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号:209148)、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8GXS5D130)和福建省数量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联合资助。

内容提要

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

在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1999—2008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 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和GDP 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既相互拉动又相互牵制。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房地产价格受宏观经济支持,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

宏观经济波动

面板向

量自回归模型

一、引言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遭受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创伤。金德尔伯格(2000)的研究表明,从17世纪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范围内42次重要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中有21次左右都与房价的暴涨与暴跌有关。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

行业,房价的大起大落势必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冲击。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各个地区的房价不断攀上新高,其中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尤为迅速。至此,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国外的文献来看,大部分的经济学者对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均衡理论、收入假说等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Demary (2009)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ve,简称SVAR )模型研究了10个OECD 国家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率、产出及利率的关系,指出货币冲击与产出冲击对房地产价格有影响,另一方面房地产价格冲击对宏观经济主要变量也有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房地产行业的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梁云芳、高铁梅、贺书平(2006)利用协整分析和HP 滤波,计算出房地产均衡价格水平,通过房地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波动状态,得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偏离只是受部分

地区影响的结论。从国内的文献来看,在大多数研究的模型中,经济增长均是外生变量,研究者没有建立经济增长和房价变化的互动模型,也没有指出经济增长引起房价变化的具体原因和传导路径。

有鉴于此,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PVAR )的计量方法,把所有变量均视作内生,真实反映出各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面板VAR 的方法能够分解出各个冲击对变量的影响,从而得到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的影响因子,分析出我国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纯粹”关系。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可以扩大样本量,而且可以增加自由度,减少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受宏观经济政策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影响基本同步,运用我国各省市的数据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

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变量、数据与模型

(一)变量

本文重点分析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同时加入利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在选择研究变量时,考虑到现有文献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选取如下:

商品房销售价格(Price),单位:元/平方米,反映房地产价格的指标。由于我国当前房地产交易以新建商品房为主,平均销售价格基本能反映当地的房地产价格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元,反映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地产业有重要的互动影响,预计该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正。

1—3年贷款基准利率(R)。该变量主要作为影响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变量,理论上利率上升会降低房地产价格。

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Income),单位:元。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故选取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代理变量。作为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变量,预计该变量对房地产价格影响为正。

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对上述变量的原始数据均取了自然对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小数据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另一方面不会改变其时序性质,并且可以使其趋势线性化。处理后的各变量分别表示为:Ln(Price)、Ln(GDP)、Ln(Income)、Ln(R)。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国家统计局网站。根据数据的可得性,考虑到1998年我国取消了住房实物分配制度,促进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因此本文选取了1999年到2008年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其中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该年份1月1日所实行的1—3年基准贷款利率为准。

(三)PVAR模型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Panel Data Vector Autoregression,PVAR)的计量方法。PVAR的估计方法最早见于Holtz-Eakin等(1988),随后这一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面板VAR是多元系统方程,是一个相当灵活的分析框架,回归方程所有变量滞后项均考察在内。沿袭VAR的优点,又不同于传统的VAR模型,面板VAR是基于微型理论模型去定量分析面板数据间动态关系的统计工具。PVAR能把目标变量看成一个内生系统来处理,真实反映变量间的互动关系;正交化脉冲—响应函数能分离不同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同时也是有效的动态分析工具。PVAR的三个主要估计步骤为:1、利用

GMM方法在面板数据上估计VAR;2、估计脉冲—响应函数;3、方差分解,进一步说明影响因素的大小。

本文采用一阶滞后回归的PVAR模型,模型如下:

y it=αi+γt+Γy it-1+μit

其中,y it=(Price it,GDP it,Income it,R it)是基于面板数据的4×1的变量向量,i代表各省市自治区,t代表年份,Γ是4×1的系数矩阵,αit是4×1的个体效应向量,γt是4×1的年效应向量。即系统由四个方程组成,第m(=1,2,3,4)个方程可表示为y it m=αi m+γt m+Γm y it-1+μit m,其中扰动项μit m满足E(μit m|,αi m,γt m,y it-2,y it-3,…)=0。

三、实证分析

(一)在面板数据上估计VAR

本文采用前向均值差分(forward mean-differ?encing),也称Helmert过程来处理模型包含的固定效应,然后利用GMM方法得到系数的有效估计。

(1)由表1的PVAR估计结果可以得到:房地产价格对GDP的动态反应为正值0.410。表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发展状况离不开宏观经济的支持。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一个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从这个表1PVAR(1)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T检验值,***、**、*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角度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活动能力的扩大。伴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住房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以及房屋质量均有所改善,房屋的实际价值得到提升,带来了房价长期上涨的潜力。这些都是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房价的途径,所以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是合理的。

(2)结合表中GDP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正效应,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以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极大地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时,人们会增加对房地产的购买,这将直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反之则导致房价的下降。因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对房地产价格产生的是正向影响。

(3)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供给和需求都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从表1估计结果利率与房价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498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负。就房地产的供给而言,银行利率变动对房地产投资具有重要影响。从房地产的需求来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使利率水平下降或者贷款利率下调均会刺激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对购房起到促进作用,造成房价的上升。反之,利率提高将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因此,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负。

(4)从GDP作为依赖变量的角度来分析,表1中房价对GDP的正值影响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房价和宏观经济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房地产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具有互动性。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价格上升引起了“财富效应”,使房地产拥有者感到富有而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最终导致了总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社会总消费。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作为主导型产业,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前向推动、后向拉动、侧向关联这几个方面都对经济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房地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投资的蓬勃发展,必然有利于带动社会总投资的增加。

图1脉冲响应图

综上分析,我国GDP的走势对于房地产价格的涨跌具有决定性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性有助于研究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趋势;同时房地产价格的走势也反映出了经济的发展情况。

(二)估计脉冲响应函数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模型中某一变量的正交化新生(Innovation)对系统中每一个变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各变量对冲击的动态反应情况,具体分析各冲击因

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1)根据脉冲响应图显示,房地产价格的冲击对GDP的影响保持为正,期间略有上升趋势但反应不太强烈,最终趋于影响值非常小的正响应状态。即房地产价格的冲击对GDP有短期的很小的同向影响,这一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的加速上升总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但是对GDP的影响比较小。

(2)考察GDP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即第二列第一个图所显示,宏观经济的冲击使房地产价格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房地产价格表现出正面积极的响应。总体趋势是较平稳的上升后有所下降,最后保持在一个比冲击前高的响应水平。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房地产市场应对经济冲击的灵活性越来越高,正逐步走向市场化。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房地产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状况。

(3)对房地产的需求而言,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通过本文的脉冲响应图得出,给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正的冲击,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并不太明显。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是影响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第四列第一个图,房地产价格明显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即房价对利率的冲击表现出负响应状态。从房地产的供给方面来看,宏观经济的变动通过利率进一步影响了实际的房地产投资。从需求方面分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传导作用,贷款利率的上升导致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相对缺乏吸引力,进而引起房地产需求的减少。

(三)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给出对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利用面板模型的方差分解,进一步说明影响因素的大小,以此评价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从表2来看,房地产价格对自身的前期值冲击反应在第10期和第20期都达到接近80%的水平。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正反馈交易行为,过去的价格波动能够较大程度地解释当期价格的波动,因此容易形成价格持续上升或下降的情况。

重点观察房地产价格和GDP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发现,GDP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影响大于房地产价格冲击对GDP的反作用。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整体的宏观环境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对于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显得十分必要。另外相比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冲击给房地产价格带来的影响,利率变动冲击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贡献会大一些,这给利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四、结论

本文选择了商品房销售价格、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贷款利率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通过我国31个省区1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PVAR模型研究了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既相互拉动又相互牵制。房地产价格和GDP互为因果的关系实质上是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长期内在联系的外在表现,在这个内在联系中,两者存在双向的互动作用,即良好的国民经济整体宏观发展趋势,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同时,房地产价格通过影响社会总消费和总投资,进而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更显著一些,房地产价格受宏观经济支持,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对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表2方差分解

资料来源:使用stata11通过蒙特卡洛模拟500次获得冲击反应

(上接第25页)鼓励企业更多采取绿地投资方式。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投资,多数是以市场开拓和利用当地要素比较优势为导向,当地可供获取的战略性资产较少,尤其是技术、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更少,跨境并购的意义不大。其次,东南亚和非洲不少相对落后的国家,市场环境不完善,缺乏可供并购的企业主体和并购所必需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在当地进行并购的技术难度较大。第三,笔者的一项研究认为,实现在亚洲地区的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目标。通过在东南亚进行绿地投资,更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1985年到1990年,日本通过对亚洲各国的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大大推动了日元在亚洲的区域化进程,便是明显的例证。

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东等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应鼓励企业以跨境并购方式为主;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要获取其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也要鼓励企业以跨境并购为主。不过,正如上文所述,我国应采取措施促进企业跨境并购成功率的提升,并将跨境并购对国家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苏东转型国家,企业期望在当地进行轻工业制造的,可鼓励企业更多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而对于期望利用当地的能源资源进行重化工制造的,则可鼓励企业更多进行跨境并购。

参考文献:

①联合国贸发会议:《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0》,https://www.360docs.net/doc/4616900041.html,。

②德勤全球中国服务小组:《中国崛起:海外并购新领域》,2009年。

③德勤公司:《跨越鸿沟:中国企业并购后文化整合调查报告》,2009年。

④经济学人信息部:《勇闯新天地——纵观中国的海外并购》,2010年。

⑤李曼:《影响跨境并购与绿地投资的因素分析》,《国有资产管理》2009年第7期。

⑥周宏芸:《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与跨境并购的比较研究》,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⑦关文丽、饶丽艳:《绿地投资与跨境并购的比较分析》,《时代经贸》2006年第8期。

⑧崔永梅、施贤达、陈云华:《并购与绿地投资适用边界的经验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9期。

⑨楼朝明:《中美企业间跨国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⑩王诚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与风险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

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07年第17期。

王江帆:《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高颖:《中国企也跨国并购绩效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徐敬东

参考文献:

①Norman Miller,Liang Peng.2005.The Economic Impact of House Price Changes:A Panel VAR Approach.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②Inessa Love,Lea Zicchino.200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investment behavior:Evidence from panel VAR.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③McQuinn,Kieran and Gerard O’Reilly.2007.A Model of Cross-country House Prices.Research Technical Papers.Central Bank&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of Ireland.

④Demary,Markus.2009.The Link between Output,Infla?tion,Monetary Policy and Housing Price Dynamics.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Germany in its series MPRA Paper with num?ber15978.

⑤梁云芳、高铁梅、贺书平:《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⑥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中国房价、利率与宏观经济互动实证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7期。

⑦崔光灿:《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互动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1期。

⑧黄忠华、杜雪君、吴次芳:《房价与宏观经济研究综述》,《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第1期。

⑨赵昕东:《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基于SVAR模型的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⑩林跃勤:《房价失控与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徐敬东

IMF宏观经济模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本文对国际基金组织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进行探讨。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四部门分析方法、CEGR 汇率评估方法、债务可持续性分析、全球经济模型(GEM)等具体内容。从中可以体现出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中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市场化的基本理念以及用数据说话、注重实际调查、强调国别经济的比较研究等特点。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看到其经济分析中面临着经济问题的政治化、技术工具的科学性以及政策建议的及时性等方面的挑战。最后,我们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宏观经济,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引言 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为了充分吸取战争的教训,避免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矛盾,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货币金融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运而生。作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建立起来的国际机构,基金组织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维护全球金融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尽管基金组织受到了各种批评和改革的压力,但作为当前货币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机构,其领导地位仍然是其他机构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的研究方面,基金组织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实力,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基金组织定期发布的经济预测以及出版的《世界经济展望》、《区域经济展望》、《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研究领域,目前基金组织已几乎成为了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的“摇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的中国经济分析团队中(摩根士坦利、高盛、德意志银行、瑞银、美洲银行、巴克莱、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香港金管局、美国经济研究局等)的主要研究人员都直接来自于基金组织。事实上,这些首席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方法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导向。无庸质疑的是,他们的研究方法都充分吸收了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有关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组织的分析框架在现实中的成功。 二、基金组织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 基金组织有一套完整的分析宏观经济的方法和数据库系统,其研究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基金组织第四条款磋商、工作论文及其众多出版物之中。归纳起来,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宏观经济的四部门分析方法 在基金组织的分析框架中,整个宏观经济可以简单地分成四个部门:实体经济部门、对外部门、货币部门和财政部门(如图1)。宏观经济是不断变化的系统,各个变量相互影响,一个变量的变动可能引发其它一系列变量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 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 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 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 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 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

第八章 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八章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内容提要 宏观经济模型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行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可用来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章主要讨论了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并对中西方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综述。 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是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理论。首先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分类,可以按建模方法分类,分为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优化模型、经济控制论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可以按建模目的分类,分为预测模型、决策模型、专门模型;可以建模范围分类,分为国家模型、地区模型、国家间模型等;可以按时间长度分类,分为季度模型、年度模型和中长期模型等。其次讨论传统宏观计量经济模型的设定问题,包括基本设定理论与模型设定方法,前者涉及到从经济理论的提出,到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等方面的问题;后者主要讨论了从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一般到简单的两类建模方法。再次,从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决策方式、经济核算体系三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外生性程度的决定、分解性程度的决定以及建模的工作程序。 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是对中西方宏观经济模型的综述。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型的发展历程、建立模型的经济理论、模型的规模、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后,着重介绍了美国的一个小型宏观模型——Klein战争间模型与一个中型模型——Klein-Goldberger模型。对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主要讲述了发展历程与基本特征,并以两个中国不同时期的宏观计量模型为例,描述了模型的总体结构、主要模块的设立以及主要方程的建立及其特征。 二、习题 8-1.解释下列概念: 1)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2)外生性程度

中国宏观经济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

中国宏观经济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学模型,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中,我们首先选取了四部门构成的宏观经济理论,并根据现实的经济情况,构造出了一个联立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通过了识别。接下来,我们从2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筛选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估计出的参数进行了四步的检验。最后,我们得出了这个方程,并对这个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一、引言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在一国的宏观经济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并可以用以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文中,我们选取了经典的四部门(消费者、、政府、国外)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来建立模型。 二、模型的构建与识别 1、模型的构建 首先,根据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Y(t)=C(t)+I(t)+G(t)+NX(t)t=1978,1979…25,26 其中,Y表示GDP,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 表示净出口。 我们假设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额作为外生变量,由系统外部给定,并对系统内部其他变量产生影响。而居民消费和投资这两项指标,又都由当年的GDP 决定。根据这些设定,我们分别建立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方程,如下: C(t)=a()+a(1)Y(t)+u(1)(t),t=1978,1979…25,26 I(t)=b()+b(1)Y(t)+u(2)(t),t=1978,1979…25,26 因此,最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C(t)=a()+a(1)Y(t)+u(1)(t) I(t)=b()+b(1)Y(t)+u(2)(t) Y(t)=C(t)+I(t)+G(t)+NX(t)t=1978,1979…25,26

宏观经济学分析

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解释各自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是: 根据AE(或AD)=C+I=α+βY+I=Y 得到均衡收入: α为自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是:K= k=1/(1-β) 图形分析: 1I Y α+ = -β

(二)三部门经济中,若用t表示定量税,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者均和收入决定的公式是: 1 T I G Y α-β++ = -β 相应的,在定量税情况下,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分别为: 政府购买力乘数: 税收乘数: 预算平衡乘数: 图形分析:(固定税制下政府收支行为的影响) 因为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1 1 Y G ? = ?-β 1 Y T ?-β = ?-β 1 Y Y G T ?? == ??

(三)、四部门经济中,若用m=m 。+γy 表示进口函数,则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 是: 01 () 1r y i g t t x m =α+++β-β+--β+γ 对外贸易乘数: 11y d dx = -β+γ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平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当国民收入提高时,一般净出口会减少,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净出口会增加。 二、 IS-LM 模型: (一)、双重市场均衡的含义:双重市场均衡是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 衡。 双重市场均衡的图示: M D M S AE>NI M D NI M D >M S AE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国民收入是因变数,决定它的是作为自变数的前期消费和投资或可进一步分解为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等三个因素。以后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 C=a + c Y ,I = x- yr 我的学习思路是模型分析。其实宏观经济的各种模型是具有历史性的,即建立一种模型是为了解释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将模型与建立模型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学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构建动态AD AS -模型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出和通货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对经济环境的外生变化作出反应的模型,强调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程: ()t t t t Y Y r αρε=--+ 其中,t Y 表示总产出,t Y 表示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t r 表示实际利率,t ε表示随机的需求冲击,α和ρ为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t r 越大,总产出就越小;自然产出水平越大,总产出就越大。 (2)实际利率和费雪方程式 实际利率的决定方程由费雪方程式得到: 1t t t t r i E π+=- 其中,1t t E π+表示时期t 形成的对时期1t +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里的实际利率是事前实际利率。 (3)菲利普斯曲线 在动态模型中,通货膨胀由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扩充而得: () 1t t t t t t E Y Y v ππφ-=+-+ 其中, 1t t E π-表示前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 v 表示外部供给冲击,φ是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通货膨胀率t π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以及外部供给冲击。 (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基于他们近来观察到的通货膨胀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个假设可以简化分析。适应性预期可以写成: 1t t t E ππ+= 也就是说,人们预测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相等。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未来时会最优的使用所有可得的信息,包括过去所有的预期。 (5)货币政策规则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方程来确定名义利率目标:

宏观经济分析(图表法)

宏观经济分析 一、我国经济基本定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 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标志值 根据工业化进程的衡量标准判断我国所处的阶段: 人均生产总值——2012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达37892元,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增加值比重——2011年非农占比90%,表明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

非农就业占比——2011年非农就业人口达到65.2%,达到工业化中后期标准。 城镇化率——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1.27,达到工业后中、后期水平。

二、城乡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国民收入向企业和政府集中 近十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值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占比下降速度更快(见下图)。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报酬在逐渐下降,居民并没有完全享用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相反收入逐渐向政府和企业集中,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按收入法核算,劳动报酬比从2001年的48.2下降为2011年的44.9%,生产税净额(代表政府收入)和营业盈余(代表企业收入)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三、GDP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十年来GDP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以下,经济增速放缓

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处于大周期中的小周期,2001年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一直保持在8%以上,尤其2003年到2007年连续5年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2012年末增速第一次下降到8%一下,目前经济依然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低速增长。 支出法GDP影响因素构成: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具体构成见下表 由下表看出除了2005年和2011年外,投资对GDP贡献率始终大于消费对GDP贡献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在GDP当中的重要性,净出口贡献率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3几个重要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 第二章宏观经济活动的度量 第二节几个重要恒等式(重点)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即,从需求角度来看,或叫“支出法”) (一)最终产品的去向:分成四类 一般地,我们可把最终产品按不同需求者(购买者)分成四类:普通消费者所需的,称为消费品; 企业所需的,称为投资品; 政府所需的,称为政府购买品; 外国所需的,称为出口品。 最新数据: 1、2003年数据 市场总规模,13.3万亿元。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万亿元;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7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8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国)。 2、2004年数据 中国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总规模将达15万亿;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0万亿元; 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二)GNP的四项 上述“四类”被购的产品量乘上相应价格,被分别称为:消费,记作C; 投资,记作I; 政府购买,记作G; 出口,记作X。 二、投资品inv + = I? I 最需说明的是投资品,它包含两项。 (一)资本物品I

所谓资本物品,是指能长期使用的制造或建造的物体,它们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物体,但不构成其他物体的一部分,如机器、设备、仪表、工具和厂房等。 问:资本物品是否为“最终产品”? 答:这里的资本物品,显然为最终产品。因为企业是购买它们的最后使用者。 (二)存货物品inv 所谓存货物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但还未投入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制品、半制品以及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制成品。 注意两点: 1、这里所说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是还未投入生产的部分。 它们应属于这一年的最终产品。 因为企业是作为这一年的最后使用者来购买它们的。 2、库存制成品为什么也作为投资品? 可以这样理解:库存制成品是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它还未被卖给消费者;我们不妨把它看成被企业自己购买了,否则这种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被国民生产总值所漏计。 总之,未能被需求者真正购买去的最终产品都归入存货物品。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

《宏观经济学》课程笔记1: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主义 1、大危机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理论脉络:从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亚当·斯密、萨伊等,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著名的萨伊定理“供给自身创造需求”,其核心是:重申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政策主张,反对国家干预。 第二、现实的冲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怀疑自由的市场经济。传统的经济学面临挑战,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应运而生。 2、凯恩斯革命 第一、在经济理论方面 否认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并从总需求的角度分析失业的原因。由此,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理论。 第二、在经济政策方面 否认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并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等。 第三、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上 以前的经济学强调个量分析或微观分析。凯恩斯提出对经济进行总量分析,或宏观分析。 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萧条时期,一直集中于短期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滞胀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关注便发生转移。今天,宏观经济学研究: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短期经济波动和失业。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为什么经济中存在失业,如何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2、价格水平是如何变动的?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如何稳定物价? 3、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短期波动,如何才能实现长期而稳定的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如何实现物价稳定资源利用问题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内容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它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相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说明如何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2、理解 第一、研究对象是经济总体而非单个经济单位 第二、研究经济活动中的总量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 四、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重点 1、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提出三个模型 第一、收入─支出模型(或曰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第二、IS─LM模型 第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短期经济波动) 2、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三大理论 第一、通货膨胀理论 第二、就业理论(失业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3、针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探讨两大政策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4、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均衡 (注:课堂上不作统一讲解。) 五、GDP的概念及其理解 1、什么是GDP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二、熟悉GDP的其他可替代概念: 在涉及到一国每年商品和劳务的产出时,经济学家和媒体还用了除GDP以外的许多名称,如:产出、总产出、国民产出、收入、总收入、国民收入以及总供给、最终产品价值、增加值、新创造的价值。 2、对GDP的内容的分析 第一、市场价值 第二、统计的对象是最终产品 第三、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 第四、时间和地域限制 3、与GDP有关的其他概念 第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是以基年(如某一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来计算的某一时期的GDP。 二者的关系:其差异表现为通货膨胀的影响;如果没有价格的变动则二者相等。 第二、潜在GDP和实际GDP

宏观经济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 多问题存在争论。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 古典主义 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 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 3、市场自动出清 凯恩斯主义: 1、需求为中心 2、工资、价格刚性 3、市场非出清 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 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国民收入等于本期产出的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出中未作消费的那部分产出的价值,通过公式来看: Y=C+I, S=Y-C 可以得出S=I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模型 前面十一章,即第二章到第十二章,我们分别对需求、生产、交换(商品交换)、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函数模型。下面对宏观经济进行研究,引入宏观经济模型,显然宏观经济模型是前面研究的综合。宏观经济模型不仅包含了需求、生产、分配、消费、投资、进出口,及市场的均衡,而且往往还包含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等金融、财政方面的问题,这些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故本书不再单独讨论。 本章所研究的宏观经济模型不是指单纯的理论模型,而是指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因此,这里就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作以介绍。 第一节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经济计量学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它是根据经济理论应用多个方程的联立模型来描述国民经济的运行。其目的在于用模型进行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和经济政策评价。 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丁伯根为了研究美国的商业周期于30年代后期建立了一个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克莱茵在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于1950年建立了美国两次大战间模型,接下去是克莱茵-戈德伯格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从50年代起西方各国相继建立了许多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型的规模可按照随机方程的数目划分为大、中、小三类。随机方程的数目小于10个的为小型模型,随机方程的数目在10个到100个之间的为中型模型,大于100个的叫大型模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模型包括5000多个方程,叫特大模型。我国于1979年国家计委于清文、宫著铭同志建立了宏观经济中短期预测模型,包括103个方程。之后国家计委、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中央部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院校和其他有关单位相继研制了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由于数量众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2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已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这些模型相继投入使用,不仅对中国经济研究、经济发展规划和制定经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模型理论和方法的新发展。 为了从总体上了解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下面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作一分类。 (1)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按照建模的目的可分作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专门模型。 预测模型,建立模型的目的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这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有许多预测性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自己所研制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其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经济预测。因此,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是设计模型及估计参数时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短期模型一般规模较大,部门划分较细;用于中长期预测的模型,方程数目较少,多为总量化模型,模型中可少设一些外生变量,对模型中的方程要注重应有较满意的拟合优度。 决策模型,模型主要用于对经济政策的模拟和评价。这也是近年来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越来越被人们看重的一个重要功能,因此,要注重模型对经济系统运行机制的分析和模拟。建立这类模型应非常重视模型方程对经济行为的描述,对于有些方程宁可使拟合优度较低,也要保证较好的描述经济行为。 专门模型,这类模型主要侧重于国民经济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如侧重于生产分配的模型,侧重于消费需求方面的模型,侧重于贸易方面的模型等。这类模型往往是围绕着我们的专门

《宏观经济学》第六讲IS LM BP模型解析

第六讲开放经济的三重均衡——IS-LM-BP模型 第一节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 理论背景: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财富的积累必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进行分工。 基本思想: 各国按照各自有利条件(绝对成本低)进行分工和交换。每个国家都应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出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在生产技术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举例:英国、葡萄牙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的情形下,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最终两国享有的产品总量都有所增加。 各国的成本情况如下(成本用每单位产品所用工时数计算) 设英国和葡萄牙各自的劳动总人时为70。 没有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情形下的产量与消费量: 有国际分工情形下的产量:

有国际贸易情形下的消费量(假定贸易条件是1单位呢绒交换1单位葡萄酒): 由此看来,英国生产呢绒的成本低于葡萄牙。这样,英国只生产呢绒,葡萄牙只生产葡萄酒,英国进口葡萄酒出口呢绒,葡萄牙进口呢绒出口葡萄酒,双方进行国际贸易,都是有利的。 政策主张:根据这一理论,斯密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的代表作:1817 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各种产品生产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家都处于劣势,但它们在同种产品生产上的优、劣势程度是不相同的,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同的。 例如,英国与葡萄牙生产呢绒与葡萄酒的成本情况如下: 这就是说,葡萄牙生产这两种产品都比英国有利。 英国尽管在两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在呢绒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三大模型 宏观部分:SNA模型,凯恩斯国民收入,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IS越平坦说明利率的轻微变动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而投资是影响收入的关键而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原因利率与投资成反比利率小投资就会增加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投资利率系数当投资利率系数大时率的极小变动带来投资的巨大变动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巨大增加也就使IS曲线越平坦 LM越陡峭说明利率巨大变动只会带来收入的轻微增加这与货币需求有关因为货币供给是固定的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有关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两者相加为货币供给因为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有关且是反方向变动两者比值是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当这个系数h很小时利率不论变化多大都很轻微的影响消费货币需求和消费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正相关也就是利率变化对消费货币需求影响很小进而对收入影响很小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投资,S--储蓄 均衡产出投资储蓄恒等I=S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0 IS-LM-BP模型: 在资本完全流动下,固定汇率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移动,经济中就会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了。结果是,LM曲线移回左上方。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经济恢复初始均衡为止。当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可行时,与此相反的是财政扩张却极为有效。在不改变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向右上方,导致利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利率提高会引起资本流入,将使汇率升值。为了维持汇率不变,中央银行不得不扩大货币供给,于是收入会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到足以使利率恢复到其原先的水平,均衡也重新恢复了。 当前金融危机有很多原因,人民币升值后IS,LM,BP三线左移,交于原均衡点左面,从而国民收入减少;中国国民的预防性货币需求是很大,导致消费不热(居

宏观经济学IS—LM曲线分析

总结: 一、IS_LM曲线的分析 1、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出IS-LM模型描述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描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架构。整个推导过程体现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而支撑有效需求理论的各种假说和推论在IS-LM模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模型构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如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看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充分体现在IS--LM 模型中,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较为完善的表述。 2、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假定条件是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IS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

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IS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不随收入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1(b=1),则IS曲线也成为水平状。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IS曲线为向右下倾斜的。 3、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贷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这样,根据不同的理论假设,出现了三种类型的LM曲线,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LM曲线的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有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 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即进入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