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苯胺及间苯二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二氯苯胺及间苯二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二氯苯胺及间苯二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职业病防护设施是以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如通风、排毒、除尘等设施。这些设施应当能有效地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5.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5.1.1防尘措施

(1)煤场附近设置有喷淋装置,用于喷洒煤场地面以及拉煤线路上的道路,减少扬尘。

(2)气化炉加煤采用行车带动加煤漏斗进行直接加煤,避免在加煤过程中操作人员与煤尘直接接触。

(3)在气化炉出渣口设置有喷淋装置,在气化炉出渣前喷淋,有效减少了出渣时产生的扬尘。

(4)油炉单元所使用的燃料煤不需要筛分,经喷淋后再进行搬运,大大减少了拉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尘。

5.1.2防噪措施

(1)选购先进,自动化程度高,低噪声的设备。

(2)产生噪声较大的压缩机、泵等设置在底楼,且尽量独立设置,在泵底部加垫减振材料,以减小噪声的传递。

(3)使用DCS控制系统,减少了工作人员在现场接触噪声的时间。

(4)在产生噪声较大的制氢等车间附近设置隔声休息室,工作人员在休息室内休息时接触噪声强度较小。

(5)在产生噪声较大的排气口设置消声装置,有效降低的噪声强度。

(6)在噪声强度较大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

5.1.3防毒措施

(1)本项目生产车间大都为敞开式,部分为半敞开式,自然通风良好,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于积累。

(2)硝化等车间设置机械排风设施,用于加强车间内的空气流动。

(3)在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设置气体浓度报警器。在造气二楼和制氢车间设置一氧化碳以及硫化氢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在槽区设置苯及甲醇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在溶剂精馏单元的甲醇中间槽附近设置甲醇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本项目具体的有毒气体浓度报警装置设置

见附件4。

(4)在合成车间、精馏车间、DCBA车间等区域附近设置洗眼器和喷淋装置,洗眼器及喷淋装置的设置情况见附件4。

(5)在易接触有毒物质的场所附近设置中文警示标识以及中文警示说明。

(6)槽区周围设置围堰,且罐体处于半地下结构。此外在槽区内部,罐体周围设置内部围堰。槽区设置有事故应急喷淋装置和事故照明设施。

(7)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高度自动化操作。采用DCS集中控制,设置集中控制室、工人操作值班室、分析化验室,与工艺生产设备隔离,值班操作人员除在生产现场巡回检查外,基本上在装有空调及采光照明适应的操作室内进行工艺系统全过程的的操作和监控。本工程项目各主要操作步骤均可在室内遥控进行,这就给操作人员的安全带来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证,劳动条件也得以大大的改善,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

(8)选用先进可靠的机泵、阀门、管道、管件,对受压操作的设备和管道,除对焊缝进行严格探查外,进行水压和气密性试验,加强维护与管理,严禁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使有毒介质操作岗位,介质浓度控制在国家规定允许浓度以下。

(9)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设计中选用先进可靠的机泵、阀门、管道、管件等设备。对设备、管道选用耐腐蚀材料。对有防腐蚀要求的平台、地坪,采用相应的耐腐蚀材料。

(10)对岗位分析室、中央化验室等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设置通风柜,以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11)因煤造气制氢装置不正常生产时所排出的气体,由火炬总管集中送入厂火炬系统。

5.1.4防暑降温措施

(1)在办公室、中控室以及部分生产车间内设置空调以及电扇,用于调节温度以及促进空气流动。

(2)使用DCS控制系统,减少了工作人员在室外及热源附近的停留时间。

(3)在生产车间附近设置休息室,供部分巡检人员休息,在不影响工作的条件下休息室设置在尽量远离热源及各类危害因素德区域,休息室内设置电扇。

(4)对产生高温的设备、管道,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凡高温(外表面温度超过60℃)的设备及管道,在行人可能触及的地方,一律采用隔热材料隔离,以防高温烫伤。

5.1.5检修时的防护情况

本项目总体上对设备检修或者罐体清洗制订了一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设备检修或者罐体清

洗时,要进入有毒设备,如苯罐,进入前,根据具体情况,用空气、二氧化碳或其它气体进行置换吹净,再用水、酸、碱或其它溶液进行洗涤。开始清洗或检修工作以前通知分析室,进行现场气体浓度测定,通知技术部进行现场检查,行政科做好医疗救护工作。操作者进入罐体前必须穿好适宜的防护衣,佩戴软管式防毒面具,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另一端挂在外面固定的支架上,罐体外的监护者须拉住安全带,以了解器内工作者的活动情况,监护人员不少于两人,操作者在设备内部操作时间不超过20分钟,时间一到即出来换人或在新鲜空气中休息20分钟以上再入内操作。

5.2防护设施评价

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具体检查情况见表5-1。

序号检查项目与内容依据检查情况结论

1防尘防毒技术措施

1.1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GBZl-2002第5.1.1条基本能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但是筛煤尚不能实现机械化基本符合

1.2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GBZl-2002第5.1.4条生产车间附近设置有冲洗装置符合

1.3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备,亦应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使工作地点有害物质的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GBZl-2002第5.1.8条经调查检测,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符合

1.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必须设计自动报警装置GBZl-2002第5.1.14条厂区内设置多处报警装置符合

1.5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度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GBZl-2002第5.1.15条槽区设置围堰符合

2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2.1选用低噪声设备《职业病防治法》第21条符合

2.2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工艺允许远距离控制的,可设置隔声操作(控制)室。GBZl-2002第5.2.

3.2条中控室独立设置符合

2.3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车间应尽量远离其他非噪声作业车间、行政区和生活区。GBZl-2002第5.2.

3.1条本项目生产车间相对独立符合

2.4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