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大众传播-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1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15.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16.经验学派认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变革)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1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18.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9.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

20.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21.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二、选择题

1.美国社会学家(A)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讨论传播。并为传播下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A库利B皮尔士C索绪尔D巴尔特

2.美国学者(B)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用像。”

A库利B皮尔士C索绪尔D巴尔特

3.(D)说:“传播一词和社区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A库利B帕克C米德D施拉姆

4.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B)

A英国B美国C德国 D日本

5.关心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初级群体”和“镜中我”概念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是(A)。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6.1922年,对美国外语报刊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内容分析,发表了题为《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的论文并提出“新闻是社会上个人间讨论之基础素材”观点的是美国学者(B)。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7.(C)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8.写出《舆论学》并提出了“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ent)和“刻板成见”(stereotype)概念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是(D)。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9.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A)

A.社会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10.在传播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D)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11.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的是(D)。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D.卢因

12.提出传播过程的“5W”模式的是( A )。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D.卢因

13.提出“群体动力学”理论的是(B)

A拉扎斯菲尔德B卢因C维纳D香农

14.香农认为,信息具有帮助我们(B)的功能。

A更好地描述传播活动B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C理解传播的特点D认识传播的本质

15.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C)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6.美国学者洛厄里和德弗勒曾经归纳了(D)研究的14座里程原碑。

A.传播者B.传播媒介C.传播受众D.传播效果

17.政治经济学派主要从(B)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媒支配与控制的现状。

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出发B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C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决定作用出发D经济势力对传媒的决定作用出发

18.“文化研究”学者认为,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装置”从事“合意”的生产与再生产,是因为它有一种(C)的独特功能。

A监视环境B传承文化C赋予意义D授予地位

19.批判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支配阶级主要是通过(B)来维护自身利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大众传播制度就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A国家、军队、法院等“强制装置”B意识形态“霸权装置”

C私有制D民主制度

20.D.J.哈贝马斯是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传播学方面的主要观点是:提出通过改善(C)来实现社会变革。

A工具合理性B价值合理性C传播的合理性D社会合理性

21.文化研究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化研究所的( B )等人为代表。A.G.默多克和P.格尔丁B.S.霍尔和D.莫利C.A.葛兰西D.J.哈贝马斯

三、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2.信息

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3.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人内传播,是指个人在人体内部对接受自外部的信

息进行处理的活动。

4.人际传播

所谓人际传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自我传播以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5.大众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6.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7.刻板成见

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

8.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9.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大众传播学复习题2012年

第一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的传统,一个是()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也不单单是(),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的有机整体。 4.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可分为()和()。 5.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组织传播和()。 6.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 7.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的出现为标志。 8.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 9.传播学的奠基人是()。 10.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1、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和()。12.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和()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选择题 1.美国社会学家()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一章专门讨论传播。并为传播下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A库利B皮尔士C索绪尔D巴尔特 2.美国学者()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一个题为《传播》的短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用像。” A库利B皮尔士C索绪尔D巴尔特 3.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 A英国B美国C德国 D日本 4.关心人的社会化问题,并为社会学和传播学提出了“初级群体”和“镜中我”概念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是()。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5.1922年,对美国外语报刊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内容分析,发表了题为《移民报刊及其控制》的论文并提出“新闻是社会上个人间讨论之基础素材”观点的是美国学者()。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6.()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7.写出《舆论学》并提出了“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ent)和“刻板成见”(stereotype)概念的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是()。 A库利B帕克C米德D李普曼 6.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社会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 7.在传播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D.施拉姆 8.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的是()。 A.拉斯韦尔B.拉扎斯菲尔德C.霍夫兰D.卢因

传播学复习题5(1)

《传播学》复习题绿色字体表示没有找到 第一章关于传播的基本概念 1、关于传播概念的几种学说——共享说、传递行为说、影响说、社会互动性说,具体含义。答;共享说:着眼于传播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传递行为说:着眼于思想情感的交换,传播就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影响说或劝服说:把传播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认为传播是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社会互动性说:传播必然使双方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2、按照信息传受范围的大小,传播学通常把传播分为哪五种类型? 答: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传播媒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体外化的过程: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再现的媒介系统,在这一类系统中,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机器媒介系统,这些媒介,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收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4、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及其主要理论。施拉姆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提出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W模式:搭建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 Who 谁控制分析 Say what 说什么内容分析 In which channel 通过的渠道媒介分析 To whom 对谁说受众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效果分析 2卢因“把关人”研究 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 “把关人”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和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3霍夫兰与劝服效果实验 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习杂性,以否认早起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4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他是对穿鼻血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实证主义方向)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传播学科的创立《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①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播学的创立者; ②他是集大成者; ③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④他建立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近30部的著作; ⑤1949年出版《大众传播学》;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圣才出品】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过程及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见表4-1)★★

表4-1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考点二: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5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 它是传播学史上第一个传播过程模式,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5W模式”见表4-2。 表4-2 “5W模式”

图4-1 “5W 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香农和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1949)一文中提出。香农—韦弗模式见表4-3。 表4-3 香农—韦弗模式 图4-2 香农—韦弗模式

考点三: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1.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 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 E. 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见表4-4。 表4-4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图4-3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见表4-5) 表4-5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大众传播心理学课后思考题

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 第一章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思考题: 1、你认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是什么? 2、怎样理解“内向传播”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3、什么叫内向传播?试举例说明其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功能? 4、你认为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有哪些途径? 5、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哪些?你认为借鉴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于大众传播学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章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思考题: 1、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是什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违背心理实质原则的表现有哪些? 2、试析人脑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产生社会效果的中介作用。 3、为什么说客观现实是传受者心理的最终源泉? 4、简析造成传受者产生主观反映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5、传受者的能动反映对象对传播业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三章行为主义和大众传播 思考题: 1、运用社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媒介环境与受者的交互影响。 2、试析“强化的替代性”和“学习的延迟性”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 3、媒介对榜样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试析正、负强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 5、举例分析媒体宣传应把握好负强化度的意义。 第四章精神分析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分析“潜意识”的内涵。 2、试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 3、简述潜意识与传者创造灵感的关系。 4、简述潜意识与传者文风的关系。 5、传者应怎样通过自己的作品引发受者的前意识经验? 6、分析“集体无意识”的内涵。 7、媒体信息应当怎样表现集体无意识的三个层次? 8、简介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9、谈谈你对广播影视节目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为依据进行年龄和内容定位的认识。 第五章人本主义与大众传播 思考题: 1、在大众传播互动中强调以人为本有什么意义? 2、联系实际分析记者与采访对象在相互尊重方面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媒体应当怎样观照、关怀、弘扬普通百姓? 4、经济报道怎样才能以人为本?

《大众传播学》主编:李彬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适用的教材: 文字教材为:《大众传播学》主编:李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复习要求: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其他了解 第一章:绪论 1、人类传播活动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信息、传播、社会传播、信息社会及传播学等概念。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 4、传播的两大学派及其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符号的概念和功能。 2、符号与象征符的概念及其二者的区别。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及功能。 4、意义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2、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的主要内容。 3、施拉姆的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 4、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5、人内传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6、人际传播的概念 7、群体与群体传播的概念。 8、组织传播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第四章: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着重掌握几种主要的代表性的观点)。 3、信息环境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 1、大众传播媒介的概念。 2、新媒介的发展趋势。 3、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及作用。 4、媒介控制的概念及主要环节或因素。 5、集权注意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内容。 6、发展中国家媒介理论的重要内容。 7、我国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1、大众的概念。 2、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3、“受众即市场”观点的意义和局限。 4、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基本权利。 5、受众的需求与满足的主要内容。 6、受众媒介观念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受众接触媒介的情况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大众传播 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的传统。 2.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两者之统一的信息。 3.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我们将传播理解为(过程)时,我们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当我们把传播理解为(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当我们把传播看作是(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5.从传播所运用的符号看传播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6.从行为主体的角度分,传播可分为(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7.以传播层次划分,传播可分为(自我传播)、两人传播、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8.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传播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则主要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 9.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指的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一些学者认为,(施拉姆)“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应该是传播学的“第五位奠基人”,这主要是指施拉姆在传播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 11.香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1949年发表的《传播的数学理论》中,他与韦弗还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 12.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为了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控制,而实现这种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13.传播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流派,主要的两个流派是(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1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指的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15.美国的经验学派除了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之外,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16.经验学派认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是(变革)现在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来实现社会管理。 17.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它是现代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学派之一,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学术立场上都与经验学派有着很大的区别。 18.批判学派中的流派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19.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G.默多克)和(P.格尔丁)。 20.批判学派中的政治经济学派学者主要从(所有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揭示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于传播内容本身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至第三章

一些重要参考书: 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 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导论 一、科学的方法 1、知识的几种来源 ?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 ?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 ?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 ?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 ?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 2、科学的特征 ?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 ?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 ?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 ?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 ?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 ?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 ?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 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研究的定义 ?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 ?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 2、社会研究的特征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 ?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 ?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 ?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发展。因此,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每个子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互为环境,又与其他子系统相互交织、作用,其总体运动形成了社会信息系统的大运行。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社会信息活动的主体——人能够凭借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和隔阂,使之不断完善。

传播学概论(1)

0984]《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的兴起和发展 [论述题] 题目:传播学为什么在美国产生 参考答案: 1.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力 美国政治家向来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其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选民的支持。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国家也充分利用了大战传媒进行战争宣传,也使民众看到了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大战 1917年,美国成立"公共信息委员会”,负责美国的战时宣传,宣传了战争的意义,协调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战后,人们对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宣传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有了相当的认识。代表的研究成果是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小结:从严格的学科范畴来说,二战之前美国的宣传研究并不属于传播学,但是宣传研究使民众认识到大众传媒对于战争、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战 二战期间,参战各国有意识地普遍重视战时的宣传工作。1942年美国成立军事情报局,监督国内宣传,负责对国外的官方宣传。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聘请专家卡尔?霍夫兰,研究部队为士兵精心制作的电影是否影响士兵对战争的认识、鼓舞士兵参战的士气。以霍夫兰为代表的耶鲁学派对传播技巧、传播与态度改变等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 小结:二战间,美国军队空前广泛地利用电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客观上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研究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 (3)和平时期 美国政治家非常重视传媒,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通过广告、演讲、公关、活动等,在所有媒介上展开竞选攻势。肯尼迪被称为"电视总统”,他非常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塑造公共形象。 2.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力

两次大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能力2\3集中在美国手中。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1)经济发展需要资本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因此,原材料和消费市场的拓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重要环节,营销行为也就前所未有活跃。为了判断大众媒介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心理的影响,广告商、公关专家、民意调查人员、新闻工作者和学者等在垄断财团和企业的资助下不断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2)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中也日益壮大,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随着美国大众传媒事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也显现出来,学界必须应对传播业提出的新问题。如:媒介与受众、社会的关系;媒介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等。 4.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奠定了学科基础 (1)交叉学科的性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它既属社会科学,又被认为是人文科学,而且带有自然科学的痕迹;它既有自己的理论范畴、学术话语,又很多地借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 [论述题] 论述传播学、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区别 参考答案: 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起源于19世纪德国,在美国兴盛。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媒介种类增多,新闻学原有的研究范围无法涵盖日益发展的新闻业,新闻事业扩大至大众传播媒介业。"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 新闻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要素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和影响以及新闻活动的自身发展、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大众传播学。它以人类社会的所有大众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聚焦于在大众媒介中的及围绕它们的人的活动,大众媒介中的人的活

中传考研笔记整理第一章传播学史

第一章传播学史 1.传播学诞生的时间、地点 2.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 3.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学科、人物) 4.传播研究早期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5.当代传播研究的主要发展 名词解释:麦克卢汉00’ 11’施拉姆01’ 03’拉闸斯菲尔德05’ 法兰克福学派04’ 99’专拉斯韦尔00’专 简答题: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04’ 传播学引入我国的经历02’专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宣传研究11’ 卢因对传播学理论的贡献12’ 论述题: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分类以及对传播学的认识和看法99’ 对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看法00’ 定性、定量研究法的含义及评价02’ 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00’专 一、传播学的兴起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1、为什么要考察传播学产生前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是传播研究进入到成熟阶段,能够利用自己的学术范畴、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们考察传播学产生之前的传播活动将对我们认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学术传统将大有裨益。 2、早期传播研究的成果 最早的传播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和我国的《论语》等,其中不乏精辟的论断。 3、早期研究的不足 虽然早期的传播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后人珍视的观点,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实现从传播研究向传播学的转化。这种转化实际上是一种飞跃,即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学术范畴的完整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系统性的形成与确立。 (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它是在美国诞生的。 1、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与形成,必然要尤其社会基础、社会需要以及学科基础和需要。传播学的兴起也是如此。 (1)首先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2)19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独立的产业--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3)科学基础:传播学的形成还必须有科学发展作其基础。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

大众传播学第三章复习题.docx

第三章大众传播者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对于大众传播来说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大众传播机构)。 2.目前在网络世界里最积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传播主体依然是那些大规模的媒介组织, 包括(专业的新闻网站)和提供新闻传播和大众信息服务的(大型商业网站)。 3.“把关人”又称为“守门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 4.新闻选择过程中的“把关人”并不只有一个:(记者)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素材应写成新闻稿;(编辑)是“把关人”,决定着哪些新闻稿应该专题刊播;编辑审和总编是把关人, 决定着哪些内容应该成为重要新闻等。 5.1644年英国思想家、诗人(约翰?密尔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并认为这是一切自由屮最重要的自由。 6.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是(自由采访)、(自由通讯)、自由出版报纸和自由批评。 7.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比较严格。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8.《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提到的四种理论是(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和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9.美国学者席伯特指岀,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一一(“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10.除了弥尔顿以外,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还有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约翰?密尔)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吋期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人。 11.社会责任理论是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其代表性著作是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12.在民主参与理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学者J. A.巴隆的(《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和B. H.巴格辿坎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3.列宁指出: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二、选择题 1.针对传播主体展开的研究是(D ) A.内容分析 B.议题设置 C.媒介研究 D.控制研究 2.“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C )提出的。A.巴斯B.怀特C.库尔特?卢因D.麦克内利 3.1950年,传播学者(B )将“把关人”的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 A.巴斯 B.怀特 C.库尔特?卢因 D.麦克内利 3.(A)理论的内容包括: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A.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B.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C.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4.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思想来源为1644年(B)的《论出版白由》。 A.洛克 B.弥尔顿 C.密尔 D.杰弗逊 5.美国政治家(C)是新闻自由的“至上论”者,他曾说过:“如果无报纸而有政府与无政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在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目录 隐藏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七章大众传播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0.4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11.1复习笔记

(完整版)传播学笔记整理

《大众传播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传播与传播学 一、什么是传播 1、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的行为总称。 2、三种定义类型 (1)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传者”对信息的分享。指人们在传播时,总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代表人物是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但是,共享说无法概括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传播现象。(“心有灵犀一点通”可谓是对信息共享过程中最佳状态的描述。) (2)交流说:强调传播是“用语言交流思想、观念、情感,已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过程”。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 E.T·霍尔。交流说忽视了除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重要性。 (3)信息说:即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是人们对接触到的讯息,“排除不确定因素”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内容,而语言就是这些内容的载体。忽略传播过程的“环生态”现实而留下的遗憾。代表人物是C.E·申农和W·韦弗。 3、传播层次: (1)自我传播:指不起交际作用的内部信息交流过程,是个人处于感知和理解时的言语活动。表征是“不出声”。(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互动”的理论、“内省式”思考——郭书P78) 特点:“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重叠,往往表现为矛盾的统一体;所传信息不与人分享;由大脑储存信息量的多少决定自我传播的活跃程度,同时,自我传播的自觉程度也决定着大脑对有效信息的储存状态。 (2)人际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作用:A教化作用;B联系作用;C协调作用 特点:信息交流渠道多、形式多样,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媒体“准间接交流”;交流符号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流,甚至是多种符号复合式使用;人际传播构成一种双向的动态系统,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可以在相互作用中随机互换,反馈非常及时。 (3)群体传播: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团体。分为正式群体(组织传播)和非正式群体(群体传播)。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共同利益制衡和理性认知基础上自觉建立的社会组织。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认知水平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成员间无地位差异、彼此同情、价值观趋同的舆论群体。(郭书P89-98)特点:A群体传播对成员保持一种亲和力和凝聚力,个人参与群体传播会受到影响。 B、成员之间的关系靠传播过程中的心领神会、彼此认同来维系和发展。 C、成员往往会承认群体中的权威和个别人的威望。 D、群体传播是一种开放形式,成员可以自由进出。 补充知识点: 1、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 2、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规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大众传播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519 课程名称:大众传播学 学时/学分:36/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文秘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是目前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学习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有助于良好的开展传播活动,协调社会关系,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种媒介的特点、媒介运行的基本规律,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使用媒介。本课程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大众传播的特点、作用,特别是让学生掌握大众传播的多种运用方式,即总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大众传播在管理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等内容。主要教学环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科研训练等,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传播的定义以及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明确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掌握传播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大众传播理论复习题

大众传播理论 绪论 1.传播的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的视 点)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②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 ③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④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⑤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 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信息活动)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并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 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3.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面临 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 趋同心理: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很多情况下,个人被迫接受群体意见,正是出于这种担忧。 美国经验主义传播学 1.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奠基人): 拉斯韦尔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宣传分析研究: 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此书刺激了两次大战之间的宣传研究,使之成为当时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传播过程研究: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此书中拉斯维尔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提出了传播基本过程的五个主要环节和要素。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具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卢因“把关人”研究德国社会心理学家

传播学(新)总复习资料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传播”有哪些特性? 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三、传播的两种分类 1、二分法: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2、四分法: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 3、组织(团体)传播 4、大众传播 四、按时间顺序考察“结构(过程)研究”的成果,可分为三类 1、线性模式:a、拉斯韦尔的5W模式b、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2、控制论模式:a、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C、竹内郁郎的“单位传播模式” d、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b、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传播“二功能说” 1、托尔曼的“工具性传播”—为的是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切行为。 2、斯蒂芬森的“消遣性传播”—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也能间接地有得应对环境。 六、传播“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传承社会文化遗产功能 七、传播“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新闻)、2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3、传承社会遗产(教育) 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调节身心 八、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授予地位(派生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现(协调功能) 负功能: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轻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与5W模式 贡献:他领导了宣传研究,他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别人合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书,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他在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5W模式:谁(Who)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分析”; 说什么(Whar)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Which)“媒介分析”; 对谁说(Whom)“受众分析”; 产生什么效果(What)“效果分析” 2、勒温(库尔特。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创立了“把关人”,也称“守门人”;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 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而且侧生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把劝服研究和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影响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后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整理版答案(全)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①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的基本特点有: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它是一个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信息的传播要进过符号的中介,就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①施拉姆认为,传播与社区关系密切,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社区是指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②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关系是纵向或者横向的。 ③传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都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上说,人类社会的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信息系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通过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开放性是执行其对内对外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双重偶然性是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