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引流不畅

临床表现:1.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突然减少。引出的量低于正常量。

2.注射器回抽阻力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

处理措施:1.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插管前做好解释,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配合。

2.为昏迷的患者,插管前先去枕,头后仰,当胃管插入15厘米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弧度。

3.定时更换胃管。对于昏迷,烦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胃管脱落。

4.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无液体引出,在缓缓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每天定时转动胃管,防止黏连。

5.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

二、插管困难

临床表现:1.插管困难可引起鼻黏膜和咽部粘稠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

2.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处理措施:1.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胃管,切记同一患者反复使用。

3.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三、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1.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

2.出血量较大时,患者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

处理措施:1.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暂停插管。待缓解后再插入。

2.负压引流无液体引出时,要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3.如发现引流液为鲜红色,应停止引流,立即汇报医生。

四、声音嘶哑

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带闭合不全和发音困难。

处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胃管。

2,。胃肠减压过程中,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到休息。

3.出现声音嘶哑,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五、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1.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呼吸节律,频率变快及幅度加深。

处理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解释,做好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合作。

2.插管后要确认是否咋胃内。病情允许,尽早拔除胃管。

六、吸入性肺炎

临床表现:1.高热,面潮红,皮肤干燥,同时伴有寒战,胸部疼痛,咳嗽,痰黏稠,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

2.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及支气管呼吸音。

处理措施:1.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咳痰者,加强翻身拍背。

2.保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怀疑引流不畅时及时处理,以防胃液反流。

3.每天口腔护理两次,应彻底清洗干净。

4,。发生吸入性肺炎时,结合相应的对症处理。

七、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烦躁,严重时神志淡漠或嗜睡。同时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消化道症状口苦,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循环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悸,心律不齐,血压下降。

处理措施:发现血钾不足时及时静脉补充氯化钾。

八、败血症

临床表现:1.寒战,高热,呕吐,腹泻,烦躁不安。

处理措施:1.怀疑感染者,拔除胃肠减压管。

2.发生败血症,根据血及胃液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对症处理,体温过高予以退热药并采取物理降温,腹泻时予以止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胃肠减压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主要适应于: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 胃潴留等。 【并发症】呼吸道感染 【发生原因】 1.由于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运动,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2.插管时误插入气管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患者痰多、粘稠,不易咳出。 【预防及处理】 1.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 2.指导患者深呼吸和进行有效的咳嗽,定时翻身、叩背。 3.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3次,可起到祛痰、消炎、解痉作用。 【并发症】咽喉部炎症和溃疡 【发生原因】 1.持续胃肠减压使胃管对咽喉部的持续摩擦和刺激所致 2.胃肠减压期间不能饮水,导致呼吸道干燥,咽喉不适。 【临床表现】 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感。 【预防及处理】 1.选择软硬度、管径大小合适的胃管,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插入胃管。 2.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及咽部不适。 3.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可给予温盐水或口泰液漱口。 4.还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周更换一次胃管,以改变胃管置入部位。

【并发症】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 【发生原因】 1.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禁食、禁饮,即可引起体液丢失。 2.持续胃肠减压患者由于大量消化液被吸出可引起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失衡。 【临床表现】 1.血压降低,尿量减少。 2.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口渴,重者出现躁狂甚至昏迷。 3.低渗性脱水无口渴感,可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软弱无力,重者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4.等渗性脱水可出现厌食、乏力、少尿、皮肤干燥、体液量丢失过多可出现休克症状。 5.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呼吸肌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及时治疗。【预防及处理】 1.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症状。 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及性质。经常采取血标本,并及时送检,重视电解质、肾功能等检验结果。补充液体量及电解质,并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补充电解质。 3.一般情况下每日补液2000~3000 ml,输液配置和种类需根据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尿量、血清电解质等结果而定。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引流不畅 临床表现:1.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突然减少。引出的量低于正常量。 2.注射器回抽阻力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 处理措施:1.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插管前做好解释,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配合。 2.为昏迷的患者,插管前先去枕,头后仰,当胃管插入15厘米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弧度。 3.定时更换胃管。对于昏迷,烦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胃管脱落。 4.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无液体引出,在缓缓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每天定时转动胃管,防止黏连。 5.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 二、插管困难 临床表现:1.插管困难可引起鼻黏膜和咽部粘稠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 2.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处理措施:1.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胃管,切记同一患者反复使用。 3.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三、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1.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 2.出血量较大时,患者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 处理措施:1.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暂停插管。待缓解后再插入。 2.负压引流无液体引出时,要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3.如发现引流液为鲜红色,应停止引流,立即汇报医生。 四、声音嘶哑 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带闭合不全和发音困难。 处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胃管。 2,。胃肠减压过程中,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到休息。 3.出现声音嘶哑,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五、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1.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呼吸节律,频率变快及幅度加深。 处理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解释,做好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合作。 2.插管后要确认是否咋胃内。病情允许,尽早拔除胃管。 六、吸入性肺炎 临床表现:1.高热,面潮红,皮肤干燥,同时伴有寒战,胸部疼痛,咳嗽,痰黏稠,呼吸增快或呼吸困难。 2.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及支气管呼吸音。 处理措施:1.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不能咳痰者,加强翻身拍背。 2.保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怀疑引流不畅时及时处理,以防胃液反流。 3.每天口腔护理两次,应彻底清洗干净。 4,。发生吸入性肺炎时,结合相应的对症处理。 七、低钾血症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1、保持胃管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多到病人床前看一看。有时胃管已经脱出很大一截,病人及家属一般都注意不到,可见及时巡视病房是相当重要的。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可用注射器抽吸。若有阻塞,应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通畅。如胃管前端小孔贴在胃壁上,可稍微转动胃管或上下提拉胃管并冲洗。如果是由于病人呕吐将胃管退至食管或折于口咽部,则应重新放置。胃肠减压器的放置应低于胃,这样才有助于液体引流。 2、观察引流液引流液如果超过负压吸引器体积的2/3时应及时倾倒,以免影响引流效果。倾倒时应注意闭合胃管接口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导致腹胀。要随时注意观察引流液色、量的变化,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适当活动病人活动的标准是:下床或坐起不出虚汗,心率无明显增加,面色无改变。当病人活动或出汗引起胶布固定不牢时应及时观察胃管是否向外滑出或自行脱出,并更换胶布。 4、做好基础护理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会使患者咽部出现干痛不适,为此,应做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4~5次/d,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40ml 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这样就可以湿润咽喉部,减少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减轻不适。夏天由于鼻翼两侧分泌油渍较多,皮肤长时间粘贴胶布又红又痒,

所以,每班应更换胶布1次,更换时用湿手巾轻轻擦拭鼻部,避开上次胶布所粘贴部位,以利于皮肤的恢复。 5、心理护理在巡视病房或交接班时,病人总会问什么时间能拔除胃管、什么时间能吃点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治疗原理及病情,不失时机地用成功范例来消除其负性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应运用体贴、安慰、治疗性语言疏通病人的思想,如听音乐、允许家属探视、给予安慰,这样来分解病人的焦虑心理,减轻不适。 拔管指征:拔除胃管的指征是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或排便。有时,拔管前可先夹管24h,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胀,可考虑拔管。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引流不畅 (一)临床表现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对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过程中,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盘曲。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胃管插入375px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造成胃管不通畅。 4.对于昏迷、烦躁的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减少胃管滑脱。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种有效的粘贴胃管的方法。 5.医护人员熟悉操作技术,确定胃管进入胃腔方可行负压引流,并注意插入的长度要适中。 6.禁止多渣粘稠的食物、药物注入到胃管。 7.如从胃管注入药物,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8.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慢地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并轻轻将胃管变动位置以减少胃管在胃的粘连。 9.如确定为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а–糜蛋白酶加碳酸氢钠注射液从胃管注入以稀释和溶解粘稠的胃液、食物残渣和血凝块。 10.如上述处理均无效,则拔除胃管,更管重新插入。

11.若因胃液过少而不能引出时,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的病人应结合腹部的症状来判断胃肠减压的效果。 12.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肠减压装置使用前认真仔细检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而引起漏气,则更换胃肠减压器。 插管困难 (一)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可致鼻黏膜和咽部黏膜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插管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作有节律的吞咽动作,保证胃管的顺利插入;同时插管的动作要轻柔。 2.对呕吐剧烈者,呕吐缓解后方可插管。 3.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插管前应用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再进行插管。 4.昏迷病人可采用昏迷病人插胃管法。 5.选用质地优良的硅胶胃管,切忌同一胃管反复使用。 6.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7.对咽反射消失或减弱者,可在气管镜或胃镜的配合下进行插管。反复插管困难者,可在胃管置导丝辅助插管。 上消化道出血 (一)临床表现 负压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出血量较大时,病人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胃液潜血和大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出血量较多时血液常规化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胃镜检查可提示食道、胃黏膜损伤。

胃肠减压管护理

三、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评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了解有无食道静脉曲张。 3.评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及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情况。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润滑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 3.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并做好标记。 4.正确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冲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牵拉,并保证管路通畅。 7.记录24h引流量。 8.口服给药时,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30min。

9.给予口腔护理。 10.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11.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12.拔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患者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 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 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2.插管时患者出现恶心,应休息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入。 3.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1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引流不畅 (一)临床表现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对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过程中,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内盘曲。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胃管插入375px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造成胃管不通畅。 4.对于昏迷、烦躁的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减少胃管滑脱。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种有效的粘贴胃管的方法。 5.医护人员熟悉操作技术,确定胃管进入胃腔方可行负压引流,并注意插入的长度要适中。 6.禁止多渣粘稠的食物、药物注入到胃管内。 7.如从胃管内注入药物,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8.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慢地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并轻轻将胃管变动位置以减少胃管在胃内的粘连。 9.如确定为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а–糜蛋白酶加碳酸氢钠注射液从胃管注入以稀释和溶解粘稠的胃液、食物残渣和血凝块。 10.如上述处理均无效,则拔除胃管,更管重新插入。

11.若因胃液过少而不能引出时,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的病人应结合腹部的症状来判断胃肠减压的效果。 12.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肠减压装置使用前认真仔细检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而引起漏气,则更换胃肠减压器。 插管困难 (一)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可致鼻黏膜和咽部黏膜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插管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作有节律的吞咽动作,保证胃管的顺利插入;同时插管的动作要轻柔。 2.对呕吐剧烈者,呕吐缓解后方可插管。 3.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插管前应用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再进行插管。 4.昏迷病人可采用昏迷病人插胃管法。 5.选用质地优良的硅胶胃管,切忌同一胃管反复使用。 6.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7.对咽反射消失或减弱者,可在气管镜或胃镜的配合下进行插管。反复插管困难者,可在胃管内置导丝辅助插管。 上消化道出血 (一)临床表现 负压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出血量较大时,病人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胃液潜血和大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出血量较多时血液常规化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胃镜检查可提示食道、胃黏膜损伤。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1、保持胃管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多到病人床前看一看。有时胃管已经脱出很大一截,病人及家属一般都注意不到,可见及时巡视病房是相当重要的。检查胃管是否通畅,可用注射器抽吸。若有阻塞,应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通畅。如胃管前端小孔贴在胃壁上,可稍微转动胃管或上下提拉胃管并冲洗。如果是由于病人呕吐将胃管退至食管或折于口咽部,则应重新放置。胃肠减压器的放置应低于胃,这样才有助于液体引流。 2、观察引流液引流液如果超过负压吸引器体积的2/3时应及时倾倒,以免影响引流效果。倾倒时应注意闭合胃管接口端,以免空气进入胃内导致腹胀。要随时注意观察引流液色、量的变化,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适当活动病人活动的标准是:下床或坐起不出虚汗,心率无明显增加,面色无改变。当病人活动或出汗引起胶布固定不牢时应及时观察胃管是否向外滑出或自行脱出,并更换胶布。 4、做好基础护理持续胃肠减压、禁食禁水会使患者咽部出现干痛不适,为此,应做口腔护理2~3次/d,或漱口4~5次/d,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40ml雾化吸入(根据医嘱,特殊病人如老年人、呼吸道易感染者可加入抗生素,以防呼吸道感染)2次/d。这样就可以湿润咽喉部,减少胃管对咽喉壁的刺激,减轻不适。夏天由于鼻翼两侧分泌油渍较多,皮肤长时间粘贴胶布又红又痒,所以,每班应更换胶布1次,更换时用湿手巾轻轻擦拭鼻部,避开上次胶布所粘贴部位,以利于皮肤的恢复。 5、心理护理在巡视病房或交接班时,病人总会问什么时间能拔除胃管、什么时间能吃点东西等一系列问题,应耐心向病人解释胃肠减压治疗原理及病情,不失时机地用成功范例来消除其负性情绪,配合医生的治疗。应运用体贴、安慰、治疗性语言疏通病人的思想,如听音乐、允许家属探视、给予安慰,这样来分解病人的焦虑心理,减轻不适。 拔管指征:拔除胃管的指征是肠鸣音恢复,有肛门排气或排便。有时,拔管前可先夹管24h,如果没有恶心、呕吐、腹胀,可考虑拔管。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得预防及处理 引流不畅 (一)临床表现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得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对于清醒得病人在插管过程中,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得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得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得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得口腔内盘曲。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与纠正滑出得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得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胃管插入375px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得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造成胃管不通畅。 4.对于昏迷、烦躁得病人进行适当得约束,减少胃管滑脱。如因胶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种有效得粘贴胃管得方法。 5.医护人员熟悉操作技术,确定胃管进入胃腔方可行负压引流,并注意插入得长度要适中。 6.禁止多渣粘稠得食物、药物注入到胃管内。 7.如从胃管内注入药物,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8.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慢地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并轻轻将胃管变动位置以减少胃管在胃内得粘连。 9.如确定为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а–糜蛋白酶加碳酸氢钠注射液从胃管注入以稀释与溶解粘稠得胃液、食物残渣与血凝块。 10.如上述处理均无效,则拔除胃管,更管重新插入。

11.若因胃液过少而不能引出时,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得病人应结合腹部得症状来判断胃肠减压得效果。 12.胃肠减压器得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肠减压装置使用前认真仔细检查,如发现质量不合格而引起漏气,则更换胃肠减压器。 插管困难 (一)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可致鼻黏膜与咽部黏膜得水肿、损伤甚至出血;反复插管引起剧烈得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插管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作有节律得吞咽动作,保证胃管得顺利插入;同时插管得动作要轻柔。 2.对呕吐剧烈者,呕吐缓解后方可插管。 3.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得病人,插管前应用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再进行插管。 4.昏迷病人可采用昏迷病人插胃管法。 5.选用质地优良得硅胶胃管,切忌同一胃管反复使用。 6.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7.对咽反射消失或减弱者,可在气管镜或胃镜得配合下进行插管。反复插管困难者,可在胃管内置导丝辅助插管。 上消化道出血 (一)临床表现 负压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出血量较大时,病人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与口渴等失血过多得表现。胃液潜血与大便潜血检查呈阳性,出血量较多时血液常规化验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胃镜检查可提示食道、胃黏膜损伤。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 一、引流不畅 ﹙一﹚临床表现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胃液量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正常人24小时分泌量1200~1500ml﹚;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听诊无气过水声;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二﹚预防处理 1.对于清醒病人在插管时,耐心向其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步骤,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口腔内盘曲;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入气管;当插入15cm 时,将头部抬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进入会厌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盘旋。 3.定时更换胃管,以防止胃酸长时间腐蚀胃管,使其变质而发生粘连,造成胃管不畅。 4.昏迷烦躁病人进行适当约束,防止胃管被拔除。 5.熟悉操作技术,确定胃管进入胃腔方可行负压引流,注意插管长度要适中。 6.禁止多渣粘稠食物及药物进入胃管。 7.如从胃管注入药物,需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8.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仍无液体引出,再缓缓将胃管退出,边退边回抽胃液;每天定时转动胃管,变动胃管位置以减少胃管在胃内粘连。 9.如确定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胃管,可用a-糜蛋白酶加碳酸氢钠注射液从胃管注入以稀释和溶解粘稠的胃液及食物残渣或血凝块。 10..如上述处理均无效,拔出胃管,重新插入。 11.若因胃液过少不能引出,可更换体位进行抽吸,对于此类病人应结合腹部症状来判断胃肠减压的效果。 12.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肠减压装置使用前认真仔细检查,发现质量不合格引起漏气,及时更换。 二、插管困难 ﹙一﹚临床表现 插管困难可致鼻粘膜和咽部水肿及损伤甚至出血;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出现呼吸困难。 ﹙二﹚预防及处理 1.插管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介绍插管经过及配合的要求,指导病人作有节律的吞咽动作,是护患配合默契,保证胃管的顺利插入;同时插管动作要轻柔。 2.对剧烈呕吐者,操作者可以以双手拇指按压病人双侧内关穴3-5分钟,由重到轻,然后插入胃管;另可嘱其张嘴呼吸,暂停插管让病人休息;或选用适当的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10分钟后再试。 3.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插管前应用镇静剂或阿托品肌注,再行插管。 4.昏迷病人可用昏迷病人插胃管法。 5.选用质地优良的硅胶胃管,切忌同意胃管反复使用。 6.培训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专科操作技能。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宿迁市第三医院护理部 二〇一五年九月一日制订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目录 第一章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9) 1、疼痛 2、局部组织反应 3、注射失败 4、过敏性休克 5、其他并发症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2) 1、出血 2、硬结形成 3、低血糖反应 4、其他并发症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4) 1、疼痛 2、神经性损伤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其他并发症 四、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16) 1、药物外渗性损伤 2、血肿 3、静脉炎 4、其他并发症 第二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一、周围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 (19) 1、发热反应 2、急性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疼痛 6、导管堵塞 二、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24) 1、误入动脉 2、静脉穿刺失败

3、其他并发症 三、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 (26) 1、静脉炎 2、导管堵塞 3、液体渗漏 4、皮下血肿 5、其他并发症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9) 二、过敏反应 (30) 三、溶血反应 (31) 四、循环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 (32) 第四章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一、动脉穿刺抽血操作并发症 (33) 1、皮下血肿 2、穿刺口大出血 3、穿刺困难 二、静脉抽血法操作并发症 (36) 1、皮下出血 2、晕针或晕血 第五章口腔护理法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黏膜损伤 (38) 二、窒息 (38) 三、口腔及牙龈出血 (39) 四、恶心、呕吐 (40) 第六章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一、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40) 1、腹泻 2、胃食管反流、误吸 3、便秘 4、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和出血 5、胃潴留 6、血糖紊乱 7、水、电解质紊乱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胃肠减是应用负压的原理,通过胃管及减压装置抽吸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常用于解除和缓解各种原因所致饿肠梗阻,或作用消化道及腹部较大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以及预防术后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忽然切口疼痛减轻腹胀,改善胃、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1.管道的护理:(1)保持管道通畅:定时挤捏胃管,防止胃内容物堵塞管道,必要时酌情调整胃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2)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嘱其丌能自行拔出管道。(3)保持胃肠减压器呈负压状态,以确保有效减压。(4)妥善固定胃管及胃肠减压器,检查胃管插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如有污染或脱落随时更换,确保胃管在胃内。 2.口腔护理:留置胃管期间,病人容易感到口干,有异味、咽喉痛,应每天行口腔护理2 次,同时指导病人多用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 3.鼓励病人每日作深呼吸,或遵医嘱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4.准确记录胃液色,量及性状。一般手术后12——24 小时内胃液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液吸出,应停止负压吸引,保留胃管,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并将24 小时的统计结果分别记录在体温图的相应栏内及护理记录单上。 5.胃肠减压期间禁止禁食禁饮,必须经口服药时,可舌下含化或研碎调水后注入,注入后夹管30 分钟,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6.胃肠减压期间应严密

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果胃液引出较多,呈草绿色,提示肠道有梗阻,应继续减压:如果病人腹胀缓解,胃液逐渐减少,肛门排气,提示肠功能恢复,遵医嘱停止胃肠减压、拔管。 7.胃肠减压时间>1 周,应更换胃管,经另一鼻腔置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胃肠减压讲义

胃肠减压讲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的原理: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肠减压的目的 1. 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 进行胃肠道手术前的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减轻腹胀并减轻缝线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 4. 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协助诊断。 二、胃肠减压的适应症 适应症1----治疗作用 1.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减轻肠道压力,减少毒素和细菌对肠道 刺激,改善肠道血运 2.胃十二指肠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防止胃内容物的进一步流入腹腔内,促进粘膜愈合 3.急性胰腺炎:减少胰泌素分泌,降低胰液外渗 4.胃肠道手术:减轻吻合口张力,降低吻合口瘘形成的概率 适应症2----术前准备

1.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2. 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 3. 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3d,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 4. 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适应症3----给药 1. 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 2. 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三、胃肠减压的禁忌症 1. 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2. 严重食管静脉曲张 3. 食管阻塞 4.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支气管哮喘 5. 极度衰弱患者 四、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口干、咽部不适、鼻部溃疡、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呼吸道感染 五、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 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引流不畅 (一)发生原因 1.置入胃管时病人的吞咽动作与操作人员送管动作配合不当、送管太急,胃管进入胃内太多造成胃管在胃内盘曲、打结。 2.昏迷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对咽部的刺激不敏感,插管时不能配合吞咽,胃管不易进入食管上口,或进入食管后缺少吞咽动作而盘旋在咽部或食管上段。 3.胃管置入过深,多见于胃肠吻合术时,胃管置入吻合口下的肠腔内,致使引流不畅。 4.胃内容物消化不彻底,食物残渣或胃液黏稠、血凝块阻塞胃管。 5.使用时间过长使胃管老化、变脆,管腔内粘连。 6.胃管的前端紧贴胃壁,持续负压吸引时可能发生吸钳现象。 7.减压器故障如胃肠减压装置漏气,失去负压等。

8.患者烦躁不安,胶布固定胃管不牢,使胃管向外滑出脱离胃腔。 (二)临床表现 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减少;引出的胃液明显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正常人24小时分泌的胃液量为1200~1500ml);注射器回抽时阻力增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音;冲洗胃管,引流量明显小于冲洗量。 (三)预防及处理 1.对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过程中,耐心向其说明插管的目的和步骤,告知插管过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吞咽的速度、呕吐时的处理方法等等),医护人员的插管速度尽量与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内盘曲;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定时检查胃管,及时发现和纠正滑出的胃管。 2.为昏迷病人插胃管时,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头,头向后仰,以免胃管误吸入气管;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

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主要适应于: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前; 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 肠梗阻; 胃潴留等。 【并发症】呼吸道感染 【发生原因】 1.由于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和深呼吸运动,从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2.插管时误插入气管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 【临床表现】 患者痰多、粘稠,不易咳出。 【预防及处理】 1.保持病室温度、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 2.指导患者深呼吸和进行有效的咳嗽,定时翻身、叩背。 3.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3次,可起到祛痰、消炎、解痉作用。 【并发症】咽喉部炎症和溃疡 【发生原因】 1.持续胃肠减压使胃管对咽喉部的持续摩擦和刺激所致 2.胃肠减压期间不能饮水,导致呼吸道干燥,咽喉不适。 【临床表现】 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不适感。 【预防及处理】 1.选择软硬度、管径大小合适的胃管,动作轻柔,避免暴力插入胃管。 2.随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有无感染、溃疡及咽部不适。 3.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可给予温盐水或口泰液漱口。 4.还可给予雾化吸入,每周更换一次胃管,以改变胃管置入部位。

【并发症】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 【发生原因】 1.胃肠减压期间患者禁食、禁饮,即可引起体液丢失。 2.持续胃肠减压患者由于大量消化液被吸出可引起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失衡。 【临床表现】 1.血压降低,尿量减少。 2.口唇及口腔黏膜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口渴,重者出现躁狂甚至昏迷。 3.低渗性脱水无口渴感,可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软弱无力,重者出现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4.等渗性脱水可出现厌食、乏力、少尿、皮肤干燥、体液量丢失过多可出现休克症状。 5.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呼吸肌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及时治疗。【预防及处理】 1.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症状。 2.监测生命体征、尿量,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及性质。经常采取血标本,并及时送检,重视电解质、肾功能等检验结果。补充液体量及电解质,并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补充电解质。 3.一般情况下每日补液2000~3000 ml,输液配置和种类需根据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量、尿量、血清电解质等结果而定。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胃肠减压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引流不畅 临床表现:1.腹胀无缓解或加剧,检查负压引流装置,无引流物引出或突然减少。引出的量低于正常量。 2.注射器回抽阻力大,注气时胃部听诊无气过水声。 处理措施:1.对于清醒的患者,在插管前做好解释,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配合。 2.为昏迷的患者,插管前先去枕,头后仰,当胃管插入15厘米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弧度。 3.定时更换胃管。对于昏迷,烦躁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胃管脱落。 4.如发现胃管阻塞可先将胃管送入少许,如无液体引出,在缓缓将胃管退出,并边退边回抽。每天定时转动胃管,防止黏连。 5.胃肠减压器的位置应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 二、插管困难 临床表现:1.插管困难可引起鼻黏膜和咽部粘稠的水肿,损伤甚至出血。 2.反复插管引起剧烈的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 处理措施:1.插管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胃管,切记同一患者反复使用。 3.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三、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表现:1.引流液由墨绿色变成咖啡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伴或不伴有呕血。 2.出血量较大时,患者排柏油样便,严重者有晕厥,出汗和口渴等失血过多的表现。 处理措施:1.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暂停插管。待缓解后再插入。 2.负压引流无液体引出时,要检查胃管是否通畅。 3.如发现引流液为鲜红色,应停止引流,立即汇报医生。 四、声音嘶哑 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带闭合不全和发音困难。 处理措施:1.选择合适的胃管。 2,。胃肠减压过程中,嘱患者少说话,使声带得到休息。 3.出现声音嘶哑,注意嗓音保健,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五、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1.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呼吸节律,频率变快及幅度加深。 处理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解释,做好心理工作,取的病人的合作。 2.插管后要确认是否咋胃内。病情允许,尽早拔除胃管。 六、吸入性肺炎

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胃腸減壓術操作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引流不暢 (一)临床表现 腹脹無緩解或加劇,檢查負壓引流裝置,無引流物引出,或引流物突然減少;引出的胃液量明顯低于正常胃液分泌量;注射器回抽時阻力增大;注氣時胃部聽診無氣過水音;沖洗胃管,引流量明顯小于沖洗量。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對于清醒的病人在插管過程中,告知插管過程中配合的注意事項,醫護人員的插管速度盡量與病人的吞咽速度相吻合,以免胃管在病人的口腔內盤曲。定時檢查胃管,及時發現和糾正滑出的胃管。 2.為昏迷病人插管時,插管前先撤去病人的枕頭,頭向后仰,以免胃管誤入氣管;當胃管插入375px時,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頷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順利通過會厭部,可防止胃管在咽部或食管上段盤旋。 3.定時更換胃管,以防止胃酸長時間腐蝕胃管,造成胃管不通暢。 4.對于昏迷、煩躁的病人進行適當的約束,減少胃管滑脫。如因膠布固定不牢引起,可采用一種有效的粘貼胃管的方法。 5.醫護人員熟悉操作技術,確定胃管進入胃腔方可行負壓引流,并注意插入的長度要適中。 6.禁止多渣粘稠的食物、藥物注入到胃管內。 7.如從胃管內注入藥物,需定時用生理鹽水沖洗胃管。 GAGGAGAGGAFFFFAFAF

8.如發現胃管阻塞可先將胃管送入少許,如仍無液體引出,再緩慢地將胃管退出,并邊退邊回抽胃液;每天定時轉動胃管,并輕輕將胃管變動位置以減少胃管在胃內的粘連。 9.如確定為食物殘渣或血凝塊阻塞胃管,可用а–糜蛋白酶加碳酸氫鈉注射液從胃管注入以稀釋和溶解粘稠的胃液、食物殘渣和血凝塊。 10.如上述處理均無效,則拔除胃管,更管重新插入。 11.若因胃液過少而不能引出時,可更換體位進行抽吸,對于此類的病人應結合腹部的癥狀來判斷胃腸減壓的效果。 12.胃腸減壓器的位置應低于胃部,以利于引流。胃腸減壓裝置使用前認真仔細檢查,如發現質量不合格而引起漏氣,則更換胃腸減壓器。 插管困難 (一)临床表现 插管困難可致鼻黏膜和咽部黏膜的水腫、損傷甚至出血;反復插管引起劇烈的咳嗽,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插管前做好病人心理護理,指導病人作有節律的吞咽動作,保證胃管的順利插入;同時插管的動作要輕柔。 2.對嘔吐劇烈者,嘔吐緩解后方可插管。 3.對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插管前應用鎮靜劑或阿托品肌注,再進行插管。 4.昏迷病人可采用昏迷病人插胃管法。 GAGGAGAGGAFFFFAFAF

胃肠减压管护理

胃肠减压管护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三、胃肠减压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评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了解有无食道静脉曲张。 3.评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及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情况。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润滑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 3.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并做好标记。 4.正确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10~20ml生理盐水冲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牵拉,并保证管路通畅。 7.记录24h引流量。 8.口服给药时,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30min。 9.给予口腔护理。 10.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11.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12.拔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患者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 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2.插管时患者出现恶心,应休息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入。 3.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1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胃肠减压术

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 适应症 1、用于术前准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3天,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2、治疗作用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运;也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经胃肠减压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一般为2~3周,通过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外分泌,并减轻胃潴留和腹胀;胃肠减压也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减少胃肠液积聚,减少消化液自穿孔部位漏出,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供血,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亦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胃肠减压还可用于急性胃扩张、胃出血、急性弥漫性腹膜

炎及腹部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合术者,可减轻胃肠道的张力,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3、作为给药方式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胃肠减压的护理措施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

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护理 一、目的: 利用负压吸引作用,从胃管抽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胃肠道张力,协助诊断,利于伤口愈合。 二、适应症: 1. 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腹胀。 2. 外科急腹症术前、术后及保守治疗,较大腹部手术及严重的腹部外伤。 3.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4. 采集标本。 5. 灌注药物。 三、护理常规 1. 经常巡视,每二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次,保持通畅。 2.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量、性质、颜色、24小时总结一次,并填写在病历上。 3. 灌注药物,应夹管2小时后,再接负压吸引。 4. 停止胃肠减压时,先使胃管末端与负压吸引玻璃接头分离行夹管、令病人屏息,迅速将管拔出,置于弯盘中,擦拭鼻腔,汽油棉签擦拭贴膏痕迹。 四、注意事项

1. 选择胃管应光滑、通畅、无破损,减压装置应完好,无漏气,各部分连接紧密。 2. 插管时如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紫绀或胃管盘结于咽喉部及口腔时,应即拨出,重新插人。 3. 冲洗胃管或注入药物后,应打入10ml气体,以便将胃管内的药物全部注入胃内。 4. 负压吸引力的大小要适中,过小起不到减压目的,过大则易引起胃粘膜的充血、水肿甚至出血。 5. 急性胃出血及食道静脉曲张者,谨慎插管,若必须插管时,应请医师在旁,并做好抢救准备,置管前嘱病人口服10ml石腊油,多涂油于胃管,插管时动作要特别轻柔。 6. 如能听到肠鸣音或病人已排气、排便,说明肠蠕动已恢复,报告医师,可考虑拔管。 7. 减压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协助病人刷牙、漱口,每日2次,不能自理的病人给予特殊口腔护理,每日2-4次,口干者可勤用嗽口水嗽口,以保持口唇湿润,嘱病人不能将水咽下。 8. 协助病人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预防肺部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