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现代资本市场的基础性证券中,公司债券占据着主导地位。公司债券能否有效发挥其融资和治理作用,与其交易的场所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最近几年来,我国公司债券行量都在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仍然滞后。本文从公司债券市场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风险,分析了我国当前公司债券市场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发展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推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

公司债券;债券市场;风险防范

【正文】:

我国公司债券从2007 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颁布后才正式发行,之后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呈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外部融资偏好,即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比例非常少,债券市场发展也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2010年3月5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1]可以预见公司债券市场必将在政府的推动之下逐步走向成熟,而公司债券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也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债券同政府债券、股票一起被列为三大基本证券,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还是从其在市场利率的确定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公司债券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发展公司债券对完善公司资本结构、健全资本市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

(一)公司债券的概念及功能

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公司债券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债券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稳定资本市场

在其他投融资渠道的收益难以保障时,债券市场由于其稳健的投融资功能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这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债券融资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放缓或进一步衰退。发展债券融资和公司债券市场对于解决资本市场过于单一的问题,保证资本市场的均衡发展是是十分必要的。

2.公司债券的发行丰富了金融投资工具,降低了市场风险

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其风险和收益水平介于股票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之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工具。由于短期融资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者众多,风险责任分散,从而降低了风险集中性,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3.公司债券还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对于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而言,假定融资方式只有股票和债券两种,那么其股票和债务的比重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给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政策就是选择能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资本结构。因此在两者间的抉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4.公司债券有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公司债券融资会对经理层产生较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一方面,公司履行还本付息的法定

义务会激励管理层努力工作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由于投资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来选择投资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债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从起步到现在的发展一共可分为萌芽阶段(1984-1986年)、发展阶段(1987-1992年)、整顿与停滞阶段(1993-1996 年)、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至2004)、快速发展阶段(2005 年开始)五个阶段。

在1987 年以前,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规范,一些企业自发通过向内部员工或社会发行债券筹资。据统计,1986年企业债券发行额已达到100亿元[3]。 198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并开始编制发行计划,此后企业债券发行额逐年递增。1996-1997年,国家开始将发债重点放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债券的偿债能力。同时国家允许面值 1 亿元以上的债券在交易所挂牌交易,提高了这些债券的流动性。因此这一时期债券发行额又略有回升。

图1 1987-1992年公司债券发行情况(亿元)

图2 1993-2000年公司债券发行情况(亿元)

2000年以后,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但受到发行额度的影响,企业发债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而且由于受到体制上的限制,企业债券市场并没有大的突破。

从2005 年开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迅速增大。2004年和2005年企业长期债券发行规模分别是406亿元和734亿元。而短期融资证券,2005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1437亿元和2920亿元[4]。

图3 2001-2006年公司债券发行情况(亿元)

图4 2007-2011年公司债券发行情况(亿元)

自2007年8月1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之后,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的公司债券。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共有53家上市公司共发行了60期公司债,累计发行总额为8700.4 亿元,占GDP 的比例仅为0.3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63.11% 的水平,甚至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30% 的水平[5]。而债券融资对企业有较强的约束力,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管理者行为的作用,发行债券不仅成本较低还可以优化股权结构,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三)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信用环境的改善以及市场中介机构在规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上的提高,使得我国也渐渐具备了大规模发展公司债券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众所周知,机构投资者是公司债市场的投资主体,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飞速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各类企业已成为金融市场的投资主体。以债券市场为例,根据大公国际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8.3亿元债券中,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基金所持债券这三大类投资机构占比分别为23%、21%和32%,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必然为公司债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

2.场内、场外多层次债券交易所的形成

一方面,沪、深交易所指令驱动型的场内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完善成熟。另一

方面,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场外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市场功能不断深化,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债券种类和交易品种日渐丰富,发行、交易方式及市场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广度和深度的债券场外市场。

图5 1991-2006年公司债券发行额及股票筹资额占GDP的比重

3.公司债券市场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首先是法律环境的改善。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审核流程、信息披露、流通转让方式做了明确规定。另外一些其他规章、办法的出台,都为公司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其次是监管理念的创新。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2008年,央行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把债务融资管理中属于自律约束性的、日常程序性的事务移交给交易商协会实行自律管理。该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再次投资者保护制度逐渐完善。《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规定引入了债券受托管理制度,建立债券持有人会议。这对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具有明显效果。

二、我国债券与美国债券的发展比较

(一)美国债券的品种介绍

美国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就2005年数据,其债券市场余额是股票市值的1.2倍。美国债券发行不仅数量规模庞大,而且品种繁多。主要包括:

1.政府债券,其中美国短期国库券——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美国中期国库券——期限从二年到十年不等;美国长期国债——期限从十年到三十年不等。

2.地方性政府债券:主要由州、地方政府或其代理机构发行,用于为学校、道路、环境和住房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投资筹集资金,分为一般债务债券和收入债券。一般债务债券是由政府的一般征税权力为担保的,需以政府的税收来偿还,这种债券只有有权征税的政府才能发行。收入债券由政府事业的收入作为担保,由这些事业所获得的收入来偿付债券本息。

3.政府机构债券:这些机构债券主要用于资助与公共政策有关的项目,如农业、小企业和对首次购房者的贷款等。政府机构债券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联邦机构债券、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

(1)联邦机构债券的发行体主要是政府支持的企业,但没有政府完全信用的担保,风险较大,发行品种有一级和次级债务。

(2)抵押支持债券主要由联邦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家庭抵押贷款公司发行,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作为担保,由由家庭抵押资产作为支持,包括转手债券和担保抵押贷款债券。该债券主要用于家庭抵押融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3)资产支持债券指由非抵押的金融资产所创造的,由潜在资产支付所支持的债券。证券化的资产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设备租赁和商业抵押和贷款等。资产证券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融资方的借款利润。

(二)中美债券市场的比较

比较中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年度数据看出,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和美国债券市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债券规模及品种

美国可流通债券规模总量大,我国与美国债券规模相比还差距很大,直至2006年的数据,美国债券市场可流通余额是我国同期的30倍(按1:7的汇率)。而且美国债券市场品种齐全,不仅包括国债、市政债券,还有大量的抵押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公司债券、联邦机构债券、货币市场工具等。我国债券主要是国债、中央银行债、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

(整理)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 第4位。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 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 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地方政府债: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又称政策性银行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近几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部分金融机构发行的,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偿还不规范证券回购债务的有价证券。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国债发展战略,培育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统一国债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概述

目录 前言……………………………………………………………………………………第一章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二章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 2.1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表现…………………………………………….. 2.2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的原因…………………………………………………. 第三章西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模式…………………………………………….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演变与国际比较……………………………… 4.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效率分析…………………………………………………….. 4.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启示………………………………………………………第五章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措施………………………………………总结……………………………………………………………………………………

致……………………………………………………………………………………. 参考文献……………………………………………………………………………… 摘要: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多层次、面向各类经济主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市场框架。从债券市场机制和框架形成角度,对我国债券市场10余年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债券市场公司融资发展措施 Abstract:After many year difficult endeavors, our country already was basic forms a national unification, multi-level, had the Chines e characteristic bond market frame face each kind of economic su bject. Form the angle from the bond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fr am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the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bond market 10 remaining years of life development p

我国债券市场与美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61725689.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61725689.html,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峡总公司发债办朱建军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为国家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支援了国家重点建设。从 1990年以来,我国共发行各类企业债券超过2200多亿元,支持了一大批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另外,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信用意识和投资意识;同时,企业债券的管理也逐渐向规范化迈进。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有待完善。 近几年,我国的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总量只占GDP的24%,相比国际上95%的比例,所占比重还很小,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债市无论是市场规模、债券品种,还是市场发育程度,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现为市场规模过小,品种过少,市场参与者单一,债券流动性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相关制度不健全。 多年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企业债券发行量往往是股票发行量的3-10倍,如2000年,美国共有1592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仅199家上市公

司发行股票。但在我国,情况恰恰相反,2000年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企业债券的11.7倍(见图1)。因此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图2 1997-2002年企业债发行规模和股票发行规模的对比 (单位:亿元) (二)企业债券发行主管机关过多、审批程序烦琐,审批效率不符合市场要求,科学的发行管理体制有待建立。 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对债券市场实行多头监管,审批程序复杂。而在发达国家,债券的监管往往由一个机构统一进行。对企业债券实行多头管理,不利于企业债券市场整体监管和战略规划,降低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效率,因此,将企业债券发行与监管进行统一管理已势在必行;在发行体制上,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对企业发行债券尚有一些约束,企业还不能完全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需求,安排债券发行,不利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机制的市场化企业债券市场的形成。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摘要】企业债券作为三大基本证券之一本应处于主体证券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市场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情况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公开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发行期限选择范围较大,但至少在1年以上,一般在3年以上,以5-10年居多,目前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期限最长的为30年。从权益方面考虑,企业债券为债务性融资工具,属于企业负债(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从期限上看,由于企业债券期限至少在一年以上,故属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属资本市场(非货币市场)融资行为。 发行企业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主承销商,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发行企业债券必须聘请的四种中介机构,其中,主承销商包括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目前,企业债券主要发行模式包括:(1)无担保信用债券;(2)资产抵押债券;(3)第三方担保债券,其中无担保信用债券对企业实力及信誉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资质,实际发行中以资产抵押及第三方担保方式发行较多,尤其是以第三方担保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发行企业债券最多。 二、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益处

首先,发行企业债券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其次,企业债券是一种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改善企业债务结构、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可使各种形式债务融资相互补充、期限结构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债务融资在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的作用。第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企业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较广,可以有效满足企业中长期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增强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第四,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在金融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发行企业债券对于企业提升形象、宣传公司品牌、增强公司影响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发行企业债券不仅是企业的一次融资行为,也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公司品牌的良好机会。第五,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开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渠道,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增长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将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改革前,企业发债从上报审批到拿到额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新的发行制度规定发改委自受理企业发债申请之日起要在3个月内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 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

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 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 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 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 颈和解决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对策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8292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013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穆怀朋,2006)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540)=540"vspace=5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

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万亿元上升到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着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05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20662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进行判断,2005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而从国际比较来看,同期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一般也达到1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快速扩张,但是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改进现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540)=540"vspace=5 资料来源:RBattellino,RecentDevelopmentsInAsianBondMarkets,Res erveBankofAustraliaBulletin,January2005.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综述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综述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综述论文关键词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交易市场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公司债券能否有效发挥其融资和治理作用与其交易的场所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关系最近几年来我国公司债券行量都在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仍然滞后不少学者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和政策建议在此本文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这主要涉及以下研究方面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首先要区分“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其次要取消公司债券强制担保并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再者要促进债券交易市场发展重点是发展全国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来提高公司债券流动性这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一、要区分“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 (一)一种观点认为公司债券可以从企业债券中划分出来(沈炳熙2007) 从逻辑上分析公司债券确是企业债券的一种;从现实需要来看公司债券可以从企业债券里划出来并不需要重新建立一套专门为公司债券交易流通服务的市场基础设施而是完全利用现有的场内外市场设施 以发债主体来确定债券性质的逻辑来看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不仅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债券而且在范围上也相差不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公司是企业的具体形式之一公司和企业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允许国有企业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多数国有企业也是公司而在我国企业债券多是由国有企业发行所以可以说公司债券是企业债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生活中要复杂得多第一现在企业债券中确有一些非企业发行的债券如由铁道部发行的铁道建设债券第二在现有的企业债券中用于项目建设的债券所占比重过高而用于经营目的债券所占比重过低第三从债券发行监管的角度看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但是目前

债券市场与评级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债?研究丨2015债券市场与评级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1、债券发行量出现大幅增长,债券市场大幅扩容 2015年1-10月份,我国债券发行量出现大幅增长,债券市场大幅扩容。1-10月共发行债券5,886只,同比上升30.39%,发行规模68,931.39亿元,同比上升23.14%。其中,企业债发行228只,同比下降58.85%,规模2,542.62亿元,同比下降68.60%,特别是5月份以来,企业债发行量明显下降;公司债发行209只,同比上升163.64%,规模3,627.19 亿元,同比上升324.40%,公司债发行量逐月明显上升,7月份以来发行量维持在600亿-700亿的高位。资产支持证券发行912只,同比上升207.07%,规模3,883.87亿元,同比上升62.37%。 2、由于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债券市场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走势 由于央行连续降息将准,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市场资金面比较充足,债券市场利率整体呈现下行走势,债券发行利率也不断走低。5年期AA

级公司债平均发行利率由今年1月的6.65%下行到10月的5.37%,下行128BP,7年期AA级企业债平均发行利率由今年1月的6.65%下行到10月的5.5%,下行115BP。发行利率下降也刺激了债券市场的供给。 3、债券发行区域分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发行期数和规模均出现同比上升,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行期数和规模则出现同比下降 2015年1-10月,企业债和公司债在东中西部地区发行情况呈现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发行期数和规模均出现同比上升,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行期数和规模则出现同比下降,并且西部地区下降更为明显。其中,1-10月,东部地区发行270只,同比上升1.89%,发行规模4,331.39亿元,同比上升36.08%;中部地区发行77只,同比下降36.36%,发行规模888.92亿元,同比上升36.08%;西部地区发行90只,同比下降40.40%,发行规模949.5亿元,同比下降45.83%。 4、企业债方面,城投债依然是主体;公司债方面,发行主体呈现多元化

【发展战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对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企业选择了“内部集资———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的融资顺序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如美国、日本)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甚至超过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是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企业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企业直接筹资的一个渠道更应是深化企改革的一种手段在当前股票市场初具规模但股权约束机制弱化的问题普遍突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应是适时之举关键词企业债券发行规模额度审批信用评级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尽管目前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和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企业债券市场在规模、流动性和参与主体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企业债券尚未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当前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融资额的3至5倍而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平均筹资额不足股票筹资额的1/5.2001年末美国公司债券余额占当年GDP的36%我国这一比例则不足1%.因此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

任务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1984-1986)从1984年开始一些企业出现了自发向社会或内部集资等类似企业债券方式的融资活动据粗略估计到1986年底大致发行了100亿元此类债券此期间国家对其尚没有进行规范管理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2.快速发展阶段(1987-1992)1987年3月27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当年开始编制了初步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为75亿元从1989年到1992年下达企业债券发行计划分别为75亿元、20亿元、250亿元和350亿元;并安排了7个券种国家投资债券、国家投资公司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债券、地方投资公司债券、住宅建设债券、内部债券3.整顿阶段(1993-1995)1993年8月2日国务院修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1993年年初国家下达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为490亿元当年开始经济治理整顿工作企业债券发行计划改为新增银行贷款解决(债转贷)实际发行了20亿元企业债券从1994年开始企业债券品种归纳为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两个品种当年发行规模仅45亿元1995年安排发行计划150亿元实际下达130亿元4.规范发展阶段(1996至今)1996年、1997年、1998年分别安排企业债券发行规模250亿元、300亿元、380亿元重点安排了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铁道、电力、石化、石油、三峡工程等1999年没有安排新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2000年年初经批准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一、中国债券市场基本情况 1、中国债券市场基本格局 中国债券市场 Bond market of china 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 Inter-bank marketStock Exchange market 中央国债公司中国结算公司 CENTRAL BOND COM。CHINA SETTLE COM。 同业中心协议市场上证所深交所 Inter-bank trading centerOut of ITCSSESZE 2、中国债券市场产品 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 –国债国债 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 可转债短期融资券 资产证券化证券–企业债 3、中国债券市场特点 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增长迅猛。2009年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均呈现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截至12月28日,累计发行165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达到4214.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0.49%、78.05%。到目前为止,企业债券余额为11000.88亿元,企业债券存量首年超过10000亿元,这是中

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无论是发行期数还是发行规模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地方企业发债数量增加较快。2009年地方企业发债增长较快,发行主体地域分布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截至12月28日,地方企业累计发行138期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165.45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3.37倍和3.16倍。从中央、地方企业发债比重来看,截至12月28日,地方企业发债规模占比为51.38%。从发债主体分布区域来看,全国共有26个省市的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较2008年和2007年的23个和22个有所增加。在地方企业债券发行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城投债发展迅速,全年城投债发行超过1000亿元。 增信方式进一步多元化,应收账款质押及组合增信方式被广泛应用。2009年企业债券增信方式多样化趋势增强,进一步克服了2007年10月份商业银行停止为企业债券担保以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方担保、应收账款质押、土地使用权抵押、股权质押、偿债基金等多种增信方式都在企业债券发行中得到了应用。截至12月28日,已发行的企业债券中第三方企业担保为第一大担保方式,其次为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增信结果,吸引投资者以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发行人采用了组合增信方式。2009年已发行的企业债券中有19期采用了两种以上的组合增信方式。另外,更多的信用等级高的企业采取了发行无担保信用债券的形式,也开始得到市场认可。 企业债券发行期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五年期成为主力品种。2008年以前,企业债券以大型中央企业债券为主,且大多由银行提供担保,信用等级较高,期限结构多以长期为主,十年期为主流品种。2008年地方企业发债开始增多,信用等级差异较大,五年期、七年期品种相应增加,七年期和十年期成为主流品种。2009年企业债券中期化趋势得到了强化,五年期首次成为企业债券市场主流品种。截至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前景与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前景与展望 最近几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非常快。银行间债券市场1997年6月启动,当年年底,债券托管余额3800多亿元,仅2001年,就已经达到20000亿元。现在预计超过35000亿,过去10几年,股票市场的A股、B股、H股加起来筹资7700亿元,而银行间债券市场4年就筹资16000亿元;市场交易额由1997年的307亿元上升到2001年的41000亿元;市场成员1997年为16家,2001年达到700家;托管、结算和清算系统有了长足进步,维护市场规范发展的法规体系比较完善,日常市场监管也比较有效。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流动性管理,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扩大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实现间接调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尽管债券市场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依然非常大。 从国际经验看,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大的。从目前市场成员及老百姓对债券的要求看,从最近两年债券市场利率急剧下跌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供应严重不足,债券市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中国债券市场现存问题分析 目前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市场交易主体还比较单一。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虽然已增加到700家,但仍然主要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现在还难以进入这个市场,这样就限制了这个市场的覆盖面。从国际经验看,在成熟的债券市场中,商业银行不应是主要的投资者。因为债券市场的发展本身是对传统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一种挤压,是证券化融资与商业银行竞争的结果,商业银行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却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人。 第二,市场交易工具还比较单一。不仅债券的券种单一(主要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而且期限也比较单一(主要是长期债,很少有短期债)。 第三,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拓展和完善。与交易所市场相比,银行间债券市场在结算、清算等市场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四,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还存在一定问题,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指当投资者大量买卖债券时,市场既能在短期内成交,又不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是银行间市场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而且交易所市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流动性较低的原因,一是市场交易主体比较单一,投资需求的一致性比较高;二是债券期限结构大都是长期的、券种期限愈短愈有利于现券交易,愈长愈不利于现券交易,即愈不利于提高流动性;三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还处于结构调整过程中,现在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中债券比例也就占12%~13%,它们现在认为持有这个比例的债券还是合理的,所以买了以后就不愿意再卖出; 四是现券交易的税收也不太合理,限制了市场现券交易的积极性;五是目前商业银行债券交易的精算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流动性 1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与行情分析(个人呕心沥血半个月总结出来的成果)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与行情分析 中国国债市场发展历程 一、传统体制下的国债市场 (一)1950-1958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针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 2、不流通。 3、完全政府行为。 (二)1959-1980年,“空白期”,无国债发行 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债市场 (一)1981-1987年,国债恢复发行和市场机制引入 1、经济改革引发的国债发行(国有企业改革)。 2、没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3、国债发行采取行政分配方式。 4、具有一定的市场化表现,适当提高国债利率并缩短国债期限。 5、开始面向个人发行国债。 (二)1988-1991年,实物券柜台市场主导时期——早期的场外市场 1、1988年,尝试通过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的柜台销售方式发行实物国债,开始出现了国债一级市场,同一年,国债二级市场(柜台交易市场)也初步形成。 2、1991年,以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为主、场内集中交易市场为辅的国债二级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3、发行方式逐步由柜台销售、承购包销过渡到公开招标。 4、期限品种基本上以3年期和5年期为主。 (三)1991-1996年,交易所国债市场主导时期——场内市场创立与发展 1、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首次形成了场内场外两个交易市场并存的格局。 2、国债期货交易开设与关闭。 3、1995年8月,国家停止一切场外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成为我国唯一合法的国债交易市场。 4、国债逐步全部采取招标方式发行。 5、实现了国债发行从零售市场向批发市场的转变。 6、实现了国债期限品种多样化。 (四)1997-2001银行间债券市场产生并初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兴起 1、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建立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陆续进入银行间市场。 3、银行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债市场主要组成部分。 (五)2002年至今——市场的融合与发展阶段及柜台市场的兴起 1、政府不断的出台新的措施促进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交易平台的融合和统一。 2、国债市场产品创新与交易机制的完善。 3、柜台市场的兴起。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一、引言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我国体系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已初具规模,交易主体和交易规模也日趋成熟,种类涵盖、债、债在内的多个债券种类,交易的市场流动性大幅提升,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2014年,我券市场发债额度约为12万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种类规模和活跃程度、程度、受监管成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直接有效是金融体质改革的核心之一,提高在债券和股票市场的融资力度来发展实体,更是金融改革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资金融通作用,将市场内的资金从剩余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继而实现资金的合理有序配置;另一方面将更多的资金从流向风险小效益好的,促进企业间的压迫优胜略汰;再次债券市场向来是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在经济过度膨胀时,国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出售或者发行国债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在经济萧条市,国家通过减少发行或者购入国债向市场投放资金放松银根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从而有效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新趋势 其一,债券市场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融资地位不断上升。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在金融脱媒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将传统融资模式中独自承担的违约和流动性风险分散到众多的者中继而有效降低

了市场风险,此外间债券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已成为货币市场的关键利率指标,有望成为利率基准,可见债券市场对整个融资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其二,债券市场在发行种类和交易层面不断创新。在发行种类上,结合市场的具体实情以及供需状况,推出了反应授信者较低层次信用的次级债券、混合资本债券以及抵押贷款等,这些能够帮助资本市场更好地补充和运用资本,进而更好地发挥对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三,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在官方债券登记机构 开户的185家境外机构中已经有135家境外机构获批进入国内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发展的新趋势:其一,新推行的债办法推动债发行量的增加。在证监会2015年1月份发布的新的办法中,将境内公司债券发行主体 扩大至所有公司制法人,在发行主体的扩容、非公开发行制度的建立、审核流程的简化后的刺激效果明显。其二,企业债的发债增速下降。受制于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审批周期较?L以及公司债大举扩容对于企 业债替代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债发行量下降明显。 三、我国当前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市场监管重叠现象严重,政出多门,具有较强的体制约束力。目前没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采取的是行政审批性质的行政性监管,仅监管部门就包括央行、部、银监会、保监会和发改委,缺乏现代化的市场监管框架和理念。正是这种政出多门的分散而又重叠的监管体制,让债券的发行审核以及上市交易和信用评级的标准各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