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说课稿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说课稿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的特征,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像圆这样的曲线图形的面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如何把圆转化成直线图形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对探究学习并不陌生,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盲目探究,因此,组织学习素材,让学生形成合理猜想,进行有方向的探究也是教学中关注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思考,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认识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圆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图形性质有很大不同,对“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一种挑战,因此,“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引领学生课堂生成:

二、复习引入:

1、口算 3.14×4 3.14×6 3.14×8 3.14×9 3.14×10

3.14×20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32425262728292102112122152162

2.提问:什么是面积呢?(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圆有面积吗?

3.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复习题:六(3)班的李斌同学沿着直径是20m的圆形花坛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师:要求他走了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李斌看到绿化工人正在修整一块圆形草坪,就跟叔叔交谈起来,一个叔叔问他:“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此时,李斌遇到了困难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要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通过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共同推导

(1)引导:我们以前是通过拼(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割(平行四边形割开、再拼成长方形)的方式把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能不能将拼割的方法

用于这节课呢?如果能拼割,怎样拼割才合适?

(2)小组合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将手上的圆形变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让小组的代表汇报结果,通过探究,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展示课件。拼成的图形用学过的知识不能求出它的面积,因为它的边缘是弧线。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看起来就越像一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能把圆分得足够的细,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形了。(渗透极限的思想)。在这个环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3)探究拼成的长方形和圆的关系。注意: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圆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它面积的大小却始终没有改变,这是我们公式能够成立的关键。(课件演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长=(2πr)÷2=πr;宽=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课件运用的目标

图形面积的概念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虽然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线段围成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关于面积的概念还是有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恰当地利用课件,可以灵活地展示图形面积与平面的大小关系。

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复习: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

圆的面积概念: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六、作业设计

1、完成教材规定的练习;

2、求生活中圆形物体面积;

(1)羊吃草问题。

(2)灌溉问题

开课时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后迎刃而解,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这节课就准备体现这一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主动体现。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王巧玲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通过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归纳,使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课件,把圆16等分和32等分的教具模型,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3.14×4 3.14×6 3.14×8 3.14×9 3.14×10

3.14×20 10×10 20×20 30×30 40×40 50×50

32425262728292102112122152162

2.已知圆的半径是2.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2米,宽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二、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题:六(3)班的李斌同学沿着直径是20m的圆形花坛走了一圈,

师:实际上是求什么?(求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计算,板演,集体订正。

李斌看到绿化工人正在修整圆形草坪,就跟叔叔交谈起来,一个叔叔问他:“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此时,李斌遇到了困难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要求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求圆的面积)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三、探索新知:

明确圆面积的含义。

师:请大家指出图中2个圆的面积。用彩色笔把这2个圆的面积表示出来,边涂边想:哪个圆比较快涂完?哪个圆比较慢涂完?

学生展示作品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小结: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探究新知:

(一)、探讨第一问:

1:电脑出示10等份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份,象上面这样拼,得到的图形是近似的什么图形?

2、学生拿出两个圆。分别等分成16等份或32等份

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或32等份,拼成一个更近似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操作。

你会把它变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吗?学生小组尝试操作。

学生展示操作成果。

3:如果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你会发现什么情况?

4、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继续平均分成64份、128份,256份时,圆平均分的等份越多,每份就越小,拼组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长方形)

如果无限分下去,那么就可以拼组成一个长方形。

教师板书:等份的份数越多就能拼出越接近的长方形。

(三)探讨第二问:

思考:1.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变了?(板书:形状)

2.在推导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什么没变?(板书;面积)

3、把圆在剪拼的过程中变成长方形,圆的面积为什么没有变化?

4、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谁的面积?(教师板书)

5、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那么,圆的面积等于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拼的图思考)

板书:长方形面积= 长×宽

↓↓↓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 2Пr÷2×r

=Пr×r

=Пr2

6:仔细观察电脑演示问:

1、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什么?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7:推导出圆的面积并且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

(四).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问:要求圆的面积的条件是否具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0÷2=10(米)

S = П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

四、课堂练习。

1

2、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各圆的面积。

C=6.28米r=1分米d=20毫米

3. 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4. 用一根长2m的绳子拴小羊在木桩上,小羊吃到地上的草的面积是多少?

5、学校大厅的一根圆形水泥柱的周长是3.14m,怎样求出它的横截面的面积呢?

分析:要求圆形水泥柱的横截面面积,先求出它的半径r=C÷π÷2,再S=πr2计算。

思维拓展: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五、全课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大家可以再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圆的物品,自己想办法算出它们的面积

六、布置作业。

1.书本P70 第2、3题。

2.寻找生活中2个圆的物品,自己想办法算出它们的面积。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转化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 r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倒数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倒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倒数的理解”,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所以,教材接着使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基于以上的理解,遵循“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实现为前提”的重要理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4、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倒数的求法。 难点: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 关键:理解倒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仅仅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

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 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究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 程中体会成功,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如创设“取名称”、“找朋友”、“我来试试看”、“我来当名医”、“火眼金睛”等情境,以 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 分地使用自己的水平器官。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 方面能够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够增 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理解,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教学程序设计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先安排这样一个 课前活动。 1、联系语文中的反义词的知识,举倒如:“黑”的反义词是什么?(白)“正”的反义词是什么?(反、倒) 2、用“互为”造句。举倒如:“黑和白互为反义词”,这句话还 能够怎样表达?(黑是白的反义词或白是黑的反义词) 3、思考:能否说“黑是反义词,白是反义词”?为什么? 通过以上的活动协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 扫清语言理解障碍。并在课中多次强调表达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在与 他人的交流中,使用数学语言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实行讨论与质疑。 (一)激趣引入,导入新课 1、请说出结果是1的算式(微机显示),如:3/8×8/3=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授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特点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预测,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教学难点:圆柱与它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带由卡片制作的圆柱体、剪刀、直尺。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1、直观演示法、2、操作发现法3、“探究—研讨”法。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认为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的重要,所以我打算采用1、观察发现法;2、动手操作法;3、合作交流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我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实物的照片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观察,我会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就会描述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这时我就用媒体演示出这些图形的样子,并告诉学生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圆柱(这时我顺势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组成 由于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我出示教具圆柱体,让学生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根据以有的认知水平,一部分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说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如:面、高等。但由于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明显的差异,能比较清晰地表述出圆柱各部分名称的学生可能较少。这时我就会拿着教具圆柱体带着学生认识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说课稿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 圆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圆的认识》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这一部分内容中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特征,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学具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生: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纸片、扣子、硬币。 2、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选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

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五、教学法分析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巩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尝试法。尝试的方法属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六、教学流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说喜爱的运动项目现场进行统计制成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说课稿.doc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整理与复习的第一课时,书P109~110的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的1-7题。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简 单的综合练习,复习与整理共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巩固基础知识,及利用圆的周长、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新授教学中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特征、理解圆周率、掌握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此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有关图形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学 习经验。本课的学习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小学阶段中综合解决平面图形问题做好铺垫。但本节课的学习,还存在这样的两个难题:一是学生尚未形成知识提醒;二是学生对面积和周长公式的正确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分析,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熟练圆规画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及特征,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巩固圆的有关内容,进一

步积累图形认识的学习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情境正确、灵活选择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定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回顾与整理 (二)基础练习 (三)综合运用 (四)全课小结 回顾与整理环节,以小组交流、大组汇报交流的教学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交流。为了能让学生有条理的交流,我设计了一组讨论题: (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具体的知识? (2)经过怎样的过程获得这些知识的? (3)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4)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汇报时,教师也要有顺序得让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第一个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学 校: 钦堂中心学校 班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教师:张国强

本册教材分析 日期:_________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

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

《图案设计》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图案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给出了四幅精美的设计图案为背景,告诉学生这些有个性的美丽图案都是用直尺、圆规、三角尺画出来的。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实物照片的形式给出了“六花瓣”图案的设计过程,在思考与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用圆规将圆三等分和六等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并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所给出图案的设计。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由于在图案设计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等分圆,因此怎样用圆规将圆几等分应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另外,在画图前,怎样观察并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是图案设计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重点所在。课程目标: 1、通过图案设计活动,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创作、欣赏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圆与六等分圆的基本方法。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案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以动手操作为主,以经历探索,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为重,在创设的生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精美图案的设计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对“六花瓣”图案操作过程的演示,向学生介绍六等分圆与三等分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圆规的使用技能。最后一环,通过学生对图案构成的分析与操作来历经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最终作出图案的一个过程。 2、重难点突破法书中以实物照片形式演示的情景过程中,怎样将一个圆用圆规分成六等分和三等分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介绍圆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画圆时必须要确定圆心和半径。其次,在等分圆的方法讲解之前应先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和组织语言表达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再演示作法,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基本作图的方法,突出了重点。 3、图案设计之前对其构成的分析是能作出图形的关键,也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赵国春一、说教材 ( 1)说课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例1和例2 (2)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归结为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计算关键,它沟通了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注重情境的创设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互动和活动过程中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器官。 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有时还受同学启发,在互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说教学程序 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二)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例1) (三)讨论探究——深化概念(例2) (四)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二)师出示语言文字吴和杏,问学生:把这两个字倒过来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总复习《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这一内容,让学生练探索,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由于本节知识点多,又都是学生学过很长时间的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情景引入—逐类复习—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⑵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德育渗透:爱护环境,保持卫生 说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说教学难点:

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初步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感知各类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然后引出课题。 二、逐类整理和复习 (一)、整数(二)、分数1.什么叫做分数?2.分数的分类。 4.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三)、小数1.什么叫做小数?2.小数的分类。3.什么叫做循环小数?4.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四)、百分数 1.什么叫做百分数? 2.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解决相关的问题(出示幻灯片) 三,综合练习:辨一辩(出示幻灯片) 四、快乐提升,巩固练习(出示幻灯片) 五、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_圆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_圆的认识 黄羊镇新店小学陈兴强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2013年教育部审定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5、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

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出示课件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身边各种圆形图案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新知 1.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布袋,里面放了一些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卡片,闭上眼睛,你能很快摸出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成员说一说. 活动后汇报:你为什么一下就能说出摸到的是圆?圆和我们学过的其他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摸着圆的边,想象一下圆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摸圆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圆,通过想象、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初步感知了圆的基本特征. 2.画圆. (1)自学画圆. 我们先研究圆的画法: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 导读:本文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六年级数学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 《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也有

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和学生自主探索测量圆锥的高、旋转直角三角形等实践活动,更加直观、深刻了解圆锥的特征,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用生活中的圆锥实物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017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说课稿 第一单元负数 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板书)首先,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释。 一、教学内容 接着,进入第一个环节,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二、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四个环节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又一次扩展。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经学过的数(也就数正数)已不能明确地表达所需要的意思,从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到数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方

面的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通过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在教学重难点这一环节。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教法与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第一,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的意义。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2)第二,练习巩固法:通过练习巩固,力求使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3)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指导上,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藉口小学陈其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 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2018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精品说课稿

2018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精品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湘东区湘东小学的教师——张霞,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位置》。 我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构知识,发展思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们具有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较好的注意力,并热衷于参加富有神秘感和挑战性的活动。基于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制订出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课重点;能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是本课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通过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悉悉相关的情境设计,既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也更好地服务了我们的教学活动。(3)欣赏激趣法(4)逐层练习,及时反馈法:通过学与练的紧密结合,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 (二)学法分析: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观察、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学生有所发现,获得思维的进步与发展。 六、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游戏导入 上课开始,我通过让学生介绍同学的位置,大家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有效地地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准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新方法的需要,引出课题《位置》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 结合具体情境——教室中的座位,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知道有关列、行的规定(板书:竖排——列,横排——行),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同学位置,接着又通过说好朋友的位置,巩固新知。(板书:三位同学的位置) 2、认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分数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的意义。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2、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2页到33页。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例外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盛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材安排了五个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例外,但因为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本节课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之前对比的意义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一些学生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并且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但是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大部分学生对新知识比较生疏。因此,学习本课时,通过五个活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在问题中发现比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更好的区分比和比例,深入理解和运用比例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说课稿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说课稿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二、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0页到42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第40页“比例的意义”。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初步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组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决不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这句话也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紧紧扣住生活实例采用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合作、交流、总结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我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教师:同学们,老师外出旅游时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两幅图教师: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一算比值,然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由照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 有效地数学学习内容,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