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小钻孔引流术

经皮小钻孔引流术
经皮小钻孔引流术

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经皮颅骨小钻孔脑内血肿穿刺术( puncture of brain hematoma by small drilling hole of skull)是非手术微创治疗脑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头颅CT和MRI对颅内出血部位的精确定位,常能准确指导颅内血肿穿刺,由于其方法简便,病人负担小,反应轻,正逐渐替代一部分传统的开颅清除术

1.适应症

1.1意识分缓状况(表36-2)1-111级及部分1v级者均可行钻孔颅内血肿抽吸治疗:

1.2出血部位脑叶出血、壳核出血及部分小脑出血者

1.3出血量大脑半球大于30ml,小脑大于10ml者

1.4病程和病情发病3-5天,病情进行性加重者

2.禁忌症

2.1意识状况分级v级及部分IV级,脑疝形成或呼吸衰竭者

2.280岁以上或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2.3血液病、出凝血时间过长或血小板少于5万者

2.4脑干、小脑蚓部出血者

3.术前准备

3.1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糖、心电图和头颅CT检查:

2家属同意签字后,剃头和头皮清洗:

3.3消毒穿刺包(含颅钻、穿刺针、导丝),硅胶管,纱布,5~10ml注射空针,麻醉药物,尿激酶以及消毒液等

4.操作方法

4.1穿刺点的选定: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以CT显示血肿最大层面为靶点,以线尺或卡尺测量CT显示血肿中心距离后按比例换算,如幕上出血的穿刺,先测CT片上0一M线向上至最大血肿层面的距离,再测出血肿中心至额骨及枕骨外板的前后距离,换算成实际距离后,两者在颅表的交汇点,即为穿刺点。原则上是血肿距头皮最近、避开大血管、血窦及重要功能区为准,穿刺深度为血肿内侧缘至同侧颅骨外板间的距离。正确选点后,以龙胆紫作标记

4.2病人体位:取病灶朝上倒卧位,头部垫以硬枕

4.3穿刺: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百分之2利多卡因5毫升局麻后,术者以一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一手持颅钻垂直刺入皮下组织达颅骨外板,加压旋转钻透颅骨,当有落空感后停钻,将导丝由颅钻侧槽内插入颅内,固定好导丝缓慢退出颅钻,将去针芯的穿刺针套在导丝外面插入颅内,拔出导丝插入圆钝头针芯,穿透硬脑膜,按计算深度缓慢向血肿腔内进针至有落空感时拔出针芯可见淤血涌出,接注射器轻轻抽吸。如进针达预定深度无淤血流出时,可将针退至脑外颅骨内调整进针方向重新穿刺,当抽出血肿的百分之70~百分之80以后,观察无新鲜出血时即可拔出穿刺针,结束穿刺。穿刺点涂予碘酒,纱布加压包扎,防止脑脊液外漏,如出血量过大,或凝血块多、血液粘稠不易抽吸时,可向血肿腔内一次注入尿激酶1~2万U,保留硅胶管,间隔4~8小时重新抽吸

5.注意事项

5.1病人头位必须正确,不合作者可给以镇静剂,锥颅方向应与颅骨表面垂直,以防穿针偏离靶点;

5.2穿针尖斜面应磨短,针芯尖要磨圆,向脑内进针时要插入针芯,以尽量避免损伤脑组织及血管;

5.3如需改变脑内进针方向时,必须将穿刺针退至颅内脑外,以减少脑组织损伤;

5.4如出血量过大,一次不可抽吸过多(小于60ml)防止减压过快过大、中线移位或脑组织塌陷而造成新的出血;

5.5抽吸中一旦有鲜血涌出,应立即停止抽吸,必要时注入止血药,并留置硅胶管,以利引流:

5.6应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颅内感染,操作应尽量轻柔以防止不必要的损伤;

5.7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改变,一有意外,随时处理。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PTCD) [适应证] 1.晚期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变)。 3.急性胆道感染,如,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及胆肠口狭窄等。 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检查及经皮行胆道镜取石等。 [禁忌证] 1.与PTC相同,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者。 2.肝内胆管被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胆管者。 3.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者。 [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及穿刺方法及PTC。 2.先用22号细针作PTC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3.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一较粗、直、水平方向的胆管,备作内引流插管用。 4.另从右侧腋中线第8肋间作穿刺点,局麻后用尖刀在上戳一小口。嘱病人暂停呼吸,在电视监视下将粗针迅速刺入预先选好的胆管,有进入胆管的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待胆汁顺利流出后插入导丝,不断旋转和变换方向,使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进入远端胆管或,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扩张通道后,将多侧孔导管随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使导管的侧孔位于梗阻端或狭窄段之上、下方,固定导管,胆汁从导管内顺利流出后,注入造影剂拍片。 5.引流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

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换导管一次。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需更换导管。一般经引流10~14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24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脱管有四情况:①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②管脱入肝实质;③管脱入腹腔;④固定不牢,或被病人误拔。 为预防脱管,可在置管时设法将套管深入胆管内3~4cm,在没有导丝穿入胆管时,不急于将套管直插胆管。因此时胆管结石阻塞或角度较小,套管可能顺原针道进入肝实质,需注入造影剂后,胆道较穿刺前扩张、增粗、结石松动、角度增大,再缓慢插入套管,方易深入胆管腔。 [临床意义] 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 2.可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可进行多次造影。 3.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复方桔油乳剂等进行溶石治疗,亦可进行化疗、放疗、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窦道纤胆镜取石。 (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经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属于性检查,有%~%的并发症率,偶尔还有因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报道常见的并发症有:

胆囊穿刺引流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影像科叶容臻李郁芳普外科王钢魏庆忠常程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B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并发症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胆囊炎患者行PTGBD术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引流情况,术后随访及最终的转归。结果 49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1例患者无效,改为急诊手术,1例患者因引流管脱落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开腹探查后围手术期死亡。其他47例患者随访后有8例复发而行手术治疗,3例二次入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结论 PTGBD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胆道压力,缓解临床症状,赢得择期手术机会。PTGBD 能否作为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终极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急性胆囊炎仍然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当胆囊炎患者合并严重其他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其抵抗力及耐受力低下,容易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急诊行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高,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常常困扰普外科医生。近年来,国内大量文献报道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 PTGBD)能迅速降低胆管压力,且可以根据胆汁培养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择期行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时机。我院自2009年底引进开展了这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一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而行PTGBD患者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35~90岁,中位年龄73岁。所有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右上腹明显疼痛,4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3—40.2℃。体检时均有右上腹明显压痛,45例患者Murphy 征阳性。血常规检查均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所有患者

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

PTCD-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2016-12-27 08:20

崔彦教授,解放军306医院,普外科 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晚期,据统计其中只有7%能作外科根治术,姑息分流旁路术也仅适用于其中19%的病例。临床为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经皮穿肝内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放术有较好作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是指在影像设备(通常为DSA下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治疗。包括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是所有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外引流:当引流管不能或不必通过梗阻部位,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可多支引流。内外引。 适合手术的有:1、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如胰腺癌。2、原发性胆系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已侵犯到肝门部胆管汇和处。3、中晚期肝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4、肝门区转移性肿瘤、肿大淋巴结压迫胆总管。5、各种因素致使外科手术危险性大不易手术者。如: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6、外科手术前作暂时引流以改善全身状况,为手术作准备。禁忌手术的情况有:1、凝血机制差,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2、脓毒血症。3、大量腹水。4、终末期病人。 流: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外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肠道。通常外引流通道为关闭状态,留作冲洗和后续治疗用

一、引导设备 1、DSA下X线透视:传统,仍然是主要手段。 优点:引导手术全过程,可实时动态监视导管、导丝的走向。 缺点:辐射损害、需要盲目试穿。 2、B超引导:优缺点与上相反。 3、B超+透视:B超引导胆管穿刺,可视性和准确性好;后续操作透视的优点可发挥。缺点:设备依赖性强。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1.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1.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1.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1.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1.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2、禁忌证 2.1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初学倾向,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2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个胆管系统者。 2.3.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2.4超声检查肝内胆管直径<4mm,肝外胆管直径<10mm者; 2.5不能配合穿刺者。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胆囊炎30例研究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胆囊炎30例研究观察 发表时间:2017-10-13T15:41:59.1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6期作者:吴海莉李奕姗[导读] 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乌苏市人民医院新疆乌苏 833000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接诊收治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观察其治疗效果,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的情况去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导管置入均成功,患者临床症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发症包括3例脱管,4例引流不畅,无死亡、无胆道损失等严重的并发症,两组疗效评价,从研究资料总结,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3,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老年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超声引导;临床疗效Ultrasound - guided percutaneous drainage for cholecystitis:a report of 30 cases Wu Haili Li Yishan Wusu People 's Hospital,Xinjiang Wusu 83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best treatment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senile acute cholecystiti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s,3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effect,by comparing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aboratory tests and clinical symptoms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efficacy. Results:30 cases of catheter treatment were successful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fter 24 hour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rovement. Complications included 3 cases of tube prolapse,4 cases of poor drainage,no death,no biliary tract damage and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the two groups of efficacy evaluation,from the study data summar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by χ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 = 5.793,P <0.05). Conclusion: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cholecyst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acute cholecystitis is simple,the risk is small,the complications are few,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can be relieved quickly. 【Key words】:acute cholecystitis;elderly;percutaneous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ultrasound guidance;clinical efficacy.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特别是我们新疆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导致许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胆囊结石,尤其是社会老年化的来临,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其它疾患时,容易并发组织坏疽穿孔,导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而外科手术治疗风险极大,现将我们一年来的治疗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们医院共接诊收治了60例老年性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接诊收治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年龄6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部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14例总胆红素增高。术前腹部彩超,胆囊增大,长径约90-140mm,壁厚约3-7mm,部分呈双边征并有低回声带,胆汁淤积,其中26例胆囊内或颈部见结石,1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增宽。60例患者中,2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中11例冠脉支架术后,19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阑尾炎,1例重症肺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以病人禁食水,必要时胃肠减压,抗菌消炎,补充能量,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处理;而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诊断仪器(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MHZ凸阵探头)对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术前患者均进行过相应的药物保守治疗,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避免禁忌症及相对禁忌症(包括有出血倾向,非胆囊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明确的肝血管病变,大量腹水,穿刺部位感染),让患者取仰卧位,尽量选择经肝途径,经肝右叶胆囊床进入胆囊腔内的穿刺路径,确定穿刺方向。常规消毒并铺巾,局部麻醉后取2mm左右的小切口,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经皮经肝途径穿刺胆囊,回抽见胆汁确认进入胆囊后,外支撑针芯不动,放入导丝并将穿刺针退出,沿着导丝置入引流管,后将导丝退出,确定引流通畅及引流管位置正确后对皮肤进行缝合固定。术后随访观察胆汁颜色、引流量及性质,若引流不畅,可药物冲洗,若冲洗后仍无胆汁引出且患者发热、腹痛症状等仍然存在,可通过超声调整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3 结果: 30例导管置入均成功,患者临床症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发症包括3例脱管,4例引流不畅,无死亡无胆道损失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右上腹症状明显改善,体温逐渐降低,血常规定期检查示WBC值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定期超声检查,胆囊长径、宽径及壁厚均较术前测值减小。3例脱管的患者1天后重新置管,4例引流不畅的患者经过药物冲洗好转未重新置管,有6例例患者选择了择期手术;平均住院天数7天,平均住院费用6532元。而观察组30例病人未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病情很快加重,21例及时采取了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次日和第三天各死亡1例,治愈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1天,平均住院费用8653元;两组病人疗效评价,从研究资料(表格从简)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3,P<0.05)。两组病人手术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护理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 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PTCD是一种微创的诊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替代传统的外科姑息胆肠吻合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晚期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对于已无手术根治机会的胰腺癌、胆管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淋巴转移等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可解除胆管梗阻, 减轻黄疸, 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 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PTCD术优点(1)B超定位,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易接受;(2)安全性大,退黄效果明显而迅速:(3)适应范围广;(4)高位胆道梗阻时传统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介入治疗有着较大的优势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接受PTCD治疗的病人因做过肝移植术,心理上较为悲观抑郁;同时因为体外引流管和引流袋的存在及引流出血液、胆汁等引流物而较为紧张恐惧,此时向他们进一步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治疗和护理上的配合。并说明引流出胆汁是为了减轻胆汁阻塞造成的毒性,术后短时间内引流出少量的血液是正常现象。鼓励病人,将病情好转的信息及时向病人反馈,树立病人战胜疾病信心。 2.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平卧位休息及禁食水6 h,监测生命体征6 h,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症状、引流液颜色,警惕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若病人出现穿刺口疼痛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节律性的深呼吸,必要时可遵医嘱予药物止痛对症治疗。 3.引流管的护理 ①保持引流管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和滑脱,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始终低于伤口,以防胆汁逆流。 ②妥善固定引流管,胆道引流管应用缝线或弹力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做好患者自我保护引流管的健康教育,如:从引流管侧上下床,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避免将引流液管拉脱。在引流管出皮肤处与皮肤间垫一条形棉垫让其弧性转弯,使皮内于皮外管成最大钝角,防止管道打折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③防止逆行性感染,尽量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穿刺口,以防止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④每周更换抗反流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引起穿刺口的感染。 ⑥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量约为800~1200 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的粘性。若胆汁量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管道阻塞或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及时

阻黄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护理常规

阻塞性黄疸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护理常规 (一)定义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是指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二)临床表现 1、消瘦、纳差、乏力 2、上腹部疼痛 3、全身皮肤及小便黄染 4、皮肤瘙痒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胆道感染、癌肿破溃及手术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呕吐、高热、癌肿消耗及手术创伤有关 3、疼痛:与肿瘤压迫、胆道梗阻、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瘙痒、引流液刺激及创伤有关 6、焦虑:与预后不良、病情迁延有关 7、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漏 (四)观察重点 1、术前观察重点 (1)观察患者黄疸情况及皮肤有无受损。 (2)观察腹痛的性质、范围、时间与进食,尤其进油腻食物的关系。 (3)观察有无腹痛、腹部包块、及腹膜刺激征症状。 (4)观察皮肤及大小便颜色。 (5)注意神志、脉搏、血压变化情况。 2、术后观察重点 (1)严密观察有无胆道出血、胆道感染症状。 (2)严密监测体温的变化及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3)观察有无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4)观察有无气胸。 (5)观察患者黄疸消退情况。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 (2)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术前禁食8-12小时;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术前测定血压、心率。 (3)心理护理:耐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解释行PTCD穿刺的目的、意义、方法,介绍同种治愈好转或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签知情同意书。 (4)术前掌握病人的情况,针对预见性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 ①肝功能差,有否出血倾向,配合医生使用止血药,做好护肝处理。 ②严重黄疸病人术前三天注射维生素K。 ③术前两天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2、术后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平卧位,禁食水6 h,监测生命体征6 h,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症状、引流液颜色,警惕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若病人出现穿刺口疼痛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节律性的深呼吸,必要时可遵医嘱予药物止痛对症治疗。(2)引流管的护理 ①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和滑脱,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1-2小时一次,以防阻塞。在引流管出皮肤处与皮肤间垫一条形棉垫让其弧性转弯,使皮内于皮外管成最大钝角,防止管道打折。 ②妥善固定引流管,胆道引流管应用缝线或弹力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做好患者自我保护引流管的健康教育,如:从引流管侧上下床,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避免将引流液管拉脱。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③防止逆行性感染,尽量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

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

PTCD-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2016-12-27 08:20

崔彦教授,解放军306 医院,普外科 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晚期,据统计其中只有7%能作外科根治术,姑息分流旁路术 也仅适用于其中19%的病例。临床为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经皮穿肝内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放术有较好作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 PTCD)是指在影像设备(通常为DSA 下X 线透视或B 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治疗。包括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是所有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外引流:当引流管不能或不必通过梗阻部位,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可多支引流。内外 引。 适合手术的有:1、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如胰腺癌。2、原发性胆系

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已侵犯到肝门部胆管汇和处。3、中晚期肝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4、肝门区转移性肿瘤、肿大淋巴结压迫胆总管。5、各种因素致使外科手术危险性大不易手术者。如: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6、外科手术前作暂时引流以改善全身状况,为手术作准备。禁忌手术的情况有:1、凝血机制差, 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2、脓毒血症。3、大量腹水。4、终末期病人。流: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外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肠道。通常外引流通道为关闭状态,留作冲洗和后续治疗用 一、引导设备 1、DSA 下X 线透视:传统,仍然是主要手段。 优点:引导手术全过程,可实时动态监视导管、导丝的走向 缺点:辐射损害、需要盲目试穿。 2、 B 超引导:优缺点与上相反 3、B超+透视:B超引导胆管穿刺,可视性和准确性好;后续操作透视的优点可发挥。缺点:设备依赖性强。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知情同意书.doc

莘县人民医院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王霞性别女年龄52 病历号 2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患有 1.胃Ca 术后; 2.黄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梗阻性黄疸引流和胆道(或肠道)支架植入术。 本项目检查和治疗是经皮肝脏穿刺进入胆道,先行造影检查,后放置引流管行胆汁内和/ 或处引流,或/和置入胆道内支架行梗阻胆道开通,以利于胆汁引流减轻黄疸。 手术操作一般安全,但有少数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胆道梗阻部位多发和位置较高,可能有多种合并症,年老、体质差或特异体质等原因,在行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下列各种情况,需 要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并给以充分配合。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此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在此列出,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 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 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上腹部穿刺点疼痛、出血、胆汁及腹水外渗;肝包膜、胸膜破损致胸腹腔出血、胆道出血、气胸等 严重需行其它治疗。 术后出现引流管内渗血、胆漏; 术后出现感染如肝脓肿、菌血症、败血症等; 术中患者不能合作或病人条件不允许,无法进行本次治疗; 术中因为胆管或肠道条件不好,引流管未能通过狭窄段,仅作胆汁引流,需要长期留置外引流管; 支架发生移位或膨胀不全,而且支架置入后又不能取出,需要加放支架或者仍需要行外引流处理; 支架扩张不良,肿瘤压迫或其他等原因导致肠道重新狭窄;肠道穿孔形成瘘道,破裂大出血,胸腔 腹腔瘘; 支架植入后,病人因不适等原因要求取出支架时,支架取出困难; 肿瘤继续发展,出现胆管再梗阻和支架再闭塞情况,需要再次行胆汁引流处理; 由于外科术后肠梗阻等原因,肠道支架置入后有患者进食后恶心、呕吐症状缓解不明显可能; 术后引流管出现脱出现象,需要多次处理; 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术中猝死、术后病情恶化、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病情复杂医疗费用超过预算,需要患者自费承担部分的金额较高; 因各种原因致手术失败,支架植入不成功,仍需支付所需的介入器材费 用;植入支架或内涵管阻塞胰管开口时发生胰腺炎;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适应证] 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禁忌证] 1.与PTC相同,对碘过敏,有严重凝血机能障碍,严重心、肝、肾机能衰竭和大量腹水者。 2.肝内胆管被肿瘤分隔成多腔,不能引流整胆管系统者。 3.超声波检查证实肝内有大液平面,Casoni试验阳性,疑为肝包虫病者。 [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及穿刺方法及PTC。 2.先用22号细针作PTC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 3.根据造影结果,选择一较粗、直、水平方向的胆管,备作内引流插管用。 4.另从右侧腋中线第8肋间作穿刺点,局麻后用尖刀在皮肤上戳一小口。嘱病人暂停呼吸,在电视监视下将粗针迅速刺入预先选好的胆管,有进入胆管的突破感后,拔出针芯,待胆汁顺利流出后插入导丝,不断旋转和变换方向,使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进入远端胆管或十二指肠,退出穿刺针,用扩张管扩张通道后,将多侧孔导管随导丝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使导管的侧孔位于梗阻端或狭窄段之上、下方,固定导管,胆汁从导管内顺利流出后,注入造影剂拍片。 5.引流一周后,再造影,以观察导管位置和引流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

1.为确保插管成功,可将穿刺针的针尾向头侧倾斜10°~15°,使针尖进入胆管后略向下倾斜,便于导丝沿胆管顺利向下,进入狭窄的远端或十二指肠,如平行进入或针尖向上,导丝易碰到对侧管壁而卷曲或导丝向上并可进入左侧肝管。 2.虽然PTC显示胆道梗阻,但有时导丝仍可通过梗阻端进入十二指肠,如导管不能通过梗阻时,可先行近端引流5~7日,使胆道内感染引起的炎性水肿消退后再插入导丝和导管到梗阻远端。 3.应防止引流导管脱落和阻塞,每日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1~2次,每3日换导管一次。长期置管有发热时,表示导管有淤塞或移位,需更换导管。一般经引流10~14日后,肝实质内已形成一大于导管的肉芽通道,如导管脱落,可通过导丝引导在24小时内再插入导管。 脱管有四情况:①术后因膈肌和肝脏随呼吸上下移动,使引流管不能完全留于胆管腔内,表现为通而不畅;②管脱入肝实质;③管脱入腹腔;④固定不牢,或被病人误拔。 为预防脱管,可在置管时设法将套管深入胆管内3~4cm,在没有导丝穿入胆管时,不急于将套管直插胆管。因此时胆管结石阻塞或角度较小,套管可能顺原针道进入肝实质,需注入造影剂后,胆道较穿刺前扩张、增粗、结石松动、角度增大,再缓慢插入套管,方易深入胆管腔。 [临床意义] 1.PTCD可以减压、减黄,缓解症状,改善全身情况,进行择期手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老年病人、体衰、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重度休克者尤为适宜。 2.可经引流管冲洗,滴注抗生素,可进行多次造影。 3.通过留置导管,可以灌注复方桔油乳剂等进行溶石治疗,亦可进行化疗、放疗、进行细胞学检查,经窦道纤胆镜取石。 (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经皮肤肝穿刺胆道造影术属于创伤性检查,有0.5%~3.4%的并发症发生率,偶尔还有因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报道常见的并发症有: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TGD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是一种简便的胆囊穿 刺置管引流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患有急性胆囊炎而手术风险很高的危重和老年患者,对低位胆道梗阻患者也可达到胆道引流的作用。 【目的】 1.胆囊引流减压,控制感染。 2.对低位梗阻患者引流胆汁,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 【适应证】 PTGD是结石性或非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梗阻的方便减压方法。 1.急性胆囊炎病人症状危重或年老体衰,或合并有心、肾、肝等脏器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2.胆总管下端梗阻胰头癌、胆管癌或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梗阻 合并胆囊肿大者,尤其是做经皮经肝胆管插管引流失败而病情危重者。 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石症并发急性胆管炎患者,肝内胆管扩 张并不明显而胆囊显著肿大者,用超声引导作胆囊引流比PTCD 要简单容易而效果相同。 4.妊娠期急性胆囊炎有效地减轻症状,待产后行胆囊切除。 【禁忌证】 1.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2.全身衰竭者不能耐受经皮经肝穿刺者。 3.有大量腹水者。 4.胆囊充满结石或无结石但胆囊腔过小者。 5.由于胃肠气体、肋骨干扰或患者过于肥胖导致胆囊显示不清者。 6.无安全穿刺路径者。

【器具】 同PTCD。 【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2.积极纠正严重的内科合并症。 3.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术前测血压、心率。 4.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通常伴有高热、脱水症状,术前应快速静脉滴注加有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液体,如有低血压应予以纠正,注意防止DIC的发生。 5.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方法】 1.穿刺前先用普通探头扫查胆囊,选择最佳穿刺点和穿刺路径,原则上选择经肝脏胆囊床进入胆囊。然而解剖学上的胆囊床超声难以判别,一般可选择体部的中心或近颈部的体部作为穿刺部位。 2.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超声引导采用套管针法或Seldinger方 法完成穿刺置管引流。 (1)套管针法:超声引导下将套管针刺入胆囊,见胆汁后,然后向前推套管,放入合适位置后将穿刺针拔出,最后将引流管外露端缝合固定于皮肤。 (2)Seld in ger方法: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胆囊 -拔出针芯见胆汁-插入导丝-拔出针鞘-用扩张导管扩张针道 -顺导丝插入引流管。 3.将引流管缝合固定在皮肤上,接无菌引流袋。 【注意事项】 1.要力求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尽可能减小粗针对肝脏和胆囊的损伤。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护理演示教学

P T C 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护理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PTCD是一种微创的诊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可替代传统的外科姑息胆肠吻合术,已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晚期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对于已无手术根治机会的胰腺癌、胆管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淋巴转移等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的病人可解除胆管梗阻, 减轻黄疸, 改善肝功能及全身情况, 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PTCD术优点(1)B超定位,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易接受;(2)安全性大,退黄效果明显而迅速:(3)适应范围广;(4)高位胆道梗阻时传统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而介入治疗有着较大的优势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接受PTCD治疗的病人因做过肝移植术,心理上较为悲观抑郁;同时因为体外引流管和引流袋的存在及引流出血液、胆汁等引流物而较为紧张恐惧,此时向他们进一步说明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治疗和护理上的配合。并说明引流出胆汁是为了减轻胆汁阻塞造成的毒性,术后短时间内引流出少量的血液是正常现象。鼓励病人,将病情好转的信息及时向病人反馈,树立病人战胜疾病信心。 2.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平卧位休息及禁食水6 h,监测生命体征6 h,密切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症状、引流液颜色,警惕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若病人出现穿刺口疼痛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节律性的深呼吸,必要时可遵医嘱予药物止痛对症治疗。 3.引流管的护理 ①保持引流管管通畅,避免扭曲、折叠、受压和滑脱,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始终低于伤口,以防胆汁逆流。 ②妥善固定引流管,胆道引流管应用缝线或弹力胶布将其妥善固定于腹壁,做好患者自我保护引流管的健康教育,如:从引流管侧上下床,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避免将引流液管拉脱。在引流管出皮肤处与皮肤间垫一条形棉垫让其弧性转弯,使皮内于皮外管成最大钝角,防止管道打折对躁动及不合作的病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脱出。 ③防止逆行性感染,尽量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穿刺口,以防止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④每周更换抗反流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并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引起穿刺口的感染。 ⑥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量约为800~1200 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的粘性。若胆汁量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管道阻塞或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若引流量每日超过1200 mL,应密切观察电解质情况,防止 电解质紊乱,并且严密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内引

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

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P T C D-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2016-12-27 08:20 崔彦教授,解放军306医院,普外科 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多已晚期,据统计其中只有7%能作外科根治术,姑息分流旁路术也仅适用于其中19%的病例。临床为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经皮穿肝内胆管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放术有较好作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e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是指在影像设备(通常为DSA下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治疗。包括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是所有胆道梗阻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外引流:当引流管不能或不必通过梗阻部位,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可多支引流。内外引。 适合手术的有:1、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如胰腺癌。2、原发性胆系恶性肿瘤,以及肿瘤已侵犯到肝门部胆管汇和处。3、中晚期肝癌造成的梗阻性黄疸。4、肝门区转移性肿瘤、肿大淋巴结压迫胆总管。5、各种因素致使外科手术危险性大不易手术者。如: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等。6、外科手术前作暂时引流以改善全身状况,为手术作准备。禁忌手术的情况有:1、凝血机制差,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2、脓毒血症。3、大量腹水。4、终末期病人。 流: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外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肠道。通常外引流通道为关闭状态,留作冲洗和后续治疗用 一、引导设备 1、DSA下X线透视:传统,仍然是主要手段。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危胆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高危胆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胆道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2年6月12例高危胆道疾病患者行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其中4例为结石性胆囊炎,6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2例为急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置管,未出现相关并发症,12例患者均症状缓解并带管出院。3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6例患者于引流后8w~12w拔管,3例患者选择带管生存。结论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是针对高危胆道疾病患者的一种较为合适的过渡治疗措施,体现了现代外科的控制性治疗理念。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cutaneous liver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 treatment of high-risk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disease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Methods Retrospective in January2009~June 2012,12 cases of biliary tract disease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X-ray guided percutaneous liver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4 cases of calculous cholecystitis,6 cases of non calculous cholecystitis,2cases of acute cholangitis combined pancreatitis.Results 12 cases were successful catheter,does not appear related complications,12patients symptoms and discharge tube.Three patients in line 1 to 3months after undergoing elective cholecystectomy,6patients in 8 weeks to12Zhou Ba after drainage tube,3patients choose survival with tube.Conclusion The liver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 curative effect is simple operation,small trauma,and for high-risk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disease of a kind of suitable transition treatment measures,and embodies the modern surgical treatment control concept. Key words:Biliary disease;Percutaneous by liver gallbladder puncture drainage;Control treatment 随着我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1],胆道疾病中的老年患者比例必然明显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急诊或限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对于高危胆道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的病死率较高。针对此类患者,如果通过较为简单的处理使患者平稳度过了炎症急性期,就为下一步的择期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体现了现代外科的控制性治疗理念[2]。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采用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C)治疗高危胆道疾病患者12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3例,女9例。结石性胆囊炎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2例。伴发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6例、严重心律失常8例、SLE 1例。本组病例的PC指征包括:①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ASA分级3级以上,麻醉手术高风险患者。②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诊断明确。③胆囊炎患者经超声及CT证实胆囊明显肿大,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④胆管炎患者肝内胆管不扩张,不易行PTCD;⑤排除经肝脏穿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分析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9T09:56:28.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孙凯 [导读]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 孙凯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方法我院从2010年6月到2012年5月共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患者是56例,对其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患者52例,所占的比例是92.9%;PTCD的中期疗效为:显效的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48.1%,有效的患者是27例,所占的比例是48.2%,无效的患者是4例,所占的比例是7.1%。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黄疸,要想保证中期的疗效,有必要做好引流工作,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术前病例的调查,掌握手术的适应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手术成功率中期疗效 经皮经肝胆引流术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梗阻性黄疸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是,对于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治疗后的疗效,临床上都有不同的报告。在以前,经皮经肝胆引流术的引进,主要是受到国外的一些经验。最近几年,随着各种医疗器械的不断引进以及各种适应症的不断扩大,经皮经肝胆引流术也即将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指导以后的临床应用,现对我院从2010年6月到2012年的5月所进行的经皮经肝胆引流术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中期疗效进行分析,具体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6月到2012年5月共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患者是56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小的是30岁,最大的是79岁,平均年龄是(48.4±1.3)岁。其中肝癌患者6例,胆管癌的患者17例,壶腹部癌的患者15例,转移性肿瘤的患者6例,胆道术后狭窄的患者7例,肝移植后阻黄的患者5例。胆管梗阻的部位:其中肝总管上端的患者21例,胆总管下端的患者10例,单纯的左肝管患者4例,单纯右肝管患者20例。本组的56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皮肤瘙痒、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肝功能受损、皮肤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黄疸时间最短的是1周,最长的是7.5周;直接胆红素最少的是95μmol/L,最多的是421μmol/L,平均直接胆红素是(221±79)μmol/L血总胆红素最少的是117μmol/L,最多的是640μmol/L,平均血总胆红素是(294±102)μmol/L。 1.2 治疗方法 本组的56例患者中,其中进行单纯引流的患者31例,包括单纯外引流患者15例,内外导管引流16例。在进行单纯引流的患者中,首先进行单纯外引流的患者12例,然后将内外引流管置入。另外进行胆道内置入支架的患者是25例,其中置入双支架的患者是13例,单个支架的患者是12例。其中有10例患者是先放置管引流,等到黄疸有明显的减退之后,将胆管内放置支架。全部放置支架的患者,在放置之后,都要留置外引流,时间要大于2周。[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在治疗后的4周-7周,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以及血总胆红素均降低到正常的水平;有效:在治疗后的4周内,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以及血总胆红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第7周的时候,仍没有下降到正常的水平。无效:在治疗的2周-4周,患者的直接胆红素以及血总胆红素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动,也或者是肝功能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2]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 2 结果 本组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56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患者52例,所占的比例是92.9%;PTCD的中期疗效为:显效的患者25例,所占的比例是48.1%,有效的患者是27例,所占的比例是48.2%,无效的患者是4例,所占的比例是7.1%。具体的情况如表一所示:表一:56例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手术成功率以及中期疗效 3 讨论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影响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效果的因素:首先,发生的时间比较长,这就造成了胆管细胞的分泌功能受到了不可逆的损害;其次,直接胆红素的升高,其升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只在于胆道梗阻所造成的。此种现象多是在肝移植之后,直接胆红素的升高;最后,大多数的胆管都受到了阻塞因素的影响。据资料表明,影响治疗效果的患者因素有,肝功能级别、肿瘤类别、梗阻的性质、梗阻的部位、白蛋白数值、球蛋白数值以及肝硬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本组的56例患者中,没有出现导致导管引流并发症的因素有腹水、肥胖、低蛋白血症等,但是由于本次研究的病例数目有限,因此,无法给予多因素的分析,需要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研究。 总的说来,通过对患者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可以有效降低黄疸。要想保证中期的疗效,我们有必要做好引流工作,在以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术前病例的调查,掌握手术的适应症,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俊, 张秀芳, 晁明,等. 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02 例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3(6):511-513. [2] 杨翔, 贺强, 邱繁荣, 等.肝移植术后胆汁淤积的病因分析和防治[J].肝胆外科杂志,2007,9(8):416-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