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实践观的应用及其意义,最后阐述了我对马克思实践论的理解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物质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客观性。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从它的要素、过程和结果看,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标志。第三,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实践在本质上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不是两个实体外在的对立,而是统一物的内在的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是对立中的统一。实践的过程,就是实践自身内在的矛盾的自我运动过程,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发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也就是人改造客观同时改造主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念的东西转变成物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转变成观念的东西,物被精神化了,精神被物化了,形成了“人化的自然”和“自然化的人”的统一。
实践观的应用及意义:
1.区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则是我们人类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关于世界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没有这种实践观,唯物主义将蜕变成朴素的、直观的、机械的唯物主义。
2.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我们在有目的有意思地改造世界时应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学会既不轻视日常生活,又不沉溺于日常生活;既不命令群众,又不讨好群众;既不逃避现实,又不投机媚俗。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看见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错误。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人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但同时又将它不恰当地加以夸大,以至于不能深入地探究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背后

所隐藏的真正原因。
4.有力的批判了自然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即社会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或者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它看到了自然条件或自然属性对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又夸大了这种作用,夸大了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
我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去考虑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去考虑这个系统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那么,人就其本质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生物,是“感性的活动”的过程,或者说“感性的活动”正是人的存在本身。正是在这点上,人和其他生物才能相区别。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把人和其他生物在本质上区别开来,确立了真正的现实的人的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才和一切旧的哲学相决裂,真正确立了自身的存在价值,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才真正诞生了。揭示现实的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点,也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整个地都可以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展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当然也不会脱离“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这个中心问题。
常见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理解,总是脱不开日常习惯或旧哲学铸就的思维定势,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方式去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因而就难免歪曲马克思主义。他们总认为有个实体人在那里真实地孤立地存在着,张三、李四,独来独往;又有个自然界在人之外,不依赖于人,自我完满地存在着,高山大河、森林草原,何曾有求于人?什么是实践?就是人和自然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作用,农民扛锄头去种地,工人开机器做工,都是实践,不是都结合了吗?如果人不乐意和自然相联系发生相互作用,就是说没有发生实践,那样的话,人还是人,自然界还是自然界,各自可以互不相干地在那里安然无恙地存着。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存在着,正是实践使二者相联系的存在成为可能。否则就谈不到人的存在,如果人不存在了,自然界究竟怎么样,就很难说了,也没有必要再去说了。
其次,人类整体性和历史性的高度上说,人类实践和欲望到底是盲目的还是有其实际目的的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当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地肯定是有其目的性的,要不然,就谈不上什么社会曲折性的前进了,但这就是真相吗?也许,还有这样的情况,多次的偶

然便产生了统计意义上的必然,但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发生变化,必然性的也许就变成偶然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