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数学小报

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数学小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报的分类与整理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数字与计数:包括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排列、数的读写等内容。

2. 加法与减法:包括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加法与减法的应用、加法与减法的口算等内容。

3. 数量与图形:包括数量的认识、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图形的属性与特征等内容。

4. 时间与日历:包括时间的认识、钟表的读写、日历的使用等内容。

5. 量与度量:包括长度、重量、容量等量的认识与比较、度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等内容。

6. 位置与方向:包括位置的认识、方向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描述等内容。

7. 逻辑与推理:包括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数学思维等内容。

根据以上分类,可以将数学小报的内容整理成不同的板块或栏目,每个栏目包含相应的题目、练习和解答,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小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020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第3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含教学反思)

第3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第2题,第94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加深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认识,会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搭。 2.会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数据。 3.培养分类的能力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1: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生2:这些图形是按规律排列的。 2.揭示课题。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和找规律。(出示课题) 【复习讲授】 1.复习认识图形。 (1)认识平面图形及用平面图形拼成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的图片。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它们都属于什么图形?

生2:平面图形。 师:对!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3:有小朋友们用这些图形拼搭的小房子、帆、船、人。 生4:我还看到了小朋友们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拼一拼。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下面我们也来拼一拼,好吗? 生:好! 学生活动: ②4个□拼图,看看可以拼成哪些图形。 ②试着用学过的图形,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 汇报、交流、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探讨了图形有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2.复习分类与整理。 (1)出示水果卡片图,进行分类。 师:这是小红收集的水果卡片,你能帮小红把这些卡片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可以分成3类。第一是苹果,第二类是梨,第三类是桃。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教材解析 一、教材介绍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学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完整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感受数据是蕴涵信息的。 二、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提出“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是统计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续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 3.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四、具体内容 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例1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虽然这里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计数的结果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教材最后提出“还可以怎样分”的问题,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起到了“做一做”的巩固作用。 教材通过这样的编排,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了学生。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分类并整理表格 数据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更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分类统计的能力。 (2)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验分类与更更的过程,在分类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按不同标准对物体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 教学难点:把同一些物品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突破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研究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大海图(海鸥、美丽的鱼、贝壳、虾……现在正有一群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到海里去游泳了) 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信息。 二、教学互动 (1)引导学生有序看图并提问题。 1)观察大屏幕,你们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吗?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3)板书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正在游泳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可以按性别、年龄……来分类。 2)把这些游泳的人分类。 (出示统计表) 一起看一看,表中的类别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总结说明是分类情况,也就是把这里的人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填得好的学生。 (3)解决第二个问题。 1)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不可以用你们刚才学过的分类统计法来解决呢?这些漂亮的船只可以怎样分类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来一起分一分。 2)反馈展示 3)举例说明,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统计呢? (4)观察这些表格,从每种表格中可以读到什么信息? (5)总结分类统计的方法。这种统计的方法就呢分类统计。 (板书:分类统计)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总结分类统计的方法。 板书设计 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一年级下册)青海西宁北大街小学 秦芳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秦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 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 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 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 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重难点: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17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

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分为两类了)(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气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 拍怕,前拍拍、后拍拍。 师:大家坐得真端正,好,上课!同学们好。 师:(课件)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明和伙伴们准备去游乐园玩,妈妈早早的叫小明起床,可是妈妈看了小明的房间之后非常生气,妈妈为什么生气呀 (因为小明的屋子好乱) 那你们能帮帮他吗应该怎样整理呢 师: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分类与整理”。(板书)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明的卧室干净又整洁,妈妈看了非常高兴。 二、合作探究,分气球 师:小明和小伙伴们来到了游乐园,在门口,大家买了好多气球,看,气球漂亮吗可是,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忙,我们去帮帮他们好不好(PPT) 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PPT)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气球,有哪里不一样(介绍气球形状,颜色)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形状,颜色) 2、记录分类结果 师:大家都是细心观察的孩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按照形状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可以怎样记录分类结 果呢(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学生讨论回答。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方法,老师来总结一下。 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将相同形状的气球放在一起,然后数一数,就可以得出:葫芦形有3个,心形有4个,圆形有5个。 第二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相同形状的气球排成一列,每一横行都对齐,也就是一一对应,在下面画一条 横线,左边这一列,是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可以在下面画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列记录的项目,另外两

小学数学_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7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 教学难点: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形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孩子们,你们都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生(预设):看过。慢羊羊村长告诉老师要把我们班小朋友分成4队,喜羊羊队、美羊羊队、懒羊羊队、沸羊羊队(贴到黑板上),我们来比一比哪队最棒? 师:羊村里面最漂亮的那只羊是?生(预设):美羊羊 师:羊村里面最懒的那只羊是?生(预设):懒羊羊 师:美羊羊和懒羊羊想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开的文具店。(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家?生(预设):美羊羊。 师:为什么都喜欢美羊羊的,不喜欢懒羊羊的呢?生(预设):因为懒羊羊的不整齐。 师:那你想不想帮助懒羊羊把它的文具店整理成像美羊羊的那样整齐?生(预设):想。 师:那怎么办?生(预设):分一分 师:怎样分呢?生(预设):文具要把同类的放一起。 师:整理后就是这个样子,你看分类多么重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与整理。

师:分类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吗? 生(预设):垃圾分类。师:你们都见过吗?生:见过。 师:还有没有啊,生活中的分类现象。生:超市分类。 师,你们都见过超市分类吧,我也找了几张超市分类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桃子啊,香蕉啊,西瓜都不一样,但是都是水果,摆放在一起。 师: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用处,垃圾分类让我们的环境更环保,超市分类让我们购物更加的方便。 二、学习新知。 师:羊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逛公园,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同学们来帮忙,愿意吗? 生(预设):愿意。 师:看图片,它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生(预设):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师:我把这些气球放到了黑板上,你们什么感觉?生(预设):乱。 师:那怎么办?同桌两人讨论讨论。生:按颜色分,按形状分 重点讲按形状分。 师:下面,我们就为这些气球分分类,不过老师可是有要求的,请看大屏幕,请孩子读一读:将学具气球按形状进行分类,可以怎样摆? 师:明白吗? 三、学生动手操作。 四、展示成果。 刚才我看了下,同学们整理的都很棒,我拿了一个小朋友的作品,请他来介绍下整理的结果。 师:同意吗?你们发现没有,他在整理气球的时候是圆的放一堆,心形的放一堆,糖葫芦形的也放一堆。他的整理行不行啊,如果觉得好,就给他鼓鼓掌。 师: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整理方式,我们来欣赏下吧。(引导:那我怎样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贴出图片,师:我特别想采访这位同学,请他到上面来。刚才那为同学是一堆一堆的放着,你为什么要一排一排地放呢? 生(预设):因为一堆一堆放不容易数,一排一排地放就能清楚的知道有多少个。 师:他回答的好不好啊。这样子非常方便看。(引导:那我怎样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我有个问题,你能一眼看出来谁多,谁少吗?生: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了,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如: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图形的拼组”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具体设计体系如下: 五、课时作业 分类与整理 基础性作业 选一选。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是三角形。 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发展性作业 填一填。 学习用品有( )。 圈出每组中不同类的。 上图形中()号是球体;()号是长方体。()号是正方体。()号是圆柱体。 足球是()体。 一分钱硬币是()体。 圆柱体上下两个面是()形。 练习七

基础性作业 在每组中不是同类的物体上面画“✕”。 发展性作业 这些算式可以怎么分? 1+2=3 5-2=3 5-3=2 4-2=2 1+1=2 0+3=3 按分 按分 分一分,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方框内。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学习用品打“√”,体育用品打“×”。

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 张丹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页例1,28页例2。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是融老教材“分类”与“统计”为一体的内容,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目的是强调在分类基础上进行数据整理。例题1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尝试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初步感知简单的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过程。例2则是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突出对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和运用,体会统计表整理数据的优势。再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以统计为目的的分类与整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有过整理物品,对物品分类的生活经验。而且至少都见到过生活中分类的一些现象如超市、商店的商品归类,图书馆、书店的数目归类等。因此,本课借助数学绘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不仅给学生渗透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收集、整理数据,也给学生渗透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让每一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数数、画图等)呈现分类结果。 3.使学生能够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体会分类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分类思想和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能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教学难点: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够根据分类情况,用自己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分类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张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本有趣的数学故事书,书的主人公叫明明,看,这是他的房间(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感觉? 生:好乱。 师: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不乱呢?)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 第一篇:一年级分类与整理 课题:分类与整理 执教教师:叶金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卡片、表格、课件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教师在课件上出现了几个礼物盒,有大有小,有粉红有蓝,提出的问题是礼物盒有多少个?怎么算出来的?生1:6个,三个大的,三个小的。生2:6个,粉色的2个,蓝色的4个。生3:6个,

上面2个,下面4个。 师:不论怎么计算,大家都是在分类以后计算的,生活中有什么分类呢?生4:超市、面包店都有分类。生5:动物园的动物分类了。生6:玩具店里的玩具也分类了。 师出示了超市的照片。师:苹果、西瓜、桃子为什么都放在了一起?生1:都是水果。生2:分类了好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不仅导入了分类,而且和解决问题有了联系,体现了新修订课标“四基”和“四能”的思想。其次,探究气球分类的问题。] 二:讲授新知识 (一)师:课件上出示了三组气球,数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师:谈谈你们准备怎么分类?生1:我按颜色分类。生2:我按形状分类。 师:按形状分一分,用水彩笔记录下来。 生3:我按照形状分的,分成了圆形、糖葫芦形、爱心三种。师: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不用数怎么一下就知道了?生4:爱心形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有3个。 生5:把他们一一排出来就知道谁多谁少了。长的就多,短的就少。师:是不是排的一样长就一样多呢?教师随即调整了疏密程度。生6:排出来,再在后面写上数字,一看就知道了。 师:上面画一个图形,下面写一个数字也可以知道,这样可以制作成一个表格。 生制成了象形统计表。 师:再增加一个绿色色的心形气球和兔子形状的气球,你该怎么办?生1:按照形状放上去。生2:统计表格也要修改。 生3:兔子形状的气球以前没有,现在要把兔子形状的气球放在旁边了。生4:按照颜色分,可以把兔子的放在黄色里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在分类过程中积累了统计的思想,并有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形成。在后面新添加的两个气球对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建构有很大的帮助。气球的分类,增加了挑战性,也对孩子有一定难度,对分类和整理很有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3.分类和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简案】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按照课本提示对气球分别按照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体会到分类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广泛地运用。通过思考分类的好处,培养学生的分类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进而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分类和整理》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兴趣。同时老师还可以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及思想教育。 二、新授 探究一: 初步感知什么叫分类 (1)、课件出示两组照片,应到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像图片上的这样把用处相同或者特点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 探究二: 感知分类要有标准,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按照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按照颜色来分一分,结果和前面的一样吗?讨论汇报。 探究三: 认识统计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 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提问: (1)、哪种形状气球最多?哪种现状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体会分类,然后再探究具体的分类,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特别喜欢玩的,学生可以用分类的的知识解决所出的问题,探究的难度逐步提高,既让学生学会了分类,又认识了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练习 练习一: 练习七第1题(多媒体展台出示练习七第一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活动,把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同桌互相配合,互相学习,在课本上完成。 练习二: 练习七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按树叶种类分类,再涂一涂、填一填。 (1)问:中间的统计图是按什么给这些树叶分类的? (2)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个?涂一涂(同桌互相讨论解决完成)。 【设计意图】:第一个练习题目,动手操作性很强,也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按照单一的标准分类。分类时,不能有遗漏,让学生在动手涂的过程中体会分类、会 分类;第二个练习题紧扣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涂、数数的过程中完成了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图形、分类与整理学生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总复习四:图形、分类与整理 一、数一数,填一填(共12分) 1.(2022一下·)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二、拼一拼,选一选 2.(2022一下·) A. B. C. D. 3.(2022一下·) A. B. C. D. 三、分一分 4.(2022一下·)分一分(怎么分,写出图下面的编号就行) 可以这样分:________ 也可以这样分:________ 四、比一比,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5.(2022一下·)比一比,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出来。 五、找一找 6.(2022一下·)虚线框里应填哪一个图? (1) (2) (3)

(4) 六、连一连(共14分) 7.(2022一下·) 8.(2022一下·) 七、选一选(共15分) 9.(2022一下·)用和不能拼成的图形是()。 A. 长方形 B. 圆 C. 平行四边形 10.(2022一下·)用做成一个了,“1”的对面是“()”。

A. 3 B. 5 C. 4 11.(2022一下·)下面的()号图形是这个长方体的后面。 A. B. C. 12.(2022一下·) 图中被盖住的可能是下面的()号图。 A. B. C. 13.(2022一下·),左图中空白处缺()个。 A. 6 B. 7 C. 8 八、解决问题(共30分) 14.(2022一下·) (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3)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4)龙龙摆了5个,一共用了多少个△?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小编整理)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小编整理)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超市画面,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测:售货员会把饮料放在哪层货架上? 揭示: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分类) 3、课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欢哪一个文具店?为什么?板书: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录像,汇报对分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经历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汇报的过程。最后学生自由表述,认识整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意识,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二、引导探究,探究分类 1、出示学具图,各种学具杂乱的摆放,你能帮老师整理整理吗?学生自由汇报。小棒放一起,圆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但小明却遇到了难题,你们能猜猜小明的难题是什么吗?(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帮小明分好类。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讨论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长的放一起,圆形的放一起。生2:黄色的放一起,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自己总结:①按形状分②按颜色分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对。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我们只要统一标准就可以给物体分好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记录分类结果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⑵小组展示分类的结果按形状分 ①用摆一摆的方式摆出用“图”表示的结果。 A集合型:学生展示 你是怎么分的?你能数出它们都有几个?课件演示。 B、统计图,展示横着摆和竖着摆两种结果。强调“一一对应”,说明:不管是横着摆还是竖着摆,只要一一对应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谁多谁少。课件演示。②用写一写的方式记录下用“数”表示的结果。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摆出来的,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从他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