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考试必备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必备
材料工程基础考试必备

材料工程基础

1.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研究的对象有何异同?

材料科学侧重于发现和揭示组成与结构、性能、使用效能,合成与加工等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新概念、新理论。而材料工程指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侧重于寻求新手段实现新材料的设计思想并使之投入使用,两者相辅相成。

2.材料的制备技术或方法主要有哪些?

金属:铸造(砂型铸造、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消失模铸造),塑性加工(锻造、板料冲压、轧制和挤压、拉拔),热处理,焊接(熔化焊、压力焊、钎焊)

橡胶:塑炼、混炼、压延、压出、硫化五部分

高分子:挤制成型、干压成型、热压铸成型、注浆成型、轧膜成型、等静压成型、热压成型和流延成型

3.如何区分传统材料与先进材料?

传统材料指已经成熟且已经在工业批量生产的材料,如水泥、钢铁,这些材料量大,产值高,涉及面广,是很多支柱产业的基础,先进材料是正在发展,具有优异性能和应用前景的一类材料。二者没有明显界限,传统材料采用新技术,提高技术含量、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成为先进材料;先进材料长期生产应用后成为传统材料,传统材料是发展先进材料和高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推动传统材料进一步发展。

4.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异同?它们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技术:能操作细小到1-100nm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作用:对于高端的技术,如在超导的应用方面,集成电路的发展方面纳米技术有重要作用。

5.简述芯片的主要制备工艺步骤?

步骤如下:1、氧化;2、光刻;3、浸蚀;4、扩散;5、离子注入;

6、互连;

7、封装;

8、装配。

6.简述熔体法生长单晶的特点以及主要方法?

答:特点:液相是均匀的单相熔体,熔点以下不发生相变。方法:提拉法,坩埚下降法,水平区熔法,浮区法,尖端形核法。

7.为什么纤维通常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且韧性好的特点?

当纤维材料制成时,拉伸强度变大是因为物体愈小,表面和内部包含一个能导致其脆性断裂的危险裂纹的可能性越小。对高聚物材料,在成纤过程中高分子链沿纤维轴向高度取向,而强度大大减少。

8.简述纤维的主要制备方法?

抽丝:使高聚物熔体或是高聚物溶液通过一个多孔的喷丝头并使之冷却或通过凝固浴凝固形成细丝。

牵挂:将丝轴向拉伸形成纤维。

定型:使合成纤维在某一温度下作极短时间的处理,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

9.什么是复合材料?如何设计和制备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在物理和化学上不同的物质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

如何设计制备:根据组分的性能、形状、分布与取向、组成对比等比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规律,设计所需性能充分考虑任意程度及后续加工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制备与加工工艺的选择设计。

10.简述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

主要有三种:1、弥散增强复合材料:基体-受外来载荷的主要相;

颗粒-体位错成分子链运动,阻碍裂纹的扩展。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和颗粒共同承受外来载荷;颗粒-限制颗粒邻近基体运动,阻碍裂纹扩展。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体-传递载荷到增强、保护纤维,组织裂纹扩展,纤维-承受由基体传递来的有效载荷。

材料的液态成形技术

1、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充型能力?

A、金属的流动性、铸型的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

B、正确选择合金的成分和采用合理的熔炼工艺

调整铸型的性质

改善浇注条件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2、铸件的凝固方式有哪些?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A、依据凝固区的宽窄分为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B、合金的凝固温度范围铸件凝固期间固液相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

3、什么是缩松和缩孔?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A、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则称为缩松。

B、缩孔: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金属在恒温或很窄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由表及里逐层凝固。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且得不到补偿。缩孔产生的部位在铸件最后凝固区域。

缩松:

形成的基本原因是金属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大于固态收缩。

形成的基本条件是金属的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呈糊状凝固。

4、常见的特种铸造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A、金属型铸造:

1、可重复使用,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

2、铸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较低;

3、金属散热性能好,晶粒细化,力学性能好;

4、不透气且无退让性,易造成浇不足或开裂。

5、适于生产大批量有色金属铸件。

B、熔模铸造/失蜡铸造:

1、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2、可铸造形状复杂零件;

3、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4、适于铸造小尺寸的各类合金铸件,特别是少切削或无切削精密铸件。

C、压力铸造(卧式压铸、立式压铸、热室压铸)

1、浇注时间短,易于机械化、自动化作业;

2、铸型散热快,晶粒细化,耐磨、耐蚀性好;

3、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4、凝固速度快,排气困难,易形成缩松和缩孔;

5、模具成本高,铸件尺寸受限;

D、低压铸造

1、充型压力和速度易于控制,气孔、夹渣较少,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

2、无需冒口设置,金属利用率高;

3、适应性强,金属型、砂型和熔模型均可使用;

4、铸件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

5、适用于质量要求高的铝、镁等有色金属铸件。

6、适于有色金属薄壁复杂铸件的大批量生产。

E、离心铸造

1、离心力改善金属的流动性,提高了充型能力,改

善了补缩条件,缩孔等缺陷减少;

2、简化了中空圆柱形铸件的生产过程;

3、成分偏析严重,尺寸难以控制;

4、内表面质量较差、内孔不准确、加工余量较大;

5、特别适于横截面呈圆柱的铸件生产,如套、环、管、筒、辊和叶轮等,多用于黑色金属及铜合金

F、消失模铸造

1、不分型,不起模,工艺简化,精度提高;

2、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铸件和工艺品;

3、冒口可自由设置,不易产生缩孔、缩松等;

4、易产生有害气体,铸件易增碳,表面质量降低;

5、适于生产起模困难,形状复杂的铸件,例如汽车发动机进排气歧管、缸体等。

5、试述铸件产生变形、开裂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变形:当铸件中存在应力时,会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如铸造应力超过合金的屈服强度时,则会产生塑性变形,使铸件发生弯曲或扭曲。

裂纹:当铸造应力进一步增大、超过合金的塑性变形极限

(抗拉强度)时,铸件便会开裂。

防止铸件变形、开裂的措施:合理选择合金成分,合理设计铸件结构,调整铸型的性质,改善浇注条件人工方法

6、陶瓷的液态成形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粉浆浇注:设备简单,不需压力机,石膏模具费用低。但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且尺寸控制只有中等水平。所以粉浆浇注技术只是粉末成形技术的一种扩充,并不能取代普通的压制成形技术

流延成形::一种陶瓷基片的专用成型方法,特别适合成型0.2MM--3MM厚度的片状陶瓷制品,生产此类产品具有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组织结构均匀、产品质量好等诸多优势。

压模成形:将粉状、片状或颗粒状原料,放在一定温度的模具中闭模加压,使之熔化,充满整个型腔而成形硬化。

注射成形: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周期短,生产率高。能生产形状复杂、薄壁、嵌有金属或非金属的塑料制品。7、聚合物的液态成形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压模成形:将粉状、片状或颗粒状原料,放在一定温度的模具中闭模加压,使之熔化,充满整个型腔而成形硬化。缺点:周期长,效率低,模具成本高。

传递模成形:优点:(1) 原料在转移过程中接收到相当一部分能量,从而可缩短成形时间;(2) 能确保制品中的金属

嵌件位置正确。

注射成形: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周期短,生产率高。能生产形状复杂、薄壁、嵌有金属或非金属的塑料制品。

吹塑成形:又称为中空注模,熔融态的塑料坯通过挤出机或注射机挤出后,置于模具内,用压缩空气将此坯料吹胀,使其紧贴模内壁成型而获得中空制品。

材料的固态成形技术

1、金属为什么容易塑性变形?生产塑性变形的本质?

答:金属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为金属塑性变形。原因:①单晶体:原子的滑移错位。②多晶体(实际使用的金属大多是多晶体):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本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的总和。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生位错滑移的结果。

2、金属常见的塑性成形方法有哪些?

锻造、冲压、挤压、轧制、拉拔

3、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是如何区分的?各有何特征?

冷变形:塑性变形温度低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特征: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长,产生纤维组织;晶粒间产生碎晶。金属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热变形:塑性变形温度高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特征:经过再结晶组织均匀化,塑性好,消除内部缺陷,形成流线组织。

4、什么是金属的可煅性?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A、金属的可锻性是表示金属在热状态下经受压力加工时塑性变形的难易程度。

B、(1) 金属的成分:纯金属好于合金,低碳钢优于高碳钢,低碳低合金钢优于高碳高合金钢;有害杂质元素一般使可锻性变坏(2) 金属的组织:单相组织好于多相组织;铸态下的柱状组织、粗晶粒组织、晶界上存在偏析、或有共晶组织都会使可锻性变差(3) 加工条件 1) 变形温度:一般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可提高金属的可锻性;当温度接近熔点时,会引起过烧,使可锻性急剧降低2) 变形速度:一方面随着变形速度的增加,回复与再结晶过程来不及进行,不能及时消除加工硬化现象,故使塑性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可锻性变坏。另一方面随着变形速度的增高,产生热效应,使金属的塑性升高,变形力降低,又有利于改善可锻性。3) 应力状态:拉应力成分数量愈多,要求材料塑性愈好;压应力成分数量愈多,可降低对材料塑性的要求。

5、挤压成形方法的分类、工艺特点以及主要的工艺参数?

A、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和径向挤压

B、1、挤压时金属坯料在三向受压状态变形,因此可提高金属坯料的塑性变形能力;

2、生产灵活性大,可挤各种形状复杂、深孔、薄壁、异型断面的零件;

3、零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

4、挤压件内部的纤维组织提高了力学性能;

5、制品在断面上和长度上组织性能不够均一;

6、工具消耗较大。

C、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变形程度

6、聚合物的塑性成形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热固性聚合物:压模、浇注、注射;热塑性聚合物:挤压、真空成形、吹塑成形。

7、陶瓷的塑性成形方法有哪些?与金属和聚合物比的特点?

答:挤制成形,轧膜成形。陶瓷硬而脆,不适合塑性成,而金属和聚合物可以。

材料的粉末成形技术

1、粉末冶金工艺有何特点?其主要的工艺过程包括?

A、1、粉末冶金能够制备普通熔铸法无法生产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2、采用粉末冶金制备的材料,其性能较熔铸产品优越3、粉末冶金制品表面光洁度高,尺寸精确,是一种少切削、无切削的新工艺,可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4、不足之处:粉末本身的成本较高,制品的大小和形状受到一定的限制;零件的力学性能较锻件或铸件要低。

B、粉末的制备、粉末的成形、烧结、烧结后的处理

2、粉体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有哪些?

雾化法:双流雾化法、离心雾化法、真空雾化法、机械作用力雾化法、特殊雾化法:多级雾化、固体雾化物理蒸发冷凝/物理气相沉积(PVD)法

3、雾化制粉的方法有哪些?

雾化法:双流雾化法、离心雾化法、真空雾化法、机械作用力雾化法、特殊雾化法:多级雾化、固体雾化

4、粉末的化学制备方法有哪些?

液相沉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还原反应法、电化学法

5、粉末的成形工艺性能取决于粉末的哪些特性?

松装密度、流动性、压制性

6、粉末的成形方法主要有哪些?如何获得结构均匀致密的成形坯体?

A、压力成形:模压成形、等静压成形

增塑成形:挤压成形、注射成形

料浆成形:注浆成形、热压铸成、形流延成形

B、措施:适当加压。

7、粉体为什么能烧结?烧结的推动力是什么?

A、通常是在高温作用下粉末成形体(坯体)表面积减小、气孔率降低、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致密度和强度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B、粉体的表面能降低和系统自由能降低

8、烧结方法主要有哪些?如何促进致密化烧结?

A、常压烧结、热压/热等静压烧结、活化烧结、真空烧结、反应烧结,方法:固、液、气相烧结。

B、促进措施:①提高烧结温度越高;延长保温时间,但长时保温易出现晶粒长大现象。③采用更小颗粒的粉末;④对粉末进行改性,提高其活化能等。

9、陶瓷烧结与金属的烧结有何异同?

①原理不同;②压制区别:金属粉末压制得到的坏块的密度

普遍比无机密度大;③陶瓷只能液相烧结,烧结时粘接剂挥发,留下孔洞,一般采用加压烧结;金属可以固相,液相或固液烧结。④烧结气氛:金属需要真空或氢气气氛,陶瓷不需要⑤金属烧结后需要抛光,陶瓷烧结后需要施釉。

材料的连接工艺

1、简述金属的可焊性及其影响因素。

A、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焊接接头的能力。

B、 1、母材和焊接材料

2、焊接工艺

3、焊接接头的结构

4、服役条件

2、简述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焊缝区(熔化区)

2——熔合区(半熔化区)

3——热影响区

4——母材

3、焊接缺陷主要有哪些?其形成的原因?

答:①焊瘤。焊条熔化太快;电弧过长;电流过大;焊速过慢;运条不当②夹渣。施焊中焊条未搅拌熔池,焊件不洁,电流过小,分层焊时,各层渣未除去③裂纹。焊件中含氮硫磷高,焊接结构设计不合理;焊接程序不当;焊缝冷却太快,应力过在;存在咬边气泡夹渣;未焊透④气孔。焊件不洁,焊条潮湿电弧过长;电流过大;焊速过快,焊件含碳高⑤咬边。电流过大,焊接角度不对,运条不当,电弧过长⑥未焊透。装配间隙过大,坡口开的太小,钝边太大,电流过大,焊速过快,焊条为对准焊缝;焊件不洁。

4、简述钎焊的工艺特点及常用的钎焊材料

A、⑴钎焊加热温度较低,接头光滑平整,组织和机械性能变化小,变形小,工件尺寸精确。

⑵可焊异种金属,也可焊异种材料,且对工件厚度差无严格限制。

⑶有些钎焊方法可同时焊多焊件、多接头,生产率很高。

⑷钎焊设备简单,生产投资费用少。

⑸接头强度低,耐热性差,且焊前清整要求严格,价格较贵。

B、软钎焊(锡、铅基钎料)、硬钎焊(铜、银基钎料)

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

1、热喷涂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火焰喷涂::①一般金属、非金属基体均可喷涂,对基体的形状和尺寸通常也不受限制,但小孔目前尚不能喷涂;②涂层材料广泛,金属、合金、陶瓷、复合材料均可为涂层材料,可使表面具有各种性能,如耐腐蚀、耐磨;耐高温、隔热等:③涂层的多孔性组织有储油润滑和减摩性能,含有硬质相的喷涂层宏观硬度可达450HB,喷焊层可达65HRC;④火焰喷涂对基体影响小,基体表面受热温度为200~250℃,整体温度约70℃~80℃,故基体变形小,材料组织不发生变化。

电弧喷涂:长效防腐复合涂层对钢铁基体的防腐原理是物理屏蔽和阴极保护联合作用,封闭涂层的主要作用是物理隔离各种腐蚀介质对金属喷涂层和钢铁基体的侵蚀,电弧喷涂金属涂层对钢铁基体提供牺牲自己保护钢铁的阴极保护作用。喷锌或铝后封闭处理所形成的复合涂层,其耐蚀性比喷锌或铝涂层和封闭涂层两者单独耐蚀寿命值之和要高出50~130%。这种效应被称为最佳协同效应

等离子喷涂::①超高温特性,便于进行高熔点材料的喷涂。②喷射粒子的速度高,致密,粘结强度高。③由于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工作气体,所以喷涂材料不易氧化。

2、简述电镀和化学镀的异同。

1)化学镀与电镀从原理上的区别就是电镀需要外加的电流和阳极,而化学镀是依靠在金属表面所发生的自催化反应。

2)化学镀镍层是极为均匀的,只要镀液能浸泡得到,溶质交换充分,镀层就会非常均匀,几乎可以达到仿形的效果。电镀无法对一些形状复杂的工件进行全表面施镀,但化学镀过以对任何形状工件施镀。

3)高磷的化学镀镍层为非晶态,镀层表面没有任何晶体间隙,而电镀层为典型的晶态镀层。

4)电镀因为有外加的电流,所以镀速要比化学镀快得我,同等厚度的镀层电镀要比化学镀提前完成。

5)化学镀层的结合力要普遍高于电镀层。

6)化学镀由于大部分使用食品级的添加剂,不使用诸如氰化物等有害物质,所以化学镀比电镀要环保一些。

7)化学镀目前市场上只有纯镍磷合金的一种颜色,而电镀可以实现很多色彩。

3、简述对金属表面进行渗碳或渗氮的作用。

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保持良好的韧性及塑性。

4、三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局限性

A、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能源(一般大于103W/cm2),施加到材料表面,使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获得特殊表面性能。高能量密度能源通常指离子束、激光束、电子束。

B、①激光束能量密度大,极高的加热和冷却速度,可在材料表面制得微晶、非晶及一些奇特的、热平衡相图上不存在的亚稳合金(非平衡相),赋予材料表面以特殊性能。

②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可把异类原子直接引入表面层进行表面合金化,引入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受任何常规合金化热力学条件的限制。

③三束表面处理,由于加热速度极快,基材的整体温度在加热过程中可以不受影响。

C、局限性:处理效果与材料表面的反射率、密度和导热系数等密切相关,对表面反射率高的材料,激光能量不能充分被吸收;激光本身是转换效率低的能源;设备费用较贵,成本高;处理效率低,不适宜大面积处理等等。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1、金属材料的主要强化方式有哪些?

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加工硬化、时效强化、第二相强化、复合强化

2、对钢进行退火的方法有哪些?

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

退火去、应力退火

3、什么是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

淬硬性:表示钢能够淬硬的程度,用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硬度表示。淬硬性主要取决于碳含量。

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层深度的能力。淬透层的深度是从表面至半马氏体层(50%马氏体+50%屈氏体)的深度。钢的淬透性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临界冷却速度Vk。

4、合金产生时效强化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进行时效强化?答:条件:固溶体的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还与强化相的结构与特性有关。方法:①固溶处理;②淬火;③时效,时效温度:固溶温度的15%-25%。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液态金属结晶的基本过程是形核与晶核长大。 2.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 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其晶格类型是:体心立方。 3. 检测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用洛氏(HRC)硬度;而检测退火和正火钢件的硬度常用布氏(HRB)硬度。4.GCr15钢是滚动轴承钢,其Cr的质量分数是1.5% 。5.16Mn钢是合金结构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0.16% 。6.QT600-03中的“03”的含义是:最低伸长率为3% 。7. 钢与铸铁含碳量的分界点是:2.11% 。 8.贝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B上和B下两种,其中B下的综合性能好。9.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越高,马氏体晶粒越粗大,残余奥氏体的量越越多。 10.钢加热时A的形成是由A晶核的形成、A晶核向F和Fe3C 两侧长大、残余Fe3C的溶解、A的均匀化等四个基本过程所组成的。11.一般表面淬火应选中碳成分钢,调质件应选用中碳成分钢。13.碳钢常用的淬火介质是水,而合金钢是油。 14.T10钢(Ac1≈727℃,Accm≈800℃)退火试样经700 ℃、780 ℃、860 ℃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P+Fe3C ,Fe3C+M+Ar ,M+Ar 。 15.渗碳钢在渗碳后缓慢冷却,由表面向心部的组织分布依次为:P+Fe3CⅡ (网状),P ,P+F 。得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 错误×,答案填入表格)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砂型铸造比金属型铸造的铸件晶粒更细。× 2.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3.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都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4.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一、教学基本目标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备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新工艺; 2.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毕业要求1-3) 3.熟悉铁碳相图、钢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等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分析机械工程材料性能的能力;(毕业要求1-3)4.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的能力;(毕业要求1-3) 5.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结构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毕业要求1-3) 二、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综合作业等综合教学环节,训练以下知识技能(毕业要求1-3): 1.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 2.掌握铁碳相图和钢的合金化原理相关知识,具备分析材料、成份和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 3.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目的及其应用,具备根据材料的性能需求选择热

处理工艺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材料性能分析的工程意识; 5.通过材料金相试样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实验,具备分析材料成份、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 6.设计典型机械零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实验,具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能力。 三、相关能力培养 1.具有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1-3) 2.具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与讨论,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 4.通过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要求1-3) 5.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1. 了解材料的发展简史及工程材料研究的对象 2. 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 第 1 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 掌握常见的纯金属晶体结构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2. 掌握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 4. 了解金属晶体中的晶面和晶向 5. 了解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 1.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2. 掌握细晶强化的措施 3. 掌握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的分析 4. 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的概念,掌握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的含义,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X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班级: 学号: 姓 名:

实验一金相试样制备与组织观察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6h 实验性质:综合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提高物像的质量;了解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试样质量对金相分析的影响。 3掌握二元铸态合金的固溶体,共晶(包括亚共晶和过共晶)和包晶组织的特征,能识别这些组织;掌握Fe—C合金平衡和非平衡组织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为综合实验,要求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和各种金相制样设备学会各种不同试样的金相制样要点,并能分析合金尤其是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 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和维护要求,再进行具体试样的金相试样制备,第三步观察分析常见二元合金和铁碳合金的组织。实验中各阶段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通过预习了解显微镜结构、维护要求以及金相制样方法和不同合金的组织特征,写出实验步骤,然后到实验室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各个过程。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1实验仪器、设备 砂轮机、预磨机、抛光机、电吹风、金相显微镜 3.2实验材料试样:铁碳合金试样及有色金属合金试样(用于组织观察);制备试样材料选用碳 钢。制样材料:砂纸、抛光剂、抛光布、3-4%硝酸酒精、滤纸 四实验原理 4.1 金相显微镜结构与使用 4.1.1成像原理 简单地说,成像原理就是将物像两级放大。如图1—1 所示。物AB 经物镜放大成一倒立的实像 A ′ B′,再经目镜放大成虚像A ″B″。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 250 M M物?M目 f 物f目 f 物,f 目——物镜和目镜的焦距;l——显微镜的光镜筒长度放大倍数的选择决定于组织的粗细和观察的目的。放大倍数大,则组织清晰,但视域小,不能观察全貌,代表性受局限,放大倍数低,则效果完全相反,如图1-2 所示。在金相分析时,根据需要,往往高、低倍变换使用。

第一学期《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卷及答案

系别:__________ 班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订。。。。。。。。。。。。。 。。。。。。。。。。。。。线。。。。。。。。。。。。。。。。。。。。。。。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A) 注意:本试卷共四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适用于07模具班,共需印制61份。 1. 碳素工具钢的含碳量一般是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2. 以下那种元素是9Mn2V 里不含的 ( ) A. C 元素 B. Ni 元素 C. Si 元素 D. Mn 元素 3. Cr12是以下哪种冷作模具钢的典型钢种 ( ) A. 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 B. 空淬冷作模具钢 C. 油淬冷作模具钢 D. 基体钢 4. 以下哪种模具钢的抗压强度、耐磨性及承载能力居冷作模具钢之首 ( ) A. 碳素工具钢 B. 火焰淬火冷作模具钢 C. 高速钢 D. DT 合金 5. 以下哪种钢号不属于热作模具钢的类型 ( ) A. 5CrNiMo B. 3Cr2W8V C. 4Cr5MoSiV D. 9SiCr 6. 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的含碳量在以下哪个范围之内 ( ) A. 0.3% - 0.5% B. 0.5% - 0.7% C. 0.7% - 1.3% D. 1.3% - 1.6% 7. 以下哪个钢种属于冷热兼用的模具钢 ( ) A. GR 钢 C.HD 钢 C. 012Al D.PH 钢 8. 以下哪个选项的塑料模具钢已列入了国家标准 ( ) A. 3Cr2Mo 和CrWMn B. CrWMn 和Cr12MoV C. 3Cr2Mo 和3Cr2MnNiMo D. 3Cr2MnNiMo 和Cr12MoV 9. SM50属于以下哪种塑料模具钢 ( ) A. 预硬型塑料模具钢 B. 碳素塑料模具钢 C. 渗碳型塑料模具钢 D. 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10. 以下哪种表面工程技术改变了技术表面的化学成分 ( ) A. 表面改性 B. 表面处理 C. 表面涂覆 D. 电镀技术 1.按照工作条件可将模具分为 、 、 。 2.塑料模具按其成型固化可分为 、 。 3.模具的失效形式主要有 、 、 、 、 。 4.塑料模具用钢系列有七大类,分别是 、 、 、 、 、 、 。 5.表面工程技术有三类,分别是 、 、 。 6.热作模具钢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 。 7.铁碳合金相图中三种基本相是 、 、 。 1.硬度 2.模具失效 3. 延伸率 4. 二次硬化 5. 时效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入答卷中,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25分。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12 考核形式:考试 教学目的:《工程材料》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材料及热处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正确选定热处理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讲明本课程的目的、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材料结构与性能: 了解晶格概念、常见晶格类型、晶面、晶间指数、晶界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性能、了解刃型位错、固溶体及金属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构型和构像及如何改变其构型和构像;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 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的控制: 熟悉过冷、过冷度及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掌握匀晶相图和二元共晶相图;能利用杠杆定理计算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质量分数;了解其它相图,掌握Fe — Fe3C 相图,及 Wc 对组织性能的影响;掌握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冷变形、热变形的概念及应用;掌握钢在加热时的冷却时组织转变,及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及应用。掌握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表面技术。 第三章金属材料: 掌握钢的分类、钢中常存杂质对钢性能影响,掌握常用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的成分、热处理、性能、组织特点及应用;熟悉灰口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成分、组织、性能及用途,特殊性能铸铁一般性介绍;掌握铝及铝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了解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组织、性能之间关系及应用。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 熟悉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橡胶、合成纤维)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全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规划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 系、部、室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编制日期:2010年3月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实验室建设概况 1、实验室设臵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点基本具备课程实验教学条件,初步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11个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360m2,各实验室功能及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专业实验室设臵情况 2、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除学院公用大型仪器设备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见附表2。总价值

为2137929元。其中2006-2009年投入占70%左右,约150万元。 3、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及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构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规划和建立了材料组成与结构表征、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性能测试等三大类教学实验室,重点建设了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 材料制备实验室主要购臵了用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烧成的高温电阻电炉、微波烧结炉、气氛炉,热压烧结炉等,用于金属材料熔制的真空熔炼炉、电阻炉,以及用于金属热处理改性的真空热处理炉、渗碳炉等,基本能满足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教学需要。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主要购臵了液压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蠕变试验机、疲劳试验机、各类硬度仪等设备,基本满足结构材料教学需要。 材料显微结构实验室主要购臵了金相显微镜及金相制备相关设备,可以同时满足一个自然班的教学实验,是十一五期间建设较好的一个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共承担结晶学与矿物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设计与制备、金属学、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合金熔炼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课程设计、现代金相实验技术、材料显微组织与结构实验、特色与创新实验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同时承担每年约150名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教学任务、每年50名左右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十一五期间,依托金刚石薄膜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及现有专业实验室,承担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和四川省等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被3大检索收录40余篇。 总之,较好地完成了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 4、教学队伍 专业实验室设有管理人员3名(初级2名、中级1名),专职实验教师1名(热分析实验室),所有实验课程教学完全由专业教师执行。 5、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过多年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本科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实验室很难满足新的培养方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讲义 供材料科学专业本科生使用 胡航 2016-02-30

实验一 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 了解并掌握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过程并制备Au 或Ag 纳米颗粒。 2. 了解金属纳米颗粒的光学特征。 二、实验原理概述 化学制备法是制备金属纳米微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被广泛采用。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法制备主要有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氧化还原法等。其中氧化还原法又包括热分解和辐照分解等。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医学领域的杀菌,物理化学领域的催化等。本实验以金胶为例介绍交替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并以硝酸银在烷基胺中的热分解为例介绍表面活性剂中氧化还原法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1. 胶体金属(Au 、Ag )的成核与生长 总的来说,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都是让还原剂提供电子给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形成金属原子。如,对于制备胶体金,如果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还原剂,其反应过程如下: 2H O -42223222222Δ HAuCl + HOC(CH )(CO )Au +Cl +CO +HCO H+CO(CH )(CO )+......??→粒子 2. 硝酸银热分解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热分解法制备金属纳米颗粒原理简单,实验过程易操作。对制备数纳米到数十纳米尺寸范围的纳米颗粒有较大优势。硝酸银在烷基胺中加热搅拌可形成澄清透明溶液。温度上升到150~200 °C 时,溶液颜色由浅色到深色快速变化,生成的银纳米颗粒被烷基胺包裹,稳定在溶液中。通过对样品洗涤、离心沉淀,可获得烷基胺包裹的银纳米粒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硝酸银,柠檬酸三钠,油胺或十八胺,十八烯(ODE ),无水乙醇,配有温度调控和磁力搅拌的油浴加热器,三颈瓶,抽气头,滤膜,温度计套管,10 mL 量筒,分析天平,玻璃滴管,离心管,离心机,电热干燥箱 (二)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工程材料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共5 页第1 页

5.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两相区。 ( ) 6. 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间的距离最小,结合力大,所以这些晶面间难以发生滑移。 ( ) 7. 共析转变时温度不变,且三相的成分也是确定的。 ( ) 8. 热加工与冷加工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对变形金属加热。 ( ) 9. 过共析钢为消除网状渗碳体应进行正火处理。 ( ) 10. 可锻铸铁能够进行锻造。 (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在图1中分别画出纯铁的)011(、)111(晶面和]011[、]111[晶向。并指出在室 温下对纯铁进行拉伸试验时,滑移将沿以上的哪个晶面及晶向进行? 图1 2.为什么钳工锯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3.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防止? 4.低碳钢渗碳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温度选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五、请用直线将下列材料牌号与典型应用零件及热处理工艺连接起来。(每小题2 分,共10分) 材料牌号应用零件热处理工艺 HT250 弹簧调质+氮化 Cr12MoV 飞机起落架固溶+时效 7A04(LC9)机车曲轴自然时效(退火) 65Mn 冷冲模淬火+中温回火 38CrMoAl 机床床身淬火+低温回火 六、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退火状态的碳钢,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 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80% ,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①求该钢的含碳量;

考试大纲练习题—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考试专业: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理论复习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及其以材料基本性质的关系;熟练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与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和耐久性概念,问题举例。 (二)建筑钢材 理论复习建筑钢材的微观结构及其与性质的关系;熟练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质的意义及影响因素;熟悉建筑钢材的强化机理及强化方法;掌握土木工程中常用建筑钢材的分类及其选用原则;了解建筑钢材的防火及防锈措施,课件举例。 (三)无机胶凝材料 理论复习石膏、石灰、水玻璃等气硬性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性质及使用要求与主要用途;熟练掌握硅酸盐水泥及掺混和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硬化机理以及各种水泥的性质、检测方法、选用原则等,熟悉其他水泥品种的性质和使用特点。问题与解决方法举例(四)混凝土与砂浆 理论复习掌握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砂、石、水泥、外加剂、水和掺合料)的品种、技术要求及选用,测定方法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质及其测定和调整方法;熟练掌握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质、变形性质和耐久性及其影响因素;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了解混凝土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砂浆的性质、组成、检测方法。问题与解决方法举例。 (五)沥青和沥青混合料 理论复习沥青材料的基本组成、技术性质及测定方法,了解沥青的改性方法;掌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及其性质,了解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六)实验 理论复习,同时举例说明有关问题与解决方法。 1、水泥: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和胶砂强度,判定水泥质量。 2、砂:测定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计算空隙率、细度模数,绘制级配曲线。 3、卵(碎)石:测定针片状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级配,计算空隙率。 4、水泥混凝土:根据所测定的水泥、砂、石性能指标和给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试配、调整、测定抗压强度,给出实验室混凝土配合比。 5、钢材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教材 宋少民、孙凌主编《土木工程材料》第2版,武汉理工出版社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样题 试题内容: 一、选择题(20分,每空1分) 1. 含水率为5%的砂420 g,其干燥后的质量为( )。 A.399 g B.441 g C.400 g D.451 g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王连琪郑洁徐兴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形工艺》介绍了铸造、锻压、焊接专业等方面的知识,为配合教材达到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能理性认识材料成形的方法,拟定了铸造、锻压、焊接实验。 一铸造性能实验 实验1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测定 1.1 实验目的: 1)测定铸造合金成分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2)测定浇注温度对该合金流动性的影响。 1.2 实验的基本原理 流动性是铸造合金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对铸件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补缩、冷隔、浇不足等。为了获得优质铸件就必须对流动性加以研究。 铸造合金流动性的定义为液态金属本身充满铸型的能力,它与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其物理性质有关。 合金的流动性与合金的充型能力是两个概念。合金的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由于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很多,很难对各种合金在不同铸造条件下的充型能力进行比较。所以,常常用固定条件下所测得的合金流动性来表示合金的充型能力。 1.3 实验合金与试样 1)纯铝和铸铝102。 2)试样—取一箱一件螺旋形试样如图1.1 通过实验研究成分对流动性的影响。取纯Al和ZL102合金在相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试样,进行比较。在实验时,要求铸型相同(透气性、紧实度等)和过热温度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研究温度对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纯Al和ZL102合金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浇注螺旋形式样,比较螺旋式样的长度。 1.4 实验设备与材料 1)熔化设备:坩埚电阻炉两台或感应电炉石墨坩埚两个 2)合金材料:工业纯Al 铸铝102 3)铸型:三副模板、三副砂箱、造型型砂及制型工具 4)热电偶(镍铬-镍硅)两支及毫伏表 5)去气剂:氯化锌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

昆明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冶学院实验中心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2006年7月

实验一钢的热处理及性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处理设备结构组成,掌握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 2、建立热处理工艺与钢的成分、组织及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一)、热处理设备在实验室中由教师针对设备进行介绍及讲解。 (二)、热处理工艺参数的选择: 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冷却方式等。 各种钢的加热温度,都是根据钢的临界点A C1、A C3、A CCm、来确定的。碳钢及低合金钢的加热经验公式如表2—1。其加热时间通常根据零件的有效厚度来计算,但应考虑装炉量及装炉方式加以修正,其经验公式及数据如表2—2。 (三)、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类型: 1、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因热处理工艺不同,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具有不同的形态。 (1)、若热处理工艺为普通的退火或正火时,其显微组织为片层状,称为片壮珠光体。由于普通的退火或正火的冷却速度不同,因而珠光体的片间距离也不同,正火的冷却速度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因此正火后得到的组织比普通退火的细小,这些组织可能是索氏体或屈氏体。 根据片间距不同,珠光体类型的组织的性能也不同: a、珠光体(P):片间距离Δ0>0.4μm,硬度为HB180左右它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500倍下, 可清晰地看出片层状情况. b、索氏体(S): 片间距离Δ0=0.2~0.4μm,硬度为HB250左右,放大1000~1500倍时才能 分辨出其片层状的特征。 c、屈氏体(T):片间距离Δ0<0.2μm,硬度为HB350~400左右,它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放 大50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片层状的特点。 (2)、马氏体: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钢的碳含量较低时,淬火后所得的是一束束尺寸大体相同的平行条状马氏体,称为板条马氏体,又叫低碳马氏体。若含碳量较高时,淬火后得到的是针状马氏体,又叫高碳马氏体。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 2

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 3

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 ()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 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 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 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 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 4

074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北工大lab8

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 铸锭组织的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操作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 ⒉分析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概述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不论盐的结晶,金属的结晶以及金属在固态下的重结晶都遵循生核和长大的规律。结晶的长大过程可以观察到,可是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因为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而在试验中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晶粒,此刻已经不再是临界尺寸的晶核。金属和盐类晶体最常见到的是树枝状晶体。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氯化铵等)的结晶过程可以了解树枝状晶体(枝晶)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它的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最薄,因此蒸发最快,结晶过程将从边缘开始向内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也是由外向里,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只有少数的位向有利于向中心生长,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的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枝晶。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的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溶液的补给也不足,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枝晶组织。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塑性通常用和来表示 2.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 3.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是和 4.固溶体合金在结晶过程中,产生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为,由于这种偏析呈树枝状分布,故又称 5.工业纯铁的室温平衡组织为 6.淬火钢在250~350℃温度范围内回火时要发生回火脆性,称为7.滚动轴承钢主要用于制造滚动轴承的 8.灰铸铁的热处理方法有、、 9.变形铝合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和锻铝 10.青铜是指除、 、、以外的铜合金 11.金属材料、和统称三大固体工程材料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 1.灰铸铁的硬度测定方法是( )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维氏硬度 2.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A.松香 B.水晶 C.石蜡 3.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晶粒重新结晶为均匀的等轴晶粒需进行的热处

理是( ) A.去应力退火 B.完全退火 C.再结晶退火 4.下列情况属于相变过程的是( ) A.液态金属的结晶 B.晶粒长大 C.冷变形金属的再结晶 5.在铁碳合金的基本组成相中,属于金属化合物是( ) B.渗碳体 C.奥氏体 A.铁素体 6.调质是( ) A.淬火+低温回火 B.淬火+中温回火 C.淬火+高温回火 7.下列关于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论述错误的是( ) A.合金元素的加入使铁素体产生固溶强化 B.合金元素的加入使奥氏体相区的大小发生改变 C.除钴外,合金元素的加入使C曲线左移 8.阻止石墨化的元素有( ) A.硅 B.磷 C.硫 9.属于软基体上分布硬质点的轴承合金有( ) A.锡基巴氏合金 B.铝基轴承合金 C.珠光体灰铸铁 10.碳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是( ) A.灰铸铁 B.白口铸铁 C.球墨铸铁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 分共20分) 1.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都经历弹性变形、屈服、冷变形强化、缩颈与断裂四个变形阶段( ) 2.实际金属材料表现为各向同性( )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依据:本大纲根据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编号:I0220024 学时数:64 学分数:4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围绕材料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研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工程流体力学、传热与传质基础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掌握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研究能力。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工程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如下知识: 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粘滞性,静压强,连续性方程的物理意义,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流动的状态,流动阻力,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导温系数,热阻,角系数,热流量,质量传递,量纲,相似准数,过剩空气系数,燃烧值,湿空气的各状态参数。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质量守恒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牛顿冷却定律,辐射换热的基本定理,相似三定理,量纲和谐原理。 3.牢固掌握下列公式: 牛顿粘性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Bernoulli方程,傅立叶(Fourier)定律,牛顿冷却定律,物体间的辐射传热,燃料组成的换算,空气量的计算,烟气量计算。 4.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 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特点、干燥过程的描述,量纲分析法、方程分析法,物料平衡法则,热量平衡法则。 5.会运用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热量传递基本规律和工程研究基本方法解一些简单的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学时:64)

材料工程基础全复习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一、绪论 1、概念: 科学:对于现象的观察、描述、确认、实验研究及理论解释。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工程:将科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目标,如设计、组装、运转经济而有效的结构、设备或系统。材料工程:是工程的一个领域,其目的在于经济地,而又为社会所能接受地控制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形状。 2、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和它们的性能与用途之间有关的知识和应用的科学。 3、传统材料加工包括哪几个方面? ①传统的金属铸造②塑性加工③粉末材料压制、烧结或胶凝固结为制品④材料的焊接与 粘接 材料的切除,材料的成型,材料的改性,材料的连接 二、材料的熔炼 1、钢铁冶金 1)、高炉炼铁生产过程:①还原:矿石中的铁被还原;②造渣:高温下石灰石分解形成的氧化钙与酸性脉石形成炉渣;③传热和渣底反应:被还原的矿石降落使温度升高加速反应将全部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风口区残余的氧化亚铁还原成铁,与炉渣一起进入炉缸。2)、炼钢过程中的理化过程: ①脱碳:碳被氧气直接氧化: 在温度高于1100℃条件下 2C+O2→2CO 间接氧化: 在温度低于1100℃条件下 2Fe+O2→2FeO C+FeO→Fe+CO ②硅、锰的氧化:a.直接氧化反应: Si+O2 → Si02 2Mn+O2 → 2MnO b.间接氧化,但主要是间接反应: Si+2FeO → Si02+2Fe Mn+FeO → MnO+Fe ③脱磷:磷是以磷化铁(Fe2P)形态存在,炼钢利用炉渣中FeO及CaO与其化合生成磷酸 钙渣去除 Fe2P+5FeO+4CaO→(CaO)4·P2O5+9Fe ④脱硫:硫是以FeS形式存在,利用渣中足够的CaO,把其中FeS去除。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进行再结晶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取决于珠光体的片间距;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尽管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但是淬火钢在回火时仍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A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 A )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内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