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一滑坡体概况

1、自然概况

***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

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滑体厚度2~

30m 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

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复活体东西宽130m,南北长180m,厚度3~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目前在滑坡体上有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

(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350m,滑体厚20~30m 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概况

***滑坡(A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1)第四系松散层

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类土。

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5~8m,稍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风化而

成),一般均含有粒径大小不等的砂岩碎石、角砾,土石比为7:3,可塑~软塑,致密性差。

碎石类土:由于山坡物理风化的因素,此地碎石类土多为坡积及滑坡堆积成因的块石土、碎石土。平面上多分布在滑坡东部及西部双江六组滑坡处,在复活体局部地方也有分布,其厚度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一般3~30m不等。块石土、碎石土不稳定,有时变为一层。其岩性特征为:堆积时代久远的为土黄色,碎石基本呈全风化状态,土石比为4:6。坡积时代较新的为褐红色,碎石及块石呈强风化状态,其间由泥质砂岩和泥岩风化碎屑充填,土石比一般为3:7~2:8。稍湿至潮湿,致密性差。

(2)侏罗系沉积层

滑坡区出露地层是侏罗系中统内陆浅水湖相碎屑沉积层。该地层有三个岩性阶段,上段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中段以泥岩为主夹砂岩;下段则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并以泥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区属上段地层,是一套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厚层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厚层紫红色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的地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及钙质结核,砂岩具斜交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横向上有增厚或尖灭现象。在颜色上从灰白、青灰、灰绿至褐红再至紫红的渐变规律。该区岩层产状一般是N7°~23°E/5°~10°N,岩层平缓。具体岩性特征:

砂岩物理特征:灰白至青灰色、灰绿色,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暗色岩屑次之,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褐红及紫红色泥质砂岩,则以长石为主,岩浆岩屑和粘土次之,钙、泥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遇水易风化,风化层厚度一般1~5m。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岩浆岩及粘土岩次之,副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籽石、磷灰石为主,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锆石次之。

泥岩物理特征:紫红色为粉砂质泥岩,粘粒含量为主,粉粒岩屑次之,泥质胶结为主,往往在胶结物中有水云母、绿泥质及少量石膏。普遍含有钙质结核。棕红色泥岩为纯粹粘土岩,5~10cm薄层状构造,含有水云母、石膏、高岭土等矿物。风化层厚度3~6m。

砂岩力学特征:因砂岩胶结成分的不同,引起颜色不同,其力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灰白色及青灰色长石、长石石英砂岩回弹系数为24~30,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 C=31.9MPa,软化系数0.72;灰绿色及褐红色泥质砂岩回弹系数为12~20,R C=9.23MPa,软化系数0.47;且前者耐磨性好,硬度高,是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当地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

泥岩力学特征:紫红色泥质砂岩,其回弹系数均小于12,遇水、见光晒,易风化。本地区一般在桩基础中都不用其作为桩基持力层,棕红色泥岩,由于含有大量膨胀性矿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崩解。

3、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种。

(1)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滑坡区内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坡积的松散层中。由于滑坡区东部在地形上高于西部,相对而言形成东部贫水、中西部富水的不均匀分布状态;在滑坡区南北方向上,前缘比后缘略富水。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来源有三: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三是生活废水。

(2)基岩裂隙水:滑体下伏基岩为砂岩和泥岩,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其补给来源有二,一是大气降水,二是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排泄方式一般是沿着下伏泥岩接触面向岩土接触处排至第四系松散层中或沿着裂隙排向长江。

滑坡东部地区水位埋深5.0~27.10m,地下水位线不连续。西部地区水位埋深2.0~10.0m不等。复活体地下水的涌水量为:5.47~7.71m3/d,渗透系数为:0.5m/d。

根据挖探和钻孔揭示,虽然在基岩面上土体往往比其上部土体含水量高,但在局部地方仍呈不连续,这与大气降水有很大关系。一但连续下雨基岩面上就会形成连续的水位线,降低基岩面及其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为其滑移变形创造条件。

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84~8.0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4、气象

该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5~9月份,且多发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2.6mm(1963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91.5mm(1981年7月17日),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92.1mm(1963年8月15~23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68.8mm,年最大蒸发量为1573.6mm(1999年),多年平均风速0.7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

5、地震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二滑坡稳定性检算及结论

在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运用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和SARMA法,选择Ⅺ-Ⅺ'断面进行了计算模型设计、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稳定性系数计算;选择Ⅳ-Ⅳ'进行了BISHOP法稳定性计算,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和老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05~1.14,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0.845~0.93,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224~1.88,处于稳定状态,

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1.02~1.64,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这和现场的调查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

根据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和稳定性检算得出如下结论:

(1)在滑坡堆积体自重应力状态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开挖和地下水的作用,引起边坡堆积体内应力状态的调整,在滑坡体上部形成以水平为主拉应力区,局部地段有垂直拉应力区,水平拉应力区主要分布于滑坡体上部和滑坡后缘处,其深度平均为4~6m,由于水平拉应力区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平行坡面的张裂面发生,剪切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坡脚,剪切应力集中,易于形成剪切破坏面。但计算分析表明剪切应力集中区较小,应力分析表明,本滑坡表现为滑体塑流-后缘拉裂-前缘挤压剪切型发展模式。

(2)变形分析表明,由于新城区建设开挖和水的作用,使得滑坡岩体变形场发生较大调整,在坡面附近形成拉张变形场,无论水平位移还是垂直位移,其量值和变化率急剧增大,破坏了坡面的稳定性。

(3)SARMA法计算分析表明,Ⅺ-Ⅺ'断面A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目前边坡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5,考虑30%的安全系数,边坡也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其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坡脚的开挖,将大大降低其稳定状态;B模型在三种排水情况下,稳定性系数均小于1.05,目前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工程。

(4)BISHOP法计算分析表明,Ⅳ-Ⅳ'断面代表的滑坡体,饱和状态下(雨季),不论A模型(代表老滑坡体)还是B模型(代表变形体),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天然状态下,A 模型表现稳定,接近临界状态,B模型处于临界状态。由此可见,Ⅳ-Ⅳ断面所代表的滑坡体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治理。

(5)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接近临界状态,在饱和

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无论是采用SARMA法、BISHOP法还是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分析,在天然状态下,复活体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局部(双江八组附近)处于临界状态,东部(附小附近)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目前该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若施工不当、排水不畅,可能会引起滑坡体的局部失稳。

三设计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2001年11月23日***市***国土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承担***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工作》的委托书。

(2)2001年11月22日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

(3)2001年12月8 日***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4)2001年12月17日***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复审意见。(5)《***市***城新址***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新县城***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投资概算的批复

(7)2002年2月24日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

(8)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9)GBJ1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1)TB10025-2001《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12)GBJ3-8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设计标准

(1)滑坡防治级别:根据有关技术规则规定,本滑坡防治工程级别为I级。

(2)防洪标准: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采用三峡水库汛后50年一遇,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175.00m。由于***滑坡前缘高程为205m。故本设计不需考虑三峡水库库水位影响。

(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市委(1992年)82号文,滑坡区地震烈度按照VI度校核。

3、设计原则

(1)针对引起滑坡(或局部复活)的主导因素,寻求合理的整治方法。确保复活体的稳定,遏制古滑坡的复活。

(2)治理方案应尽量不影响规划区的建设用地,特别不能影响已建单位、学校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安全。

(3)滑坡治理工程应尽量少占用滑坡体所提供的土地,并应尽量提供较多的建设土地。(4)尽可能不破坏滑坡区的自然环境,不干扰和破坏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5)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与滑坡区城镇建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滑坡区的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

(6)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使工程达到安

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美观适用。

(7)大型滑坡治理应以地质灾害系统工程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应按照清方、支挡与排水、监测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来拟订综合治理方案。

四设计参数的确定

1、滑坡推力计算中土体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滑坡推力计算所采用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是将探井、钻孔取原状土样做室内试验、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反算法三种方法所得数据,经精心综合比选而确定。

滑体土的重度

粉质粘土Υ天然=20KN/m3,Υ饱和=22KN/m3;块石土Υ天然=22KN/m3,Υ饱和=23KN/m3。

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由于滑动带(面)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滑动带土的天然含水量、饱和度均较高,故滑动带土在天然、饱和状态下的物理力学指标取同一值:

滑带土为粉质粘土时C =12KN/m2,Φ=11.358°

滑带土为粉质粘土且夹有碎、块石土时C =12KN/m2,Φ=12°

2、计算工况及其安全系数

工作状况为:自重(雨季)+ 建筑荷载。抗滑安全系数Ks=1.25

五治理工程措施

根据2001年11月22日专家组评审通过的《***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审查意见、2001年12月8 日***市***城新址***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以及2001年12月17日***市***城新址***滑坡(A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复审意见,本施工图设计采用截排地表水、疏干引排地下水、清方减载与支挡相结合的

综合治理方案。

1、排水工程

根据***滑坡(A区)稳定性计算及分析及双江八组复活体的形成机理分析,水是滑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滑坡双江八组复活体已经发生地面裂缝、地表下沉、建筑物开裂变形等明显迹象时,疏排地下水、截排地表水、防止其进入滑坡体、加大滑体重量,降低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显得优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新建五条截水沟:滑坡后缘设Ⅲ、Ⅴ号环形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截水沟,断面尺寸:矩形1.0m×1.0m,拦截滑坡体以外地表水,并顺畅排除至滑坡体以外。滑坡体范围内结合地形、地势及建筑物分布情况,布设Ⅰ、Ⅱ、Ⅳ号三道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截水沟,断面尺寸:Ⅰ、Ⅱ号为矩形0.6m(高)×0.6 m (宽),Ⅳ号为矩形0.8m(高)×0.6 m (宽),均带钢筋混凝土盖板,拦截滑坡体以内地表水,Ⅰ、Ⅱ号截水沟将地表水引排至Ⅵ号排水沟内,Ⅳ号截水沟将地表水引排至兴旺路排水系统。截排滑坡体内地表水,循最短路径排出滑坡体外。

(2)新建Ⅵ号排水沟,断面尺寸:矩形1.0m(高)×1.0 m (宽),并与已建好排水沟相顺接,使截排之地表水经公路涵洞顺畅排泄。

(3)加固铺砌、疏通区内既有土质排水沟:将双江八组复活体左侧土质排水沟用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加固铺砌,清除淤泥,并使各条截排水沟联系成一顺畅的整体。(4)滑坡体中部被剪断毁坏的排水沟,采用M7.5号水泥砂浆砌条石重建。

(5)Ⅰ、Ⅱ、Ⅲ、Ⅳ、Ⅴ、Ⅵ六条截水沟每隔15至20米设伸缩缝一道,缝内全断面用沥青麻筋塞满。

以上地表、地下排水工程应与新城建设规划中的排水系统很好衔接,务使排水工程

完整畅通。

2、减载工程

双江八组复活体处Ⅲ-Ⅲ’至Ⅵ-Ⅵ’剖面之间,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建筑物布局情况,滑体中后部清方减载能有效降低滑坡推力,也有利于滑体范围内将来开发利用。具体措施为Ⅲ-Ⅲ’至Ⅴ-Ⅴ’剖面间自第一排桩顶向后按1:5坡度清方至复活体后缘;Ⅴ-Ⅴ’至Ⅵ-Ⅵ’剖面自桩顶向后按1:5坡度清方至老滑坡后缘;一、二排抗滑桩间土体自高程221以上全部清除。清方减载面积和范围详见平、剖面图。

3、支挡工程

该方案滑坡的支挡均采用抗滑桩。

(1)抗滑桩桩位的选择

结合***新城规划位置及既有支挡建筑分布情况,我们将滑坡分成两个部分来考虑桩位布置(西部双江六组已经过治理,目前稳定,故不考虑)。双江八组复活体处于临界状态,经对IV-IV’剖面检算滑坡推力较大,为了尽快有效阻止复活体后缘37#、38#楼的基础变形,保证楼房安全,在复活体的中部、紧靠楼房前设一排29根抗滑桩(1#~29#),桩前221m高程以上土体清除,桩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拱形挡土板,挡土板后设置0.3m厚砂夹卵石反滤层;复活体前缘仍有一定剩余下滑力,故在复活体前缘已建成挡土墙后方位置,设一排19根抗滑桩(30#~48#)。

东部县师范附小处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如考虑雨季降雨因素,则有下滑力存在,经对X-X’ 剖面检算有下滑力。为确保滑坡稳定此处设一排20根抗滑桩(49#~68#)。此处为已建好的楼房群和正在迁建单位的施工场地,抗滑桩的布设以不影响既有楼房和正建工程,且符合整体建筑布局规划为原则。

(2)抗滑桩桩位处的滑坡推力

(3)抗滑桩的内力计算及配筋

①基本参数

C30混凝土: 弯曲抗压设计强度f cm=16.5MPa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 c=15MPa

抗拉设计强度f t=1.5MPa

弹性模量E=30000000KN/M

Ⅰ级螺纹钢筋:

受拉设计强度fy=210MPa

受压设计强度f y‵=210MPa

Ⅱ级螺纹钢筋(d≥25):

受拉设计强度f y=290MPa

受压设计强度f y‵=290MPa

Ⅱ级螺纹钢筋(d≤25):

受拉设计强度fy=310MPa

受压设计强度f y‵=310MPa

地基系数K H=240000KN/M3

②抗滑桩嵌固段的内力计算采用“K”法,滑坡推力按矩形分布。桩锚固段桩底支承条件,按照专家审查意见采用固定支承。考虑桩前抗力作用,抗力值应取桩前滑体的剩余抗滑力与被动土压力两者的小者。抗滑桩材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主筋采用II级钢筋,其余采用I级钢筋。抗滑桩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法。

③配筋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及有关规定进行。

4﹑有关建议

(1)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应首先安排双江八组复活体处。

(2)以后在滑坡体上修建的建筑物,均应配备完善的排除生活污水系统,勿使其直接流入滑坡体内。

(3)以后在滑坡体上修建的建筑物,基础类型应采用桩基,并应深入到老滑面以下,将较完整岩石作为持力层;开挖边坡应慎重,并应及时做好挡护工程。

六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基本原则是:首先治理双江八组复活体,然后再治理师范附属小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地表排水系统:按设计要求对局部已破坏的排水沟进行加固、修复、疏通和完善;对Ⅵ号排水沟进行清淤、疏通,用M7.5水泥浆砌条石铺砌加固;新建Ⅲ、Ⅳ、Ⅴ三条截水沟。

②对1#~29#抗滑桩后部滑坡体按设计要求清方减载。

③施工1#~29#抗滑桩,然后施工30#~48#抗滑桩。

④清除1#~29#至30#~48#抗滑桩之间高程221.00以上土体。

⑤预制并安装13#~29#抗滑桩之间桩间挡土板,施工Ⅰ、Ⅱ号排水沟。

⑥施工30#~48#抗滑桩。

⑦施工师范附属小学处49#~68#抗滑桩。

⑧夯填滑坡体范围内所有裂缝、小哇地、鱼塘,整平坡地;清除处理建筑垃圾;对清方刷坡范围以及施工场地,进行种草绿化。

2、本滑坡治理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故应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施工前应制定详细、严密的安全生产制度,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安全措施的实施。对滑坡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如有异常变形情况,立即停止施工,人与机具迅速撤离危险区,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3、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桩位,施工桩时应隔桩开挖桩井:

①施工1#~29#抗滑桩时,先施工1#、4#、7#、10#、13#、16#、19#、22#、25#、28#,再施工2#、5#、8#、11#、14#、17#、20#、23#、26#、29#,最后施工3#、6#、9#、12#、15#、18#、21#、24#、27#。

②施工30#~48#抗滑桩时,先施工30#、33#、36#、39#、42#、

45#、48#,再施工31#、34#、37#、40#、43#、46#,最后施工32#、35#、38#、41#、44#、47#。

③施工49#~68#抗滑桩时,先施工49#、52#、55#、58#、61#、64#、67#,再施工50#、53#、56#、59#、62#、65#、68#,最后施工51#、54#、57#、60#、63#、66#。

4、开挖桩井:

①1#~29#抗滑桩,因桩间有挡土板,2#~28#抗滑桩两侧有侧翼、1#左侧和29#右侧有侧翼,故地面至高程221m之间采用0.3m厚素混凝土护壁,抗滑桩浇注完成,强度达设计要求时,清除桩前221m高程以上土体,拆除221m高程以上桩护壁;用M7.5水泥砂浆砌片石铺砌1#~29#桩间地面,吊装桩间挡土板,挡土板后塞填0.3m厚砂夹卵石反滤层。修筑桩前Ⅱ号截水沟,将地表水引排至Ⅵ号排水沟。

②1#~29#抗滑桩高程221m以下及30#~68#抗滑桩护壁,当井壁地层直立性好时应采用

0.3m素混凝土护壁;当井壁地层直立性差、呈软塑状时应采用0.2m厚钢筋混凝土护壁;当护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方可拆除模板,进行下一段桩井开挖。桩井开挖应根据井壁地层自稳情况、可能日生产量、模板高度,确定每循环开挖深度,一般为1.0~

1.5m,每段桩井挖好后应迅速立模浇注护壁,勿使井壁长时间暴露在外。

③1#~13#抗滑桩紧挨36#、37#、38#移民楼,此三幢移民楼受滑坡影响已发生不同程度开裂变形,故在施工抗滑桩时除隔桩开挖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桩井开挖支护,桩井中设置横向支撑、缩短每循环开挖深度。

④30#~48#抗滑桩前部紧挨已建成浆砌条石挡土墙,桩顶高程与挡土墙顶高程一致。桩井施工时应保护挡土墙不受破坏,墙顶附近严禁行走大型机械,也勿堆放建筑机具、材料等重物。

⑤桩井施工应配备必要的抽水设备。施工过程应密切注意井壁、36#、37#、38#移民楼已存在的裂缝变化情况,如有异常情况迅速撤离,确保人身及机具安全。开挖岩石如需爆破作业时,应严格控制药量及震动爆破波速,采用小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式,以免对护壁和附近居民楼房产生影响。

⑥36#、37#、38#移民楼前1#~13#抗滑桩桩井开挖应严格做好护壁,并设置横向支撑。

5、施工应避开雨季,桩井施工首先应做好井口锁口,并应做好地表排水工作,以防地表水流入桩井和基坑,如雨季施工,孔口应加筑适当高的土围堰。从桩井抽排的地下水应迅速引排出滑坡体。

6、桩孔施工完后,应用清水刷净壁内泥土、岩粉等,并抽干井内积水,方可吊装钢筋笼。

7、抗滑桩、挡土板的截面尺寸、设计高程及钢筋的布设应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不得轻易改动。桩身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一次灌注完毕,且震捣密实,当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8、1#~29#抗滑桩221高程以上桩前及两侧护壁,吊装拱板前必须予以拆除,为方便拆除,施工中应注意做好桩身与护壁的隔离层。

9、本工程位于***城新址,滑坡体范围内企事业单位及移民住宅楼较密集,故施工时应精心组织,文明施工,施工场地应有隔离围护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清方运土必须有相应的防尘措施,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和单位工作生活的影响。

10、以后在滑坡体范围内修建其他建筑物,如建筑物的修建有可能引起山坡局部开裂变形、坍塌时,应先进行支挡加固再修建建筑物,以避免引起其它工程隐患。

11、施工中如发现地层岩性与设计不符时,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商解决。

12、未尽事宜,按有关规范、规定办理。

七施工放线关系

1、本滑坡治理工程所采用坐标系是由***新城建委提供的独立系统。

平面控制点(1)斩龙垭ⅢN:3424813.004 E:36565128.276

平面控制点(2)斩龙垭1-040 N:3424867.819 E:36564764.817 2、本滑坡治理工程所采用高程是由***新城建委提供的独立系统。水准基点(1)斩龙垭Ⅲ256.143

水准基点(2)斩龙垭1-040 201.270

3、施工放线可利用监测控制点的坐标及高程

八本图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米计。

***滑坡(A区)治理工程数量表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 dl)和残积层(Q 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3)中风化岩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39-2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二○○四年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1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 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 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

滑坡边坡治理工程设计

1 滑坡、边坡治理工程设计 1 滑坡、边坡治理工程设计 经震后初步排查,“5·12”汶川大地震在四川全省诱发山体滑坡9 326处,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北川县城王家岩滑坡,掩埋机关、学校、民居,死亡1 600人。 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包括新生滑坡和复活的古滑坡;这些滑坡中含有已突滑的滑坡和已变形但尚未突滑的不稳定斜坡。此外,震后若干年内,大量新的滑坡还会不断孕育。 鉴于地震诱发滑坡的数量巨大、类型复杂、性质特殊,因此在灾后重建中,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治理工程设计有若干新问题值得探讨。 除地震诱发外,降雨尤其是暴雨、河水涨落与侧蚀所致自然滑坡仍多见;下部切坡与减载、上部堆载、水库浸泡运行、沟渠渗水漏水、爆破震动、洞室开挖等人为活动诱发的工程滑坡也较普遍[1];边坡失稳则多为开挖高陡临空面及填土不当所致。 自然滑坡的发育除受地形地质条件控制外,水热条件的坡向分异也是一个宏观因素。以云南省为例,易发育滑坡的朝向按顺序为南坡>西南坡>东北坡>西北坡和东南坡(图1.1)[2]。

图1.1 云南滑坡之坡向分布玫瑰图[2] 1.1 滑坡的基本问题 1.1.1 滑坡与边坡问题的区分 滑坡受滑动面控制,后缘弧形拉张裂缝连续并下错,有两侧羽状雁行剪切裂缝、中部横向鼓胀裂缝、前缘剪出口及坍塌、隆起等变形迹象相配套;其治理的主体工程为抗滑,承受下滑力。 边坡失稳总体上受破裂面控制,后缘横向裂缝张开但少下错,位置靠坡肩内不远,在坡脚形成塑性压缩区;其治理的主体工程为支护,抵抗土压力。潜在破裂面后缘距坡脚的水平距离可按经典破裂角公式(α=β/2+? /2)进行估算。 四川某机场为加固高逾百米的填土边坡,在坡脚抗滑桩以上的边坡内耗巨资铺设土工格栅数十层,格栅长20 m,铺于坡面以内20 m至40 m的范围;填土完工后边坡仍发生大规模坍滑,滑体从桩顶越出,还推倒桩前20 m外的挡土墙。滑体后缘仅距坡

毕业设计滑坡开题报告修改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目巫山平乡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院河海学院业地质工程生胡正兴 号0312 指导教师唐红梅

、选题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源自实际工程项目的模拟设计 ,使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滑坡及防治的现状.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滑坡治理的基本概念、 原理、思路、方 法 和工程措施等,熟练运用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知识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工程造价预算和数据、图 纸处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熟悉实际工程项目实 施的基本要求、过程等,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为进入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教学、 和生产服务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其产生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致使预 测困难,治理费用也较昂贵,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近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开展以来,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 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与科技进步,对滑坡体的加固措施向复合型、轻型化、小型化和机械化施工方向发展,土锚钉、加筋 土、格构锚固等防治措施也相继应用于滑坡治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科技人员在深入研究各类滑坡的作用因素和形成条件的同时 规律的研究,为预防滑坡奠定了基础。 规律,以及滑坡分布的地震,气象水文, 人为活动规律。经济发达国家已完成全国以及重点灾害区的 滑坡分布图和灾害预测图,以指导国土的开发和利用,对国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 提高防灾意识,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 内部力学特征,增大抗滑强度而使变形终止;三是直接阻止滑坡的起动发生。 滑坡治理措施主要有:抗滑挡土强,抗滑桩,锚固工程。辅助措施有:排水工程,削坡减载、反 压固脚,前缘护脚等。还可以采取绕避,岩土强度加固法,抗滑明洞,柔性防护工程等治理方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 详见设计说明。每位同学应根据滑坡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该滑坡进行治理施工图设计。 稳定性计算,方案比选论证,确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方案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设计、 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预算等,同时培养学生处理类似工程的能力。 课题任务要求:本毕业设计为导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综 科研开发 20年来,特别是 防治工程措施也在完善已有措施的基础上向轻型化、 小型化方向发展,随着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 ,70年代以后重视了滑坡分布 铁路部门在全国铁路沿线的滑坡调查的基础上, 总结了滑坡分布的构造控制滑坡规律, 地层岩性 总体说来,滑坡的工程防治主要有三个途径 是终止或减轻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二是改变坡体 滑坡 防护工程

滑坡整治设计说明

XXXXXXX滑坡路段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简况及方案确定 本项目位于XXXXXXXX,距XXXXXXXX城约5公里。从现场勘察情况来看,2014年7至8月期间,由于连续强降雨影响,致使XXX至XXX段路基、路面及道路外侧坡体均发生变形,出现裂缝,有滑坡迹象。XXXXXXXX交通运输局发现险情后,立刻安装了警示牌并派员二十四小时值班,疏导过往行人和车辆。 滑坡导致路面拉裂、沉陷 根据业主提供的《XXXXXXXXX山滑坡勘察报告》(由四川省XXXX岩土工程公司编制)分析,XX山滑坡位于XXXXXXXXXX,XXX公路从滑坡体中后缘通过。本次滑坡平面上呈“撮箕”状,滑坡发育在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中,为堆积层土质滑坡。滑坡体纵向长约58m,宽约44m,滑体平均厚度约7.0m,滑体体积约1.8×104m3。按滑体厚度分类为浅层滑坡;按滑体体积分类为小型土质滑坡。 为确保XXX线运营的安全,根据XXXXXXXX交通运输局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8月23日汇同XXXXXXXX交通运输局及地勘单位相关人员一起对该工点进行了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研究分析,形成了初步处理意见,确定采用以设置抗滑桩为主的挡防工程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相应的施工图设计。 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三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1、气象 勘查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416.7mm,具有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之特点。6~9月为雨季,降雨量达1011.2mm,占年降雨量的70.2%,年降雨日数181天,单日最大降雨量246.5mm,月平均风速1.0~1.6m/s,春、夏风速略大,秋、冬稍小,全年平均风速1.3m/s。相对湿度80%。 2、地形地貌 滑坡区位于XXXXXXXXXX山一带,区域地貌上属于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丘陵,滑坡区北东侧最高点山顶海拔标高547m,最低点滑坡前缘季节性溪沟海拔标高491m,相对高差约56m。微地貌上滑坡区属于斜坡沟谷地貌。建(构 )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实例模板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 组织实例 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实例 .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1. 施工总布置 施工布置应以保证明珠路的畅通、尽量减少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临设距施工场地近为原则, 具体的场地布置见下图, 可供施工单位参考。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2.1.1. 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基本要求削坡与格构刻槽施工: 空压机、 风钻、切割机。 锚杆施工: 锚杆钻机、注浆泵及注浆管、切割机、电焊机。格构施工: 搅拌机、切割机、电焊机喷锚面层施工: 切割机、喷射机、空压机 2.1.2. 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 总的施工顺序为载水沟施工T分层削坡(马道处施工排水沟、挖 植被穴)T锚杆施工或格构施工T喷射砼面层T坡侧挡墙施工T坡脚挡墙施工T格构中铺设植砖T绿化格构施工顺序为:肖U (清)坡T 刻槽T清坡T钢筋帮扎T模板安装 总施工工期计划175 个日历天 2.2. 工程测量与高边坡治理施工监 2.2.1. 工程测量 根据设计交桩或业主提供的控制坐标及水准点, 在工程开工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对削方坡顶部边缘线及工程整治区边界线进行统一的控制测量, 在削方顶边缘线两端及沿东西整治边界线路每隔3 0-50 米设1 个坐控制点及水准点, 并进行测量闭合, 使其闭合差符合T浇灌砼—砼养护。

规范要求。控制测量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 下发各施工队进行测量放线, 各施工队及时用砂浆保护好测量控制桩, 不能扰动和破坏, 每次测量均需对各控制点进行闭校核, 测量资料经检查复核, 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工程实施。 2.2.1.1. 复核放线 施工进场后, 工程测量人员首先对测量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度的正确性进行复核, 在满足精度要求后,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对测量标志进行保护。 2.2.1.2. 选点与标桩埋设 导线应根据总平面布设, 点位选在道路旁或设计施工图中的净空地带, 应坐落在稳定岩基或原状土上, 并保证通视要求和能长期保管, 导线点选定之后应及时用砂浆埋设固定标桩。适当考虑与邻标联测。 2.2.1. 3. 角度测量 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 各线导线网的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主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 2.2.1.4. 边长丈量 边长丈量的各项要求及限差, 与方格网边长丈量要求相同。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一滑坡体概况 1、自然概况 ***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 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滑体厚度2~

30m 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 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复活体东西宽130m,南北长180m,厚度3~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目前在滑坡体上有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 (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350m,滑体厚20~30m 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概况 ***滑坡(A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1)第四系松散层 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类土。 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5~8m,稍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风化而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第二章、施工条件 第三章、工程概况 第四章、施工总体部署及目标 第五章、施工准备 第六章、施工协调与管理配合措施 第七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八章、资源配备计划 第九章、确保施工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十章质理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一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二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十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十五章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十七章环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八章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管理 第十九章建立质量回访维修制度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说明: 施工组织设计不仅在工程作业全过程中起指导施工的作用,在工程竣工后重要的技术经济性文件材料。它为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检查、指导工程施工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宝兴县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丰收组、安达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资料及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规》、〈〈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公司施工类似工程和施工经验进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的:为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系统技术性文件,用以指导该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全面协调好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工种之间协作配合、确保工程安全、合格、文明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确保合同目标的实现。 、信誉是企业发展之本,也是我公司一贯遵循的守则,一旦我公司中标,我们将全面履行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我公司投标书中的各项承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施工规要求,文明施工,同贵方密切配合,确保该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二、编制依据: (1) 、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 、第三批地质灾害施工治理项目第一标段(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 (3) 、国家现行的有关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的验收规和操作技术规程; (4) 、地方和企业现行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5) 、〈〈建筑工程施工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等相关技术要求。 (6) 、国家、省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关规程规定;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1、松散土类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dl)和残积层(Qel)。自上而下为:(1)坡积层(Q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 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2、硬质岩类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2)强风化岩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3)中风化岩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层面标高约2.00~67.72m 二、地下水特征 据收集的资料,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类型,贮存于第四系土层孔隙及基岩裂隙中。场地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和泉水等方式排泄。场地附近未有地下水开采等现象。滑坡体中、上部大面积开裂,土体松动明显,对降雨入渗补给极为有利。场地各岩土层属中等~弱透水性地层。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xx x x地质灾害(滑坡)

治理设计方案 项目负责: 设计: 审核: 总工程师: 总经理: xx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 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

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一、岩土工程地质分类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本场区地层情况: 1、松散土类 主要 为第四系坡积层 (Q d l)和残积层(Q e 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 e 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 e 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33.00m。 2、硬质岩类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 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1)全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73.62m,厚度约~15.00m。 (2)强风化岩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71.82m,厚度约~18.30m。 (3)中风化岩

毕业设计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

秭归县金狮路滑坡治理设计 作者姓名:董涛学号:2010404529 专业:土木工程指导教师:王志俭 【摘要】本文以秭归县金狮路滑坡勘察报告为依据,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及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滑坡失稳的因素,进而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 制。然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并采用极限平衡原理和传递系数法, 计算出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和滑坡推力,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两种治理方案,按照“经济合理,工期短,工程技术可行,治理效果安 全可靠”的设计原则,从中选取了抗滑桩+排水工程+路面路基恢复的治理方案, 对滑坡做了治理设计。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治理设计;抗滑桩;排水工程

The prevention design of the the Chengya highway K24 landslide Name:Zhao Hechuan Student No.:200403010405 Major:Civil Engineering(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upervisor:Wang Xiaoqu n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o-technical data of the Chengya highway K24 landslid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about the landslide was studied, then the factors which tampered with the slope’s stability were construed,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the landslide were analyzed and the landslide’s stability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unbalance thrus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method’s principle and supposition,the land slide’s stability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Then the landslide’s stability was apprai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two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advanc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slope stability calculation, the design principle was that the project cost was reasonable, time limit for the project was much less, the technique was possible and the project was simple and easy to construct. Finally, a revised designing program has been chosen, which included anti-slide pile, drainage works and excavating the slop and backfilling the soil. At last,the slope’s designation of remedying engineering was made. Keywords: landslide, stability, anti-slide pile,drainage works

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方案 1.1、编制说明 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思路先进,可操作性强。我们一定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合理利用工程资金,向株洲市云龙示范区学林办事处献上“良心工程、道德工程、精品工程”。 1.2、编制依据 (1)株洲云龙示范区迎宾大道边坡滑坡治理工程招标文件。(2)我公司的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0和职业健康安全OHSMS18000《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管理制度。 (3)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锚杆工程 一.材料 (1)预应力杆体材料宜选用钢绞线、高强度钢丝或高强螺纹钢筋。当预应力值较小或锚杆长度小于20m时,预应力筋也可采用II 级或III 级钢筋。

(2)水泥浆体材料:水泥应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不得使用高铝水泥。细骨料应选用粒径小于2mm的中细砂。采用符合要求的水质,不得使用污水,不得使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 (3)塑料套管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不致损坏,具有抗水性和化学稳定性,与水泥砂浆和防腐剂接触无不良反应。 (4)隔离架应由钢、塑料或其它杆体无害的材料制作,不得使用木质隔离架。 (5)防腐材料:在锚杆服务年限内,应保持其耐久性,在规定的工作温度内或张拉过程中不开裂、变脆或成为流体,不得于相邻材料发生不良反应,应保持其化学稳定性和防水性,不得对锚杆自由段的变形产生任何限制。 二、作业条件 (1)在锚杆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施工设备、器具和工艺方法。 (2)根据设计要求和机器设备的规格、型号,平整出保证安全和足够施工的场地。 (3)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各部件的质量,并检查原材料和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工程锚杆施工前,宜取两根锚杆进行钻孔、注浆、张拉与锁定的试验性作业,考核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适应性。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 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 Specification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for Landslide Stabilization 1 总则 1.1 为使滑坡防治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益,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特制定本规。 1.2为正确有效地加固滑坡体,提高滑坡稳定性,提供防治滑坡灾害地质依据,必须专门对滑坡开展详细勘察。 1.3 滑坡防治工程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滑坡防治工程须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相结合。 (2)滑坡防治工程须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采用先进法技术,使工程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美观适用。 (3)在一般条件下,防治工程应控制滑坡体变形不超过设计允围,不产生危及建筑安全的地质灾害。 (4)在特殊条件下,防治工程应能控制滑坡体的整体稳定,不产生危及生命和财产的重质灾害。 1.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一般按50~100年服务期限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位于人口密集区的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系数应适当增加。 1.5位于水库区或江河边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须考虑库(江)水位及其变化对滑坡的影响。 1.6滑坡防治工程,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稳定性,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类型及分布情况、施工设备和施工季节等条件,选用截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挡土墙、注浆、减载压脚及植物工程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 1.7防治工程,除应符合本规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可划分为可行性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规模小、地质条件清楚的滑坡,可简化设计阶段。 2.1.2 可行性案设计:根据防治目标,在已审定的滑坡防治地质勘察报告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多种设计案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论证,并作出工程估算;提交可行性案设计报告及可行性案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估算容可以计算书和估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1.3 初步设计:对可行性案设计推荐案进行充分论证和试验;提出具体工程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进行结构设计,编制相应的报告及图件,进行工程概算;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及设计附图册,并提交有关试验报告等附件;计算和概算容可以计算书和概算书的形式作为附件提交。 2.1.4施工图设计:对初步设计确定的工程图进行细部设计;提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要求;并满足工程施工和工程招投标要求:编制工程施工图件及说明,进行工程预算;提交施工设计图册及施工图说明书、预算书等。 2.1.5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是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中的特殊容,可简化上述设计阶段。但应急治理须与后续的正常治理相适应,并为正常治理提供基础。 2.2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案设计 2.2.1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案设计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根据任务书要求,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对防治工程进行两个以上案的分析论证,进行投资估算,确定优化案。

(完整word版)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第一章工程概况 二、第二章编写依据 三、第三章施工部署 四、第四章施工目标 五、第五章主要施工内容 六、第六章施工技术要求 七、第七章主要施工工艺 八、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九、第九章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十、第十章施工管理及劳动力组织 十一、第十一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十二、第十二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该边坡位于 2-4、6-8、10-12、14-16号楼的北侧。边坡长为159.50m,坡高为1.14~10.16m。2011年雨季期间发生局部坍塌。 边坡长约160m,坡面面积约3000㎡,平均坡度约为70°。 拟整治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按永久性边坡设计。 二、施工场地的地层地质情况 根据XXXX工程勘察院地质资料,边坡范围内地层由上而下为残积土、强风化石英、中风化石英岩。详细资料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基坑支护型式选取 本边坡主要采用以下方式支护: 1、K0+000~K0+090段:采用全长粘结锚杆+混凝土格构的支护方式。 2、K0+090~K0+159.5段:预应力锚索+挂网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方式。 3、边坡平台:现浇0.15m厚钢筋网混凝土面板硬化处理。 4、边坡排水:坡顶采用明沟排水方案。 第二章编写依据 1、《X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SJ2011-A24)》。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手册》2005。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JGJ-20-99)。 6、《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46-92)。 8、《土层锚杆设计及施工规范》(CECS22:90)。 第三章施工部署 一. 施工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滑坡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实用文档 XXX轨道换乘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XXX工程 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编制人:XXX 复核人:XXX 审核人:XXX XXX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XXX轨道换乘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XXX工程项目经理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组织与工期安排 (2) 四、工程数量 (4) 五、施工工艺流程、方法 (4) 六、质量控制措施 (11) 七、安全控制措施 (12) 八、环境保护措施 (13)

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项目起点位于黛山大道,平行于轨道交通一号线璧山延伸段,向东延伸,分别与G319、同期设计安居路、滨河路相交,终点接G319(璧渝路)。道路全线均为直线段,全长2180.696m。 2、根据施工图设计文件:K0+460~K0+580段路基边坡已开挖成型,在实施该段雨、污水管网沟槽开挖时,发现挖方边坡开裂和塌方比较严重。且在K0+480挖方段右侧开挖线以外2米处有一座110KV 的高压铁塔,因边坡不稳定,严重影响高压铁塔安全。针对现场踏勘情况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就以上问题,达成如下处理方案: (1)为了保护高压铁塔的稳定,在K0+480~K0+540处增加锚杆加喷射混凝土防护边坡,以设计出图为准。 (2)对于已经塌方地段将进行清方处理,为了预防再次出现塌方现象,所以将此段挖方边坡坡比调整为1:1.5,计量时清方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 (3)K0+460~K0+580段距边坡开挖线5米以外修建M7.5浆砌片石截水沟,主要用以拦截自滑坡外流入滑坡区域内的水流,截水沟尺寸参照六旗大道施工设计图。 二、编制依据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000.10.28 目录 前言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基本符号 1 总则 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 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 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 2 荷载分析与计算 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排导槽 6.3 拦砂坝 6.4 谷坊 6.5 格栅坝 6.6 停淤场 6.7 渡槽 6.8 沟道整治工程 6.9 坡面治理工程 6.10 生物工程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本规范的解释单位为国土资源部环境司。 本规范系首次编制,由于受水平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建议和修改意见及时函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处,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作进一步修改。 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有:刘汉超、柴贺军、晏鄂川、邓荣贵、葛文彬、徐志文、李良淦等。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如刘广润、孙广忠、孙培善、梁炯、

滑坡治理方案

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第一章总则 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及规定。 1.1.2 重庆市万州区关塘口滑坡区滑坡与塌岸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及设计图、相关的标准图、参考图。 1.1.3 标前会精神及现场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1.1.4 颁布的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其它规范和规程。 1.1.5 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交通运输条件。 1.1.6 我单位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 1.1.7 我单位在其它相同工程施工中取得的成熟经验及其

它相关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1.8 我单位的施工工艺、管理、科研成果及ISO9002系列质量标准。 1.2 编制原则 1.2.1 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令、法规及有关规定。 1.2.2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及招标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切实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 1.2.3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重点项目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1.2.4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方法,坚持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严密监控,运用网络技术控制施工进度,抓住关键线路,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1.2.5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1.2.6严格遵守安全防护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安全会议,进行安全防护教育,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安全检查制度,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实现“五无、二控制、一消灭”的安全目标。 1.2.7 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考虑环境保护措施,注重文明施工,把确保交通畅通、周边秩序良好、居民正常生活作为施工组织的前题,树立本项目及我单位的良好形象。 1.2.8严格执行ISO9002系列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流程,抓住关键施工工序,把本标段建成精品工程。 1.2.9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及施工工期要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发挥本单位施工工艺水平及管理水平,严格按设计及业主的要求组织施工,以合理配置人、财、机、物要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要点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体原则: 查明病因,分析病理,对症下药。 (1) 查明病因是基础——强调地质分析和地质认识; (2) 弄清病理是关键——注重坡体稳定性分析; (3) 对症下药是目标——设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 主要内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各图件应表达的基本内容 四、主要工程构筑物施工图设计应注意事项 一、施工图设计思路 遵循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复核: 工程治理的有效性:控制灾害体,保护对象 构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工程等级,设计标准 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主体工程、辅助费用 施工可行性:施工工序、工艺、机械。 以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细化设计 深化设计:综合考虑工程有效性、安全性、造价、施工可行性、完善设计方案,使治理方案能够落地。 细化设计:工程间的衔接、工程分部结构、特殊部位、施工做法、不同地段开挖断面、外观要求等。 二、施工图设计基本要求 (一)施工图设计现场踏勘复核要求

施工图设计人员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复核与设计有关的工作。 1、现场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范围、灾害体基本特征、明确保护对象; 治理工程布置地段和位置、工程结构形式; 评估治理工程施工可行性和治理预期效果。 复核基准点、地形图、剖面图与实地的吻合性,必要时应修测或补测。 对存在异议或疑问的应及时与勘查(可研、初设)成果编制人员沟通。 2、施工图设计定测: 现场查看工程布置位置的施工可行性,对各工程构筑物中轴线两端点、中心点等固定工程位置的测量关键点必须打桩标识(埋木桩或水泥桩并编号、补测其坐标、高程); 测桩和测量数据表作为设计交底资料之一。 补测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各分部工程、结构变化部位、连接处等控制部位的大比例尺地形地质断面图。 3、施工条件复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用电、用水、原材料来源、施工弃渣堆放及相关费用、价格等进行调查,并与当地国土资源局、当地乡镇政府沟通、会商、协调,形成《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附表),记录表附在施工图设计文件扉页后,作为施工图设计成果送审的要件。 (二)施工图细化深化设计 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环境限制因素、原材料来源及实际价格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 由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施工图纸、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施工图预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不得缺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与施工图纸可合订,扉页责任栏签字齐全,加盖公章,并附设计资质证书、委托书、勘查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本单位专家组内审意见、施工图设计踏勘会商记录表等。 (四)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编制内容 施工图设计说明(或设计报告)主要是对施工图设计图纸的总说明及设计思路、依据的阐述。内容包括: 1、前言: 工程由来、工程区概况、可研初设治理方案、审查意见及修改情况、施工图设计方案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