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发布范围:公开2010-05-10 14:01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基础医学概论》

英文名称:《Essentials of Basic Medicine》

二、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参考学时总计120学时。辅导和自修参考学时83学时,实验课参考学时23学时,中期测验12学时,考核2学时。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三、课程性质地位

基础医学概论是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自修的课程。它是概要介绍机体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课程,是一门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廓清基础医学整体脉络的综合性课程。它突破了传统医学课程的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重组、融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10余个学科的课程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体系高度融合,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会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明晰的、扼要的、逻辑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等后续专业基础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课程教学目标和组织,体现我校培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卫勤准备需要的,具有较高生物技术应用能力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培养特色。

2、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授之以“渔”。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3、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员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要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4、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5、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五、课程设计思路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设计应突出以学员为中心,紧紧围绕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注重学科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习,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精选、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形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自学和辅导等教学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及时融入基础医学新进展,保证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内容安排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力求紧密结合非医学类专业医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微观-宏观(正常机体)-异常(病变)-机体保护”,“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将基础医学10余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通过各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明晰的、概要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需的知识基础。

2.教学实施

《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自修方式。课程的学习包括学生自修、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网络课程自学辅导等形式。每章内容学生先自修,而后教师辅导,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课。实验课与学生自修和教师辅导并进,采取学生亲自做实验、教师演示、观看录像或图片等方式,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深记忆,提高自修效果。课程在一年内修完,平时安排6次测验,以检查督促学生自学。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学生通过浏览本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以及相关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实验基础医学》等的网络课程,可更轻松、方便,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或难于理解的内容。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老师的讲解并可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动画可以生动具体地演示抽象复杂的生理现象,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课程评价

通过教学督导组专家评价、学员评价和课程平时测验、考核等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质量控制。课程考核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建立基础医学概论试题库,制定规范的命题原则和方法。课程自修结束后进行,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根据课程标准命题、实施教考分离、设A、B卷,有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以百分制评分,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占

总成绩的70%,学员平时的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后认真做好学员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并按学校要求进行教学档案管理。

本课程切合非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特点,特别强调了军医大学学员的军字特色,在具备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

《基础医学概论》为自修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学员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先自学,对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教员辅导时请教或与同学讨论,教员辅导时应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加深学员的理解,强化记忆。学员在自修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观看视频点播,方便、轻松、快捷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实验,仔细动手操作,熟悉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对待平时测验,反复复习重点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由于课程内容多且繁杂,学习时间长,这就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反复温习,系统的整体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勤学勤记,更要勤问,对不理解的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更要勤问教员。只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自学经验,提高自学能力,肯定能学好本门课程。

大学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自修本课程,不断分析、总结学习成效,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效果。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复述现代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灵活使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特别是从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功能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并为学习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本理论知识

(1)说出人体的发生发育、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

(2)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改变。

(3)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4)说出国内外基础医学重要的新进展。

2.基本技能

(1)能够运用医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基础实验,具有初步的实验动手能力。学会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联系理论,撰写正规的实验报告。

(2)具有将所学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

(3)初步养成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本门课程为自修课程,通过学员自修,教师辅导,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2.通过课内外研讨、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员经历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4.通过《基础医学概论》以及相关课程的网络课程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课堂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兴趣,增强自主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对疾病和症状关注和思索的良好习惯,具有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和以后的具体工作中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牢记我军宗旨,树立爱岗敬业、爱军习武思想,增强打赢现代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学时分配建议

篇、章教学内容

讲课实验小计

10 10

第一阶段细胞概述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物质代谢

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第一次阶段测验

10 10

第二阶段遗传与变异

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机体的组织

第二次阶段测验

10 12 22

第三阶段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第三次阶段测验

10 4 14

第四阶段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内分泌系统

感觉器官

第四次阶段测验

10 4 14

第五阶段生殖系统

机体的免疫系统

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

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次阶段测验

8 3 11

第六阶段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

炎症

肿瘤

第六次阶段测验

考核 2 2

合计97* 23 120*

注:*本课程为自修课程,参考总学时为120,其中学员自修、教员课堂辅导、测验和考核学时为97,实验课学时为23。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课

第一章基础医学概述

基本要求:解释基础医学的概念,能够说出生命的起源过程。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与机体功能活

动的调节。

重点:生命的基本特征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

手段

第一节 基础医学概述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

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基础医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和任务

说出基础医学的概念

二、基础医学的地位、分支学科

及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说出基础医学的地位及分支学科

三、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说出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过程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说出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过程 二、生物进化过程 说出生物进化过程 三、生物进化论 描述生物进化论

第三节 人体结构概况 一、解剖学姿势 说出解剖学姿势

二、常用的方位术语 能够复述常用的方位术语 三、轴和面 能够辨认人体的轴和面 四、人体结构概况

能够复述人体结构概况 第四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与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一、生命的基本表现

能使用新陈代谢理论解释相关生理现象,

举例阐述反应性

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能够复述神经调节的途径,说出体液调节

的特点

三、机体活动调节的反馈作用 解释机体活动调节的反馈作用

第二章 细胞概述

基本要求:描述细胞的膜结构和细胞的分化,概括干细胞形态和生化特征,归纳细胞间信息物质, 阐述受体作用特点。

重点:细胞的分裂周期和细胞凋亡。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

手段

第一节 细胞的物质基础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

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生物体的元素组成

能够说出参与生物体组成的元素,并能区分常

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二、生物小分子

能够说出组成机体的生物小分子,阐述水、氨

基酸、单糖、核苷酸的功能,并能硕出必需氨基酸的名称

三、生物大分子

能够阐述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形态与基本结构

一、生物膜

能够阐述细胞的膜结构与组成,说出液态镶嵌

模型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阐述动作电位及发生机制

三、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 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四、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

描述真核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说出细胞核和

各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信息物质 说出细胞间信息物质的种类

二、受体

阐述受体的分类、一般结构及功能,解释受体的作用特点

三、信息的传递途径 说出信息传递的几条重要途径 四、信息传递系统的交互联

说出信息传递系统的交互联系方式

五、信息传递与疾病 说出信息传递与疾病的关系 第四节 细胞的分裂、分化、

衰老与死亡

一、细胞分裂

能够说出细胞周期和染色体的变化,比较有丝

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

二、细胞的分化

解释细胞分化的概念,阐述细胞分化的基本特

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解释细胞凋亡的概念,比较细胞死亡与凋亡的

第五节 干细胞

一、干细胞的分类 说出干细胞的种类

二、干细胞生物学特征 描述干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三、胚胎干细胞 描述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

四、成体干细胞

说出研究较多的几种成体干细胞的名称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基本要求:解释酶的一般概念,阐述酶的特性。

重点: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细胞内的存在形式,核酸的理化性质。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

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

网络课程教学。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说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说出氨基酸的

一般结构式

二、蛋白质的分类

说出蛋白质的分类

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

接方式

描述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比较归纳蛋白质的不同结构与功能 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能够说出蛋白质具有的基本理化性质

第二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一般概念 解释酶的概念 二、酶的特性

说出酶的特性

三、酶的结构与细胞内的存在形式

说出酶的化学组成及活性中心,阐述酶原激活的意义,解释同工酶的概念 四、酶促反应动力学 说出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化学组

说出核酸的基本单位

二、DNA 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阐述DNA 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 三、RNA 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复述RNA 的种类和基本功能

四、核酸的理化性质

描述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解释DNA 的

第四章 物质代谢

基本要求:归纳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阐述胆固醇的合成代谢,说明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重点:糖的无氧酵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血脂。 主要内容 目的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糖代谢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糖的生理功能 说出糖的生理功能

二、糖的分解代谢

阐述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及意义,

三、糖原的合成和分解 阐述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步骤 四、糖的异生作用 说出糖异生的途径和意义 五、血糖 说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第二节 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生理功能

说出脂类的生理功能

二、甘油三酯的代谢

说出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

基本过程,解释脂肪动员,阐述酮体及其代谢的意义

三、磷脂的代谢

阐述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

基本过程

四、胆固醇的代谢

说出胆固醇合成代谢的基本过程,阐述胆

固醇的转变与排泄过程

五、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说明血脂的分类,说出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第三节 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说出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

说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和氨基酸吸收作用

三、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说出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 一、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说出核苷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说出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

第五章 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基本要求:说明DNA 的损伤与修复,概括蛋白质合成后的定位、分泌及加工修饰,阐述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重点:DNA 复制,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 技术。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DNA 的生物合成(复制)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

网络课程教学。

一、DNA 的复制

说出DNA 复制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过程,复述DNA 复制中所需要的酶,阐述原核生物

DNA 的复制过程,比较转录和逆转录的区别

二、DNA 的损伤与修复

说出DNA 损伤、突变的诱发因素和类型,阐述DNA 损伤、突变的修复的种类

第二节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

一、转录的基本特点及过程

比较复制和转录的区别,复述启动子、增

强子和转录引资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二、RNA 的转录后加工 说出真核生物mRNA 的加工 三、RNA 跨核膜运输

描述RNA 跨核膜运输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一、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

说出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料、模板、运载工具和装配工厂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阐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三、蛋白质合成后的定位、

分泌及加工修饰

描述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过程

四、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

说出几种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即翻译过

程的阻断剂

第四节 基因表达调控 一、基因表达调控的现象和

意义

说出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

二、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阐述操纵子的提出和基本组成,复述乳糖

操纵子的表达调控

三、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阐述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以及真核基因

表达调控的特点,描述真核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第五节 基因工程 一、概述

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

二、重组DNA 技术

解释名词:质粒、基因组DNA 文库、cDNA 文库、转化、α互补,复述重组DNA 技术

中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点。能够阐述常用的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说出常用的载体,描述DNA 重组的基本过程

三、克隆基因的表达 说出常用的基因表达体系

四、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说出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 遗传与变异

基本要求:能够说出染色体核型和分组,描述染色体数目畸变,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概括遗传病的预防。

重点: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染色体结构异常,基因突变的机理,遗传病概念。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染色体与染色体畸变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人类染色体 阐述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 二、人类染色体畸变

描述染色体数目畸变,阐述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描述染色体的核型

第二节 基因及基因突变 一、基因的概念 解释基因的概念

二、人类基因组

说出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

组成

三、基因突变

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阐述基因突变的

机理,说出基因突变的特性和突变的诱发因素

第三节 遗传病与防治

一、遗传性疾病

解释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区别遗传病具

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特征,说出遗传病的分类

二、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

说出遗传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复述遗传

病的常规治疗原则

三、遗传病的预防与优生 说出遗传病的常用预防措施

第七章 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基本要求:解释受体的概念,判断药物剂量-效应关系,阐述药物体内过程、用药途径、用药时间。

重点:药物的基本作用、不良反应,效价、效能和半数致死量的概念,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说出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治疗效果 说出药物治疗效果的种类 三、不良反应

阐述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四、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解释名词:最小有效浓度、效能、效价强度、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

五、药物作用机制 说出药物作用的机制

六、药物与受体 阐述受体的特点,说出受体的类型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说出药物的跨膜转运的方式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特点,阐述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说出药物生物转化的步骤

三、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

使用药-时曲线说明某药在体内的药量变化,能够说出药动学常用参数及其意义 第三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的原则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说出影响药物效应的药物方面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说出影响药物效应的机体方面因素 三、合理用药原则 能够说出合理用药原则

第八章 机体的组织

基本要求:描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说明凝血酶的种类,阐述肌组织的结构特征、分类和功能。 重点:上皮组织的分类,血液有形成分,凝血机制,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上皮组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被覆上皮 阐述单层和复层上皮的形态及种类 二、腺上皮和腺 区别腺体的种类,说出外分泌腺的结构

第二节 结缔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阐述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软骨组织与软骨 能够说出软骨的分类及结构

三、骨组织和骨发生

说出骨的构成成分和长骨的组织结构,说出骨发生的方式

四、血液 阐述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五、凝血 说出凝血酶的种类,解释凝血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肌组织 一、肌组织的结构特征、

分类和功能

说出肌组织的结构特征、分类和功能

二、骨胳肌、心肌和平滑肌的显微结构 比较骨胳肌、心肌和平滑肌的显微结构特点

第四节 神经组织 一、神经组织的组成、结

构特点和功能

说出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阐述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 第九章 运动系统

基本要求:说明胸廓的结构,比较上、下肢骨的连结,阐述肌的分类、结构。 重点: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上肢骨、下肢骨和骨盆的组成。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骨概述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一、骨的形态 说出骨的形态类型 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

程教学。

二、骨的构造

说出骨的基本构造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

描述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四、骨的生成和溶解 说出骨的生成过程

五、骨的连结

阐述骨的直接连结的特点和种类,描

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第二节 人体各部骨及其连结

一、躯干骨及其连接

阐述椎骨一般形态和特征,比较椎体

间和椎弓间的连结,说出胸廓的组成和形态

二、颅骨及其连结 说出颅的组成和颅骨连结的方式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

阐述上肢骨的组成,说出肩关节和肘关节的特点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

阐述下肢骨的组成和骨盆的构成,说

出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骨骼肌 一、概述 说出骨骼肌的分类,阐述肌的构造 二、躯干肌 能够说出躯干肌的分类 三、头肌 说出头肌的分类和面肌的作用 四、四肢肌 说出上肢肌的特点

第十章 神经系统

基本要求:阐述脊髓的功能,解释脑屏障,判断神经递质的标准,解释反射的概念,区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重点:神经元的分类,脑干、端脑各部的形态及位置,经典的突触,神经传导通路,反射弧,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总 论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能够说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能够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阐述神经元

的分类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能够复述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说出脊髓位置、外形与内部结构,阐述

脊髓主要的上下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和功能

二、脑

阐述脑干的组成和功能,阐述大脑主要功能中枢的位置及其损伤后可能出现

的症状,说出脑干主要纤维束交叉及其位置和性质,说出三个脑屏障的名称

三、神经传导通路

阐述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 第三节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神经元及其相互间作用

的方式

解释突触的概念,阐述突触传递的特点

二、中枢神经递质

说明神经递质的标准,说出中枢递质的

的分类

三、反射及反射弧

解释反射的概念,归纳膝跳反射的反射

第四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脊神经

能够说出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举例说

明上肢和下肢主要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

二、脑神经

说出12对脑神经的名称和性质

第五节 内脏神经系统

一、内脏运动神经

比较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

差别,说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二、内脏感觉神经

能够说出内脏痛觉的特点 第六节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常用药物 一、局部麻醉药

说出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二、全身麻醉药 说出全身麻醉药的种类

三、镇静催眠药

阐述镇静催眠药的作用,说出常用镇静催眠药的名称

四、抗精神失常药 说出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五、镇痛药 说出吗啡的作用和中毒指标 六、中枢兴奋药 说出中枢兴奋药的分类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基本要求:说明微循环、动脉血压,阐述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解释梗死,说明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

重点:心血管系统结构,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栓形成的过程。 主要内容

目的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解剖结构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视频录像、网络课程教学。

一、心血管系统

阐述心脏的位置、外形和结构,说出

动脉的结构特点,说出体循环和体循环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微循环的功能

二、淋巴系统 说出淋巴系统的构成 三、血液和淋巴 说出淋巴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心血管生理

一、心脏生理

以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说明心脏泵血的过程,阐述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阐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

的动作电位有何特点,各个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说出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二、血管生理

阐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阐述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和意义 四、冠状动脉循环 说出冠状动脉血流的特点 第三节 血液循环障碍 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阐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说出血

栓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描述梗死的病变和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心力衰竭

阐述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及发生机

第四节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和抗高血压药

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说出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阐述奎尼

丁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二、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说出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

基本要求:比较各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阐述肺的通气量,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归纳血液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概括呼吸功能不全时循环系统变化。 重点:胸膜的结构,肺容量,氧的运输。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器官与结构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鼻 说出鼻腔的结构和鼻旁窦的位置 二、喉

说出喉的位置及功能

三、气管和支气管 说出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结构 四、肺 解释肺小叶和肺泡隔的概念 五、胸膜 说出胸膜腔负压的意义 六、纵隔 说出纵隔的组成成分

第二节 呼吸生理

一、肺通气

说出肺通气的动力,解释名词:潮气量、补吸气量、深吸气量、肺活量、

残气量、最大通气量、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二、气体交换

阐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三、气体运输

能够阐述血液运载O2和CO2的形式,

解释氧解离曲线的特征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阐述肺牵张反射,说出二氧化碳对呼

吸的影响

第三节 呼吸功能不全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说出原因和发病机制,阐述肺通气与

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和原因

二、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说出呼吸衰竭时循环系统变化

三、呼吸功能不全防治原则 说出呼吸功能不全防治原则 第四节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常用药物

一、平喘药

说出平喘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作用特

二、镇咳药

能够说出镇咳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作

用特点

三、祛痰药

说出祛痰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作用特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

基本要求:说出食管、胰的结构,阐述唾液的分泌,归纳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蛋白质的吸收。 重点: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肝的位置、形态及表面投影。胃液分泌功能,唾液和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糖的吸收。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器官与结构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

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消化管

阐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说出食管的

狭窄部位,说出胃排空及其影响因素,复述小肠和大肠的组成部分,说出齿状线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二、消化腺

说出三对唾液腺的名称及位置,阐述肝

功能,说出肝位置、形态及表面投影,复述胰的位置和功能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生理

一、概述

阐述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点,复述消

化液的主要作用

二、口腔内的消化

说出唾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阐述消化

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三、胃内的消化

说出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四、小肠内的消化

说出小肠的运动形式,复述胰液的性

质、成分和作用,阐述进食后胆汁的排出途径

五、大肠内的消化 能够说出大肠的运动形式

六、吸收

说出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过程

第三节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常用药物 一、抗消化性溃疡药 说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 二、助消化药 说出助消化药的作用 三、止吐药 说出常用止吐药的种类 四、泻药 说出常用的泻药种类 五、止泻药 说出止泻药的种类 六、利胆药 说出利胆药的作用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

基本要求:说明肾的构造,解释肾单位的概念与组成,描述尿道的结构,阐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归纳肾的血液供应,概括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重点:肾的位置、形态,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尿生成的神经和激素调节。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泌尿系统结构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

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

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肾

说明肾的位置、形态与构造,解释肾单

位的概念与组成,归纳肾的血液供应 二、输尿管

能够说出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及临床

意义

三、膀胱 说出膀胱三角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四、尿道 比较男女性尿道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 尿的生成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阐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影响肾小球滤

过的因素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

简要说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功能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简要说出尿生成的肾内自身调节因素 二、神经和激素调节 简要阐述尿生成的神经和激素调节

第四节 尿的排出

一、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支配 说出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 二、排尿反射 复述排尿反射的过程

第五节 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说出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二、发病机制

说出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的机制 三、肾功能和代谢变化 简要说出肾功能变化

四、主要系统和器官障碍 说出肾功能不全时受损伤的主要系统 五、肾移植

说出肾移植的目的 第六节 作用于泌尿系统的常用药物 一、利尿药 说出利尿药的分类 二、脱水药

说出脱水药的适应症

三、治疗尿崩症药物 说出治疗尿崩症药物的主要成分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

基本要求:阐述神经垂体激素、垂体前叶、甲状腺功能的调节,阐述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调节,归纳肾上腺髓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重点;激素的定义、作用及其特点,下丘脑-垂体系统,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胰岛细胞的种类。 主要内容 目标要求

参考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概 论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信息化教学、启发式教学

方法等。

主要教学手段:电子幻灯、图片、实物模具、网络课程教学

一、激素的定义、作用及其

特点

解释激素的定义,阐述作用及其特点

二、激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能够说出激素的分类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系统

一、下丘脑

阐述下丘脑核团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和

下丘脑-垂体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