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生产工艺

氰化钠生产工艺
氰化钠生产工艺

2.5.1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 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11H 2-243.3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工艺流程示意图

2.5.2 主要设备及布置

主要设备见表2-3:

表2-3主要设备一览表

3.l 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险、有害性分析

3.1.1 危险化学品识别

XXXXXXXXX公司生产氰化钠(30%液体)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 氰化钠、氰化氢、氢气、氢氧化钠、液氨等6种。

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规范和标准,上述危险化学品分类编号及其火灾危险、职业危害汇总于表3-1。

表3-1 产品及原料危险、危害特性

系统内物质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甲类物质的有氰化氢、氢气,这些物质火灾危险性最大;氨为乙类物质。

系统内会产生职业危害物质:属极度危害(Ⅰ级)的有氰化氢和氰化钠;轻度危害(Ⅳ级)的有氢氧化钠和液氨。

氰化氢和液氨属于腐蚀品,对人体会造成灼烫伤害。

分析结果:系统内危险化学品涉及易燃液体、有毒品和腐蚀品,其主要危险、有害特性为:火灾、爆炸、中毒和灼烫。

3.1.2 理化性质和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特性。同时,还有一些非危化品目录中的物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特性。了解这些物质的理化特性,有助于分析其危险特性。各种物质具体的理化性质和危险性见【附件】F3.l危险、有害物质特性介绍。现分类总结如下,见表3-2:

表3-2主要火灾爆炸危险物料的燃烧爆炸相关参数表

3.2 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性分析结果

3.2.1 氰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一、装卸工段

(1) 液氨接卸、气化

接卸:液氨由汽车槽车运来后,分别将汽车槽车的气液相管与液氨贮槽的气液相管相连,开启液氨泵,将汽车槽车中的液氨卸入液氨贮槽中,直至卸完,关闭液氨泵。或者可以利用氨气将汽车槽车内液氨压入贮槽内,直到槽车内液氨压完,关闭氨气阀门。当液氨全部卸完后,关闭贮槽的气液相阀门,卸车结束。

气化:液氨由液氨泵从液氨贮槽中打至氨计量槽,经计量后利用高位差送入氨蒸发器。氨蒸发器内液面由液面计自动控制。当裂解炉要求送氨时,打开蒸发器进水阀进行加热,打开出氨阀,气氨经氨分离器,氨缓冲器罐后,压力调节至0.3MPa后送出。

液氨防火等级为乙类,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液氨贮槽的储存压力为2.2MPa,属于中压容器,液氨储罐区是火灾重点防范区,使用中应加强对此压力容器的监察管理。

(2) 轻油接卸

轻油由汽车槽车运来后,将汽车槽车的气液相管与轻油贮槽的气

液相管相连,开启轻油泵,将汽车槽车中的轻油卸入贮槽中,直至卸完,关闭轻油泵,关闭贮槽的气液相阀门,卸车结束。当裂解炉要求输送轻油时,打开轻油贮槽的出液阀,打开轻油计量槽的进液阀,开启轻油泵,或者打开贮槽内。轻油经计量后送至裂解炉参加反应。

轻油(C5—C6)防火等级为甲类,属于易燃易爆物质。轻油储罐区也是火灾重点防范区,使用中应加强对此容器的监察管理。

(3) 液碱接卸

液碱由槽车运来后,打开碱槽进碱阀,开启碱泵将液碱打入碱槽中,同时根据需加水量进行加水,与液碱混合,待水量加到规定数值后(看水表读数)关闭碱槽进水阀,当槽车内液碱卸完后,关闭碱泵,卸车完毕。

当吸收工段需送碱时,打开碱槽出液阀,利用位差送入碱地槽,开启碱液下泵,将碱液送至吸收工段。

二、裂解反应工段

由原料工段送来的气氨和轻油同时进入预热器预热至250℃左右后,混合气体进入三相电极浸入石油焦层导电发热的裂解炉进行裂解反应。开启循环冷却水阀门,进行冷却,以保护炉体。

裂解生成的混合气体,从裂解炉出来,经冷却套管冷却后,经第一旋风除尘器、第二旋风除尘器后,进入列管冷却器冷却至50℃左右,再经过布袋除尘器进一步除尘后送至吸收工段。

根据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文件要求,该单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裂解反应。

此工段主要危险性,裂解温度高达1C o

450,设备保护不好,有

烫伤的危险;同时裂解电流大,存在触电的危险。裂解气、连同部分石油焦,对管壁有冲刷作用,由于部分管段冷却介质为气氨和轻油,如果管壁发生泄漏,将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如果由于断电或引风机机械故障而使引风机突然停转,则炉膛内很快变成正压,会从窥视孔或烧嘴等处向外喷火,严重时会引起炉膛爆炸;如果燃料系统大幅度波动,燃料气压力过低,则可能造成裂解炉烧嘴回火,使烧嘴烧坏,甚至会引起爆炸;

三、吸收工段

裂解工段来的炉气进入吸收器,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氰化钠溶液,吸收后的氰化钠溶液,经中和液下泵打入成品贮槽中。从吸收器出来的气体(N2、H2、NH3等),再经尾气吸收器二次碱吸收后,通过真空泵抽至烟囱高空排放。产品送入氰化钠贮罐,成品液体氰化钠的贮存量为450m3,贮存天数为8-14天。

此工段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了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能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

另外,紧急情况下的放空装置,所排出的气体有中毒和爆炸的可能性,要控制放空速度。

3.2.2 中毒危险性分析

生产过程中主要有毒有害物料种类、分布及危害性如表3-3所示。由表3-3可见,剧毒物质氰化氢和氰化钠在厂区分布广泛。剧毒气体氰化氢作为中间产物,主要存在于氰化氢制备与净化单元和液氰制备单元;在液氰制备单元和液氰库房中,氰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释放出氰化氢剧毒气体。有毒物质的泄漏、飞溅均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

表3-3 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危害性及分布表

3.2.3 其他危险性分析

粉尘危害:裂解炉气夹带的炭粉,由于和HCN接触,吸附HCN,毒性很大。生产中定期或不定期排放炭粉时会飘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导致中毒。固氰生产车间和固氰库房存在剧毒氰化钠粉尘。

灼伤危害:存在两类灼伤,一类是化学灼伤,一类是高温灼伤。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氢氧化钠、液氨等碱性物质,容易对皮肤、眼睛、呼吸道造成伤害;生产系统中的高温设备、装置、管道若不采取隔热防护措施,也有灼伤的危险。

3.2.4 工艺过程危险、有害性分析小结

综上所述,XXXXXXXXX公司氰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灼烫、中毒和粉尘、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性。其主要的危险性是火灾、爆炸、中毒、粉尘和灼伤。

3.3 系统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3.3.1 火灾、爆炸

本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化工原料、中间产物或产品,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甲、乙类物质:如原料轻油(甲B)、液氨(乙类)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类可燃气体:如氰化氢和氢气等。它们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和易蒸发特性。由于化工原料或产品在装卸、储运、生产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地暴露于空气之中或与空气接触,当蒸发或产生的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或爆炸性混合系时,一旦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液氨在管线或装置破裂泄漏时还会发生蒸气爆炸。裂解气、连同部分石油焦,对管壁有冲刷作用,由于部分管段冷却介质为气氨和轻油,如果管壁发生泄漏,将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生产原料中,轻油(C5—C6)防火等级为甲类,液氨防火等级为乙类,轻油和液氨都是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因此轻油储罐区和液氨储罐区是火灾重点防范区。

3.3.2 泄漏、扩散

液体化工品,同时还具有易蒸发、易流淌和易扩散等特点,在装卸及生产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或损坏,以及其它一些人为因素的原因,有可能发生泄漏、蒸发及扩散事故,进而造成人员中毒,并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较大规模的泄漏事故,还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项目中液氨、液碱及氰化钠具有上述危险。

轻油与氨蒸发器出来的气氨进入预热混合器,然后在裂解炉中以石油焦粒作载体进行裂解反应,反应生成氢氰酸气体,氢氰酸气体经套管冷却、旋风除尘、列管冷却器冷却和布袋除尘后至吸收器,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成品液体氰化钠。氰化氢和氰化钠都是剧毒物品,因而整个生产车间内的设备、管道、阀门如泄漏就可能有剧毒物质流出。

3.3.3 中毒

液体化工品,多为有毒物质,本项目中的氰化钠、氰化氢为剧毒品,另外生产储运中的液氨也可引起人体中毒。由于上述化工产品或化学物品生产储运过程中的一些作业环节仍需人工完成,这些岗位的

作业人员与毒物(液体或其蒸气)相接触,不同程度地受到毒物危害。严重者会引起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事故。

3.3.4 灼伤、冻伤

本建设项目中烧碱及液氨的存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液体会溅溢接触到操作人员的皮肤或身体,烧碱会导致人体灼伤;由于液氨瞬间的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汽化热,会导致人体表面的局部温度迅速下降,从而形成冻伤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高温反应条件的存在,操作中处理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烫伤。

3.3.5 噪声

由于生产中使用真空泵和水泵,因而产生了噪声,现场噪声值为50分贝。对现场短暂操作的人员,不会产生影响。但对长期在真空泵房、水泵房及现场的工作人员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3.3.6 腐蚀

本项目中使用到液碱氢氧化钠,对反应设备、储存设备、管道和阀门都会产生腐蚀,从而导致碱液泄漏,引起人员灼伤等伤害。

3.3.7 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漏电伤害和触电及电弧烧伤等事故。

工厂电气设备较多,操作人员面较广,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不当或保养不善等将引起电气设备各绝缘性能降低,有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特别是在检修时,会因组织或安全措施不完备而造成触电事故。特别是裂解炉工段,裂解电流大,存在触电的危险。

3.3.8 静电

液体化工品沿管线流动摩擦,会产生、积聚静电。静电荷积聚的大小与设备因素(如管道的长度和内壁粗糙度、管道进出口形状、阀门与弯头等管件的组成、储运设备的导电性能等)、液体化工品因素(如液体化工品的流速、温度、杂质和水份含量)等有关。

静电的危害主要是静电放电,如果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液体化工品蒸气的最小点火能且液体化工品蒸气浓度正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就会立即引起燃烧和爆炸。

3.3.9 雷击

本工程建、构筑物较高,有可能遭到雷击,产生火灾、爆炸、设备损坏、人员触电伤害事故。防雷设施不齐全,建、构筑物等防雷接地措施不力等情况下,有可能在雷雨天气因雷击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3.10 车辆事故

本建设项目有部分原料和产品使用汽车运输,厂区内车辆进出频繁。车辆的装载和驾驶,车辆及驾驶员的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均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

3.4主要设备的危险性分析结果

XXXXXXXXX氰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主要设备的危险性分析见表3-3。

表3-3 主要生产设备的危险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氰化钠(30%液体)产品生产设备的主要危险性是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灼烫、触电。

氰化钠生产工艺

2.5.1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 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图3-1 工艺流程示意图 2.5.2 主要设备及布置 主要设备见表2-3: 表2-3主要设备一览表

轻油裂解法生产氰化钠的危险性分析

轻油裂解法生产氰化钠的危险性分析 氰化钠属剧毒危险化学品,主要用于冶金、电镀、医药及一些精细化工生产。轻油裂解法生产氰化钠是我国研究开发的生产工艺,为目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所采用。由于该生产工艺中采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或剧毒有害物质,生产操作中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加之有些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设备简陋,人员素质低下,事故隐患很多。因此,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 一、生产工艺简介 轻油裂解法生产氰化钠工艺流,主要原料为轻油(或汽油)、液氨和烧碱。产品为液体氰化钠(简称液氰)、固体氰化钠(简称固氰)。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氰化氢气体的制备与净化、液氰制备、固氰制备。 1.氰化氢气体的制备与净化 液氨经汽化器汽化后与汽油在文丘里管中混合,然后通过预热器加热到250℃~280℃进入裂解炉底部。炉内三相石墨电极浸入石油焦粒沸腾床层中,由于大电流导电发热作用,原料气在1450℃高温、微负压条件下发生裂解反应: CnH2n+n+nNH3→nNCN+(2n+1)H2 2NH3→N2+3H2 CnH2n+2→nC+(n+1)H2 生成以氰化氢、氢气为主并含有少量氮气和炭粉的裂解物,经换热冷却及旋风、布袋除尘器先后脱除炭粉,得到纯净裂解炉气。 2.液氰制备

纯净裂解炉气通入中和罐,与其中的液体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HCN+NaOH→NaCH+H2O 生成液氰。未反应的气体进入尾气吸收罐用液碱进一步吸收后,通过真空泵排至烟囱。尾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 3.固氰制备 液氰被送入节发器中,在负压条件下加热蒸发,蒸出的水蒸气用水冷凝,不凝气用真空泵抽送至烟囱。经蒸发浓缩后的母液进入结晶器,用水冷却降温,固液混合物排放到离心机中进行固液分离,固体产品称重装桶。为进一步减少固氰含水量,有的厂家在离心分离后增加一道烘干除水工序。 二、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性 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性大且数量钦的物料主要有汽油、氨、氢气、氰化氢。其部分理化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火灾爆炸危险物料的燃烧爆炸相关参数表 汽油库、氨库、高位汽油箱、氨氧化器中储存有较多的易燃易爆物质,正常情况下就有可燃蒸气散发出来。若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或操作不当,可能发生化学性爆炸。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739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正 式样本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氰化钠化验安全管理 1、氰化钠进厂后,要由专管人员开具请验单, 由化验室派专门人员去氰化钠仓库取样。 1.1取样时要由专管人员和投料人员一起到现场 监督取样。 1.2取样的数量、取样时间、结存量、取用人、 核对人、用途等项目要注册清楚。 1.3取好样后,要清理好现场,方可离开,由投 料人员护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 2、化验过程要由投料人员监督,氰化钠的分析 过程中严禁在酸性条件下工作,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危害人们的健康,化验结束应由化验人员和投料人员双方签字。 3、化验完毕所剩下的氰化钠要由投料人员护送回仓库,并登记清楚,化验过程中所用容器和现场都应清理,消毒清楚,分析后的母液要倒入处理缸中处理,不能乱倒,最后开好报告单,送交给仓库保管员。 二、液体氰化钠卸料安全管理 1、液体氰化钠槽车到厂后,投料人员接仓库管理员通知后,打开投料室,用取样瓶从槽车中取好样放回投料室,关好(锁好)投料室铁门(注:整个过程必须有 2 名投料人员在场)。 2、凭送检单通知质检科取样化验,化验人员取好样品后,投料员把多余的液体氰化钠倒入地缸,锁好大门,一名投料员跟随化验员到化验室。

氢氰酸生产工艺

氢氰酸生产工艺 1、氢氰酸的用途 氰化氢HCN亦名无水氢氰酸。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扩散。 这种性质使它在运输和使用中受到限制,甚至还可能被恐怖分子用来危害人类。鉴于这些,主要的氢氰酸生产国家开始对氢氰酸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美国一些主要道路上已被禁止运输氢氰酸,一些出口商必须从相关政府获得出口证书,同时保证它的合法使用才可以出口。 氢氰酸的用途很广,可用于制造尼龙、杀虫剂、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金银铜等的电镀、金银等的采矿业、制药灭鼠药、有机合成等离子蚀刻等。 尤其是已二醇和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对氢氰酸的需求就显示出很大的市场强劲。仅在美国2007年对氢氰酸的需求量将达84.8万吨,就世界范围来说全世界氢氰酸年产量约120万吨左右,且每年以1~1.5的速度递增,其中74%来源于直接法生产,其余来自丙烯腈的副产。 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加快对氢氰酸合成技术与生产工艺的研究,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氢氰酸生产工艺 生产HCN的传统工艺主要有Andrussow法以及由它引出的一系列氨氧化法、BMA 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 在国外主要使用直接法,也就是Andrussow法。 我国主要采取丙烯腈副产法生产氰化氢。主要氢氰酸生产企业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总厂、抚顺石化公司、河北诚信、安徽曙光等。 2.1、安氏法 氨氧化法就是在氨氧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氨源和氧源以及可氨氧化的有机物高温转化为氰化物的方法。 最传统的氨氧化法是Andrussow法,是由德国I.G公司安德罗索夫(L.Andrussow)提出,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氢氰酸的一种方法。 Andrussow法亦称安氏法或直接法,采用的主要原料是甲烷、氨气和氧气,故又叫甲烷氨氧化法。它是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生产氢氰酸的主要方法。

金属钠的应用及生产工艺

金属钠的应用及生产工艺 张 莉1,王树轩2 (11青海省计量测试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1;2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8) 摘要:介绍了金属钠的应用和生产工艺,并结合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现状,分析了建设金属钠装置的优势及可行性。 关键词:金属钠;工艺;装置 中图分类号:T Q110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996(2006)04-0096-02 1 金属钠的应用 111 用途 金属钠主要用于生产含铅汽油添加剂和石油脱硫剂、氧化剂、漂白剂、染料、农药、医药中间 体、催化剂、香料、有机化合物生产用的钠化合物。此外,难熔金属生产和核反应堆也有少量消费。 [1]金属钠生产铅钠合金,进而生产抗爆剂四乙基铅是其主要的传统用途。金属钠法生产三苯膦即三 苯基膦(TPP )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催化剂和医药工业的原料。[1]硼氢化钠是良好的还原剂,性能稳定 且具有选择性,主要用作醛类、酮类、酰氯类还原剂、塑料的发泡剂和医药中间体等,此外还用作高能燃 料、机制纸的漂白剂及造纸工业含汞污水处理等。目前我国硼氢化钠的应用已逐渐广泛。[2]叠氮化钠主 要由金属钠生产,其最大的用途就是生产安全气囊,为车祸、空难等事故提供安全保护。此外,叠氮化钠还用于多种有机和无机物的生产合成,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钠化合物产品。钠硫蓄电池是一种高温(300 ~350℃ )蓄电池,由于其充放电时无副反应,理论上充放电效率为100%,与常用的铅蓄电池相比,其优越性要大的多,因而是本行业的发展方向。[3]在核能利用方面,金属钠可作为核反应堆的冷却剂。难熔 金属如钛(熔点1725℃)、锆(1857℃)、铌(2468℃ )的冶炼中,常采用金属钠作还原剂。112 消费现状与预测 目前金属钠的消费中,靛兰生产占60%~70%,医药中间体30%~40%,农药和核反应堆用量约占5%。2004年靛兰产量419万吨(实际产量可能还大些),同比增长2516%,对金属钠需求量2125万吨;医药中间体消耗金属钠116万吨;加上农药和核反应堆的用量,以及0175万吨的净出 口量,2004年金属钠的消费量在416万吨以上,而国内实际产量只有414万吨。 [4]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金属钠消费和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①氰化钠生产。我国金矿属于低品位贫矿床,冶炼黄金每年需氰化钠4~5万吨,氨法生产每吨氰化钠需消耗钠约500千克[3]。由于丙烯腈工业副产的HC N 绝大部分以NaC N 回收,因此氨法生产氰化钠将不会再有大的发展。②靛兰染料。靛兰燃料生产是金属钠的最大用户,我国是靛兰染料出口大国,加入WT O 以后,靛兰染料出口大幅度增加,外贸部门对靛兰染料敞开收购,靛兰染料吨产品消耗金属钠01503吨[5]。预计2006年靛兰产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消耗金属钠量在415万吨左右[4]。③甲醇钠、乙醇钠。我国制药工业近年 来发展迅速,需要消耗大量甲醇钠、乙醇钠等中间体,主要由金属钠制造。[5]除个别厂家采用碱法生产的 甲醇钠、乙醇钠产品外,绝大多数均采用金属钠生产,目前对金属钠需求量在112~115万吨/年左右。④氢化钠、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是重要的还原剂,在有机合成和医药合成中有着广泛用途,随着国内外有机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用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用量较小,主要消费渠道是出口,年耗金属钠1500余吨。⑤四乙基铅。由于含铅汽油已基本被淘汰,铅钠合金和四乙基铅在燃油领域的用量已极度萎缩,但在化工等领域尚有少量用途。⑥其它精细化工。金属钠作为化学试 收稿日期:2006-04-29 作者简介:张 莉(1964— ),女,山西临汾人,工程师。第24卷 第4期2006年8月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 Vol 124No 14Aug 12006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739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标 准版本

氰化钠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氰化钠化验安全管理 1、氰化钠进厂后,要由专管人员开具请验单,由化验室派专门人员去氰化钠仓库取样。 1.1取样时要由专管人员和投料人员一起到现场监督取样。 1.2取样的数量、取样时间、结存量、取用人、核对人、用途等项目要注册清楚。 1.3取好样后,要清理好现场,方可离开,由投料人员护送到化验室进行化验。 2、化验过程要由投料人员监督,氰化钠的分析过程中严禁在酸性条件下工作,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危害人们的健康,化验结束应由化验人员和投料人员双方签字。 3、化验完毕所剩下的氰化钠要由投料人员护送回仓库,并登记清楚,化验过程中所用容器和现场都应清理,消毒清楚,分析后的母液要倒入处理缸中处理,不能乱倒,最后开好报告单,送交给仓库保管员。 二、液体氰化钠卸料安全管理 1、液体氰化钠槽车到厂后,投料人员接仓库管理员通知后,打开投料室,用取样瓶从槽车中取好样放回投料室,关好(锁好)投料室铁门(注:整个过程必须有2 名投料人员在场)。 2、凭送检单通知质检科取样化验,化验人员取好样品后,投料员把多余的液体氰化钠倒入地缸,锁好大门,一名投料员跟随化验员到化验室。

3、化验员化验时,投料员在旁监督,直到化验结果出来;化验员、投料员双人签字,方可回车间卸料。 4、卸料时,2 名投料人必须同时在场,一名投料员操作,另一名投料员在旁监护。投料员应先把槽车里的液体氰化钠打入或放入槽区内的地缸,再用液下泵把地缸的氰化钠抽入贮槽。为了防止直接接触氰化钠,操作时,投料员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防毒口罩等)。卸料过程中,同时应注意防止地缸氰化钠溢出(如有溢出, 投料员应把地凹中的液氰扫入地缸,然后用漂白粉清洗)。 5、卸完料后,通知质检科取样化验,化验员到后,投料员从贮槽人孔中取小瓶液体氰化钠,让化验员取好小样后(样品为0.6g 左右),把多余的液体氰化钠倒入地缸锁好贮槽取样人孔。用漂白粉清洗取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2018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气体、烟雾、蒸汽、喷雾;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或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预防措施之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禁止排入环境。事故响应: 食入: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轻轻地清洗。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服。被污染的衣服须经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如眼镜接触:用水细心地冲洗数分钟。如带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则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就医。 如果接触或有担心,就医。如感觉不适,就医。

氰化钠生产工艺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

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 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危险化学品物料的危险、有害性分析 3.1.1 危险化学品识别 XXXXXXXXX公司生产氰化钠(30%液体)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 氰化钠、氰化氢、氢气、氢氧化钠、液氨等6种。 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规范和标准,上述危险化学品分类编号及其火灾危险、职业危害汇总于表3-1。 表3-1 产品及原料危险、危害特性 系统内物质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甲类物质的有氰化氢、氢气,这些物质火灾危险性最大;氨为乙类物质。 系统内会产生职业危害物质:属极度危害(Ⅰ级)的有氰化氢和氰化钠;轻度危害(Ⅳ级)的有氢氧化钠和液氨。 氰化氢和液氨属于腐蚀品,对人体会造成灼烫伤害。 分析结果:系统内危险化学品涉及易燃液体、有毒品和腐蚀品,其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 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腐蚀金属。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金属腐蚀物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20 紧急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14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6 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腐蚀金属。 健康危害: 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环境危害:

氰化钠生产工艺

我国目前生产氰化钠产品的工艺方法主要有四种:氨钠法、安氏法、丙烯腈副产法、轻油裂解法。本项目中采用轻油裂解法,此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操作安全,行之有效,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氰化钠企业采用的工艺路线。 轻油裂解法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此工艺方法的特点: (1)C5-C6轻油性质稳定,且以石油焦为载体,反应温度高。轻油的工艺利用率为100%,液氨的工艺收率为90%以上。 (2)采用循环封闭式的生产方法,系统生产连续化,坚持微负压操作,确保无泄漏操作,反应安全。 (3)此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明了,生产技术装备较简单。 整个装置分为原料储运系统、反应裂解系统、炉气处理系统、成品吸收系统以及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工艺过程为,将轻油和氨气按比例在雾化器中混合,预热至280℃在电弧中裂解反应,温度1C o 450,以石油焦作载体,密闭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氨化,反应产生氰氢酸气体,经除尘、冷却至50℃,再用30%液碱溶液吸收,当NaCN含量达30%以上即为液体氰化钠成品,尾气再用20%液碱溶液吸收。

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 5H 12+5NH 3 电弧 C o 14505HCN+11H 2-243.3千卡 HCN + NaOH NaCN+H 2O 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1所示: 3.1.1 危险化学品识别 XXXXXXXXX 公司生产氰化钠(30%液体)产品中,使用的原料列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1号公告《危险化学品名录》的有: 氰化钠、氰化氢、氢气、氢氧化钠、液氨等6种。 根据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24001《化工行业职业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实用版

YF-ED-J868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工艺简述 以丙烯腈生产的副产物氢氰酸(含HCN大 于99.6%)与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 应器中于温度50~55℃条件下,进行液相中和 反应,迅速生成氰化钠。氰化钠溶液经蒸发、 结晶、离心脱水、干燥、成型压片、包装即为 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钠产品。 防毒是本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原料 氢氰和产品氰化钠均系剧毒物质,该装置属有 毒、有害生产。氢氰酸还属一级易燃液体。 2重点部位

2.1氰化钠反应器该反应器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氰化钠在60℃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应过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乱状态,处理过程不仅麻烦且很危险。 3安全要点 3.1氰化钠反应器 3.1.1由于氢氰酸的沸点较低、毒性极大,

氰化钠

物理性质 为立方晶系,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能溶于水、氨、乙醇和甲醇中。[3] 化学性质 在1.34℃以下,氰化钠的水溶液可结晶出氰化钠结晶,常含有1个或2个结晶水。温度达到34.7℃以上时,则失去结晶水,成为强碱弱酸盐。 极易与酸作用,甚至很弱的酸亦能与之反应。铁、锌、镍、铜、钴、银和镉等金属溶解于氰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相应的氰化物。 在氧的参与下,能溶解金和银等贵金属,生成络合盐。为剧毒化学品。 遇水、酸放出剧毒易燃氰化氢气体;[4] 与酸不共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在潮湿的空气和水中可能分解。有氧条件下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烟雾。[5]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热分解产物:(CN)2;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 常见处理方法: NaCN+Na2S2O3===NaSCN+Na2SO3 CN-+S2O32-===SCN-+SO32-(产生弱毒性的SCN-)

作用,获得均匀的镀层。[6] 冶金工业中用于提取金、银等贵重金属。 化学工业中是制造各种无机氰化物和发生氢氰酸的原料,也用于制造有机玻璃、各种合成材料、丁腈橡胶、合成纤维的共聚物。 染料工业中用于制造三聚氰氯(活性染料中间体,又为生产增白剂的原料)。 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氰乙酸甲酯和丙二酸二乙酯等。纺织工业中用作媒染剂,还用于钢的液式渗碳,渗氮。 直接利用氰化钠生产的重要无机氰化物主要有黄血盐钠、黄血盐钾、氰化钾、氰化锌、氰化钡、氰化亚铜、硫氰化钠、硫氰化钾;有机氰化物有氰乙酸、丙二腈、蛋氨酸、氰苄、三聚氰氯等。利用氰化钠发生氰化氢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氰化钠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 sodium cyanid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腐蚀金属。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 金属腐蚀物类别 1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氰化镀铜工艺介绍

氰化物镀铜技术的介绍和说明 氰化物镀铜和氰化镀铜是常见的电镀铜工艺! 铜:标准电极电位较正,有良好的稳定性,质地柔软、韧性好,是热和电的良好导体,铜层孔隙少、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基体金属与表面镀层的结合强度,同时也可减少整个镀层的孔隙,从而提高了镀层对基体的防护性能。在电镀生产中通常采用铜+镍+铬的组合工艺加工方法来获得有较好防腐的、装饰性良好的镀层。 目前,由于锌合金压铸件制作成本低、制作工艺较易,锌制品作用大增,锌合金压铸件用于制作饰品、拉链头、工艺品等,而锌合金压铸件无法承受酸性镀液的腐蚀,所以,人们常用氰化物镀铜作锌合金压铸件的预镀层。这是由于铜底层保护了锌合金压铸件不受酸性镀液的腐蚀,并防止了置换镀,而使铜上的镀镍层具有较好的结合性,提高了锌合金压铸件镀层的抗蚀性能。 但是氰化物镀铜存在着毒性较大的缺点。同时必须考虑废水和废气的处理。 一、氰化物镀铜的特点: 氰化物镀铜是应用最广泛、最早的古老镀铜方法。镀液以氰化钠作络合剂,络合铜离子,也就是铜氰络合物[铜氰络离子Cu(CN)3]2-和一定量的游离氰化物(CN-)组成,呈强碱性。氰化钠有很强的活化能力和络合能力、又是强碱型,所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特点一、这个电镀工艺的镀液有一定的去油和活化的能力; 特点二、氰化物络合能力很强、槽液的阴极极化很高,所以具有优良的均镀能力和覆盖能力,能在各种金属基体上镀上结合力很好的铜层; 特点三、各种杂质对镀液影响较少,工艺规范要求较宽,容易控制,基本上能适应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电镀要求。 特点四、氰化镀铜所获得的镀层表面光亮,结晶细微,孔隙率低。容易抛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焊性。 氰化物镀铜在整个电镀工序中是一个较重要环节,因此,一个电镀技师的现场控制水平决定了产品的电镀质量。 二、氰化物镀铜的镀液成分: 1.主盐:氰化亚铜(CuCN)、是供给镀液铜离子(Cu-)的来源,配制溶液时以氰化亚铜形式加入,而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控制金属铜含量(氰化亚铜含金属铜70.9%),因为铜含量与游离氰化物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笔者认为氰化亚铜宜控制在35-80g/L之间较为合适,亚铜含量高,上铜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但氰化亚铜过高,问题也明显增多,起泡的几率加大了很多。氰化亚铜太低时,阴极极化值增大,电流效率显著下降,允许的工作电流密度低,电镀速度慢,效率低。 总的来说氰化亚铜的含量多少,与不同的零件金属基体有关,其配方及操作条件也稍有改变,如;滚镀普通铁件打底的碱铜一般30-50g/l,但锌合金压铸件就不同了,因锌合金压铸件打底铜层要加厚,铜层厚度一般不低于5μm,所以,电镀锌合金压铸件的溶液氰化亚铜的含量要达到50-80g/L。应该注意的一点,平时如需补加氰化亚铜、不能用镀液来溶解,一定要用纯水溶解,而且一定要与氰化钠反应完全、方可加入镀槽。 经常有岗位技工问;为什么按分析结果补好氰化亚铜,补加后的一段时间内、镀层的质量比没补前更差?实际上这问题很简单,这就是把没反应完全的材料、加入镀槽的明显表现。特别是用槽液来溶解亚铜的,更不容易及时、完全的反应好。如条件许可,最好的方法是;用

氰化物

氢氰酸 氢氰[qīng qíng]酸分子结构是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可以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有剧毒。 目录 1管制信息 2概述 3成分组成 4危险性 5急救措施 6消防措施 7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理化特性 9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毒理学 11生态学 12废弃处置 13运输信息 14法规信息 1管制信息编辑

氢氰酸 氢氰酸(剧毒) 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2概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氢,氢氰酸(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cyan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826 CAS No.:74-90-8 分子式:HCN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杂化轨道成键、存在碳氮叁键,分子为极性分子。 分子量:27.03 (本品的钾,钠等盐用于电镀) 毒性:剧毒 3成分组成编辑 有害物成分CAS No. 氰化氢74-90-8 4危险性编辑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可致眼、皮肤灼伤,吸收引起中毒。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 5急救措施编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在有六氟灵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六氟灵冲洗,建议一次使用一整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也可使用六氟灵进行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6消防措施编辑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长期放置则因水分而聚合,聚合物本身有自催化作用,可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佩戴氧气呼吸器,在安全距离以外或有防护措施处操作。灭火剂:干粉、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通用版)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通用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98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通用版) 1工艺简述 以丙烯腈生产的副产物氢氰酸(含HCN大于99.6%)与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器中于温度50~55℃条件下,进行液相中和反应,迅速生成氰化钠。氰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离心脱水、干燥、成型压片、包装即为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钠产品。 防毒是本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原料氢氰和产品氰化钠均系剧毒物质,该装置属有毒、有害生产。氢氰酸还属一级易燃液体。 2重点部位 2.1氰化钠反应器该反应器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

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氰化钠在60℃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应过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乱状态,处理过程不仅麻烦且很危险。 3安全要点 3.1氰化钠反应器 3.1.1由于氢氰酸的沸点较低、毒性极大,且易燃、易爆,所以对装置投料前的系统气密性试验要严格认真地进行检查。所有涉及氢氰酸的设备和管道上的密封点,均不允许有渗漏现象。生产中要经常巡检,发现有泄漏时,应立即切断物料来源或做停车处理。不准在有泄漏的情况下生产,防止中毒或爆炸着火。 3.1.2氰化钠反应器的生产操作,要按控制程序进行,经常检查是否有控制机构失灵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发生氢氰酸自聚或爆炸事故。 3.1.3氢氰酸和氰化钠的含水物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镍、铜、金、银等耐腐蚀金属也有腐蚀作用,而且有的还能产生晶间腐蚀。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024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标 准版本

氰化钠安全生产要点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工艺简述 以丙烯腈生产的副产物氢氰酸(含HCN大于99.6%)与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反应器中于温度50~55℃条件下,进行液相中和反应,迅速生成氰化钠。氰化钠溶液经蒸发、结晶、离心脱水、干燥、成型压片、包装即为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钠产品。 防毒是本装置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原料氢氰和产品氰化钠均系剧毒物质,该装置属有毒、有害生产。氢氰酸还属一级易燃液体。 2重点部位

2.1氰化钠反应器该反应器是本装置的关键设备。危险因素较多,进出反应器的物料均为剧毒品,且反应前有易燃性质。生产控制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稍有失误即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发生事故。如液体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会很快发生自聚反应,不仅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压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体使生产无法进行下去,严重时也可造成管道堵塞或设备爆炸事故;氰化钠在60℃以上的温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应过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乱状态,处理过程不仅麻烦且很危险。 3安全要点 3.1氰化钠反应器 3.1.1由于氢氰酸的沸点较低、毒性极大,且易燃、易爆,所以对装置投料前的系统气密性试验要严

格认真地进行检查。所有涉及氢氰酸的设备和管道上的密封点,均不允许有渗漏现象。生产中要经常巡检,发现有泄漏时,应立即切断物料来源或做停车处理。不准在有泄漏的情况下生产,防止中毒或爆炸着火。 3.1.2氰化钠反应器的生产操作,要按控制程序进行,经常检查是否有控制机构失灵等异常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避免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发生氢氰酸自聚或爆炸事故。 3.1.3氢氰酸和氰化钠的含水物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镍、铜、金、银等耐腐蚀金属也有腐蚀作用,而且有的还能产生晶间腐蚀。因此,应定期对该装置的设备、管道的腐蚀情况检测,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由于腐蚀造成的设备泄漏损坏而出现严重事故。

氰化钠库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506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氰化钠库管理制度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氰化钠库管理制度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严格执行能够《化学物品管理规定》 二、进入库房,不得携带烟、火,不得携带与库存物有反应的化学物品。 三、严格库房管理制度,实行双人双锁,单人不得进入库房。 四、严格领用手续,领用单上必须有主管领导、领用单位负责人、配药人员、压运人员签字。 五、严格登记手续,登记薄上必须有库管员、领用人员、保卫人员签字, 六、严格退库登记手续,当班未配完的,要立即退回库房,库管员工认真登记,并退库人、库管员签字。

七、经常检查、清点、清理库房,确保库房安全、清洁、帐物相符,物品底数清楚。 八、库房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九、闲杂人员不得进入库区。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 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

氰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氰化钠;山奈;山奈钠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2 CAS NO. 143-33-9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毒性:生产中,可因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蒸气或室温下吸入粉尘而引起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遇酸产生剧毒气体 第三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减少飞扬、避免雨淋。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至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