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PPTword版)

昆虫学(PPTword版)
昆虫学(PPTword版)

第一章昆虫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

§1昆虫的形态构造

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特性,掌握其基本结构,对于识别昆虫、了解习性、进而对益虫的利用和害虫的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分头、胸、腹三段:

头:口器、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有2-3个单眼,极少数有1个或无。

胸:3对胸足、2对翅(多数)

腹:外生殖器、1对尾须

胸部:3对胸足、2对翅(多)

腹部:外生殖器、1对尾须

二、昆虫的头部

感觉、取食中心

(一)头部的构造p8图1—2

(二)头部的感觉器官

1、触角

功能:感觉、触觉、嗅觉

构造:柄节、梗节、鞭节

分类意义:识别种类的依据,辨别雌雄

类型:线状、刚毛状、念珠状、栉齿状、锯齿状、棒状、锤状、具芒状、鳃片状、羽毛状、膝状、环毛状

2、眼

功能:视觉

类型:

复眼:

单眼:背单眼:一般成虫,不完全变态类幼虫

侧单眼:完全变态类幼虫

单眼的数目、位置和排列可作为分类特征

3、口器

功能:取食、味觉、嗅觉、防御

结构:

主要类型:咀嚼式、刺吸式、锉吸式、虹吸式、舐吸式

咀嚼式构造: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及1对下颚须、下唇及1对下唇须、舌

危害特点:取食植物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叶片缺刻、穿孔、蛀孔、隧道、卷叶

刺吸式构造:上、下颚变为口针,下唇演变为喙

危害特点:取食植物汁液,造成病理或生理伤害,植物呈褪色斑点、卷曲、皱缩、枯萎、畸形、虫瘿,且传播植物病毒锉吸式构造:右上颚退化,左上颚及1对下颚演化为口针。

危害特点:同刺吸式昆虫

虹吸式构造:上颚缺,下颚发达,外颚叶延长并形成管状的喙。

危害:取食花蜜。仅吸果夜蛾能危害果实。

舐吸式上、下颚大部分消失,下唇演化为喙,端部膨大为两个唇瓣,两唇瓣间有一小孔,为前口,上唇片状。

危害特点:有些蝇类在前口附近的环沟间长有短小刺状的前口齿,取食时,唇瓣上翻,前口齿外露,以齿锉刮食物。了解昆虫口器构造、类型的意义:知道害虫的危害方式,正确选用农药、合理施药

病害

a蝶虹吸式

b.跳蚤刺吸式

c.家蝇舐吸式

d.工蜂嚼吸式

e.虎甲咀嚼式

f.蚜虫刺吸式

g.蚊子刺吸式

h.蓟马锉吸式

三、昆虫的胸部

分3节,每节4个板块运动功能

(一)胸足

1、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

2、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a、龙虱b、豉甲c、蜜蜂d、螳螂e、粪金龟f、蝼蛄g、蝗虫

(二)翅

1、基本构造

三边:前缘,外缘,后缘

三角:肩角、顶角、臀角

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

2、假想脉序:翅脉、翅室;脉序或脉相

3、翅的连锁

4、翅的类型(ppt):膜翅,缨翅,毛翅,鞘翅,鳞翅,覆翅,半鞘翅,

四、昆虫的腹部

代谢、生殖

分9-11节,每节2块板,附肢有尾须、外生殖器,1-8对气门

1、腹部的附肢

♀:产卵器

第8、9节附肢,为3对产卵瓣。位于第八腹节的为腹产卵瓣,第九腹节的为内产卵瓣和背产卵瓣

形状不同,产卵方式、部位不同

♂:交配器(交配器)

阳茎(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抱握器(第九腹节的突出物)

2)尾须

3)幼虫腹足

鳞翅目:5对,或2、3对,第3-6腹节、10节

膜翅目:6-8对,10对

五、昆虫的体壁

功能:着生肌肉

皮肤作用:防止水分蒸发,保护内脏免于机械损伤,防止微生物、有害生物入侵,感觉器官与外界取得联系

(一)体壁的结构与特性

里:

1)底膜:

2)皮细胞层:分泌非细胞物质刚毛、鳞片、腺体

3)表皮层

内表皮:柔软,延展性

外表皮:坚硬,坚韧性

上表皮:角质精层(多元酚);蜡层(蜡质,不透性);护蜡层

外:蜡质,保护体内水分免于过量蒸发,防止水溶性物质侵入

(二)体壁的衍生物

外突:刻点、脊纹、小棘、毒毛、刺、鳞片

内陷物:内脊、内突、内骨腺体

(三)体壁的色彩

色素色、结构色、混合色

§2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主要研究昆虫的个体发育史、年生活史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性

两性生殖寄蝇

孤雌生殖蚜虫

多胚生殖茧蜂寄生蛱蝶幼虫

卵胎生蓟马、介壳虫、家蝇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和变态

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幼虫孵化

胚后发育:从幼虫孵化到成虫羽化

(一)变态及其类型

1、变态

2、主要类型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渐变态:蝉

过渐变态:有类似蛹的时期,如缨翅目、粉虱、雄性介壳虫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蝇科)

复变态:1龄-衣鱼式;2,3,4龄-蛴螬式;5龄-拟蛹;6龄-蛴螬式(锯角豆芫菁)

(二)各虫期的特征

1、卵期

卵的大小:0.02mm,9-10mm,一般0.5-2mm

形状:各异草蛉、茶翅蝽、蝉、舞毒蛾

产卵方式

产卵场所

利于识别害虫种类、害虫调查与防治

2、幼虫期

孵化、龄期、蜕皮与生长

1)特点及意义

大量取食,以惊人的速度增大体积,大量获取并积累营养,以完成胚胎发育所未能完成的发育过程,为发育成性成熟的、能生殖的成虫创造条件。

幼虫期大量取食,是很多农林作物的害虫,是防治的重点虫期;或为农林害虫的捕食或寄生天敌。

2)幼虫类型:

多足型:鳞翅目、叶蜂幼虫如:柑桔凤蝶、黄斑天社蛾、麦叶蜂、棉大造桥虫

寡足型:蛴螬,天牛等甲虫幼虫

无足型:蚊、蝇、蜜蜂幼虫青蜂幼虫、花蝇幼虫、潜蝇幼虫、孑孓

3、蛹期

预蛹期、化蛹

1)特点及意义

不食不动,表面静止,但内部进行着激烈的变化,幼虫的一些器官降解,成虫的器官形成。不能活动,易遭受敌害,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

2)蛹的类型:

被蛹黑脉蛱蝶蛹、金凤蝶蛹、舞毒蛾蛹、蛾被蛹和茧中蛹

裸蛹小蜂蛹、蛇蝇、蜜蜂蛹

围蛹蝇类蛹如:南美斑潜蝇

4、成虫期

羽化、补充营养、交配前期、产卵前期、多型现象、雌雄二型(尾须,♂下)

实践意义:补充营养:预测预报、设置诱集方法等

三、昆虫的季节发育

(一)昆虫的年生活史

世代

生活史

化性voltism:昆虫在1年内发生固定代数或完成一代所需要固定时间的特性。

世代重叠:二化性或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长等而使前后世代间明显重叠的现象。

局部世代:同种昆虫在同一地区具有不同的化性的现象。

世代交替:一些多化性昆虫在一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常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世代交替的现象。(二)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在昆虫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因遇到不良环境条件而出现停滞生命活动的现象以度过不良环境阶段。

休眠:由不良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解除不良条件后昆虫可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可以任何虫态或虫龄

滞育:由环境条件引起,但通常不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命活动停滞,解除不良条件昆虫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现象。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光周期、温、湿度、食物、激素兼性滞育专性滞育

实践意义:掌握昆虫个体的个体发育史和季节发育的规律,即掌握昆虫的繁殖、变态、生活史、休眠和滞育特性,可帮助我们从各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中,找出它们的薄弱环节,采用适当的防治措施,达到有效控制害虫发生危害的目的。

四、昆虫的主要习性

习性habits:昆虫种或种群具有的生物学特性。

行为behavior:昆虫的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综合而使效应器官产生的反应。

(一)活动的昼夜节律

昼出性、夜出性;弱光性、生物钟

(二)假死性

昆虫因接触某种刺激而突然停止活动、佯装死亡的现象。

(三)趋性

朝向(正趋性)或离开(负趋性)刺激源的运动

趋光性phototaxis:向光源移动或背离光源

趋化性chemotaxis:趋向或背向化学刺激源方向移动

趋湿性hydrotaxis:向较高湿度或水气区移动的现象

趋温性thermotaxis:向最适温区移动的现象趋热性

趋声性phonotaxis:种内因异性鸣声或人工模拟声信号引起的定向反应和运动

意义:管理昆虫,采集标本、检查检疫性害虫、预测预报、诱杀害虫

(四)群集和迁移

1、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临时性聚集、永久性聚集

2、扩散:昆虫群体因密度效应或,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原发地向周边地区转移、分散的过程。

影响害虫的传播、蔓延、分布、扩散的因子

3、迁飞:昆虫通过飞行而大量、持续地远距离迁移。

迁飞规律的研究、预测害虫的发生、制定防治策略

(五)食性foodhabit

食物性质:植食性phytophagousorherbivorous:植物

肉食性sarcophagousorcarnivorous:动物

腐食性saprophagousomn:已死亡或腐烂的动物或植物

杂食性omnivorous:植物、动物

食真菌的fungivorous、coprophagous

食物范围:多食性polyphagous:不同科的动、植物

寡食性oligophagous:同一科的动、植物

单食性monophagous:一种或近缘的几种动、植物

§3昆虫的分类

分类的意义:识别害虫、利用益虫、防治害虫

主要任务:研究昆虫种类的鉴别和亲缘关系

一、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系统

以形态学为依据,结合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地质学、地理学,以正确鉴别相似种和揭示昆虫的亲缘关系。

(一)种的概念

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它们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从而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它类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二)昆虫的学名

拉丁名:Linnaeus(1758年)创立的双名法

(三)昆虫纲的分类系统34目

有翅亚纲外翅部18目螳xiu目(2002年新建)

内翅部11目

二、园艺昆虫主要目概说

一)、等翅目

1、分类概况:全球已知2500多种,分属5—9科。我国目前已记录4科43属323种,估计可达到400种或更多。

2、形态特征

小到中型,白色柔软;咀嚼式口器,上颚发达;触角念珠状;

无复眼,或发达、痕迹状,单眼无或1对;后翅相似,膜质;多态。

3、生物学

两性卵生;社会性;不完全变态;生活于土中,取食活或死的植物质,

或生活于木材中,为家具、建筑物、树木的害虫。

4、主要科:白蚁科、(鼻)犀白蚁科

二)、直翅目

1、分类概况:三亚目、12总科、26科,全世界记载的在12,000种以上。

2、形态特征:中、大型;标准咀嚼式口器;单眼2-3个;触角线状或角状;

前胸发达,前翅覆翅;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雌虫产卵器发达;雄虫多有鸣器。

3、生物学:两性卵生;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4、主要科

Ⅰ、螽斯亚目1、螽斯科2、蟋蟀科

Ⅱ、蝼蛄亚目3、蝼蛄科

Ⅲ、蝗亚目4、蝗科

三)、同翅目

4、主要科

Ⅰ、蝉亚目

1、蝉科

2、叶蝉科

3、蜡蝉科

4、飞虱科

Ⅱ、木虱亚目5、木虱科

Ⅲ、粉虱亚目6、粉虱科

Ⅳ、蚜亚目7、蚜科

Ⅴ、蚧亚目8、绵蚧科9、蚧科10、盾蚧科

六)、鳞翅目

1、分类概况

全世界已知约140,000多种,中国已知约8000种。

可分为3亚目:翅轭亚目、翅缰亚目、锤角亚目

20总科、135科。

或2亚目:锤角亚目、异角亚目

或5亚目:轭翅亚目、毛顶亚目、外孔亚目、单孔亚目、双孔亚目

2、形态特征

小到大型,体翅表面上有鳞片;触角多样,线状、梳状、棒状、羽毛状;

口器虹吸式;翅脉完整,13-14条,有一大的中室。

3、生物学

完全变态,被蛹;两性生殖;成虫多不取食(吸果夜蛾除外),幼虫为害,为多足型幼虫;多为植食性,个别捕食性(一种小灰蝶捕食竹介壳虫),或寄生性(寄蛾寄生于斑衣蜡蝉)。蛾晚上活动,蝶白天活动。

4、主要科

Ⅰ、翅轭亚目1、蝙蝠蛾科

Ⅱ、翅缰亚目2、木蠹蛾科3、潜蛾科4、刺蛾科

5、麦蛾科

6、菜蛾科

7、卷蛾科

8、螟蛾科

9、尺蛾科10、枯叶蛾科11、夜蛾科12、毒蛾科

13、天蛾科14、蚕蛾科15、天蚕蛾科

Ⅲ、锤角亚目16、弄蝶科17、凤蝶科18、粉蝶科

19、蛱蝶科20、眼蝶科21、斑蝶科22、灰蝶科

七)、鞘翅目

1、分类概况

全世界已知约330,000种,占昆虫纲40%以上,我国记载约7000种。

分4个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肉食亚目(本书管头亚目)

或5个亚目:原鞘亚目、菌食亚目、多食亚目、肉食亚目、象虫亚目(小蠹、象虫)

2、形态特征

微小到大型,体壁坚硬;前翅鞘翅;无单眼,个别科有1-2眼;

触角长,10-11节;可见腹节10节以下;咀嚼式口器。

3、生物学

完全变态;裸蛹;多为两性生殖,少数卵胎生;肉食性、植食性、多食性、腐食性、尸食性;

成虫大多有趋光性、几乎所有都有假死性;无茧,土中化蛹;生活史长,少数天牛幼虫期25-30年。

4、主要科

Ⅰ、肉食亚目1、虎甲科2、步甲科

Ⅱ、多食亚目3、叩头甲科11、吉丁甲科

13、瓢甲科15、金龟甲科16、丽金龟科

Ⅲ、(管头)象虫亚目

21、象甲科22、蚁象甲科23、小蠹科

Ⅳ、菌食亚目球甲总科

八)、膜翅目

1、分类概况:全世界已知约120,000种,我国约2400种,但未知种类很多,估计可能接近于鞘翅目的种类(250,000种,现330,000种)。一般2亚目:广腰亚目、细腰亚目或是3亚目:广腰亚目、细腰亚目、针尾亚目

共23总科、73科(现115科)

2、形态特征

微小(2mm以下)至大型(7mm以下),如赤眼蜂0.2mm;咀嚼式、嚼吸式口器;

单眼3个;膜翅,后翅前缘有翅钩列;有并胸腹节,腹部第1节并入后胸,第2节缩小成腰称腹柄。

雌虫具锯状、针状产卵器。

3、生物学

完全变态,裸蛹;两性生殖、兼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虫多为无足型,食叶性为多足型;

植食性、肉食性、寄生性;具社会性(有多型现象、性二型现象)。

4、主要科

Ⅰ、广腰亚目1、叶蜂科2、树蜂科

Ⅱ、细腰亚目4、姬蜂科5、小茧蜂科

6、小蜂科9、赤眼蜂科

Ⅲ、针尾亚目12、蚁科13、胡蜂科

17、蜜蜂科

九)、双翅目

1、分类概况

全世界已知约150,000种,我国已知约5000种以上。

过去分2亚目:直裂亚目、环裂亚目。70年代以来分3亚目:长角亚目、短角亚目、芒角亚目

2、形态特征

成虫只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口器刺吸式、刮吸式或舐吸式;触角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

3、生物学

完全变态,围蛹、被蛹或裸蛹;幼虫为无足型或蛆型;

绝大多数为两性生殖,一般为卵生,麻蝇、家蝇和寄蝇、为卵胎生,一些瘿蚊、摇蚊为幼体生殖;

幼虫食性:取食腐败的有机质、捕食性、寄生性、取食动物血液、少数植食性为农业林害虫。

成虫自由、白天活动,取食液体或腐烂的有机物。

4、主要科

Ⅰ、长角亚目1、瘿蚊科2、摇蚊科3、蚊科

Ⅱ、短角亚目4、虻科5、盗虻科6、蜂虻科

7、水虻科

Ⅲ、芒角亚目8、蚤蝇科9、食蚜蝇科10、实

蝇科11、潜蝇科12、果蝇科13、水蝇科

14、黄潜蝇科15、寄蝇科16、花蝇科

第二章昆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系关系的科学。

环境因子:气候、生物、土壤因子

一、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一)、温度

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这个温度称为有效温度。8-40℃

最适温区:最适于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22-30℃

温度主要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

1、温度对昆虫发育的影响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昆虫的发育速率和温度成正比。

最高有效温区或高温临界:35-40℃

有效积温(K):在昆虫某一发育阶段,超过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的累积值称为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温度(Cs)或最低有效温区:昆虫开始发育的温度。8-15℃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为了完成某一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热量累积,并且完成这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温度累积值是一个常数。

K=N(T-Cs)或N=K/(T-Cs)

或用速率表示:V=(T-Cs)/KT=Cs+KVV=1/N

其中,K——有效积温,Cs——发育起点温度,T——环境温度,N——发育历期,V——发育速率。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

①推测一种昆虫的地理分布界限和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

n=K1/KK1:某地对这种昆虫全年有效积温的总和;K:某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积温。

n≥1这种昆虫在某地有分布,n<1没有分布

②预测昆虫的发育期

N=K/(T-Cs)某虫卵发育起点温度为13.1℃,有效积温45.3日度,估计产卵后的平均温度为20℃,幼虫孵化期为N=45.3/(20-13.1)=6.56天③控制昆虫的发育期

T=K/N+Cs

局限性:①假定条件T=KV②存在发育恒温区③恒温下测定④有滞育或高温下夏蛰

生殖:在可能生殖的温度范围内,生殖力随温度长高而增强。

寿命:一般随温度升高,寿命缩短。

活动: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活动随温度升高活动加强,

分布;区系构成;

二)湿度

1、降雨对昆虫的影响

降雨通过影响大气或土壤湿度而影响昆虫;直接杀伤昆虫。

2、湿度对昆虫影响的实质

主要通过影响虫体水分的蒸发和虫体的含水量,其次影响虫体的体温和代谢速率,从而影响昆虫的成活率、生殖力和发育速率。如昆虫的孵化、蜕皮、化蛹、羽化等生命过程

三)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作用

1、温、湿系数及其应用

不同的温湿度组合对昆虫的孵化率、幼虫死亡率、蛹的羽化率和成虫的产卵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温湿度系数:Q=R.H./T

其中,Q——温湿系数,R.H.——相对湿度,T——温度。

或Q=M/∑T

其中,M——降水量,∑T——平均温度总和。

应用:定性预测害虫发生程度,为定性指标,即经验指数。

2、气候图及其应用

气候图:纵轴——每月平均温度;横轴:R.H.——每月平均相对湿度,或M——每月降雨量

研究温湿度组合对昆虫地理分布和发生量的影响

应用:预测害虫的发生程度,地理分布

四)光对昆虫的影响

光的性质、强度、光周期

光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滞育)、生殖、存活、活动(趋光性)、取食(昼夜节律)、迁飞等。

五)风对昆虫的影响

影响昆虫的迁飞、扩散

二、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生物因子:寄主植物、捕食或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

一)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1、植物影响昆虫

生长发育、繁殖、寿命、种群数量、种群和群落的特点

昆虫形成对食物的不同适应性,即食性分化:狭食性、广食性;多食性、寡食性、单食性

2、昆虫对植物的作用

植物形成抗虫性: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生物防治的依据

二)昆虫与其它动物的关系

昆虫与天敌:捕食性、寄生性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协同进化

天敌昆虫、蜘蛛、鸟类、兽类、爬行类等

三)昆虫与微生物的关系

真菌:球孢白僵菌、蚜霉菌

细菌:苏云金杆菌(Bt)

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线虫:索线虫科、新线虫科(DD-136线虫)

立克次氏体:鳃金龟的微立克次氏体

原生动物:家蚕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

二、土壤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一)土壤温度:生长发育、垂直活动

二)土壤湿度:分布、危害、数量、活动

三)土壤化学、物理特性和结构

pH值:分布

含盐量:分布

有机质含量:分布、种群数量、种类组成

机械组成:分布、活动

§2昆虫的种群与群落生态

一、昆虫种群生态

一)种群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种群:在特定时间里、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的主要特征:1、生物学属性

2、分布型、种群动态(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数量动态)、种群密度

二)种群结构组成特征

性比:♀︰♂

年龄组配:表示种群内各年龄(成虫期、蛹期、各龄幼虫、卵等)的相对百分比。对于连续增长并世代重叠的种群而论,年龄组配是反映种群发育阶段并预示种群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也有重要的影响。

多型现象昆虫各型个体的比例也是种群结构的指标。

三)种群的生态对策

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P59表2-1

K对策r对策

Deevey氏存活曲线:为比较具有不同生活周期的有机体的存活曲线,以X(与平均寿命相比的偏离百分比)为横坐标,即平均寿命取值为0,出生时取值为-100。纵坐标为存活率的对数值。

二、昆虫与生物群落

一)基本概念和特征

1、群落:在一定空间或一定的生态环境里几个或所有种群相系松散结合的一种单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

2、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

IPM的效益比较群落的优势种:在整个群落中或群落不同营养阶层中,数量上或功能上占据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功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物种。

相对丰富度、群落的生长形式及其结构、营养结构、群落的演替

二)群落的多样性:物种数多少,物种个体数的多少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出群落内的种间或种内的竞争关系和发展趋势。环境监测的生物指标

三)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1、群落的结构和分化

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结构、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的结构和丰富度不但是群落分类的依据,而且可借助结构的分析去认识群落与环境的关系。

分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垂直分化和分层现象。

2、生境梯度和种群和分布

生境梯度:由于生物影响因素的连续变化,造成的生物生活场所的连续变化,如植物分布影响动物的分布。

一般生境生态梯度包括海拔、温度、湿度、土壤、风、光。

三类物种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⑴物种交错重叠,相互制约,害虫与天敌,同一株上不同

种类蚜虫;

⑵物种间界限明显,互不干扰,蛀干与食叶害虫;

⑶有些物种相互交错,有些物种则具有明显的分界线,蛀干天牛(木质部)、小蠹虫(韧皮部或木质部)、吉丁虫(韧皮部)

四)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群落演替的类型

群落演替:群落经过一定的发展历史时期及物理过程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在时间、空间上不可逆转,具有定向性。

⑴初级演替原生演替,如原始森林,雨林

⑵次级演替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的过程

侵入定居——竞争平衡——顶极平衡

3、群落演替的顶极

顶极群落:群落结构最稳定,可利用的能量所维持的生物量增加到最大值,优势种特征已相对地稳定下来,使群落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特征:物种种类最多、结构最完善、总生物量最高、信息最为丰富、稳定性最强。

§3农业生态系与农业害虫

农业生态系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结构是以作物作物群体为中心,形成作物-害虫-天敌-微生物系统,农业生态系中,大面积单一农作物为害虫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和繁衍条件,简化了生物群落组成,使害虫失去了自然控制,进而促使害虫数量积累、暴发、流行。

第三章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1害虫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原则

原则: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采取正确的取样和统计方法,依靠群众了解基本情况。

内容:某一地区的害虫和益虫的种类;某种害虫或益虫的地理分布、寄主范围、越冬虫态及场所、危害程度、发生数量、防治效果、发育进度等。

二、总体、样本、调查单位

样本数量:总体中抽取样本的多少,即各样点所取样本的总和。

样点:样本数的多少主要根据调查田块的大小、地形、作物生长整齐度、田块周围环境、以及昆虫的田间分布型来决定

三、昆虫的分布型

种的生物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研究昆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抽样方案与种群的数量估计。

随机分布型

核心分布型:个体间聚集、集团间随机

嵌纹分布型:个体间随机、集团间聚集

四、抽样方式

五点式、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Z字形、等距式

取决于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性

等距抽样:全距=√(长×宽)/样点数

取第一点时用半距,以后用全距

五、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数据表示方法

表示变异度: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1、大田虫情调查的表示:

①绝对虫数表示:单位面积虫量、单位长度虫量

②相对虫情表示:

被害率或被害指数=∑(级值×相应级的被害数)/调查总数×最高级数×100%

2、田间药效试验效果:

①可准确查到样点内所有死虫和活虫时

死亡率=死亡个体总数÷供试总虫数×100%

②只能准确查到样点内活虫而不能找到全部死虫时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的活虫数-防治后的活虫数)÷防治前的活虫数×100%

③除去自然因素造成的死亡(5%以上)

校正防效=﹛1-(处理区处理后虫量×对照区处理前虫量)/(处理区处理前虫量×对照区处理后虫量)﹜×100%

④看不到活虫,而只能看到被害状

保苗效果=(对照区被害率-防治区被害率)/对照区被害率×100%或用被害指数表示

§2害虫的预测预报

在充分了解某种害虫本身与外界因素矛盾统一规律的基础上,揭示害虫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动态。

预测类型:

短期预测:近期虫情动态,一个虫态或20天以内的虫情

中期预测:一个世代以上,或20天至一季度的虫情

长期预测:某种害虫当年发生的情况

预测内容:

害虫发生危害期:确定防治有利时机

害虫发生量和危害性大小:确定是否需要防治、用多大力量防治

害虫发生范围(分布区):确定重点防治地段、田块,确定防治规模,以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害虫

迁飞害虫预测、危害程度预测

一、害虫预测预报的方法

基本做法:

统计法:利用害虫与各种因子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虫态或世代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或数理统计,组建预测经验式实验法:用实验生物学方法,求害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用气象资料预测

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

观察法: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的物候变化,明确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不同虫态的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还可根据生殖系统的发育进度预测。

二、发生期预测

后一虫态或世代发生期=调查日期+前一虫态或世代的发生期

一)期距、历期法

期距:两个虫态或世代间的时间间隔。

历期:昆虫完成某一虫态或世代的发育所需要的时间。

二)物候法

害虫与周围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经验性

三)有效积温法则

K=N(T-Cs)N=K/(T-Cs)

若气温变化幅度大,则依发育速率公式逐日计算发育速率直至V1+V2+……+Vn=1的那一天,即某虫态完成发育的时间。

V i=(Ti-Cs)/K

三、发生量预测

一)目的:确定防治地区、防治田块、面积、防治次数

害虫的数量取决于:①害虫虫口基数、繁殖力、存活率、迁入迁出率、生态可塑性等内在因素;②气候条件、天敌、食料等环境因素。

二)方法:

1、有效基数法定量方法

P=P0×R×f/(m+f)×S

其中,P0为虫口基数;R为每雌产卵数;f为雌虫数量;m为

雄虫数量;S为存活率。

2、气候图法定性方法

3、经验指数/公式法

4、形态指标法

四、分布区预测

一)由害虫生存条件,据不同地域是否具备这些条件预测害虫的可能分布区域;气候图、有效积温

二)具有迁飞习性的害虫依据害虫的种群数量、种型变化、气候资料、地形限制等因素,分析该虫在某一时期内可能扩散蔓延的范围。(异地预测)

第四章害虫防治原理与方法

§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园艺害虫防治,主要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害虫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园艺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害虫危害是否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其因素有三:

⑴园艺生态系中是否有害虫存在;

⑶害虫取食给植物造成伤害的性质,即是否影响园艺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的基本途径:

A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B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C控制害虫的危害。

一、控制园艺生态系中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减少在害种类,增加在益种类释放天敌果园间种草

大范围植物检疫

小范围大棚、果实套袋驱避剂利用

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压低虫口基数:清除落叶、落果、残枝/叶冬季剪枯死枝、刮老树皮

恶化其生存繁殖环境:轮作、抗虫品种应用、周边减少蜜源植物、淹水

直接消灭害虫:天敌利用、喷药、摘卵、薰蒸

三、控制害虫危害

作物敏感生育期避开害虫大发生期

1、大发生区种植不适于害虫取食的作物或品种抗虫性植物

2、调整播种期调整作物布局、耕作制度

§2植物检疫PlantQuarantine

一、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阻止人为传播有害生物造成的农业灾害

防止农作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作物安全生产

2、保障外贸顺利发展,维护国际信誉

促进农产品贸易公平健康地发展,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二、植物检疫的内容

一)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

植物检疫的基本依据:自然界由于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和寄主分布不同所造成的隔离,使地区间有害生物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隔离差异很容易被人为破坏,使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有害生物经人为传播至新地区后的3种结果

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进行积极防治的、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有害生物。

1、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涉及生物、生态、贸易及管理因素。通过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实地调查和模拟环境的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有关资料,对有可能传入的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危险性检疫有害生物。包括传入可能性、定殖及扩散可能性、危险程度。P77

2、检疫对象的确定:经风险评估后,凡符合局部地区发生,能随植物或植物产品人为传播、且传入后危险性大的有生物均可被列为危险性有害生物,并列入植物检疫对象名单而成为检疫对象。

二)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

疫区划分是植物检疫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

疫区和非疫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和信息资料,依据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和适生区划分,并经官方认定,由政府宣布

疫区:指由官方划定的、以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

三)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

包括产地检验、关卡检验(口岸检疫、同内地区间检疫)、隔离场圃3类

四)疫情处理

1、疫情(epidemicsituation):泛指某一单位范围内,植物和植物产品被有害生物感染或污染的情况。

2、处理方法:

处理的基本原则:

⑴必须符合检疫法规的有关规定,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同时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且符合各项管理办法、规定和标准。

⑵所采取措施是必须的,且应该将处理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必须:完全有效,能彻底消灭有害生物,完全阻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展;安全可靠,不造成中毒事故,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影响植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不影响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营养价值,不污染产品外观。

处理方法依情况而定:

产地或隔离场圃:隔离、根除扑灭

关卡:退回或销毁货物、除害处理、异地转运等

五)植物检疫法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法规涉及范围分:国际性植物检疫法规、区域性法规、国家级法规。

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宗旨、检疫范围与检疫程序、禁止或限制进境的物品、检疫主管部门及执法机构、法律责任等。

实施:法律授权的特定部门负责。

§3农业防治

一、概念

利用系列栽培管理措施,降低害虫种群数量或减少其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不需要过多额外投入,易与其他措施相配套;有效,可在大范围内减轻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甚至可以持续控制某些有害生物的大发生。

局限性:须服从丰产要求;同时引发另外一些病虫害;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多为预防措施,大发生时效果不大。

三、主要的技术措施

避免在适宜某些害虫发生的地块种植其嗜食性作物,避免相邻田块种植同种害虫的嗜食作物,阻止害虫的扩散蔓延,交叉感染,并能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就可以获得控制害虫的效果

二)轮作与间作

轮作:破坏害虫的寄主桥梁,使某些害虫失去寄主植物,恶化其生存环境,使其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间作、套作:可改变田间小气候,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同时较好地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和某些作物的抗生或保护作用。

另外,轮作还可补偿土壤有机质,土壤蓄肥能力增强,好可使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得到繁殖。

三)设置诱虫植物

基于害虫对寄主的选择性如无公害蔬菜

利用害虫对寄主植物的嗜好性和不同生育期和长势的选择性,在作物行间种植诱虫作物或设置诱虫田,吸引目标害虫;利用杀虫剂集中消灭诱虫作物上的害虫,可减少对其他作物的危害。

四)水肥管理

水:直接影响作物与害虫生长的小气候,抑制或杀死害虫

植物营养影响害虫取食、寿命、繁殖力

五)合理安排种、收日期

将作物的敏感生育期与害虫的为害期错开

六)清洁田园

清除农作物的残留物,破坏害虫繁殖和越冬的场所

七)翻耕灭虫

毁灭田间农作物残留物、自生苗和杂草,破坏害虫的隐藏场所;深耕还可把害虫埋葬至深土中,使其窒息死亡。

§4选用抗虫品种

一、作物抗虫的基本原理

抗虫性三方面: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

二、抗虫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一)四种主要的抗虫育种方法P87

1、传统抗虫育种

选种、系统选育、杂交、回交选育

2、诱变技术

诱变源

3、组织培养

4、分子生物技术

二)抗虫品种应用

抗虫品种应用的优点:①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②对环境影响小,也不影响其他措施,在IPM中具有很好的相容性,③具有较强的后效性,有的具有累积效应,达到根治害虫目的

抗虫品种应用的局限性:①抗虫基因的资源和害虫的生物学限制,并非所有重要害虫均可以利用作物抗虫品种进行防治,②害虫会适应抗虫品种,产生生物型变异,使作物丧失抗虫特性,③害虫种类多,抗虫作物品种控制了目标害虫后,常使次要害虫种群上升,④培育作物抗虫品种通常需要较长时间。

§5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

一、优越性、局限性

优越性:①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②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③生物防治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④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局限性:①生物防治作用效果较慢,害虫大发生时常无法控制,②生物防治受气候和地域生态环境的限制,效果不稳定,③目前可用于大批批量生产的有益生物种类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害虫数量仍有限,④生物防治只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一些防治要求高的害虫,较难实施种群整体治理。

二、合理利用天敌昆虫即天敌的利用途径P88

一)保护利用本地天敌

一般措施:为天敌提供适宜的替代食物寄主、栖息和越冬场所;结合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避免农药的大量杀伤等。如套作改进施药方式

二)引进外地天敌

考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引入后在新环境下的生态适应和定殖能力、以及生态安全性。

三)天敌的人工大量繁殖与释放

解决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跟随效应,以利用天敌,有效控制害虫

三、应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生物农药作用方式特殊,防治对象专一,且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比化学农药小3类

一)微生物农药Bt、青虫菌、白僵菌等

二)农用杀虫素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性物质如杀蚜素、浏阳霉素等

三)生化农药经人工模拟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灭幼脲农梦特性信息素

四、线虫和昆虫原生动物的利用

有些线虫可以从昆虫的自然孔口或表皮钻入寄主体内,释放所携带的共生细菌,此后,线虫和细菌同时以寄主组织为养料增殖,产生毒素杀死寄主昆虫。

原生动物是由原生质组成的单核或多核的单细胞生物,它们通过自身的繁殖,缓慢地将昆虫的器官破坏,使受感染的昆虫致死。如鞭毛虫、微孢子虫等

另外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均可降低害虫的危害

§6物理机械防治

即采用物理和人工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方法。

局限性:费工费时,有些方法有一定风险

一、升温或降温杀虫

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土温;晴天闷棚升温防治白粉虱、蚜虫

二、设置障碍阻隔害虫套袋、挖沟防虫网

三、诱杀害虫

1、灯光诱杀

2、食饵诱杀糖、醋、酒液诱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香味谷糠诱大蟋蟀

3、潜所诱杀段木诱小蠹类害虫

四、辐射杀虫

直接杀灭辐射不育

五、人工防治

直接杀死:人工摘卵块、冬季刮老树皮(蚧类、吉丁虫)、剪枯枝(蛀梢类)

破坏害虫栖息场所:摘下部老叶减少红蜘蛛

§7化学防治

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作物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方法。

优点:高效、速效、特效

局限性:3R问题,即抗药性、农药残留、害虫再猖獗和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一、杀虫剂的分类

一)按来源分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天然有机农药

人工合成有机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

二)按作用方式分

胃毒剂、内吸剂、触杀剂

二、农药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

农药剂型:农药原药匚辅助剂混合调配,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组分和规格,适合各种用途的商品形式,称为杀虫剂的剂型。

制剂:农药不同剂型、含量和用途的加工品称为制剂。

二、园艺植物常用杀虫剂

广东省禁用农药

农药混用与复配

复配后可以扩大防治对象,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节省工本,减少环境污染。

注意:1)、两种药剂复配后不能影响原药剂的理化特性,不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活性,不降低药效。

2)、酸性或中性农药不与碱性农药混合敌百虫+碱性:毒性增强多数农药不与石硫合剂混用

3)、对酸性敏感的农药不与酸性农药混用

4)、农药之间不会产生复分解反应

两药混用时毒力用共毒系数表示

共毒系数=(A的LD50×B的LD50×100)/M的LD50×(PA×B的LD50+PB×A的LD50)

其中:P为百分含量;M混合剂;A、B为单剂

与无毒力的增效剂混用:

共毒系数=药剂单用的LD50/与增效剂混用的LD50×100

§8害虫综合治理(IPM)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内涵

IPM:P108

二、害虫综合治理决策

经济危害水平(EIL)危害水平与虫量的关系

一)确定靶标害虫的经济阈值

C=EIL×Y×E×PEIL=C/Y×E×P

ET

二)控制关键害虫的种群平衡位置、做好虫情监测

三)选择适宜的应急防治措施

四)编?害虫综合治理系统模型

第五章园艺植物害虫综合治理

§1果树害虫综合治理

一、果树害虫概况

果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害虫种类多,多达1000多种。

亚热带果树:荔枝、柑橘、香蕉、龙眼、菠萝、芒果害虫约400多种。主要害虫330种。

吸食汁液:柑桔全爪螨、蚧类、蚜虫、木虱、荔枝蝽、龙眼鸡;

蛀杆类:天牛类、吉丁虫、白蚁类、木蠹蛾类;

果类:柑桔实蝇、爻纹细蛾、芒果象甲、吸果夜蛾;

各种蛾类:卷叶、蛀果、蛀干

二、果树害虫综合治理策略

方针:以栽培防治包括农事措施和营林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调控措施将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并通过植物检疫避免或延缓危险性害虫人为传播蔓延。

三、主要手段:

二)栽培管理、

1、栽培措施

蛀梢:控制秋梢放梢;果园种草:天敌繁殖;土栖:锄草、翻耕

2、果园清理

拾毁落果、摘虫叶、虫苞、刮老树皮、割枯梢

三)生物防治

四)物理、机械、人工防治

套袋、黑光灯、性诱剂、糖醋液诱杀

五)化学防治

荔枝、菠萝、香蕉、芒果以虫口密度为防治依据

§2园林、花卉害虫综合治理

一、园林害虫概况

1984年,国家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对全国43个大、中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调查,我国园林植物、木本花卉、草本花卉、地被物、攀援植物、肉质植物、水生观赏植物、园林树木等的害虫共8260种,主要有

二、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

1、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层次、立地条件复杂,生长周期长,小环境、小气候多样化,利于害虫繁衍。

2、园林植物在近郊区与蔬菜、果树、农作物相连,许多害虫来自农作物,有些害虫则转主危害或越夏、越冬。

3、城市绿地面积小,人为干扰严重,致使城市绿地系统难以建立起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易于发生害虫。

4、城市绿地间隔离屏障多,害虫扩散传播机会少,各绿地间害虫差异大。

5、园林植物多处于城市或人口稠密区附近,人口高度集中,人员车辆交通频繁,宜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防治。

三、园林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

方针:以植物检疫和园艺防治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将害虫控制在观赏、生态和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达到既控制害虫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又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良性循环的目的。

以食叶类、蛀杆类、刺吸类为重点,兼顾花果及地下害虫。

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

四、主要措施

1、植物检疫

2、园艺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

(2)树种的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多样化

合理密植

(3)加强抚育管理剪:虫蛀梢、枝、叶

(4)翻耕锄草杀死土中害虫铲除害虫

栖息场所

(5)合理轮作苗圃

3、生物防治

4、物理、机械和人工防治

诱杀:光、颜色;热力处理;人工除虫

5、化学防治

防治指标:被害叶率5~10%

严格控制农药品种,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或无毒、污染轻、选择性强的农药,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剂量。准确选择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改进施药技术,避免使用树冠喷药,且避免全面施药。

尽量使用根部施药、涂茎、浇灌、树干注射法。

第六章吮吸式害虫

吮吸式害虫:泛指取食植物汁液而造成危害的害虫。蝉类、木虱类、粉虱类、蚜虫类、介壳虫类、蝽类、蓟马类。

§1蝉类

一、种类及危害

吸食汁液,产卵危害

黑蚱蝉:(果树)、大青叶蝉(十字花科蔬菜)、小绿叶蝉(荔枝、龙眼)、白蛾蜡蝉(芒果、龙眼)、芒果短头叶蝉(芒果)如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在叶背聚集吸食汁液,被害处呈白色斑点。

二、防治:

1、黑蚱蝉:1)冬季剪带卵枯枝;2)树根盘草,阻碍若虫入土;3)成虫期点火诱蝉

2、小绿叶蝉:

1)秋冬清除落叶、铲杂草,2)成虫迁飞时或若虫孵化盛期喷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扑虱灵

3、芒果短头叶蝉、芒果叶蝉:盛蕾期、幼果期。秋梢期的若虫盛发期喷药,隔7-10天一次,共两次。用50%叶蝉散乳油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6000倍液喷雾。

§2木虱类

一、种类及危害

柑桔木虱:芸香科植物,吸食嫩梢、芽的汁液,使新梢萎缩、叶片早落;成虫可吸食成叶汁液。若虫分泌蜜露,招煤污病。且传播柑桔黄龙病,

芒果木虱:分布于台湾,若虫群集叶片主脉附近取食,造成叶片黄化而干枯。

龙眼角颊木虱:为害龙眼,若虫致龙眼叶面呈钉状突起,若虫藏于叶背凹陷内。传播龙眼鬼帚病、即从枝病。

二、防治

1、越冬期清理果园内枯枝落叶、杂草,集中烧毁;早春刮翘起的老树皮(梨木虱);摘零星新梢;砍弱势病株和种植防护林。

2、保护天敌。

有黄龙病的果园,以药剂为主,每次梢的抽发期喷药;没有黄龙病的果园,综合防治其它虫时兼治。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600g/hm2;

2.5%溴氰菊酯乳油480-600ml/hm2;

(龙眼)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雾

§3粉虱类

一、种类及危害

70年代,传入我国。寄主广,47科,200多种植物。

温室白粉虱:原为北方温室中一种害虫。寄主65科,265种。可为害黄瓜、茄子、辣椒等。成、若虫吸食寄主汁液,被害叶褪绿、变黄、萎焉,致全株枯死。分泌蜜液,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煤污病。

黑刺粉虱:为害荔枝、龙眼、柑桔、枇杷、葡萄等。以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排泄污诱发煤烟病,使寄主枝叶发黑,生长趋弱,抽梢减少,产量降低。

二、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

温室条件下10余代/年。世代重叠。

①喜群集于嫩叶上取食危害;

②成虫对黄色、绿色有趋性;

③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成虫羽化后常雌雄并列排在一起,一生可交配多次。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卵散产于叶背面,有一小柄从气

孔播入叶片组织内,300-600粒/雌·一生。喜产卵于上部嫩叶上,温室中每平方厘米叶在面上卵量可多达2700多粒;

④死亡率低,繁殖快。初孵若虫先在叶面爬行寻找适当取食场所,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生活。

最适生长发育温度20~28℃;高温低湿,对其不利,30℃以上温度成虫产卵少,甚至不产卵,卵与若虫大量死亡。∴夏季高温发生轻,凉爽多雨则重

三、防治

1、天敌多,保护利用

2、药剂防治:温室白粉虱世代重叠,连续用药;黑刺粉虱应在1-2龄若虫盛发期施药,或卵孵盛期(30%)及高峰期各施药一次。点片发生时:

常用药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70g,加水100kg;1.8%阿维菌素乳油450~600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5~75g/hm2;3%啶虫脒乳油37.5~75ml/hm2喷雾;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

利用黄板涂上10号或22号机油诱杀。

§4介壳虫类(scales)

一、种类及危害

桑白蚧、矢尖蚧、菠萝粉蚧

多聚集于植株枝梢上吸取汁液,或者叶片和果实上吸食。植物受害后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果树的产量减少,严重时植株枯死,果园毁园。

二、防治

1、桑白蚧、矢尖蚧:①生物防治;②剪除有虫枝条,处理并保护天敌,(桑白蚧)通风透光;③药剂:在卵孵盛期用松脂合剂10-15倍液;0.2-0.3度的石硫合剂喷洒或直接喷水。

2、菠萝粉蚧:

①定植前用松脂合剂8倍液浸苗基部5-10分钟

②田间大发生时,松脂合剂喷洒或灌心夏天20倍,冬天10倍

③挖除严重植株,烧毁,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穴内,消灭残土和断根中的粉蚧。

§5蝽类

一、种类与危害

荔枝蝽:寄主为荔枝、龙眼等热带果树。成、若虫刺吸果树嫩梢、花穗、幼果汁液,导致落花落果。

茶翅蝽

二、发生规律

华南区1代/年,以成、若虫在树冠浓密处或屋檐下越冬,第2年3月下旬迁移至枝梢或花穗上取食、产卵。4、5月产卵,卵多产于叶背。

荔枝、龙眼发梢、花穗、幼果期为若虫盛发高峰期。

成、若虫趋嫩绿,春夏季多发于花果、新梢多的树上。

主要天敌:平腹小蜂。

三、防治

1、生物防治平腹小蜂

2、早春防治越冬成虫:10%氯氰菊酯乳油或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hm2;20%甲氰菊酯乳油225-300ml/hm2。

3龄若虫高峰期第2次用药。

§7蓟马类

一、种类和危害

瓜亮蓟马:为害瓜类、番茄、菜豆、枸杞等。华南、华中各省区,广州、深圳较重。成、若虫锉吸植物的心叶、嫩芽、幼果的汁液,被害心叶不能张开,生长点萎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被害后毛茸变黑,表皮为锈黑色,瓜果畸形,生长缓慢,并造成落果。

葱蓟马:为害葱、蒜、马铃薯、棉花、烟草等,国内外分布普遍。成虫多在上部嫩叶反面为害,若虫则在叶脉两侧为害。嫩叶被害后常呈肥大、皱缩或破碎状,嫩头被害后形成多头,被害叶片背面呈银灰色条斑或斑点。

二、发生规律

1、瓜亮蓟马

广州、深圳一年20代以上,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好有少量以4龄若虫(拟蛹)在表土越冬。

发育最适温25-30℃。降雨量大使土壤板结对若虫入土利、成虫羽化不利,8-18%的土壤含水量,化蛹、羽化率较高因此夏秋季、砂壤土田重。而春季低温雨水多发生轻。久旱不雨发生重。

成虫营孤雌生殖或两性生殖;畏强光、善跳,白天多潜伏在嫩叶丛中、花器内、或幼果的毛茸内,尤喜欢在植株顶端的嫩叶上取食和

2、葱蓟马

华南地区一年20代以上,无越冬现象。

成虫极活泼,善飞,怕阳光,多躲在植株叶背面,早晚及阴天可在叶面上活动。多在寄主上部嫩叶反面取食和产卵,卵产于嫩组织的表皮下或叶脉内,每雌卵量21-178粒,均50粒

初孵若虫活动力不强,多在叶背沿叶脉两侧取食危害,2龄后入土脱皮为前蛹,再次胶皮为拟蛹。干旱年份发生重,久旱不雨是葱蓟马大发生的预兆。

三、防治

1、农业防治:冬季清除杂草、枯枝落叶,深耕

2、药剂防治:植株或地面喷雾

2.5%菜喜(多杀菌素)悬浮剂500-750ml/hm2;10%氯氰菊酯乳油300ml/hm2;5%锐劲特悬浮剂600ml/hm2发生量少时用肥皂水、洗衣粉水冲刷

3、生防小花蝽、猎蝽

第七章食叶类害虫

将叶片咬食为缺刻或孔洞的害虫。常间歇性暴发。

§1蓑蛾类害虫

又称袋蛾。

大蓑蛾寄主:龙眼、桃、杏、柑桔、柑桔、葡萄、茶、杨等,为多食性食叶害虫。

防治:

①摘除蓑囊:人工修剪、整枝除越冬幼虫(老熟幼虫在枝梢端越冬);。

②诱杀成虫:趋光性、雌性信息素;

③化学:初龄幼虫,杀铃脲、灭幼脲、抑太保、氯氰菊酯。喷湿蓑囊。树冠顶梢部

§2刺蛾类害虫

多食性食叶害虫。黄刺蛾、绿刺蛾防治同大蓑蛾

§3毒蛾类害虫

多食性食叶害虫。金毛虫、舞毒蛾防治同大蓑蛾

§4卷叶类害虫

幼虫吐丝连缀植物叶片成苞,匿居其中食叶的昆虫。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

褐带长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

一、分布危害

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浙江等省。

为害柑橘、荔枝、枇杷、龙眼、茶、细叶桉、杨桃、李、梅、石榴、蔷薇等,幼虫食害芽、花蕾、嫩叶和果实。幼果被害后造成落果。是南方柑橘、荔枝、茶叶产区的重要害虫。

二、发生规律

华南6-7代/年,以幼虫在卷叶内、枝干皮缝或杂草、落叶中越冬。在龙眼、荔枝上可终年为害。

成虫昼伏夜出,卵成块产于叶正面近主脉处,有时产在叶背或枝条上。

幼虫卷叶危害,1龄幼虫可吐丝粘附在果表面,啃食果皮或躲在果萼里。2、3龄幼虫蛀入果内危害。被害果脱落后,幼虫转向附近叶片继续危害,或随果一起落地。老熟幼虫于卷叶或缀叶间、或落果中化蛹。

发生环境:一般果园四周果树受害重,中心轻;树冠外围果重比冠顶果受害轻。

冬梢抽发期与成虫羽化产卵期吻合,越冬幼虫可具有丰富的食料。

天敌:赤眼蜂、姬蜂、茧蜂

三、防治

幼虫大量出现而未卷叶蛀果时为防治适期。

1)人工:冬季剪虫枝、结合疏花疏果去虫苞和有虫花穗、拾落果。

2)诱杀成虫:黑光灯

或糖醋液:糖:醋:酒:水=2:1:1:4

3)药剂防治:卵孵化盛期,或越冬代幼虫出蛰期

40%乐斯本乳油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450-600ml+水1200-2000kg

2.5%溴氰菊酯乳油

2.5%敌杀死乳油4000-5000倍液

20%速灭杀丁乳油1000倍液

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生物防治:

幼虫期:BT乳剂1.5-2L+水1200-1500kg

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4-5天一次,共

4次,每公顷45万头。

§5夜蛾类害虫

鳞翅目,夜蛾科,食叶类。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等。

斜纹夜蛾:多食性,为害99科、290余种植物。

一、危害

以幼虫为害叶片,初孵幼虫集中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透明小斑;3龄后分散为害,将叶片食为小孔,4龄后夜间取食,食量大,仅留下叶脉。

二、发生规律

一年多代,在广东等南方地区可终年繁殖,没有越冬现象长江流域以幼虫、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夜间活动,对黑光灯、糖醋液、发酵的胡萝卜、豆饼有强烈的趋性。卵成块产于叶片背面的叶脉分叉处。每7-18块,1000-2000粒。

喜温、耐高温,但抗寒力弱,最适温度28-30度。

水肥条件好、生长茂密的田块虫口密度大;土壤干燥对化蛹、羽化不利;大雨、暴雨对低龄幼虫不利。

天敌:瓢虫成、幼虫,绒茧蜂,病毒

三、防治

1)农业防治:晚秋、冬季深翻、铲除杂草、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蛹。

2)诱杀成虫:糖:醋:酒:水=3:4:1:2

3)人工采卵、捕捉幼虫

4)药剂防治:1-3龄幼虫集中期,喷于叶背、下部叶片

10%氯氰菊酯乳油450-600ml/hm2

5%锐劲特胶悬剂300-450ml/hm2

5%抑太保乳油450-900ml/hm2

§6天蛾类害虫

鳞翅目,天蛾科。重要的如甘薯天蛾、豆天蛾、芋单线天蛾

§7枯叶蛾类害虫

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有天幕毛虫

§8尺蠖类害虫

鳞翅目,尺蛾科,主要有枣尺蠖、木橑尺蠖

§9蝶类害虫

菜粉蝶、玉带凤蝶、香蕉弄蝶、柑桔凤蝶

菜粉蝶:粉蝶科,幼虫称菜青虫,分布全世界,中国各地

第七章潜叶性害虫

以幼虫潜入叶内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鳞翅目的潜叶蛾类,双翅目的潜叶蝇类

幼虫潜入叶内取食组织残留表皮危害的昆虫。潜叶蛾类:柑橘潜叶蛾;潜叶蝇类: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豌豆潜叶蝇、葱斑潜蝇等。美洲斑潜蝇

一、分布与危害

世界性检疫害虫,1993年由南美传入我国海南,现已分布于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主植物多,可为害19科60余种植物,如豆科、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蔬菜、槿葵科的棉花及菊科等多种花卉和杂草。

危害:以幼虫潜叶危害,叶片正面出现灰白色线状弯曲的蛀道。以植物中、下部叶片发生重。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寄主植物早衰、落花、落果。

雌成虫卵器刺破寄主叶片产卵和吸食汁液,留下灰白色小点,可传播病害。幼虫仅在叶片的叶片的栅栏组织中危害,多不危害下部的海绵组织,因此仅在叶片正面见到虫道,其中虫粪呈虚线状排列,蛀道端部无蛹(幼虫脱叶化蛹)。

二、发生规律

广东1年14-17代,世代重叠。

习性:成虫喜产卵于已伸展开的第3、4叶上,随着寄主生长,逐渐向上转移,不喜欢产在顶端嫩梢上。散产于叶片表皮下,每一产卵痕中1粒卵。平均每雌产卵165粒。产卵吸食造成灰白色小点。对橙黄色趋性强。

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每蛀道中1头幼虫。老熟后在蛀道端部咬破叶片表皮爬出蛀道,在叶面或落到土中化蛹。

环境:①喜温性,原产于南美,不耐低温。②湿度大有利于发生,但蛹怕湿,土壤过湿,叶面积水,影响羽化率。③喜食豆科、葫芦科植物。④成虫习飞翔力弱,十米左右,在田间呈梯度分布。

三、防治

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多,发育周期短,繁殖力强,世代重叠严重,幼虫隐蔽,耐药性强,防治困难。

1、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清除田边、田间杂草、老叶、残株;②深耕翻土。③大水漫灌。提高土壤湿度;④种植抗虫品种。苦瓜、芹菜、茄科植物;⑤保护地:做防虫网。

2、化学防治

苗期:初见虫道时,于露水未干时喷药。从植株上往下均匀喷洒植物叶正面。每5天用药1次,喷2-3次。

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

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0%杀铃脲悬浮剂6000倍液。

蔬菜栽培前或蛹期处理土壤:3%米乐尔颗粒剂222.5kg/hm2,或50%辛硫磷乳油、甲基异柳磷750ml兑细土450-750kg撒施

3、诱杀

黄板、粘蝇纸诱杀成虫

防治南美斑潜蝇、豌豆潜叶蝇时则要在叶片正面、反面均

匀喷洒药液。

第八章花果类害虫

取食花器、果实、种子的各类害虫。多隐蔽、不易发现。

防治上着重杀灭成虫及未侵入种实的幼虫,严格检查及时处理检疫对象,控制其广泛传播。

蛾类、象甲类、蚊蝇类

§1蛾类花果害虫

螟蛾科:豇豆荚螟;夜蛾科:棉铃虫、烟青虫;

细蛾科:荔枝爻纹细蛾。

Ⅰ荔枝爻纹细蛾(荔枝蒂蛀虫)鳞翅目,细蛾科

一、分布危害

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发生于龙眼、荔枝上,以幼虫钻蛀果实,也可以蛀食花穗、嫩梢和幼叶。幼果膨大期蛀食果核、内子叶,导致落果。在果实发育后期蛀食果蒂并留虫粪造成落果,影响品质。为害花穗、新梢则多钻蛀嫩茎近顶端和幼叶中脉,被害叶片日后中脉变褐,表皮破裂;花穗和梢轴受害,顶端枯死。

广东深圳1年11代,广西玉林1年12代。

以幼虫在冬梢中轴、花梗中,以及早熟品种的花穗近顶端处越冬。1、2、3代为害嫩梢,4、5代为害果实,6代以后为害秋梢、嫩叶、冬梢。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产卵前期4天,花果期每♀产卵157粒,梢期每♀12粒左右,卵散产于荔枝果实龟裂片缝间或花穗、嫩梢上,幼叶叶腋或叶背主脉附近。

幼虫孵化后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寄主组织内;老熟脱果后在地面杂草或落叶上化蛹。

环境:品种因素:中、迟熟品种的大造、丁香等受害重;果实发育期:果实摘近成熟(肩部变红时)重受害。

三、防治

1、农业防治:

采果前后要施足肥料,攻放秋梢,控冬梢;

5-7月及时清除落果落叶,铲除杂草,冬季剪被害叶。

2、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①依各栽培品种成熟期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后期开始预测发生期,各代羽化率40%、80%喷2次药;或在果实膨大期或果皮开始转色期,依虫情喷2次药。

②采果前15天喷药1次。若虫口密度大、果园隐蔽、地势低洼,可在幼果期和中果期各喷药1次;

③秋梢开始展叶期喷药。

药剂: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兼治荔枝蝽,

10%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

40%乐果乳油1000倍+0.1%煤油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加0.1%煤油,防治嫩梢幼虫效果好。

§2象甲类花果害虫

芒果象甲:芒果果肉象甲(云南)、芒果果核象甲(四川、云南)、芒果果实象甲(云南)、芒果剪叶象甲

香蕉象甲

§3蚊蝇类花果害虫

实蝇科:柑橘大实蝇、蜜柑大实蝇、柑橘小实蝇;

瘿蚊科:柑橘花蕾蛆

柑桔大实蝇

柑橘花蕾蛆

一、分布危害

国内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福建等省。

为害柑橘、芒果,以幼虫在花蕾内蛀食,受害的花蕾不能开放和授粉,以至脱落,是柑橘、芒果花蕾期的重要害虫。

二、发生规律

广东潮汕1年2代,以幼虫在树下土中滞育越冬、越夏,于柑橘现蕾时陆续羽化。

习性:成虫羽化出土后先在土面爬行,后潜伏在树冠下面杂草或间作作物上,多于早晨、傍晚活动,傍晚最盛;

产卵于花丝、花药、子房周围,每雌一生平均产卵60-70粒。花蕾顶部结构不紧密或有裂缝、小孔的有利于产卵。

幼虫在花蕾内蛀食,约10天后爬出,蜷缩身体,弹落地面入土结茧化蛹或随花蕾落地,再脱蕾入土滞育越冬越夏。

第二年春季滞育幼虫脱茧,移向土面,再结新茧化蛹。以表土7cm以内虫量最多,在树冠周围34cm内外的土中较

多。幼虫脱蕾多在清晨、阴雨天。

发生环境:

现蕾初期(成虫羽化)、谢花初期(幼虫入土)多阴雨天,利于成虫羽化、幼虫入土,发生重;

山地少于平原浅丘;阴湿低洼园多;阴山多于阳山;

冬春常翻耕果园轻,少翻则重;土壤含水量19-25%,砂壤土利于幼虫存活;

柑橘现蕾期与蛆盛发期吻合,受害严重;

现蕾期气候干旱、土壤湿度低则蛆发生少、危害轻。

三、防治

1、农业防治中耕除草冬春翻耕

2、药剂防治

①地面施药成虫出土前7-10天(花蕾露白)时撒毒土

幼虫入土初期:40%乐果乳油1.2kg/hm2,10%氯氰菊酯乳油喷洒地面,隔1周再喷1次。

②树冠喷药现蕾期,成虫盛出上树但尚未产卵

90%敌百虫晶体1.2kg/hm2,

80%乐斯本乳油500ml/hm2

10%氯氰菊酯乳油400ml/hm2,于傍晚喷药,5-7天后再喷1次

第九章蛀杆类害虫

钻蛀枝梢、树干的害虫

鞘翅目:天牛、吉丁虫;鳞翅目:透翅蛾、木蠹蛾、夜蛾

§1天牛类

以幼虫钻蛀植株茎杆、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蛀道危害。

星天牛:国内颁布广泛,危害19科20属40多种植物。主要钻蛀成年树的主干基部和主根,影响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输导。

褐天牛: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山东、河南、陕西。蛀害柑橘主干和主枝,造成树干内蛀道纵横,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导

荔枝龟背天牛:广东、广西、云南,为害荔枝、龙眼、番荔枝。

星天牛:成虫俗称花牯牛,幼虫俗称围头虫、盘根虫。

一、发生规律

浙江、台湾、广东、四川等地1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的木质部越冬。

二、习性:

成虫:①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5-8天,而后咬破蛹室爬出羽化孔,飞向树冠,啃食寄主幼嫩枝梢的皮层,也能取食叶片呈粗糙缺刻;②飞

在树皮上咬成T形或r形刻槽,产卵于皮下。产卵处隆起裂开,表面湿润,流出脂泡沫。每处1粒,每雌0-80粒。

幼虫:

①孵化后先在树皮下向下蛀食树干基部,一般蛀害范围可达地面下17cm以内,形成不规则扁平虫道,其中充满虫粪,常因数头幼虫环绕树皮下蛀食围成圏(围头),致整株枯死;

②幼虫在皮下蛀食1-2月后开始深入木质部蛀食,并将咬

碎木屑粪便推出树皮外。③老熟后在虫道的上端蛹室内化蛹;

④不危害枳,以枳作枮木,幼虫向下蛀食至枳枮接口部位时,便横向围绕树干皮层蛀害。

主要天敌有:幼虫、蛹:蚂蚁、啄木鸟、蠼螋、寄生蜂,卵寄生蜂。

二、防治

1、园艺:增强树势

2、人工、物理:1)成虫大量出孔时捕捉成虫;2)树干基部涂白、缠草绳,防止成虫在树基产卵;查找产卵痕迹,用利刀、圆凿削杀卵、幼虫,或锤击树皮杀卵、幼虫;4)铁丝钩钩杀幼虫。

3、化学:

1)注洞毒杀幼虫:①4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0-30倍,注射器向蛀孔注入5ml药剂或10ml氨水,;②药棉沾药塞虫孔;③磷化铝片、毒签塞虫孔。用湿泥土封虫孔。

2)羽化期树冠喷药:星天牛羽化后飞至树冠啃食细嫩皮层、叶片。

§2吉丁虫类

鞘翅目,吉丁虫科。

一、危害

多数是园林植物的茎杆的钻蛀性害虫,蛀道位于树皮下或根部。有些幼虫生活在草本植物的茎中,少数潜叶或形成虫瘿。如柑橘爆皮虫、柑橘溜皮虫、金缘吉丁虫等。

柑橘爆皮虫:或柑橘锈皮虫,仅为害柑橘,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幼虫蛀害主干或大枝,在皮下造成许多虫道,被害处树皮整片爆裂,整株或大枝枯死。

柑橘溜皮虫:或缠皮虫、车皮虫,仅为害柑橘类,幼虫蛀食枝条,造成虫道,使枝条上部干枯。

二、防治

加强管理、冬季清园

1、消灭虫源(越冬习性)

冬、春季成虫出洞前,清除枯枝、死树,烧毁。

2、阻隔成虫

春季成虫出洞前,用稻草绳捆扎树干基部,或涂泥浆,阻隔成虫出洞或产卵。

3、毒杀成虫成虫羽化盛期

①刮除树干被害部分翘皮,再涂40%乐果乳油5倍液,80%敌敌畏乳油3部液;

②80%敌敌畏乳油+10~20倍粘土+水涂封树干;

③树冠喷雾

4、杀灭幼虫幼虫盛孵期,根据流胶状标志,刮去流胶被害处一层薄皮,再涂80%敌敌畏乳油3倍液。

§3其它蛀干类

木蠹蛾、夜蛾、茎蜂

芒果横线尾夜蛾

俗称芒果钻心虫、芒果蛀梢蛾。

一、分布、危害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幼虫主要蛀害芒果嫩梢及花穗轴,嫩梢初期被害造成新梢枯死;嫩梢后期被害虽不致枯死,但遇风易从虫口处折断,严重影响树体正常的营养生长。花穗被害由主轴基部开始,向花穗顶部扩展。被害的花穗经10-15天便枯萎,影响座果或因花穗生长不良而引起落果,严重时整无收获。叶片和枝梢老熟期或将近老熟期以及花穗结成小果后,该虫不能为害。

二、发生规律

广西南宁1年8代,粤西1年6-8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预蛹)或蛹在芒果和伤口、枯枝、枯树、树皮甚至天牛粪便处,树头周围疏松表土处越冬。春季1代约60天,夏季至秋季1代38~48天。粤西盛发期在3~10月。

习性: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于叶片上下表面,或嫩枝、叶柄、花序上,每雌产卵200粒以上。

幼虫:大多在早晨和上午孵化,孵化后寻找侵入部位,幼龄幼虫主要为害嫩梢叶脉、叶柄,有时

为害花序和生长点。3龄以后蛀害嫩梢枝条。嫩叶变淡绿色后的枝条基本不受害。一生为断转移为害新梢和花穗。

发生环境:

①日均温达20℃以上,受害重。天气回暖较快的年份发生期提早;

②抽梢不整齐的果园,全年都有嫩梢,发生严重。

③全年各个时期的危害程度与温度及植株抽梢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每年在芒果的夏、秋和早冬梢的嫩梢期以及从花蕾期至结成小果前的一段时间为发生高峰期,虫害率93.6%,11下旬至翌年2月初基本不危害。

④失管的果园发生重,嫩梢虫害率近100%。

三、防治

1、农业防治:

冬季剪除枯枝、枯烂木;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促使抽梢整齐,减少被害;树干涂刷3:10的石灰水,使不利于化蛹,减少越冬虫源,或树干上梱扎稻草,诱其化蛹烧毁。

2、药剂防治:

低龄幼虫期/嫩梢长3-6cm、花蕾未开放前药剂喷雾;或新梢展叶3-5片前喷第一次药,春梢隔7天喷1次,秋梢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开花期间禁止喷药,保护传粉昆虫

50%稻丰散乳油800倍液,

2.5%敌杀死乳油3000-5000倍液,

菊酯类: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

第十章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期或危害虫态在土中的害虫。

种类:8目38科,320余种,包括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蝽、根蚜、根象甲、根叶甲、根天牛、根粉蚧拟地甲、白蚁、蟋蟀、弹尾虫、根螨等。

危害:蔬菜、果树、林木苗圃、花卉草坪、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烟草、麻类、中草药等作物。

特点:地下生活,危害时间长,食性杂,夜出、有趋光性,化学防治可于傍晚施药,采用土壤施药、药剂拌种、毒饵诱杀和毒水浇灌等方法。

§1蛴螬类

金龟子总科幼虫的统称。南方主要有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

一、危害:多食性,幼虫直接咬断幼苗的根、茎,造成死苗,或啃食块根、块茎,使作物生长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成虫取食各种植物叶片。

二、习性

世代时间长,一般2年或1年1代。成虫在地上生活,可栖息于地下,有趋光性、假死性,产卵于土中。

幼虫在土中生活,低龄幼虫取食腐植质,施未腐熟有机粪多则发生数量多。

三、防治

1、农业防治:

深耕、水旱轮作、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粪或施氨水)

2、药剂防治

1)幼虫

①撒毒土药剂加水拌细土制成毒土,种或移植前撒于种穴;

②药剂灌根药液稀释灌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根际150-250ml;或结合根外追肥,肥料中加入稀释药液灌根;

③毒饵诱杀饵料加农药制成毒饵,撒于地面诱杀。

2)成虫

①叶面直接喷雾或喷粉敌百虫敌敌畏

②内吸剂涂干和根施甲胺磷、呋喃丹颗粒;

③黑光灯诱杀,振落捕杀

§2蝼蛄(东方蝼蛄、华北蝼蛄)

东方蝼蛄

一、危害

多食性,能危害多种作物,包括各种蔬菜、果树、林木的种子和幼苗。成虫、若虫在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幼芽,或将幼苗咬断,使幼苗枯死。受害株的根部呈乱麻状。将表土层窜成隧道,使幼苗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死亡。

二、发生规律

长江流域以南1年1代,以成虫、若虫在中越冬。

习性:昼伏夜出;初孵若虫有群集性,群集3-6天后分散危害,怕光、怕风、怕水;趋光性;趋化性:香、甜、炒香的食物;趋粪性:马粪,未腐熟的有机质;喜湿性;在沿河、池埂、沟渠附近的土中产卵,每室30-50粒。

三、防治

1、农业防治参考蛴螬

2、药剂防治

毒饵诱杀:饵料(豆饼、麦麸)加药剂制成毒饵撒于苗穴或撒于田间。

撒毒土:药剂:水:土=1:15:150拌成毒土撒施

堆马粪:新鲜马粪加少量农药堆放田间毒杀

灯光诱杀

§3蟋蟀类

直翅目,蟋蟀科。我国已知蟋蟀40余种。南方危害蔬菜、果树、林木和花卉的为大蟋蟀。

一、危害

以成虫、若虫在地下为害各类植物的根部,在上食害小苗,切断嫩茎,也会咬食寄主植物的茎叶、花荚和果实。

二、发生规律

1年1代,以3-5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

习性:洞栖性;昼伏夜出;除初孵若虫群集、交配期外,独栖性;喜干燥,晴天雨后出穴多,在沙壤土和沙土、植被疏松、裸露、阳光充足的地方多;成虫产卵于洞底,每雌500粒以上;具有趋光性、喜栖于薄层草堆下。

三、防治

1、农业防治冬季深耕、春灌

2、诱杀成虫灯光、薄草堆

3、药剂防治幼苗期

①毒饵诱杀②毒土③喷雾、喷粉

§4根蛆类

种蝇

1、农业防治:不施用未腐熟有机粪,施用氨水;选用无虫种,大水浸灌。

2、化学防治:播种、定植前撒毒土;生长期内药剂灌根;成虫盛发期根际或植株周围地面喷雾。

§5白蚁类

等翅目,世界有3000种左右,我国至2000年有476种,有木栖、土木栖和土栖性3类。危害园林植物的主要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乳白蚁属、散白蚁属。

白蚁科,土白蚁属。工蚁可危害多种树木,主要危害树木的树干、树皮,造成树木尤其是幼苗的死亡。

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黄翅大白蚁

一、白蚁对农林作物的为害

白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重要害虫,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是国内白蚁为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对农林作物为害的白蚁种类非常广泛,不管是木栖、土木两栖性还是土栖性白蚁都能为害农林作物,并造成严重损失。常见的有土白蚁属、大白蚁属、乳白蚁属、散白蚁属、歪白蚁属、象白蚁属、锯白蚁属、木白蚁属、堆砂白蚁属、新白蚁属和树白蚁属等属,其中最主要的种类有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黄肢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和歪白蚁等。

1、白蚁对农作物的为害

在农业上,白蚁主要为害旱地作物,如甘蔗、花生、木薯、玉米、山地水稻等。在广东,白蚁对山地甘蔗为害较严重,平原地区甘蔗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为害。全世界为害甘蔗的白蚁有60余种,我国也有近10种白蚁为害甘蔗。从种苗期至成熟期,甘蔗都可能受到白蚁的为害,以蔗种萌发期和成熟期最严重。甘蔗种苗期受害,由于输导组织严重破坏,养料、水分供应中断,蔗芽难以萌发而枯死,严重时甘蔗受害率高达90%左右,蔗芽受害率达60%以上,使蔗田不得不翻耕重种。近成熟期甘蔗受白蚁为害,蔗杆内被白蚁蛀空造成枯萎或风折。

2、白蚁对林果苗期的为害

全世界有50多种,我国有10多种,受害的树种有100受害的树种有100多种,常见受害的种苗有板栗、橡胶、芒果、龙眼、荔枝等。白蚁对果树、经济林木为害,一是为害种在土中的种子;二是为害嫁接苗的砧木;三是为害成活后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苗根或根茎部分。被害率受地下蚁巢分布位置的影响,差异很大,严重时可达43.5%。苗期的为害一般较严重,常见的有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主要为害苗木的根部和根茎部分。小苗,白蚁可将苗根全部食尽,使苗木成为一条干枯的立木,轻轻一提就可以拔起。较大的苗木,因木质化的根系较粗,常常先为害根茎交界处,地面下2~5cm处的树皮,咬成环状剥皮,使苗木枯死。

一般林木苗期受害严重的原因:

(I)没有适地适树。

(2)苗木移植时,育苗的营养袋破坏太大,影响根系吸水,生长衰弱,或者栽种后,天气长时间干燥,苗木不能适应干旱土壤,生长衰弱。对较大苗木,进行裸根不带土移植,伤根太多,或枝干上的叶子保留太多,种植后根部吸收的水分不够地上部分枝叶的水分蒸腾,使树苗枝叶部分或全部枯死,或生长衰弱死亡,而招引白蚁为害。

(3)起苗后不及时种植,又不保护好苗木,再去种植,使其成活率大减,生长衰弱。

(4)移栽苗木时,不按技术要求施工,如种植时没有压实根土,使苗根与土壤密合。种植时苗根不舒展,土块太大,使苗根难以吸收水分等原因苗木生长衰弱。

(5)白蚁的生态环境破坏太大,食物、水分缺乏,引起白蚁严重为害。

使苗木和幼树生长衰弱的情况和生态环境破坏,常为白蚁严重为害创造了先决条件。一般旱季大于雨季,因为土壤干旱,在其中生活的白蚁需要加强取食,从食物中补充水分。

3、白蚁对受伤林木的为害

园林和经济林果树木,由于自然的原因风倒风折和人工修剪都会造成伤口,如果树木生长健壮,有些伤口可以痊愈,并恢复生长;有些因树龄大或生长衰弱,或不适当的修剪,伤口不能痊愈,会形成伤口腐烂,形成局部积水的树洞,成为分飞的有翅成虫和寻食的工蚁入侵为害的场所。

4、白蚁筑树心巢为害

台湾乳白蚁常在大龄的行道树、园林树木筑树心巢为害,并成为向周围房屋扩散蔓延为害的蚁源,一般扩散半径范围可达40~50m。使大树空心,木材使用价值大减,甚至成为废材。有些高大的树木,内有树心巢,易被大风吹折,毁屋伤人。

一般树心巢的位置在树头地面下30cm左右,从树干伤口树洞入侵形成的蚁巢,大都在树干下部。

广东一般常见有树心巢的树木有樟树、马尾松、桉树、白千层、红胶木、构树、小叶榕、南洋楹、鱼尾葵、银桦、木荷等。白蚁一般从树木的伤口或腐朽部分侵入。

5、白蚁对树皮的取食

在广东,气温高时,常可在许多树皮上见到土栖白蚁(主要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的泥被、泥线,白蚁在其中取食树木的枯外皮,在干旱的秋季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种泥被、泥线,虽然会影响一些树木的景观,但并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木材使用价值,是无害的,不用进行防治,更不能作为林木受白蚁为害率的统计数字。

白蚁对取食的树木有一定的嗜好性,白蚁喜食

的树种,其皮层含糖分比较高,如大叶桉、杉木。

二、农林作物白蚁的预防

以农业和林业生产措施为基础,选用良种壮苗,规范种植方法,在农林作物的各个培育阶段,创造不利于白蚁猖獗为害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化学药剂保护幼苗,白蚁为害就能得到控制。

1、水旱作物轮种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甘蔗与水稻或其它

水生作物轮种,这样可以用水淹死或驱赶走地下白

蚁,从耕作制度上预防白蚁的为害。

2、林业措施

白蚁通常为害生长衰弱的苗木,应按造林技术

规程,适地适树的要求进行起苗、移栽,种后加强

管理,使苗木迅速恢复生机,增强抗蚁能力。

3、土壤消毒

对新建的园林花卉塑料大棚的表土,可以先松土15cm左右,然后用40%乐斯本乳油1:40或20%吡虫啉1:200倍、10%氯氰菊醋乳油l:100倍水的药液淋浇表土。条带使用时,淋药液5L/m3,大面积片状使用时,淋液3L/m3。对新建的园林花坛,防止台湾乳白蚁在内筑巢和为害,可用l%乐斯本药液喷淋花坛的底部和四壁,对花坛土可用0.1%~0.05%药液进行预防处理,用药液量为30L/m3。

4、药液处理种苗

泥土30%、水70%,加入0.02%氯菊醋或0.1%

辛硫磷,拌和均匀,将蔗条或裸根苗木根部沾上药

泥浆再栽种,可预防白蚁为害。

5、浸种

仲丁威药浸泡蔗种1分钟后取出下种,保苗时间可长达3个月

以上,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6、种植坑施药

经济林果苗木。可在种植坑〔沟)中苗根周围的上中撒入3%呋喃丹颗粒剂及25%西维因(甲蔡威)可湿性粉剂,每亩2~3kg,预防白蚁为害。

7、营养袋(杯)苗的施药预防

营养袋(杯)育苗法,移栽前为了预防白蚁为害苗木,

可用0.01%的毒死蜱或辛硫磷药液淋透营养袋的苗根土壤来

防治白蚁为害。

8、改变造林季节

易受白蚁为害的树苗和插条,可考虑雨季造林和扦插育苗,因雨季白蚁为害轻,新种苗木易成活恢复生机。

三、农林作物白蚁的治理

为害农林作物的白蚁主要来自土壤,一般正常状况下,白蚁不会造成对作物的严重为害。白蚁是南土壤中一种重要的生物成员,对土壤的有益作用不亚于蚯蚓。如果在农林作物生长的地里,不出现白蚁的明显为害,一般是不用进行治理的,更不能把林地的白蚁斩尽杀绝,或挖掘土栖白蚁的巢(菌圃)作保健药谋利。对农林作物的白蚁为害应采取治理的方式,以综合治理的措施,在无白蚁或少量白蚁的情况下,对作物加强栽培管理使白蚁的为害不超过经济上允许的指标,如果白蚁为害超过这个指标,应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压低白蚁为害。

常用的治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1、淋药驱除

苗木种后发现白蚁,大多在苗木恢生机或苗木生长衰弱之际,或者甘蔗成熟期。

苗期发现白蚁为害的,可以先在苗根周围松土成浅窝状或浅沟状,用0.1%的乐斯本、0.01%氯菊酯、0.1%辛硫磷等药液淋透松过土的苗根,并使药液达到受害的根部,驱除白蚁。淋药后应覆盖表土防止药气逸散,无熏蒸作用的药物,常不能完全驱除白蚁,因而加入0.1%敌敌畏,可使受药的土缝白蚁被驱赶走。同时加强对苗木的管理,促使生长健壮,提高抗性。

甘蔗近成熟期发现白蚁为害,可用残效短的0.15%辛硫磷或0.1%敌百虫药液淋透松过的根土,驱除白蚁,淋药后应覆盖好表土防止药气逸散。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灌水来驱除白蚁,或者提早收割甘蔗。

2、诱杀

(l)堆草诱杀法。经济林、果园和甘蔗田锄草时,可以将铲除的杂草留在空地堆放,每隔3~5m一堆。用锄头在底部挖一层松土再堆杂草,诱到较多白蚁时才喷50%灭蚁灵粉毒杀、而喷三氧化二砷灭蚁粉效果较差。在广东,一般秋冬干旱季节堆草诱杀效果较好。

(2)土坑诱杀法。在园林和经济林果苗圃和甘蔗田中白蚁经常出现的地方,挖一边长40cm的土坑,在坑底留一层松土,根据白蚁种类选放饵料,诱杀台湾乳白蚁,可以用松木板作诱饵,如诱杀黑翅土白蚁可用5%糖水浸泡过(1分钟)的桉树皮和蔗渣作诱料,在饵料上盖二层湿报纸,再盖一层塑料薄膜,最后盖一层土,略高出地面以利排水,20~30天后检查,白蚁较多时才喷灭蚁药粉,喷粉要匀、要准、要快,要尽量使更多的白蚁沾上适量的药粉。

(3)果、林地直接诱杀白蚁。

用75%灭蚁灵一份,菝葜块茎和蕨的干粉末6份、含糖1份混合均匀,1袋4g,用报纸包好备用,投放在土栖白蚁经常活动之处。投放时,可先铲除表土5~10cm,铺一层白蚁喜食的枯枝落叶和杂草,放上灭蚁灵诱杀包,然后用一层枯枝落叶或杂草覆盖,最后盖一层薄土,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白蚁取食诱杀包,并让白蚁将药带回巢内传染死亡。

(4)用带灭蚁灵的桉树皮诱杀(水利白蚁防治)

将带药桉树皮都切成10×20cm大小一块。用锄头挖起一块土,斜插入一块桉树皮,树皮表面向下,1/5露出表土。每隔3~5m放一块桉树皮在白蚁活动处,灭杀效果很好。

3、树心巢的灭治

一般台湾乳白蚁树心巢在树干表皮或树枝断折口有蚁路、分飞孔或排泄物,但一部分树木高大,外露迹象不明显。一般在分飞和排泄物处钻孔施药,效果较好。如果巢的位置适干灌杀虫药液灭治,也可以用5000倍的敌敌畏、敌杀死、乐斯本等药液灌杀。如果树心巢和树根下巢在非分飞季节无分飞孔,仅有少量蚁路,可考虑在周围设松木坑和诱杀包诱杀。诱杀坑一定要放满9成以上的松木板,设坑后1月才检查,当引诱到大量白蚁时才喷药,如未诱到白蚁可以继续观察引诱。

第十一章螨类害虫

§1螨类基本知识

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真螨目:跗线螨、细须螨

叶螨、瘿螨

蜘蛛亚纲:蜘蛛

与昆虫、蜘蛛的区别:P305

一、形态特征

微小,0.1-2mm,近圆形或椭圆形。体分节不明显。

颚体∽昆虫头部

口器:一对螯肢、1对须肢、口下肢

躯体前足体:第Ⅰ、Ⅱ对足∽昆虫的胸部

后足体:第Ⅲ、Ⅳ对足有4对或

末体:肛门、生殖孔∽

二、生物学特性

1、食性

植食性:危害作物、传播植物病毒瘿螨、传播病原真菌穗螨;叶螨总科、跗线螨科多种

捕食性:植绥螨科、食螨螨属

寄生性:寄螨属

菌食性、腐食性

3、发育

雌螨:卵————第二若螨——成螨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资源昆虫的利用

第1期(总第68期)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No. 1 (GSNO. 68) 2004年2月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 Feb. 2004  54 资源昆虫的利用 金传玲 (辽宁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沈阳 110036)昆虫是地球上动物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种类。它 既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成为我们生存的竞争对手,如为害作物和建筑以及传播疾病等;又能为人类带来显著的利益,如蜜蜂、家蚕等益虫。昆虫种类占自然界动物已知种类的70%以上,世界上约有150万种,中国昆虫资源十分丰富,约有15万种以上。昆虫繁殖力强、生物量大,属于再生资源。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除一些古老的资源昆虫外,还有大量的资源昆虫值得开发、繁殖和利用。 资源昆虫是指那些虫体本身或其产物、行为可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所利用,并有经济价值的昆虫。 资源昆虫根据其用途可分为九大类:食用资源昆虫、医药资源昆虫、饲料资源昆虫,工业原料资源昆虫、观赏资源昆虫、娱乐资源昆虫、害虫天敌资源昆虫、植物传粉资源昆虫及其它用途资源昆虫。 广义的资源昆虫也可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一级资源昆虫:包括虫体本身或其产物能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的种类,如工业原料昆虫、药用昆虫、饲料昆虫、食用昆虫、工艺观赏昆虫等。第二类是二级资源昆虫(也称为中间资源昆虫):指必须作用于其它生物面对人类产生利益的昆虫,如天敌昆虫、农作物传粉昆虫等。第三类指特殊资源昆虫;包括教学和科研材料、仿生学对象、环境保护、构成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今后作为生物工程重要基因库等特殊用途的昆虫种类。 许多国家都在开发昆虫产业,开展昆虫产业的基础和生产的技术研究。其开发领域相当广泛,主要有:利用昆虫生产优质高蛋白质,食用昆虫及食疗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昆虫培养细胞及大量培养昆虫细胞的装置的研究,从昆虫体中提取工业及医药用品,药用昆虫的开发,绢丝昆虫的开发,用绢丝昆虫生产生理活性物质,饲料昆虫的研究,害虫天敌利用的研究。传粉昆虫利用的研究,利用昆虫处理家畜废弃物的研究等。德国是开发利用昆虫蛋白质最早的国家之一。日本1992年昆虫商品额已达2600亿日元,并预测40年后医用蛋白质等产品的市场规模将达55000亿日元。 自从现代生物科学在20世纪降临,昆虫在提供生命基础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关遗传学、染色体行为,动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物种的形成等诸方面的 4 小结  以上所述74种蕨类植物生活型多样有土生、水生、附生、石生,它们大多喜温暖阴湿的森林环境,成为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旦森林遭到破坏,绝大多数该类植物也随之消失。而蕨类植物资源原本是一个还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库,要保护好它,首先要保护森林,其次对一些疗效明显的资源日益减少的种类,进行野生变家种的栽培驯化研究,如水龙骨、石韦、瓦韦等。 除桫椤、金毛狗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外,水龙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石松科、鳞毛蕨科等常用中草药在本区资源较为丰富,蕴藏量较大,可根据资源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开发。在保护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着重开发特色的中药材品种。 对其中一些药用价值高、临床疗效显著的种类,需深入研究它们的有效成份、药理及临床效应。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3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编著. 福建植物志(第一卷).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 罗献瑞主编.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普通昆虫学复习资料

1.下列昆虫属于全变态的种类有。 A.蝗虫B.二化螟C.盲蝽D.叶蝉2.金龟甲的触角属于。 A.丝状B.棒状C.鳃叶状D.羽毛状3.着生在昆虫的中后肠交界处。 A.马氏管B.脂肪体C.围心细胞D.胃盲囊4.半翅目昆虫的刺吸式口器一般具有对口针。 A.1B.2C.3D.4 6.蝗虫的后足为。 A.步行足B.捕捉足C.开掘足D.跳跃足7.昆虫交配器中的抱握器大多是第腹节的附肢衍化而成。 A.7B.8C.9D.10 8.家蚕一般通过繁殖后代。 9.芫菁的变态属于。 A.复变态B.不全变态C.渐变态D.半变态10.十七年蝉属于昆虫。 A.一化性B.二化性C.多化性D.部化性2.蝶类的触角属于。 A.丝状B.棒状C.鳃叶状D.羽毛状3.着生在昆虫的前、中肠交界处。 A.马氏管B.脂肪体C.围心细胞D.胃盲囊4.蝽类的口器一般具有对口针。 A.1B.2C.3D.4 5.昆虫的胸部一般由节组成。 A.2B.3C.4D.5 6.蝗虫的前足为。 A.步行足B.捕捉足C.开掘足D.跳跃足7.昆虫的产卵器大多是第腹节的附肢衍化而成。 A.4-5B.6-7C.8-9D.10-11 8.瓢虫一般通过繁殖后代。 A.卵胎生B.两性生殖C.幼体生殖D.孤雌生殖2.蝗虫的触角属于。 A.丝状B.棒状C.鳃叶状D.羽毛状3.位于昆虫的背血窦。 A.马氏管B.脂肪体C.背血管D.腹神经索4.蚊子的口器一般具有对口针。 A.1B.2C.3D.4 5.昆虫的腹部一般由节组成。 A.5-6B.7-8C.9-11D.12-13 6.螳螂的前足为。

A.步行足B.捕捉足C.开掘足D.跳跃足7.昆虫的尾须大多是第腹节的附肢衍化而成。 A.8 B.9C.10D.11 4.双极神经原是指具有个神经纤维分枝的神经原。 A.1B.2C.3D.4 5.昆虫足的基本构造一般是由节组成。 A.3B.4C.5D.6 6.蝼蛄的前足为。 A.步行足B.捕捉足C.开掘足D.跳跃足7.昆虫头部的第对附肢衍化成下颚。 A.1 B.2C.3D.4 8.昆虫血液在背血管里的流动方向一般是流动。 A.从前向后B.从后向前C.从两端向中间D.从中向两端9.螟虫的变态属于。 A.全变态B.不全变态C.过渐变态D.半变态10.一年发生两代的昆虫属于昆虫。 A.一化性B.二化性C.多化性D.部化性 双选 11.迁飞性昆虫在迁出地卵巢发育特点是 A.1级B.3级C.发育整齐D.发育不整齐12.在昆虫纲最近的分类系统中将下面哪两个目归入到一个目中 A.双翅目B.同翅目C.直翅目D.半翅目13.直翅目昆虫的听器一般位于 A.头部B.胸部C.腹部第一节D.前足胫节15.下列昆虫具有性二型现象的有 A.蓑蛾B.凤蝶C.天牛D.介壳虫12.在昆虫纲最近的分类系统中将下面哪两个目归入到一个目中 A.双翅目B.同翅目C.直翅目D.半翅目13.直翅目昆虫的听器一般位于 A.头部B.胸部C.腹部第一节D.前足胫节14.昆虫复眼的主要功能是分辩 A.形像B.光线强弱C.光线方向D.颜色13.有翅亚纲昆虫中翅的类型有 A.无翅B.1对翅C.2对翅D.3对翅14.昆虫中肠的主要功能是 A.贮存食物B.消化食物C.磨碎食物D.吸收养分15.蚜虫可通过哪两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A.两性生殖B.多胚生殖C.幼体生殖D.卵胎生13.国际上昆虫命名的方法主要有 A.单名法B.双名法C.三名法D.俗名法14.昆虫前肠的主要功能是 A.贮存食物B.部分消化食物C.吸收水分D.吸收养分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库

复习题库-名词解释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经常性孤雌生殖 4.周期性孤雌生殖 5.偶发性孤雌生殖 6.多胚生殖 7.胎生 8.卵胎生 9.腺养胎生10.血腔胎生 11.伪胎盘生殖12.幼体生殖13.胚胎发育14.胚盘15.胚带 16.卵裂17.胚动18.背合19.胚后发育20.孵化 21.变态22.增节变态23.表变态24.原变态25.不完全变态26.渐变态27.半变态28.过渐变态29.全变态30.复变态 31.幼虫期32.若虫期33.成虫期34.脱皮35.蜕皮 36.虫龄37.龄期38.原型幼虫39.同型幼虫40.亚同型幼虫41.过渡型幼虫42.异型幼虫43.蛹期44.前蛹45.化蛹 46.离蛹47.被蛹48.围蛹49.羽化50.雌雄二型 51.多型现象52.世代53.世代重叠54.生活史55.年生活史 56.世代交替57.休眠58.滞育59.专性滞育60.兼性滞育 61.昼夜节律62.植食性63.肉食性64.杂食性65.单食性 66.多食性67.趋性68.假死性69.寡食性70.群集性 71.临时性群集72.永久性群集73.扩散74.迁飞75.拟态 76.贝氏拟态77.缪氏拟态78.保护色79.血腔80.色素色 81.结构色82.混合色83.愤门瓣84.幽门瓣85.马氏管 86.直肠垫87.滤室88.辅博动器89.微气管90.气囊 91.神经元92.突触93.JH 94.MH 95.BH 96.信息素97.性信息素98.追踪信息素99.告警信息素100.聚集激素101.利它素102.贮精囊104.种105.亚种106.模式标本107.正模108.配模109.副模110.肠外消化111.共生物 112.趋化性113.趋光性114.一化昆虫115.多化昆虫116.部化昆虫117.夜出性昆虫118.弱光昆虫119.补充营养120.反射弧121.静息电位122.动作电位123.生殖力124.呼吸商124.呼吸商126.优先律 127.双名法128.三名法129.检索表130.神经递质131.马氏管 132.生长脱皮133.变态脱皮134.戴氏定律135.胃盲囊136.多足幼虫137.寡足型幼虫138.原足幼虫139.产卵前期140.昆虫钟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盘点中国10大资源昆虫

盘点中国10大资源昆虫 1.苍蝇 河北馆陶的23岁农村姑娘靠养苍蝇带动了4000多户农民靠养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蝇蛆蛋白质含量高,喂鸡喂鸭都是非常好的饲料。 2.黄粉虫 河北清苑农村的郎女士养殖黄粉虫不仅成立了公司,还将黄粉虫出口到美国,形成黄粉虫从专业养殖到加工一条龙的大企业,带动河北、山东等多个地方的农村养殖黄粉虫致富。 3.蝈蝈 蝈蝈是鸣虫之首,养蝈蝈不仅可以玩,还是一味中药,治疗腰膝肿痛、湿脚气等症。蝈蝈的养殖只要在大棚养殖,现在人们可以用中药调节蝈蝈的声音。 4.蚂蚱 蚂蚱又叫蝗虫,小时候趴在草地里捉来放在火上烤熟了去掉头和翅膀,吃起来非常香。全世界都有以蝗虫做食品的习惯,许多国家的饭店把蝗虫当成特色菜肴。不但如此,蝗虫还是治疗破伤风的良方。

5.蝉蛹 蝉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级营养补品。农业生产遇到问题,中国最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 6.地鳖虫 地鳖虫是市场紧缺的中药材,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逐年扩大尤其以其质量优良而闻名遐迩,野生土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中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上的价格逐年攀升 。 7.蜜蜂 蜂蜜、蜂蜡、蜂胶、蜂王浆、蜂蛹,甚至蜜蜂本身都是非常有经济价值的中药材。 8.豆青虫 豆青虫,学名豆天蛾,是一种常见于豆田里的害虫。随着人们对吃的追求,豆青虫已然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现在养殖豆青虫和种植大豆并不矛盾,专家已经给出合理的解决办

法,种大豆养豆青虫,每亩还可以多赚500多元。 9.蚕 蚕吐丝是丝绸,茧蛹也是美味,养蚕是回报率非常高的经济昆虫。 10.蝎子 蝎子药用价值非常高,蝎子泡酒是治疗关节炎非常好的药酒。蝎子还是一道美食,烤蝎子、炒蝎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普通昆虫学复习资料——森保102班

森林昆虫学复习资料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节:头、胸、腹; 2.头部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 3.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由9-11节组成,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 行动用的附肢,但有转化为外生殖器的附肢。 5.具有变态特性:从卵中孵出到变成成虫,要通过系列内、外部形态和构造的变化。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虫体最前端的第一体段是昆虫的头部,主要构造包括头壳、口器、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时还有2-3个单眼。。昆虫头部的附器及各附器的类型: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由梗节、鞭节、柄节、触角窝组成,是主要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的微小刺激。 主要的类型有:刚毛状(蜻蜓、蝉)、丝状(蟋蟀、竹蝗)、念珠状(白蚁)、锯齿状(叩头虫、芫菁)、羽毛状(毒蛾)、栉齿状(甲虫、蛾类雌虫)、肘状(蜜蜂、蚂蚁)、锤状(郭公虫、瓢虫)、环毛状(雄蚊)、具芒状(蝇类)、球杆状(蝶类)、鳃片状(金龟子)。 眼:分为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基本够造相同。复眼由好多的小眼集合成,小眼由集光器和感受器两部分组成。单眼可以分辨光线的强弱,不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复眼可以分辨近距离的物体,能看清物体的形状。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种。有是复眼有时分为上下两群。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部分,主要有咀嚼式、虹吸式、刺吸式、嚼吸式、舐吸式、刮吸式、锉吸式。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在演化上最为原始,各部分构造比较完整(蝗虫、白蚁) 虹吸式口器:上鄂退化,下颚和外鄂叶十分发达,变成螺旋卷曲的喙。(蝶、蛾类的成虫) 刺吸式口器:主要构造极度延伸,呈针状,适于穿刺,吸取动植物的组织液,下唇延伸为分节的喙。(蚊、蝉、蝽) 刮吸式口器:刮破寄主组织,然后吸允流出来的血液(牛虻)嚼吸式口器:具有强大的上颚,可以咀嚼固体食物,又有适于吸允花蜜的构造(蜜蜂) 舐吸式口器:吸取暴露在外的液体食物或微粒固体物质(蝇类) 锉吸式口器: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 头式:下口式—直角(螽斯)、前口式—钝角(步行虫)、后口式—锐角(蝉)。 二.昆虫的胸部 胸部是昆虫体躯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后胸,每个胸节有一对附肢,即前足,中足、后足,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常各具一对翅,呈为前翅和后翅。每一胸节都由背板、腹板、侧板(两块)组成。前翅在中胸上,后翅在后胸上。 昆虫胸部的附肢及附器的类型 1、足是胸部的附肢,生在胸部侧下方的基节窝内,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组成。跗节中垫及爪垫具有感觉器。主要类型:步行足(步甲、瓢虫)、跳跃足(蝗虫、蟋蟀后足)、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的前足)、游泳足(龙虱后足)、携粉足(蜜蜂的后足)、抱握足(雄性龙虱的前足)等。 2、翅昆虫的翅是由胸部背板向两侧延伸成的背侧叶或气管鳃演化而来。翅具有四个区:腋区、轭区、臀前区、臀区。具有三个角为肩角、顶角、臀角,有两个褶为臀褶和轭褶。翅多为膜质,具有很多起骨架作用的翅脉,翅脉有纵脉和横脉之分。翅的类型:复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缨翅、鳞翅、毛翅、膜翅等。 4、翅连锁 昆虫在飞行时,前后翅借特殊的构造相互连接,以保持飞行动作的一致,这种连接构造称为翅连锁器。具有如下5种常见的翅连锁方式。P18 翅轭型:前翅后缘基部的指状突挟持后翅前缘。如蝙蝠蛾。翅褶型:后翅前缘的耳状卷褶钩挂于前翅的卷褶上。如同翅目昆虫。 翅钩型:后翅前缘中部的钩列下挂于前翅后缘的卷褶上。如膜翅目昆虫。 翅缰型:后翅基部1-3根长刚毛(翅缰)钩挂前翅腹面Cu 脉上的短刚毛列或鳞毛上(翅缰钩=安缰器)。如多数蛾类。翅贴型(翅抱型):后翅肩区扩大贴附于前翅后缘下。如枯叶蛾、天蚕蛾及蝶类。 三.昆虫的腹部 通常由9—11节组成,除末端几节具有尾须和外生殖器外,一般没有附肢。第l-8节两侧常各具有气门一对。 产卵器 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及其功能 1体腔即血腔: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各器官浸泡在血液中。 昆虫胸部或腹部的横切面:两层膈膜将整个体腔分为三个血窦: (1)膈膜:背膈膜、腹膈膜 (2)血窦:背血窦(心脏和大动脉)、围脏窦(消化、排泄、生殖器官)、腹血窦(中枢神经系统) 昆虫的体壁结构及其作用 1.底膜 2.皮细胞层 3.表皮层 (1)内表皮:最厚,质地柔软而有延展性 (2)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 (3)上表皮:最薄,结构最复杂,一般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3层, 体色: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三种。 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 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的一般构造和机能 1、前肠(foregut) 2、中肠(midgut) 3、后肠(hindgut) 二、消化道的功能 1、前肠(foregut具有进食、运送、贮存、磨碎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2、中肠(midgut)中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 3、后肠(hindgut)后肠是消化道的最后一段,是由回肠、结肠和直肠组成的。后肠主要功能是排除残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排泄系统 排泄是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某些有毒的、多余的物质,保 持体内的渗透压,维持昆虫正常的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 一、马氏管及其功能 马氏管:基部开口在中肠和后肠交界处,端部封闭,游离在 体腔内的血液中,或与直肠切合形成隐肾结构; 马氏管的主要功能:吸收血液中的N素代谢废物尿酸等并转 移至后肠随食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调节血液中的离子平衡 维持体液的渗透压。部分昆虫的马氏管可分泌丝、石灰质、 泡沫及粘液。 二、马氏管的排泄机理 血液中的可溶性原尿通过被动运输、离子泵的主动运输和胞 饮作用,可透过马氏管端的管壁而进入管腔内,并从端部流 向基部。当原尿流过马氏管的基段或直肠时,管壁细胞和直 肠垫吸收其中的水和K+、Na+,使原尿变成尿酸而沉淀,随 食物残渣经肛门被排泄掉,同时维持血液正常的渗透压和离 子平衡。 三、其他排泄器官的排泄作用 1、体壁、气管系统等器官的排泄作用 体壁通过扩散的方式排出代谢废物; 以呼吸方式排出体外的代谢废物为CO2,多余的H2O; 2、贮存排泄物 虫体内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某些中间代谢物或代谢废物,不直 接排除体外,而是被隔离、限制、贮存于特定的组织或细胞 中,这种排泄方式称为贮存排泄或堆积排泄; 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系统组成,担负输送氧气到需 氧组织以及从虫体内排除CO2的功能。 昆虫的呼吸方式 可分为:体壁呼吸、气管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气门气 管呼吸。 气管系统是昆虫呼吸中气体交换的通道,气门后的气管为气 管主干,主干后的分支为支气管,最后分化成许多微气管。 气门是由体壁内陷形成气管所留下的开口,又称气管口 循环系统 一、循环器官的构造 昆虫的循环器官主要包括背血管、背隔、腹隔以及辅搏动器。 1、被血管:是昆虫循环系统中唯一的导流管,使纵贯于背血 窦中、前端开口而后端多呈封闭状的长而薄的管状物,分动 脉和心脏两部分。 2、血液循环:是血腔内的血浆在背血管有规律搏动的推动下、 背膈和腹膈有节奏的波动下,促使血液在背血窦内向前流动、 在腹血窦内向后流动、在围脏窦内向后及向背血窦中流动的 过程; 内分泌系统 昆虫体内能够分泌特殊的生理活动微量物质(激素)来调 节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生殖、滞育等重要的生命 过程,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发育调控系统统称为内分泌系统。 虫体内的分泌激素的组织包括脑神经细胞分泌群、咽下神 经节、心侧体、咽侧体、前胸腺、一些体神经节、绛色细胞、 脂肪体等。 神经系统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方式 单体生殖:孤雌生殖和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 双体生殖:两性生殖和雌雄异体的异体受精。 两性生殖:需经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 产生的卵子结合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卵不经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称为孤雌生殖 (又称单性生殖)。 单胚生殖: 多胚生殖:是一个成熟得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 方式。 成体生殖: 幼体生殖:昆虫处于幼虫时,母体尚未达到成虫阶段就进行生 殖的现象。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 幼体。 第二节昆虫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及变态 胚胎发育:由卵核分裂开始至幼虫孵化为止在卵内的发育阶 段称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可分为: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无足期; 胚后发育:昆虫自卵内孵出,到成虫羽化并达到性成熟的整 个发育过程。 孵化:胚胎发育完成后,幼虫突破卵壳而出的过程。 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经过 的一系列形态变化。 变态类型及其代表科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成 虫4个不同的虫态。 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 阶段,幼期翅在体外发育,无蛹期。 ①渐变态:成虫、幼虫在体型上很相似,生活习性相近,生 境与食物相同,但幼虫的翅未长成,性器官不成熟,其幼虫 成为若虫。(直翅目、螳螂目、革翅目、等翅目、纺足目、半 翅目、大部分同翅目等) ②半变态:成虫陆生,幼虫水生,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 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等方面均与成虫有明显的分 化现象,幼虫称稚虫。(蜻蜓目等) ③过渐变态: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 止时期。(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类和雄性介壳虫等) 增节变态:幼期和成熟期之间除了个体大小和性器官发育程 度的差别外,腹部的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表变态:幼体与成虫之间除了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 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 原变态:从幼期转变为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 幼虫期 蜕皮:昆虫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 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虫龄:从孵化至第1次蜕皮前的幼虫称1龄幼虫,第1 次 蜕皮后的幼虫称2龄幼虫,依此类推。 龄期:相邻两次蜕皮所经历的时间。 头壳指数:各龄间头壳宽度按一定几何级数增长,即各龄幼 虫的头壳宽度之比为一常数,即: 上一龄头壳宽/下一龄头壳宽=1.4 化蛹:完全变态的昆虫,幼虫在获取足够营养后从一个自由 活动虫态变为一个不食不动虫态的过程,又叫化蛹。 蛹的类型 离蛹:也称裸蛹,触角、足和翅不粘附蛹体表面,可以活动, 附肢离开身体。 被蛹:附肢和翅由黏液贴于蛹体表面,外包一层坚硬透明的 蛹壳,附肢不能自由活动。 围蛹:也是离蛹,只是化蛹时,末龄幼虫的表皮没有脱去, 形成较硬的外壳,包住离蛹。如蝇类的蛹。 成虫 羽化: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蛹壳或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蜕去末 龄若虫的皮化为成虫的过程。 补充营养:幼虫期积累的营养不足,成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 成熟,需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种成虫为完成性成熟 而进行的取食活动称补充营养。 恢复营养:昆虫产完一次卵以后为了下一次产卵的取食活动。 第三节昆虫的行为与多型现象 一、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1.反射行为 2.本能与趋性(趋光,趋温,趋湿,趋化) 趋性:昆虫对外界某种刺激表现出趋向或躲避的行为。 3.生活节律(日出性,夜出性) 4.社会性行为(群集性) 二、多型现象 性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两性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它外部形 态的差异,即第二性征。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 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甚至行为、功能不同的现象。(如“社 会性昆虫”) 二、拟态与保护色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世代:昆虫从离开母体开始到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称 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昆虫在一定阶段的发育史。 年生活史:昆虫在1年中生活史,又称生活年史。 世代重叠:二化性和多化性昆虫由于发生期及产卵期较长, 使前后世代明显重叠的现象。 世代交替:多化性昆虫1年中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和生活习 性等有明显差异,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交替发生的现象。 休眠和滞育(异同比较) 1.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 便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 利用休眠,可控制天敌昆虫的释放。 2.滞育:由遗传性决定,并受光周期、温度、湿度、营养等 共同作用,以及体内激素调控;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适 宜环境条件也不能立即恢复发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 学的刺激才能解除滞育。 第四章昆虫分类学 1、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 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 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形式。 双名法即昆虫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 第二个为种名。定名人置于种名之后。 书写学名时,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命名者 的姓或姓的缩写中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印刷时属名种名要 斜体,命名者要正体。例:菜粉蝶Pieris rapae L. 属名种名定名人 姓氏 模式标本:当第一次发表新种时所根据的标本为模式标本。 3、主要阶元:界、门、纲、目、科、属 4、标本的制作与保存(参考) (1)插针:按昆虫体大小选用适当的昆虫针,昆虫针插的部 位因种类而异,一般都插在中胸背板的中央偏右,以保持标 本稳定,又不致破坏中央的特征,鞘翅目(甲虫)插在右鞘翅 基部约l/4处,不能插在小盾片上,腹面位于中后足之间; 半翅目(蝽)小盾片很大,插在小盾片上偏右的位置;双翅目(蝇 类)体多毛,常用毛来分类,插在中胸偏右;直翅目(蝗虫)前 胸背板向卮延伸盖在中胸背板上,针应插在中胸背面的右侧。 鳞翅目需要展翅,插在中胸背板中央。 (2)整姿:蝽、甲虫、蝗虫等昆虫针插以后,尽量保持活虫 姿态。需将触角和足进行整姿,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 足向左右。 (3)展翅:蝶蛾类昆虫需要展翅。按昆虫的大小选取昆虫针、 按针插部位要求插入虫体,将虫体腹部向下插入展翅板的槽 内,使展翅板的两边靠紧身体,用昆虫针将翅拨开平铺在展 翅板上。蜻蜒类要以后翅的两前缘成一直线为准;蝶蛾类以 两前翅后缘成直线并与身体成垂直;蝇类和蜂类以前翅顶角 与头顶在一直线上,然后再拨后翅使左右对称。最后用玻璃 片压住或用光滑纸条把前后翅压住,用大头针固定,放在干 燥通风处干燥。 (4)装标签:使用三级台的方法整理针插昆虫和标签的位 置。第1级高26mm,用来定标本的高度。用双插法和粘制 小昆虫标本时,纸三角、软木片和卡纸等都用这级高度。第 2 级高 14 mm,是插采集标签的高度。第 3级高 7 mm,为定 名标签。 (5)标本的保存:制成的昆虫标本要放在阴凉干燥处,放在有 防虫药品的标本盒,分类收藏在标本柜里。 第五章昆虫生态学 害虫:当一种生物的种群密度超出了某种允许的阈值水平而 引起经济损害的时候。 种群: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占有一定空间,有着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几个或多个 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在一特定的区域的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和 非生物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信息流动,相互作用,相 互依存的一个动态系统。 与昆虫种群相关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的特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光、风、土壤、 水体等。 生态环境因素:包括食物、天敌,与该种群有竞争、共栖、 共生、共食等关系的它种动植物及人类活动。 第一节非生物因素与昆虫的关系 ⒈温度、湿度、降雨、光、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一、昆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昆虫是变温动物,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在其有效温度范围 内,温度升高可以加强酶和激素的活性,从而加快昆虫体内生 化反应的速度,表现在发育速度的加快。 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将温度划分为5个温区: 致死高温区:45-60 ℃亚致死高温区:40-45 ℃适温区: 8-40 ℃亚致死低温区:-10-8 ℃致死低温区:-40--10℃ 适温区又可分为以下3个温区。 高适温区温度约为30~40℃。 最适温区一般为20~30℃。寿命适中,繁殖力最大。 低适温区一般为8~20℃。此温区的下限,称为最低有效温 度,只有高于这一温度,昆虫才开始发育,故称为发育始点(发 育起点)温度。 1 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有效积温法则 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 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得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 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能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 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即: K′=D*T K′-积温常数 D-发育历期 T-发育温度 昆虫在发育起点(c)以上的温度才开始发育即: K=D(T-C) K-有效积温常数 单位:日度。当测的害虫某一虫期或龄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 积温后,就可根据当地常年的平均气温,结合近期天气预报, 利用积温预报式,发生对害虫下一虫态或龄期出现时间的预 报。 2 发育起点与有效积温的测定 因为: K=D(T-C); V=1/D (V-发育速率) 所以:T=KV+C 多组T、V值用最小二乘法可求 K C *多级人工变温法 ①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期 例:如7月10日深点食螨瓢虫产卵盛期,7月中旬气象 预报平均温度为28 ℃,预测其1龄幼虫的盛期。(K=58.06 日度 C=15.46 ℃ ) 解:已知 K=D(T-C) D=K/(T-C)=4.6 即5天。 故7月15日是1龄幼虫的盛期 ②预测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的代数 如果某地对该种昆虫一年内可提供的有效积温K1小于 K,这种昆虫就不能在该地分布。 代数D=K1/K(代)。 ③利用有效积温保存天敌和确定释放天敌适期 例:玉米螟赤眼蜂全代的发育始点为5 ℃,完成一代需求 的有效积温为235日度,选择低温保存温度在5 ℃以下。 又如5月20日预测到6月2日(即13天后)是玉米螟 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适期,求在何种温度下繁蜂,可不误在6 月2日适期放蜂 K=D(T-C) 235=13X(T-5) T=21.5 ℃ 3 低温致死效应和昆虫的耐寒性 过冷却现象:昆虫的体液能忍受0℃以下的低温而不结冰,这 种现象叫过冷却现象。 昆虫的体温持续下降,当体温降到 0℃以下时,体液不 结冰,但当体温降到一定低温(如-12 ℃)时,昆虫体液开始 结冰,同时释放热量,此时体温复升,这一温度称为过冷却点。 但体温只能升到接近0 ℃处,而后又慢慢下降。 4 光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可见波长范围在250一700μm之间,对紫外光敏感,而 对红外光不可见。 光强度的影响:日出性昆虫、夜出性昆虫、昼夜活动性昆虫、 弱光性昆虫。 光周期:是1天的日照时数在1年内所形成的变化序列。 5 风和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风:影响昆虫传播、扩散;可使昆虫致死。另外造成树木折 断枯死造成次期性害虫大发生。 土壤因子:据估计,大致有95%的昆虫种类与土壤环境发生 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 第二节生物因素(食物和天敌)与昆虫关系 1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食性的分化 按食物的性质分: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 按取食范围的广狭区分: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 2 昆虫的天敌 (1)捕食性天敌螳螂、蜻蜓、猎蝽、瓢虫、步甲、虎甲及直 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昆虫。 (2)寄生性天敌:按寄主分为卵寄生、幼虫寄生、蛹寄生、 成虫寄生或跨期寄生。 按寄生习性分为:单寄生、复寄生、重寄生。 (3)病原微生物: 细菌(金龟子乳状病芽孢杆菌、BT) 真菌(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 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昆虫感染以上三种病原后的病状区别 细菌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虫体表面体色发暗,液化的组 织挑破后有恶臭。 病毒致死:虫体内组织液化,液化的体液无恶臭,体色变淡, 死前会倒挂在枝条上。 真菌致死:虫体里充满菌尸,吸收虫尸内的水分,导致虫体 僵硬、干缩。 (4)捕食性鸟类和其他有益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类、 蜘蛛、捕食螨。 第三节森林昆虫种群及其动态 ⒈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②数量特征;③遗传 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2.种群的统计特征 1)统计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年龄组配、繁殖率、 滞育率等 2)密度: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生物种群个体 的数量。 1 / 1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昆虫学》作业

《昆虫学》作业

课程名称:昆虫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 2013 级 姓名:吴勇 学号: 1307040118 任课教师:邢济春

一、论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答:人类的出现,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对昆虫的生长和生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昆虫对人类的影响有益、害两大方面: (一)、有益方面: (1)、昆虫帮助传粉:虫媒植物借助昆虫传粉,使地球上大约40000种植物通过昆虫的传媒而存活,传粉昆虫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如蜜蜂授粉可使棉花增产12%-15%; (2)、昆虫作为工业原料:不少昆虫可作为工业原料,如家蚕、柞蚕为丝绸工业的主体,可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3)、天敌昆虫: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它们在害虫的自然抑制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与利用自然天敌是害虫生物防治与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4)、昆虫可食用或饲用:昆虫体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可以为人类提供高蛋白、高矿物质、低脂肪的理想食品;另外,大部分昆虫易饲养、生物量大、食物转化率高,所以昆虫是一类值得开发的食品资源。目前大约有5000种昆虫可被食用,我国有些昆虫产品已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5)、可做药用:药用昆虫是东方传统药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如药昆虫大约有300余种。近年来对虫药的化学成分、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人工合成或提取蜂毒、抗菌肽等有效药用物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疾病。 (6)、作为模式昆虫:一些昆虫由于具有生活周期短、易于大批量饲养、遗传背景可精确控制及不受人伦观念制约等原因,近百年来先后成为模式生物,对它们的研究成果在揭示生命本质与应用方面起着引领作用,尤其是对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