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统计实验报告

成绩统计实验报告
成绩统计实验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VC)201年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成绩____

一、题目:

成绩统计

二、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

1)分析程序的功能

本程序是一个学生成绩统计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分数求和、各分数段的人数及百分比、以

及按照总分由高到低输出学生信息。

学生分数求和:首先由使用者输入一批学生某门课程考试的各题的分数,然后计算每个人

的总分。

各分数段的人数及百分比:各分数段的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各分数段0~49,50~59,60~69,

70~79,80~89,90~100的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按照总分由高到低输出学生信息:学生的信息按总分排名输出。

成绩统计界面如下:

---------成绩统计--------

请输入总题数:

请输入学生信息:

请输入该学生单题得分:

请输入该学生单题得分:

请输入该学生单题得分:

请输入该学生单题得分:

总分:

2)系统总体结构:

1.确定总题数

2.输入学生信息

3.输入学生各题分数

4.总和各学生总分

5.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及百分比

6.根据各学生的总分,对他们的信息进行排序

7.输出学科情况。

8.输出排序后的学生信息。

2、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说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

1)Information模块

首先利用结构体把学生的信息汇集到一起,使得程序可以方便的处理后边的复杂

数据。先是日期的结构体,把年、月、日汇总。然后是学生信息的结构体,把课程

名称,考试时间,班号,学生姓名,学号,及学生课题的成绩新近汇总。

代码参见结构体

2)Score模块

通过设计一个函数,输入学生各题分数。利用for循环语句对各题分数进行输入

3)Sum模块

利用循环语句对学生的信息进行输入,并计算总分。因为学生数量较多,因此

用了数组,对于数组的输入,需要运用循环语句。

4)Quantity和Percent模块

利用if与循环语句,对各分数段人数进行统计,在分数段内,则对应的分数段+1,最后再通过计算求出百分比。如果学生的总分在90~100之间,则a+1,若在80~89之间,则b+1,若在70~79之间,则c+1,若在60~69之间,则d+1,若在50~59之间,则e+1,若在0~79之间,则f+1。最后根据统计后的人数来求所占总人数的比例。

5)Sort模块

该函数利用冒泡法,对学生的总分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函数,输出的结果则只是总分的排序改变了,而学生的其他信息没有随着改变,此处利用函数,可以在对总分进行比较排序的时候,使学生的其他信息随着总分一起进行排序,保证了每个学生的信息的完整。

6)输入学科情况

首先输出的是学生的课程名称,考试日期,班级号码,各阶段的人数及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7)排序后的学生情况

因为学生信息是数组,所以输出学习成绩时,需要用循环语句。

8)创新部分

3、设计中主要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①在进行按总分排序的时候,似乎只有总分排序了,而其他数据没有跟着总分一块

调整顺序,后来引用了函数,各个学生的信息随着总分的变化一起变化。

②在计算百分比是,用的定义是double,而double会把小数点后的数约掉,因此

最后总是0%,改进的是先*100再除以总人数,这样便可以求出百分比了。

4、所设计的程序最终完成的功能

1)说明编制的程序能完成的功能

能够由用户输入30个学生各题成绩,然后对成绩进行总和,

2)准备的测试数据及运行结果

因30个数据过多,因此取2个学生的成绩来做测试。

三、程序清单1结构体

2.Sort函数

3.Main函数

4.while循环语句

5.For循环与if语句

7.百分比计算

《复式统计表》单元测试卷

第3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12分) 下面是东风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喜欢吃的快餐情况统计表。 1.男生中喜欢吃()的同学最多,有()人;女生中喜欢吃()的同学最少,有()人。 2.喜欢吃麦当劳的同学共()人,比喜欢吃必胜客的同学多()人。 二、我会统计。(27分) 下面是三(1)班第一组同学期中数学成绩统计表。 第一组男生成绩 第一组女生成绩 1.根据上面两张表格,填写下表。(12分)

2.第一组男生的成绩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少?(3分) 3.第一组女生的成绩在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少?(3分) 4.第一组一共有多少人?(3分) 5.如果三(1)班共有4个这样的小组,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3分) 6.如果这张成绩表是三(1)班同学数学成绩的集中体现,你认为三(1)班同学的数学成绩怎么样?你想对三(1)班同学说些什么?(3分) 三、我会做。(32分) 小丁和小东对三(1)班和三(2)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进行了统计:(每人只参加一个小组) 1.我会填表。(12分)

2.三(1)班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4分) 3.三(2)班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什么小组的人数最少?(4分) 4.三(1)班和三(2)班哪个班的总人数多?多多少?(6分)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6分) 四、解决问题。(29分) 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统计这两个班的同学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件数的情况如下表。 1.三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多?(4分) 2.五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少?(4分) 3.三年级一共调查了多少人?(7分) 4.两个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总人数最多?在哪个阶段的总人 数最少?(6分)

《数据与统计图表》单元测试3有答案.docx

初中数学精品试卷 第 6 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单元测试 一、精心选一选,你一定能行(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调查适合作者普查的是()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 D.对甲型 HINI 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 调查全校女生 B.调查全校男生 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 人 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 频数分布直方图 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 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 B.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 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 人 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 5.一个班有 40 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 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是() A. 144o B. 162o C. 216o D. 250o 6.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右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 扇形同就,已知该学校 2560 人,被调查的学生中汽车的有21 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被调查的学生有60 人 B.被调查的学生中,步行的有27 人 C.估计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有1152 人 D.扇形图中,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o 7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是97,最小值76,若组距为4,则可分为几组() A. 4 B. 5 C. 6 D. 7 8.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 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件下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该校学生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 A.0.96 小时 B.1.07 小时 C.1.15 小时 D.1.50 小时 人数/ 人 20 15 151312 107 53 时间/ 时 00.51 1.52 9.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 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 6 分钟到7 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 6 分钟而小于 7 分钟,其余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 待时间不少于六分钟的人数为()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元测试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测评卷 一、填一填。 1.植树节少先队员种树,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列式:()。 2.气象站在一天的1点、7点、13点、19点,测得的温度分别是摄氏8度、15度、24度、17度。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气温。列式:()。 3. 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情况。 4.()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5.统计表用()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呈现数据。 二、判一判。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a.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b.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 4.四(2)班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2)班同学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数是(30+12+15)÷3=19(件)。() 三、解决问题。 1. 2013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某城市每日发布空气质量的情况记录如下: 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日期污染指数 1日87 11日50 21日92 2日113 12日69 22日143 3日64 13日118 23日101 4日105 14日97 24日74 5日162 15日215 25日49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市2014年4月空气质量日报统计表 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右面的统计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6日 201 16日 140 26日 56 7日 70 17日 92 27日 63 8日 120 18日 71 28日 49 9日 54 19日 50 29日 50 10日 48 20日 45 30日 56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大于300 空气质量状 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天数 男生 女生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一、单选题 1.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 A. 1 B. 3 C. 2 2.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 条形统计图 B. 统计表 C. 折线统计图 3.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 全班有()人。 A. 48 B. 49 C. 50 4.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少()人。 A. 6 B. 7 C. 8 5.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 折线统计图 B. 条形统计图 C. 统计表 二、判断题 6.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有时需要把两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图。 7.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清楚。 8.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

(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9.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 (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三、填空题 10.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平均每月做好事________件。 1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某一天三个不同的连锁店在下午5:00~5:30两种鸡翅的销售量情况如下: 香辣鸡翅的销售情况 奥尔良鸡翅的销售情况

教学成绩统计模板

学校教学成绩统计(电子表格)模板制作编码 朱克坤 首先建一张学生成绩登记表(如下图) 接着分别建立各学科统计表(如下图) 最后把以下各学科的统计编码(宏)粘贴到相应的工作表名下即可 语文科 Private Sub Worksheet_SelectionChange(ByVal Target As Range) If Target.Column = 4 Then If Target(1, -2) = "" Then GoTo 100 rw = Sheets("登记表").Cells(Rows.Count, "a").End(xlUp).Row Target(1, 2) = WorksheetFunction.CountIfs(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_ 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0") Target(1, 3) = WorksheetFunction.SumIfs(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Target(1, 4) = WorksheetFunction.AverageIfs(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_ 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Target(1, 5) = WorksheetFunction.CountIfs(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_ 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80") Target(1, 6) = Target(1, 5) / Target * 100 Target(1, 7) = WorksheetFunction.CountIfs(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_ 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60") Target(1, 8) = Target(1, 7) / Target * 100 Target(1, 9) = WorksheetFunction.CountIfs(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_ Sheets("登记表").Range("d3:d" &rw), "<30") Target(1, 10) = Target(1, 9) / Target * 100 End If 数学科 Private Sub Worksheet_SelectionChange(ByVal Target As Range) If Target.Column = 4 Then If Target = "" Then GoTo 100 rw = Sheets("登记表").Cells(Rows.Count, "a").End(xlUp).Row Target(1, 2) = WorksheetFunction.CountIfs(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_ Sheets("登记表").Range("e3:e" &rw), ">=0") If Target(1, 2) = 0 Then GoTo 200 Target(1, 3) = WorksheetFunction.SumIfs(Sheets("登记表").Range("e3:e" &rw), _ Sheets("登记表").Range("A3:A" &rw), _ Target(1, -2), Sheets("登记表").Range("B3:B" &rw), Target(1, -1)) Target(1, 4) = WorksheetFunction.AverageIfs(Sheets("登记表").Range("e3:e" &rw), _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 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 ( 19分) 1、一种商品降价7 2,是把( )看作单位“1”,现价对应的分率是( )。 2、甲是乙的3 2,甲是24,乙是( ),如果乙是24,那么甲是( )。 3、一堆煤的52是60吨,这堆煤的6 5是( )吨。 4、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0天,乙独修要20天修完,甲、乙合作3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 (,还剩下) () (。 5、小牛头数比大牛头数少5 2,小牛与大牛头数的比是( )。 6、甲数的52等于乙数的7 2(甲乙均不为0),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 (。 7、74+( )=74×( )=74÷( )=( )∶7 4=1。 8、在盐水中,盐占4 1,盐与水的比是( )。 9、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 20天,乙要8天,甲、乙两队所用的时间比是( ),工效的比是( )。 10、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是把( )的体积看作单位“1”。 12、有鸡兔同笼共35只,有94条腿,鸡有( ),只兔有( )只。 二、判断 (5分) 1、甲、乙两数的比是4∶7,甲数是乙数的7 4。……………………( ) 2、某班男生占136,男生比女生少7 1。………………………………( ) 3、5千的食盐吃了101后,又买进原数的10 1,结果与原数相等。…( ) 4、a 和b 都是非0自然数,已知a ×74=b ÷7 4,则a>b 。…………( ) 5、5 2的分子增加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3。…………( ) 三、选择 (5分) 1、9米增加31,又减少3 1米后是( )米。 ① 9 ② 8 ③ 113 2 2、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① 111 ② 101 ③ 12 1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最新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满分:120 分)姓名: 得分: 一、计算题要仔细。 1、(10分)直接写得数。 13 ×0= 14 × 25 = 56 ×12= 712 × 314 = 45× 35 = 9×718 = 23 × 910 = 425 ×100= 18×16 = 411 × 114 = 2、(24分)计算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二、(36分)想一想,填一填。 1、12个 56 是( );24的 2 3 是( )。 2、1013 的倒数是( );( )和 1 4 互为倒数。 3、边长 1 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4、六(1)班有5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 5 ,女生有( )人,男生有( )。 5、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 9 ,3天看了全书的( )。 6、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 5 ,吃了( )kg,还剩( )kg 。 7、比30多 16 的数是( );比36少 3 4 的数是( )。 三、(18分)选择题。 1、“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 3 8 ”,( )是单位“1”。 A 、小羊 B 、大羊 C 、无法确定 2、(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 、真分数 B 、假分数 C 、任何数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1 10 ,今年的产量就相当于去年的( )。 A 、110 B 、910 C 、11 10 4、12×(14 + 1 3 )=3+4=7,这是根据( )计算的。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分配律 C 、乘法结合律 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3 4 ,求面积的算式是( )。 A 、20×34 B 、20× 34 +20 C 、20×(20× 3 4 )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 ( 19分) 1、一种商品降价7 2,是把( )看作单位“1”,现价对应的分率是( )。 2、甲是乙的3 2,甲是24,乙是( ),如果乙是24,那么甲是( )。 3、一堆煤的52是60吨,这堆煤的6 5是( )吨。 4、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0天,乙独修要20天修完,甲、乙合作3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 (,还剩下) () (。 5、小牛头数比大牛头数少5 2,小牛与大牛头数的比是( )。 6、甲数的52等于乙数的7 2(甲乙均不为0),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 (。 7、74+( )=74×( )=74÷( )=( )∶7 4=1。 8、在盐水中,盐占 4 1,盐与水的比是( )。 9、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 20天,乙要8天,甲、乙两队所用的时间比是( ),工效的比是( )。 10、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是把( )的体积看作单位“1”。 12、有鸡兔同笼共35只,有94条腿,鸡有( ),只兔有( )只。 二、判断 (5分) 1、甲、乙两数的比是4∶7,甲数是乙数的7 4。……………………( ) 2、某班男生占136,男生比女生少7 1。………………………………( ) 3、5千的食盐吃了101后,又买进原数的10 1,结果与原数相等。…( ) 4、a 和b 都是非0自然数,已知a ×7 4=b ÷74,则a>b 。…………( ) 5、52的分子增加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3。…………( ) 三、选择 (5分) 1、9米增加31,又减少3 1米后是( )米。 ① 9 ② 8 ③ 113 2 2、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① 111 ② 101 ③ 12 1 3、( )的倒数一定大于1。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数:12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1.填空(11分) ⑴一个数的27 是14,这个数的1 2 是( )。 ⑵( )米比12米长14 ,9米比( )米短2 5 。 ⑶15吨比( )多14 ,( )千克比28千克少5 7 。 ⑷一根1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5 ,还剩( )米,再剪去1 5 米,还剩( )米。 ⑸7千克增加它的17 后,再减少1 7 千克,还剩( )千克。 ⑹甲数的34 比乙数的2 5 多1,乙数是20,甲数是( )。 ⑺一根钢管用去它的25 后还余6米,用去它的1 2 后,余下( )米。 ⑻打字员3天完成任务的1 5 ,照这样计算,还需要( )天完成任务。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34 × 25 ÷ 25 × 3 4 =1 ( ) ⑵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用水16 ,四月份用水量是五月份的(1+1 6 )倍。 ( ) ⑶甲重32千克,乙比甲多1 4 ,乙重40千克。 ( ) ⑷今年产量42万吨,比去年增加1 6 ,今年比去年增加6万吨。 ( ) ⑸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先提价110 后,又降价1 10 ,现价与原价相同。 ( )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 ⑴一个数的521 是4,这个数的5 7 是( )。 ①10 ②12 ③14 ④21

⑵某校有男生480人,男生比女生多1 15 ,女生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 )。 ①480×(1+115 ) ②480×(1-1 15 ) ③480÷(1+115 ) ④480÷(1-1 15 ) ⑶一根钢管,先截下全长的15 ,再接上1 5 米,这时钢管的长度和原来相比( )。 ①比原来长 ②比原来短 ③和原来长度相等 ④不能确定 ⑷六⑴班有女生25人,比全年级人数少7 8 ,根据条件,可选择的问题是( )。 ①六⑴班有多少人 ②全年级有多少人 ③全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④六⑴班有男生有多少人 ⑸一条公路,走了全长的1 3 ,离中点还有4千米,这条公路全长( )。 ①12千米 ②6千米 ③24千米 ④8千米 4.计算。(18分) ⑴直接写出计算结果。(6分) 1.25×23 ×0.8= 29 ×18+2= 15 ÷2÷15 = ( 12 +14 )×8= 15 +45 ÷2= 1-16 -56 = ⑵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79 ÷115 +29 ×511 (34 -35 )÷34 (1-12 -512 )÷14 1549 ÷(57 -314 ×1 3 )

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导读:本文统计分析报告格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统计分析报告格式 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包括: 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原因分析和建议措施几个部分。 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调查研究,占有资料,数据资料与数据有关的各方面情况,企业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2、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用观点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 3、判断推理,符合逻辑,指明问题的性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把问题说透,把道理讲清。 4、简洁精炼,条理分明。专业术语要准确、恰当,切忌数据资料的罗列和事实现象的堆砌。 统计分析报告,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文字报告、表式报告和图示报告溶为一体。 统计分析报告 一、目标定位 内容往往服务于目标,目标决定内容,因而数据分析报告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内容,我们应首先明确其目标定位。构建数据分析

报告的目标概念在外延上有所侧重,定位于为处于信息时代的审计服务。因此,它需要统一并且服务于审计这个大目标,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认为构建计算机数据分析报告的总体目标是结合业务审计的具体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审计决策,从而支撑制订的审计实施方案。这个总体目标总是可以划分为具体层次上的目标。我们认为,从属于其总目标,构建数据分析报告的具体目标应可以描述为以下3个方面: 1、进行总体分析。从审计工作需求出发,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总量分析,把握全局,形成对被审计对象财务、业务状况的总体印象。 2、确定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在对被审计对象总体掌握的基础上,根据被审计对象特点,通过具体的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合理的确定审计的重点,协助审计人员作为正确的审计决策,调整人力物力等资源达到最佳状态。 3、总结经验,建立模型。通过选取指标,针对不同的审计事项建立具体的分析模型,将主观的经验固化为客观的分析模型,从而指导以后审计实践中的数据分析。 以上3个具体目标的联系是紧密的,不是孤立的,只有在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的确定审计重点,并在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中得出结果,进而实现评价的过程。如果单单实现其中一个目标,最终得出的报告将是不完整的,对制订审计实施方案也没有可靠的支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 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填空 ( 19分) 1、一种商品降价7 2,是把( )看作单位“1”,现价对应的分率是( )。 2、甲是乙的3 2,甲是24,乙是( ),如果乙是24,那么甲是( )。 3、一堆煤的52是60吨,这堆煤的6 5是( )吨。 4、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0天,乙独修要20天修完,甲、乙合作3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 () (,还剩下) () (。 5、小牛头数比大牛头数少5 2,小牛与大牛头数的比是( )。 6、甲数的52等于乙数的7 2(甲乙均不为0),甲数相当于乙数的 ) () (。 7、74+( )=74×( )=74÷( )=( )∶7 4=1。 8、在盐水中,盐占 4 1,盐与水的比是( )。 9、一项工程,单独修,甲要3 20天,乙要8天,甲、乙两队所用的时间比是( ),工效的比是( )。 10、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是把( )的体积看作单位“1”。 12、有鸡兔同笼共35只,有94条腿,鸡有( ),只兔有( )只。 二、判断 (5分) 1、甲、乙两数的比是4∶7,甲数是乙数的7 4。……………………( ) 2、某班男生占136,男生比女生少7 1。………………………………( ) 3、5千的食盐吃了101后,又买进原数的10 1,结果与原数相等。…( ) 4、a 和b 都是非0自然数,已知a ×7 4=b ÷74,则a>b 。…………( ) 5、52的分子增加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乘3。…………( ) 三、选择 (5分) 1、9米增加31,又减少3 1米后是( )米。 ① 9 ② 8 ③ 113 2 2、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 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 )。

(完整版)必修三第二章统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必修三统计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①某学校高二年级共有 526 人,为了调查学生每天用于休息的时间,决定抽取 10%的学生进行调查;②一次数学月考中,某班有 10 人在 100 分以上,32 人在 90~100 分,12 人低于90 分,现从中抽取 9 人了解有关情况;③运动会工作人员为参加4×100 m接力赛的 6 支队伍安排跑道.就这三件事,恰当的抽样方法分别为() A.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2.某单位有840 名职工,现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42 人做问卷调查,将840 人按1,2,…,840 随机编号,则抽取的42 人中,编号落入区间[481, 720]的人数为()A.11 B.12 C.13 D.14 3 从2007 名学生中选取50 名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若采用下面的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07 人中剔除7 人,剩下的2000 人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则每人入选的可能性( ) 1 A.不全相等B.均不相等C.都相等,且为 40 50 D.都相等,且为 2007 4.某大学数学系共有学生5 000 人,其中一、二、三、四年级的人数比为4∶3∶2∶1,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数学系所有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0 的样本,则应抽取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为() A.80 B.40 C.60 D.20 5.下列数字特征一定是数据组中数据的是( ) A.众数B.中位数C.标准差D.平均数 6.某公司10 位员工的月工资(单位:元)为 x 1 , x 2 , x 3 , x 4 ,其均值和方差分别为x 和s2,若从下 月起每位员工的月工资增加100 元,则这10 位员工下月工资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A. x ,s2+100 B. x +100, s2+1002 C. x ,s2 D. x +100, s2 7.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再减去8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新的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0.6,1.1 B.48.8,4.4 C.81.2,44.4 D.78.8,75.6 8.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 名工人某日的产量数据(单位:件).若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且平均值也相等,则x 和y 的值分别为( ). A.3 和5 B.5 和5 C.3 和7 D.5 和7 9.如果在一次实验中,测得(x,y)的四组数值分别是A(1,3),B(2,3.8),C(3,5.2),D(4,6),则y 与x 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 A. =x+1.9 B. =1.04x+1.9 C. =0.95x+1.04 D. =1.05x-0.9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2

朗培教育分数混合运算 1.填空(11分) ⑴一个数的27 是14,这个数的12 是( )。 ⑵( )米比12米长14 ,9米比( )米短25 。 ⑶15吨比( )多14 ,( )千克比28千克少57 。 ⑷一根1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5 ,还剩( )米,再剪去15 米,还剩( )米。 ⑸7千克增加它的17 后,再减少17 千克,还剩( )千克。 ⑹甲数的34 比乙数的25 多1,乙数是20,甲数是( )。 ⑺一根钢管用去它的25 后还余6米,用去它的12 后,余下( )米。 ⑻打字员3天完成任务的15 ,照这样计算,还需要( )天完成任务。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34 × 25 ÷ 25 × 34 =1 ( ) ⑵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用水16 ,四月份用水量是五月份的(1+16 )倍。 ( ) ⑶甲重32千克,乙比甲多14 ,乙重40千克。 ( ) ⑷今年产量42万吨,比去年增加16 ,今年比去年增加6万吨。 ( ) ⑸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先提价110 后,又降价110 ,现价与原价相同。 ( )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 ⑴一个数的521 是4,这个数的57 是( )。 ? ①10 ②12 ③14 ④21 ⑵某校有男生480人,男生比女生多115 ,女生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 )。

①480×(1+115 ) ②480×(1-115 ) ③480÷(1+115 ) ④480÷(1-115 ) ⑶一根钢管,先截下全长的15 ,再接上15 米,这时钢管的长度和原来相比( )。 ①比原来长 ②比原来短 ③和原来长度相等 ④不能确定 ⑷六⑴班有女生25人,比全年级人数少78 ,根据条件,可选择的问题是( )。 ①六⑴班有多少人 ②全年级有多少人 ③全年级女生有多少人 ④六⑴班有男生有多少人 ⑸一条公路,走了全长的13 ,离中点还有4千米,这条公路全长( )。 : ①12千米 ②6千米 ③24千米 ④8千米 4.计算。(18分) ⑴直接写出计算结果。(6分) ×23 ×= 29 ×18+2= 15 ÷2÷15 = ( 12 +14 )×8= 15 +45 ÷2= 1-16 -56 = ⑵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79 ÷115 +29 ×511 (34 -35 )÷34 : (1-12 -512 )÷14 1549 ÷(57 -314 ×13 ) \

单元测试(数据分析)

初三数学单元测试数据分析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加 2.(2010吉林)某鞋店销售一款新式女鞋,试销期间对该款不同尺码女鞋的销售量统计如下表: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方差 二、填空题 3.一次考试中7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61,62,71,78,85,85,92,这7名学生的极差是分,众数是分. 4.如图是甲、乙两射击运动员的10次射击训练成绩(环数)的折线统计图,观察图形,甲、乙这10 次射击成绩的方差,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5.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 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 三、解答题 6.某地区随机抽取若干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地理会考模拟测试,并对测试成绩(x分)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某地区八年级地理会考模拟测试成绩统计表 (1)填空: ①本次抽样调查共测试了名学生; ②参加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学生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分数段上; ③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则分数段为90<x≤100的人数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 数为; (2)该地区确定地理会考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的为合格,要求合格率不低于97%.现已知本次测试得60分的学生有117人,通过计算说明本次地理会考模拟测试的合格率是否达到要求?

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

朗培教育分数混合运算1.填空(11分) ⑴一个数的2 7 是14,这个数的 1 2 是()。 ⑵()米比12米长1 4 ,9米比()米短 2 5 。 ⑶15吨比()多1 4,()千克比28千克少 5 7 。 ⑷一根15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1 5 ,还剩()米,再剪去 1 5 米,还剩() 米。 ⑸7千克增加它的1 7 后,再减少 1 7 千克,还剩()千克。 ⑹甲数的3 4比乙数的 2 5 多1,乙数是20,甲数是()。 ⑺一根钢管用去它的2 5 后还余6米,用去它的 1 2 后,余下()米。 ⑻打字员3天完成任务的1 5 ,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天完成任务。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3 4 × 2 5 ÷ 2 5 × 3 4 = 1 () ⑵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用水1 6 ,四月份用水量是五月份的(1+ 1 6 )倍。 ()

⑶甲重32千克,乙比甲多1 4 ,乙重40千克。 () ⑷今年产量42万吨,比去年增加1 6 ,今年比去年增加6万吨。 () ⑸一件商品原价100元,先提价 1 10 后,又降价 1 10 ,现价与原价相同。()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 ⑴一个数的 5 21 是4,这个数的 5 7 是()。 ①10 ②12 ③14 ④21 ⑵某校有男生480人,男生比女生多 1 15 ,女生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 ①480×(1+ 1 15 )②480×(1- 1 15 ) ③480÷(1+ 1 15 )④480÷(1- 1 15 ) ⑶一根钢管,先截下全长的1 5 ,再接上 1 5 米,这时钢管的长度和原来相比()。 ①比原来长②比原来短③和原来长度相等④不能确定 ⑷六⑴班有女生25人,比全年级人数少7 8 ,根据条件,可选择的问题是()。 ①六⑴班有多少人②全年级有多少人 ③全年级女生有多少人④六⑴班有男生有多少人

如何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范文

一、原始分和标准分的定义 原始分是考试后直接从卷面上得到的分数。标准分是指通过原始分转化而得到的一种地位量数,它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因此,无论试题难或易,无论整体原始分偏高或偏低,整体标准分都没有什么变化。 二、标准分的计算 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标准分Z 是原始分与平均分的离差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用公式表示为:Z=(X-A)/S 其中:X 为该次考试中考生个人所得的原始分;A 为该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S 为该次考试分数的标准差。 通过转换后得到的标准分Z 在一般情况下都带小数,而且会出现负值,实际使用时不太方便,所以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T 变换):T=500+100Z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分。这种标准分的平均值为500,也就是说,如果某考生的标准分为500,则该生的成绩处于此次考试的中间位置。标准分有如下性质: ⑴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⑵分数之间等距,可以作加减运算;⑶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不会改变原始分的分布形状,也不改变原来分数的位置次序。 三、使用标准分比使用原始分有什么好处?根据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的意义可以从下面的比较中反映出来:⑴单个标准分能够反映考生成绩在全体考生成绩中的位置,而单个原始分则不能。 例如,某考生某科的原始成绩为85 分,无法说明其这科成绩究竟如何,因为这与试题的难度有关,与总体考生的分数有关。如果某考生某科的标准分为650,即Z 分数为1.5 ,则通过查正态分布表,查得对应的百分比为0.9332 ,于是我们知道,该考生的成绩超过了93.32%的考生的成绩,这就是分数解释的标准化。⑵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是可比的。不同的学科,由于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各学科的分数价值也就不同。例如某考生的语文原始成绩为80 分,数学原始成绩为70 分,从原始分看,其语文成绩优于数学成绩。但如果这次考试全体考生的语文原始分平均为86 分,而数学原始分平均为60 分,则该考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下,而数学成绩处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之上,即该生的数学成绩实质上优于语文成绩。从标准分的角度来衡量,其语文标准分小于500 分,而数学标准分大于500分。由于标准分代表了原始分在整体原始分中的位置,因此是可比的。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加,而不同学科的标准分之间具有可加性。既然不同学科的原始分不可比,那么也就不可加。多学科成绩,只有在各科成绩的平均值相同、标准差也相同的条件下,才能相加,否则是不科学的。各学科原始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一般都不相同,而各学科的标准分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都基本相同,因此,各科的标准分是可加的。 四、什么是增值? 教学增值就是评价时将学生原有基础一并考虑,用以比较原有基础与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增进的幅度。增值评价分为两步: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现就是: 增值=输出值-输入值 教学增值评价法是一种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统计程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即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做出判断的教师评价方法。 一个教师的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效果.对学生成绩总会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范围可大可小,可正可负,而教学增值评价就是将这种影响进行量化,进而遴选积极影响、转化消极影响、促成有效教学、扩大受益群体。 五、如何简洁作出标准分的数据? 打开08 级成绩,看“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分别在语文、数学、… 后面插入一

统计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doc

第10章统计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小莉希望在今年的校运动会上取得100米短跑第一各 B.削好的苹果在空气中放久了就会变色 C.抛出一个正方体骰子,点数是6的情况 D.小勇的父亲买了一注七位数号码的体育彩票,他有中奖的可能性 2.用计算器进入统计功能状态,应首先使显示屏上出现下列四种字符中的() A.SD B.DATA C.RAD D.DEG 3.名工人每天生产同零件,生产的件数是. 10 , 15 , , 15设 , 17 14 , 17 , 12 , 14 16 17 , , 其中平均数为a,中位数为b,众数为c,则() A.c b> > c > B.a b a> C.b c> > b a c> > D.a 4.为了估计湖里有多少鱼,先捕上100条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钾,过一段时间,等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上200条鱼,发现其 中带有标记的鱼有4条,湖里大约有鱼()A.10000条 B.5000条 C.3000条 D.1500条 5.某地区100个家庭收入按从低到高是5800元,…10000元各不相同,在输入计算机时,把最大的数错误地输成了100000元,则依据错误数据算出的

平均值与实际平均值的差是 ( ) A .90000元 B .900元 C .942元 D .1000元 6.袋中装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它们除了颜色都相同,任意摸出一球, 再放回袋中摸,两次摸到都是黄球的成功率和至少一次摸到黄球的成 功率分别为 ( ) A .25.0,25.0 B .5.0,25.0 C .5.0,5.0 D .75.0,25.0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了检查一批荧光灯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15支荧光灯管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事件中:①抛出的球会下落;②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③当室外温度低于C 010 时,将一杯清水放在室内会结冰;④上海市每年都会下雨;⑤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⑥某位同学抛掷两枚硬币,抛出一个正面. 其中,是确定事件的有_________________,是不确定事件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丙三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出8件产品,对其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年)甲:10,8,8,8,6,5,4,3;乙:13,12,9,8,6,6,6,4;丙:12,11,10,9,7,4,3,3.三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该种产品的使用寿命是8年,请根据调查结果判断三个厂家在广告中分别运用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哪一种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甲: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初三某班被高一级学校录取的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