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浙江分库

地址:杭州市秋涛北路号电话:

邮编:传真:

志愿捐献者健康状况征询表

.您的年龄在岁之间?□是□否

.您是否第一次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是□否

.你的家人是否支持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否

.有一位白血病患者与你的(白细胞表面抗原)相合,您会怎么做?

□救人为先,坚持捐献□根据家人态度决定

捐献者健康情况评估

(此健康评估旨在保护您本人及接受您帮助的病人)

回答下列问题时,“是”请在内划√,“否”则划×

(以下问题若有一项打“√”者,须由医生确认才可采样)

□ 、是否曾患过乙型、丙型肝炎,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丙型肝炎抗体阳性?

□ 、是否曾患过敏性疾病并反复发作,如麻疹、支气管哮喘、药物性过敏等?

□ 、是否患过结核病,如肺结核、肾结核、淋巴结核及骨结核?

□ 、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各种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 、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不全?

□ 、是否患有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如较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肾炎、慢性泌尿道感染、肾病综合症以及慢性胰腺炎?

□ 、是否患有血液病,如贫血、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各种出、凝血性疾病?

□ 、是否患有内分泌疾病或代谢障碍性疾病,如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 、是否患有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如脑炎、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癔病、严重神经衰弱等?

□ 、是否患有影响健康的良性肿瘤?

□ 、是否曾做过切除胃、肾、脾等重要内脏器官手术?

□ 、是否患有慢性皮肤病,特别是传染性、过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肤病,如广泛性湿疹及全身性牛皮癣等?

□ 、是否患有眼底有变化的高度近视?

□ 、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

□ 、是否患有性病、梅毒、麻风病和爱滋病或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

□ 、是否有过吸毒史?

□ 、是否曾因患有不能献血的其他疾病而被拒绝无偿献血?

□ 、是否在五年内曾输注过全血及成分血?

我理解我所捐出的造血干细胞将用于救治病人,错误的陈述和隐瞒将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质量及患者的安全,与人道主义善举相悖。我保证我所提供的信息真实无误。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_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答案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 全国人大。 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中央委员会。 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18岁以上。 9、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B.单一制。 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BCDE 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BF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CE 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BEF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BCDEF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错。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错。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对。政治体制只是政治制度的中、外层。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错。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77) 答:⑴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⑵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⑶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⑷组织和动员社会;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国家主席。

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领导的基础.doc

行政领导体制是行政领导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中心环节。行政体制的科学化,是实现科学领导,保证领导者有效行使管理职能的关键。建国以来,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从创建、建立、调整、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成熟,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体制。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行政领导体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改革。当前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本人认为应注重科学化、民主化,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相适应的行政领导体制。 一、合理划分事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进行行政领导体制改革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合理划分事权是重要一环。 首先,合理划分事权是转变经济体制的需要。解放以后,为确保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巩固已夺取的革命政权,我国针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现状,实行了计划经济。这在我国解放后经济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对集中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工业基础,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从内在要求上需要有高度集权来保证,因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但随着经济发展,生产社会化、贸易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也逐步进入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社会总供给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社会生产的方式有较大转变。原有的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讲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央高度集权式的领导关系必须要改变,从而建立起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国家发改委领导人员名单

国家发改委领导人员名单 张平男1946年1月生,安徽萧县人,2005.12-2008.03 国务院副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常务工作,正部长级)、机关党组副书记,2008年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领导全面工作,负责政策研究、发展规划方面的工作。分管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司。 张国宝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负责能源、工业、国民经济动员方面的工作,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部级),国防动员委员会委员,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国家一级定型委员会委员。分管东北振兴司、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解振华男,2006年12月起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方面的工作。分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应对气候变化司、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联系培训中心、国家节能中心。兼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朱之鑫男,2005年8月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分管国民经济综合司、社会发展司、人事司、国家物资储备局。联系宏观经济研究院(由杨伟民同志协助联系)、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兼任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彭森男,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和价格管理方面的工作。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价格司、价格监督检查司。联系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中国改革报社、中国市场出版社。 徐宪平男,1954年10月出生,湖南省隆回县人,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负责基础产业、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工作。分管基础产业司、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协助张平同志分管发展规划司。联系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张晓强男,2002年12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高技术产业、经济贸易和外事方面的工作。分管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高技术产业司、经济贸易司、外事司。负责京沪高速铁路、沪杭磁悬浮专项工程和内地与香港大型基础设施协作会议方面的工作。联系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联系国家粮食局、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 杜鹰男,1952年10月出生,1969年5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先后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国家计委农村经济发展司司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等职。2005年8月起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负责地区经济、西

《行政管理学》第章在线测试

《行政管理学》第章在线测试

————————————————————————————————作者:————————————————————————————————日期: 2

《行政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 《行政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8:35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行政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 A、领导者 B、行政领导者 C、管理者 D、首长 2、按行政领导者运用行政权力的不同方式或程序分类,可以将行政领导方式划分为专断式、民主式和()三类。 A、放任式 B、放松式 C、集权式 D、分权式 3、最可取的领导方式是()。 A、重人式领导方式 B、人事并重式领导方式 C、重事式领导方式 D、放任式领导方式 4、()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行政领导的基本方法。 A、调查研究法 B、矛盾分析法 C、群众路线法 D、现代科学方法 5、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方面,我国实行的是()。 A、行政首长负责制 B、民主制的中央集权制 C、一级领导一级的领导体制 D、民主制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行政领导的特征包括()。 A、统一性 B、执行性 C、法制性

D、强制性 2、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有决策职能、计划职能、()。 A、组织职能 B、协调职能 C、控制职能 D、监督职能 3、行政领导协调的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A、各种决定的协调 B、办公室事务的协调 C、各种活动的协调 D、社会关系协调 4、按对行政权力控制的程度来分类,行政领导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A、集权式领导方式 B、分权式领导方式 C、均权式领导方式 D、放任式领导方式 5、我国行政领导体制基本原则包括()。 A、共产党领导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依法行政原则 D、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领导者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是指干部的“才”。() 正确错误2、行政领导者的业务素质,即干部的“德”。()

中国领导干部级别的划分

中国领导干部级别的划分 来源:甘立海的日志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三、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江苏省省长、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8集团军军长) 四、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部队副军职干部(如上海警备司令部

各国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书记:胡锦涛 2002.11—— 主席:胡锦涛 2003.3---- 总理:温家宝 2003.3---- 蒙古国 总统:那木巴尔·恩赫巴雅尔 2005.6—— 总理: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 2006.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 1997.10----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泳南 1999.5---- 内阁总理:朴凤柱 2003.9---- 大韩民国 总统:卢武铉 2004.5---- 总理:韩明淑 2006.4---- 日本国 天皇:明仁 1989.1---- 首相:安倍晋三 2006.9----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总书记:农德孟 2001.4---- 主席:阮明哲 2006.6---- 总理:阮晋勇 2006.6----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朱马利·赛雅贡 2006.3---- 主席:朱马利·赛雅贡 2006.6---- 总理:波松·布帕万 2006.6---- 柬埔寨王国 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 2004.10---- 首相:洪森 1998.11---- 缅甸联邦 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1992.4---- 总理:梭温 2004.10---- 泰王国 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拉玛九世 1946.6---- 总理:颂提·汶耶拉卡林 2006.9----

马来西亚联邦 最高元首:端古·赛义德·西拉杰丁·伊卜尼·马胡姆·赛义德·普特拉·贾马卢莱尔 2001.12---- 总理:达图·斯里·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 2003.10---- 新加坡共和国 总统:塞拉潘·拉马纳丹·纳丹 1999.9---- 总理:李显龙 2004.8---- 文莱达鲁萨兰国 苏丹: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 1967.10-- 首相: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 1984.1---- 菲律宾共和国 总统:格洛利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2001.6----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 2004.10----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总统:若泽·亚历山大·沙纳纳·古斯芒 2002.5---- 总理:若泽·拉莫斯——奥尔塔 2006.6---- 尼泊尔王国 国王:贾南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 2001.6---- 首相:吉里贾·普拉萨德·柯伊拉腊 2006.4---- 不丹王国 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 1972.7---- 首相:利翁波·坎杜·旺楚克 2006.9----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总统:亚祖丁·艾哈迈德 2002.9----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行政领导学期末复习(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

第三章:领导体制与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选择一项: A. 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B. 组织结构的设置 C. 领导层次与幅度 D. 人事制度 正确答案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2.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为宜。 选择一项: A. 五五律 B. 六四律 C. 三七律 D. 二八律 正确答案是:二八律 3.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 选择一项: A. 双重属性 B. 自然属性 C. 社会属性 D. 人文属性 正确答案是:社会属性 4.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组织结构。选择一项: A. 直线式 B. 职能式 C. 混合式 D. 矩阵式 正确答案是:直线式 5.()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选择一项: A. 直线式 B. 职能式

C. 混合式 D. 矩阵式 正确答案是:矩阵式 6.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选择一项: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正确答案是:集权制与分权制 7.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选择一项: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正确答案是:层级制与职能制 8.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选择一项: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正确答案是:完整制与分离制 9.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 选择一项: A. 集权制与分权制 B. 完整制与分离制 C. 层级制与职能制 D. 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正确答案是: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问答题(同名42250)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问答题(同名42250)

人大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在法理上具有权威性; 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法理上具有至上性,高于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是“议行合一”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2.如何认识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完善党与人大的关系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需要做到: 在观念上,党应该把人大看成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党上下应当从遵守宪法和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人大的职权和人大的行为。

地方政府体制 1. 地方政府的行政领导体制是怎样的? 2. 我国现阶段的县乡关系是怎样的? 县对乡镇领导的核心机制是县委对全县工作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人事领导; 乡镇组织对县政府负责人选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县政府和乡镇政府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县长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对乡镇长的直接领导; 县政府的各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既有直接隶属于上级部门的条条关系,也有由乡政府和县对口部门双重领导、共同管理的条块关系,还有受县政府有关部门业务指导的隶属于向政府的块块关系。 3. 我国基层政治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目前我国县级政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腐败问题、“三乱”(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问题以及前述的县乡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以下重点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制度性原因: 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和压力型体制的领导方法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各级领导干部事实上的任命制和各部门领导说了算的做法是导致用人问题上的腐败的主要原因。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行政领导体制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与属性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 所谓行政领导体制,就是指行政领导活动中,行政领导权限的划分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行政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行政领导体制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核心:各级各类行政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载体: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 内容:行政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领导幅度的“二八律” 内容体现:为行政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属性 行政领导体制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行政领导体制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必然性与普遍性。 社会属性:是指行政领导体制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其本质由其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决定,其发展与完善受相应的经济基础的支持或者制约。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与作用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 行政领导体制除了具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种根本属性之外,还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特征:系统性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行政领导机构。 第三、有助于造就更优秀的行政领导者。 第四、有助于建立行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第五、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行政领导活动的效率与活力。 第六、有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行政领导体制的结构与类型 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混合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含义 优点 缺点 集权制 指一切重大问题的最后决定权都集中在上级行政领导机关与领导者,下级行政领导机关与领导者必须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或占办事的行政领导体制。 政令统一 标准一致 指挥方便 令行禁止

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资料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 简介 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工学博士。 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个人履历 1983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历任原材料局主任科员、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处长、处长、机关党委助理巡视员。 1996年—1999年期间,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 1999年起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经济预测司司长,产业发展司司长。 2003年04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司长(2004年4月兼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体制组组长;兼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办公室主任;2006年7月兼首都钢铁公司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 2006年12月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部长级)。 2008年03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11年01月任国家能源局局长 负责经济运行调节、产业协调、财政金融方面的工作。分管经济运行调节局、产业协调司、财政金融司。 联系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

个人职务 2011年1月11日,从国家能源局内部获悉,国家能源局新任局长刘铁男已经接替张国宝开始主持工作。 目前,中组部尚未正式宣布这一消息,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领导名单还没有正式更改。不过,国家能源局官员说,很快就会正式对外公布。如无意外,1月9日在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宣传贯彻会议,将会是张国宝最后一次以国家能源局局长的身份公开亮相。此次会议上,张国宝做重要讲话,并组织研究部署《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评价认为,过去几年来,张国宝掌舵能源局期间,为中国能源领域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科技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中国能源领域在上述领域取得了很大进步。 1月9日,张国宝依旧以国家能源局局长的身份亮相哈尔滨一次林区保护会议;1月11日,低调的刘铁男已经走进国家能源局开始主持工作。 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的两任能源大管家就这样低调地完成了更迭。而此时,中组部还没有正式对外宣布这项人事任命。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称,刘铁男担任国家能源局局长一职后,还将继续兼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职务。 身材瘦高的刘铁男今年56岁,比张国宝小10岁。国家发改委人士评价称,刘铁男行事低调,工作务实,不事张扬。 对于这位新任中国能源掌舵人来说,摆在眼前的中国能源担子并不轻松。 最近几年间,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打破垄断、推进新能源发电的商业利用方面,能源主管部门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本身职责所限,国家能源局难以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有大作为。但从长远看,如何在这些方面获得突破对能源局来说尤为重要。 刘铁男上任 公开履历显示,刘铁男历任国家计委办公厅副主任、经济预测司司长、产业发展司司长。2003年4月起,担任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2004年4月,担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政策体制组组长兼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办公室主任;2006年7月兼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2006年12月,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位至副部级;2008年3月,被任命为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从普通科员到省部级领导——中国官场升迁之道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北京当下正在进行该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局、处级官员公选,所涉及职位高达两百多个。引人瞩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竞争市发改委副主任一职。 而此前的四个月内,北京刚刚任免近四百名局、处级官员,这也是北京近两年来最大规模的官员人事调整。不到半年,对于北京政坛来说,至少涉及几千名官员或喜或悲。 “集中调整官员和大规模公选,体现了首都发展定位对官员转型的现实要求。”从事官员培训三十余年,与北京各级官员长期接触的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张勤说。在眼花缭乱的官员动向背后,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是,中国官员的升迁之路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一个官员如何从普通科员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级?其中关键因素是什么?哪些环节最重要?当下什么样的官员又较容易被纳入培养程序?“经验型”官员与“专业型”官员的优势和劣势何在?各自遵循什么道路?机关官员与“地方诸侯”的升迁之路,又有何异同? 南方周末记者对北京近400名官员的履历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采访了长期从事官员素质和能力研究,关注其成长规律的北京市委党校专家。南方周末试图通过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员升迁规律,以此作为地方官员成长的城市样本,进而折射出中国官员的普遍升迁法则。 初始:什么样的人有优势?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在她看来,官员的成长主要受制于组织因素(组织部的干部培养机制和干部政策)、社会环境(比如文革时代和改革开放时代对官员的要求各异)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的因素。就个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龄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硬线。“此前北京历次公选,副局级官员的年龄界限为45岁,但今年放宽至48岁。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张勤说:“从官员的履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个正厅局级官员(作为直辖市,北京的级别是省部级,各市属委办局正职和区县党政正职都是正厅局级)升至此级别时平均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平均花费的时间是25年多一些。”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名词解释

政治制度 革命 统治秩序 制度建设 法律建构 宪法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在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主权原则在中国政治中的具体形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不可动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作为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原则的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有三个层面的表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它是中国政治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它是一种具体的决策机制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原则公民的权利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所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国家政府及其法律应该保障的权利。公民的义务是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国公民的权利是人民主权这一政治原则的具体表现;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是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实践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就是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建构的各种具体的政治形式、制度和运作机制的综合。狭义上的“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以及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归口管理制度归口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一般是按照行业、系统分工管理,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归口管理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职,按特

论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否合理

目录 摘要 关键字 一浅析行政领导体制 (1)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 (1)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 (1) 1. 政治性 (1) 2. 变革性 (1) 3. 强制性 (1) (三)行政领导体制的内容 (2) 1.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领导体制 (2) 2.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体制 (2) 3. 政府工作部门之间的领导体制 (2) 4. 各级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内部所实行的领导体制 (2) (四)行政领导体制的分类 (2) 1. 首长制 (2) 2. 层级制与职能制 (2) 3. 集权制和分权制 (3) 4. 完整制和分离制 (3) 二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含义 (4) (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特点 (4) (三)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内容 (4) 1. 行政首长的职权 (4) 2. 各级行政首长都要向人民负责 (4) 3. 行政首长承担的责任 (4) (四)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基本原则 (5) 1.共产党领导原则 (5) 2. 民主集中制原则 (5) 3. 依法行政原则 (5) 4. 精简统一 (5) (五)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特征 (5) 三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不足 (6) (一)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不足 (6)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弊端 (7) 1.权力过分集中 (7) 2.组织结构的设置不科学 (7) 3.领导法规的缺失 (7) 4.如何改进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 (7)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否合理 关键字:行政领导体制首长制行政首长负责制 摘要: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作为政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基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本文旨在研究我国的行政领导体制是否合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现行行政领导体制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必须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获得解决以期不断提高行政领导水平和效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浅析行政领导体制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 1.行政领导体制,即政府领导体制,是行政组织为实施行政领导活动,依法规定的各类行政机构,权限划分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领导制度的总称,它实质上是行政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是行政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职权划分制度化的表现形式。① 2.行政领导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系统中行政领导职权职责的划分及其所设置的机构,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它是国家领导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行政领导活动的基本框架。② 3.行政领导制度是指行政领导的职责划分限度。它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行政组织中各级领导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定程序制定的行政领导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以及法定程序的行政领导职责权限和组织结构制度的总和。③ (二)行政领导体制的特点④ 1.政治性 行政领导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具体表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变革性 行政领导体制与一个国家特定的行政管理环境相适应,它是历史发展的3.强制性 行政领导体制是领导行为的规范,是实施行政领导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决定领导行政效率的根本机制,他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因而又具有强制性,对领导活动中的个人或组织行为都具有规范和调节作用。

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分析

浅析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 ——以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为主摘要:本文将结合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的实施特征与原因,从影响实行现行领导体制的因素、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建议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现行领导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导体制。 关键字: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 引言 从建国初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到如今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揭幕,对于我国领导体制的科学构建进行了深入且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打破了党一元化的领导,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恢复和完善了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制度,实现了从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逐步转向党政分开,打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金饭碗”等硕果,使得整个领导体制朝着更加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我国的领导体制经过六十多年的脱胎换骨般的漫长演变,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正文 一、目前我国现行的领导体制 (一)领导体制的定义 所谓领导体制,总体而言就是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可依据领导活动对象分为行政领导体制、军事领导体制与企业领导体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行政领导体制进行分析。 (二)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特征与实行原因 1.坚持民主集中制度,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民主集中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挥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

我国的根本性领导政策。立足于我国国情与国策,作为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在统一中央政府的带领下需要集权制的领导,同时把群众放在第一位,领导工作中遵循民意,发扬民主精神,确定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2.行政执行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央高度集权 1982年宪法明确的规定,让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由实行委员会制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转变。行政首长负责制具有民主决策、权责明确、分工合作和坚持党领导的特点,避免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诿和权责不明的情况。同时最高权力掌握在了最高行政官员的手里,从中央到地方,依据地区实行职权划分,设置各级的权限规定。 3.确定了党的核心作用,实行在其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历史的发展表明,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办法取得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是并确立其核心作用是必然的,因此要求我国的政府、军队和企事业型单位等各方面机构部门都需要在当的领导下执行工作。而实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着打破了以往“一元化”领导的局面,防止过于集中到党的权利集中到个人中,各民主党派与党的相互监督和协商,避免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情况再次出现。 二、影响我国坚持现行领导体制的因素 (一)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科学进步的发展,生产力也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作为决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当生产力无法与领导体制相适应的时候,将会导致领导体制的变革。 例如在经济规模扩大并稳步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中的体制也将发生改变,企业所有者自身的不足难以带领企业再次腾飞,因此需要有管理人员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经营企业,因此“家长制”将被“经理制”所取代。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也逐步提高,“软专家”体制、专家集团式体制和多极领导体制也将出现。 (二)政治制度 如果说生产力决定了领导体制的改革,那么政治制度则从性质上规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章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1、人大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2、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3、人大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二、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我国人大制度由于特定的国情所致,具有以下特点: 1. 民主的基础更为广泛;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同类机关更大的权力; 3. 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我国人大制度的实际运作呈现出一定的特色;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人大制度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现形式,反映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政权的行使问题,因此,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人民是一切权力的根源和所有者 2.“权力委托”与“权力丧失” 3.人民主权原则是人大制度的灵魂与基石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健全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 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中国的民族现状不容乐观 (三)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最早由列宁在1899年提出。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基础上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因 3.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什么是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区划——国家将领土分级划分成若干区域,以便在各级区域范围内设立相应的一级政权机关,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管理,这便是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遵循的原则: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