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课后作业练习

《认识钟表》课后作业练习

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认识钟表

第1课时认识整时

一、填一填

(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2)时针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时针走一格是()小时。

二、我能认得准。

2时

2:00

三、请你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或分针。

四、时钟一时敲1下,二时敲2下,从1时到5时一共敲了多少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实录优质课一等奖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建立 初步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和珍惜 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播放43秒的儿歌动画视频:滴答滴答滴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呢(生:钟表) 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伙伴,它会告诉我们时间,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你在哪里见过哪样的钟表(生:......)优化作业的支持资源\这是什么.wmv 孙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幻灯片播放各种各样的钟表图片]今天我们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钟表的王国去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以孩子喜爱的谜语和动画引出钟表,激发学生强烈的亲切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探究新知教学实录 (一)、认识钟面 师:师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钟面,看一看你们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

生可能说: (1)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 (2)有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部分,12个大格。 (3)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叫时针。 师板书:时针、分针。 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12个数字和两个粗细、长短不同的针。 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么转动的吗?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用你的小手比划一下(明确表针转动的方向,为操作钟表打基础)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钟面,并用动态演示时针和分针进行比较,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掌握指 针和分针的特征观察是儿童发现和 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培养孩子养成 平时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和习 惯很重要。] (二)整时的认识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一等奖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刜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迚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幵认识物体的周长。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幵学会周长的简单计算。 教、学具:教具:课件毛线各种树叶 学具:直尺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送教下乡的学校是一所村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农民家庭,家庭背景不太好;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多媒体教学设备不齐全,为了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中心校自代了教具,其目的是让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教学设计〗 (一)描一描,说一说 1.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

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 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乢课题: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出现不封闭的图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不封闭的图形没有周长。(板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封闭)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幵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 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三)量一量 1. 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 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 60 cm左右。 4.小结。

认识钟表的教学实录

认识钟表的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难点:迅速地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一个学具钟。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放一段闹钟的声音。孩子们,请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闹钟的声音。 师:对,是闹钟。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闹钟,瞧,多美呀!(出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钟表)它们不但美,而且里面藏有我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呢! 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 生:想。 师: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 1、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 1)(出示钟面教具)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钟面上有些什么呀? 生1:有时针和分针。 师:怎样的是时针?怎样的是分针? 生: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师:还有吗? 生1:还有数字。 生2;在数字之间有小圆点 生3:有数字1到12。 生4:有大格。 师:有几个大格? 生:12个大格。 师生一起数大格。 师小结:钟面上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还有数字1~12和12个大格。(挂出教具钟面)

认识周长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师:你们喜欢跑步吗?(生:喜欢。)老师邀请大家观看一场有趣的比赛。(课件出示:金龟子和蜗牛赛跑,金龟子从起跑线出发围着跑道跑一周,而蜗牛没有绕着跑道跑,是从操场中间穿插跑过。)让学生判定:蜗牛犯规,猜出金龟子从起跑线出发沿着跑道跑了一周又回到起跑线,这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跑道的周长(课件演示)。教师板书课题:认识周长。[评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新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有趣的、声形俱佳的动物赛跑情境,并把周长的含义融入其中,让学生初步明确什么是周长,恰到好处地引出课题,彰显了情境的设计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宗旨。] 二、创设活动,体悟周长 1.指一指。 (1)你能指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教师分别在黑板上一笔画出叶子和海鸥图形。)(2)能指一指每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吗?(学生边说边指。) (3)学生在课本上描两片树叶图形的边线。(教师投影展示并订正) 师生小结:从起点开始绕了一周以后再回到起点,这样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摸一摸。 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个实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并摸摸它表示周长的边线。 3.量一量。 师: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去裁缝店做裤子,缝纫师要为你量腰围,知道什么是腰围吗? 生:腰一周的长度。 师: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生:50厘米。 师:细了一些。 生:100厘米。 师:粗多了。 生:70里米。 师:老师的腰围大约是70厘米,估计下你同桌同学的腰围。(学生估计)要知道估计得准不准该怎么办?(量一量)请同桌互相试着测量腰围。 (学生自己学习测量的方法,并相互测量腰围。) 师生小结测量方法,并要求学生回家以后用学习到的方法测量一下自己的头围。 4.探一探。 要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探索出:用细线围绕树叶的一周作上记号,然后拉直细线,测量出长度。) 5.算一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只小蚂蚁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分别绕着这三个图形的边线爬一周,谁最先爬完一周?(根据教材第45页第二题改编)

认识钟表—整时教案

教案首页

认识钟表 执教:抚州市宜黄县实验小学李敏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91、9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会辨认时针、分针。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面,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识钟面。 1.播放声音,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钟表“滴答”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见过钟表吗?在哪里见过? 师:钟表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时间) 师:钟表有这么多用处,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2.认真观察,认识钟面。 师:现在老师手中就有一面钟,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上都游侠什么呢? 师:钟面上有12个数,这12个数每个数在钟面上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 课件演示:按顺序出示1~12。 师: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咱们叫做一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生数)课件演示:依次出示12个格。 师:钟面上还有两根针。 课件演示:时针、分针。 师:长一点的是分针,短一点的是时针。 辨认实物钟上的时针、分针。 师:请取出学具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师:老师还发现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做运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时针和分针时超哪个方向运动的呢?(课件展示) 过渡:认识钟面,现在让它带我们去看看“乐乐的一天”! 二、动手动脑,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课件出示:乐乐刷牙画面 师:乐乐什么时候在刷牙?(7时) 师:7点,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说,数学上7点叫7时。 板书:7时 师:说一说,7时,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课件演示:7时钟面。 分针时针

认识钟表课堂实录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执教人:吕春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6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说出并会表示整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课前在黑板上已经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师:小眼睛。 生:看黑板。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 生:认识钟表。 师:你知道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生:钟表是用来告诉我们时间的。

师:郭展宏同学说的很好,那同学们对钟表又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看屏幕。 【环节设计目的:开门见山的点题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清晰明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模型) 师:小眼睛 生:看屏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师:你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生:长的针是分针,短的针是时针。 师:闫泽熙同学观察的很仔细,长的是分针,短的是分针。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读:时针、分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分针。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那钟面上除了有时针和分针之外,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呢,请你读出来。 生:1、2、3 (12)

师:看来钟面上不但有时针和分针,还有十二个数字。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都很好,现在给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 (师开始给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在加分的过程中,对表现比较突出的个人或小组进行口头表扬。) 【环节设计目的:通过课件演示,学生对钟面有了非常直观、具体、鲜活的认识,为通过钟面认识整时奠定了基础。】 2、认识整时 (1)学看整时刻 (课件出示小女孩起床图) 师:同学们请看,你知道小女孩是什么时间起床的吗? 生1:7点整起的床。 师:7点整也就是7时,那张佳怡,你怎么知道是7时起的床呢? 生1:分针指着12,表示整点,时针指着7,就是7点整。 师:张佳怡同学说的真好,那谁想再说一说你怎么看出是7时的。 生2: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就是7点整。 生3:分针指着12,是整点,时针指着7,就是7点整。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就把7时写下来(师在黑板上贴出7时的钟面),同学们请注意,写7时的时候,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合起来是“7时”。

《周长的认识》课堂实录

《周长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及评析 毕俊梅执教(于河实验小学) 刘雪峰评析(于河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或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动物,今天森林里正准备举行一次运动会,一只小蚂蚁也赶来了,把刚落下的一片树叶当作训练场呢!现在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课件演示小蚂蚁的运动过程) 生观看。右击——播放6次得出周长概念 师:你能说说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谁先说? 生:它围着树叶爬了一圈。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在树叶的什么地方?谁来补充? 生:围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圈。 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生:小蚂蚁围着树叶的边爬了一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小蚂蚁一起运动,好吗?准备——开始。 学生伸出手指随着小蚂蚁一起运动。 师小结:一圈就是从出发点出发后又回到出发点,形成闭合的线条,通常一圈又称一周。 小蚂蚁爬过了树叶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树叶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评析】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入手,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导入新课,伸出手指跟小蚂蚁一起运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周长 1、游泳池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树叶的周长,那么下面物体的周长你能找到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游泳池) 师:这是什么?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 周长。 生:游泳池。 师:你能找到游泳池口的周长吗? 生伸出手指一指。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游泳池一周的长度) 师:游泳池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什么? 生:周长。 2、篮球场的周长 (课件出示:篮球场的平面图)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再看,这是什么? 生:篮球场。 师:这是一个篮球场的平面图,谁能到前面指出篮球场地的周长? 指生到前面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 师:你能说说吗? 生: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从身边找找生活中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周长。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物体,它们的表面也有周长,你能举出一个例子来吗?生:数学课本的周长。(用手指着数学课本,边说边演示) 师:他说课本的周长,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课本哪里的周长?谁来补充? 生:课本封面的周长。 师:还有吗?谁还能举出来? 生: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能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一指课桌面的周长。 师:说得真不错。谁能再举一个? 生: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指指看。 生到前面指一指。 【评析】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摸一摸课本封面、桌子面的表面,并找出课本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

认识钟表—整时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钟面,认识整时。 2、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模型大钟面,课件。 学生:学具钟面(人手一个),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一起听首歌。教师出示课件(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吗? 生:时间 师:你知道可以用什么看时间吗? 生:钟表,闹钟,...... 师:你们可真聪明!猜对了!接着,老师带着大家到钟表店里去逛一逛。(教师用课件出示出来。) 师:你们看,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钟表。有可以在墙上挂的挂钟,有可以放在桌上的座钟,还有手表,电子钟,秒表,......你们觉得钟表王国有趣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寻找其中的奥秘吧。(板

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初步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模型大钟面)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同桌交流。 师:谁能到前面来给大家指指在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展示他的发现,有12个数字,有两根针,......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两根针叫什么名字吗? 生:时针,分针。 师:怎么来区别时针和分针呢?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自己的小钟表,同桌交流。 生:分针又长又细,时针又短又粗。 师:真棒!请大家一起来齐读两遍。 师:那我们平时看到的时针和分针是静止不动的吗?对,时针和时针要有规律的转动起来才可以帮我们记录时间。那它们是怎样转动的呢?(课件演示)咱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以后我们把时针和分针转动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相反地叫逆时针方向。 2、认识整时 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认一认下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 (1)(课件出示84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师: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生说略)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认识周长教案

周长的认识 情景感知,建立表象。 1、小明今年9周岁读三年级,可是已经120斤了。 (1)针对这样的体重,你想对他说什么? (2)是的,爸爸给他订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 2、第一天出发了,他是这样跑的。 (1)他跑对了吗?问题出在哪儿? (2)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谁上来指一指? (3)这条黑色的线就是操场的边线。小明应该沿着什么跑?(边线) 3、第二天小明又开始跑了。是沿着边线在跑吗? 这次跑对了吗?你又发现什么问题? 你来指指应该跑到哪里? 学生指教师讲解:这点是小明的起点,沿着边线,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周。 4、第三天他做到了吗? (1)如果他跑对了我们给他鼓鼓掌,加加油好不好? 这次他是怎么跑的?(强调:沿着边线,回到起点) (3)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了这点上,这样才叫围着操场跑一圈。 (4)这一圈在数学上也叫一周。(板书:一周) (5)谁来指一指操场的一周是哪儿?(生指师说:从一点出发一直沿着边线回到起点)

5、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出示数据)怎么算的? (1)400米就是操场的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是操场的周长。(板书课题)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辨析比较,理解本质。 1、辨析一周 (1)这里有一些物体,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出示四个图片) (2)在练习纸上用水彩笔把每个图形的一周描出来。 (3)谁来指一指三角形的一周?(出示三角形图片贴在黑板上)生指师说明:他从一点出发,一直沿着边线,又回到了起点。 (4)(出示圆形钟面)你能指出它的一周吗?(贴在黑板上) (5)生1指,给起点做个记号。 (6)一周只能从这点开始吗?还能从哪开始?(生2指)给起点做记号。 (7)是不是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沿着边线回到这点就是圆形的一周啊? (8)出示四个物体的边线,你们画对了吗? (9)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样子?(生答师去掉图片) 2、体会周长的本质 (1)圆形和三角形的一周谁长?凭你的直觉猜猜看。 (2)到底哪些人猜对了呢,怎样知道结果? (3)谁来帮忙量一下三角形?(生量师板书三边长度) (4)三角形的一周是多长?46厘米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5)谁来帮忙测量一下圆形?用刚才的方法好测量吗?为什么? (6)那怎么办?(提示:直尺不能弯曲,如果有个能弯曲的东西量) (7)我没有软尺,只带了一条毛线。你能用它测量出圆形一周的长度吗? (8)圆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变成了什么?(线段)用一条毛线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毛线拉直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测量) (9)这63厘米表示的是什么? (10)现在知道了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圆形的周长比三角形的周长长多少? 2、操作求周长 (1)数学书封面和这片树叶的周长各是多少呢?同桌两人一起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数)(需要毛线的来拿) (2)请同学们汇报一下。(生答师板书数据)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意图雁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意图 ——徐艳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学会两种方式记录时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渗透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看,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用两种方式表示时间。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钟、练习单。 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来看看谁是

猜谜高手。请仔细听。出示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猜猜它是谁? 生齐答:闹钟 师:你们都是猜谜高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动脑筋!闹钟只是我们钟表家族的其中一个成员,你还想认识钟表家族的其他成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钟表家族认识它们吧。(板书课题:认识钟表,生齐读两遍) 2、欣赏钟表,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各类钟表图片) 师介绍:这是各种各样的小钟表,这是古老的带底座的座钟,这是现代的记时工具“电子表”,这是古代的一种记时工具“日晷”,这是“沙漏”,也是记时工具。 师:喜欢这些钟表吗?想和钟表做朋友的同学请坐正。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喜欢猜的谜语和熟知的钟表图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面 1、认识12个数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和钟表做朋友,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它。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 计 石沛镇明德小学xx年 中职评审典型课例教案 授课教师:朱伟俊科目:数学课题: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39、40页班级:三年级课型:新授课课时:共10课时第2课时授课时间:10月22日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课件,通过描、画、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封闭、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入、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 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 1、认识边线和周长。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你们想看吗? 秋天到了,一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只小蚂蚁爬到树叶上,这只小蚂蚁特别爱运动,你看,它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开始运动了。大家仔细来看,这只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 哪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它是怎样运动的? 你们也想跟着小蚂蚁一起运动吗?伸出你们的小手,随着欢快的音乐和小蚂蚁一起爬一爬。

认识钟表和整时公开课教案)1(新)

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例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两种表示方法(指针指示和数字指示),能认读整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拨表针)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表的外部构成,正确认识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生一个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PPT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生:钟表。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PPT展示谜底)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见到钟表,那么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生2: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吃饭……… 师:是啊,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工作和学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索新知 师:生活中的钟表是各式各样的,我们现在来看一下(PPT出示各个 钟表) 1.认识钟表 师:(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在黑板上贴出空白的钟面。)(1分钟之后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生1:通过观察发现:这个钟面上面都有数字。(你观察的真仔细) 追问:有几个数字,(1,2,3….12,被分成了12个大格。)谁能上来摆一摆这些数字?(请学生上台贴) 师:(ppt上展示正确的数字位子)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找到这12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公开课教案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操作,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物品、图形、直尺、软尺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树叶的一周 师:上学期咱实验小学召开了盛大的运动会,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请看:军乐队的号角、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飞舞的彩色气球!这些场景你们还记得吗?看来同学们的印象都还很深呢。 你知道吗?其实昆虫界的小动物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师:瞧,手势,PPT 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

赛呢?想邀请我们做小裁判,可以吗? 生:可以 师:要当裁判当然要了解比赛规则,齐读比赛规则1.再来2 师:我们一起喊开始 ,预备!生:开始 师:公正的小裁判们,到底谁夺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呢? 生:蚂蚁。师:你们都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1:直接说出来蚂蚁的爬行路线 因为只有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 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说的可真好。师重复一遍问大家同意吗?也就是小蚂蚁跑了一周板书一周。再问为什么这两个小昆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谁来说一说 生2:因为只有蚂蚁准守比赛规则——也就是怎么爬的——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板书一周) 生3:瓢虫没有爬完——那怎样才是爬完叶子的一周——从哪到哪。“这”是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叫什么,起点,也就是从哪到哪,说不出来直接说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 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师1:生1说完,小青虫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了呀?为什么他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生:因为它爬的是叶子的里面,也就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认识钟表》教学实录 1、情境引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动画片的主题曲吗?今天蓝猫来到了我们课 室,请看:(课件出示蓝猫动画图片)你们喜欢吗?(生:喜欢)老师也非常喜欢蓝猫,蓝猫爱学爱问,爱动脑,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好,那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蓝猫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开动脑筋猜一猜: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闹钟 师:闹钟是钟表里的一种,那你们会认钟表吗? 生:会,不会 师:有些小朋友会了,还有些小朋友还不会,没关系,现在就让我们 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过渡)师:蓝猫说呀要认识钟表,有个好地方应该去逛逛,那就是 钟表世界。 2、认识钟面 (1)逛钟表店 课件依次出现各种钟面

师:瞧,有这么多好看的钟,蓝猫真想自己做一个钟面,你们想吗?师:可蓝猫并不着急哟!她来到了一个钟面前仔细的观察。 (2)观察钟面 师:现在给大家30秒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在钟面上看到 了什么?好,开始!(这是蓝猫带来的钟面) (同时张贴教具:钟面图) 生1、2、3:我发现钟面上有数字,有一长一短两根针 师:钟面上有哪些数字呢?(1-12,共有12个数字)哪12个数字?请所有小朋友一起告诉我,1预备齐! 生:齐读1-12, 师:最上面是几?最下面是几?有13吗?有20吗?(没有)还有什么?(针) 师:这两根针长得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钟面图并区分时针和分针) (3)认识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师:(奖励最积极的小组)回到黑板上的钟面图,请同学们猜一猜, 哪根是分针呢?哪根是时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3页例3。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新课标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测量”的内容。在此,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也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周长也有一定了解。本节课主要通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研读文本】 问题:中高段小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时很容易混淆两者计算。 根源:可能同周长教学的起始课有关,即在第一课时过早地引导学生把长方形周长计算概念化、形式化、公式化。学生在尚未充分感知情况下,一味去记住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不是真正理解、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形、数学书的封面、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旨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课堂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等活动,体会周长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周长,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在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 3.渗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周长含义的充分感知难点:描出组合图形的周长并计算 【抓核心词】一周(沿着边线从任何一点出发又回到这点)长度【提大问题】 1.周长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指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边线的长度) 2.怎么求周长? 【教具准备】 师:课件、学习单、软尺、绳子、大树叶 生:树叶、彩笔、直尺、 【教学结构】 一、初步感知 (一)熟悉的一圈(一周)(指、说周长) 1.五中操场跑道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五中的操场。钟老师喜欢跑步,每天至少会跑一圈。你们猜猜钟老师跑一圈是哪里到哪里?谁来指一指?

认识钟表-整时

《认识钟表—整时》教学设计 李秀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3.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学生操作用的小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一)师: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师: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认识钟表。 (二)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一)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手上的时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

么,然后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1.时针。时针在哪里呢,请你快到前面来找一找。对了,这根针叫时针,它长得什么样?谁来说一说。(师板书:时针:短粗)。分针:请学生到前面来指,说出长得什么样子。它和时针比起来细一些,长一些。(板书:细长) (1-12) 2.数:你领我们一起来数数好吗?(板书数12个) 真有12个数,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大家觉得他数得怎么样?同学们请你从1开始按顺序数一数自己表上的12个数。 3.12个大格:我们一起来按顺序数一数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二)出示图片,认识整时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在同伴的合作中学会看整时师:哪些组的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认这些钟面上的时间的?生汇报。(学生互相评价)师引导。 (三)仔细观察,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 汇报:得出结论。(生评价) (四)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五)学习电子时刻写法。 (六)小明的一天:对于整时两种写法的巩固,以及一天有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3页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第三课时《认识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图形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教材在不但是中先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弄清楚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再以认识7时为例,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使学生感情到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接着安排“试一试”让学生认识几个钟面上的整时数。又安排例题认识接近整时的时间,在学生表述“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情况都是“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从而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想想做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时间观念,并注意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钟表面上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认识。还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一天中有两个10时,渗透一天有24小时。最后还安排了电子表和电视机屏幕上整时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学情分析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 教具:有秒针的钟一个,没有数字的或数字不全的钟表各一个,自制钟表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 2、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贴出自制教具,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认识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观察,体验感知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①学生独立描出树叶的一周。 ②汇报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请用笔指着,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教师: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从一点出发,沿树叶的边线绕一圈,最后又回到这一点,这就是树叶的一周。(板书: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树叶一样有一周。 ①请同学们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钟面的一周,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 ②同桌互向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

2.感知周长的概念。 (1)感知树叶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长度、周长) 教师:如果从这个点开始(另选一个点),你还能指指吗? (2)感知图形的周长。 ①出示: 它们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引导学生边指边说出月牙一周的长度是月牙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是三角形的周长。 ②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寻找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边指边说。 ③即时练习(教材第83页例3)。 描一描,独立在书中描出它们的周长。 教师: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3)完善周长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预设:从一点开始,沿着边不能回到开始的这一点。 教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周长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