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认识网络的基本要素

(验证实验2学时)

1实验目的物理结构星型,逻辑结构总线型

1.1掌握局域网的定义和特性,熟悉局域网的几种拓扑结构,通过比较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了解LAN的IEEEE802协议标准及LAN参考模型。

1.2了解网络所使用的通信协议

2 实验仪器

网络环境,PC机

3 预习内容

3.1 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的几何排列形式。

⑴星型网络:各站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与中心站相连。特点是很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数据的安全性和优先级

容易控制,易实现网络监控,但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瘫痪。

⑵环形网络:各站点通过通信介质连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环形网容易安装和监控,但容量有限,网络建成后,难以增

加新的站点。

⑶总线型网络: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便,需要铺设的电缆最短,成本低,某

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但介质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总线网安全性低,监控比较困难,增加新站点也不如星型网容易。

⑷树型网、星环型网等其他类型拓扑结构的网络都是以上述三种拓扑结构为基础的

2、按服务方式分类

⑴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服务器是指专门提供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或专用设备,客户机是用户计算机。这是客户

机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获得服务的一种网络形式,多台客户机可以共享服务器提供的各种资源。这是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网络类型。不仅适合于同类计算机联网,也适合于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联网,如PC机、Mac机的混合联网。

⑵对等网:对等网不要求文件服务器,每台客户机都可以与其他每台客户机对话,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

组网的计算机一般类型相同。这种网络方式灵活方便,但是较难实现集中管理与监控,安全性也低,较适合于部门内部协同工作的小型网络。

3.2 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I、IPX/SPX和TCP/IP等3种协议。

1、NetBEUI协议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用户扩展接口)由IBM于1985年开发完成,它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率快的通信协议。NetBEUI也是微软最钟爱的一种通信协议,所以它被称为微软所有产品中通信协议的“母语”。NetBEUI 是专门为由几台到百余台计算机所组成的单网段部门级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它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 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一个服务器上安装了多个网卡,或要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连时,则不能使用NetBEUI通信协议。否则,与不同网卡(每一个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无法进行通信。在3种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的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

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

IPX/S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Sequences Packet Exchange,网际包交换/顺序包交换)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

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IPX/SPX一般不使用。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wos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直接使用IPX/SPX通信协议。

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I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网络中的实现,它继承了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适应了微软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

3、TCP/IP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通信协议。TCP/IP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支持任意规模的网络,几乎可连接所有服务器和工作站。在使用TCP/IP协议时需要进行复杂的设置,每个结点至少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个“主机名”,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使用不太方便。不过,在Windows NT中提供了一个被称为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的工具,它可以自动为客户机分配连入网络时所需的信息,从而减轻了连网工作的负担,并避免了出错。当然,DHCP所拥有的功能必须要有DHCP服务器才能实现。另外,同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一样,TCP/IP也是一种可路由路由是指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的协议。

4、选择通信协议的条件:

⑴选择适合于网络特点的协议:

如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

⑵尽量少的选用网络协议:

一个网络中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不利于网络的管理。

⑶注意协议的版本:

每个协议都有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⑷协议的一致性:

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不仅影响了网络通信速率,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IP地址及其应用

1、IP地址介绍

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一块网卡,并用它来接入网络,在接入时,每一块网卡必须分配唯一的主机名和IP地址。TCP/IP是Internet和大多数局域网所采用的一组协议,将这一些协议叫做协议栈,即TCP/IP协议是由多个子协议所组成的,其中IP地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所使用的IP地址的版本是IP v4.0,每一个IP地址都由4个字节(每个字节的取值范围从0~255)组成,字节之间用小数点隔开。

2、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分为两个部分,即网络部分(或称“网络ID”)和主机(或称“节点ID”或“主机ID”)部分。网络部分为网络号,用于确定某一特定的网络;主机部分为主机号,用于确定该网络中某一特定的主机。网络号类似于长途电话号码中的区号,主机号类似于市话中的电话号码。同一网络上所有主机需要同一个网络号,该号在互联网中是唯一的。主机号确定网络中的一个工作站、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或其他TCP/IP主机。对同一个网络号来说,主机号是唯一的。因此,即使主机号相同,但网络号不同,仍然能区分两台不同的主机。如果简单的将前两个字节规定为网络号,那么,将由于任何网络上都不可能有216(65536)个以上的主机,而大量浪费非常宝贵的地址空间。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地址空间,将IP地址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

常用的A类、B类和C类地址都由两个字段组成,即:

网络号字段net-id。A类、B类和C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分别为1,2和3字节长,在网络号字段的最前面有1~3bit的类别比特,其数值分别规定为0,10和110。

主机号字段host-id。A类、B类和C类地址的主机号字段分别为3,2和1字节长。

表1.1

1、参观机房的物理架构,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硬件、操作系统和协议等方面的问题。记录有关方面的内容,画出网

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2、熟悉网络配置的基本属性,以及网络的通信协议。通过[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查看本地计算机所

安装的网络组件,记录下各组件的内容,并了解各组件的作用。如图1.1所示:下面四个加一个DDK PACKET Protocol

图1.1

5、了解本地计算机名、工作组的含义。通过 [控制面板]→[系统]→[计算机名],查看本地计算机所使用的计算机名和工作组名,记录下各名称的内容,并了解各名称的含义。如图1.2所示:

图1.2

6、了解局域网的硬件设备

组成小型局域网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网卡、集线器等网络传输介质和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等网络互连设备。用集线器组成的网络称为共享式网络,而用交换机组成的网络称为交换式网络。同时,集线器只能在半双工方式下工作,而交换机同时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操作。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提供给每个用户专用的信息通道,除非两个源端口企图同时将信息发往同一个目的端口,否则多个源端口与目的端口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而不会发生冲突。交换机只是在工作方式上与集线器不同,其他的如连接方式、速率选择等与集线器基本相同。以下主要介绍网卡、集线器等网络传输介质。

⑴、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也叫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网卡插在计算机或服务器扩展槽中,通过网络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与网络交换数据、共享资源。如图1.3所示:

图1.3 Realtek 10/100M,实验室内所使用的网卡

⑵、集线器

集线器(HUB)是局域网中计算机的连接设备,许多包括计算机之类的终端纷纷连接在集线器上,然后集线器的另一端与服务器或外网相连。。是局域网的星型连接点,每个工作站是用双绞线连接到集线器上,由集线器对工作站进行集中管理。

图1.4 HUB(集线器)

⑶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传输数据、连接各网络站点的实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信息还可以利用无线电系统、微波无线系统和红外技术传输。如图1.5所示:

图1.5 双绞线(两端分别已经接上了RJ45头)

双绞线主要是用来传输模拟声音信息的,但同样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特别适用于较短距离信息传输。如图1.6所示:

图1.6 RJ45头:用来连接介质和计算机

⑷、布线方案

采用星型连接,各个工作站通过双绞线连接在HUB的端口上,服务器只需用直接的专线接口来连接在外卡上,就可以了。下面是几个安装实例:

①这是网卡和双绞线连接的方法。如图1.7所示:

图1.7

②下面的是HUB和双绞线连接的实例。如图1.8所示:

5 实验报告要求‘

1、详细记录并分析实验过程记录。

2、简要分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3、组成局域网的主要硬件设备有哪些?各自起什么作用?一般的家庭局域网是上网电话线接到ADSL猫,ADSL 猫接到路由器,路由器接到电脑,ADSL猫是上网拨号(拨号硬件)用的,路由器是共享上网和自动拨号(拨号功能软件)用的.路由器下面还可以接交换机,集线器,

4、局域网中所使用的通信协议有哪些?局域网中一般使用NetBEUI、IPX/SPX和TCP/IP等3种协议。

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5、简述IP地址的分类,将IP地址分为:A类、B类、C类、D类、E类。

以及子网掩码的作用。

执笔人:王战备(请务必署名)

实验二网络拓扑设计及连接性能测试(综合性实验4H)

1实验目的

1.1掌握网络拓扑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原则

1.2掌握如何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网络配置;

1.3掌握如何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TCP/IP协议配置。

1.4 熟悉使用ping命令工具来进行测试;

1.5 熟悉利用ipconfig/winipcfg 工具进行测试。

2 实验仪器

网络环境,PC机

3 预习内容

3.1 网络组件

客户端:指客户机,配置时选择Windows所用的网络类型。在安装Windows时,会自动安装Client for Microsoft Networks 和Client for NetWare Networks。通常用这两种。若用其他网络,另需加入。

适配卡( adapter ) :就是你安装的网卡。此卡负责计算机和电缆间信息的传送和接收。Windows所支持的适配卡种类繁多,若适配卡没包括在Windows所列出的厂商名单中,则该适配卡的说明书内应会告诉你此款适配卡和哪种适配卡兼容,或提供驱动程序。

通信协议:规定数据在网络内如何传输。Windows完全支持的有下列三种通信协议:

●IPX/SPX—NetWare、Windows NT网络使用

●NetBUEI—Windows NT网络使用

●TCP/IP—Internet和广域网络使用

IP Address( IP 地址):由4个字节组成的32位地址,它是一台计算机在因特网中的唯一标识。并进行分级管理,在A类地址中一InterNIC赋给第一个字节,而其使用者(组织)赋给其余的三个字节;在B类地址中,InterNIC或高层的ISP赋给前两个字节,而其使用者(组织)赋给其余的两个字节;在C类地址中,InterNIC或高层的ISP赋给前三个字节,而其使用者(组织)赋给最后一个字节。注意:没有连接到Internet 的组织也可分配IP地址。

Gateway(网关):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网关是一个系统,它可从不同的电子邮件系统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例如可在主机和Internet间收发电子邮件。网关受到Message Handing Service(MHS,消息处理服务)的支持。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用于Internet的分布式名字/地址系统。

DNS服务器:存有网络域名、节点名及相应地址,并能完成域名、结点名到地址转换的服务。这种名字到地址的转换通常称为解析。名字解析过程有时一个服务器就可以完成,有时涉及到多个服务器。

WINS(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ice)(Windows Internet 名字服务程序):用于Microsoft网络的网络服务程序,它为带有Internet编号的Windows计算机提供规定的NetBIOS名字,可加速TCP/IP网络上的浏览和通信速度。

NetBEUI(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Extended User Interface,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扩充用户接口):是Windows NT中主要的居域网传输协议,用于支持NetBIOS设施的简易Network(网络)层传输。NetBEUI不是路径可选择的,因此不适用于较大的网络。NetBEUI是用于Windows NT的最快传输协议。

3.2 Ping工具

Ping 无疑是网络中使用最频繁的小工具,主要用于测定网络的连通性。Ping 程序使用ICMP协议简单地发送一个网络包并请求应答,接收请求的目的主机再次使用ICMP发回同其接收的数据一样的数据,于是Ping 便可对每一个包的发送和接收报告往返时间,并报告无响应包的百分比,这在确定网络是否正确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状况(包丢失率)十分有用。Ping 是Windows 操作系统集成的TCP/IP应用程序之一,可在“开始”里的“运行”中直接执行。

1、Ping 工具的命令格式和参数说明

Ping 命令格式为: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t Ping 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count指定的ECHO数据包数。默认值为4;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数据量的ECHO 数据包。默认值为 32字节;最大值是65527;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

—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count可以指定

最少1台,最多9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

机可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k computer–list 利用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

机可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IP允许的最大数量为9;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Ping 的远程计算机。

2、用Ping 工具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

可以使用Ping 工具测试本台计算机上TCP/IP协议的配置和工作情况,方法是Ping 本机的IP地址,例如:Ping 218.195.108.1,如果本机的TCP/IP协议工作正常,则会出现如下所示的信息。

Microsoft (R) Windows 98

(C)Copyright Microsoft Corp 1992–1999.

C:\WINDOWS>ping 218.195.108.1

Pinging 218.195.108.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218.195.108.1: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218.195.108.1: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218.195.108.1: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Reply from 218.195.108.1: bytes=32 time<10ms TTL=128

Ping statistics for 218.195.108.1:

Packets: Sent=4, Received=4, Lost=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0 ms , Maximum = 0 ms Average = 0 ms

以上返回了4个测试数据包(Reply from ……), 其中bytes = 32 表示测试中发送的数据包大小是32字节,time <10 ms 表示数据包在本机与对方主机之间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小于10毫秒,TTL=128 表示当前测试使用的TTL(Time to Live)值为128(系统默认值)。

若本机的TCP/IP协议设置错误,则返回如下的响应失败信息。

Pinging 218.195.108.1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Ping statistics for 218.195.108.1:

Packets: Sent=4, Received=0, Lost=4 (10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0 ms , Maximum = 0 ms Average = 0 ms

此时需要对本机的TCP/IP协议进行检查,主要是看是否分配IP地址,是否将TCP/IP协议与网卡进行绑定,另外网卡的安装必须要进行检查。

3、常见的出错信息

Ping 命令的出错信息通常分为4种情况。

(1)unknown host

unknown host(不知名主机),这种出错信息的意思是,该远程主机的名字不能被命名服务器转换成IP地址。故障原因可能是命名服务器有故障,或者其名字不正确,或者网络管理员系统与远程主机的通信线路有故障。如:C:\WINDOWS>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Unknown host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2)Network unreachable

Network unreachable (网络不能到达),这是本地系统没有到达远程系统的路由,可用netstart –rm 检查路由表来确定路由配置情况。

(3) No answer

No answer (无响应),远程系统没有响应。说明本地系统有一条到达远程主机的路由,但却接受不到它发给该远程主机的任何分组报文。故障原因可能是远程主机没有工作,亦或本地或远程主机网络配置不正确,或者本地或远程的路由器没有工作、或者通信线路有故障,再或者远程主机存在路由选择问题。

(4) timed out

Timed out(超时),与远程主机的链接超时,数据包全部丢失。故障原因可能是到路由器的连接问题、路由器不能通过也可能是远程主机已经停机。

4.用Ping工具测试其他计算机上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

在确保本机网卡和网络连接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Ping命令测试其他计算机上的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即实现网络的远程测试。其方法是在本机操作系统的DOS提示符下Ping对方的IP地址,如:Ping 218.195.108.111。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参见前面介绍的

Ping 本机IP地址时的情况。

5.用Ping工具测试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情况

Ping工具不仅在局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因特网中也经常使用它来探测网络的远程连接情况。在平时的网络使用中如果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就需要用到Ping工具对网络的链通性进行测试。

(1)网页无法打开时

当某一网站的网页无法访问时,可使用Ping命令进行检测。如无法访问央视网站的网页时,可使用“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命令进行测试,如果返回类似于“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202.198.0.17] with 32 bytes of data:……”的信息,说明对方主机已经打开,否则在网络连接的某个环节可能出现了故障,或对方的主机没有打开。

(2)发送E-mail 之前进行连接性测试

在发送E-mail 之前先测试网络的连通性。许多Internet 用户在发送E-mail 后经常受到诸如“Returned mail:User unknown ”的信息,这说明你的邮件未发送到目的地。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可以在发送E-mail之前先Ping 对方的邮件服务器地址。如:给abc@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发邮件时,可先输入“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进行测试,如果返回类似于“Bad IP add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或“Request times out ”的信息,则说明对方的主机未打开或网络未连通。这时即使将邮件发出去,对方也无法收到。

3.3、使用网络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进行测试

网络路由跟踪程序Tracer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测试工具,利用该工具可以查看从本地主机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全部路由。无论在局域网还是在广域网或因特网中,通过Tracert所显示的信息,既可以掌握一个数据包信息从本地计算机到达目标计算机所经过的路由,还可以了解网络堵塞发生在哪个环节,为网络管理和系统性能分析及优化提供依据。

1、跟踪路由

如果要跟踪某一台网上计算机到搜狐网站之间所经过的路由,可以直接在操作系统的DOS操作符下输入“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命令,将显示如下的信息:

Tracing route to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61.183.20.21]

Over a maximum of 30 hops:

1 1ms <10ms <10ms Admin [192.168.0.1]

2 1ms 1ms <10ms 61.183.20.129

3 1ms 1ms 1ms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 [61.183.20.21]

Trace complete.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这条线路中总共经过了3个路由器,通过查看每个路由的延时长短就可判断每一段网络连接的质量。

2、Tracert命令详解

Tracert的命令格式为: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computer-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它的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d 指定不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h maximum_hops 指定搜索目标的最大跃点数

-j computer-list 指定沿computer-list的稀疏源路由

-w timeout 每次应答等待timeout指定的微秒数

target_name 目标计算机的名称

3、Tracert命令在局域网互连中的应用

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发生故障时,可通过前面所讲的ping命令来检测,但在跨网段或多个局域网互连的网络中,如果要精确地定位网络中的故障点,ping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这时Tracert工具便派上了用场。

当两个网络中的用户无法进行互访时,有时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局域网中的路由服务出现了错误,利用Tracert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判断故障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方法是在其中的一个客户机上先跟踪检测本局域网服务器的主机名,如在局域网1中输入命令“Tracert pc1”,如果返回正确的信息,则说明本局域网内部的连接没有问题。再跟踪检测对方服务器的主机名,如局域网1中的用户可输入命令“Tracert admin”,如果返回出错信息,则说明故障点出现在对方的局域网中,或者连接两个局域网的线路或连接设备有问题。

4 实验内容及步骤

4.1、在实验室现有设备条件下设计网络拓扑(理论设计),并说明设计的基本的原则

4.2 Windows的网络配置

1、配置工作组、文件及打印共享

⑴配置工作组

通过 [控制面板]→[系统]→[计算机名],点击更改进入计算机名和工作组配置。

图 2.1

⑵配置文件及打印共享

通过[控制面板]→[网络安装向导]进入配置对话页面,按照信息提示进行操作,完成文件及打印机共享配置过程。主要对话页面如下图示:

图2.2

图2.3

图2.4

2、Windows TCP/IP 协议配置

[1]、添加网络组件

通过[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属性(右键)]进入配置页面。

图2.5

通过[安装]可添加客户端、服务、协议,如上图2.5示。

[2]、配置协议

通过双击图2.5中的internet协议(TCP/IP),弹出如下图2.6窗体。

图2.6

IP地址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自动从DHCP服务器中获得IP地址,则选“自动获得IP地址”;另一种是指定IP地址,在“IP地址”一栏中输入主机的IP地址,在“子网掩码”一栏输入子网掩码。在“默认网关”一栏中输入网关的IP地址,如“218.195.108.1”,

DNS是域名服务系统,DNS服务器是用来进行域名解析,用户如要连上因特网,就必须配置DNS;在首选DNS 服务器和备用DNS服务器中分别填写服务器IP地址,若无备用服务器则只填写首选服务器的地址。

4.3网络连接性能测试

1、使用Ping工具测试本机TCP/IP协议的工作情况,记录下相关信息。

2、在不同参数情况下使用ping工具进行网络性能的测试,记录相关信息

3、使用Tracert工具测试本机到其他网络站点所经过的路由数,记录下相关信息。

5 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网络拓扑设计结果,画出设计的拓扑图

2、详细记录网络配置的各个环节(抓取配置窗体)。

3、详细记录网络性能测试结果(ping工具、tracert工具),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

实验三 windows IIS配置实验(验证2学时)一、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IIS组件安装及其配置过程

2、掌握在WINDOWS XP环境下的WEB站点、FTP站点配置过程

二、运行环境与软件要求

运行环境:Windows XP

软件要求:IIS 4.0 以上

三、IIS的安装与配置

1、安装IIS

若操作系统中还未安装IIS服务器,可打开“控制面板”,然后单击启动“添加/删除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在Windows组件向导对话框中选中“Internet信息服务(IIS)”,然后单击“下一步”,按向导指示,完成对IIS的安装。(图例如下图1、图2,图中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与xp安装界面有所出入,但大体相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1—windows组件向导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2—windows组件向导2

2、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IIS)

Internet信息服务简称为IIS,单击Windows开始菜单---所有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即可启动“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工具(如图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3—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

四、建立WEB 和FTP 站点

在Web 站点上发布内容

步骤1 为Web 站点创建主页。

步骤2 将主页文件命名为Default.htm 或Default.asp。

步骤3 将主页复制到IIS 的默认或指定的Web 发布目录中。默认Web 发布目录也称为主目录,安装程序提供的位置是\Inetpub\Wwwroot。

步骤4 在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单元中选择计算机或站点,然后单击"动作"按钮。

步骤5 单击"新建",然后单击"Web 站点"启动站点向导如图。

步骤6 首先输入Web 新站点的标识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在此输入Web 站点的IP 地址和TCP 端口地址。如果通过主机头文件将其他站点添加到单一IP 地址,必须指定主机头文件名称,如图。

然后单击"下一步"输入站点的主目录路径。如图。

步骤7 单击"下一步"选择Web 站点的访问权限如图,单击"下一步"完成设置。

步骤8 如果网络具有名称解析系统(通常为DNS),那么访问者可以简单地在其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计算机名到达站点。如果网络没有名称解析系统,那么访问者必须键入计算机的数字IP 地址。

注意:在站点向导中,"全部未指定"表示指派给计算机但并未指派给特定站点的IP 地址。默认的Web 站点使用尚未指派给其他站点的所有IP 地址。只能设置一个站点使用未指派的IP 地址。如果允许匿名用户访问则需要选中"允许匿名用户访问Web 站点"附选项。

在FTP 站点上发布内容

步骤1 将文件复制或移动到默认的FTP 发布目录。安装程序提供的默认目录是\Inetpub\Ftproot。

步骤2 在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单元中选择计算机或站点,然后单击"动作"按钮。

步骤3 单击"新建",然后单击"FTP 站点"启动站点向导。

步骤4 首先输入FTP 新站点的标识信息,然后单击"下一步",在此输入FTP 站点的IP 地址和TCP 端口地址。然后单击"下一步"输入FTP站点的主目录路径。

步骤5 单击"下一步"选择FTP 站点的访问权限,单击"下一步"完成设置。

步骤6 如果网络具有名称解析系统(通常为DNS),那么访问者可以在其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后面跟有计算机名的ftp:// 到达站点。如果没有,那么访问者必须键入ftp:// 和计算机的数字IP 地址。

在Web 和FTP 站点建立完毕后,它们自动开始运行,如图。

启动和停止站点

默认情况下,站点将在计算机重新启动时自动启动。停止站点将停止Internet 服务,并从计算机内存中卸载Internet 服务。暂停站点将禁止Internet 服务接受新的连接,但不影响正在进行处理的请求。启动站点将重新启动或恢复Internet 服务。

步骤1 在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单元中,选择要开始、停止或暂停的站点。

步骤2 单击工具栏中的"开始"、"停止"或"暂停"按钮。

注意:如果站点意外停止,Internet 信息服务管理单元将无法正确显示服务器的状态。重新启动之前,请单击"停止",而后单击"开始"重新启动站点。

五、结果记录

1、详细记录IIS组件的安装配置过程,并保存相关信息(截图)。

2、可在局域网内实现基本的WEB、FTP功能测试,在局域网其他终端上通过IP地址访问来测试所配置的WEB和FTP服务器,测试其性能,记录测试过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new)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以太网的组建(2学时) 实验名称:以太网的组建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布局;认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结构与连接方法; 2、掌握简单的局域网组网方法; 3、掌握简单的局域网配置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1:观察所在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描述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步骤2:画出机房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3:通过Internet搜索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结构和连接方法。 2、组建简单的局域网 步骤1:将计算机网卡插入PCI插槽,并安装网卡驱动程序,记录网卡驱动程序名称。 步骤2:制作双绞线(直通线) 步骤3:用双绞线将安装网卡的计算机与交换机相连。 步骤4:将交换机通电 步骤5:网络操作系统配置,每个网卡对应一个本地连接,在本地连接属性中进行局域网基本配置。 3、局域网基本配置 步骤1:选择网上邻居属性,如图1所示。选择本地网卡对应的“本地连接”属性,查看并记录本机安装的网络组件,如图2所示。 图1 网络连接属性图2 网络组件 步骤2:命名计算机,例如,命名为:netuser,如图3所示。并配置TCP/IP,例如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设置为:192.168.0.1 255.255.255.0。

图3 计算机命名图4 配置TCP/IP 步骤3:将同网络其他计算机分别命名,计算机名不能重复。 IP地址分别为:192.168.0.2~192.168.0.254,IP地址也不能重复。 4、使用集线器与交换机组建的以太网 在包跟踪软件中,分别使用集线器和交换机组建如图所示的以太网。各计算机的TCP/IP 配置信息根据下表进行配置:(MAC地址请记录在表格空白处) 使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模拟数据包运行结果:(PC0—>PC2)

《计算机基础实践》实验指导书-2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五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 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 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 “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 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物联网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 实验指导书 四川理工学院通信教研室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 (1) 实验一走马灯IAR工程建立实验 (5) 实验二串口通信实验 (14) 实验三点对点通信实验 (18) 实验四 Mesh自动组网实验 (21) 附录 (25) 实验一代码 (25) 实验二代码 (26) 实验三代码 (28) 实验四代码 (29)

前言 1、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被评为是未来四大高科技产业之一,可以预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是继互联网之后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传统行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主要是针对短距离、低功耗、低速的数据传输。数据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强调网络特性。数据节点之间通过特有无线传输芯片进行连接和转发形成大范围的覆盖容纳大量的节点。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网络能够自由和智能的组成,网络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即网络的节点可以智能的形成网络连接,连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网络具有自维护特征,即当某些节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不影响网络的其它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高级灵活的网络特征,传感器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非常简便,可以在不增加单个节点成本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布设。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节能、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领域拥有非常巨大的潜力。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尚属一个新兴技术,正在高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理念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ZigBee基础创新套件”产品正是针对这一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使这种新技术能够得到快速的推广,让高校师生能够学习和了解这项潜力巨大的新技术。“ZigBee基础创新套件”是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套件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领域,用户可以根据所需的应用在该套件上进行自由开发。 2、ZigBee基础创新套件的组成 CITE 创新型无线节点(CITE-N01 )4个 物联网创新型超声波传感器(CITE-S063)1个 物联网创新型红外传感器(CITE-S073)1个 物联网便携型加速度传感器(CITE-S082)1个 物联网便携型温湿度传感器(CITE-S121 )1个 电源6个 天线8根 CC Debugger 1套(调试器,带MINI USB接口的USB线,10PIN排线)物联网实验软件一套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立男实验指导书

百度文库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A/D、D/A转换实验 (2) 实验二:数字PID实验 (4) 实验三:大林算法 (8) 实验四:炉温控制实验 (11)

实验一:A/D 、D/A 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A/D 、D/A 转换原理 2、熟悉8位A/D 、D/A 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性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1、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D/A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V V K K K V U ref ref o 52/)222(8006677+=+++= 例如:数字量=01010001 K 7=0,K 6=1,K 5=0,K 4=1,K 3=0,K 2=0,K 1=0,K 0=1 模拟量0.12/)222(8006677=+++=K K K V U ref o 实验中,根据输入的数字量,D/A 转换为模拟量,其结果经 A/D 采集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1。 图1-1 实验示意图 2、通过数据通道接口板完成8位A/D 转换的实验,转换公式如下: 数字量=模拟量/N 2Vref 。其中N 是A/D 转换器的位数,Vref 是基准电压。 例如:N=8 Vref= 模拟量= 则数字量=×28 =51(十进制) 实验中设置的模拟量由D/A 转换取得,此模拟量经A/D 转换为数字量,并显示在计算机上。实验示意图见图1-2。 图1-2 实验示意图 序 号 名 称 主要用途 1 SAC-CCT 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实验系统 构成实验所需的硬件电路 2 PC 机 输入参数,观察运行结果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MATLAB数字图像处理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MATLAB软件的开发环境、基本操作以及图像处理工具箱,为编写图像处理程序奠定基础。 2.掌握二值、灰度和彩色图像的读、写和显示方法,以及图像的高、宽、颜色等参数的获取方法。 3.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问题的简单分析和初步编码。 二、实验相关知识 1、Matlab软件Image Processing Toolbox简介 MatLab的原文是Matrix Laboratory,它包括若干个工具箱,如Communications Toolbox、Control System Toolbox、Neural Network Toolbox、Wavelet Toolbox等等,其中Image Processing Toolbox图像处理工具箱可以完成Geometric Operations、Enhancement、Color Segmentation、Image Transformation、Image Analysis、Morphological Operations等操作。在MatLab中,图像就是一个矩阵,在进行处理时当作一个变量即可,因此运算的书写十分简洁,故MatLab有草稿纸式的算法语言之称。例如:J=I+50; %为原始图像I加上一常数50,并将结果赋予变量J,其效果相当于得到一幅加亮的图像J 以此类推可以书写出减法J=I-0.5;乘法J=I*2;除法J=I/3;等等。 利用MatLab提供的imread和imwrite函数可以完成对图像文件的读写操作,它们所支持的一些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见表1-1。 MatLab Command窗口的提示符号“>>”下直接键入命令即可运行,如键入: >>clear %执行本命令将会清除内存中的全部变量 >> figure(1); %生成一个图像窗口1 >> I=imread('e:lena.bmp'); %将硬盘e:根目录上的图像文件lena.bmp的数据读入矩阵变量I中>> imshow(I); %在当前的图像窗口中显示图像矩阵I >> title('原始图像'); %在当前的图像窗口中加上标题 但为了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和重复应用,我们要求用M文件的方式完成实验中各个程序的编写。 2、数字图像的表示和类别 根据图像数据矩阵解释方法的不同,MATLAB把其处理为四类: (1) 亮度图像(Intensity images) 一幅亮度图像是一个数据矩阵,其归一化的取值表示亮度。若亮度图像的像素都是uint8类或uint16类,则它们的整数值范围分别是[0,255]和[0,65536]。若图像是double类,则像素取值就是浮点数。规定双精度型归一化亮度图像的取值范围是[0,1]。 (2) 二值图像(Binary images) 一幅二值图像是一个取值只有0和1的逻辑数组。而一幅取值只包含0和1的uint8类数组,在MATLAB 中并不认为是二值图像。使用logical函数可以把数值数组转化为逻辑数组,其语法为B=logical(A);其中A是由0和1构成的数值数组。要测试一个数组是否为逻辑数组,可以使用函数islogical(C);若C是逻辑数组,则该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 (3) 索引图像(Indexed images) 索引颜色通常也称为映射颜色,在这种模式下,颜色都是预先定义的,并且可供选用的一组颜色也很有限,索引颜色的图像最多只能显示256种颜色。一幅索引颜色图像在图像文件里定义,当打开该文件时,

2019年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e-Bridge现代通信实验平台指导书 (传输部分) 深圳市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七年五月

实验一SDH设备硬件总体介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SDH传输设备实物的讲解,让学生对OPTIX 2500+设备具体硬件有个大致的了解,。 二、实验器材 1、OPTIX 155/622M设备1台,OPTIX 155/622H设备2台。 三、实验内容说明 对实物和终端分组进行现场讲解。 四、实验步骤 (一)、系统硬件介绍: 1、本实验平台为华为公司最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多ADM技术,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可以同时提供E1、64K语音、10M/100M、34M/45M等多种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和配置,目前提供E1、64K语音、10M/100M三种接口。 2、实验终端通过局域网(LAN)采用SEVER/CLIENT方式和光传输网元通讯,并完成对网元业务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3、本实验平台提供传输设备为OPTIX2500+,OPTIX2500+传输速率为为622M和。 一、OPTIX 155/622M设备介绍 OPTIX155/622网元外形如图一所示: OptiX 155/622设备由机柜、子架、风机盒 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可灵活配置 为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 继器(REG)。系统可配置为STM-1单系统或双系统、 STM-4单系统或双系统、两者的混合系统,并可实 现由STM-1向STM-4的在线升级,又可以通过调整配 置以满足网络灵活逐级扩容的需求。 本传输实验平台采用三套OPTIX 166/622 SDH光传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书2010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指导书暨实验报告 选课班级 ______________ 序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__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2009年9月) 编

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新生入校后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实践性要求很强。本书是为配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一书编写的配套实验教材,主要目的是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书既可以作学生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直接作学生的实验报告使用。 本书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思考题,其中实验一是综合实验,要在专门的微机拆装实验室完成,其他实验的实验内容都在windows xp+office2003环境下调试通过。对比较难的实验操作,在实验内容中有操作提示。实验思考题是要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本次上机实验的知识来思考回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实验知识要点,达到实验的目的。 本书参考实验学时8学时,完了顺利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验任务,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1. 提前预习实验好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2. 遵循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听从实验教师的教学安排。 3.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4. 实事求是地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严禁抄袭。 5. 认真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 欢迎老师和同学对本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及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使该指导书更适合教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2010年4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号序号姓名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 号实验完成日期年月日午 实验一微机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能够正确的识别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掌握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技术参数的含义, 进一步掌握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确定硬件的配置方案,并能够根据实验部件,制定详细的拆 装方案,分析方案的合理性。 3. 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注意事项,掌握计算机拆装的步骤和拆装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部 件快速地、正确地组装好计算机。 4. 能够对在拆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实验内容 2.1 实验要求 1. 检查组装所需的工具是否齐全;检查及准备好组装电脑的全部组件及连接各部件的各 类电缆。 2. 准备好拆装计算机的工作空间;详细熟悉组装计算机的流程;实验前释放身体上的 静电。实验过程中严禁带电拆装部件。 3. 装机过程中,遵循硬件产品的安装规范,轻拿轻放所有部件,尽量只接触板卡边缘, 部件对号入座,细心操作,安插到位,对需要螺钉紧固的部件,一次不可全拧紧,待所有螺钉上好后方可拧紧,切忌把螺丝拧的过紧,以免螺钉滑扣。 4. 插拔各种板卡时切忌盲目用力,以免损坏板卡。 5. 必须在全部部件组装完成,由实验教师检查完毕后方可通电试机。 6. 实验完成后,登记实验教学日志,由实验教师检查实验材料及工具是否完好以后,方 可离开实验室。

《现代通信网》实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工程专业 2 班成绩评定_______ 学号姓名:(合作者 ) 教师签名_______ 实验一题目基本组网实验第10周星期四第5-6 节 一.实验目的 自己组建小型网络,学习最简单的静态路由协议并测试网络连通性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常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有:静态路由协议、RIP、OSPF、IS-IS、BGP,小型网络一般使用静态路由协议、RIP,大中型网络一般使用OSPF、IS-IS、BGP 协议是用用于大型网络自制系统AS之间的选路协议。 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命令,可以利用路由器把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不同网段的PC互相PING通。 利用一台PC和AR18、AR28搭建小型网络环境,实现相邻小组PC的互相PING通。 静态路由命令格式:ip route X Y Z,其中X是目标网段,如172.16.1.0;Y 是子网掩码,如255.255.255.0;Z是去往该目标网段的下一跳的IP地址,如 182.168.1.254.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AR28路由器、AR18路由器,一台PC机。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测试 为了方便测试,本实验需要借助另一小组的一台PC机做测试,因此需要把相邻的两个小组的设备连接起来。同时还要添加一些为了测试方便而做 的配置,这些配置用斜体字加粗表示。 1.按照实验指导书拓扑图进行pc机、路由、交换机的连接。 2.实验一组实验实际配置: 用PC机接AR18-1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18-1配置:

[Quidway]sysname ar18-1 [ar18-1]interface e3/0 [ar18-1-Ethernet3/0]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3/0]quit [ar18-1]interface e1/0 [ar18-1-Ethernet1/0]ip address 172.16.1.253 255.255.255.0 [ar18-1-Ethernet1/0]quit [ar1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4 用PC机连接AR28设备的console接口进行配置 AR28-1配置: [H3C]sysname ar28-1 [ar28-1]interface e0/0 [ar28-1-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54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0]quit [ar28-1]interface e0/1 [ar28-1-Ethernet0/1]ip address 192.168.2.253 255.255.255.0 [ar28-1-Ethernet0/1]quit [ar28-1]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53 [ar28-1]ip route 172.16.2.0 255.255.255.0 192.168.2.254 3.用dis ip routing-table命令查看路由表。 AR18-1路由表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016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逯鹏编 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16年11月

学生实验须知 一实验要求 1 认真进行实验预习和准备,应教师要求于实验前完成实验准备; 2 按照安排的时间、地点和分组签到和参加实验。因故调换应提交调换申请并经教师批准; 3 在指定实验台(位置)进行实验,不得随意调换,不得动用非实验设备; 4 实验时,主动参与,认真细致,互助合作,注意安全。有问题主动向教师请教。 5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设备,报告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经认可后方可离开。 6 损坏设备,应予以赔偿。 二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1 在院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上书写报告; 2 书写整洁,符号、表格和曲线规范; 3 实验记录数据真实客观,实验结果分析认真正确; 4 按时呈交,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由院留存。 三实验成绩评定 1 每项实验的成绩综合学生出勤、实验过程(参与程度,实验结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内容和规范性)给出。不参加实验或参加实验不提交报告者,该项实验成绩为0分。 2 实验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表; 3 不参加实验及不提交报告达三分之一者,将被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实验一: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或掌握一些网络常用命令; 2. 掌握Ping、IPconfig、arp等命令的功能及一般用法; 3. 能应用上述命令进行网络连通、网络状态、网络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一块以太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相连。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进入DOS模式: (1)“开始”-> “运行”-> 输入“cmd”; (2)在DOS环境中输入“cd\”,回车; (3)继续输入“md 学号+姓名”,回车; (4)继续输入“cd 学号+姓名”,示例如下图所示。本实验后续内容,需在此目录下完成。 2. 参照附件一:IP地址的查看与配置,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是什么?并记录下来。 (2)使用“ipconfig”命令,怎样查看本机的物理地址?截屏记录,并根据截屏回答物理地址具体是多少? 3. 参照附件二:网络连通性的测试,完成其中实验要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时,本机通常向被测试计算机发几次请求? (2)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是否可以获取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对应的IP 地址?截屏记录其IP地址。 (3)执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和“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706084.html,”,记录两者执行后的参数“平均往返时延”各为多少?并截屏记录。

《大学计算机基础2》课外实验指导书

《大学计算机基础2》实验指导书 2008版 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实验 (3) 实验二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验(一) (6) 实验三Word文字处理软件实验(二) (8) 实验四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实验(一) (11) 实验五Excel电子表格软件实验(二) (14) 实验六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实验 (17) 实验七微机拆装实验 (20) 实验八计算机网络实验 (23)

实验一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的程序管理。 3.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4.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 5.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常用操作。 6.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要求:请在桌面上建立名为“实验一”的文件夹,把本次实验中可以保存的信息保存在该文件夹下。 1.任务栏和桌面的设置 (1) 设置任务栏为自动隐藏。 (2) 设置“智能ABC”为默认输入法。 (3) 在“开始”菜单“附件”程序组中启动“记事本”、“画图”、“计算器”等程序,通过任务栏中的按钮在相应的程序中进行切换,然后对这些窗口进行层叠、横向平铺和纵向平铺操作。 2.特殊字符输入练习。 启动“记事本”程序,利用输入法的软键盘输入下列特殊字符,并以文件名为“特殊字符.txt”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1)标点符号:。,、;…~ (2)数学符号:≈≠≤≮∷± (3)特殊符号:§№☆★○● 3. 屏幕和窗口复制功能的使用。 (1)打开“附件”组中的“计算器”。 (2)按下Alt + Print Screen ,“计算器”窗口被复制到剪贴板中。 (3)启动“画图”程序,用“编辑”|“粘贴”命令将剪贴板上的内容复制到画板, 将文件保存起来,文件名为 Calc.jpg,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4)在第(2)步中换成按下Print Screen,然后在“画图”程序中进行粘贴,保存文 件为Desktop.jpg,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4.在“实验一”文件夹中建立快捷方式和其他对象。 (1)为“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建立快捷方式。 (2)为“Windows 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名为“资源管理器”的快捷方式。 (3)为Windows XP主目录(一般为C盘的windows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 (4)建立名称为Myfile.txt的文本文件和名称为“我的数据”的文件夹。 5.“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分别选用缩略图、列表、详细信息等方式浏览Windows主目录,观察各种显示方 式之间的区别。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李全龙宋艳艳 2005年10月

前言 《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本实验指导书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使《网络开发与应用》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本学期授课教师为李全龙老师,参与网络课程助教环节的教师为宋艳艳同学。

实验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计算机网络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实现一个客户服务器程序,掌握Socket编程框架,熟悉典型的Socket系统调用;通过一个典型的并发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器程序开发;还提供了一些设计实验以使同学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网络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网络开发与应用》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情况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2)仔细观察上机和上网操作时出现的各种现象,记录主要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和分析。 (3)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情况及其分析。对需要编程的实验,写出程序设计说明,给出源程序框图和清单。 (4)遵守机房纪律,服从辅导教师指挥,爱护实验设备。 (5)实验课程不迟到。如有事不能出席,所缺实验一般不补。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书面的实验报告。此外,网络实验采用当堂检查方式,每个实验都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通过,过期视为未完成该实验,不计成绩。以避免集中检查方式产生的诸多不良问题,希望同学们抓紧时间,合理安排,认真完成。

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 (虚拟实验系统)

实验1 1位全加器 ?实验目的 ?掌握全加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熟悉组成原理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 ?实验设备 与非门(3片)、异或门(2片)、开关若干、指示灯若干 ?实验原理 1位二进制加法器单元有三个输入量:两个二进制数Ai,Bi和低位传来的进位信号Ci,两个输出量:本位和输出Si以及向高位的进位输出C(i+1),这种考虑了全部三个输入量的加法单元称为全加器。来实验要求利用基本门搭建一个全加器,并完成全加器真值表。 ?实验步骤 各门电路芯片引脚显示于组件信息栏。 1. 测从组件信息栏中添加所需组件到实验流程面板中,按照图1.1所示搭建实验。 图1.1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流程图

2. 打开电源开关,按表1设置开关的值,完成表1-1。 表1-1 实验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运算器的组成结构 ?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实验设备 74LS181(2片),74LS273(2片), 74LS245(2片),开关若干,灯泡若干,单脉冲一片 ?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如图2.1所示,实验中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A和B),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显示灯相连,显示结果。 ?74LS181:完成加法运算 ?74LS273:输入端接数据开关,输出端181。在收到上升沿的时钟信号前181和其 输出数据线之间是隔断的。在收到上升沿信号后,其将输出端的数据将传到181, 同时,作为触发器,其也将输入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通过增加该芯片,可以通 过顺序输入时钟信号,将不同寄存器中的数据通过同一组输出数据线传输到181 芯片的不同引脚之中 ?74LS245:相当于181的输出和数据显示灯泡组件之间的一个开关,在开始实验后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导论》 实验指导书 欧阳一鸣王浩编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 《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该实验指导书共安排六个实验,内容包括:Windows的基本操作、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利用Excel进行表格编排等等。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上需要写明的项目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题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 实验一 Windows 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和安全退出的方法。 (2)掌握Windows 的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常用快捷键的使用方法。 (4)掌握应用程序的多种启动方法以及切换和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 (5)掌握Windows 环境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6)掌握Windows 帮助的使用。 (7)实验内容 (8)启动Windows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Windows 窗口组成,然后对窗口 作下列操作: 1)移动窗口。 2)改变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然后滚动窗口的内容。 3)最大化、最小化、复原和关闭窗口。 (9)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再打开“控制面板”中的“字体”窗口,然后进行下列 操作: 1)通过任务栏和快捷键切换当前的窗口。 alt + tab 或alt +esc 2)以不同方式排列已打开的窗口(层叠、横向平铺、纵向平铺)。

3)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单击“查看”菜单下的“大图标”、“小图标”、“列表” “详细资料”命令项,观察窗口中的各项的变化。用工具栏上的“查看”命令 按钮重复做一遍。 (10)通过二种方法查看当前的日期和时间,如果日期和时间不正确,请进行修改。 (11)分别通过以下方法启动“画图”程序(windows-xp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system32 \mspaint.exe"),然后退出该程序。 1)通过“开始”菜单→“程序”→“附件”,启动“画图”程序。 2)通过“开始”菜单的“搜索”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3)通过“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启动“画图”程序。 4)通过浏览驱动器和文件夹,启动“画图”程序。 (12)通过“开始”菜单的“设置”命令,在“开始”菜单中添加“记事本”程序(windows-xp 下程序文件路径为C:\Windows\Notepad.exe, 在windows2000下程序文件路径为" C:\WINNT\Notepad.exe),观察“开始”菜单有何变化,然后再在“开始”菜单中将添加的“记事本”程序删除。 (13)启动“记事本”程序,分别用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和快捷键,切换输入法,并进 行输入练习,然后退出该程序(文件不保存)。 (14)在桌面上创建启动“画图”程序的快捷方式。 (15)使用Windows 的快捷键完成下面的操作: 1)复制(Ctrl+C)、剪切(Ctrl+X)、粘贴(Ctrl+V)、撤消(Ctrl+Z)。 2)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ALT+ F4 3)切换到上次使用的窗口。按住ALT然后重复按TAB 4)显示“查找:所有文件”。WINDOWS+ F 5)显示“查找:计算机”。CTRL+ WINDOWS+ F 6)显示“帮助”。WINDOWS+ F1 7)显示“运行”命令。WINDOWS+ R 8)显示“开始”菜单。WINDOWS 9)显示“Windows资源管理器”。WINDOWS+ E 10)显示“系统属性”对话框。WINDOWS+ BREAK (16)通过Windows 的"帮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帮助信息。 1)通过“目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2)通过“索引”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3)通过“搜索”标签,获取帮助信息。 4)通过对话框标题栏上的“?”图标,直接获取帮助信息。 (17)通过“开始”菜单,安全退出Windows 。

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目录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1) 实验基本操作说明 (8) 信源编码技术 (9) 抽样定理实验 (9) PCM编译码实验 (16) ADPCM编译码实验 (22) △m及CVSD编译码实验 (24) 抽样定理孔径失真现象观测以及其应对方法 (30) 基带传输编译码技术 (33) 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33) CMI/BPH码型变换实验 (38) 基本数字调制技术 (42) A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2)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4)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7) D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50) QPSK/OQPSK数字调制实验 (53) 信道编译码技术 (55) 汉明码编译码实验 (55) 循环码编译码实验 (58) BCH码编译码实验 (61) 卷积码编译码实验 (64) 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 (68) 同步技术 (71) 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71)

载波同步实验 (75) 帧同步提取实验 (77) 模拟调制技术 (79) 幅度调制及解调 (79) FM调制及解调实验 (81) 信道模拟技术 (83) 低通和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 (83) 时分复用及解复用技术 (86) 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86) 综合实验 (91) HDB3线路编码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91)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 (94) 载波传输系统实验 (96) 带限传输系统实验 (98)

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一、 按键及接口说明 信号源功能1 功能2 主菜单 POWER USB CLK PN15FS T1 T2数 字信号源W1W2 W3 128KHz A-OUT MUSIC 256KHz 选择/确认 返回 电源指示 主控&信号源模块 模拟信号源 时钟输出 PN 序列输 出帧同步信号输出 待扩展接口 幅度调节旋钮 模拟信号输出 128KHz/256KHz 正弦载波输出 MP3音乐输 出 控制旋钮 逆时针控制向下选取,顺时针旋转向上选取,按下为确认选取项。 返回上级按键 待扩展按键 数字信号源设置菜单 模拟信号源设置菜单 主菜单界面 图1 主控&信号源按键及接口说明 二、 功能说明 该模块可以完成如下五种功能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 模拟信号源功能 模拟信号源菜单由“信号源”按键进入,该菜单下按“选择/确定”键可以依次设置:“输出波形”→“输出频率”→“调节步进”→“音乐输出”→“占空比”(只有在输出方波模式下才出现)。在设置状态下,选择“选择/确定”就可以设置参数了。菜单如下图所示: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正弦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 模拟信号源 输出波形:方波输出频率:0001.00KHz 调节步进:10Hz 音乐输出:音乐1占空比: 50% (a )输出正弦波时没有占空比选项 (b )输出方波时有占空比选项 图2 模拟信号源菜单示意图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14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指导书 王春露邝坚编著 2007.3 – 2013.4

目录z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z DLX处理器简介 1. 实验一WINDLX模拟器安装及使用 2. 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 3. 实验三DLX处理器程序设计 4. 实验四代码优化 5. 实验五循环展开(选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简介 DLX是一个虚拟处理器。该处理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JohnL .H ennessy教授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David A. Patterson教授在其《计算机体系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一书中提出的。该处理器反映了新一代处理器的特点。通过了解DLX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DLX模拟器进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运用有关处理器指令系统的设计、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内容的理解。 DLX处理器简介 第一节 DLX基本结构 DLX是一种典型的Load/Store型指令集结构。它不仅体现了当今多种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共同特点,而且它还体现出未来一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的特点。这些机器的指令集结构设计思想都和DLX指令集结构的设计思想十分相似,它们都强调: (1) 具有一套简单的Load/Store指令集; (2) 注重指令流水效率; (3) 简化指令的译码; (4) 高效支持编译器。 DLX是一种易于学习和研究的处理器结构模型。这种类型的机器正在日趋流行,而且其结构非常易于理解。 1.DLX中的寄存器 DLX中有32个通用寄存器(GPRs),分别将其命名为R0,R1…R31。每个通用寄存器长度为32位。 另外,DLX中有32个浮点寄存器(FPRs),分别将其命名为F0,F1…F31。每个浮点寄存器长度为32位。这些浮点寄存器可以用来保存32位的单精度浮点数,或者通过相邻两个浮点寄存器奇偶对FiFi+1(i=0,2,4…,30)来保存双精度浮点数,这种组合而成的64位双精度浮点寄存器在DLX中分别被命名为F0,F2…F28,F30. 2. DLX数据类型 DLX提供了多种长度的整型数据和浮点数据。对整型数据而言,有8位,16位,32位多种长度;对浮点而言,有32位单精度浮点数和64位双精度浮点数。浮点数据表示采用的是IEEE754标准。DLX操作都是对32位整型数据及32或64位浮点数据进行的。 3.DLX的寻址方式和数据传送 DLX提供了寄存器寻址,立即寻址,偏移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四种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字段的大小为5位,用来标识32个通用寄存器或浮点寄存器。

Python实验指导书

Python实验指导书 马川 燕山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2017.5

目录 实验一:P YTHON程序设计之初窥门径 (2) 实验二:P YTHON程序设计之结构与复用 (2) 实验三:P YTHON程序设计之组合数据类型 (3) 实验四:P YTHON程序设计之文件 (4)

实验一:Python程序设计之初窥门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ython的基本编程环境,熟悉其主要组成部分和使用。 2.熟悉turtle库语法元素,了解其绘图坐标体系、画笔控制函数和运动命令函数。 通过程序实例,初步掌握Python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编程规则和开发过程。 3.掌握Python的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和使用;运用Python的标准数学库进行数 值计算;掌握字符串类型的格式化操作方法和应用。 二、知识要点: 1、一张图尽览Python: 2.Turtle库语法元素 3.基本数据类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基础实验: 1. 启动 IDLE,新建文件,请根据课本中内容,将“蟒蛇绘制”程序逐行输入其中,并运行效果。 2. 正方形螺旋线的绘制。 (1)利用turtle库绘制一个正方形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2)修改上面程序,绘制斜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3) 修改上面程序,绘制彩色斜螺旋线,效果如下图所示。 3.彩色蟒蛇绘制。修改1中“蟒蛇绘制”程序,对 Python 蟒蛇的每个部分采用不同颜色,绘制一条彩色蟒蛇。(提示:参考彩色斜螺旋线绘制程序。实现方法有很多,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发挥吧) 程序完成后,上传提交。 4.绘制奥运五环图,其中五种颜色分别为蓝色、黑色、红色、黄色和绿色。注意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圆形的大小和位置。效果如图所示。请补全绿色环的代码,将程序上传提交。 5.参照课本中带刷新的文本进度条例子,制作一个模拟windows启动界面的文本进度条,执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源码如下: 实验二:Python程序设计之结构与复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序的分支、循环等控制结构; 2.掌握random随机库的使用方法; 3.了解程序的异常处理及用法; 4.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