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交换为酰胺-060123

酯交换为酰胺-060123
酯交换为酰胺-060123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酯交换为酰胺

编者:杜晓行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

目录

1.前言 (2)

2.酯交换为酰胺 (2)

3.酯交换为N-取代酰胺 (2)

1.前言

酯和氨水反应可以很方便地得到酰胺。N-取代酰胺一般可以利用相应的胺与酯直接反应得到,在有些条件下,需要有铝试剂的存在反应才能够顺利进行。

2.酯与氨交换

一般酯的氨解通过氨的醇溶液或氨水来进行。氨的醇溶剂氨解反应可通过加入适量的甲醇钠和氰化钠来催化。用氨水直接氨解一般需要加热(当该反应温度到100度时,一定要用高压釜做这一反应),这类反应一般可以通过硫酸铜来进行催化。反应的条件选择主要看酯的活性程度,一般脂肪酸酯的交换要比芳香羧酸酯来得容易,甲酯要比乙酯来得快。对脂肪酸酯,α位的位阻大小也决定了反应的快慢。

酯通过甲酰胺在乙醇钠的存在下,高温也可得到相应的酰胺。这一方法对各类的酯都比较有效,只是产品的分离比直接氨解稍微麻烦一些,但反应较快。

另外近年来,AlMe 3-NH 4Cl 或Me 2AlNH 2在多官能团及复杂化合物的合成中用的较多,该方法条件较强,各类酯都能很快的氨解。其缺点是AlMe 3易自燃,操作不是太方便。

2.1 氨水用于脂肪羧酸酯氨解示例[1]

N

O O

O

O

O N

O H 2N

O

O NH OH

To ethyl 5-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soxazole-4-carboxylate (1.00 g, 4.15 mmol) was added an excess of conc. aqueous ammonia (d = 0.88 kg·dm -3, 5.0 cm 3) and EtOH (3.0 cm 3), and the suspension was stirred vigorously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4 h. After this period a white solid had precipitated which was filtered and recrystallized (EtOAc) to yield the desired product as a white solid (0.81 g, 92%).

N

O O

O

O

O N

O H

N

O

O

O MeNH 2 / toluene

Prepared as described above for ethyl 5-carbamoylmethyl-3-methylisoxazole-4-carboxylate but using methyl-5-ethoxycarbonyl- 3-methylisoxazole-4-carboxylate (1.00 g, 4.15 mmol) and methylamine in toluene (30% w/v, 10.0 cm 3), to yield the desired product as a white solid (0.93 g, 99%).

2.2 氨甲醇氨解脂肪羧酸酯示例[2] [3]

NH O O

COOEt

NH O

O CONHMe MeNH / MeOH

The ester (4.11 g, 14 mmol) was dissolved in absol. methanolic ammonia (100 ml, 20 % NH 3), and the solution was allowed to stand at temperature for 3 days, the solvent was then evaporated, and the resulting crystalline was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2.3 氨水用于芳香羧酸酯氨解示例[4]

N

N

CONH 2

To an autoclave, was added methyl 6-methylniconate (500 g, 3.31 mol), sat. aq. NH 4OH (500 ml) and ethanol (500 ml). After sealing, the reaction was heated to 80℃ for 2 days. The cooled reaction mixture was filtrated, and the filter cake was recrystallized to afford white solid (247 g, 54.8%)。

2.4 HCONH 2-NaOEt 体系用于酯氨解示例[5]

N

COOEt

Boc NaOEt, HCONH 2DMF, 100o C, 2 h

N

CONH 2

Boc 70%

tert -Butyl 4-(3-ethoxycarbonylpropyl)piperidine-1-carboxylate (0.60 g, 2.0 mmol, the product of Production example 43-1) and formamide (0.27 ml, 6.7 mmol) were dissolved in N,N-dimethylformamide (1.0 ml); sodium ethoxide (0.095 g, 1.4 mmol) was added thereto while stirred and heated at 100 .deg.C;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stirred for 2 hours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After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partitioned between water and ethyl acetate. The organic layer was washed with brine, dried over anhydrous magnesium sulfate, and then the solvent was distilled off under reduced pressure. The residue was purified by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eluent; hexane-ethyl acetate = 95:5 to 85:15). The title compound was obtained as a colorless oil (0.38 g, 1.4 mmol, 70percent).

2.5 NH4Cl-AlMe3体系用于酯氨解示例[6]

S N

H COOEt

NH4Cl, AlMe3

toluene, 5-50o C S N

H

CONH2

100%

A stirred suspension of ammonium chloride (963 mg, 3 equiv. ) in toluene at 5.deg.C is treated with trimethylaluminium (9 mL of 2 M solution in toluene, 3 equiv.), stir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 h, treated with a solution of ethyl 1-(thieno[2,3- b]pyrrol-4-yl) acetate (1.25 g, 6 MMOL, 1 equiv.) in toluene, heated at 50.deg.C for 16 h,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quenched with water and extracted with EtOAc. The extracts are combined, dried over MgS04 and concentrated in vacuo to give the title product as a tan oil, 1. 1g (quantitative yield), identifi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al analyses.

3.酯与脂肪伯胺的交换

酯与脂肪伯胺的交换一般直接用无溶剂的方法加热进行,对于低沸点的伯按胺直接用其作溶剂回流即可。有时两个反应底物物都是固体无法混溶时,将两者溶解到某一溶剂后再浓缩干即可混合均匀,一般的无溶剂加热反应最好一边抽真空一边反应。有时胺的位阻较大时,也不好交换,一般也可仲胺交换反应条件来进行。

在此有一点需要指出的,当我们用LAH还原酰胺和腈到胺时,最后的产物为胺的铝盐,如果我们用酯去淬灭反应时常常得到的是相应的酰胺,如用乙酸乙酯淬灭即得到相应的乙酰胺。

N N N

O

Cl

COOMe

n-Bu

F

N N N O

Cl

CO n Bu

n-Bu

F

nBuNH

A solution of 50 mg (0.10 mmol) of 5-n-butyl-2-(5-carbomethoxy-2-chlorophenyl)-2, 3-dihydro-4-(2-fluoro-4-bromobanzyl)-1,2,4-triazol-3-one in 1 ml of n-butylamine was stirred overnight at 65 "C. After being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volatiles were evaporated in vacuo. The residue was flash chromatographed (gradient elution with 1-5% MeOH in CH 2C12) to yield 41 mg (76%) of a colorless, glassy solid.

4.酯与脂肪仲胺的交换[9~13]

酯与脂肪仲胺的交换一般直接交换是不行的,但其可通过相应的氨的负离子来反应,如通过正丁基锂作碱,同样三甲基铝可用于这类交换反应。

5.酯与芳胺的交换[14~18]

由于芳香胺的亲核性不是太强,因而与酯直接交换不太容易,一般需要200度的高温才能交换。但如果通过强碱将芳胺变为相应的负离子,其亲核能力大大加强,可以发生相应的酯交换反应。目前常用的碱为NaHMDS, NaOEt, BuLi, EtMgBr 等。有文献报道在微波下,用KO t Bu 作碱在没溶剂的情况下可一分钟内完成胺交换反应。通过AlMe3也可顺利地将芳胺和酯进行交换。以上多见于芳香的伯胺,很少有文献报道芳香的仲胺参与酯的交换反应的。但有文献报道二氢吲哚与三甲基铝的复合物无可与酯进行交换。

COOEt

N H

S

N

N H

S

N

H N

CN

H N

C CN

A 2M solution of trimethyl aluminium in hexane (1.9 mL) was added dropwise to a cold (0 ℃) solution of 4-amino-benzonitrile (0.29 g, 2.46 mmol) in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 (30 ml) under argon atmosphere. The mixture was warmed to room temperature and stir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30 min. A solution of 4-methyl-3- (4- pyridin-4-yl-thiazol-2-ylamino) -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0.80 g, 2.46 mmol) in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 (30 mL) and added slowly, and the resulting mixture was heated at reflux for 5h. The mixture was cooled to 0.deg.C and quenched by dropwise addition of a 4N aqueous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3 mL). The mixture was extracted with dichloromethane (3x20 mL). The combined organic layers were washed with brine (3x20 mL) and dried over anhydrous MgS04. N- (4-Cyano-phenyl)-4-methyl-3- (4- pyridin-4-yl-thiazol-2-ylamino) -benzamide is obtained in 98percent after trituration of the crude product in methanol.

Reference:

1.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7,1999, 765-776;

2.Liebigs Ann., Recl.; 6, 1997, 1165-1172;

3.Bioorg. Med. Chem., 7(3), 1999, 509-516;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980585.html,. Syn., Coll. Vol. 1973,1, 107; 1973,1, 270;

5.EP1522540;

6.WO2005/12311;

7.J.Med.Chem.,38(19), 1995, 3741;

8.Bioorg. Med. Chem. 10,8,2002,2511;

9.J.Med.Chem.,39,14, 1996, 2795;

10.Tetrahedron, 55, 16, 1999, 4999;

11.Tetrahedron Lett., 44, 13, 2003, 2729;

https://www.360docs.net/doc/466980585.html,. Lett., 4, 21, 2002, 3759;

13.Indian J. Chem., Sect. B 42, 10, 2003, 2641;

14.Syn. Lett., 9, 20, 2001,1485;

15.Tetrahedron Lett., 40, 34, 1999, 6177;

16.Syn. Commun., 33,20, 2003, 3597;

17.Indian J. Chem., Sect. B 42, 10, 2003, 2641;

18.EP 1216239

19.WO2005/73225

The End

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1.软交换概念 软交换(Soft-Switch)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其结果就是把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的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允许在交换机制中灵活引入新业务,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的生成等功能。 2.IMS概念 IMS(IPMultimedia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由3GPP标准组织在R5版本基础上提出,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业务的通用网络架构,R5版本主要定义了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R6版本对IMS 进行了完善,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 接入等特性;R7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 3.IMS与软交换的比较 3.1 IMS网络与软交换网络的联系 需要从固定软交换和移动软交换网络两方面分别加以分析:对于固定网络中的软交换,两者是一个互通和演进的关系;对移动网络中的软交换,是一个业务互补、网络互通、融合替代的关系。 固定软交换已经具备了基于SIP的智能终端接入能力和SIP的会话控制能力,首先通过将用户数据从软交换中提取出来,建设独立的用户数据库并通过标准的信令进行访问,再将软交换的业务逻辑从交换中提取出来,实现业务与控制的分离,这样软交换网络己具备IMS的核心特征。在网络的演进过程中,会形成S一CSCF、P一CSCF、I一CSCF的分布。 而移动软交换的CS域和IMS域不是平滑演进的关系,而是一个业务互补、网络互通、融合替代的关系。CS域是一个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其引入软交换技术只实现了核心网的承载IP化,并没有解决多媒体业务的提供问题。IMS域具备了多媒体业务的提供能力,因此,IMS在3G网络中的引入,应该是以CS为互补。 3.2软交换与IMS的区别

酯交换反应

酯交换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即酯与醇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生成一个新酯和一个新醇的反应,即酯的醇解反应。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在酯的溶液中,是有少量的游离醇和酸存在的。酯交换反应正是基于酯化反应的可逆性而进行的。酯交换反应中的醇能够与酯溶液中少量游离的酸进行酯化反应,新的酯化反应就生成了新的酯和新的醇。 由于酯化反应的可逆性,若想酯交换反应能够进行,至少满足下面两种情况的一种:一,生成的新酯稳定性强于之前的酯。二,生成的新醇能够在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 酸碱催化酯交换的反应机理: 脂肪酸甲酯主要是由甘油三酯与甲醇通过酯交换制备,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油脂(甘油三酯)先与一个甲醇反应生成甘油二酯和甲酯,甘油二酯和甲醇继续反应生成甘油单酯和甲酯,甘油单酯和甲醇反应最后生成甘油和甲酯。 酯交换催化剂包括碱性催化剂、酸性催化剂、生物酶催化剂等。其中,碱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NaOH、KOH、NaHCO3、有机碱等)和各种固体碱催化剂;酸性催化剂包括易溶于醇的催化剂(如硫酸、磺酸等)和各种固体酸催化剂。 碱性催化剂在碱性催化剂催化的酯交换反应中,真正起活性作用的是甲氧阴离子,如下图所示: 甲氧阴离子攻击甘油三酯的羰基碳原子,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的中间体,然后这个中间体分解成一个脂肪酸甲酯和一个甘油二酯阴离子,这个阴离子与甲醇反应生成一个甲氧阴离子和一个甘油二酯分子,后者会进一步转化成甘油单酯,然后转化成甘油。所生成的甲氧阴离子又循环进行下一个的催化反应。 碱性催化剂是目前酯交换反应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使用碱性催化剂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有学者估计,使用碱催化剂的酯交换反应速度是使用同当量酸催化剂的4000倍。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甲醇用量远比酸催化的低,因此工业反应器可以大大缩小。另外,碱性催化剂的腐蚀性比酸性催化剂弱很多,在工业上可以用价廉的碳钢反应器。除了上述优点外,使用碱性催化剂还有以下缺点:碱性催化剂对游离脂肪酸比较敏感,因此油脂原料的酸值要求比较高。对于高酸值的原料,比如一些废弃油脂,需要经过脱酸或预酯化后才能进行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

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 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 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何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两类。羧酸跟醇的酯 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多元羧酸跟 醇反应,则可生成多种酯。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其速度一般较快。典型的酯 化反应有乙醇和醋酸的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是制造染料和医 药的原料。酯化反应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 两种化合物形成酯(典型反应为酸与醇反应形成酯),这种反应叫酯化反应。 分两种情况: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羧酸跟醇的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 成酯。这是曾用示踪原子证实过的。口诀:酸去羟基醇去羟基氢(酸脱氢氧醇脱氢)。 酯的读法:R酸R1酯("R"是指R酸中的"R";"R1"是指R1醇中的"R1") 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多元羧酸跟醇反应,则可生成多种酯。 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CH3COOH+C2H5OH<------>(可逆符号)CH3COOC2H5+H2O 乙二酸跟甲醇可生乙二酸氢甲酯或乙二酸二甲酯 HOOC—COOH+CH3OH<------>HOOC—COOCH3+H2O 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其速度一般较快,如浓硫酸跟乙醇在常温下即能反应生 成硫酸氢乙酯。 C2H5OH+HOSO2OH<------>C2H5OSO2OH+H2O 硫酸氢乙酯 C2H5OH+C2H5OSO2OH→(可逆符号)(C2H5O)2SO2+H2O 硫酸二乙酯 多元醇跟无机含氧强酸反应,也生成酯。 一般来说,除了酸和醇直接酯化外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还有以下三类: 酰卤和醇、酚、醇钠发生酯化反应; 酸酐和醇、酚、醇钠发生酯化反应; 烯酮和醇、酚、醇钠发生酯化反应;[1]若浓硫酸和乙醇发生反应怎么办? 酯如果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成相应的醇和有机酸盐。如CH3CO- 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酯在无机酸性条件下会水解成相应的酸和醇:CH3CO-OCH2CH3+H2O→(可逆符号)(条件是H+)CH3COOH+CH3CH2OH 反应特点 属于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进行不彻底,依照反应平衡原理,要提高酯的 产量,需要用从产物分离出一种成分或使反应物其中一种成分过量的方法使反 应正方向进行。酯化反应属于单行双向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反应机理

光交换方式与光交换网络

光交换方式与光交换网络

光交换方式与光交换网络 光交换方式 由于光通信传输技术的传输速率达到了Tb/s 的数量级,大大提高了通信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在第一代光网络中,节点具有的电子速率的极限使得不断增长的传输速率受到限制。此时,为了实现光信号的直接交换,摆脱光电转换所受的限制,光子技术被引入到节点的交换系统,以期实现全光网络。因此,光交换的实现成为第二代光网络的基础。 光交换是指不经过任何光/电转换,将输入端光信号直接交换到任意的光输出端。光交换的实现可以简单归结为如何实现交换回路和控制部件的光子化,目前由于实用的光逻辑器件还相当缺乏,光交换系统的交换路径是全光的,控制部件则由电子电路完成,也称电控光交换。光交换方式、器件以及网络的组建是光交换的研究重点。和普通的电交换技术相似,光交换分为光路(通道)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两种方式。光路交换是通过在主叫和被叫两个终端之间建立一个光连接通道。该通道可能是一根光纤,也可能是采用复用技术构建的存在于光复用线路中的一个信道。这条通道在一个呼叫的通信期间将一直保持到通信结束。光分组交换是一种信息包的交换。通过某种光调制方式将用户信息形成光信号序列,然后分割成一个个分组,并被附加上各自的光分组头(描述其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分组序号等)。它们独立经过光分组网的节点,节点解读分组头获得路由信息然后进行选路,然后将它们发送到目的地。 以下是原理图: 光路交换中一个通信业务独占一条通路或信道,而分组交换允许多个通信业务动态地、分时段共享某一通道,因此它对网络的利用比光路交换更充分和灵活。通常实时性要求高、业务量平稳的通信会使用光路交换,突发性明显的通信使用分组交换。 光交换按照光信号信道复用方式可划分为空分光交换、时分光交换、波/频 A B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 7 5 4 7 5 4 6 3 1 8 2 8 2 8 2 A B Figure 光路交换 Figure 光分组交换

比较虚电路交换与数据报交换

比较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 张丁3140105614 Datagram Switching:数据报交换 Virtual Circuit Switching:虚电路交换 首先虚电路是分组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数据报是分组交换网向用户提供的一种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方式 二者对比: 有了上面的预备知识,就能很轻易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二者优缺点进行分析: 问题一、数据报比虚电路好的地方: 1、在传输效率上,网络上的报文,大多情况下长度都很短;数据报即迅速又经 济,如果用虚电路,为了传输一个分组而建立虚电路和释放虚电路太浪费网络资源。 2、数据报更具有可靠性,因为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后续的分组可以另选路由,

而虚电路必须重新建立另外一条虚电路 3、数据报服务很适合将一个分组发到多个地址 4、在平衡网络流量方面,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中继结点可为数据报选择一条流量较小的路由,而避开流量较高的路由,因此数据报服务既平衡网络中的信息流量,又可使数据报得以更迅速地传输。而在虚电路服务中,一旦虚电路建立后,中继结点是不能根据流量情况来改变分组的传送路径的。 问题二、虚电路比数据报好的地方: 1、在路由选择上,使用数据报的时候,每个分组必须携带完整的地址信息;但 是虚电路不需要,而只是需要简单的虚电路号码,这就使得分组的控制信息部分比特数减少,减少了额外开销 2、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于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 3、虚电路服务因连接的资源可以预留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节点交换机容量就已经具有,拥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 4、在路由选择方面,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5、在分组顺序上,对于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

酯化反应

一.酯化反应概述 酯化反应通常指醇或酚与含氧的酸类(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过程,也就是在醇或酚羟基的氧原子上引入酰基的过程,也称为O-酰化反应。其通式如下: Rˊ可以是脂肪族或芳香族,即醇或酚,R″COZ是酰化剂,其中的Z可以代表-OH,-X,-OR,-OCOR,-NHR等。生成羧酸酯分子中的R′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酯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酸和醇或酚直接酯化法 酸和醇的直接酯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原料易得的优点,这是一个可逆反应。 2.酸的衍生物与醇的酯化 酸的衍生物与醇的酯化主要包括醇与酰氯,醇与酸酐,醇与羧酸盐等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3.酯交换反应

酯交换反应主要包括酯与醇,酯与酸,酯与酯之间的交换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 4.其它 酯化方法还包括烯酮与醇的酯化,腈的醇解,酰胺的醇解,醚与一氧化碳合成酯的反应。如: 二.几种主要的酯化反应 1.酸和醇或酚直接酯化法 上述反应的平衡点和酸、醇的性质有关。

(1).直接酯化法的影响因素: ①.酸的结构 脂肪族羧酸中烃基对酯基的影响,除了电子效应会影响羰基碳的亲电能力,空间位阻对反应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从表7-5-01可以看出,甲酸及其它直链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速度均较大,而具有侧链的羧酸酯化就很困难。当羧酸的脂肪链的取代基中有苯基时,酯化反应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苯基如与烯键共轭时,则酯化反应受到抑制。至于芳香族羧酸,一般比脂肪族羧酸酯化要困难得多,空间位阻的影响同样比电子效应大得多,而且更加明显,以苯甲酸为例,当邻位有取代基时,酯化反应速度减慢;如两个邻位都有取代基时;则更难酯化,但形成的酯特别不易皂化。 ②醇或酚结构 醇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也主要受空间位阻的影响,这在表7-5-02可以看到。伯醇的酯化反应速度最快,仲醇较慢,叔醇最慢。伯醇中又以甲醇最快。丙烯醇虽也是伯醇,但因氧原子上的未共享电子与分子中的

交换排序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4) 二、功能分析 (4) 三、设计 (6) 四、运行与测试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一、题目概述(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对数据按菜单选择对数据进行交换排序。 实验要求: 1.菜单列出所有交换排序。 2.对数据按菜单选择的进行排序。 3.统计比较和交换的次数。 二、功能分析 1.交换排序: 分为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2.交换排序算法分析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设排序表中有n个数据元素。首先对排序表中第一,二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arr[0]和arr[1]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进行交换;然后对第二,三个数据做同样的处理;重复此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相邻的数据元素。我们称之为一趟冒泡,它将关键字最大的元素移到排序表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数据元素一般也都向排序的最终位置移动。然后进行第二趟排序,对排序表中前n-1个元素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操作,其结果使整个排序表中关键字次大的数据元素被移到arr[n-2]的位置。如此最多做n-1趟冒泡就能把所有数据元素排好序。 (2)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快速排序(Quick Sort)又被称做分区交换排序,这是一种平均性能非常好的排序方法。 其算法基本思想是:任取排序表中的某个数据元素(例如取第一个数据元素)作为基准,按照该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大小,将整个排序表划分为左右两个子表:左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小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右侧子表中所有数据元素的关键字都大于或等于基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基准数据元素则排在这两个子表中间(这也是该数据元素最终应安放的位置),然后分别对这两个子表重复施行上述方法的快速排序,直到所有的子表长度为1,则排序结束。

【亲测好评】酰胺缩合经验总结

酰胺缩合反应总结 1 合成酰胺的方法 合成酰胺通用的方法是先活化羧基,然后再与胺反应得到酰胺 总体来说仲胺活性高于伯胺,脂肪胺高于芳香胺。 2 羧酸与胺的缩合酰化反应 2.1活性酯法 应用 CDI 与羧酸反应得到活性较高的酰基咪唑,该类反应由于过量的 CDI 会和胺反应得到脲的副产物,因此其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在 1 当量。其反应是分步进行,胺极易与活性酯反应得到相应的酰化产物。 2.2 碳二亚胺类缩合剂法

使用该类缩合剂一般需要加入酰化催化剂或活化剂如,DMAP , HOBt ,等等,主要因为反应的第一阶段所生成的中间体不稳定,若不用酰化催化剂转化为相应得活性酯或活性酰胺,其自身易成脲。 EDCI HOBT,一般用的较多,搭配使用,有时酸的位阻较大或者连有吸电子基团反应或停留在活性酯这一步,一般加碱,2-3 当量的 DIEA,一般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溶解性不好时也可用 DMF。(有时加催化量的DMAP,针对有位阻的反应)。 这类缩合剂活性相对要差一些,一般需要和酸先活化 1 小时,再将胺加入。 2.3 鎓盐类的缩合剂法 鎓盐类的缩合剂活性较高,从盐的种类分为两类一类是碳鎓盐,目前常用的 HATU,HBTU,等等。另一类为鏻鎓盐,如 PyBOP。 HATU缩合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 PyBOP 是我们常用的缩合剂中活性最高的,一般在其他方法不反应的条件下考虑。 3 常见副产物以及处理方法

3.1 碳二亚胺类副产物 以 EDCI 为例子,在没有 HOBT 存在的情况下,反应活性酯容易自身重排成脲: 所以在反应中加入HOBT 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活性中间体: 其反应后生成的脲水溶性很好,通常在反应干净的情况下,可以用稀酸洗掉,不须进一步纯化即可得到干净的产品。 在库反应中,此类缩合剂最常使用的是 EDCI,因其极性相对较大,在分离过程中 不易与产物包裹在一起。不过在产物极性大的情况下,分离过程中可能会带有 174 的杂MS。 3.2 鎓盐类副反应 以 HATU 为例,在局部浓度不均匀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副产物:

交换机 交换方式

交换机 : 交换方式 目前交换机在传送源和目的端口的数据包时通常采用直通式交换、存储转发式和碎片隔离方式三种数据包交换方式。目前的存储转发式是交换机的主流交换方式。 1、直通交换方式(Cut-through) 采用直通交换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它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通常只检查14个字节),不需要存储,所以切入方式具有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的优点。所谓延迟(Latency)是指数据包进入一个网络设备到离开该设备所花的时间。 它的缺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第二,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如果要连到高速网络上,如提供快速以太网(100BASE-T)、FDDI或ATM连接,就不能简单地将输入/输出端口“接通”,因为输入/输出端口间有速度上的差异,必须提供缓存;第三,当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起来就越困难。 2、存储转发方式(Store-and-Forward)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器先将输入端口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并过滤掉冲突包错误。确定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这种交换方式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实现的办法是将10Mbps低速包存储起来,再通过100Mbps速率转发到端口上。 3、碎片隔离式(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直通式和存储转发式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在转发前先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512 bit),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或称残帧),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该方式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但由于能够避免残帧的转发,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低档交换机中。 使用这类交换技术的交换机一般是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缓存。这种缓存是一种先进先出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比特从一端进入然后再以同样的顺序从另一端出来。当帧被接收时,它被保存在FIFO中。如果帧以小于512比特的长度结束,那么FIFO中的内容(残帧)就会被丢弃。因此,不存在普通直通转发交换机存在的残帧转发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数据包在转发之前将被缓存保存下来,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各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摘要:通信网中,交换功能是由交换设备来完成的。不同的通信网络由于所支持的业务特性不同,其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也各不相同。本文根据所学内容,对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做出详细的总结。 关键词:交换方式;特点;总结 Comparison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 ZHANG shi-d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Abstract:In Communication network,the switching function is perform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pport differen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exchange ways adopted by Switching equipment are in different ways too.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I make a detailed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kinds of exchange ways. Key words:exchange ways;characteristics;summary 1. 引言 目前在通信网中所采用的交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 按照信息传送模式分类的话,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都属于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交换、帧交换、帧中继都属于分组传送模式;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都属于异步传送模式。 为了方便比较各种交换方式的特点,根据书本所学以及最新的交换技术,对以上交换方式做以下总结。

刘也-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与制备

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原理与工艺 化学与材料科学系09级高分子班刘也 摘要:本文介绍了酯交换法的生产原理及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普通熔融及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的生产工艺,并介绍了最新的改进工艺。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字:聚碳酸酯;酯交换法;生产工艺 1引言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一般简称PC。其中因R基团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以及脂肪-芳香族等几大类。作为当今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的聚碳酸酯,主要是指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结构式如图1。 图1 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预测我国聚碳酸酯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2%,至2010年工程塑料需求量将接近400万t。聚碳酸酯产量年增长可能达到9%,销售量年增长将达10%[1]。 2 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的原理 酯交换法生成聚碳酸酯参与反应的两种单体分别为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其反应过程可分为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如反应式(1)~(2)。 (1)

(2) 在上述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中,其反应过程均为可逆平衡反应。为获得预期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必须不间断并尽可能多地从反应物系中移出反应生成的低分子产物苯酚或碳酸二苯酯。 酯交换阶段主要生成聚合度为3~6的齐聚物。在缩聚阶段,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酯交换形成的齐聚物发生反应生成更高聚合度的聚碳酸酯[2]。传统酯交换法与非光气酯交换法在树脂聚合上是完全一样的,即由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经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区别是传统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是以光气为合成原料,而非光气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不以光气为合成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经酯交换反应制得的。以下将阐述几种不同DPC的合成方法。 2.1光气法 本法为最早合成DPC的方法,首先由光气与苯酚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氯甲酸苯酯,氯甲酸苯酯继续与苯酚反应生成DPC,其反应式如下。该法可工业化生产,产率也较高,但由于光气剧毒,且不易贮存与运输,副产物HCl腐蚀性强,环境污染严重,正在逐步被淘汰。 2.2氧化羰化法 非光气化法生产碳酸二苯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本法是以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的的羰基化反应,在碱、溴化钯以及四配位基金属氧化还原助催化剂存在下,苯酚、一氧化碳、氧气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反应式如下 [3]。 氧化羰化法由于催化剂较为昂贵、收率较低等原因,目前尚未见工业化报道。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一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 陈云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末,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297〕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要继续修正。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还有,搞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领导干部都有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通过他们可以经常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后一种调查研究,有“真、快、广”的特点。所谓真,就是他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讲心里话。因为他们信得过你,知道你不会整他们。我就有这样一些朋友。所谓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及时发现。所谓广,就是全国各省市各行各业,都有许多高中级干部(包括离休、退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两种调查研究都有必要,缺一不可。 一九六一年六七月间,我在青浦县小蒸公社搞调查,住了半个月。这里是我一九二七年搞过农民运动的地方,解放后也常有联系,当地的干部、群众能够同我讲真话。当时在养猪问题上已经确定实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对母猪是公养还是私养,并没有明确规定,而这是关系到养猪事业能否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小蒸公社当时有十五个养猪场,我去看了十个,还看了农民私养的猪,并召开了几次座谈会之后,感到私养母猪比公养母猪养得好,私养母猪喂食喂得好,有的甚至喂泥鳅,猪圈也干净,产苗猪多,苗猪成活率高。公养母猪喂食不分大小、强弱,像开“大锅饭”,猪圈脏得很,母猪流产多,苗猪成活率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大部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 总之,后一种调查研究,你们浙江可以试一试。你们要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军队也可以这样做。

碘催化下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学科探索 D i sc i pl i nes E xpl or at i on 碘催化下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王春杰李晓萌贾林果杨鹏坤 (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本文研究分子碘、酸作为催化剂,采用不同的醇与乙酸乙酯反应,实验表明,碘能有效地催化在酯交换反应,醇的反应顺序:叔醇、仲醇、伯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碘乙酸乙酯酯交换醇 中图分类号:T Q426文献标识码:A T r anse st e r i f i cat i on r e act i on C at al yze d by I odi ne W A N G C hunj i e,LI X i a om eng,J队L i nguo,Y A N G Pengkt m (C hem i st ry D epar t m ent of Z houkou N or m a l U ni ve r s i t y,Zhoukou,H e’nan466000) A bs t r act I odi ne-ca t al yze d and aci d c at al yzed t r anse st e r i f i c at i on r ea c t i on w er e s t udi ed us i ng et hyl a ce t a t e w i t h a l c ohol s I n t he paper.T he r e sul t s w a s di s c l os ed t ha t i odi ne w a s an ef fi c i ent ca t al ys t f or es t er-exchange r eact i ons,t he r ea ct i on act i vi t y of al cohol i ncr eased i n or d er of t er t i a r y al co hol,s econdar y al coh ol,Pr i m ar y al cohol,The exper im ent al r e sul t s ar e pr el i m i nar y anal yze d. K ey w or ds I odi ne;Et hyl a ce t a t e;Tanse st er i fi ca t i on;A l c ohol 酯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中间体,通常酯的合成是酸碱催化下酰卤、羧酸酐或羧酸和醇反应制备,但存在毒性、污染、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选择性较差以及副反应等缺点;∞酯交换作为一种温和的合成酯的方法,但由于反应可逆,难以高效反应,但各种酸性、碱性(包括胺类)催化剂、分子筛、酶类能对酯交换反应起催化作用。@近年来碘作为一种温和的Lew i s酸催化剂在催化有机合成领域中应用广泛,@∞该类型的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反应的产率高或选择性高、反应过程稳定、环境友好、原材料价廉易得等优点,对于绿色化学、合成化学以及新型催化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碘、酸作为催化剂,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情况下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正戊醇、2.戊醇与乙酸乙酯反应酯的收率。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O AO/\+R。H—Iz或H—rS04。_H,。∞R+cH,c脚。H 1.2仪器和试剂 D F.10I 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M Y B 型调温电热套(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 i col et6700):M.22有机合成制备仪等。 碘(中国医药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乙酸乙酯(中国派尼化学试剂厂);其他主要试剂均采购于天津试剂一厂,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3实验方法 在装有磁力搅拌子、滴液漏斗和回流冷凝管的100m L的三颈瓶中加入0.2m ol正丙醇和4滴硫酸或0.29碘,在滴液漏斗中加入0.1m ol乙酸乙酯。通冷凝水,调节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待温度达到40℃时,开始滴加乙酸乙酯,维持反应6h,再室温搅拌3h。将反应所得的粗产物分别用饱和的碳酸钠,饱和氯化钠,饱和氯化钙洗涤,用无水硫酸镁(1.59)干燥过夜,对其常压分馏,收集沸点100—103℃馏分。对产品进行红外表征,经红外分析产品为乙酸正丙酯。计算收率。 将0.2m ol异丙醇、正丁醇、叔丁醇、正戊醇换成0.2m ol正丙醇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馏后收集相应沸点馏分,并对产品进行红外表征和红外分析。经过分析产品均为目标产物。 2结果与讨论 2.1催化剂对酯收率的影响 表1催化剂对酯收率的影响 由表1可以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以硫酸做催化剂的收率比碘做催化剂的收率稍低,碘作为L e w i s酸,有利于酰氧键的断裂,从而导致催化活性而生产新的酯,而质子酸做催化剂有利于烷氧键的断裂;酯交换合成酯相比较以相应的酸和醇缩水合成酯⑦的收率要低,这可能因为酯交换本身是可逆反应。 2.2醇的反应活性 表2醇对酯收率的影响

酯化反应

第2课时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课前预热 1.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乙醇中的________键断裂,乙酸中的________键断裂,生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种________跟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酯和________的反应叫做________反应。 2.乙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有机________。在染料、油漆、塑料、维尼纶、醋酸纤维等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乙酸。用乙酸制取的铝盐、铁盐和铬盐是染色的________。 拓展延伸 1.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2.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液体,有水果香。易挥发,对空气敏感,能吸水分,水分能使其缓慢分解而呈酸性反应。乙酸乙酯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 3.乙酸乙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微热会发生水解: 酸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CH3COOH + CH3CH2OH 碱性条件下:CH3COOCH2CH3 + H2O CH3COONa + CH3CH2OH 4.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5.乙酸乙酯大量用做清漆、硝化纤维、涂料和有机合成的溶剂等,此外,还可以于人造香精、香料、人造皮革等的制造。 【典例精析】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乙醇?为什么要加入沸石?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有催化剂和吸水的作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醇可以是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转化率和乙酸乙酯产率;加入沸石可以防止爆沸;饱和碳酸钠可以出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答案】作为催化剂,吸水提高乙酸乙酯产率防止爆沸除去杂质乙酸,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变式训练】“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贮存过程中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2)B试管中饱和碳酸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

比较电路交换与包交换11

比较电路交换和包交换 摘要:通过网络链路和交换机移动数据有两种基本方法:电路交换和包交换。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在分组网络中,这些资源则不被预留。无处不在的电话网络是电路交换网络的例子,而今天的因特网是包交换的典范。包交换和电路交换在今天的电信网络中都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是电路交换电话网络正在向包交换网络迁移[1]。随着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融合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基于TCP交换[2]的新方法。 关键词:电路交换,包交换 Comparison of Circuit Switching and Packet Switching Abstract: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wards building a network core: circuit switching and packet switching.In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 the resources needed along a path (buffers, link bandwidth) to provid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nd systems are reserv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session.I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these resources are not reserved.The ubiquitous telephone networks are examples of circuit-switched networks.Today's Internet is a quintessenti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Although packet switching and circuit switching are both very prevalent in today'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circuit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are slowly migrating towards packet switching[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come up with a new method--integration of Circuit switching and Packet switching based on TCP Switching[2]. Key words: Circuit switching , Packet switching 1 引言 电路交换是在发端和收端之间建立电路连接,并保持到通信结束的一种交换方式。当两台主机要通信时,该网络在两台主机之间创建一条专用的端到端的连接。如果每条链路有n条电路,则每个端到端的连接在连接期间获得该链路带宽的1/n的部分。链路中的电路采用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者时分复用(TDM)实现。包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源主机中的报文被划分成包,在源和目的地之间,这些包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并以该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在通信链路上传输。 2 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的基本特点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方式,在双方进行通信之前,需要为通信双方分配一条具有固定带宽的通信电路,通信双方在通信过程中将一直占用所分配的资源,直到通信结束,并且在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过程中都需要利用相关的信令协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通信过程中可以保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并且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但同时带来的缺点是网络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一旦电路被建立不管通信双方是否处于通话状态,分配的电路都一直被占用。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变量交换的几种常见方法

变量交换的几种常见方法 前几天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人告诉我,要进行变量交换,就必须引入第三变量! 假设我们要交换a和b变量的值,如果写成 int a=5,b=10; a=b; b=a; 那么结果就是两个都是10,理由不言而喻。 所以就应该引入第三变量,在a的值被覆盖之前就把a的值保留好。int a=5,b=10,tmp; tmp=a; a=b; b=tmp; 这样,就要引入了第三个变量,然而,我们能不能不引入第三变量来实现变量交换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首先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a的值被覆盖了,那么就没法知道b应该放什么值了, 所以,我们要保留a的值,因此我们可以把a和b的值合起来,放在a里,再把合起来的值分开,分别放到b和a中:

int a=5,b=10; a=a+b; //a=15,b=10 b=a-b; //a=15,b=5 a=a-b; //a=10,b=5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陷,假设它运行在vc6环境中,那么int的大小是4 Bytes,所以int变量所存放的最大值是2^31-1即2147483647,如果我们令a的值为2147483000,b的值为1000000000,那么a和b 相加就越界了。 事实上,从实际的运行统计上看,我们发现要交换的两个变量,是同号的概率很大,而且,他们之间相减,越界的情况也很少,因此我们可以把上面的加减法互换,这样使得程序出错的概率减少: int a=5,b=10; a-=b; //a=-5,b=10 b+=a; //a=15,b=5 a+=b; //a=10,b=5 通过以上运算,a和b中的值就进行了交换。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不容易想到,尤其是在习惯引入第三变量的算法之后。 它的原理是:把a、b看做数轴上的点,围绕两点间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具体过程:第一句“a-=b”求出ab两点的距离,并且将其保存在a 中;第二句“b+=a”求出a到原点的距离(b到原点的距离与ab两点距离之差),并且将其保存在b中;第三句“a+=b”求出b到原点

排队方式(交换)

排队方式(交换)最新进展 以Crossbar为中心的交换体系由于其结构简单且严格无阻塞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目前的各种交换机和路由器中。但Crossbar本身并不能解决交换结构的端口冲突问题。众所周知,输出队列交换机能够很好地支持QoS,然而扩展性太差,不易实现高速交换。输入队列(Input Queued,IQ)交换机解决了输出队列(Output Queued,OQ)交换机难以扩展的问题,但是很难支持QoS。近年来,交叉点缓存交换机(Combined Input and Crosspoint Queued,CICQ)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理想结构。通过在交叉点加少量的缓存,各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调度器可以相互独立工作,简化了调度算法,这种分布式的调度机制有助于实现支持QoS的高速交换机,很多实用性架构已经被提出来。 CICQ是一种能够在Crossbar交叉点存储信元的交换结构,交叉点缓存的引入使得CICQ能够很好的解决端口冲突问题,并且能够在2倍加速比条件下模拟OQ交换结构的性能以及支持变长帧交换。CICQ的调度算法属于分布式调度,即输入调度和输出调度相互独立。 目前的各种CICQ调度算法大部分是在IQ、OQ、CIOQ交换结构调度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两类:(1)无队列状态信息的调度,如RR-RR,算法的优点是简单、硬件实现容易。缺点是在均匀的业务流下性能良好,但在非均匀的业务流下性能无法令人满意。(2)基于队列状态信息的调度,如LQF-RR、OCF-OCF,算法性能优于以上调度,但复杂度较高。 1.RR-RR算法 CICQ采用该算法,即是在输入端和输出端都采用RR轮转的调度策略。在RR-RR的仲裁器中,每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都设有一个轮转仲裁器,设备启动时,轮转仲裁器的指针随意设置初始值,之后每一个时隙指针都前移,指针循环移动方向是固定的,它们的轮转周期与输入端口数或输出端口数相同。在每个时隙中,输入端口的轮转指针指向某一个V0Q,该VOQ的队头信元就被送入相应的交叉点缓存,输出端口的轮转指针指向某一个交叉点缓存,该交叉点缓存的队头信元就输出到相应的输出端。 2.LQF-RR算法 CICQ采用LQF-RR算法,是指在输入端采用LQF调度算法,输出端采用RR算法。在输入调度时,在每一个输入端口i,输入仲裁器都选择最长的虚拟输出队列,如果相应的交叉点缓存未满,则将该虚拟输出队列的队列头信元送入交叉点缓存。在输出调度过程中,输出调度器同样根据RR调度算法为每一个输出端口j选择一个非空的缓存点,将交叉点缓存队列中的队头信元输出。 3.OCF-OCF算法 CICQ采用OCF-OCF算法,是指在输入端和输出端均采用OCF调度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