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_王辉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_王辉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_王辉

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王 辉,张 伟,王 燕,顾 希

(山东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东营 257091)

摘 要:食品病原微生物传统检验方法费时、敏感度低、特异性差;随社会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研究和建立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该文介绍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代谢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检测微生物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研究进展。关键词:病原微生物;食品检测;食品安全

Research progress on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n foods

WANG Hui ,ZHANG Wei ,WANG Yan ,GU Xi

(Dongy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 Dongying 257091,Shandong ,China )Abstract :Co nventi o nal m et ho d are ti m e –co n sum ing ,l o w s en s itivity and h yp os en s itivity in f oo d pat ho geni c m i c r oo rgani sm dete c ti o n ,wit h t h e rapid devel o p m ent o f soc iety and f oo d pr o d uc ti o n in t h e w o rld ,s t u dy and t h e e s tabli shm ent o f f oo d pat ho geni c m i c r oo rgani sm rapid dete c ti o n te ch n o l o gy i s in c rea s ingly paid attenti o n t o by vari ous cou ntrie s. In t h i s arti c le ,t h e ba s i c prin c iple o f i mmu n o l o gy te ch n o l o gy ,mo le cu lar m i o l o gy te ch n o l o gy ,m etab o l o gy te ch n o l o gy ,in s tr um ental analy s i s te ch n o l o gy ,bi os en so rte te ch n o l o gy were intr o d uc ed ,and t h e pr o gre ss o f t h e s e dete c ti o n te ch n o l o gie s o n f oo d pat ho geni c m i c r oo rgani sm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pat ho geni c m i c r oo rgani sm ;f oo d dete c ti o n ;f oo d s afety 中图分类号:TS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2)04―0001―05收稿日期:2012–03–06作者简介:王辉(1982~ ),男,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食品工业化迅速发展,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问题,而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最主要因素。食品病原微生物传统检验方法步骤非常繁琐,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检测周期长、灵敏度较低,难以满足目前国内外对食品安全检测要求。因此,研究和建立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简便快捷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迫在眉睫。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改进和开发一些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方面应用进行综述。1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应用免疫学理论而设计一系列测定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间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检测病原。1.1 免疫荧光技术(IF T )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波长光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可检测或定位被检抗原。目前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毒素、E.Coli O15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快速检测。张晓

华等〔1〕利用副溶血弧菌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血清,建立中国对虾病原菌―副溶血弧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不仅可用于诊断发病感染对虾,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感染对虾。1.2 酶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高度特异性和酶促反应高度敏感性,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及分光光度计测定,达到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示踪抗原或抗体部位,及对其进行定量目的。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是否需要分离结合和游离酶标记物而分为均相和非均相两种类型。非均相法较常用,包括液相与固相两种免疫测定法。非均相酶固相免疫测定法即ELISA 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Cryan 等〔2〕在研究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毒素时,将ELISA 法与DNA 探针技术等进行比较,发现ELISA 技术更灵敏、快速。此外,ELISA 法还可用于食品介导病毒检测。葛翠翠等〔3〕使用双抗夹心ELISA 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结果表明,该法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对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105 cfu/mL,具有良好敏感性及特异性。杨静〔4〕等用沙门氏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B8和de7建立直接检测沙门氏菌方法,即用被检样品直接包被ELISA 板固定加酶标抗体作用一段

时间后,加入底物显色后终止反应。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蛋品、鲜奶、肉制品中沙门氏菌检测,与传统方法相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理想效果。窦勇等〔5〕以副溶血弧菌1.2164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效价为1.6105多克隆抗体,以此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山羊抗兔IgG–HRP作为酶标二抗,建立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结果表明,此法在6 h内即可检测出浓度为104 cfu/mL副溶血弧菌,且与其它菌株均无交叉反应。

1.3 免疫印迹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又称转移印迹技术,是以生物物理学方法(凝胶电泳高效分离)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固相免疫测定)相结合而建立技术。其借助高分辩率PAGE电泳将混合蛋白质样品有效分离成许多蛋白区带,分离后蛋白经电泳转移至固相支持物,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即可定性或定量检测靶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综合SDS–PAGE高分辨率及ELISA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是一种有效分析手段,目前应用于酵母和真菌检测。

1.4 免疫层析技术

免疫层析技术将免疫学原理与层析原理相结合,借助毛细管作用,样品在条状纤维制成膜上泳动,其中待测物与膜上一定区域配体结合,通过酶促显色反应或直接使用着色标记物,在短时间内(20 min内)便可得到直观结果。免疫层析按其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酶促反应显色为基础,以显色高度来定量;另一类则使用着色标记物,如乳胶颗粒、胶体硒、胶体金及脂质体等,层析时,标记物与待测物被相应配体捕获而浓集显色,以纤维膜上显色条有无或多少以定性或定量〔6〕。目前在检验微生物时常用的是免疫胶体金技术。罗立新等〔7〕选用柠檬酸钠改良法制备胶体金,测定其最适结合蛋白浓度为28 μg/mL,构建免疫层析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检测冷冻猪肉、牛奶、冰激凌及不同稀释度的产单核李斯特菌标准样品,灵敏度达87.5%,具有良好重现性。

1.5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是将免疫学反应高度特异性与磁珠特有磁响应性相结合一种新免疫学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内含铁成分、可被磁铁磁力所吸引、外有功能基团、可结合活性蛋白质(抗体)磁珠,作为抗体载体。当磁珠上抗体与相应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则形成抗原―抗体―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具有较高磁响应性,在磁铁磁力作用下定向移动,使复合物与其它物质分离,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微生物或特异性抗原物质目的。

Skjerve等〔8〕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从乳及乳制品、肉类和蔬菜中分离出沙门氏菌,其检测限为10个~20个/g细菌。Tomoyasu〔9〕应用免疫磁性分离技术从引起中毒食物中成功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张凡非等〔10〕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海水海泥和蛤肉中副溶血性弧菌,将磁珠与副溶血性弧菌免疫血清混合,制备免疫磁珠,用于分离样品中细菌,分离出菌株接种平板并进行常规鉴定,结果此法较一般培养分离法极大提高检出率。

1.6 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基础上发展而成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方法。其基本原理:首先将已知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样本,样本中抗原与固相载体上抗体结合,然后酶标抗体再与样本中抗原结合;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为带荧光产物,产物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量直接相关,然后根据荧光强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陈思强等〔11〕评价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VIDAS)检测冻肉中沙门氏菌灵敏度和特异性,使用VIDAS 法和常规细菌培养法平行检测各种冻肉样品中沙门氏菌,以常规细菌培养法作参照,对VIDAS技术进行评价。结果在155份样品中,VIDAS法检出沙门氏菌阳性10例,阴性145例;常规细菌培养法检测出VIDAS法阳性样本中9例呈阳性,其余146例皆为阴性。VIDAS法用于冻肉沙门氏菌检测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9%。

1.7 乳胶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特点,加上人工大分子乳胶颗粒标记抗体,使之与待测抗原发生肉眼可见凝集反应,以达到检测目标病原微生物或毒素目的。此法可用于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等。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基因探针技术

基因探针技术又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该技术于1968年由华盛顿卡内基学院Briuen等共同创建。其原理是从微生物中提取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纯化后再将此DNA片段标记上可被检测指示剂,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物质等,使之成为特异性DNA探针。微生物经处理后固定于另一固相表面上,经洗涤变性后加入DNA探针进行杂交,DNA探针可与同源性靶DNA进行互补性结合,依据指示剂选用合适方法进行检测〔12〕。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开发出多种基因探针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Kerdahi等〔13〕使用自动化酶连接的非放射性DNA探针,迅速准确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陈倩等〔14〕针对ESIEC大肠杆菌HPI毒力岛基因设计rp–z探针,成功鉴定出ESIEC大肠杆菌。王建龙〔15〕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水体中大肠菌群研究,结果表明,FISH技术可用于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检侧,且在较短时间内(6 h)得出定量分析结果。

2.2 PC 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于1985年由美国PE–Cetus公司和加州大学联合创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靶DNA双链加热变性为单链,然后加入两段人工合成的、与靶DNA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断作为引物,即左端引物和右端引物。该对引物与互补DNA单链碱基互补结合后,在有DNA聚合酶和4种dNTPs底物存在情况下,引物沿模板DNA链按5'–3'方向延伸,自动合成新的DNA双链,新合成DNA双链又可作为扩增模板,继续重复以上DNA多聚酶链反应。经高温变性(DNA 双链解开)、低温退火(引物与模板结合)和中温延伸(合成新的DNA片断)三个阶段循环周期,对DNA 分子进行25~35次循环扩增,可将靶DNA序列扩增近百万倍。自PCR技术发明以来,经发展并结合其它技术衍生出许多PCR优良技术,如反转录PCR、Real–time PCR、荧光定量PCR、多重PCR等。

Luke等〔16〕利用Real–time PCR法3 h内可从鸡肉中检出沙门氏菌。Rudi等〔17〕采用实时定量PCR 技术,快速检测出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杨洋等〔18〕采用PCR法实际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与国标GB4789.10–94方法及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Petrifilm RSA. Count Plate及Baird–parker+RPF Agar进行比较。结果以PCR方法灵敏度为高,全脂乳和脱脂乳检出限为10 cfu/mL,奶酪检出限为55 cfu/g,可在6 h内完成对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比目前普遍采用先增菌再进行PCR检测方法缩短12~24 h;与国标方法相比,PCR方法符合率为94.3%、敏感性为100%。蒋鲁岩等〔19〕为同时测定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基于TagMan探针双重Real–time(实时)PCR方法。该法对2种细菌菌液检测敏感度均低于10 cfu/PCR反应体系,相关系数均为1.00,整个试验可在2 h内完成。

2.3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中

期由美国Affymetrix公司发明,是采用原位合成或显微打印手段,将数以万计核酸探针固化于支持物表面,与标记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实现对样品快速检测。基因芯片技术是基于芯片上探针与样品中靶基因片段之间发生特异性核酸杂交。Wang等〔20〕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在4 h内快速检测出食物中致病菌,准确率为97.4%。Chizhikov等〔21〕采用寡核苷酸芯片研究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及沙门氏菌抗原决定簇和毒力因子与其致病性关系,发现细菌毒力因子可用于肠道致病菌分析检测。

2.4 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PCR技术在反应过程需不断变换温度,应用时不够方便,于是恒温扩增技术应运而生。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是在恒定温度下实现DNA或RNA分子数目增加技术,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环媒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 Amplification,LAMP)。其是由日本学者Notomi等开发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4条特异引物及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DNA聚合酶,在65 ℃左右对核酸进行扩增,短时间扩增效率可达到109~1010个拷贝。Song等〔22〕用LAMP检测志贺氏菌属和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以ipaH基因为目标,起始模板仅为8 cfu,扩增反应可在2 h内完成。黄帆等〔23〕以结核分支杆菌(M.TB)作为研究对象,设计4种LAMP引物以特异性识别结核分支杆菌中gyrB基因六个特殊区域,着重利用LAMP技术在几种常见致病分支杆菌中能快速、特异性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实验结果表明,LAMP技术能在恒温(63 ℃)条件下,1 h内检测出结核分支杆菌。

3 代谢技术

3.1 ATP生物发光法

ATP生物发光技术原理是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以D–荧光素(D–Luciferin)、三磷酸腺苷(ATP)和氧气为底物,在存在Mg2+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发出光量子。ATP既是荧光素酶催化发光必需底物,又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来源。在荧光素酶催化发光反应中,ATP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各生长期细菌均有较恒定水平ATP含量。因此,提取细菌ATP,利用生物发光法测出ATP含量后,即可推算出样品中含菌量,整个过程仅为十几分钟。

3.2 电阻抗技术

电阻抗法是通过测量微生物代谢引起培养基电特性变化以测定样品微生物含量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生理代谢作用使培养

基中电惰性物质(如碳水化合物、类脂、蛋白质)转化为电活性物质,脂肪代谢为重碳酸盐,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随微生物增长,培养基中电活性分子和离子逐渐取代电惰性分子,使导电性增强,电阻抗降低。研究表明,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与微生物生长曲线出奇相似,出现缓慢增长期、加速增长期、指数增长期和缓慢减少期,最后趋于稳定期。微生物起始数量不同,出现指数增长期时间也不同,通过建立二者之间关系,就能通过检测培养基电特性变化推演出微生物原始菌量〔24〕。Pless等〔25〕分别用电阻抗法和传统检测方法进行对照试验,对250种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在122种沙门氏菌阳性样品中,用电阻抗方法检出的有119种,传统亚硒酸盐一胱氨酸培养基检出106种,用RV培养基仅检出92种。

3.3 放射测量技术

放射测量技术是利用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代谢碳水化合物而产生CO2原理。将微量放射性14C 标记引入碳水化合物分子中,在细菌生长时,这些底物被利用并释放出含放射性CO2,然后通过自动化放射测定仪Bactec测量14C含量,从而判断细菌数量。减改华等〔26〕应用放射测量法对大肠杆菌定量检测。

3.4 微热量计技术

微热量计技术是通过测定细菌生长时热量变化进行细菌检出和鉴别。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热量,虽产生量很小,但仍能通过敏感微热量计进行测量。用微热量计对微生物计数时,温谱图必须与绝对微生物细胞数呈相关性,一旦建立参考温谱图,食品样品温谱图便可与之相对照,从而得到微生物绝对数量。

3.5 接触酶测定技术

接触酶测定技术是通过计算一个含有接触酶纸盘,在盛有H2O2试管中漂浮时间来估计菌数。接触酶与H2O2之间产生生化反应,放出氧气,使纸盘由试管底部浮到表面。大多数腐败微生物是嗜冷性细菌,且大多数嗜冷细菌接触酶呈阳性,故可用接触酶反应估计食品中嗜冷性菌群〔27〕。

4 仪器分析技术

4.1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生物原理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化学组成或其产生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其中气相色谱应用较多,其原理是将微生物细胞经水解、甲醇分解、提取及硅烷化、甲基化等衍生化处理后,使之分离尽可能多化学组分供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不同微生物所得到色谱图中。通常大多数峰呈共性,仅有少数峰具有特征性,可被用以进行微生物鉴定,大量分析检测各种常见细菌、酵母菌、霉菌等。

4.2 毛细管电泳(C E)技术

毛细管电泳系泛指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分离技术。Ebersole和McCormick用CE对粪肠球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细菌进行分离,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菌体细胞对应着不同特征峰,且大多数细菌在电泳后仍能保持活体状态,活体细菌在线检测可为微生物分析提供新的快速分析方法〔28〕。4.3 质谱技术

质谱技术检测和鉴定微生物主要基于质谱图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分子离子。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质谱图,即微生物指纹图谱,采用新型质谱软电离方法可获得微生物质谱图,将实验得到质谱图与已被编入质谱指纹图库中已知微生物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即可达到检测和鉴定微生物目的。

4.4 微生物自动检测仪

微生物自动检测仪是微生物检测发展方向之一。国内外已问世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有Vitek系统、Biolog系统、Midd系统、Sensititre系统、Autosceptor系统、BAX系统和Phoenix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系统等。

Vitek–Ams系由美国麦道保健系统公司制成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该装置最大特点在于与应用微生物检测传统方法有着明显变革,无须经微生物分离培养和纯化过程,就能从样品直接检出特殊微生物种类和菌群,该系统已被国际分析化学协会(AOAC)列为法定分析法。在原有Vitek–Ams基础上,美国麦道公司又推出第二代检测系统,即Viteck免疫诊断检测系统(VIDAS),其为集固相吸附、酶联免疫、荧光检测和乳胶凝集诸方法优点于一体的综合性检测系统。

4.5 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是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单个细胞或其它生物微粒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与分选一门技术。流式细胞仪主要由细胞流动室(包括样品管、鞘液管)、激光聚焦区、检测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4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被检测对象制备成一定浓度细胞(微粒)悬液,经荧光染色后,放入流式细胞仪样品管中,细胞在气体压力下进入鞘液管,在鞘液约束下,细胞(微粒)排列成单列从流动室

喷嘴高速喷出成为细胞(微粒)液粒,经荧光染色后细胞经激光聚焦区时受激光激发,产生散射光和荧光信号,通过一些波长选择通透性滤光片,可将不同波长散射光和荧光信号区分而将单个细胞(微粒)液滴分离,并由计算机进行图象及数据处理。该仪器已被用于DNA含量、染色体组成及细胞表面标记等物质测定〔12〕。

5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即生物元件)作为敏感器件,配以适当换能器(即信号传导器)所构成分析检测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待测物质进入固定生物功能敏感元件(由酶、抗原、抗体、细胞器、完整细胞、激素、核酸等制成)后,经分子识别而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信息,如光、热等被相应信号转换器转变为可定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从而换算出被测物质的量或浓度。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光学传感器技术、生物发光传感器技术、压电免疫传感器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等。

6 结束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尽管新开发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大多尚处实验室阶段,仍不能广泛应用于实践。这就需要国内外研究者进一步加快研究步伐、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检测技术,以期建立更灵敏、更有效、更简便、更实用的食品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 1 〕 张晓华,等.中国对虾弧菌病的间接荧光抗体诊断技术研究[J].

海洋与湖沼,1997,4(4):49―53.

〔 2 〕Cryan B. Comparison of three assay systems for detection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coliheat–stableenterotoxin [J].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1990,28(4):792―794.

〔 3 〕葛萃萃,钟青萍,张旺,等. 双抗夹心ELISA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O157∶H7方法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171.〔 4 〕杨静,焦新安,文其乙,等. 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7,7(3):136―

139.

〔 5 〕窦勇,宁喜斌. 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法的建立[J].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6):205―209.

〔 6 〕王忠民. 免疫层析技术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22(2):96―97.

〔 7 〕罗立新,缪珑,潘力,等. 快速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免疫胶体金层析法的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2):154―156.〔 8 〕Skjerve E,Olsvik O. Inununomagnetic separation of salmonella from foods[J]. Int. J. Food Microbiol.,1991,14(1):11―17.〔 9 〕Tomoyasu T. Development of the immunomagnetic enrichment method selective for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erotype 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food poisoning study[J]. Appl. Environ. Microbial.,1992,58(8):2679―2682.

〔10〕张凡非,杉山宽治,西尾智裕,等.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环境及食品中产生TDH副溶血性弧菌的研究[J].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1):9―11.

〔11〕陈思强,钟伟强,曾镇兴,等. 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冻肉中沙门菌的评价[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4(5):309―310.

〔12〕曾庆梅,张冬冬,杨毅,等. 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J]. 食品科学,2007,28(10):632―637.

〔13〕Kerdahi K F,Istafanos P F. Rapid determination of listeria monoeytogenes by automated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and

nonradioaetive DNA probe[J]. JAOAC.,2000,83(1):86―88.〔14〕陈倩,程伯琨. 基因探针检测食品中具有HPI毒力岛的ESIEC 大肠杆菌[J]. 食品科学,2000,21(7):35.

〔15〕王建龙.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水体中大肠菌群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2):70―73.

〔16〕Luke T D,William J B,Kentonll,et al. Real–time PC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suspect foods from a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 in

ken county,texas [J]. Jounral of Cilnical Microbiology,2002,40

(8):3050―3052.

〔17〕Rudi K,Naterstad k,Dremtorp S M,et al. Detection of viable and dea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on gouda–like chooses by

real–time PCR[J]. Lett. Appl. Mierobiol.,2005,40(4):301―

306.

〔18〕杨洋,张伟,袁耀武,等. PCR检测乳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90―996.

〔19〕蒋鲁岩,蔡潭溪,邵景东,等. 应用双重Real–time PCR同步定量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J]. 中国食

品卫生,2006,18(3):205―209.

〔20〕Wang X W,Zhang L,Jin L Q,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ligonucleotide mieroarray for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bacterial pathogens[J]. Appl. Microbiol. Biotochnol.,2007,76(1):225―233.

〔21〕Chizhikov V,et al. Microarray a nalysis of microbial virulence factors [J]. Appl. Enviorn. Micorbiol.,2001,67:3258―3265.〔22〕Song T,Toma C,Nakasone N,et al.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of shigella and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by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J].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5,243:259―263.

〔23〕黄帆,李琳,林世平,等. 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8):835―

838.

〔24〕周向华,王衍彬,叶兴乾,等. 电阻抗法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0):73―75.〔25〕Pless P,Futschik K,Schopf E. 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e by means of a new impedance splitting method[J]. Journal of Food

Portection,1994. 57(5 ):369―376.

〔26〕减改华,苗秋丽,王淑英. 应用放射测量法对大肠杆菌的定量检测[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4,5(3):149―150.

〔27〕代娟,李玉峰,杨潇.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5):110―112.

〔28〕祝松,何进,喻子牛. 毛细管电泳在细菌分离分析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2005,32(3):125―128.

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PCR技术检测法的检测原理及优缺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分子生物学 随着世界食品开发、生产、销售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和建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以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其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微生物。传统的检测方法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有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繁琐、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研究进展声速,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及其它们的结合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核酸探针检测法、基因芯片检测法和PCR技术检测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随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的飞速发展,对微生物的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对它的外部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等一般检验上,而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酸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众多检测技术中,核酸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以其敏感、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成为世人瞩目的生物技术革命的新产物,已逐步应用于信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1 核酸探针法 细胞核酸DNA 和RNA 是唯一一类可以传递遗传信息的大分子,而每一种病原体都有独特的核酸片段,核酸探针是带有将已知核苷酸DNA或RNA片段用同位素或其它方法标记的基因特异片段,它主要利用碱基配对原理,使互补的2条核酸单链形成双链。 根据核酸探针中核苷酸成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DNA探针或RNA探针;根据选用基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探针能同微生物中全部DNA分子中的一部分发生反应,它对某些菌属、菌种、菌株有特异性,另一种探针只能限制性同微生物中某一基因组DNA发生杂交反应,它对某种微生物中的一种菌株或仅对微生物中某一菌属有特异性。 美国GENE-TRAK公司研制出了脱氧核糖核酸杂交筛选比色法,主要利用特异的基因探针对沙门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的rRNA进行检测。检测步骤如下:先设计出与细菌rRNA互补的基因探针,待检样经过增菌培养后,溶解细菌并加入带有标记的探针进行液相杂交:如果待检样中存在靶细菌rRNA、荧光素标记的检测探针和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末端捕获将与目标rRNA序列杂交;此后,把包被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固相载体测杆插入杂交溶液中,利用多聚脱氧腺嘌呤核苷酸与多聚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间的碱基配对将杂交核酸捕获于固体载体中,并将固相载体真培养于过氧化酶-抗荧光素接合剂中,使探针上的荧光素与结合剂结合;最后,将固相载体置于酶底物-色原溶液中,使过氧化酶与底物反应,在450nm处测量吸光度值,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靶细菌。 总的来说,核酸探针技术是一种理想的快速检测技术,它最大优势是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兼备组织化学染色的可见性和定位性,主要用于食品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每检测一种菌就需要制备一种探针,而且目前尚未建立所有菌种的探针;要达到检测量还要对样品进行一定时间的培养;对毒素污染的食品有时因样品中不含产毒菌而无法检测出,所以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是将各种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微生物样品DNA经PCR扩增制备荧光标记探针,然后再与芯片上寡核苷酸点杂交,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和分析荧光分布模式来确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某些特定微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luojuan 摘要: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视为一项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也成为应用技术研究中的热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是综合运用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和生化工程等原理和技术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述[1]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自然发酵技术和自然杂交育种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二、细胞工程研究进展[2] 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它包括细胞融合、细胞重组、染色体工程、细胞器移植、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技术和细胞杂交,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可实现种间育种。 197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由此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很快应用于临床实践,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目前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及快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该稻试种过程中,产量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 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 三、酶工程的研究进展[3] 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一门技术。 化学酶工程又称初级酶工程,主要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形成。在开发自然酶制剂方面,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如水解酶、凝乳酶、果胶酶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食品烘烤及啤酒发酵;在轻化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毛皮工业、明胶制造、胶原纤维制造、牙膏和化妆品的生产、造纸、废水废物处理和饲料加工等;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工程技术从生物体中生产燃料,也可利用微生物作为石油勘探、二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要求

自来水水池至少有两个,工作台,药品试剂柜,超净工作台(无菌室),灭菌锅,培养箱,冰箱,干燥箱,电子天平,显微镜,平皿,试管,三角瓶等玻璃器皿。这些都是必备基本设备,只要能摆放的下就可以。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

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

食品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概述

(一)、概述 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称作食源性疾病。导致这类疾病的微生物叫食源性致病菌。随着人们居住和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抗生素的滥用,人类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却在不断下降,食源性疾病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因此,对食品中致病菌的监测和检验也就越显示其重要性,常规的检验大多依靠培养目标微生物的方法来确定食品是否受到此微生物的污染,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少则2~3天,多至数周,才能确定。而现行有效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微生物检出率并可用于微生物计数、早期诊断、鉴定等方面,以做到快速、简便、准确。快速方法包括了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领域。 (二)、常见、常用的快速、简便的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如下: 1、活细胞计数的改进方法 (1)、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2)、疏水性栅格滤膜法(HGMF)或等格法(isogrid method) (3)、血膜系统(Pertrifilm) (4)、酶底物技术(ColiComplete) (5)、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6)、“即用胶”系统(SimPlate) 2、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1)、阻抗法 (2)、A TP生物发光技术 3、其他方法 (1)、微量量热法 (2)、接触酶测定仪 (3)、放射测定法 (三)、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检方法 1、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法 2、免疫学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4、自动传导法 (四)、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方法 大肠杆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自1982年在美国被分离并命名以来,陆续发现本菌与轻度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出血性肠炎、婴儿猝死综合症等多种人类病症密切相关,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致病菌。E.coli O157:H7属于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近年来作为食品卫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E.coli O157:H7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利用其生化特征、免疫原性建立的方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从多方面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 1、E.coli O157:H7鉴别培养基及显色培养基 2、免疫学检测方法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普通串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空气、水、土壤、饲料和一些物品上,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食品受其污染的机会很多。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其肠毒引起的,目前已确认的肠毒素至少有A,B,C1,C2,C3,D,E和F8个型。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发的中毒爆发事件,近年来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指导老师: *** 完成日期:2012****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摘要] 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二是生产各种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三是可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四是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此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食物资源短缺问题、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均有突出贡献。现以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主要内容,分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及食品加工制造上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的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①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②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如小型环状DNA分子)连接在一起,即重组;③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④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⑤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DNA分子重组实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人类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不同的基因,再接着1982年抗卡那霉素向日葵、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使得转基因生物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接加快了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的改善,解决了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 目前,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改良食品微生物菌种性能、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改良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保健食品等。其中,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分为改良动物性食品源和改良植物性食品源。例如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BST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至猪上,便可使猪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案

学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项目背景: 青少年儿童的营养健康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孩子们供应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守护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食堂不可推卸的义务。 为保证学校食堂的饮食安全,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安全,山东风途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发起针对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水平升级行动。针对粮油米面、蔬菜、水果、酒类、肉及肉制品、茶叶、调味品及乳制品等食品,协助学校食堂确保营养成分达标,有效控制有毒、有害、变质及掺杂使假食品流入餐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检测意义: 学校食堂主要针对粮油米面、蔬菜、水果、酒类、肉及肉制品、茶叶、调味品等食品,通过确保营养成分达标和抑制农

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非食用化学添加物、微生物感染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以达到有效控制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食品及掺杂使假食品流入餐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目的,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消除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社会风险。 检测对象: 粮、油、米面及制品、蔬菜、水果、酒类、酱腌菜(泡菜)、肉及肉制品、茶叶、调味品、米豆面制品、水产品、饮料等。 检测依据: 国家标准GB和GB/T系列、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企业资质: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CMC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认证,是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5项;拥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曾先后被焦点访谈、CCTV10我爱发明、BBC、荷兰国家电视台、十数次省卫视报导;专注从事食品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

实验一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 2、掌握样品稀释处理的方法和菌落总数计数的方法 3、掌握国标法测定菌落总数的方法和技能 4、熟练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菌落总数是指食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中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菌落总数并不表示样品中实际存在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三、试剂和仪器 (一)最先准备的器材(清洗、烘干、包扎、灭菌) 规格名称数量用途 1、500ml广口瓶1个稀释样品 2、500ml三角瓶1个配制生理盐水 3、250ml三角瓶2个配制营养琼脂 4、18×180mm试管3支稀释样品 5、1ml移液管 5 支 6、直径为90mm平皿10套倒营养平板 7、250ml量筒1支 8、玻璃珠:直径约5mm (二)应灭菌、消毒的器材 剪刀1把不锈钢药匙1把称量纸:适量 酒精消毒的器材:吸耳球1个,滴管胶头4只,开瓶器

(三)应制备的培养基 培养基总量所用容器 1、0.85%NaCl生理盐水1瓶300ml/瓶500ml三角瓶 2、平板计数琼脂(PCA)培养基:2瓶100ml/瓶250ml三角瓶 四、实验内容 (一)、基本操作过程: 样品称量→→样品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二)、样品的稀释(样品的处理) 样品:袋装乳粉 外包装消毒→→无菌称样品25g→→加无菌生理盐水→→加盖振荡摇均匀 1、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袋口,用无菌剪刀开封取样。称取检样25g,放入装有适量玻璃珠的灭菌广口瓶子中,然后用225mL温热的灭菌生理盐水徐徐加入(先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将乳粉调成糊状,再全部加入,以免奶粉结团),采用振摇法(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振摇均匀,即为1:10的稀释液。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作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另一支1ml灭菌吸管。 4、根据对检样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分别在作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稀释液1ml于灭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 5、用1ml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试验,做2个平皿。 注意: ①吸管尖端不要触及瓶口或试管口外部,也不得触及管内稀释液。 ②吸管插入检样液内取样稀释时,插入深度要达2.5cm以上,调整时应使管尖与容器内壁紧贴。 ③进行稀释时,应使吸管内的液体沿管壁小心流加入,以免增加检液。 ④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一支1ml灭菌吸管。

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是对生命有机体进行加工改造和利用的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之一,发达国家皆将生物技术列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并积极开发。生物技术已被应用于工农业、食品加工、医疗保健等众多领域中。而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指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另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食品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 对食品资源的改造 1.1.1 生产转基因食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重组DNA技术,可将生物的特定性状转移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与此同时,人们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建立了细胞融合技术,并进行动物、植物细胞大量控制性培养,按照预定的设计改造遗传物质,从而得到转基因动植物。如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对各类植物进行改良,发展了植物抗病抗虫害品种:改良蔬菜、水果采收后的品质;改良植物原料加工特性。目前,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转基因兔、猪、鸡已经问世,为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方法。 据统计,美国农业部现已批准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有7大类,35种。我国现已批准可商业化生产的有6项,涉及食品的有3项,包括转基因耐储藏番茄.抗黄瓜花叶病毒甜椒,抗花叶病毒番茄。处于中试阶段的与食品有关的转基因植物有抗除草剂水稻、抗虫水稻、抗病毒大白菜、抗病毒番茄、转Bt基因抗虫棉花、抗青枯叶病马铃薯、抗旱马铃薯、高氨基酸马铃薯等。

1.1.2改良食品原料发酵微生物食品原料加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用发酵技术进行微生物转化。持续创新使发酵食品不断得以改善并日趋多样化,但是许多创新只是局限于为现有产品选择新的可改变产品特性的生产菌。 用于发酵的微生物基因序列的揭示和高产量后基因组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对传统加工方法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10种真菌基因组序列已被公开.而且通过公开的基因序列数据库,更多的真菌基因序列将被阐明。Jewett 等以黑匣子代谢组学方法为例进行了综述,为真菌基因组序列非依赖性的代谢作用多样性功能分析提供了可能。 根据它们高度的特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方法.通常可以确定其次级代谢产物。后基因组技术为开发发酵生物体的天然生物活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对改变微生物在相关生产条件下的性能有重要意义.这将为选择最佳的微生物菌种并利用这些微生物生产出有特色或新型的发酵产品提供新的方法。Van Hyckama Vlieg 等以乳酸乳球菌属微生物为例,对这些技术及其应用潜能进行了综述。 1.2对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 1.2.1 延长食品保鲜期一方面.选育并推广适宜贮藏加工的品种,为食品生产提供更多易于贮藏的原料。主要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择培育对乙烯敏感性低的新品种.从基因工程角度解决农副产品的保鲜问题。另一方面,应用酶工程技术,利用生物酶制造一种有利于食品保质的环境.吸去瓶颈空隙中的氧而延长保鲜期:溶菌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的溶菌作用,用于肉制品、干酪、水产品等的保鲜。 1.2.2 改进肉、奶、水产品的加工肉的加工保鲜方面主要是提高肉的综合品质以及瘦肉、肥肉、嫩肉的综合利用,如肉的嫩化、发酵香肠的生产和增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管理制度 一、学校确定专职人员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检测人员经过专业培 训,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方可上岗。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展开食品快速检测工作。 三、严格按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要求展开必检项目的检测工作,并根据 需要展开自选项目的检测工作,并由专人负责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登记表》和《可疑食品处置登记表》,登记表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四、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要立即停止使用,按要求封存,将样 品送往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经检测合格的食品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处。如经快速检测认为不合格的食品数量较少、价值较低且送检费用较高,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下自行销毁,并做好登记。 五、检测设备、试剂和试纸由专人管理、专柜存放,定期清理超保质期的 检测耗材,并及时补充。 六、凡有毒、易燃的检测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检测结束后应清扫地 面和清理操作台,并将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做好防尘防锈的工作。七、自主接受餐饮服务监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食品快速检 测水平。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 一、现场环境 1、环境整洁、无污染,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室内物品摆放 整齐、合理,有固定位置,不得存放个人物品; 2、工作台应保持水平,无渗漏; 3、检测用过的废弃物应放到固定的垃圾桶内,并及时妥善清理。 二、仪器管理 1、食品快速检测箱应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备有使用说明。做到经 常维护、保养和检查; 2、检测试剂、试纸的购买和使用应建立档案,登记购买时间、单位、 数量、有效期等。已变质、污染、超过保质期的试剂、试纸不能继续使用。 三、采集样品 1、所有采集的样品一定要随机抽取,有代表性; 2、采集液体样品时,应充分混合均匀后采集; 3、样品采集的数量及方法应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采集的每份样品应使用干净的容器分别盛放,防止交叉污染。 四、样品检测 1、样品检测前,操作人员应先对样品进行登记; 2、在进行检测时,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操作,认真观察检测过程,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食品快检实验室相关制度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相关人员职责 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职责 1、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负总责; 2、确定食品安全管理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并组 织其参加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3、签批可疑(问题)食品的处置意见。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职责 1、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员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保 证检验工作质量; 2、对可疑(问题)食品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提出合理 合法的处理意见,并报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3、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对可疑(问题)食品的处 置意见,具体负责处置工作。 三、检测员职责 1、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快速检测操作规程; 2、负责检测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保管; 3、对样品进行取样,按规范和流程实施检测; 4、清楚、准确地填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登记表,不得 任意涂改,检测登记表实行检测员签字负责制度; 5、发现可疑食品填写可疑(问题)食品处置登记表, 将检测结果及时报送食品安全管理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操作规范 一、现场环境 1、环境整洁、无污染,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和照明设备, 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合理,有固定位置,不得存放 个人物品; 2、工作台应保持水平,无渗漏; 3、禁止在室内吸烟及吃东西,不准用实验器皿作茶具 或餐具; 4、检测用过的废弃物应放在固定的垃圾桶内,并及时 妥善清理。 二、仪器管理 1、食品快速检测箱应有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备有使 用说明。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 2、检测试纸、试剂的购买和使用应建立档案,登记购 买时间、单位、数量、有效期等。已变质、污染、 超保质期的试纸、试剂不能继续使用。 三、采集样品 1、所有采集的样品一定要随机抽取,有代表性; 2、采集液体样品时,应充分混合均匀后采集; 3、样品采集的数量及方法应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采集的每份样品应使用干净的容器分别盛放,防止

食品生物技术

第一章食品生物技术 一、细胞工程 1、概念:是指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重组细胞的结构和内含物,以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即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以及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2、细胞工程主要包括:1.细胞融合2.细胞拆分 3.染色体工程 4.细胞培养工程 2.1 细胞融合 (1)概念:用人工方法使2种或2种以上的体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得到杂种细胞的方法,用人工方法使2种或2种以上的体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得到杂种细胞的方法。 (2)Somatic Hybridization(体细胞杂交) 2.2 细胞拆合工程 (1)概念: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质与细胞核分开,再进行不同细胞间核质的重新组合,重建成新细胞。 (2)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Cloning(体细胞细胞核移植克隆):Donor somatic cell/nuclei (捐赠者体细胞核)(宿主细胞或者蛋白质或细胞质) 2.3 染色体工程 (1)概念: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添加、消除或替代同种或异种染色体的全部或一部分,从而达到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或选育新品种的目的。他是从染色体水平改变细胞遗传组成的细胞工程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植物遗传育种领域。 2.4 细胞培养工程 (1)概念:是细胞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人工条件下高密度大规模培养动、植物细胞来生产生物产品的技术。如今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制药和食品研究和生产中。为生产疫苗、细胞因子、生物产品和食品配料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二、动物细胞工程 (一)动物细胞培养 1、细胞原代培养 (1)取材分离:取出组织块放入小烧杯中,用剪刀将组织块剪碎 (2)组织消化:是用酶法将剪碎的组织块分散成细胞团或单细胞。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有严格的无菌观念,许多试验要求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主要原因:一是防止试验操作中人为污染样品,二是保证工作人员 安全,防止检出的致病菌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个人污染。 一、无菌操作要求 1.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进行接种食品样品时,必须穿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3.接种食品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 棉球将手擦干净。 4.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 烧灼三次后使用。 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接种结核菌和烈性菌的接种环应在沸水中煮沸5min, 再经火焰烧灼。 8.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 二、无菌间使用要求

1.无菌间通向外面的窗户应为双层玻璃,并要密封,不得随意打开,并设有与无菌间大小相应的缓冲间及推拉门,另设有0.5-0.7m2的小窗,以备 进入无菌间后传递物品。 2.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2%-3%煤酚皂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3.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如采用室内悬吊紫外灯消毒时,需30W紫外灯,距离在1.0m处,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 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4.处理和接种食品标本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5.在无菌间内如需要安装空调时,则应有过滤装置 三、消毒灭菌要求 微生物检测用的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培养基、被污染和接种的培养 物等,必须经灭菌后方能使用。 (一)干热和湿热高压蒸气锅灭菌方法 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如吸管、平皿用纸包 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塞,用纸包好,试管盖好盖,注射器须将管芯抽出,用纱布包好。 2.装放 (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

快速检测技术终极版

1.食品加工中危害分为哪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包括哪些因素? ⑴生物性危害:细菌性危害、真菌性危害、病毒性危害、寄生虫危害、虫鼠害 ⑵化学性危害:天然毒素及过敏原、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超标、添加剂滥用和非法使用、包装材料、容器与设备带来危害 ⑶物理性危害:非正常外来杂质(如玻璃、石头、金属、塑料等)。 2.简述快速检测定义? 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3.简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意义? ①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除感官检测外,采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可疑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这对提高监督工作效率和力度,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采用快速检测,可使食品安全预警前移,可以扩大食品安全控制范围。对有问题的样品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既提高了监督监测效率,又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检测项目,达到现场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的有益互补。③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在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中,为了防止发生群发性食物中毒④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中国在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快速检测将会在其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形式有哪些? 试纸法:用试纸直接显色来定性并作为限量指示、用试纸层析显色或层析后胶体金显色来定性或作为限量指示、用试纸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试管法:用速测管显色来定性、用速测管显色的深浅半定量。滴瓶法:将标准溶液放在滴瓶中,根据消耗的滴数来判定被检物质的含量。便携式仪器法 5.快速检测结果表述形式有哪些? ①定性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其本身就是有毒有害物质。通常以阴性或阳性表述。阴性表示用本方法未检出要检测的物质。阳性表示检出了有毒有害物质。②限量检测:即快速地得出被检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出标准规定值或有效物质是否达到标准规定值。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表述。③半定量检测:能够快速地得出所测物质的大概含量,通常以合格或不合格表述,也可标示出具体数值。④定量检测:如温度、湿度、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纯净水电导率等物理指标的检测。通常以具体数值表述。 6.简述快速检测注意事项及采样的注意事项? 检测注意事项:①对于阳性结果以及不合格结果的样品:应重复测试,排除偶然误差。重要样品,如含急性中毒物质或可能会对后期处理带来较大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的样品,应注意留样,并将样品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②对于阴性与阳性、合格与不合格之间不易判定的样品:应重复测试,以多次重复相同的结果报告之。 采样注意事项:①为了监测总体样品的安全卫生状况,应注意采样的代表性原则。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批次的各部分随机性采样。②为了检验样品掺假、投毒或怀疑中毒的食物等,应注意采样的典型性原则。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样。如怀疑某种食物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原因食品,或者感官上已初步判定出该食品存在卫生质量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采样。③当检出阳性样品或不合格样品时,应考虑采样方法是否正确。必要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测。 7.简述利用农药速测卡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基本原理,并简述基于农药速测卡采用表面测定法快速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方法过程? 利用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农药高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做成的试纸。胆碱酯酶

(完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完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全部内容。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实 验 报 告 指导老师:贺萍 班级:应091-4

组别:第十四组 组员:

实验目的 1、了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定义以及快速检测的意义所在。 2、初步了解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现状以及在当代食品速测的必要性。 3、明确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安全标准。 4、学会几种快速检测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5、掌握NaOH的标定方法. 6、掌握运用半微量的方法测定食醋的总酸含量。 实验原理 1、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亚硝酸盐主要是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系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味微咸,易溶于水。亚硝酸盐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应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而限量使用.但其毒性较强,能使人体血红蛋白氧化而失去运输氧的能力,造成慢性、急性中毒,还能与食品中、人体内的仲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因此,严格控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治理餐桌污染,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的重要工作。 本速测试剂根据国家标准GB/T5009.33—2003研制而成,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可迅速与本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产物,颜色越深,表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与标准品比较,可以得出样品中亚硝酸盐是否超标的半定量结果。本方法适用于食物、水及中毒残留物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2、碘盐的快速检测 碘遇淀粉呈蓝色,颜色深浅与碘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碘含量。本方法适用于海盐经碘酸钾强化后食盐中碘的快速检测。 3、食醋总酸的快速检测 食醋中主要成分是乙酸,含有少量其他有机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指示剂显示终点,得出样品中总酸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食醋中总酸的现场快速检测。 4、乳品蛋白的快速检测 蛋白质具有两个以上的肽键,具有双缩脲反应现象,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形成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本方法适用于乳粉及液态奶中蛋白质含量的现场快速检测. 5、加碘精盐中碘含量的常规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 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位pH计、高速离心机。?? 3.实验室仪器安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7.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6.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有仪器套罩。?? 操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规程的因管理不善致使仪器械损坏,要追究当事者责任。 1.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三、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计划,写清品名、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出厂日期等,领回后建立帐目,专人管理,每半年做出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2.药品试剂陈列整齐,放置有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瓶签完整,剧毒药品 3.领用药品试剂,需填写请加锁存放、易燃、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领单、由使用人和室负责人签字,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送药品试剂,本单位科、室间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科室负责人签字。 ? 4.称取药品试剂应按操作规范进行,用后盖好,必要时可封口或黑纸包裹,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四、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 1.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申报玻璃仪器的采购计划、详细注明规格、产地、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