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引言 (2)

一、存在在体验中 (3)

(一)荒谬 (4)

(二)孤独 (5)

二、自由抉择本质 (6)

三、责任意识 (7)

四、本质在行动中 (9)

五、结语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人文学院中本024班朱俏

指导老师:周晓波

摘要:法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不朽童话《小王子》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来无数人的不同解读。本文认为在《小王子》形而上的探讨上表现出某些存在主义的哲思,比如荒谬与孤独的存在体验,比如本质的自由抉择,比如责任意识,比如在行动中找寻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些存在主义的意味中,作者反思了成人与成人世界的生存现状,认为正是由于成人早已遗失了儿童的童真特质,才造成了而今的冷漠与隔阂,但同时也表达了这种童真素质在成人世界中回归的可能。关键字:存在主义;《小王子》;存在;本质

Interpretion of Philosophical Idea of

Existentialism in The Little Prince

ZhuQiao Director: Zhou XiaoBo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French writer Antoine de Saint-Exupery’s grate writing The Little Prince always has a special charm, which attracts incalculable people to read it. This thesis considers that the discussion of metaphysics in The Little Prince shows some philosophical idea of existentialism, for example, the existence of absurdity and loneliness, the free choice of essence, the re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looking for relations with other people in action. Pondering on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adult and the existent condition for the adult, thinking that because of the loss of innocence, there is indifference and estrangement among adults, meanwhile there is also some possibility for the return of innocence in the adults’ world.

Key Words: Existentialism; The Little Prince; existence; essence

引言

在儿童文学的万籁星空中,法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现代童话《小王子》①永远是那颗散发着璀璨光芒的恒星。它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存在,因为它突破了儿童文学作品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定位——它所吸引的更多的是成年人士的眼球。这一独特现象在于,在《小王子》这个童话中孕育了一种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哲学。

正是其中对现代人生存和处境的反思与探索拨动了千千万现代成年人心中的那根弦,使他们的心为之颤动与鸣响。圣·埃克苏佩里不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或文学家,但他的这部不朽童话却与当时正在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某些内蕴相吻合。可以不夸张地说,《小王子》对存在主义哲学做了一次直白又深刻的注释。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曾经煊赫一时的名词,并且在二战后的十几年中,它作为一种思想倾向,体现在西方的哲学著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主义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的思想。其中,处境意识与生存意识是最鲜明的,也是存在主义的起点。存在主义之前,人们在“本质主义”②所设定的稳定的历史进程与生活方式下生存,人们一劳永逸,无须对时代、环境和自身的生活多加思考。但这却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感到“本质”对生命的压抑,人自身根本不能为自身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主义者采取另外的方式来把握自身,一是抛弃与客观事物相比较而自我定位的方式。新的方式导致了“生存意识”,在这种对自身的关注中,以往为“本质主义”所忽略的情绪、身体等现象得到了关注。情绪是生存中最常见、最直接、最底层的表现,具有其他生存表现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他更易使人融身其中,难以自拔。这种情况使人不再是与现象并立的一种“东西”,而是附着于物同时又是超越于物的“多余者”(萨特语),从而得出“荒谬”这种存在主义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生存意识表现。③也正是在“生存”的意识下,周围的客体才不再是与主体对立的客体,而体现为一种“处境”。生存与处境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雅斯贝尔斯所说,有处境意识即是意识到生存。达到生存意识与处境意识,要求一种直接的体认。④著名的存在主义思想家萨特有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表达了存在主义的一种基本思想。存在主义认为,本质是以存在为基础、前提的,即认识是以生存为前提,只有在生存的行动中才能形成自己的本质。这也同时意味着存在主义的另一信条——在行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存在主义认为,生存游离、超越于现实之外,又依托现实,故要实现自己,必须进入现实化过程。投入生活,意味着人进入处境,尽管人在处境中有被处境吞没的可能性,有被公众意见同化、为他人所对象化的可能性,但反过来,如不进入处境则连活着都无从说起,更不要说自我的各种可能性了。所以存在主义这一信条意味着在行动中既接触、投入同时又反思的综合把握自身的方式,而非主客分离的外在静观方式。⑤

如此抽象的哲学思想却不一定要靠复杂的理论来著述,在艺术世界尤其是童话中,它被传达得远为生动与鲜活,这便是《小王子》。

《小王子》讲述了一个住在遥远小星球上的小王子的故事。“简单的语言与结构特征,幻想性的故事情节,以及基本精骨里的对于儿童性的张扬,这些都体现了经典儿童文学的精髓——于最简单朴素的儿童生命情态的呈现中揭示某些不为成人关注的深刻哲理。”⑥可以说这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并且在形而上层面的探讨上又是富有新意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个忠实于生活,乐于书写生活的人,“他的格言:事事体验。他的作品:生活。”⑦可见圣·埃克苏佩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行动者,他在行动中体验并发现着现实和生活,并用他的文字表达他的哲思。《小王子》也不例外。于是我们在他的这部生活之书中惊喜地发现了他的生存意识与行动哲学,而这又恰恰与存在主义哲学有了某些异曲同工之妙,整部作品也散发出某些存在主义的意味——关于体验、关于责任、关于行动。以下我们就即将展开这次惊喜的发现之旅。

一、存在在体验中

我们是否存在,我们的存在感从何而来,这些看似庸人自扰、匪夷所思的问题确

是存在主义致力于解释和解决的。存在主义是关于存在的哲学,它赋予“存在”一种新的意义,即认为“存在”只限定在“人”的身上,且更进一步,不再讨论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专心于“具体的个人”。从而突破了过去传统哲学单方面的研究范畴,将哲学从距离现实很远且抽象的观点叫回来。⑧那么“具体的个人”的存在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存在主义认为,这种感受来源于经验或体验,强调通过反观自省内视自己的内心情绪与感受来把握自身的生存性。《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意味首先就表现为这种存在的体验感,并且这种现代人的存在感巧妙的通过小王子的体验展现了出来。

(一)荒谬

在《小王子》中,这种情绪体验首先表现为满眼的荒谬感。对小王子而言,地球以及其他六个星球都无疑是一个个荒诞的广场。那个自以为是却无一个臣民的狂妄国王、那个自吹自擂爱慕虚荣的人、那个为了忘却喝酒耻辱却用酒麻痹自己的酒鬼、那个为金钱终日忙碌的商人、那个反复点灯灭灯的点灯人、那个只顾写大部头书而不愿意去关注一朵花的地理学家以及那些“拼命挤进快速火车”“却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些什么”的地球人,他们一个个过着荒诞又无意义的生活。小王子在心中反复嘀咕的那些话“大人的的确确太古怪了”、“大人简直古怪的出奇”,都是他在这场星际之旅中体验到的荒谬感。这种荒谬体验恰是存在主义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存在主义认为“唯有在‘极限情况’中,一个人才会完全暴露自己。”“人类所面临的真正的生存现状也才能得到深刻反思。”⑨全书通过一个孩子来表现成人的这种荒谬情绪,蕴含出成人世界的迟钝与麻木。他们长久地过着这样的生活却一无所觉,但儿童却天生具有洞察这一切真相的能力。在小王子的极端体验中,成人世界真正的生存现状及现代人真正的心理才完全暴露了出来。

《小王子》中这些荒诞世界中的大人们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点——重复,不停地、毫无意义的重复,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个小王子不理解的事情——回声。如此也便折射出成人的生存现状——机械化。现代社会在“进步、发展、繁荣”等美妙词汇的吸引下,社会生产率不断提高,在西方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之时,机器取代了人的作用,机器统治着一切,人类的生活不得不随着机器的动停而作息。就像雅斯贝尔斯曾说的,“在工业社会中,个人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齿轮,随着机器而转动,失去了自身的存在。”⑩渐渐地,人们也如同那些机器一样,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生活、娱乐,但最令人心惊的事,这些机械化的行为麻木了现代人的精神,他们不知道也不过问这么做到底有何意义。

现代社会的荒谬还不仅仅如此,除了机械化外,更严重的便是抽象化,表现为数字和计算。在《小王子》中的大人们便是如此,他们对一个人的了解仅局限于那一连串的数字:他几岁?弟兄几个?体重多少?他爸爸一个月挣多少钱?他们已经没有了想象力,他们对形象描述的词汇毫无感觉,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他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生活。”现代人一直生活在一种抽象上,但人们对这一事实习以为常,以致把它都忘记了或根本没有觉察到。现代技术的发达足以满足人们除了物质以外的新的需求。电视、收音机、报纸和各种通讯设备使得信息可以在几乎一瞬间从地球的一点传到另一点,如此便导致了现代人越来越间接地与生活打交道,人们开始一种完全依赖外部情况的生活方式。那些大自然的美丽图景,那些千奇百怪的事物都只能从各种媒体上间接地、抽象地获得,亲身的体验早已不再。就像《小王子》里的那个所谓的地理学家,只在意统计那无意义的数字,却从不关心一朵小花。“这样轻而易举、驾轻就熟的在不寻常的抽象水平上生活的能力,乃是现代人处于真正焦虑的时刻,那种令

人觉得孤独凄凉的无着落感,茫然若失,以及缺乏具体而实在的感觉,就困扰着他。”?而这种时刻已经降临。

“世界的荒谬,也就是意义的丧失。”?面对着这个荒谬的世界,作者借小王子之口表达了对它的嘲讽、痛恨与控诉。当“我”的漫不经心终于惹怒小王子时,他迎着风怒斥道:

“告诉你说吧,在一个星球上,我认识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来没有闻过花香,也从来没看过星星,他压根儿就没爱过任何人。除了运算加法外,他什么都没做过。他一天到晚像你那样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我是个正经人!我是个严肃认真的人’他骄傲地把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哪里是个人啊!这是一个蘑菇。”

是啊,现代人,现代社会好像真的疯了,人人看起来都像蘑菇,世界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蘑菇园,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都消失了,世界在小王子眼中就是如此的荒谬。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荒谬,只是我们都成了蘑菇所以体会不到。

(二)孤独

荒诞过后伴随而来的便是浓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萦绕着《小王子》全书。作者给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配备了同一种场景,那便是独自一人。

“我”作为现代社会的成人代表,在遇到小王子之前一直过着荒谬而又孤独的生活。虽然“我”有着比普通成年人更明净的心灵,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与孤独,但却也无从摆脱。“我”从六岁之后,生活就脱离了“我”的想象,围绕“我”的就只有那些明明白白又无比抽象的地理、历史、算术与语法。“我”美好的画家生涯只能就此放弃,“我”转而选择了另一个职业——飞行员。虽然书中“我”称之为“不得不”的行为,但却也算得上是一种还不错的抉择,因为飞行时“翱翔天地之间那种震慑人心、超越俗世的时刻。”“可以逃离城市,逃离繁杂琐事,接触真实世界。”?因为在城市中虽与别人一起生活,可是精神上却无比孤独。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爱给人物设置飞行员的身份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位狂热的飞行爱好者,飞行员成了他终身的职业。他的作品几乎都来源于他真实的飞行生活,就像他的另一部飞行作品《风沙星辰》中,他省略了飞行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反而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诗意感。“在他笔下,飞行成了一场性灵之旅,降落时思绪沉淀,旅途中遇见的和善人们与美丽花朵,为地球披上了多彩外衣,令人重新燃起希望。”?所以《小王子》中作为圣·埃克苏佩里化身的“我”选择飞行作为职业正是延续了作者对飞行的神圣感。在高空独自一人面对蓝天、白云、大地,孤独的感受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惟有此才让“我”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自己生存的社会的荒诞。那些身处世俗中的人是意识不到这种荒谬的,“孤独感是个体有生命体验的表征,也是个体有生命意识的表征。”?无独有偶的是,“我”因为飞机故障降落的地方,即与小王子相遇展开故事的地方——沙漠,也有着相同的内蕴。沙漠的空旷与孤寂不正恰似天空吗?他们同样无比辽阔,同样远离尘世。在其中,人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轻微,而且人若想在沙漠中生存下去,便需要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比方坚强,比方意志。就像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自己所言:“在城市里,我忘记了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荒漠深处,我才真正发现人的真谛。”?孤独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孤独之时便是反思的最佳时机,而在蓝天中飞行和在沙漠中冥想都不啻为一种绝佳的方式。

主人公小王子就更不必说了。他被放置在远离人类存在的一颗小星球上;那些小星球上的各色人等也都独自一人生活着,就连“我”在遇到小王子前,因飞机故障也独自一人被困在茫茫沙漠之中。这种安排当然不能说是巧合,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现代社会中的人过着荒谬的生活,就像被抛到这世间一样,无所依凭,没有自己活着的实在感,这群人就像存在主义所认为的,他们“根本没有活着,他们仅仅是存在”。所以孤独与焦虑自然就随之而来了。小王子一开始便生活在只有一人的星球上,虽然后来有了一朵玫瑰花与他相伴,但忧郁一直是它的标志,“长期以来,只有欣赏日落时那脉脉含情的余晖,才是你唯一的乐趣。”因为欣赏落日之时,也就是内心十分忧伤之时,但小王子的出走行径并未治愈他的忧郁,反而有加重之势。当小王子走过一个个星球遇到一个个奇奇怪怪的人,我们不能不说他心中的失望正在扩大,他的忧郁、他的孤独一步步加深,直到他遇到那只宛如哲人般睿智的狐狸。但这不正显出了现代人的悲哀吗?那些无比浅显却又至关重要的真理作为人早已忘却,反而一只狐狸却拥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与智慧。虽然小王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遇到了“我”,而“我”最后的幡然醒悟多少弥补了小王子的失望,但终归他还是怀着满心的孤寂与满眼的孤独离开了。因为这一路上的一切都还比不上他星球上的那朵他时时牵挂于心的玫瑰。

小王子的身份决定了他能够比现代世界中的成人们更强烈地体验到这种种的极端情绪,并能一眼洞穿最明显的事实。因为他既是成人世界的他者,又是现代社会的他者。首先,小王子是一个孩子,他拥有外在于成人世界的一颗简单纯真的心灵。他不理解僵化和死板的成人世界,不理解成年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对于成人世界来说,他是一个彻底的他者。与此同时,小王子又是整个现代人类社会的他者,对于那些分明是现代人化身的其它星球上的人以及地球上的许多事情,他都是陌生的。他不理解高傲的君王,不理解刻板的科学家,不理解商人,不理解所有类似在人类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王子是双重的他者。作者正是藉由这个双重他者身份的小王子,从他的极端情绪体验中(荒谬、孤独),暴露出现代成年人、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同时也展开一种双重的反思。他反思成人世界,认为成人世界丢失了孩子的特质,同时又反思现代社会,认为现代社会阉割和异化了人。

二、自由抉择本质

之前我们一直说,存在是荒谬的、孤独的,就像存在主义说的,人的“存在被决定,就像事物被抛弃一般,被遗弃到世间。”人的存在是一种命定,没有人过问你的意见。对于社会的一切不合理现象,个人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也不可能逃避这种种磨难。但是,存在主义又讲,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性的本然。个人在这些已定的环境中是会有自觉的,会提出抗议的,又在环境中抉择的自由,不是抉择自己究竟存在或不存在,而是在这种命定的存在中,在面对各种现实中,抉择自己的本质,抉择自己要在已有的环境条件中,做一个怎样的人。每个人有权选择不同的本质,或言之本真、本我。简言之就是,“存在是命定的,就像一个空白的容器;但本质却是自由的,是用来填满存在这个容器的。”?

小王子一直是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星球上,这种设置本身就凸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境遇的一种思考,那便是孤独。但小王子却不是一个懵懂的生命体,“他认真地,真实的存在着,以一颗赤诚的心灵膜拜着生命。”?他每天就像履行生命的重大仪式一般劳作着:每天打扫两座小火山,拔除猴面包树的幼苗。这样自觉而理性的行动,让他保持着生命的尊严、等待的希望、纯净的心灵等等,直到一朵玫瑰花的出

现。这朵有些骄纵任性的玫瑰让小王子产生了某些怀疑,他无法理解玫瑰的行为,所以他选择了出走。在这场星球之旅中,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也都因为自己所抉择的本质而过着一样的生活,用我们前面的分析,那便是机械化和抽象数字。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交流,小王子得出的只有“奇怪、古怪”这个结论。这“奇怪、古怪”背后隐藏的便是小王子的一种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便是他对他们的抉择的不认同和否定,也即小王子放弃这种本质的抉择。幸运的是,小王子遇到了那只具有哲人气质的狐狸。狐狸跟他谈了很多原本该是人应该了解的事。这次交谈与其说给了小王子一种新的本质选择,还不如说是狐狸帮助小王子确认了原先他还未曾醒悟的本质抉择。这种本质不同于之前,它是关于驯养的,关于仪式的,关于责任的。小王子在选择这一本质后,也终于领悟到他与他的玫瑰因为驯养而让彼此成为对方的唯一,也因为这种唯一性,他必须对他的玫瑰负责。可以说,小王子的这场星球之旅就是他寻找和确认自己本质的旅途。

关于这个本质,如果用书里的话来表述,便是那句名言——“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见事物本质的。”其实,书中不止一次的表达了这层含义。一开始,“我”六岁时画的那幅画就有这个特点。“我”只画了一条蟒蛇吞象的外在轮廓,可是大人们却无人看得懂,一致认为那是一顶帽子。以至于后来这张画成了“我”判断是否能与那个人(大人)交谈原始森林、蟒蛇、星星这一类话题的标准。可不幸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与人谈论那类话题,“我”和别人谈的永远只是桥牌、高尔夫、政治一类的事情。除了这张画以外,后来“我”为小王子画的那张绵羊图同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王子对“我”之前或大或小、或公或母的绵羊图都不感兴趣,却唯独对“我”胡乱画的一张箱子图情有独钟。“我”告诉小王子他的绵羊就在箱子里,却意外使他眉开眼笑。从这两张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画面省去了真实的事物和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外部的轮廓或物体。这种画由于省略了真实的物体,所以那些没有想象力,只凭肉眼观察的大人们是永远不会看明白的,想看明白,只有靠心去体味。但显然大人们早已丧失了这种用心体味包裹在某种形式里的真实的能力,他们注重的只有外表。书中的另一个细节又具体解释了这一点。那就是当那个土耳其天文学家穿着一身土耳其民族服装时,没有人相信他的发现;但当他身着一套既讲究又时髦的西服论证他的发现时,没有一个人不同意他的论证。当然,更不用说《小王子》最后,“我”凭借着对这句话的理解,在茫茫沙漠中找到了挽救生命的那口水井这件事了。书中反复强调着这句话的内涵,这个小王子所抉择的自己的内在本质,是因为小王子所抉择的这个内在本质,正是成人世界所缺失的。成人世界总是将外在的东西视为生命的全部,而孩子们却是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真实的存在。

说了那么多小王子,当然也不能忘却书中另一个人物“我”的本质抉择。相较于小王子的抉择,“我”的抉择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我”是现代成人社会中的一个代表,只是“我”比起那些已经麻木不仁的成人来说好多了,因为“我”进行了一种有意识的,自觉地探索和抉择过程。

可以说,“我”的这场本真地寻找之旅从小就已开始,且一直未曾停歇。六岁,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从“我”画的那张画中便可看出,“我”是一个充满了童真和童质的孩子。只是大人们无人知晓这一点,而且“我”的这种本真受到了大人们无情的摧残——“我”被迫放弃了画家的美好生涯,转而学习那些抽象的知识,但“我”却未曾放弃那个信条:“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这从“我”多年来一直怀揣着那张蟒蛇吞象图寻找知音的行径中可见一斑。只是千金易觅,知音难寻。多年来,“我”的寻找一直都未果,所以“我就这样孤独的生活着,没有一个人,我能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好在“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小王子。可是刚开始时,“我”也许是因了多

年来生活在那个荒谬的成人世界的缘由,变得像那些大人们一样了,身体成长了,精神却变得一样得迟顿与麻木,一样整日忙着那些的所谓正经事,无心与他心心相通。这样的“我”令小王子大为恼火,让“我”逐渐回忆起了那些由于埋得太深,也由于失望太多而一时遗忘的信条。“我”也终于看见了沙漠深处的那个神秘闪光,也终于忆起当“我”还是小孩时,那一座由于一件谁也不曾发现过的宝贝而显示出其魅力的古老房子。“我”从小王子那里得到了“我”多年来所要寻找的那个本真,也终于对他说出了自己的领悟:“不论是房子,是星星,还是沙漠,使他们光彩夺目的东西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其实,对于“我”来说,“我”遇到小王子与其说是“我”寻找到了“我”的本质,还不如说是“我”寻回了“我”一度失去了的本真,是小王子重新唤醒了“我”的心,让它不再麻木,让它重新找回了那曾经跳动着的年轻频率。

三、责任意识

在那只具有哲人气质的狐狸所提到的众多具有哲学意味的词汇中,“责任”一词尤为引起我们的关注。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小王子》表达的就是“爱是一种责任”这一命题。?我们虽然不能完全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认为《小王子》中的命题远不只这些,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责任”在作者创作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他想通过此书阐述的一个重要哲学理念。

存在主义认为,“责任的探讨不但是在注重个人对自身本质抉择时,而且把这种‘个人本质’看成与‘别人’休戚相关的存在。”?海德格尔正是由此创造了他的责任哲学。海德格尔看到在人性的发挥时,人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在个人感受是深深体会出例外与孤独。个别经验中的孤独固然是一件事实,但更深一层看,孤独感之所以发生,则完全是因为人性在追求群体生活,在希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照顾。孤独感的发生,正暴露了人性的合群天性。这么一来,个人就能够看准自身存在的全面性,即内在可能有的孤独感,与必然向往的群体性;又能督促自身在责任的罪恶感中,重新燃起高尚的情操,促成舍己为人的精神。○21这一点也不错,个人自己的存在是孤独的,但与我有着一样孤独命运的人还有很多,大家一起共同存在,向往与他人一起生活来消解这种孤独,而与人相处就需要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当然,这里的责任感不是滥情。首先,要有一定的所指,一定的对象。那么到底如何确定对象呢?《小王子》中那只聪明的狐狸告诉了我们答案。

当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满园的玫瑰花时,他觉得不幸,因为原先他认为自己拥有的是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可是没想到那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花。就在他伤心哭泣时,那只狐狸告诉了他一个词——“驯养”,它的意思就是“建立感情联系”。用狐狸的话来解释便是:

“对我来说,你和成百上千的小男孩完全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和成百上千的狐狸毫无两样。但是,假如你驯养了我,那我们之间就彼此依恋了。对我说来你在这世界上是唯一的;对你说来我在这世界上也是唯一的……”

其实,“驯养”也就是使彼此在众多相同的事物中区别出来,成为对方的唯一。这样,彼此在对方眼中才变得有意义、有特性。只有当人驯养了某种事物后,它才会被我们所认识,不然,他们在我们眼中就会显得异常普通,也毫无特色可言,甚至无从分辨出它们。没有被驯养的生活本身就会显得单调乏味,正如狐狸每天面对着所有

一样的鸡与所有一样的人的感受。相反被驯养了的生活又会无比的快乐。由于与他建立起了联系,你就会在众多的声音中辨别出那唯一的一个声响,去感受那唯一的声响。对世界的万事万物,你的目光也将充满爱意,因为你会努力发现并体验所有的与他特征相关联的一切。就像狐狸和小王子一样,在他们没有驯养关系以前,狐狸不吃面包,它和麦子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现在因为它与小王子的感情联系,金黄色的麦子也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看到金黄色的麦子就会使他想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王子,于是本来与己无关的麦子也变得美丽起来,甚至还会喜欢那风吹麦浪的声音。如此一来,驯养的事物越多,整个世界在我们眼中看起来也就会愈加的美丽,愈加的丰富多彩,愈加的有意义。存在可以是荒谬与孤独的,但人生确是可以把握,可以有意义。当小王子明白了“驯养”的涵义后,他向那满园的玫瑰宣告了:他认为它们与他的玫瑰花一点也不一样。这些玫瑰即使再美丽,在他眼中也什么都不是,因为没有人驯养过它们,它们也没有驯养过任何人。它们是空有美丽的外表,内心却是空虚的。没有人会为它们而死,当然,小王子的玫瑰在普通的过路人眼里也与普通玫瑰无异,但在小王子眼中两者截然不同。因为小王子曾亲手给她浇水,给她安放玻璃罩,给她挡上屏风,给她捉拿毛毛虫,甚至倾听她的愁苦、自夸自赞,以致默默无言。这一切都只因为小王子驯养了她,她是小王子的玫瑰花,因为小王子为她花费了时间,才显得她如此名贵,成了小王子眼中的唯一。

在我们“驯养”了之后便要对他们负责,就如狐狸所说的:“但是你不应该忘记。对你所驯养的东西,你要永远负责。你对你的玫瑰花负有责任……”从上面小王子对玫瑰园中的玫瑰宣告的那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王子很好的履行了自己对玫瑰的职责,在他还未有清醒的责任意识时,他就已经这么做了,就像对待他星球上的那三座小火山一样,这些事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小王子这种强烈的,甚至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去恰恰映现出成人世界责任意识的缺失,就像狐狸所言,“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个真理。”在成人的世界中,大人们绝少驯养什么,因为他们几乎被大片的抽象所裹卷,活生生的事物在他们眼中失去了价值,以致于他们根本不曾想过要好好的看一下周围的一草一木,或是去大自然里感受一下清新的花香与鸟鸣。他们太忙了,忙着谈论政治,忙着关心股市行情,忙着计算金钱,他们在抽象与数字(金钱)的世界中越走越远,不曾想到停下来歇歇脚、喘口气。如此一来,世界也就变得死气沉沉了,因为他们没有驯养的对象,也不曾去寻找驯养的对象,甚至于不曾想到还有“驯养”一词,这样的世界怎能不荒谬,怎能不失去意义,生活在其中的成人们的心灵又怎能不日渐荒芜呢?既然没有驯养的对象,大人们就更不会想到“责任”这个字眼了。“责任”一词发生在自己认为有意义又独特的事物上,当我认为自己与某些事物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我才会在它们有需要时给予帮助,照顾它们,在它们身上花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才会对他们负责。我们自己不会认为那是一种负担,反而是在体验这种付出,享受这种付出,通过对他人他物负责来体验自己的价值,更是通过自己的责任感来感受自己被人需要的这种心情,来体验自己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你驯养别人,别人也驯养你,你对那人负责,那人又对你负责,这整个世界才会产生种种的羁绊,它密密地缠绕着你,让你不再像飘絮一般无依无凭,无目的地随处飘荡,它使你深深扎根在这个世上,感受自己被人需要的价值。纪德就曾经赞扬圣·埃克苏佩里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责任意识,“我万分感激他揭示出这个不同俗见的真理,它对我具有重大的心理意义;人的幸福不再自由之中,而在责任的承担之中。”○22是啊,当我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人需要的时,我们又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驯养”是彼此的情感联系,又或者说情谊,更深一层也就是“爱”了。“爱”到底是什么?《小王子》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当我们在不自觉中履

行自己对所“驯养”的对象的责任时,其实我们在做的是源源不绝地散发自己对对方的那份情谊。在双方不同的关系中,情谊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它可以是友情、亲情,或是爱情。但无论它是什么,这份情谊都无从分辨大小,因为他们同样来自每个人的心意,心意是无价的。爱是情谊的高级形态,但也毫无疑问出自自己的心意。心意——心的意思,自然比肉眼更能识别事物的真相,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忽略了自己心灵传达的真正意思。儿童好像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责任意识,一旦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便会毫不吝啬地付出自己的心意,因为他们是最忠实于自己心灵的人。大人们却常常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拒绝接收来自心灵的声音,所以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心意无从所知,他们自然也无从得知爱和情谊便是自己的心意,它体现在对对方的责任中。

四、本质在行动中

通过上述对“驯养”与“责任”两个词语的分析,有一个词似乎就在口边,那便是“朋友”。驯养,即与对方建立一种情感关系,其实是和对方成为朋友的前提,可惜这种朴素的道理大人们早已忘记,因为他们“再也没有时间去认识什么别的什么事物了。他们在商人那里购买制成品。但是,由于在商人那里购买不到朋友,所以人们也就没有朋友了。”对朋友的忘却是可悲的,但想要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中寻找一个自己想要的朋友,或称之为驯养的对象,尤其是人,往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符合一个条件,这就是要勇敢地踏上寻找的征程,如果你因害怕而停留在原处,那么一切就不会开始。这一点也是存在主义十分强调的信条——在行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这个信条意味着在行动中去接触,投入其中去思考把握自我,而不是把自我与众多客体分割开来,采取静观的方式。虽然这种投入,这种行动有被处境吞没的可能性,但存在主义就是强调人要有这种勇气去面对自我,投入生活去找寻本真。○23

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小王子的星球之旅是他寻找和抉择自己的本质之旅,而同样的“我”也一直生活在抉择自己本真的生活中,两者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不是原地踏步地去寻找本质,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行动这种方式。他们主动而又自觉地踏上寻找的旅程,小王子出走自不用说,而“我”多年来也不停让别人看“我”六岁时的画的那幅画,希冀着能够遇上一个看得懂画,能推心置腹交谈的朋友。最终,两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之前我们分析的那句话——“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肉眼是看不见事物本质的。”用自己的心去认真体会、找寻生活的一切真相、一切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完全是一种儿童的思维和思想:儿童选择用心灵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他们注重的是内在的真实,这与成人专注于外在形式截然相反。这种童真的素质孩子们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对成人们来说是曾经拥有的,因为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但就如《小王子》的扉页所言:大人当中能记得这一点的人为数不多。不过,成人的“我”通过与小王子的对话交流和八天的相处,最终找到了自我的本真,就这一点看,成人的这种儿童的童真童质还是可以寻回的。那么到底要如何寻回它呢?我们从《小王子》中“我”与小王子的关系就可见一斑了。

存在主义讲,我们要投入处境,投入生活,从行动中去寻找本质,而“他人”又是处境中的重要元素,所以不可避免的,与“他人”的关系就成为解决个人生存、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萨特就认为“他人被认为是我全部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我必须通过他人以获得某种关于我的真理。”○24 “我”与小王子的关系就很明显地体现出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征服与被征服、占有与被占有的关

系,而是一种把“你”当作“我”的主体间共存、交往、对话的关系。《小王子》成功建构出的这种儿童与成人两极世界的交互关系,为现代成人的生存现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从书中“我”与小王子的相遇、相处以及最后的结局来看,作者是承认在儿童与成人世界间建立交互关系的可能性的,并且确定其中的关键在于成人。成人要以童真的心态甚至童真的言语去接近儿童世界的真实。在文本中安排了一个建构两个主体间关系的特有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成人世界的交流方式,这便是作画。○25小王子遇到“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央求“我”为他作一幅绵羊画。起先的“我”只有惊愕,因为“我”的绘画天赋早已在六岁那年被断送了,但经不住小王子的固执,“我”还是给他画了。但是之前那么多幅画却没有一张令他满意的,直到那张箱子里的小羊图的诞生。那张“我”的无奈之作却反而成了令小王子十分满意的作品,也进而成了两人展开对话的关键。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我”一直没有画出那幅画,小王子还会对“我”讲述他的故事吗?我们如今还能否领略这一美妙的故事呢?由此可见,是绘画这种属于儿童的对话方式打开了阻隔成人与儿童两极世界间的那扇门。在成人的世界中,“我”六岁时的那张画一直找不到知音,直到在沙漠里遇到小王子,两个人的相遇,不单单是时空上的相遇,他们的内心也在那一瞬间完成了“相遇”。这种完成是非语言的,而是以“心”的交流和契合为核心。

小王子来地球寻找朋友,遇到了那只狐狸,狐狸告诉他想与它成为朋友,就必须先“驯养”它,“驯养”就是建立感情联系。可见,爱、情感是在彼此的关系中的。这种爱的关系不是征服,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我”与“你”的关系。对彼此相爱的双方来说,需要用孩子般的眼睛去用心体味包裹在外在形式中的爱意。外在形式也许丑陋,也许愤怒,也许骄傲,但其中的真实却不容置疑。孩子们就从不会用外在去判断事情的真相,他们只用心灵去体会。在文本中,最后的“我”也终于学会了这一点,学会了用童真的心去体味世界,也终于发现了世界美妙的真正秘密,生命美丽的真实原因。

五、结语

《小王子》中的一系列存在主义哲思深深令我们着迷。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尖锐目光和深邃思想中,我们领略了存在的真相——荒谬与孤独、本质的抉择——自由、“驯养”与责任以及在行动中找寻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一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童心、童真在成人世界的匮乏,这造成了成人世界的冷漠与隔阂。其中,心灵与灵魂对话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儿童与成人的两极世界间,更是现代成人世界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人们已经陷入了抽象的漩涡中不可自拔了。但《小王子》中“我”与小王子的相处模式为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那就是平等的,用心去交流,用心去体会。为此,我们感到了未来的希望,感到了这种童真回归的可能。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相遇了小王子。但是我们更幸运,因为我们与《小王子》展开了一段美妙又特殊的相遇,他们(小王子与“我”)唤醒了我们曾经童真的心灵,教会我们应该如何生存。如果你也对《小王子》有那份情谊,甚至是爱的话,就让我们跟随自己的心意,从今晚起遥望星空,聆听星星的悦耳笑声。虽然忧伤会一直萦绕心际,徘徊不去,可是过往的美好可以消减它,未来的希望也将弥补一切。

注释

①圣·埃克絮佩利,胡雨苏译[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 本文所有原文引用都出自

这个译本。

②存在主义之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思想有研究者把他命之为“本质主义”,即追求事物

客观“本质”、规律的思想倾向。见李钧.存在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 ③④⑤??○23李钧.存在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6,7,268,113,7

⑥??○24○25李利芳.今夜我们一起遥望星空——解读《小王子》中的主体间性.

⑦??○22李清安.圣爱克苏贝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58,418,7,351

⑧⑩赵雅博.存在主义论丛(增订本)[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中华民国七十年:213,17

⑨??○21邬昆如.存在主义真象[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中华民国七十二年:37,30,33,

34,

?威廉·巴雷特,杨照明、艾平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0

?保罗·韦伯斯特,黄喻麟译.小王子的爱与死——圣埃克苏佩里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4

参考文献

[1] 圣·埃克絮佩利,胡雨苏译[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

[2]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清安.圣爱克苏贝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 邬昆如.存在主义真象[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中华民国七十二年

[5] 李利芳.今夜我们一起遥望星空——解读《小王子》中的主体间性.

[6] 威廉·巴雷特,杨照明、艾平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7] 赵雅博.存在主义论丛(增订本)[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中华民国七十年

[8] 保罗·韦伯斯特,黄喻麟译.小王子的爱与死——圣埃克苏佩里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3

[9] 姜海涛.在星群中找到的真理——浅析《小王子》的意蕴[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10] 胡玉龙.《小王子》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8(1)

[11]考夫曼,陈鼓应、孟祥森等译.存在主义哲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七十六

存在注意的基本特征

存在注意的基本特征 1、主观意识决定存在 存在主义者否定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认为只有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现实永远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的。萨特宣称:“存在”即“自我”,“存在先于本质,换言之,必须以主观性为出发点。”这就是说,客观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存在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作对,时时威胁着“自我”。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有一句存在主义的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狱。”存在主义者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在他们看来,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来临,无所谓对死亡的恐惧;而人能知道自己终究不免一死。因此,他们认为,存在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从而得出了“存在”就等于“不存在”的悲观主义的结论。 3、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 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4、消极的处世态度 存在主义者曾经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是消极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现实的丑恶,看成是世界上永恒的荒谬,鼓吹人生虚无,活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存在主义既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又宣扬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在“自由”的名义下美化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由于它否认了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存在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存在主义文学主张哲理探索和文学创作相结合,以表现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为己任。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 5、人并无先天本质 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他们认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因此,人物的典型化被退居次要的地位。 6、三位一体 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作家提倡作者、人物和读者的三位一体观。认为作家不能撇开读者来写小说,作者的观点不应该是先验的,还必须通过读者去检验;只有当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在小说人物的活动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才共同发现人物的真面貌。这种三位一体的观

《小王子》知识点整理

《小王子》知识点整理2 1.本书的作者是_法国_(国籍)圣埃克苏佩里(作者名称),著有代表作《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 2.本书是献给莱昂·韦尔特的,因为他是圣埃克苏佩里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再次,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在那里忍冻挨饿,很需要安慰。 3.读第21章节,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子遇到了狐狸,狐狸让小王子驯养它,并且告诉小王子一个秘密:我们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它叮嘱小王子不要忘记:对被你驯化了的,你们之间互相不可缺少。 2)“驯化”原指野生的动物经长期饲养后逐渐改变原来的习性,听从人的指挥,如野牛、野马等经过驯化,成为家畜,在本章节中的意思为建立联系。 4. 阅读书中11-16章节,完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六个人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好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伴身上有这些人的影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两题根据自身情况回答) 5.阅读书中第7章节,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子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照顾好他的玫瑰花。 6.分析小王子的人物形象: 小王子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能从“我”画的一只盒子,联想到一只小绵羊;小王子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到别的星球上去访问时,每次看到一些奇怪的物或事,都会一探究竟;小王子也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孩子。为了更好地维持星球的纪律,他定时产出一些对星球有害的猴面包树种子;小王子更是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孩子。当他细心培育出他喜爱的玫瑰花之后,不论它提什么要求,小王子都会替它办到。因为那是他喜爱的花朵。而在他临死前,也不忘把它托付给别人。 6.简要的写一写读后感:(范例) 小王子,小说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他住在被称作B-612小星球,是那个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离别自己的星球和所爱的玫瑰花开始了宇宙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说的叙述者飞行员,并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虽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认识了不少人,但他从没停止对玫瑰的思念。

小王子象征意义

《儿童文学名著选讲》考察作业 题目名称浅谈《小王子》中的象征意义 学生姓名谢山莉 学号111160135 系、专业师范教育学院(11级小学教育1班) 2013年12 月27 日

浅谈《小王子》中的象征意义 《小王子》自问世以来,被译为102种语言,多次再版,经久不衰。首先来说一下《小王子》的故事梗概:小说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当小王子无法回到他的玫瑰身边,他选择了死亡。飞行员非常悲伤。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对圣?埃克苏佩利说:“《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作者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童话这一文学载体将自己对生命的哲学体验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构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人物对作品的意义极其巨大,在《小王子》中各种奇特的人物犹如一条无形的线贯穿了整部作品,使故事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同时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在人物的刻画方面体现得最突出,所以我们首先来分析人物的象征与隐喻。小王子造访的前六个星球上,分别生活着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这些人物都是现实社会中成人世界的典型写照,而且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 国王显然是政治权力的象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只不过是他的子民,他统治着一切。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国王更多地象征着理性权威。他不允许别人违抗自己的命令,是个专制的君王。但是他下达的都是一些合理的命令。他对小王子说,权威首先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在二战之前,欧洲人信仰理性,并认为其足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战争摧毁了这一信仰,并使人们对理性失望。国王的权威无法控制小王子打呵欠还是不打,也无法让太阳提前下山,只能宣判星球上唯

《俄狄浦斯王》中的存在主义解析

《俄狄浦斯王》中的存在主义解析 摘要:从存在主义角度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一个存在主义的悲剧。人们生活在一个荒谬无理性的世界而不自知,他人即是地狱。面对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痛苦,人们每次选择都使得愿望和事实更加背离。整个故事传达出一种对命运怀疑的态度,而这命运的本质就是对世界荒谬无理性的表达。 关键词:俄狄浦斯;存在主义;存在;荒谬;选择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思潮。存在主义哲学反映了西方现代人对生存的困惑,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是在本质上,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对人类存在方式和生存境遇的哲学根本性的探索,它探讨的是“世界是怎么样的”、“人生又是怎么样的”这样有关世界和人类根本性的命题,是每个时代都不断探索苦苦追求命题,因而具有超越时空的适应性。美国著名哲学家W?考夫曼曾经说过:“存在主义是一种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的感受,在历史上我们随处都可以辨认出来。”[1]《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表现的是人和命运的冲突,反映了主人公不断奋斗探寻自己的身世和命运,想要摆脱命运的桎梏反而更迅速踏进命运的陷阱的人生困境,这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内涵又有着超越时空的契合性。从存在主义角度看,《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存在主义的悲剧。老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因为神谕杀害了儿子俄狄浦斯,但俄狄浦斯被人相救,在知道自己会杀父娶母后离开了养父母,却阴差阳错在一个三岔路口杀死了生父拉伊俄斯,后来又娶了自己的生母,并与其生育了可以称作弟妹的儿女。老国王和王后的人生是悲剧的,俄狄浦斯的人生也是悲剧的。他们生活在一个荒诞又充满偶然性无理性的世界又不自知,他们有选择的权利但是选择却是无用的,他们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杀父娶母的真相,王后自杀,俄狄浦斯也只能戳瞎双眼放逐自己。王后的自杀和俄狄浦斯的自我惩罚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处――自杀和自我放逐都是不想看到事实的真相而做出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他们自由选择所承担的责任。而所谓的“命运”和“神示”,其实是对世界荒谬和无序的表达。 一、存在的不自知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命题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首先,存在可以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指除了人以外的世界,而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人的存在有两个根本特征,一个是主观性,一个是个别性。主观性是指人是自己的主观意志所创造和决定的,所以只要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能成为怎样的人。个别性是指个人存在的特殊性和个人存在的具体性。人的一个个具体存在活动,具体表现,便是人的本质。在面对事物的时候,一个人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作出决定,那么存在便失去了意义。在这个意义上,那么神谕和命运就有了可批判性――既然是存在先于本质,那么神灵既定的命运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被拘束在这个命运的诅咒之下,被命运所定义,那么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俄狄浦斯悲剧根源就在于对自我存在的无知相信了神谕的“本质”。在故事中,俄狄浦斯用智慧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自认为是世上最大的智者。然而他虽然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人,但是却并未弄清人是什么,既没有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世界。在俄狄浦斯的人生里,

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美学是本世纪中叶产生的重要且强大的哲学和美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舍勒尔、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萨特和加缪。这中间除舍勒尔之外,其他四人都对艺术和美学问题有过专门的论述。而且萨特和加缪又是存在主义艺术思潮的主将。 当海德格尔出《存在与时间》于1927年发表之后,西方哲学界曾发出过这样的狂欢:“哲学终于从天国回到了地面。”正是在这种狂欢中显示了由海德格尔开启而由存在主义哲学完成的一个巨大的转变:哲学研究的重点从对抽象的本质(理性)转向了“实存”,从物(客体)转向了人(主体),即从“理性人”转向了实存的人。因此,存在主义美学的主要特征,是把美学与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中问他们考虑的美学问题,是美的本源问题。而美的本源在存在主义者看来,只能从对存在的追问中获得。由于对存在本身的追问紧紧地与人关联,存在主义美学便始终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旋转。整个存在主义美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由海德格尔表述的信念:美或者艺术开启了存在者的存在,艺术和美由此而获得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根源。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和美成了达成人的本真存在的见证,从而完成着拯救的使命。正是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了尼采的这样一个信念:没有审美的人生如何可能。因此,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W.考夫曼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在追问存在的问题时,最后都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艺术,转向了美学。这是不是因为美或者艺术是开启存在者的存在的最根本途径呢?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虽然存在主义美学仍是围绕着人来旋转的,但这种美与人的相关,却不再是从表现的意义上与人相关,也不再是从符号创造的意义上与人相关。如果说表现主义美学的表现是建基于人作为主体的生命力、情感等之上的话,那么在存在主义美学这里,人作为实存,是不具有什么先在的诸如表现主义所谓的生命力、情感等的,因为作为实存,他的本质尚处于缺席状态。而美只发生于这个其本质尚付阙如的“此在”或实在向其真正的存在谋划的过程中,只有当那个尚付阙如的真正存在向其显现、敞开时,美才诞生。因此,20世纪美学发展中开始的那强大的表现之风从存在主义美学这里开始煞住。美学中的纯主观因素和重情主义的趋势得以扭转。从存在主义美学开始,表现便不再是美学的核心概念,在存在主义美学中取代“表现”这个概念的是所谓敞开、显现、照耀、呼唤等。 对于表现主义美学来说,表现本身就能达成美。但是存在主义者不相信这一点。因为在存在主义者那里,实存的人并不具备任何有意义的内容,他所拥有的只有诸可能性。虽然艺术和

《看不见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

第23卷 第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3 No.5 2010年9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10 —————————————— 收稿日期:2009 - 12 - 06 作者简介:陈晓菊(1969 -),女,浙江象山人,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① 在《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1995年第8期12-13页中拉尔夫·埃里森回答采访时说自己从1945年开始写《看不见的人》,共历时五年完成写作。但在任绍曾等译的拉·埃里森著《看不见的人》(文学出版社,1984年)中的出版前言中提到作者历时七年完成小说创作。特在此说明。 荒谬的极限处境与自我追寻 ——《看不见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 陈晓菊 (宁波大学 外语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看不见的人》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特质,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和自我追寻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存在主义;荒谬的极限处境;自我追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0)05 - 0021 - 05 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1914-1994)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1952),被称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1](前言) 该书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芝加哥保卫者”奖。作家本人在1969年因该书获美国自由奖章,1970年获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85年获美国国家艺术奖章等。《看不见的人》以第一人称自叙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年轻黑人(作者始终没有给出他的姓名)在美国南部和北部遭遇种种不幸的同时不断追寻自我并思索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现了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正常的、无理性的关系。国内外学术界以埃里森《看不见的人》为题的研究论文数量可观,内容涉及作品主题、艺术手法、象征主义、身份追寻、互文性、二元对立等。但是,鉴于小说所揭示的关于自我和生存的问题,笔者认为,《看不见的人》体现了明显的存在主义文学特质。存在主义文学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体现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即人,存在,自由,处境,选择。 [2](186) 存在主义文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欧美文坛,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达到了高潮。60年代后,存在主义思潮被其它新的流派所代替,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就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变种。埃里森在存在主义文学盛行的年代历时五年完成 这部文学巨著,① 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或多或少受到过这股文学思潮的影响。作者曾在《巴黎评论》杂志上解释了自己对小说结构安排的意图:小说的三部分(前言,正文和尾声)代表主人公 走过了从希望到激情再到彻悟的过程。[3](13) 主人公从南方来到北方纽约,实际上是从一个虽难以容忍但尚可理解的地方走向一个彻底混乱和疯狂的世界。埃里森使小说主人公活动的场所游移在险恶纷乱的外部世界和矛盾重重的心理世界之间,把人物的荒唐处境戏剧性地加以放大,使整部作品既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体现了作为存在主义文学变种之一的黑色幽默的特征。因此,本文尝试采用存在主义理论,从主人公所处的荒谬的极限处境与自我追寻两部分对这部黑人文学经典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 一、荒谬的极限处境 法国的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是当代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兼文学家,也是第二

小王子阅读考题与答案解析

《小王子》名着阅读补充资料 书名——《小王子》 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原作语言——法语。 作品体裁——儿童文学,童话。 写作时间和地点——1942年的夏天和秋天,那时圣·埃克絮佩里暂住在美国纽约的长岛。 内容简介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爱慕虚荣。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1]。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会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驯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充满欺骗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的欢迎,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着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叙述者——一个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他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六年后,他讲述了这段奇遇故事。 叙事视角——故事以第一人称叙事,虽然其中大部分篇章是飞行员在复述小王子一人旅行的故事。语气——描述飞行员与小王子梦幻般的相遇是甜蜜的伤感;而对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满功利主义,则表露出无奈和忧心。 背景(时间/地方)——六年前,不过叙述者并未表明现在是什么年月。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和太空。主人公——小王子,飞行员,花,狐狸。 主要冲突——飞行员与小王子的天真无邪观点,同大人世界令人窒息的教条之间的冲突。 上升情节(起势情节)——花儿使小王子感到苦恼与迷茫,尽管他依然是那么爱他的那朵花,却还是独自一人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开始了旅行。在访问了邻近的几座星球后来到地球。他漫步在沙漠寻找人类,他找到了狐狸。 高潮——狐狸告诉了小王子一个秘密,使小王子认识到他的玫瑰花的价值。 下降情节(收势情节)——小王子向飞行员转述狐狸告诉他的那个秘密;小王子被蛇咬后回自己的星球去了。 主题——偏见与成见的危险,人生探索的启迪,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正因为对某物某事付出过才使得某物某事变得如此重要,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 母题——秘密,飞行员的画,驯养,正经事。 象征——星星,沙漠,火车,水,酒鬼,国王,点灯人,第二颗星球的爱慕虚荣的人,地理学家,商人,玫瑰,狐狸。

小王子形象分析 (1)

小王子形象分析 《小王子》在全世界受到热烈欢迎,被称为成人的童话,同时也进入了西方一些国家的教科书。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王子,所以在阅读《小王子》的时候,小王子的形象轻而易举地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共鸣。 《小王子》一书主要通过飞行员“我”作为叙述者来讲述复述小王子一个人旅行的故事,小王子由于和玫瑰负气而离开了自己的星球, 周游于各星球之间, 最终降落到地球上,最终又以灵魂回到了他的星球B-612行星。小王子是一个忧郁的孩子,他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儿什么都好小好小。小王子很容易忧伤,他小小的生命柔情善感。他天真、幼稚,可又多么纯洁、真诚,总是用他孩子式的看待世界,他无法理解大人的世界,“大人们真奇怪”。 在《小王子》中,通过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来塑造小王子孩子般天性的形象。首先,玫瑰,狐狸,蛇本是动物,但是在文中却都能通人性,由于科技限制,人类都还不能访问各个行星,而小王子却可以在各个行星间自由旅行。这些都是不符合社会真实的,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但在童话的基础上,作者建构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小王子仿佛在我们身边,是我们中间的一份子。小王子孩子般的天性,他一旦提出一个问题,就一定会刨根问底,比如文中小王子向我问玫瑰的刺,“刺?刺有何用呢?”“那些刺儿——它们有何用处呢? ”这符合孩子的好奇和求知的天性。而“我”大人式的眼光看待问题与小王子之间的矛盾就使得虚构的故事更为真实了,就如同我回答小王子关于刺的问题的时候,“我只不过随口答应而已。我正忙着做正经事,你就没有看见?”这如同我们生活的缩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大人这样对孩子们说过我在忙正经事呢,他们只关心他们的大事,对孩子所认为的大事随意敷衍了事。通过这样平凡的生活经历,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让童话显得真实,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实现了假定和真实的统一。 在小王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圣埃克苏佩里在自己书的序里写道“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的确是这样,在《小王子》一书中,仿佛可以看到我们的孩提时代的困惑和选择,只是小王子永远是孩子,而我们却成长为和“我”一样的大人了。故事叙述了小王子个人造访了六颗小星球的旅游经历,碰见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有:孤独、骄傲而可笑的国王;把别人都当成自己的崇拜者、自吹自擂的人;为忘记喝酒的耻辱而喝酒的酒鬼;忙于数星星、想把星星占为己有而变得富有的商人;终日忙碌、循规蹈矩的、却毫无目的的点灯人;脱离实际、自为清高的地理学家。小王子通过和这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主要理论

罗洛梅的主要理论 一、存在分析观 1存在的核心 存在感,就是人对自身的经验。他认为,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就在于他具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就是存在感,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的体验,如感受到自己沉浸到自然万物之中。 罗洛梅认为,人在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时,能够超越各种分离,实现自我整合。只有人的自我存在意识才能够使人的各种经验得以连贯和统整,将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连为一体。在这种意义上,存在感是通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线索。看待一个人,尤其是其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应当视其对自身的感受而定。存在感越强烈,越深刻,个人自由选择的范围就越广,人的意志和决定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责任感。人对自己命运的控制能力就越强,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存在感,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听命于人,不能自由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2 存在的本质 存在的本质就是存在于世。 ①人与世界时不可分的整体。 ②人的存在始终是现实的、个别的和变化的。人一生下来,就存在于世界之中,与具体的人或物打交道。换句话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要现实地接受世界中的一切,也就是接受自己的命运。而且,人的存在始终在生成变化之中,人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朝向未来发展。人在变化中展现出不同于他人的自己独特的经验。 ③人的存在又是自己选择的。人在世界中并非被动地承受一切,而是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并勇于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可能性。 3 存在的方式 ①存在于周围世界之中,目的维持生物性的生存并获得满足 ②存在于人际世界之中,目的在于适应和发展 ③存在于自我世界之中,人类特有的自我意识世界,真正看待世界并把握世界意义的基础。缺乏自我意识,就会导致人际世界的表面化和虚伪化。 4,存在的特征 ①自我核心,指以其独特的自我为核心,自我本身的独一无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接受自我的独特性,在他看来,神经症并非对环境的适应不良,事实上,她是一种逃避,是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企图逃避实际的或幻想的外在环境的威胁,其目的依然在于保持自我核心性, ②自我肯定,指人保持自我核心的勇气。自我肯定是一种生存的勇气,没有它,人就无法确立自己的自我,更不能实现自己的自我。 ③参与,指在保持自我核心的基础上参与到世界中去。罗洛梅认为ie,个体必须保持独立,才能维护自我的核心性,但是,人又必须生活于世界之中,通过与他人分享和沟通,共享这一世界,人的独立性和参与性必须适得其所,平衡发展。一方面。过分的参与必然导致远离自我核心,现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虚、无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顺从、依赖和参与过多,脱离了自我核心,另一方面,过分的独立会将自己束缚住狭小的自我世界内,缺乏正常的交往,必然损害人的正常发展。 ④觉知,指认与世界接触时所具有的直接感受。觉知是自我意识的杰出,人必须经过觉知,才能形成自我意识。 ⑤自我意识,指人特有的觉知现象,是人能够跳出来反省自己的能力。正是有了自我意识,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 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简介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克尔凯戈尔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存在主义。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海德格尔认为,全部的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这是哲学研究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如何揭示这一点,他借用了其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工具。“现象”这个词在希腊文中表示“自行显现”,故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他说:“只有我们不去企图把事物硬塞进我们为其制造的观念的框框中去时,它才能向我们显现自己。”这里是他开始反驳尼采认为知识归根结底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并不能靠强力、靠征服和压制来认识一个客体,而只能任其自然,以此来使它展示出它自己究竟是什么。 哲学主张 1、存在先于本质

《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引言 (2) 一、存在在体验中 (3) (一)荒谬 (4) (二)孤独 (5) 二、自由抉择本质 (6) 三、责任意识 (7) 四、本质在行动中 (9) 五、结语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小王子》中的存在主义哲思解读 人文学院中本024班朱俏 指导老师:周晓波 摘要:法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不朽童话《小王子》永远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引来无数人的不同解读。本文认为在《小王子》形而上的探讨上表现出某些存在主义的哲思,比如荒谬与孤独的存在体验,比如本质的自由抉择,比如责任意识,比如在行动中找寻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些存在主义的意味中,作者反思了成人与成人世界的生存现状,认为正是由于成人早已遗失了儿童的童真特质,才造成了而今的冷漠与隔阂,但同时也表达了这种童真素质在成人世界中回归的可能。关键字:存在主义;《小王子》;存在;本质 Interpretion of Philosophical Idea of Existentialism in The Little Prince ZhuQiao Director: Zhou XiaoBo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French writer Antoine de Saint-Exupery’s grate writing The Little Prince always has a special charm, which attracts incalculable people to read it. This thesis considers that the discussion of metaphysics in The Little Prince shows some philosophical idea of existentialism, for example, the existence of absurdity and loneliness, the free choice of essence, the re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looking for relations with other people in action. Pondering on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adult and the existent condition for the adult, thinking that because of the loss of innocence, there is indifference and estrangement among adults, meanwhile there is also some possibility for the return of innocence in the adults’ world. Key Words: Existentialism; The Little Prince; existence; essence 引言 在儿童文学的万籁星空中,法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现代童话《小王子》①永远是那颗散发着璀璨光芒的恒星。它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存在,因为它突破了儿童文学作品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定位——它所吸引的更多的是成年人士的眼球。这一独特现象在于,在《小王子》这个童话中孕育了一种现代人的生存体验和生存哲学。正是其中对现代人生存和处境的反思与探索拨动了千千万现代成年人心中的那根弦,使他们的心为之颤动与鸣响。圣·埃克苏佩里不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家或文学家,但他的这部不朽童话却与当时正在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的某些内蕴相吻合。可以不夸张地说,《小王子》对存在主义哲学做了一次直白又深刻的注释。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是20世纪西方文化中曾经煊赫一时的名词,并且在二战后的十几年中,它作为一种思想倾向,体现在西方的哲学著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主义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的思想。其中,处境意识与生存意识是最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意义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意义 摘要:在童话《小王子》中,作家大量运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创造了 多个意义丰富的意象,从而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书中纷繁的意象,并结合主人公小王子的历险经历及作品的创造背景,来分析《小王子》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解读作品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小王子》;童话;意象;象征意义 《小王子》是法国当代一部著名的童话,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为大人们所写的童话故事。这是迄今为止,继《圣经》、《可兰经》之后,发行量最大的书,也是译本最多的法国文学名著。法国作家莫洛瓦揭示了其中奥秘:“在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蕴涵着一整套哲学思想”,二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①这种象征意义主要是透过书中的意象,运用隐喻的手法体现出来的。 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中创造了众多的意象,如小行星B612,猴面包树,落日,玫瑰花,国王,酒鬼,商人,爱慕虚荣者,灯和灯夫,地理学家,蛇,狐狸,沙漠,井,小王子,飞行员等等。这些意象所处的地域,可以把它们分为四组:B612小行星意象群,行星意象群,地球意象群,小王子于飞行员意象组。现在,我们来一一分析各组意象。 一、B612小行星意象群。这一组的意象主要有小行星B612,猴面包树, 落日,玫瑰花,火山。小行星B612是一个简单却美好的所在。这是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行星,就连它的发现也是那么默默无闻。作家赋予这颗小行星一个极为戏剧性的出场。它是被一个土耳其的科学家发现的,可是由于这位科学家穿着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土耳其服装,没有相信他的发现,小行星B612被众人忽略了,而当这位科学家穿着让人重视的西服再次发表演说时,人们终于相信了B612的存在,作者用戏谑的笔调,讽刺着大人们的以衣冠取人的虚伪,这种虚伪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放大,一个行星的存在与否竟然由一件衣服来决定,这样的世界让人感到悲哀。无论是作家所处的时代或是我们身处的现代,这种现象都值得人们反思。大人们记住了小行星B612是因为它的编号,而非它的具体形象,社会已经被符号化了,大人们只关注抽象的符号,具体可感的事物反而无人注意。你告诉大人们你新交了一位朋友时,他们不会问实质性的问题,不会问:“他的声音好不好听?他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有没有收集蝴蝶?”他们只会问:“他有几个兄弟姐妹?他父亲赚多少钱”一类的问题。就像大人们想象不出一栋窗户上缀满天兰葵,屋顶上栖息鸽子的粉红色的砖砌的房子有多美,你只有告诉他们那房子高达十万法郎的价格,他们才会发出由衷的赞美——他们赞美的其实不是房子,而是房子的价格;就像他们关心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朋友的出身一样。只有利益才能够打动他们,只有金钱才能让他们展露由衷的笑容。大人们的世界是异化的世界。“异化已经变成为大多数的命运,特别是那部分人数愈来愈多的居民的命运,这部分人主要不是与机器打交道,而是与符号和人打交道。说起来职员,商人和行政官吏在今天的异化程度,甚至超过熟练的手工劳动者的异化程度。”②这样的世界,小孩子是无法懂得的,太过于复杂,也许,大人们自己也已经渐渐地不懂得了。相对来说,小行星B612就简单得多。它很小,只有一些开单瓣

《小王子》问答题

选择题 1、六岁时,作者想成为( C ) A 飞行员 B 作家 C 画家 2、作者失事(出故障)于( A ) A 撒哈拉沙漠 B 戈壁沙漠 C 科罗拉多沙漠 3、小王子说好的那幅画画的是( B ) A 长角的绵羊 B 箱子里的绵羊 C 超级绵羊 4、根据作者的说法,谁发现了(小王子所在的)星球( A ) A 土耳其天文学家 B 匈牙利天文学家 C 埃及天文学家 5、大人们喜欢( B ) A 解释 B 数字C演讲 6、小王子从哪里来( C ) A 开满鲜花的星球 B 广袤荒凉的星球 C 只比一幢房子大一点的星球 7、有天小王子看日落看了(C ) A 三次 B 二十三次 C 四十三次 8、小王子喜欢( A ) A 一朵花B一只绵羊 C 一颗星星 9、花儿用什么折磨小王子( B ) A 她的冒失 B 她的虚荣心 C 她的苛求 10、小王子离开时,花儿对他说:( C ) A 如果你走了,我会死的。 B 请你不要离开我! C 请你原谅我。要努力幸福啊。 11、国王任命小王子为( AC ) A 司法部长 B 将军 C 大使 12、谁是国王的唯一臣民( B ) A 一只老猫 B 一只老鼠 C 一条老狗

13、爱虚荣的人戴着帽子( B ) A 为了遮阳 B 为了在人们喝彩时致意 C 因为他觉得很合适 14、酒鬼喝酒是为了忘记( C ) A 他的烦恼 B 他的悲伤 C 他的羞愧 15、商人在数( A ) A 星星 B 钞票 C 蜜蜂 16、商人反复说着:( B ) A 我时间很紧 B 我很严肃 C 我很忙 17、点灯人生活中喜欢( C ) A 熄灭路灯 B 看星星 C 睡觉 18、对于地理学家,一个好的探险者应该( B ) A 有所发现 B 品行好 C 做笔记 19、小王子的星球上有多少座火山( A ) A 两座活火山,一座死火山 B 一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C 两座活火山,两座死火山 20、地理学家建议小王子去看哪个星球( A ) A 地球 B 火星 C 金星 21、小王子在穿越沙漠时( B ) A 没遇到任何人 B 只遇见一朵花 C 只遇见一支沙漠商队 22、在听到回声时,小王子心想( C ) A 他终于找到一个朋友了 B 他很孤单 C 地球人缺乏想象力 23、小王子觉得沙漠因何而美丽( B )

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如下: 1、主观意识决定存在 存在主义者否定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认为只有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现实永远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的。萨特宣称:“存在”即“自我”,“存在先于本质,换言之,必须以主观性为出发点。”这就是说,客观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存在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作对,时时威胁着“自我”。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有一句存在主义的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狱。”存在主义者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在他们看来,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来临,无所谓对死亡的恐惧;而人能知道自己终究不免一死。因此,他们认为,存在的过程,就 是死亡的过程,从而得出了“存在”就等于“不存在”的悲观主义的结论。 3、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 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 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4、消极的处世态度 存在主义者曾经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是消极 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现实的丑恶,看成是世界上永恒的荒谬,鼓吹人生虚无,活 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存在主义既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又宣扬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在“自由”的

对《禁闭》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地狱”中拷问人性 ——对《禁闭》的存在主义解读 袁雪琪10300270072 法学 [关键词] 萨特境遇剧存在主义 《禁闭》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戏剧家萨特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蕴含了萨特丰富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独幕剧。该剧本将整体情境设定为“地狱”。地狱中的三人——加尔塞、伊内丝、艾尔黛丝——共处于“一间陈设为第二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放置着的仅是三把躺椅、一尊铜像、一把裁纸刀。在这样一个异境中,在现世中已沦为罪人的三个死人仍旧保持着罪恶的原欲,“像旋转木马似的一个追逐一个”,无休止地角逐和斗争,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样一个地狱里,没有尖刀刑具,没有皮肉之苦,只有彻夜通明的灯光和永不困乏的眼皮。三个人永远生活在其余两人的目光之下。那目光就是禁锢、就是折磨、就是永远无法逃脱的地狱。最后,他们终于领悟到——地狱中根本不需要其余的刽子手,“他人就是地狱”。 “他人即地狱”彰示了萨特的人际关系理论。而后世研究学者也大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对该句的内涵解读上。萨特曾因法国天主教派断章取义的浅陋解读而辩解,他强调:他人即地狱是基于个人与他人的恶化关系的前提的,“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观之中国学者的研究,其观点都大致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相对自由,强调自我与他人的相互性。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自由,个人自由必须通过他人实现。谁为了个人自由恶化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谁就将受地狱之苦。二是“杜梅萨之眼”,自为存在的我由于他人的目光注视而僵化。作为意识主体的个人与同样作为意识主体的任何其他个人的他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敌对的。所以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也将受地狱之苦。 不得不承认,“他人即地狱”是当今人类的普遍的境遇。而你的选择就是你的人生。除了萨特的人际关系理论,我还想从更微观的角度解读《禁闭》对人性

小王子人物分析

小王子分析 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地孩子般地灵慧. 玫瑰:不懂爱情且略有“矫情”地花儿.她地内心爱慕、依赖、渴望着小王子,但是自身性格地缺陷却使她不能完全表达自己对小王子地情谊,导致小王子出走.但在离开地日子里,小王子内心一直存在着花儿.她与小王子之间是共度过长久时间地陪伴,象征着令人烦恼但又美丽地爱情.b5E2R。 国王:国王是小王子在离开自己地星球后拜访地第一个小星球上仅有地居民.这个国王称自己统治所有一切,他地统治必须被尊敬和不容忤逆;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徒有虚名,他只能让别人去做别人自己想做地事.p1Ean。 爱虚荣地人:爱虚荣地人居住在小王子访问过地第二个星球.他坚持要大家崇拜他.爱虚荣地人对别人地意见充耳不闻,他听见地只是一片赞扬声.DXDiT。 酒鬼:酒鬼是小王子离家后遇到地第三个人.王子问他为什么整天喝醉着酒,酒鬼回答说是为了忘记自己感到难为情地事,什么事让他难为情呢?因为整天喝醉酒.RTCrp。 商人:商人是小王子遇见地第四个人,一个滑稽地大人.他坐在那里为属于自己地星星计数,忙得连抬头时间都没有.他认为他拥有星星,使他富有.可是,他对星星没做过任何有益地事.尽管小王子已见过怪得没治地大人,但商人是小王子唯一批评过地大人.5PCzV。 点灯人:点灯人是小王子遇见地第五个人,也是一个较复杂地形象.点灯人起初好像是另一个行为荒谬地大人;然而他地无私奉献精神得到小王子地赞叹.点灯人是小王子到地球之前,唯一一个被他认为可以做朋友地大人.jLBHr。 地理学家:地理学家是小王子在到达地球之前见到地第六个人,也是最后一个.地理学家看上去好像很有学问,他知道哪里有海洋、河流、城市、山和沙漠.但他不了解自己所在地星球,并拒绝自己去勘探,因为那是勘探工作者地事.他劝告小王子去访问地球,因为地球遐尔闻名xHAQX。 蛇: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地第一个人物;也是他最终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诉小王子自己在人间很孤独,使小王子认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诉小王子自己掌握着生命地谜.还告诉小王子,他之所以谜语似地说话,是因为他知道所有地谜底.在书里,蛇好似一个绝对权威,一个永恒地谜.LDAYt。 只有三枚花瓣地沙漠花:三枚花瓣地花孤独地长在沙漠里,偶尔看见商队从旁走过,她就错误地告诉小王子,地球上就这么六七个人,他们没根,他们就是那样地孤单,没有依靠,随风飘落Zzz6Z。 玫瑰园:小王子看到一座盛开地玫瑰园时,他非常伤心.因为他地玫瑰对他说谎说她是宇宙中一朵独一无二地花.不过,在狐狸地引导下,小王子认识她们和他地玫瑰虽然类似,但因为他给他地玫瑰盖过罩子,因为他给她竖过屏风,因为他给她除过毛虫,因为他听过她地埋怨、吹嘘,甚至她地沉默,所以他地那朵玫瑰在世上是惟一地.dvzfv。 扳道工:小王子在地球遇见扳道工,扳道工调度着来来往往地火车,火车载运着对自已呆地地方永远不会满意地大人们.他同意小王子地观点:孩子们是唯一懂得欣赏和享受火车奔驰地美地人.rqyn1。 商贩:小王子在地球上遇到地这个商贩是贩卖解渴药地.吃了这药就不需要再喝水,这样一来,一星期可节省五十三分钟.象征着现代世界因过分强调省时而走歪道捷径.Emxvx。 狐狸:小王子在沙漠见到狐狸.虽然狐狸在两人中显得更有知识,但聪明地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他使小王子明白什么是生活地本质.SixE2。 天文学家:在第四章提及地这个土耳其天文学家,在年通过望远镜首先发现了一颗叫地小星球,叙述者相信小王子来自这颗星球.当土耳其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国际天文会议上论证他地发现时,没人相信他因为他地土耳其服装.数年后,他穿着一套雅致地西装又做了一番相同地论证.这次,大家附和了他地意见.土耳其天文学家地两次不同待遇揭露了无知人们地恐外症和狭隘民族主义地危害.6ewMy。 经典语录和其中地处世哲学: 人和人之间 对我来说,你无非是个孩子,和其他成千上万个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无非是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驯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