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置的经典颜真卿_颜勤礼碑_辨伪

被误置的经典颜真卿_颜勤礼碑_辨伪
被误置的经典颜真卿_颜勤礼碑_辨伪

《颜勤礼碑》(又称《颜勤礼神道碑》、《夔州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乃唐代大书家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撰立,曾经宋人著录,其后则湮没无闻。民国十一年此碑重经发现,现藏西安碑林(图1)。因此碑晚出,未经磨泐重刻(传世颜碑中磨泐重刻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几乎尽失原貌),而且是颜真卿暮年(七十一岁)书迹,所以自发现以来,即被誉为“神物”。其后迭经传扬,更是被当作颜氏的代表作,入选了无数经典书帖系列,以致与《多宝塔碑》一起成为初学者学习颜体的入门典范。然而此碑实存在诸多疑问,惜前人未加细究。庚寅春日,笔者与学生于课间临习颜帖时,发现此碑与颜氏晚年书风颇相轩轾,遂二度赴西安碑林考察,草成此文,希望能揭示此“经典”颜碑的真实状况,阐发颜氏晚年书艺的真正高度,庶使后之学颜者不再误入岐途。

一. 著录状况

《颜勤礼碑》著录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七,系树碑纪年为唐大历十四(779年)年,欧阳氏或见过原碑或据拓本,故所定年代必有根据(朱关田《颜真卿年谱》亦依此)。著录未对此碑的具体状况有所论及。其后则北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八?跋尾十八“《唐颜勤礼碑》”条有记载:

“右《唐颜勤礼碑》,鲁公撰并书。元

间,有守长安者,后圃建亭榭,多辇

取境内古石刻以为基址。此碑几毁而

存,然已摩去其铭文,可惜也。”可知

此碑于北宋元间遭受破坏,被磨去铭

文。然而铭文即可以是碑文文字的总

称,也可特指碑文中的铭文部分,由于

赵氏此段著录语焉不详,因此从中无法

确知被磨去的是碑文文字还是仅指碑文

中的铭文部分,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赵氏未记录此碑的树碑纪年,可知其所

见者已遭磨损。

赵氏著录之后,南宋佚名《宝刻类

编》卷二“颜真卿”名下有“《夔州都

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其下小字注云:

“曾孙撰并书,越。”记此碑存于越州。

如记载无误,则宋时或曾翻刻此碑于越

州,然此翻刻之碑亦未见后人论及。

其后元、明二代未见任何有关此碑

的记录,明代安国所刻之鲁公文集亦未

收录此碑碑文。清代则嘉庆年间纂修的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一“秘书省著作

郎夔州都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条

始收录碑文文字,当为存世最早者①。碑

文恰至“铭曰”而止,阙其后铭文部分

以及最后的树碑纪年,据此可知赵明诚

著录所云“已摩去其铭文”,当包括此

碑末尾的铭文部分(包括铭文之后的树

碑纪年)。虽然《全唐文》中未注明此

篇碑文的来源,但此书之修纂可谓集全

国之力,很可能当时编纂者收集到了此

碑元后的缺铭拓本抑或是传录文字。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刊行的黄本

骥《三长物斋丛书》,收录有其编订的

《颜鲁公集》三十卷补遗一卷,此集收

辑鲁公诗文颇为详备,卷八亦录有此碑

文字,除个别黄氏意改之字外,与《全

唐文》相同,当是从中辑出。民国九年

(1920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中华书局陆续排印《四部备要》,集部

所收之《颜鲁公文集》即据黄氏三长物

斋本刊印,内容亦与之一致。

由此可知,《颜勤礼碑》自赵明诚

著录后,原碑久佚,直至民国年间重

出;而碑文的文字内容也要晚至清代嘉

庆年间编纂《全唐文》,方能广泛地为

人所知。

二.碑文错讹

现存《颜勤礼碑》中间断裂,四面

环刻,存颜书三面,碑阳十九行,碑阴

二十行,行皆三十八字。左侧五行,行

三十七字。碑阳、碑阴及左侧之颜体书

迹基本上完整无缺(除碑阳中间断处缺

一、二字外),碑阴文字正好截至“铭

曰”二字为止,其后的铭文部分则为空

缺。碑右侧则未存颜书字迹,当即被磨

去铭文及树碑纪年之位置,其上部现有

诗句二行,下方则为民国宋伯鲁题跋,

这一切似乎与上述文献记载颇相吻合。

被误置的经典

颜真卿《颜勤礼碑》辨伪

□吴 敢

Wu Gan

Yan Qinli Stele Inscription was wrote by calligrapher Yan Zhenqing and vanished late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was found and placed in Stele Museum of Xi’an. The paper distinguished it and argued it is counterfeit stele made by the peopl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 istinguish of Yan Qinli Stele Inscription Wrote by Yan Zhenqing

祐祐

然而笔者将现存《颜勤礼碑》的碑文文字(残缺文字依据民国出土时拓本)与最早著录此碑文字的《全唐文》文本相较,发现二者有着不少文字上的出入:如“文苑有传”,《全唐文》文本作“文学有传”;“齐书黄门传”,作“学书黄门传”;“幼而朗晤”,“晤”作“悟”;“滁、沂、豪三州刺史”,“豪”作“濠”;“会宗,襄州参军;孝友,楚州司马”,“孝友”作“考”;“楚毒参下”,“参”作“惨”;“长卿、晋卿、

卿、充 、质,多元禄早世”,“卿”作“”;“父开土门”,作“又开土门”;“季明,子 、沛、翊、颇”,“翊”作“诩”,少“颇”字;“,好五言”“

”作“颖”;“顶,卫尉主

簿”,“顶”作“项”;“贻谋有裕”,少一“裕”字;“锡羡盛时”,“羡”作 “美”;“婴孩集蓼”,“蓼”作 “慕”等等。

有些异文足以昭示文本的正确,而碑刻中却存在严重的失误:如碑刻记载颜真卿堂兄杲卿遇害后“赠太子太保,谥曰忠”(图2),而文本中有关颜杲卿封谥的记录却是“忠节”二字,而不是单字的“忠”字。关于颜杲卿的谥

号,《旧唐书》卷一八七下本传中未载,而《新唐书》卷一九二本传则有详细说明:“乾元初,赠杲卿太子太保,谥曰忠节,封其妻崔清河郡夫人。初,博士裴郡以杲卿不执政,但谥曰忠,议者不平,故以二惠谥焉。”由此可知关于杲卿封谥虽然起初曾有不同意见,然而乾元初年最终获准的封谥是二字的“忠节”惠谥,而不是单字的“忠”。对于这样显示朝廷殊遇与家族荣誉的重要细节,颜真卿显然不会出现漏字的失误。而且无论早于《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所立的 《颜元孙碑》(大历七年)、《颜杲卿碑》(大历九年)还是晚于《颜勤礼碑》的《颜氏家庙碑》(建中元年),对于颜杲卿谥号的记载一律都是“忠节”二字谥(图3),足以证明在这期间也绝不可能出现改谥的状况。所以根据这一个缺漏的谥字,实际上即可判定此碑必为伪刻。因为这个漏字,正是作伪者为免因果恶报而故意露出的破绽(有学者将这样的破绽称为伪作特有的标记—“赝记”)。 另如碑刻中记载颜思鲁兄弟与温大雅兄弟事迹,云“事具唐史”(图4),文本中“唐史”则作“国史”。晚一年

图1 颜勤礼碑图2 《颜勤礼碑》颜杲卿“忠”字封谥

图3 《颜家庙碑》颜杲卿“忠节”封谥图4 《颜勤礼碑》“唐史”

邠邠邠

图5 《颜家庙碑》“国史”

图6 《颜勤礼碑》“世”字未避讳图7 大字《麻姑坛碑》“世”字缺笔避讳

图8 《颜家庙碑》“世”字缺笔避讳图9 碑右侧诗句

所立的《颜氏家庙碑》中所述颜氏世系,内容与《颜勤礼碑》颇多相同,此处记载亦为“国史称温大雅在隋与思鲁同事东宫……”(图5)。颜真卿追述祖先世系,为表郑重与征信,所据史实皆称历朝正史书名(如《颜氏家庙碑》记载颜见远“事见梁周北齐书”,颜协“事见梁书”,颜之仪“事具周书”等等),而称唐朝史官所修正史则为“国史”,盖此时唐朝未亡,不可能有定名的唐代正史。而碑刻中径以“唐史”称之,此亦一大破绽,可知其必出后人所为。笔者查得清代黄本骥所编纂三长物斋本鲁公集中此处正作“唐史”,此字盖黄氏为免后人不明“国史”二字的明确所指而意改。《颜勤礼碑》之作伪者当是沿袭黄氏所改,而未加细审。据此亦可判断此碑之伪造时间必在道光年间黄氏本鲁公集刊行之后。

此外,《颜勤礼碑》中还存在着未避唐讳的错误:如“长卿、晋卿、卿、充 、质、多无禄早世”之“世”字(图6),为唐太宗名讳,而碑刻中径直书之而未避。有唐一代,讳律甚严②,而且颜真卿出身礼法世家,《颜氏家训》于“风操篇”中曾论及南北朝避讳的状况,作为颜氏贤子孙,对于此等关乎风操的礼法必当遵从。存世颜碑,无论早于此碑的大字《麻姑仙坛记》(大历六年),还是晚于此碑的《颜氏家庙碑》(建中元年),凡遇此“世”字(图7、8),皆缺笔避讳,实可证颜氏真碑必当避此讳字③。清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卷十五曾记录有唐一代书家,如怀仁、褚遂良、陆柬之、钟绍京、宋儋、颜真卿、柳公权等人避写“世”字的细节差异:“(唐)太宗之讳……诸书家书“世字”……颜真卿作‘’”,其记载颜书“世”字之缺笔避讳,正如上述二碑。

三.发现经历与被忽视的细节

关于《颜勤礼碑》的发现经历,碑右侧民国十二年(1923年)宋伯鲁④的跋文中有所涉及:“大唐夔府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曾孙鲁郡公真卿撰并书。民国十一年壬戍十月之初,何客星营长获之长安旧藩府库堂后土中,石已中断,上下皆完好无缺泐。案此碑久无知者,仅见于六一集古录及题跋,意赵宋时尚盛行于世,元、明后陵迁谷贸,此碑埋没长安城中垂千年,后之金石家不特未赏寓目,并其名亦鲜知之者。此碑

立于大历十四年,时公年七十五(实为七十一,宋氏误算)。家庙碑立于建中元年,仅隔一岁。二石皆在长安,而一隐一显,岂亦有数存乎其间耶?欧公尝曰:颜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愈可爱。山谷亦云:鲁公书奇伟秀拔,奄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宜为后人所宝也。客星酷耆金石,得此喜而不寐,拓以见示,属识颠末其旁,以见神物之出,初非偶然也。客星河南宜阳人,名梦庚,今官省长署卫队营营长。癸亥孟春禮泉宋伯鲁跋。”然而宋氏题跋中的相关文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无法知晓那位“酷嗜金石”的何客星营长缘何竟能在“长安旧藩府库堂后”的“土中”

发现此碑。另一则材料或许可以补充说明发现的缘由与大体过程:“1922年10月,刘镇华任陕西省长时,修葺省长公署(位于今西安鼓楼以东及东北一带),曾命其卫队营长何孟庚负责施工。施工中,工人在拆除旧房舍、整修地基时,忽然在地下数米深处掘出古碑一通。酷爱金石的何孟庚仔细辨认后,确认此碑就是湮没千年的《颜勤礼碑》,碑石虽已众中间断裂,但上下皆完好无损……”⑤,但也未指明何氏是否亲身经历发掘的过程。不少伪刻的现世往往会伴随着一些故事,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仅凭以上的讲述或许已无法细究。对于这“埋没长安城中垂千年”之后突然现世的《颜勤礼碑》,何、宋二人欣喜之情显然大过细心求证,遂贸然断定其为复出“神物”,后之学者亦再未加深究,沿袭其说至今。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宋氏在跋文中未予以提及,那就是现存碑之右侧、宋氏跋文之上刻有“忽 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二句诗,字迹为行草书(图9)。在许多关于此碑的出版说明文字中,都认定此诗句乃“宋人刻”,且均未说明诗句的作者以及判断的理由。然而诗句的作者实非宋人,笔者查得乃是唐代的知名文人兼书法家沈传师(769-827年),诗题则为《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此诗乃沈氏的名篇,是其游览湖南岳麓山二寺后所赋,并且还题写

图10 《颜勤礼碑》字形

图11 大字《麻姑坛碑》字形

图12 《李玄靖碑》字形

图13 《颜家庙碑》字形

于道林寺中,书迹遒劲妙绝⑥。此二诗

句,有关《颜勤礼碑》的著录中均未提

及,细观诗句的书写风格,全然不似宋

人,却有着元代赵孟 书风的明显影

响,如“忽 ”、“朔雪”等字,均颇

近于赵体,当系学过赵字的后人所为。

值得注意的是“ ”字的上部“敬”字

缺写末笔,因为这个“敬”字是宋太祖

之祖父翼祖简恭皇帝赵敬的名讳,是一

个众所熟知的宋讳字。作伪者故意刻了

这二句诗句,就是为了使人发现这个避

了宋讳的“ ”字,从而相信这是宋人

所题。殊不知一来是在书写风格上暴露

了学赵的痕迹,二则也无法解释一个由

此衍生的问题,那就是为何宋人竟会在

如此重要的颜碑上刻写内容与之了不相

关的沈氏诗句?作伪者原以为添加了宋

讳字的佐证,更容易使人相信此通颜碑

是旧碑原刻,殊不知其结果却是欲盖弥

彰,反而露出了破绽。

四.书写风格与颜真卿晚年书风不

符,艺术水准相去霄壤

颜真卿所书碑刻,与《颜勤礼碑》

撰立时间相近的,前后皆有可靠的作品

可作比较:早二年有《李玄靖碑》(大

历十二年),上海图书馆藏有宋拓孤

图15 大字《麻姑坛碑》“玄宗”二字

图16 《李玄靖碑》“玄宗”二字

图17 《颜家庙碑》“玄宗”二字图18 《颜勤礼碑》“隶书”二字图19 《李玄靖碑》“隶

书”二字

图20 《颜家庙碑》“隶书”

二字

图14 《颜勤礼碑》“玄宗”二字

本;晚一年则有《颜氏家庙碑》⑦(建中元年)。并观此三碑,则《勤礼碑》与其它二碑的差异极为明显:就结体而言,《颜勤礼碑》字形较修长,而且字体大小较匀称,显得规整拘谨;而其它二碑的结字均呈宽扁状,字之大小错落,一任自然,颇具生动朴拙意致。事实上,从大字《麻姑仙坛记》(六十三岁所书)到《李玄靖碑》(六十九岁所书)以至《颜氏家庙碑》(七十二岁所书),颜真卿晚年的结字呈现出越来越趋于方扁的演化轨迹,而且极具变化,往往不按结字的常法,强调顺势而成,颇得天真。《颜勤礼碑》修长的字体,拘谨少变的程式化结构,显然并不符合颜真卿晚年的结体演化(图10—13)。 至于用笔方面,《颜勤礼碑》与前后二碑相比,更是高下悬绝:《勤礼碑》笔划粗细差别异常明显,横划往往显得过于纤细,而且用笔时有偃侧之处,在颜书极具代表性的笔划—波划(捺脚)中尤为明显,因而显得浮薄轻滑;而另外二碑则在用笔上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笔划较均匀,并无明显的粗细差异,而且笔力沉厚圆劲,多用篆籀之法,深得“屋漏痕”之旨,不愧“筋书”之称(图14—23)。

如果不是先入为主地受到“《颜勤礼碑》是经典颜书”这类观念的误导,相信会有很多人发现此碑在书写高度上的不足。《颜勤礼碑》呈现的是经过规范化、程式化的颜体风格,它消解了颜书的生动变化,降低了颜书的真正高度,却夸张加强了颜体的一些特征与指向,它所呈现的正是颜真卿书法经过后世不断的功能性应用而产生的异化,在后世众多的具有颜体标签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庸俗异化的倾向。五.碑刻工艺上的缺陷

笔者细察《颜勤礼碑》,发现其制作工艺上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列举如下:

1、碑面打磨粗率不平整,且有多处明显下凹:略举几例,如碑阳第十九行“昭甫”二字处及中间碑断处;碑阴横二十三行“千”、“德”“羡”三字处;碑左侧下方“书监”、“据神道”、“义明”等字处(图24),以上所举皆可见明显下洼,其它不平之处尚多。上述各例的文字处于凹陷处,但都大体清晰,其入石深度亦与它处文字相若,由此可见刻碑时碑面即未打磨平整。究其原因,此碑系利用旧碑作伪,而旧碑不免有年久残泐凹陷之处,并且旧碑原有文字的镌刻深度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遂使打磨后呈现多处不平。作伪者显然也未精心要求整个碑面的统一平整,由此亦可看出此碑制作时的仓促与粗糙。

2、界格不明,且字迹多有越出横界

图21 《颜勤礼碑》“篆籀”二字图22 《李玄靖碑》“篆籀”二字图23 《颜家庙碑》“篆

籀”二字

图24 碑面下凹局部

图25 《颜家庙碑》整齐的界格与匀

称书写

线外的现象:《颜勤礼碑》制作工艺的粗糙还明显表现在界格的刻划上。同在西安碑林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界格的刻划均方整明晰,且文字都书写在方形界格之内,其中《颜氏家庙碑》因晚年字迹丰肥,偶有笔划触及界框之处,但也绝无笔划越出界框而覆盖在框线之上的现象(图25)。而细观《勤礼碑》,全碑字迹明显,却看不到严整明晰的方形界格,纵向的界线几乎完全消失,只在局部上剩有几条横向的界划痕迹(笔者认为应是旧碑原有界划,未曾打磨干净而遗留下的痕迹),而且文字并不遵循界格的限制,多有写出其外者,如碑阳横三十六行“年”字;碑阴横十一行“秀”“实”二字、碑阴横三十七行“荆”“蛮”、“外”三字(图26—28)等等。由于没有方形界格的界限,因此此碑不少字迹呈现出上下错落的状态。笔者考察此碑时,恰逢一导游向观众介绍此碑,说“此碑远看还是有点杂乱无章的”,这是不谙书法之人最直接的观感,事实上也确如其言。

3、此碑的工艺也与其它一些可靠的颜碑有明显差异:如同在西安碑林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均为双刀深刻,其镌刻痕迹呈现明显的锲状“V”字形,且能用斩截的刀痕忠实地表现出书写笔意。《颜氏家庙碑》对于颜体标致性笔划—捺脚的镌刻,甚至能用两个不同的平面表现出用笔的微妙变化(图29),可见其镌刻技艺的精湛。而《勤礼碑》则显非双刀深刻,其痕迹也不是上宽下窄的锲状“V”字形,而是呈现为上下宽度一致,底部为一个平面而非一条线(图30),笔者怀疑是由某种工具碾磨所致,而非镌刻而成,其制作工艺显然与唐代碑刻不符。

除了制作工艺的缺陷外,此碑还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缺少碑额文字。此碑有碑额(从碑额的形制与盘龙纹饰来看,应确为唐代之物),而且保存完好,但其署额的圭形框内却空白无文字。据笔者观察,其上有打磨痕迹,当是被人有意磨去原有文字。所以从侧面观看,圭形框面要比下方碑文面低浅。碑阳圭形框之下部尚残留有一些模糊的阴刻花纹,似为人物形象,可惜已无法确认。

诸多无法解释的疑问与种种细节上的失误,足以证明《颜勤礼碑》是利用旧碑仿造的伪刻。其表露的颜体书风带有明显的类型化、程式化的特点,宋以来众多的颜体书籍板刻以及明清馆阁颜体书家的作品也大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向。这种类型化、程式化的书体,具有一望可知的典型性与归属性,有时反而会被误认为是原初的经典风格,《颜勤礼碑》伪刻百年之间逐渐被后人误置为颜书经典,正是这样的一个明显例证。

注释:

①《全唐文》乃董诰等人奉敕官修的唐文总集,编纂时间为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年)。

②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避讳至唐尤严……“世”字在偏旁亦讳之……”。

③存世颜碑中亦有经后人剜刻,而将“世”字缺笔补齐者。宋刻颜帖,如《忠义堂帖》、小字本《麻姑仙坛记》,皆不避“世”字唐讳。

④宋伯鲁(1855—1932年),字子钝,号芝田、心太平轩老人等,陕西澧泉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曾参与戊戍变法。工诗善书画,曾主持修篡《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著述甚富。

⑤见《颜勤礼碑再造了一个“碑林”》,《三秦都市报》2007年8月7日版,转引自“海客谈瀛洲”之“《颜勤礼碑》考证资料辑录”(https://www.360docs.net/doc/467471440.html,/s/blog_4b013c2401009ejs.html),此条资料的确切来源及其可靠性不详。

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卷》卷十七:“苕溪渔隐曰:六一居士谓沈传师游道林、岳麓寺诗,题云《酬唐侍御姚员外》,而二人之诗不见,不知何人也。独此诗以字画传于世,而诗亦自佳。蔡宽夫谓唐扶者,即沈传师所谓唐侍御也。诗语秀拔,余已于《丛话》前集载之矣。今但录传师诗于左方:‘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为开楚国富山水,青嶂逶迤僧家园。舍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碧波回屿三山转,舟槛缭郭千艘屯。华炉躞蹀绚砂步,大旆错综辉松门。 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相重古殿倚岩腹,别引新径荣云根。目同伤楚虞帝魂,多情思远聊开樽。危弦细管逐歌扬,画鼓绣靴随节翻。锵金七言凌老杜,入木八法蟠高轩。嗟余绝倒久不知,忍复感激论元元。’又《东皋杂录》云:潭州道林寺沈传师亲书诗版,遒劲妙绝,与今石本远矣。又有欧阳询书‘道林之寺’四大字额,笔势欲飞动。”

⑦《颜氏家庙碑》碑阳及两侧保存较完整,碑阴则为宋人重刻(〈清〉王

澍《虚舟题跋》卷六)。

图26 《颜勤礼碑》界线与字迹逾线局部一

图27 《颜勤礼碑》界线与字迹逾线局部二图28 《颜勤礼碑》界线与字迹逾线局部三

图29 《颜家庙碑》之镌刻细节

图30 《颜勤礼碑》之刻字细节

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重点演示教学

临习颜真卿《多宝塔 碑》重点

如何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 2009-01-14 21:06:32| 分类:书法理论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樊建峰·雨山(書言道) 樊建峰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到西安碑林,为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字体略显稚嫩,结构偏紧而中心偏上、用笔较侧斜单薄,没有后期那种绵里藏铁、看似平直、粗肥而实劲挺的风味,明显透出有学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的痕迹。如果要想学到颜真卿晚年独特的颜体风格,此碑并不适宜;但此碑也有它习气不重、笔力强健、结构严谨的优点,单从学习笔力与结构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碑。 一《多宝塔碑》的笔法: 《多宝塔碑》的笔法瘦劲、多骨少肉而不丰腴,这是与颜真卿晚年碑帖最主要的差异,但横细竖粗的写 法此碑已经有了。 1 横 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2 竖 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 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3撇 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竖撇到下部向左拐弯撇出,要注意弧度自然。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4捺 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 (撇)出的写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word打印版)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拓本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https://www.360docs.net/doc/467471440.html, (图片选自《弈潮堂》[https://www.360docs.net/doc/467471440.html,)

附录:《多宝塔感应碑》拓本散记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陈西安碑林(图1)。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碑文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发愿兴建多宝塔的过程及有关佛事。唐玄宗曾为立塔赠银50万、绢上千匹。楚金禅师死后,唐玄宗特派使者吊唁,监护丧事,并亲自书写了塔额。佛教在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于此可见。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字清臣。幼承家学,刻苦自励。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时,为平原太守,历迁刑部尚书、太子太师。他立朝正色,刚而有礼,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日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敌所害。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真卿一生书碑甚多,西安碑林即藏《多宝塔碑》、《臧怀恪碑》、《郭家庙碑》、《争座位帖》、《颜勤礼碑》、《马璘残碑》、《颜氏家庙碑》7种。而《多宝塔碑》为其所有碑版中年代最早者,乃颜真卿44岁时作品。明孙〓有跋云:“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图2)、33行“王可托”之“托”字稍损。 明中期拓本,14行“天文挂搭”之“挂”字上“土”部完好,24行“方寸千名”之“千”字完好。 明末清初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归”字完好,“我”字左上半泐(le,石头风化而形成的纹理)。32行“佛知见法为无” 6字、32行“空王可托本原同归” 8字、末行“大夫行内侍赵思” 7字皆存。 乾嘉拓本,9 行“阴以金鎚”之“金”撇笔未泐。33行“千帙发题”之“千”字竖笔完好。 早期原拓应注意31行“力”和15行“凿”是否经过涂墨。从图1可见该碑末4行中部偏下约在清康熙间磕损一大块,“明末清初拓本”所述31~34行存诸字此后皆损。如见以上诸字未损,应细审。如为原石所拓,则拓本年代不晚于清初,但大多数为翻刻本。清晚期至民国,西安碑林周围碑帖铺甚多,各家多以石翻刻《多宝塔感应碑》等。其裱本传今也百年上下,品相颇陈旧。曾有一友藏有两本,欣喜相告,所藏“归我帝力”之“力”、“凿井见泥”之“凿”均完好,当为宋拓。送至碑林博物馆我的办公室,及展读之,一本较瘦,一本略肥,大形皆在,但不能细写。如肥本(图3)首行“多宝塔感应碑”之“感”右上一点与横画脱离(原刻相连)、15行“凿井见泥”之“见”末二笔与右竖互不相连(原刻相连)等,点画多不到位,当为晚清民国翻本,特以故宫博物院藏宋拓(图4)与该翻刻本对刊,供大家比较。碑帖鉴定没什么秘诀,就是与不同时代的原拓一笔、一画、一个石花细细比较,切不可一看“差不多”,就定为原拓甚至宋明古拓。《收藏》俱乐部会员江西詹先生来稿,说:“笔者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碑学资料,拜访了许多碑学专家和书法界、收藏界的名家,认为我手中的这本《多宝塔碑》拓本(图5、6)是宋拓本。”实际上詹先生所藏也是一个晚清民国翻刻本。其本较原碑宋拓为瘦,枯槁无神,无有原碑丰壮精悍的神韵。与前述翻刻本(图3)一样,此本点画多不到位,如首行“感应碑”之“感”右上点,笔者细审不同时代原拓及原碑,此点均与横画相连,而此翻刻本却脱节不连(图5)。另外南宋拓引行“归我帝力”之“力”已损(图2),此翻刻本“力” 字(图6),用刀凿了几下,模仿石花,但极不自然,人工斧凿之痕十分明显。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及周围售予游客的汉唐名碑包括《多宝塔感应碑》等,多为长安县农民翻刻,有时5元10元即可买一份。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可为校碑参考。 1996年,朵云轩拍卖一册《多宝塔感应碑》,旧拓经折装,估价1200~2000元。《西安碑林博物馆拓片目单》此碑新拓本标价4500元。(摘自《收藏》杂志)

颜真卿多宝塔碑赏析

颜真卿多宝塔碑赏析 王禹博 021410726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多宝塔碑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多宝塔碑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多宝塔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多宝塔碑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唐玄宗时佛教发展达于极盛,。盛唐颜真卿《多宝塔碑》佛教楷书是唐代佛书的冠上明珠。多宝塔碑叙述了唐代僧人楚金禅师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写的。碑文结体严密,严整庄重,挺健雄伟,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此碑现仍藏于西安碑林。颜真卿精力弥漫,酷爱书碑,一己之手,就可以建构巍巍碑林。他的书迹作品众多,传世之碑刻与作品有数十种。宋代欧阳修说:“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集古录》)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0多种。《多宝塔碑》现存有不同的拓本。 1996年,朵云轩拍卖一册《多宝塔感应碑》,旧拓经折装,估价1200~2000元。 有人认为,颜真卿的书艺可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五十岁以前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天宝十一年书有《多宝塔碑》和《郭虚己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有的书家认为《多宝塔碑》与当时通行的一般体势比较接近, 此时颜真卿那种筋骨层崚的独特风格尚未形成。 第二境界: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第三境界: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中年代表作,其用笔是方圆并,藏锋起笔,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横撇画较轻,竖捺画重,尤其是捺画,有“蚕头燕尾”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全碑书体端正,结构平稳,便于掌握,尤宜初学。横基本上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全而成。起笔由出锋、横画直下笔,写成方笔,另一种是藏锋。逆向起笔,成国圆笔,行笔应中锋铺毫,收笔必须使笔端拉起回收,使之坚挺浑厚,生动有力。颜体横画行笔细劲,收笔向右下重顿,以求方整。

颜真卿_《多宝塔碑》书法入门教程[教育部推荐]

颜真卿_《多宝塔碑》书法入门教程[教育部推荐] 教育部推荐书法入门教程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目----录 01 右点左点02 侧点竖点03 撇点反捺点04 相向点长横05 短横长弓横06 悬针竖左垂露竖07 中垂露竖斜撇08 长斜撇新月撇09 柳叶撇短斜撇 10 回锋撇平撇 11 平捺斜捺 12 横钩竖钩 13 竖平钩竖弯钩 14 背抛钩斜钩 15 长挑短挑 16 挑点横折 17 撇折单人旁 18 双人旁三点水 19 绞丝旁竖心旁 20 示字旁言字旁 21 提土旁金字旁 22 王部木部 23 禾部米部 24 火部车部

26 立刀旁力部 27 斤字旁反文旁28 见部佳部 29 页部欠部 30 犬部人字头 31 京字头宝盖头 32 草部爪部 33 竹部常字头 34 雨部四部 35 羊字头春字头 36 双火部山部 37 广部尸部 38 八部心字底 39 儿字底寸部 40 日字底皿部 41 走之底走部 42 同字底门部 43 国字框女部 44 巾部贝部 45 石部马部 46 食部耳部 47 羽部将部

49 左右同宽左窄右宽 50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 51 左低右高左大右小 52 左大右小左中右同宽 53 左右宽中窄中宽左右窄 54 上大下小上小下大 55 上下等高上中下等高 56 中间宽中间窄 57 上左下右上右下左 58 形体宽形体窄 59 形体长横偏形正 60 偏者正之结字平正 61 点竖对齐二横中断 62 竖画对应横画多的字 63 竖画多的字天覆之字 64 地载之字正方形 65 菱形字扁形字 66 结构简单笔画少 67 笔画繁多笔画疏 68 笔画密重复来自:汉字书法大会公众号扩展阅读(↓点击打开)干货: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

多宝塔碑 基本笔画书写技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 点 1侧点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后向右下行笔。 ③边行边适当按笔。 ④向下折笔,转向左上回锋收笔。 2竖点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折笔向右稍行即转锋左下稍驻。 ③竖直向下稍行,即回锋收笔。 3挑点的书写技法: ①藏锋或露锋起笔。 ②折笔向下或右下按。 ③转锋沿向上回锋。 ④稍驻蓄势折笔向右上挑出,挑锋不宜长。4平点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稍行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

横: 5长横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中点再渐行渐按。 ④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6短横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后再向右下顿笔。 ②将笔肚调至向右渐行渐提。 ③至尾部向右下顿笔,提笔回锋收笔。7左尖横的书写技法。 ①顺锋起笔渐行渐重至横尾。 ②笔肚朝上轻翻。 ③向右下顿笔后回锋收笔。 8右尖横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右行笔渐行渐轻。 ④横尾处提锋收笔。 竖: 9垂露竖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后向右下顿笔。

②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 ③至竖尾处略提笔至墨迹左侧向下轻顿。 ④提锋至笔画末端后回锋收笔。 10悬针竖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至竖中部渐行渐提收笔。11短竖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向下后较缓行笔。 ④至尾处略提锋立笔后回锋收笔。 撇: 12长撇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将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13短撇的书写技法: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顿笔。 ③笔肚调至左下后轻快匀速行笔,渐行渐收。 14竖弯撇的书写技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字体特征细读第一节

颜真卿 多宝塔碑-字形特征-细读 《庚金学多宝塔》 2016年7月3日 书法心得总结本人庚金,15年5月份接触颜真卿多宝塔碑开始临帖至今。 发现有部分人写的多宝塔碑的字,缺少多宝塔特征。就是说看上去不那么像多宝塔的字。那么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怎么来看待这些特征呢,是不是掌握了这些特征在学习一定时间以后就可以出帖了呢? 我也抱着怀疑和学习的目的,试图研究一下,对或不对,请大家给予指点。 (我的书法学校是中书汇,简单介绍一下,中书汇现在有免费微信教学平台(公众号)-中书汇书法学苑;QQ活动群中书汇颜体入门群,中书汇颜真卿书法迷群,身为QQ群里学生,针对我喜欢的多宝塔碑,近期总结如下。) 才疏学浅,只有依靠帖子这位好老师,给予帮助。 第一节:“横细直粗” 【字形特征细读-横的细竖的粗】 凡是最近两年开始接触毛笔,学习写毛笔字的,包括颜欧柳赵等,可能都知道台湾的一位书法老师,我也是他的粉丝,这位老师就是陈忠建陈老师。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呢,就是利用网络,看书法视频。现在说一下,陈老师的多宝塔教学视频有一部分视频是针对初学的,内容是多宝塔特征,包括【1,横细直粗;2,点的扭转及分量;3,起笔角度的顺笔及逆笔的运用;4,撇的逆势起笔;5,外形偏方正。】这些视频对我及很多人都起到了很大帮助。 但是呢,写了一部分时间以后,我就有一些疑问了。是不是大家也会有疑问呢。 这次,我们先以陈老师说讲的第一个特征,“横细直粗”开始稍微细致的研究一下吧。 横细:字义上就是横的笔画细,细是什么呢,就是横笔画的高度也就是厚度。 直粗:字义上理解就是竖的笔画粗,粗是什么呢,是宽。是竖画的宽度。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字。

颜真卿《多宝塔碑》简化字全文

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体全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

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香烟不断,经声递续,昼夜塔下诵持法华,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克成之业。圣主斯崇,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礝磩承陛。琅玕幺率槛,玉王真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