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提高孩子专注力10方法

1.不要替孩子贴标签

即便你家孩子的专注力不强,比如大家都坐定位置准备用餐了,他才姗姗来迟,那也不要对孩子说出负面的话语来。对他们来说,这就等于贴了一张负面标签在自己身上,那样只会让孩子否定自我,而且也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反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2. 观察孩子平日表现

家长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平常的行为表现,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属于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人,当然适合以静态的方式去引导,例如带孩子听一些音乐、让孩子玩拼图等。如果孩子的身体一定要动来动去才能学习,那就不如配合孩子。例如当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随口问他一些与课业相关的问题,让他在运动身体的同时也能动动脑子。

另外,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大肌肉活动,如果家长不方便一边玩一边和孩子说话,也可以采用先满足孩子大肌肉的活动量、再让孩子专心从事静态活动的方法。

3. 帮孩子创造成就感

成功的喜悦感可以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当孩子顺利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可以奖励一个小红花。比如集满了10朵小红花之后,就可以给孩子买一本他喜欢的书或是玩具,让孩子在成就感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

不要将结果看得太重要,即便孩子还没有达到大人的要求,但只要他有了积极的表现,家长也同样可以赞美孩子。当亲朋好友打电话来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电话中向他人赞美孩子的努力表现,比如:“小凯一直在努力学习做手工

呢,虽然一开始做得还不是太好,但是他一直都在努力,始终没有放弃呢,你们真应该来看看!”

5. 找出让孩子专心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针对的是感官。有些孩子特别容易被视觉刺激的东西吸引,有些则是触觉,也有可能是听觉。在了解到哪一种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之后,家长就能够因势利导,轻松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6. 将工作合理分割

孩子的稳定度不如成人,如果要求孩子一次性解决需要长时间专心才能够做好的事,当然很难收到效果。这时不妨先仔细观察一下,看孩子专注的时间能够持续多久,然后把工作量做合理分割。如此一来,对孩子的要求一开始就落在了合理的范围内,然后再协助孩子逐渐拉长单位工作时间。

7. 注意说话的语气与指令

家长一旦着急起来,在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不耐烦的语气。另外,如果家长所说的话不是很清楚,也会让孩子感觉无法理解。因此,在与幼儿对话时应使用温柔的语调,重复、清晰地叙述指令,亲身示范给孩子看。例如先带孩子看时钟到了几点,然后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事,最后带领孩子一起去完成那些事。

8. 让孩子了解坚持的重要性

在事情刚刚开始或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如果孩子开始抱怨“我不喜欢做这件事”,那么家长可以告诉他,并不是他不喜欢,而是他不够专心。当孩子开始某项学习课程后,家长也可以告诉孩子,倘若不继续下去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把最后的决定权留给孩子,让孩子了解到坚持的重要性。

9. 善用有效辅助品

当家长明确得知孩子喜欢某项物品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物品来加强

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孩子喜欢有卡通图案的拼图,那么家长就可以使用拼图让孩子先稳定下来,然后再慢慢增加拼图的片数,以延长孩子专注的时间。或者使用沙漏计时,如果单纯跟孩子描述3分钟有多久,孩子可能觉得很抽象,那么可以使用沙漏做说明,滴完一次就表示3分钟时间到了。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孩子对时间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观察,如果沙漏滴完了,孩子却仍然在继续做原来的事,那就明确表示孩子有进步了。

10. 身教不可少

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看书,那么家长自己也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即使是孩子和家长各看各的书也可以。相反,如果家长整天抱着电视不放,那么要想让孩子爱上看书还真不太容易。

如何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读书习惯,还可以顺利的提高成绩。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孩子善于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质量好,效率高。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二、给孩子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它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和柜子最好上锁,以免孩子随时翻动;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要贴其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不宜放置镜子;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三、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在孩子身边“站岗”,这不是有效的办法,长期下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应给孩子设置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同时,父母应该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年龄有关: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8岁的孩子持续60分钟做作业是不科学的。

四、对孩子讲话不要过多重复。有的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弄清。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训练孩子良好的听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六、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还可以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着做。

我们提倡:让孩子们“平安、愉悦的提高成绩”!

注意力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是说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的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力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伴随看、听、想和思考等所有活动同时发生。所以说,所有能力没有注意力的参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不能没有注意力,注意力是智慧的根源。

二、注意力的分类

人的注意力主要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一般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专心读书、目不斜视、心无旁骛等,这都是意志努力的结果,都是有意注意。发展有意注意的条件:必要的制度、规则和明确、具体的目的或要求。

注意力有问题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功能较差,难以根据一定的任务和要求,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项活动或任务上。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无意注意功能相对亢进,非常易于被外界任何细小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事物。

例如,上课时,他们不能专心听讲,东张西望,因而对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作业听不清楚,做作业时常遗漏、出错,常丢三落四,丢失与学习有关的重要东西等。他们往往明知应该专心听讲,却控止不住自己,致使学习上缺乏专注、成绩不佳。

三、注意力的品质

从注意的特点来分析,注意力的品质表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注意的集

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从注意的性质来分析,注意的品质表现为听知觉注意、视知觉注意、味知觉注意、嗅知觉注意和手眼协调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听知觉注意、视知觉注意和手眼协调能力。

《儿童注意力5+5趣味训练》体系中的“家庭5分钟亲子训练”,就是对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五个方面进行的针对性训练。《儿童注意力5+5趣味训练》体系中的行为训练课程,就是针对听知觉注意、视知觉注意和手眼协调能力进行的专门训练。通过校(园)内外不同角度的训练,让儿童的注意力、学习能力达到超常的水平。

1、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指向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聚精会神的程度。当我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时,意识中就会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事物则显得“模糊不清”。

儿童注意的集中性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从注意事物外表向注意事物本质发展,二是注意集中的时间随着年龄在逐步增长。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集中性时间的延续,就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集中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3~12岁儿童注意集中性和稳定性平均时间为:

年龄:3岁 4岁 5-6岁 7-10岁 10-12岁 12岁以上

分钟:3-5 10 15 20 25 30

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注意力最重要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

3、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广度,即在短时间内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和范围决定学生的信息量速度和阅读速度。

4、注意的转移

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转移性强的学生,能够较快地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比如,从下课时的玩乐中及时转移到上课的内容。转移性弱的学生,就因不能及时转移注意而导致从精神到行为总是慢“半拍”。引导儿童注意及时转移的方法主要是增强事物趣味性、强调活动目的性。

5、注意的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响动的现象,也就是“一心多用”。

儿童在学习中经常应用的注意分配现象是:听、写、想。我们可以先让他熟悉听、写的方式、方法,让他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在想。避免因为听、定不熟悉,导致注意力过多地分配到听和写,从而影响了思考致使对课堂知识理解不够、掌握不透。

注意力的现状及成因

在中国,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儿童注意力水平反而呈下降趋势,据中国思维科学研究所研究统计,1983年4-6岁儿童注意力平均指数为0.7左右,而1995年是0.55左右,2005年是0.5左右。

中国“优生、优育、优教”协会对660所大中城市儿童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中,75%都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问题。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11月7日公布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活动结果。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状况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8%青少年自认为能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仅有

48.6%的青少年能在自习时集中注意力,仅有39.7%的青少年能坚持集中精神听课30分钟以上。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冯伯麟教授指出,注意力是智力行为的本质特征之一,提高注意力水平,培养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对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落实素质教育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注意力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 生理原因: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许多有此症状儿童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包括母孕期疾病、抽烟、酗酒,分娩过程异常等。常见的诸如剖腹产,在大中城市时里,剖腹产儿童约占40%。

② 环境因素:许多小食品或成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类等微量元素缺少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③ 家长教养态度和外界压力: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提供太多刺激,孩子认知程度跟不上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④ 孩子注意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的方法不正确。

⑤心理因素——有些儿童因种种原因常受人冷落,为了引大人关注,使人关心他,经常有意地以不同行为吸引大人注意来达到目的。

⑥ 睡眠不足。据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9.4%的学生能达到8—10小时的睡眠。注意1、经常无法将注意力放在细节或课业上。做家庭作业、

从事其他活动时粗心大意而犯错。

2、常常很难长时间专注在功课或游戏上。

3、别人和他(她)说话,常常没注意听。

4、常常无法依指示完成课业、或交付的任务

(排除对立行为或不了解指示)。

5、对规划工作及活动常感到困难。

6、常逃避或不愿做较花心思的事(如做家庭作业)。

7、常弄丢在课堂或活动上所需之物(玩具、作业簿、铅笔等)。

8、较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

9、经常在日常活动中遗忘事物。

10、手或脚经常不安的动来动去或坐不住。

11、常常在课堂上或其他应坐好的场合站起来。

12、经常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四处奔跑或攀爬。

13、很难静下来玩耍或安静的游戏。

14、经常处于活跃状态,或这项马达运转班四处活动。

15、在许多场合说话过多。

16、常常在别人尚未陈述完话题之前便抢说答案。

17、须与别人轮流时,常常不耐烦等待。

18、常中断和干扰别人(如贸然介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四年级(10岁)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他们才会越走越顺畅。

一至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学会,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他的学习成绩,四年级的学习成绩决定着他将来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提升期,那些在四年级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了学习能力的孩子,在五年级,成绩将会出现很大的飞越。

六年级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孩子将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另外,在四年级,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孩子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等等。

所以,与之相呼应,家长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欲望等,这一切对孩子今后学业的成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岁孩子的大脑发育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婴儿期到儿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脑都是在不断发育之中的,只是人脑的发育不是一个匀速和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一般来讲,人脑的发育有两个“迅猛发展期”:一是从出生后到三四岁左右这个阶段;一是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说,孩子上四年级时,他们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岁左右,虽然大脑的重量不再有明显的增加,但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在进一步地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也是逐渐趋于成熟。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的发育开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

孩子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我觉得孩子的性格、习惯等在10岁左右基本形成,因此,应该重视小学时的教育。家庭固然重要,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孩子小,辨识善恶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都要为孩子选择好学校,目的不仅在于老师本身,而且包括周围的氛围。

所以在6-10岁,也就是在小学四年级前,学习还是基础期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进入学习的转折和中小学的承上启下的高速发展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势发展。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父母的一个棘手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小学的两三年,父母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习惯的养成常经历3个阶段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养成都要经历下面3个阶段。

制度制约。此时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为略显被动,却是必经阶段。例如孩子做完作业需要检查,有时还需要家长提醒,逐步养成习惯。

自觉行为。在此阶段,行为由他人督促变为自我督促。这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后问自己:我检查了吗?

自动行为。连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时候,行动已经自动化了,已经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如果不检查,自己就会觉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细检查之后才坦然。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制力差和发展的不平衡,靠孩子自己实很难养成好的习惯的,需要父母的计划于监督,需要长期有效的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因此,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自觉地学习。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首先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人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中年级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

如何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

两天前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家长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帮助她。刚刚开学一个月,就被学校数学老师留了三次,不改完作业不让回家。孩子我也见到了,真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家伙,可是就是常常爱跑题,所问非所答的~~这下子可真是急坏了妈妈了·····

给我们3岁到12岁小宝宝的爸爸妈妈们一些小建议,在生活中学习中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读书习惯,还可以顺利的提高成绩。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孩子善于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质量好,效率高。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二、给孩子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它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和柜子最好上锁,以免孩子随时翻动;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要贴其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不宜放置镜子;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三、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在孩子身边“站岗”,这不是有效的办法,长期下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应给孩子设置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同时,父母应该了解,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年龄有关: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8岁的孩子持续60分钟做作业是不科学的。

四、对孩子讲话不要过多重复。有的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弄清。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训练孩子良好的听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六、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研究表明,开始学习的头几分钟一般效率较低,15分钟后达到顶点。根据这一规律,可建议孩子先做一些较为容易的作业,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还可以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着做。

我们提倡:让孩子们“平安、愉悦的提高成绩”!

注意力缺失(ADHD)不容忽视

注意力缺失(ADHD)儿童占学龄男孩的5%~10%(女孩的比例约是男孩的四分之一),一般小学每班约有2~3个,情况不可说不严重。

注意力缺失的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量过大及容易冲动,并从中衍生出许多生活学习与人际互助上的问题.国内外的研究报告皆指出,注意力缺失/多动症的儿童早期因症状的影响,容易表现出冲动、身体动个不停、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不怕危险、易怒等行为模式,常需要家人时刻不离身的关注照顾;因为无法专心,有些儿童也有语言发展落后的情形,使得父母与孩子常处于紧张状态.孩子往往被误以为故意不听话,父母则被指责为管教不当.到了学龄期,因注意力缺失儿童的学习表现不佳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进而出现书写困难、阅读困难、活动量大、易冲动的情形,使得孩子不自主的无法遵守上课的规矩;无法等待、挫折容忍度低、话多易与人冲突,也容易造成团体生活中人际互动的困扰,让老师认为不易管教。

进入青春期后,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但孩子长期在这种负面回馈的环境下成长,伴随较低的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不佳,仍有约四成的孩子持续被多动症的症状困扰,对孩子及其周围的人造成许多不便。虽然多动症不是什么重大疾病,但对个人的学习、人格成长、人际互动等都有深远影响。长大成人后,出现忧郁症、焦虑症、行为异常障碍症等的比例也都较一般人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