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5GAA brings togeth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o work closely together to develop end-to-end solutions for future mob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UTOMOTIVE INDUSTRY

Vehicle Platform,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lutions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vity and Networking

Systems,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End-to end-solution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obility systems

and smart cities

5GAA: A Global Cross Industry Association

?“Audi, BMW Group, Daimler AG are teaming

with Ericsson, Huawei, Intel, Nokia, and

Qualcomm to create the 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 (5GAA), which will help develop,

test, and promote 5G standards”

?“Scope of the alliance is focused on

bringing connectivity solutions to market

addressing technical, business,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September 2016Q3 2018

5GAA unites 90+ members working together to:

?Deliver innovation for road safety, conne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Accelerate cooperative, connected, automated mobility

?Develop 360o solutions for SMART mobility services

?Pave the way towards 5G mobility

Semiconductor

suppliers

Wireless Radio

Suppliers

Automotive Tiers

Telematics

Vehicle

Manufacturers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Test and

verification

Others

(research, etc)

Public bodies

& Testbeds

Mobile Device

manufacturers

Mobile network suppliers

Set up 5GAA -

Our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WG1

WG2WG3

WG4WG5 Use Case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Solutio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Testbeds

and Pilots

Standards

and Spectrum

Business

Models and

Go-To-Market

Strategies

BOARD

EXECUTIVE COMMITTEE

GENERAL ASSEMBLY

Recent 5GAA WI reports and other documents

WG1

?T-170215Use Case and KPI requirements: Prioritization and Timeline;

Interims Status –V1.0

?R1-1809720LS on Prioritised Use Cas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onsideration in Rel-16 NR-V2X

WG2

?A-170209 Regional upper-layer specification alignment with 3GPP ITS-Cellular lower layers

?A-170222Evaluation of available architectures

?A-170272Sensor data sharing technical report for V2X applications

?A-170277ETSI-ITS V2X application specification alignment with C-V2X access layer (RASAC-ETSI); Part 1: Upper layers specifications; Part 2a: C-V2X Access layer ; Part 2b: C-V2X Congestion Control

?A-180174E2E evaluation of V2X Use Cases WG3

?P-170125High Level Plan for C-V2X Trials in North America

?P-170155Simulated Radio Link and 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C-V2X and DSRC

?P-170165Survey on ITS Testbeds, Trials, Simulation Frameworks

?P-170166Survey Report on ITS Activities

?P-180038V2X Functional and Performance Test Procedures –Selected Assessment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spects

?P-180065General Aspects and Strategy to Assess System Performance, Interoperability, and Conformance

WG4

?S-170116A Standardisation Roadmap to 3GPP and other SDOs

?S-180167 ITS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WG5

?B-170109Roadmap of monetiseable feature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LTE V2X –timeline for introduction of LTE V2X (V2V)

?B-180030Timeline for deployment of LTE-V2X

Recent 5GAA White papers and Studies

White Papers

?ITS spectrum utiliz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NGMN white paper on V2X

?Deployment of LTE-V2X

?Edge computing for advanced automotive communications

Studies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 technology and its evolution to

5G-V2X

?An assessment of LTE-V2X (PC5) and 802.11p direct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for improved road safety in the EU

?The Case for Cellular V2X for Safety and Cooperative Driving

Position papers

?CEO letter t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n Connected Car Legislation(24 CEO/CTO signatures)

?Coexistence of C-V2X and 802.11p at 5.9 GHz

?C-V2X to advance 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orth America’s transportation network

NEW: Safety of Life Study

?Aim: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chnical

solutions for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C-ITS)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on EU road

safety over time.

?Compare impact of LTE-PC5, LTE-Uu, and 802.11p

?Two major potentially live saving services:

?Red signal violation/intersection safety,

?Vulnerable Road User (VRU) protection.

?Highest impact are on LTE-Uu with 114,066 avoided

fatalities and serious injuries by 2040

?Combined deployment of PC5 and Uu is very likely

?802.11p shows lower impact as VRU protection is

most likely not supported through smartphones

https://www.360docs.net/doc/468083800.html,/wp-content/uploads/2018/07/Safety-of-life-study_Final_Issue-4.pdf

Worldwide C-V2X Trials

Towards 5G

France

ConVeX (A9)

Germany

RACC track MWC 2017

Spain

DT (A9)

Germany

Car2X (A9)

Germany

Car2X Wuzhen

China

5G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howcase trials Korea

5G-CM (A9)

Germany

V2V C-V2X radio performance tests Michigan, USA

ICV pilot projects

China

UK CITE

UK

Mobilfunk (A9)

Germany

MEC pilot project

Germany

C-V2X Trials Japan

Wuxi City-wide LTE-V2X Project

China

InOut C-V2X Demo

France

C-V2X Connected Car Technology Trials

San Diego, USA

C-V2X Performance Test @ SIAC

China

CDOT traffic

management trial Colorado, USA

NordicWay

Sweden

Source:Qualcomm

Timeline for deployment of C-V2X (V2V/V2I)

NR-V2X requirement as defined by 3GPP SA1 (TS22.186)

Gener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lateral positioning, density, relaying, security, unicast

Platooning enables the vehicles to dynamically form a platoon travelling

together

Advanced

Driving

enables semi-

automated or full-

automated driving

Extended

sensors

enables the exchange

of raw or processed

data gathered through

local sensors or live

video images

Remote driving

enables a remote

driver or a V2X

application to operate

a remote vehicle

RAN-related Summary

Based on SA1 KPIs

Higher Tx Rate

?50 messages per second

?20ms for 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Lower Latency

?10 ms for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5ms Uu for remote driving

Larger payload

?Up to 6500bytes for platooning, advanced driving

Higher data rate

?10Mbps @ 1000m / 700Mbps @ 500m / 1Gbps @ 50m

?90 –95% for low degree of automation of safety applications Higher reliability

?99.99 –99.999% for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of safety applications

Longer range

?Up to 1000m

5G for Major Industry Verticals C-V2X and its

evolution to 5G

V2X will foster

synergies

betwee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other verticals

which are

moving to 5G

New Radio

“Define the next step” -accelerate definition of 5G-V2X based on 5G

New Radio

Push V2N

Intense functional rollout of

V2N based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reach broad

penetration fast

Joint Ecosystem

Create a joint eco system car –smartphone -home Interoperability

Make sure that cross OEM cars and cross operator networks can …speak“ with

each other

Mobile Edge Comput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connected future

Vehicle to Smart

Device

V2X-based vehicle interface for

smartphone controlled

functions

Expanding 5GAA’s strategy

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大数据应用

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大数据应用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有购车需求的用户会到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进行车型、价格、性能等各方面的比较。同时,论坛、微博、贴吧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也成为用户发表用车感受,讨论汽车品牌的主要阵地,互联网渠道正成为车企最主要的营销阵地,对互联网汽车用户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成为汽车企业洞察消费者和市场,明智决策的关键。 企业问题与需求 1、该汽车企业可获得用户数据越来越多,包括官网、minisite、CRM等各渠道来源数据,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数据,可以最直观的了解对该汽车品牌有需求的目标人群,但这些数据分散于各业务系统中,迫切需要进行整合和应用。 2、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国产、合资、日系、德系等各系品牌众多,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车企需要全面了解用户相关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销售、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消费者对本品牌的选择。 3、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媒体,很多该购车用户会在垂直论坛、贴吧、微博上谈论品牌及竞品,该企业希望能汇总和分析这些舆论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负面信息,同时助力销售线索的拓展。 941大数据服务联盟解决方案 大数据项目整体架构 1、建立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各渠道数据

941大数据服务联盟服务方负责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及运维(包括硬件与软件),为该车企建立大数据云平台,通过部码的方式采集官网、Minisite 等线上渠道的用户数据,并与企业内部CRM等数据整合。同时,该企业还接入了用户数据库,基于5.5亿的用户画像数据,补充该企业一方数据无法支持的年龄、购买偏好、媒体偏好等维度的用户数据。 2、标签化用户,生成和管理用户画像 企业一方数据与941大数据服务联盟服务方三方数据融合后,基于标签系统,结合产品及业务需求,生成该车企的微观和宏观用户画像,其中微观画像为单个用户的画像,通过关键ID即可查询人口属性、汽车用户属性、内容偏好等信息。宏观画像为特定用户群画像,包括本品牌相关人群,竞品相关人群等,通过微观/宏观用户画像信息,该企业的市场及销售人员一方面可以准确定位每款车型的潜在用户,包括收入、偏好、学历等各方面特征,从而进行精准的用户细分和市场营销;一方面可以清楚的了解每款车型的用户对产品的关注点,如油耗,外观,空间等,从而在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3、搭建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负面信息 以往,该企业的品牌部门为了解用户舆情,都是以人工的方式去各类垂直网站收集用户舆情信息,这种方式繁琐、消耗很多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收集的信息也不够全面和实时,本期项目中,941大数据服务联盟服务方为该企业搭建了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基于大数据抓取工具,抓取互联网微博、论坛数据,贴吧、汽车垂直网站等用户舆情数据,实时、全面的获取该企业旗下各款车型的舆情数据。

新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新材料在汽车发展的应用 学号:****** 姓名:***** 【摘要】:现代对汽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节能降耗和 降低排放污染是现在汽车发展的趋势,而轻量化必须从改进汽车的 材料出发,研制性能更好更轻的汽车材料从而带来能源消耗的减少,进而排放污染随之降低,汽车材料的发展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新材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新材料(合金,新型塑料,纳米材料等);汽车 对于汽车工程材料来说,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结构材料中钢铁 材料所占比例将逐步下降,有色金属、陶瓷材料、复合材料、高分 子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用量将有所上升。在性能可靠的条件下,尽可 能多地采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等轻型、新型材料取代钢铁材料。随 着大量新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汽 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特殊用途材料 的用量呈增长趋势。新材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 面就分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最新汽车材料的应用,车身新材料的种类: 镀锌钢板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为了提高车体使用寿命和增强车体材料的 抗腐性能,镀锌钢板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在目前汽车车身制造中, 主要采用电阻点焊方法,与无镀层钢板相比,镀锌钢板的点焊过程 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先于钢板熔化的锌层形成锌环而分流,致使焊 接电流密度减小;锌层表面烧损、污染电极而使电极寿命降低;锌 层电阻率低,接触电阻小;容易产生焊接飞溅、裂纹及气孔等缺陷。 高强度钢板 从前的高强度钢板,拉延强度虽高于低碳钢板,但延伸率只有 后者的50%,故只适用于形状简单、延伸深度不大的零件。现在的 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内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经各种处理轧制而成,其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是普通低碳钢板的2~3倍,深拉延性 能极好,可轧制成很薄的钢板,是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材料。 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 含磷高强度冷轧钢板主要用于轿车外板、车门、顶盖和行李箱 盖升板,也可用于载货汽车驾驶室的冲压件。主要特点为:具有较 高强度,比普通冷轧钢板高15%~25%;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平衡, 即随着强度的增加,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下降甚微;具有良好的 耐腐蚀性,比普通冷轧钢板提高20%;具有良好的点焊性能。 烘烤硬化冷轧钢板 经过冲压拉延变形及烤漆高温时效处理,屈服强度得以提高。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大数据应用

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大数据应用 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有购车需求的用户会到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进行车型、价格、性能等各方面的比较。同时,论坛、微博、贴吧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也成为用户发表用车感受,讨论汽车品牌的主要阵地,互联网渠道正成为车企最主要的营销阵地,对互联网汽车用户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成为汽车企业洞察消费者和市场,明智决策的关键。 企业问题与需求 1、该汽车企业可获得用户数据越来越多,包括官网、minisite、CRM等各渠道来源数据,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数据,可以最直观的了解对该汽车品牌有需求的目标人群,但这些数据分散于各业务系统中,迫切需要进行整合和应用。 2、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国产、合资、日系、德系等各系品牌众多,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者选择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车企需要全面了解用户相关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销售、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消费者对本品牌的选择。 3、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为媒体,很多该购车用户会在垂直论坛、贴吧、微博上谈论品牌及竞品,该企业希望能汇总和分析这些舆论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负面信息,同时助力销售线索的拓展。 941大数据服务联盟解决方案

大数据项目整体架构 1、建立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各渠道数据 941大数据服务联盟服务方负责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及运维(包括硬件与软件),为该车企建立大数据云平台,通过部码的方式采集官网、Minisite等线上渠道的用户数据,并与企业内部CRM等数据整合。同时,该企业还接入了用户数据库,基于5.5亿的用户画像数据,补充该企业一方数据无法支持的年龄、购买偏好、媒体偏好等维度的用户数据。 2、标签化用户,生成和管理用户画像 企业一方数据与941大数据服务联盟服务方三方数据融合后,基于标签系统,结合产品及业务需求,生成该车企的微观和宏观用户画像,其中微观画像为单个用户的画像,通过关键ID即可查询人口属性、汽车用户属性、内容偏好等信息。宏观画像为特定用户群画像,包括本品牌相关人群,竞品相关人群等,通过微观/宏观用户画像信息,该企业的市场及销售人员一方面可以准确定位每款车型的潜在用户,包括收入、偏好、学历等各方面特征,从而进行精准的用户细分和市场营销;一方面可以清楚的了解每款车型的用户对产品的关注点,如油耗,外观,空间等,从而在产品设计,营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3、搭建大数据舆情分析系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负面信息

CAE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CAE技术及其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宋新旺 (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汽车CAE技术对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了汽车研发的传统模式,国外汽车CAE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几乎渗透到了汽车开发的各个环节。随着国内汽车自主研发能了的快速发展,汽车CAE技术作为整车开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引起了主机厂足够的重视,掌握和利用好汽车CAE技术是缩短和赶超国外先进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CAE技术应用领域 汽车行业是一个告诉发展的行业,其竞争也日趋激烈,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也对CAE应用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CAE技术为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CAE技术简介 1、CAE技术及CAE软件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已经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里得到应用,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包括:1、CAD——计算机辅助没计2、CAM——计算机辅助制造3、CAE——计算机工程分析。以上三种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并不完全是独立的制造辅助技术,他们通过各种软件进行交叉分析,力图实现设计与分析的一体化,以简化设计过程,从而提升产品的品质,改善产品的性能。例如,CAD软件重在制作二维和三维的图形,以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对于物体的内部特征,CAD软件往往用剖视图对模型进行剖视。但是这种表示方法并不能直观的体现复杂机构的内部构成,不利于机械的设计与进一步的改进。这时就要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对物体图形直接进行CAE分析。此时,CAD/CAE 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工程设计与计算相脱节的问题,对实现并进行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在互相结合交叉发展的同时,CAD,CAM,CAE又分别在自己的领域进行突破性的发展。在这三者之中,C A E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借助计算机,实现在产品生产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精确试验、分析和论证——即利用CAE技术进行真实模拟。作为CAE技术的载体,CAE 软件是结合计算力学、计算数学、相关的工程科学、工程管理学和现代计算技术,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密集型信息产品。 总之,CAE技术就是一个以收集数据进行工程分析、数据管理、试验、仿真和制造为基本,以三维实体建模为基础,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按实际条件进行仿真和结构分析,并按性能要求进行设计和综合评价,从而以达到实现产品的设计优化为目的综合性软件。 2、CAE技术相关理论 汽车计算机工程分析涉及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资料):计算力学、振动上程与控制、计算数学、软件技术、强度理论、疲劳理论、塑性成形的理论、柔体和多刚体动力学、计算机图形学等。 CAE技术主要应用有限元法、仿真技术、优化设计: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调研报告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调研报告 概况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发展定位从原来以车联网的概念体现并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智能化集成转移。2015 年工信部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概念,明确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标: 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2025 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出重点发展基于车联网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公交及营运车辆网联化信息管理系统和装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国家智能网联技术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主要整车企业纷纷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规划,并通过跨界合作寻求产业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上汽与阿里巴巴互联网汽车领域战略合作,以及智能驾驶相关的前瞻技术研发; 一汽“挚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战略,明确表示将在2025 年实现智能商业服务平台运营; 东风与华为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长安面向2025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654”战略,并已和长安、高德、百度开展多方面的战略合作; 北汽与乐视联手打造全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汽车及汽车生态系统,并创立轻资产品牌等。 我国于2016年10月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该路线图的总体框架为“1+7”,即一个总报告再加7个报告分会,分别是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制造、动力电池、轻量化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 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参与编写技术路线图的专家们关于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达成的共识包括三方面,即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信息化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V2V、V2X等技术提升汽车的联网水平,从人性的角度而言,通信是人的基本需求,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人几乎24小时挂在网上,自然期待在汽车场景下依然保持在线,享受车载娱乐服务;此外,联网也可使OTA(Over-the-Air)变成提升系统软件性能的常规手段。智能化是指利用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实现ADAS与无人驾驶技术,解放人类的双手双脚,是人类免于驾车的苦役,每天变向延长人类1~2个小时的寿命,同时也是实现汽车主动安全的终极技术。而信息化与智能化二者的结合,亦可大幅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是建设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环。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对图2中的7大方向提出了以下量化指标:

汽车行业大数据有什么用

2016年5月13日下午,来自汽车新能源各个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共聚一堂,探讨新能源汽车服务生态圈下发展新动向。嘉之道汽车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话题设置,演讲嘉宾的精彩分享使得本次沙龙收获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嘉之道汽车作为此次沙龙的主题策划与承办方,邀请蔚来汽车、吉利新能源、华晨宝马、万马新能源等来自新能源整车制造、充电桩生产以及后市场数据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高管,就不同话题结合自身业务,发表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对现行政策的执行理解与反馈。 嘉之道汽车董事长徐锦泉先生作开场致辞。他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很大一部分是由政策和补贴带动起来的。一旦优惠政策被取消,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还能维持稳健的销售境况?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困境,也是机遇。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和政策都是集中在买车端,而在实际的用车和后续服务上,是没有任何补贴,所以现在的用车市场和服务链中,大量的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这可能是驱动新能源汽车未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动力。 嘉之道汽车合伙人陈良宇亦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互联网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而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是获得行业经验的重要手段。嘉之道汽车很早就聚焦于汽车行业,建立了有效数据监测收集系统与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满足生产商、购买方等的不同需求。在这一点上,嘉之道汽车非常愿意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一起来共享我们的知识,我们的智慧。 这次沙龙的举办即是嘉之道分享精神的体现。沙龙由上海市发改院主办,主题策划与会议执行由嘉之道汽车全程主导,是嘉之道汽车深耕行业多年的一次成果展示。同时也成功搭建起政府、学校、企业的产学研新平台,进一步有效推动了行业各主体的协同合作与整体发展。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能源工程材料》 课外拓展阅读报告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学号:XXXXXXXX 专业班级:XXXXXXXX 2016年6月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摘要:节能减排是当前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使汽车轻量化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从材料、设计和成型工艺3个方面分析了其在国内汽车工业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发展建议,并展望了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日趋严重,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如何在保证安全性和动力性的前提下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是目前汽车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各种轻质材料取代金属等传统材料,使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轻质、高强度、高刚度、抗振性能好、抗疲劳、耐腐蚀等众多优点[1]越来越受到汽车工业的重视,在汽车中的应 用也越来越多。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支撑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经过40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我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拥有众多突破性进展,但在汽车领

域的应用还远落后于航空航天和其他工业领域[2]。因此有必要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汽车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以适应汽车工业对材料发展的迫切需求。 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和使用优势 与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应用于汽车上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密度小,强度高,CFRP在常用材料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用于车身及底盘能在减轻车重的同时不损失强度或刚度,汽车安全系数不降低。2)韧性好,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用于车身及其结构件具有良好的碰撞安全性。3)阻尼高,抗振性能好,用于车身、传动系统及发动机部件具有良好的减振、隔音效果,提高了乘坐舒适性。4)抗疲劳性能极佳,用于承受疲劳载荷的汽车零部件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5)优秀的耐热性、抗腐蚀与抗辐射性能,在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6)成型工艺多,可设计性好,易于实现零部件一体化生产,极大缩短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2.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汽车部件上不仅可以实现汽车轻量化,而且在安全性与乘用舒适性等方面也有很大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汽车工业的重视,很多汽车制造商生产的高档、豪华轿车(如通用、宝马、大众、奔驰、福特、奥迪、本田、日产等)几乎都开始试用或已经采用了各种碳纤维复合材料。 1)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车身、底盘及承力部件,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具有十分明显的减重效果。在各种材料制造的车身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最轻的,尤其是与钢制车身相比,轻量化效果达53%以上。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992年展出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车身的超轻概念车,车身质量为 kg,整车质量降低68%,节油40%。兰博基尼汽车2011年推出了Mucilage替代车型,该车采用了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壳体车身,质量仅有kg。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身结构件已在德国宝马公司开发的Z-9和Z-22系列中大量采用。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2L车”CC1 研究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车身的比例高达

(完整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超过50%。 首先,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高功率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其次,制造装备及工艺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性价比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配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另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体起步较

晚,研发基础薄弱,车载级环境感知等智能传感器、集成化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落后,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示范、测试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关键制造设备研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集成和控制、功率芯片集成设计和模块封装等方面还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先进材料研制、系统集成、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需加强协同攻关;整车轻量化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亟需快速提升跨产业、跨学科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水平。 (三)实施必要性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世界传统汽车强国和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均已完成战略布局,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形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性能纯电直驱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车身结构和轻量化等方向,择优支持产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企业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

大数据在汽车金融行业的应用

中国日本德国英国美国 图表 1 汽车金融产品渗透率 2.大数据在汽车金融行业中的应用 汽车金融行业在发展大数据能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受行业特性影响,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高价值数据。对理解和洞察市场和客户方面正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大数据在汽车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后者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可以创新汽车金融理念、流程、产品与服务模式,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ESP China天美中国 ESP China天美中国通过建立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把跟汽车相关的保养、维修、换件、加油、保险甚至餐饮整合至汽车行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数据库,并根据客户在平台上的大数据条件建立智能型大数据库,为汽车行业客户提供金融咨询贷款等服务。 ESP China天美中国以为,在大数据建设的初期,应对数据的使用维度进行规划,把信息根据性质划分重要程度,重点收集信息,并实现补充信息和必备信息相交错,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相结合,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相辅相成的关键落实,一旦细分行业细分客户的大数据成型,随着规模扩大,即可以实现汽车金融平台的大数据管理。 2.1 大数据在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的应用 大数据为汽车融资租赁机构提供了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有针对性地推销产品和服务,满足汽车融资租赁机构对潜在客户量身定制服务的需求。另外,在品牌管理和客户服务反馈方面,大数据通过对人们在思想、情绪和通信方面的数据化情感分析,获取并汇总顾客的反馈意见并对营销活动效果做出准确判断。 2.1.1 搜集客户特征,用于产品开发和决策支持 客户特征应用主要分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个人客户信息数据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职业,生活城市,工作地点,家庭地址,所属行业,具体职业,收入,社会关系,婚姻状况,子女信息,教育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技能,账户信息,产品信息,个人爱好等等。企业客户包括企业名称,关联企业,所属行业,销售金额,注册资本,账户信息,企业规模,企业地点,分公司情况,客户和供应商,信用评价,主营业务,法人信息等等。 汽车融资租赁机构可以将这些信息集中在大数据管理平台,对客户进行分类,依据数据,进行产品开发和决策支持。例如可以依据客户年龄、职业、收入、资产等,针对部分群体推出信用消费,抵押贷款,为客户提供针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汽车金融服务。也可以检验已有产品的占有率,推广效果,以及采集客户的自身产品需求。企业客户也是同样道理,没有数

汽车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汽车行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在未来,各个产业都将成为数据产业,汽车也将如此。目前,互联网所掌握的消费者喜好、生活习惯等数据信息如果应用到汽车行业,将使汽车产品更加智能,大数据的应用甚至能够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生产制造,帮助汽车企业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凯文凯利认为:“在未来,各个产业都将成为数据产业,汽车也将如此。目前,互联网所掌握的消费者喜好、生活习惯等数据信息如果应用到汽车行业,将使汽车产品更加智能,大数据的应用甚至能够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生产制造,帮助汽车企业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贵阳大数据论坛上,马凯副总理提出:大数据是国家战略资源,部分公共数据资源也将逐步开放,让企业用互联网+更好的服务社会。

基于汽车行业超长的产业链,从不同的层面看,汽车大数据必然是多维度的,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试从各行业角度试加分析: 先看一组数据: 中国有3亿驾驶员,1.5亿车主,100多个品牌6000多款车,24000多家4S店,44万家维修厂,600万家洗车行...... 主机厂:汽车大数据的顶层和基础

主机厂是汽车的制造者,他们领先的设计、技术及制造能力和知识产权,使其在整个汽车生态链中起绝对主导作用——所有的零部件设计及软件系统,都由主机厂主导,所有衍伸产品都以主机厂的产品设计规格为标准(适配软件、模具、型号、规格尺寸乃至汽车改装和汽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用品等等)。 同时,主机厂有完善的零部件配套、物流配送、销售体系,所有该体系内的企业都要按照其标准化模式运行;原始汽车维修技术资料以及CRM和ERP 系统:4S店的后台管理系统由主机厂提供,能够调取车主的姓名、住址、行驶证数据及通联、保险、维修保养记录(车主脱离4S店体系之前)。 主机厂零部件数据包括包括字段:配件名称、配件代码、品牌、型号、年代、替代配件、替代关系、图示、价格等等。

5G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5GAA brings togeth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o work closely together to develop end-to-end solutions for future mobility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AUTOMOTIVE INDUSTRY Vehicle Platform,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lutions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vity and Networking Systems, Devices and Technologies End-to end-solutions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obility systems and smart cities

5GAA: A Global Cross Industry Association ?“Audi, BMW Group, Daimler AG are teaming with Ericsson, Huawei, Intel, Nokia, and Qualcomm to create the 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 (5GAA), which will help develop, test, and promote 5G standards” ?“Scope of the alliance is focused on bringing connectivity solutions to market addressing technical, business,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September 2016Q3 2018 5GAA unites 90+ members working together to: ?Deliver innovation for road safety, conne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Accelerate cooperative, connected, automated mobility ?Develop 360o solutions for SMART mobility services ?Pave the way towards 5G mobility

浅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其趋势

浅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及其趋势 摘要:简述智能网联汽车概念,分析了目前的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智能 决策、控制执行、通信与平台、信息安全,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网联;深度学习;V2X通信;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 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和综合解决方案。 1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其技术架构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6种:1)环境感知技术,包括利用 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利用雷达的周边障碍物检测技术,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传感器冗 余设计技术等。2)智能决策技术,包括危险事态建模技术,危险预警与控制优先级划分,群 体决策和协同技术,局部轨迹规划,驾驶员多样性影响分析等。3)控制执行技术,包括面向 驱动/制动的纵向运动控制,面向转向的横向运动控制,基于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的底盘一 体化控制,融合车联网通信及车载传感器的多车队列协同和车路协同控制等。4)V2X 通信技术,包括车辆专用通信系统,车间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的通信保障机制,移动网络技术,多 模式通信融合技术等。5)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包括云平台架构与数据交互标准,云操作系统,数据高效存储和检索技术,大数据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技术等。6)信息安全技术,包括 汽车信息安全建模技术,数据存储、传输与应用三维度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漏洞应急响应机 制等。 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2.1 环境感知技术环境感知系统的任务是利用摄像头、雷达、超声波等主要车载传感器 以及V2X通信系统感知周围环境,通过提取路况信息、检测障碍物,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决 策依据。由于车辆行驶环境复杂,当前感知技术在检测与识别精度方面无法满足自动驾驶发 展需要,深度学习被证明在复杂环境感知方面有巨大优势,在传感器领域,目前涌现了不同 车载传感器融合的方案,用以获取丰富的周边环境信息,高精度地图与定位也是车辆重要的 环境信息来源。 2.2 自主决策技术决策机制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应尽可能多的工况,进行舒适、节能、高效的正确决策。常用的决策方法有状态机、决策树、深度学习、增强学习等。状态机 是用有向图表示决策机制,具有高可读性,能清楚表达状态间的逻辑关系,但需要人工设计,不易保证状态复杂时的性能。决策树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类器,具有可读的结构,同时可以 通过样本数据的训练来建立,但是有过拟合的倾向,需要广泛的数据训练。效果与状态机类似,在部分工况的自动驾驶上应用。深度学习与增强学习在处理自动驾驶决策方面,能通过 大量的学习实现对复杂工况的决策,并能进行在线的学习优化,但对未知工况的性能不易明确。 2.3 控制执行技术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控制车辆的速度与行驶方向,使其跟踪规划的速度 曲线与路径。现有自动驾驶多数针对常规工况,较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性能可靠、计算 效率高,已在主动安全系统中得到应用。现有控制器的工况适应性是一个难点,可根据工况 参数进行控制器参数的适应性设计。在控制领域中,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具有独立自主能 力的智能体,通过一定的信息拓扑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系统。用多智能体系统方 法来研究车辆队列,可以显著降低油耗、改善交通效率以及提高行车安全性。 2.4 通信与平台技术车载通信的模式,依据通信的覆盖范围可分为车内通信、车际通信 和广域通信。车内通信,从蓝牙技术发展到Wi-Fi技术和以太网通信技术;车际通信,包括 专用的短程通信技术和正在建立标准的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广域通信,指目前广泛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4G等通信方式。通过网联无线通信技术,车载通信系统将更有效地获 得的驾驶员信息、自车的姿态信息和汽车周边的环境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通信与平台技 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车辆对于交通与环境的感知范围,为基于云控平台的汽车节能技术的

传感器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课题名称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系别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机自本(一)班 成员陈怀棠祁步春吴敏杰

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1引言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汽车正由一个单纯交通工具朝着能满足人类需求和安全、舒适、方便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当前,汽车电子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据预测,未来汽车电子产品的费用将占整车费用的30%,并认为汽车上70%的革新将来源于汽车电子。近20年来,世界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已广泛用于汽车的各个独立的电子控制系统,并正向着可完成汽车各种功能的综合电子控制系统发展。同时,汽车电子产品也向完成单个汽车控制扩展到“汽车-人-公路-环境”的系统信息交流和控制的方向发展。在汽车电子产品中,传感器已成为关键的基础配套产品。20世纪末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对汽车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了传感器应用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的研发和生产单位采用新材料和新的加工技术开发和生产新一代的传感器及系统,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 2汽车用传感器 2.1汽车用传感器的特点 车用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讯号输给计算机,以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各类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2.2汽车用传感器分类 常用的有如下三种: 按传感器的物理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速度、温度、流量、气体成份等传感器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霍尔、光电、光栅、热电偶等传感器。

塑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现状

塑料在汽车上的运用现状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车用材料越来越多,尤其是非金属材料中的塑料。塑料的成本低,制造相对方便,使得汽车的内饰、外饰和某些零部件呈现塑料化,运用程度快速增加。塑料的优点显著,在汽车上的运用广泛,因此它在车用材料中占有不可替代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汽车;塑料;优点;应用 论文主题: 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并越来越显现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提出了更节能、更美观、更环保、更舒适即更安全可靠等越来越多的性能要求,因此要求汽车具备更多更实用的功能。塑料因其具有质轻,性能优良,耐腐蚀和易成形加工等优点,使其在汽车材料中的应用比例不断增加。塑料部件的大量应用,显著减轻了汽车的自重,降低了油耗,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汽车的造型美观和设计的灵活性。如今,汽车塑料化已是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车用塑料的优点: 1.1 密度小、质量轻 轻量化是汽车追求的目标,塑料在此方面可以大显其威。一般塑料的密度在0.9~1.5kg/cm3之间,是铝的1/2,纤维复合强度密度也不会超过2.0kg/cm3,应用塑料是减轻车体质量的有效途径。每100kg的塑料可代替其他塑料200~300kg,可减少汽车自重,增加有效载荷。 1.2 塑料的抗冲击性、柔韧性优良 耐磨、避振,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能对强烈撞击有较大的缓冲作用,能对车辆和成员起到保护作用。因此,现代汽车上都采用塑化仪表板和方向盘,以增强缓冲作用。前、后保险杠、车声装饰条都采用塑料,以减轻物体对车身的冲击力。另外,塑料还具有吸收和衰减振动和噪声的能力,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1.3 比强度高 工程塑料的比强度是材料中最高的。如玻璃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玻璃钢)其比强度比刚高2倍左右。通过不同组分搭配的复合材料有含硬质金属的颗粒复合材料,有以夹层板材和树脂胶合纤维为主的层板复合材料和以玻璃纤维、碳纤维为主的纤维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可以代替钢板制作车身覆盖件或结构件,减轻汽车的质量。 1.4 耐化学耐腐蚀,局部受损不会腐蚀 塑料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其中聚四氟乙烯是化学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AUTO AFTERMARKET | 汽车后市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吉星 李维晋 陕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200 摘 要: 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是指搭载信息化的执行器、控制器以及传感器装置,与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充分融合,实现汽车与云端、路、人的智能信息共享和交换,具有协同控制、智能决策以及环境感知等功能,进而实现“节能、舒适、高效以及安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节能和安全的出行方式,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已经在诸多领域和行业实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科技革命的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是仅次于智能手机的重要移动终端,并且趋于服务化、电动化、互联化以及自动化趋势发展,汽车的价值核心正在不断改变,共享出行、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并且认同。智能网联汽车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产物,是互联化和自动化融合的科技体现,其不仅可以带给驾驶员以优质的驾驶体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例如减少拥堵、节能减排、保障安全以及改善交通等,拉动社会管理、服务、通讯、电子以及汽车的协同发展。 1 智能互联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受到公众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是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关联领域多、技术方案多以及功能涵盖多等特点,其关联不同的整车系统,强调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与融合,产业化发展进程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世界多个城市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在不同道路开放了测试权限,例如我国在上海以及北京等城市发布了相关执行细 则。智能网联汽车想要完全实行自动驾驶, 真正达到智慧出行的终极目标,要结合人工 智能、卫星导航以及网络技术,消除驾驶员 对汽车的操控以及干扰程度。应用以及完善 辅助驾驶系统(ADAS ),是实现自动驾驶 的重要基础以及核心技术。 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2.1 技术定义 智能网联汽车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以辅助驾驶为主,通过利用辅助驾驶系统 (ADAS ),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辅助驾驶, 开始进入自动驾驶测试环节。当前,世界很 多大型汽车制造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 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在2025年推动智能网 联汽车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欧洲、日本、 美国以及中国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开始尝试在辅助驾驶系统(ADAS )中融入 其他智能体系,进而提升其智能标准,推动 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例如美国和欧 洲提出在2021年,将11项智能技术融入到 辅助驾驶系统(ADAS )中,实现系统的升 级改造,进而提升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为自 动驾驶提供技术支撑。 辅助驾驶系统(ADAS )属于自动安全 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其系统包含多项先进技 术,以行车安全为核心和出发点,可以有 效解决汽车在行驶中的纵向以及横向安全 问题。在智能物联汽车中,辅助驾驶系统 (ADAS )的主要技术为:第一,传感器技 术,其作为系统的“眼睛”,具有传递诉求 和保证安全的作用,技术组成较为复杂;第二, 集成技术,其可以对转向系统、制动以及动 力进行电控集成,在高安全、高配置的技术 条件下,系统所具备的集成能力可以提升汽 车安全性能;第三,人机互动技术,其是人 工智能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人机互动可以提 升驾驶的安全性、便利性以及舒适性,但是 人机互动技术需要将正确的信息及时传递给 驾驶员,并且与车机系统完美融合,进而起 到优化驾驶体验的效果。 2.2技术应用 辅助驾驶系统(ADAS )是智能网联汽 车实现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础以及核心,随着 汽车竞争行业的不断加剧,多家大型汽车制 造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自动驾驶上,并且将 其视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对辅助驾驶系 统(ADAS )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也不断深入, 汽车装配率持续攀升。随着传感技术的快速 发展,消费者对安全驾驶更加重视和关注, 原本在B级别以及C级等高级车型中才会装 164AUTO T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