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解读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解读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解读

企业成长影响因素

本文从四方面对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国外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未来企业成长的研究思路。

一、知识、创新、研发与企业成长

Tseng,CH;Tansuhaj,P;Hallagan,W,et al(2007)提出了由两类资源决定因素组成的框架,基于知识和基于属性的资源。从美国制造业企业的样本中获取的实证表明,基于知识的资源相对于基于属性的资源对企业国际性成长产生了更快的和更持续的影响。Martinez-Bobillo,A;Fernandez-Temprano,M;Tejerina-Gaite,F,et al(2002)基于全球化背景考察了知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知识产生和转移对于维持持续竞争优势十分重要,全球化市场与企业为鼓励成长而发展技术知识之间的协调作用。Ghosh,S(2009)使用印度国有企业在1987年至2006年间的数据,检验了生产力,所有权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联。充分考虑不同企业水平差异,数据表明企业的成长主要源于被动学习,而更高层次的主动学习则显得放慢企业的成长,虽然这些影响的幅度相对小。

Freel,MS;Robson,PJA(2004)通过调查苏格兰和英格兰北部1347个受访企业,检验企业创新活动对其成长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品创新和就业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并且在短期内对于制造业企

业,在产品创新和规模或生产率增长之间负相关关系。Yang,CH; Huang,CH(2005)使用来自台湾电子公司的面板数据,论述了研发、企业规模和成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的增长诱导了更高的

成长率,并且这种影响在小企业更明显。

二、财务与企业成长

Huynh,KP和Petrunia,RJ(2010)近期的企业动力学理论强调财务变量作为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的作用。本论文从财务角度分析了加

拿大制造业新型企业的成长,发现财务因素,例如举债经营和初始

财政规模,影响新型企业的成长率。O'Brien,J和David,P(2010)解释债务能力为什么可以约束过度增长,是由于硬性规则,出借人

做出判断和承诺放弃。论文实证分析了日本企业的大量样本,确定

债务的类型对企业成长和企业成长的绩效结果都有影响。

Ahmed,S和Cozzarin,BP(2009)研究表明,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与传统资本对研发资本的形成和销售增长作出了贡献。相反,来

自政府拨款,上市首次公开招股与联盟的资金来源对于本文采样的

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并无重要贡献。传统的资本对企业成长的速度很

重要,银行资本与较高的企业成长速度正相关。Inderst,R和Mueller, HM(2009)认为风险资本家会影响新企业成长的速度,风险资本家的价值在高度竞争的行业、具有学习曲线、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

的行业会更大,研究预测,最早获取风险资本的企业可以长期主导

业界同行。

Fagiolo,G;Luzzi,A(2006)研究了流动性约束对意大利制造业的企业规模和成长动力的影响。分析表明:一旦流动性约束控制了规模,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在控制了流动性约束后,小型企业成长更快;越强的流动性约束,对企业成长有更多的负面影响。

现存的理论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性和代理问题影响了外部融资成本,从而影响了企业融资能力的成长机会。Khurana,IK;Pereira,R; Martin,X(2006)研究发现披露可以放宽外部融资的限制有助于帮助企业成长,从而使资本流向正净现值的项目。

三、企业家、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与企业成长

Beekman,AV;Robinson,RB(2004)收集自91个药品相关企业的数据用来验证了企业成长与维持或扩大与供应商关系呈正相关,而不是终止伙伴关系。认为企业成长和从供应商购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由知觉效益的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调节的,例如当效益较高时,销售增长和从价值链伙伴的购买量之间的关系越强。Wynarczyk, P;Watson,R(2005)运用英国211家分包商数据检验企业成长和供应链伙伴关系,实证表明,有企业间伙伴关系的企业经历了较高的成长率。企业间伙伴关系可以促进中小型企业更加快速和持续的成长。

Antoncic,B和Bratkovic,T(2009)认为借助个人网络企业家已经获得了很多宝贵的资源、信息、咨询和道义上的支持。社会网络能够促进或制约嵌入到其中的企业家的行动,因此精确管理个人网

络可以把企业家个人网络转换成为获取企业良好业绩的有效工具。

Bratkovic,T,Antoncic,B和Ruzzier,M(2009)认为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对其企业成长是重要的,战略决定社会网络的形成。研究发现,企业成长受基于企业家资源的社会资本运用战略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强度对企业的成长为正影响;但资源网络的核心人的友谊对相关企业的成长是负影响。

四、企业规模与企业成长

Terjesen,S和Szerb,L(2008)研究了有关创业企业成长的三种相互竞争而互补的观点,考察了单个(企业家)企业、国家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使用来自35个国家全球创业观察(GEM)的25384个数据点,发现男性、与企业家的熟识、创新产品/服务、低水平竞争和总部设在欠发达国家与这三个商业阶段的高成长期望相联系。新生的、婴儿企业的商业成长期望也与有更高水平的初创资本和外部投资相联系。与以往的研究相反,发现一个企业的初始规模是成长期望的最佳预测。所有与规模相关的因素不仅决定初始成长期望,也决定了后期阶段的成长期望。最快速成长的年轻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Hodges,H和Ostbye,S(2010)基于二十世纪近二十年来美国2654个县的样本中制造业和零售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企业规模对企业成长非常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和零售业企业的平均规模与企业成长正相关,较大的公司进行有效研究和发展,产生更高

的增长。因此,结论不支持小型企业作为地方发展战略的想法。Yasuda,T(2005)研究了企业成长和企业规模间的关系,企业年龄和企业行为间的关系,使用来自近14000个日本制造企业的数据。实证表明企业规模和年龄对于企业成长有负面影响。企业的存活性随着他的规模和年龄增长。每名雇员的研发支出对于企业成长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五、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缺陷

国外研究从创新、知识、研发;财务;企业家、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企业规模等方面对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很

好解决企业成长的微观问题。但是没有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共同(协同)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事实上,以上影响因素都是内生变量。企业成长嵌入在特定市场关系中,企业成长受所在市场环境和市场关系的约束,国外研究没有考虑企业成长与关联企业的关系,没有考虑企业所在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企业成长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也没有把产业链(产业集群)作为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来研究。

1.国外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缺陷

企业成长受众多因素影响,众多因素在影响企业成长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国外研究文献没有过多研究,过多研究停留在单个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例如知识、创新、财务、规模等要素如何影响企业成长,在分析这些要素时,出于问题简化往往把其他要素假

设为外生变量,但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这些变量都是内生变量,变量间、变量与企业成长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动态复杂的。所以,不同时间序列下,企业成长中不同变量如何动态协同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2.国外企业成长专业化分工(产业链、产业集群)研究缺陷由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企业基于比较优势和独特核心竞争力把企业业务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不同企业通过相互合作方式形成产业网络(集群),企业嵌入到产业网络中,企业价

值不仅仅是企业自有价值,更重要的是从产业网络(集群)中不断获取的协同价值。协同价值取决于产业网络规模和内在质量。国外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企业成长和产业网络(集群)的关系,对产业集群研究的忽略和当前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是不对称的,所以,企业成长是受其所在产业网络(集群)约束的,产业网络决定企业成长方向、速度和质量,产业网络作为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被国外研究所忽略。

3.国外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质量研究缺陷

国外对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集中在量化指标方面,例如企业成长速度、企业规模、企业市场份额、企业员工数量、企业总产值、企业利润等市场中容易获取的指标,而对企业成长质的研究相对忽略。量是企业成长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质是企业成长的根本。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现有节点地位、企业在产业链中未来节点移动趋势、企业在产业网络的中心性、主导性、关联度是企业成长的质的指标,

由于数据不能直接获取因而国外研究相对较少。所以,企业成长质的评价、评价指标设计和计算是未来产业集群成长评价研究趋势。4.国外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组织结构研究缺陷

组织是企业成长的载体,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通过组织结构实现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但是国外文献对企业成长的组织结构研究相对较为传统,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无非是从直线制走向事业部制、矩阵制,还有跨越组织界限的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在企业成长中组织结构演化被忽略,没有文献关注企业成长与组织结构演化的关系,认为组织结构是自然而然的形式。事实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组织结构是动态优化的,演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成长。另外在组织演化过程中,组织具有自我学习功能和再造功能。所以,企业成长及其影响因素与组织结构演化内在关系是未来研究重点。

六、未来企业成长研究思路

通过对企业成长的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结合国内企业成长的特定环境,企业成长不是单个企业独立发展过程,企业植根于专业化分工网络之中,笔者认为应该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研究企业成长。基于此,企业成长未来研究思路如下:

企业成长的网络分析(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集群);

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企业成长的内在关联(专业化分工核心能力比较优势);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作用机制;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组织结构的作用机制;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模式比较;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模式设计;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模式的实现路径;

企业成长模型(理论框架)构建(整合制度、网络、知识、财务、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变量形成理论框架);

基于产业链(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最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统帅。它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是企业生命力与活力的源泉,是企业创新与变革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未来发展蓝图的框架与基调。如果没有健康、优秀、强势的文化,一个企业很难稳步成长和持续发展。本文对采油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认识程度参差不齐,甚至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一)是企业文化表象化。兴采虽然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其他企业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企业文化表象化的缺点。尤其是建设早期,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都,导致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且精神、核心经营理念等标语口号;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

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由于基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理解上有偏颇,同时,认为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是一项很复杂的事情,不原意也不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很大功夫,所以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问题活动的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三)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主要由党组织抓,在不经意间就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尤其是单位的行政领导更是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艰难,落实到位,见到效果非常不易。另外,由于基层单位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

家庭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而人才的成长既有个人的主观努力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是人才成才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影响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人才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人才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成才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庭“生态论”、“系统论”观点出发,认为影响人才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人才的成长。 一、客观家庭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经济状况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首先,家庭经济环境差。如果子女能够克服和战胜经济上的困难,特别是在文化和受教育上超越困难的制约,则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如果子女不能克服和战胜经济上的困难,既是经济贫穷者又是文化贫困者,或者是这种困难达到无法克服的地步,则显然是不利成才的。其次,家庭经济环境一般。这种状况能提供相对较好、较稳定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如果子女能够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付出更大的努力,有利于他们成才。否则不利于他们成才。最后,家庭经济环境好。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利用其好的经济环境去发展自己,则有利于成才;反之,安于现状,心满意足而不思进取,同样也成不了才。 从辩证的角度讲,顺境可以成才,逆境也可以成才,关键在于能否因势 利导,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产生良性影 响。不过,这里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 入,人们的家庭经济情况越来越好,在 这种情况下如何促使子女成才,将愈 来愈受到现实的严峻考验。我们认为, 在家长不溺爱、不迁就子女,子女又能 正确对待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前提下, 有利于子女成才。经济环境好,既可 为立志成才者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 如书刊资料、电脑软件和电化手段等, 又可让立志成才者集中精力进行创造 性思维,从事创新活动,不必为家庭的 经济拮据而烦恼与奔波。 (二)家庭结构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对人才的成长也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结构可根据其 特点分为三大类:核心家庭、大家庭及 特殊结构家庭。 1.核心家庭,即独生子女家庭。一 般情况下,这类家庭的家长舍得投资, 尽可能地为子女提供更为优越的物 质条件,家长会尽量满足子女发展的 需求,保证子女的智力开发用品,促 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类家 庭条件相对好,关系和谐,家长不会 为生活奔波劳碌,也就有培养教育孩 子的情趣、积极性和精力,这一切都 对子女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子女成长和成才。但是,独生 子女家庭也存在一些家长对子女“期 望过高、溺爱过度、干涉过多”和老年 人的“消极”教育等问题,就不利于他 们成才。 2.大家庭,即几代同堂的家庭。这 类大家庭的优点是家庭的子女受关爱 和受成人教育的时间多,不同的人可 以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子女, 让子女提前接受较好的学习和教育, 有利于子女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但是 不同辈分的人教养方式与教育观念常 常会存在分歧,易出现“隔代溺爱”,从 而造成家庭矛盾,子女会出现无所适 从、不安、恐惧、独立性差等现象,这样 对人才的成长就会有不利影响。 3.特殊结构家庭。包括不良的婚 姻关系的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及 离散家庭。在这些家庭中,或因父母角 色的暂时或长久缺失,或因社会舆论 的不良影响,或因父母长期的不良情 绪的影响及不良的教育方式,使得在 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 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学习动机的受挫, 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研究表明,在离异 家庭中生活时间较长的孩子,其调节 能力、结伴能力、与人相处能力、主观 控制能力、预见能力及判断能力均显 著低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 子。父母离异使子女易产生被遗弃感、 自卑、愤怒等敌视情绪,并会随着时间 的推延造成对家庭、社会、父母信任感 的降低,对其以后的恋爱婚姻及家庭 生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总体来说,这 些特殊结构的家庭对孩子成才是极其 不利的。 二、主观家庭环境对人才成 长的影响 (一)父母期望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 染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讲,期望是一 种心理定势,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激励 着子女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家长的美 好期望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 响。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 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 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子女意志品质的 锻炼,形成远大抱负。但这种期望是有 一定限度的,必须符合子女身心发展 家庭环境 对人才成长的影响文/付国锋夏东 |成长阶梯·成才之路|CHENGCAIZHILU 64 人才资源开发2009.1

企业竞争力因素及措施

企业竞争力因素及措施 随着即将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峻。迎接这种 挑战的根本办法是强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增强国力的需要,也 是企业进入战略型经营创新阶段的需要。 一、企业竞争力层次透视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的占有率以及在 用户中的信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低或信誉好坏都是产品或服务竞 争力的充分体现,而企业的竞争力,则有不同层次的显现。 1、从市场的层次看,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力作用的结果。这可以从 企业外部观察到。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都具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全世 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掌握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投资、2/3的 贸易、2/3的技术转让,控制着全球性的市场活动。如果这些具有强 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调整,就会引起整个产 业的波动。企业竞争力在市场占有率和信誉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是它 们之间存有紧密的因果关系:企业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覆 盖面大;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信誉覆盖面小。 2、从科技层次看,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创新是产 品或服务创新的前奏。企业要在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适 应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持续变化,在品种、性能、质量方面对产品 或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新工艺、新技术来启动 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持续健全销售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链条 式的科技创新机制。 3、从企业行为层次来看,增强企业竞争力依赖战略经营做保障。企 业战略经营是否合理,有不同的判断角度。从企业竞争力这个角度看:一是有一个适应企业自身优势的长期战略规划;二是有经营战略持续的 机制作保证。随着加入WTO在即,国内供求关系根本改观,市场环境也

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理论 理论部分: 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观点: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其分工程度正相关,分工使得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产出,从而取得规模效益。 马歇尔观点:认为新加入企业带来的竞争、企业家寿命有限性对企业成长的制约、企业在规模扩大时带来的灵活性降低都会使企业规模达到一种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 基于对价格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认为企业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安排生产,确定最有生产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当企业调整至最有生产规模时,即实现了企业成长。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缺点: 忽略了企业资源、技术条件、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加关注于企业规模的确定和调整上,而且更多的是一种静态均衡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 科斯观点: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扩张的动力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相比较决定了企业的规模。 新制度经济学缺点: 在考察企业成长方面,更多地关注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问题,也是一种静态分析。 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一)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中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企业成长是资源和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普拉哈拉德提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 (三)提斯、皮萨罗、肖恩提出“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企业整合、重构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技能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四)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理论,企业成长过程中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向曲线左右两端(即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转型,在产业链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企业内生增长理论优点: 占据主流,强调企业要不断创新,协调好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应用部分:转型升级的多种路径 (一)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通过产业创新实现升级。 1.产业内创新升级。不是靠“转行”去做芯片、太阳能等高科技新兴产业,而是立足于原有传统行业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努力从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20190429152758)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明确的价值观。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 涵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准则和思想体系。 企业文化主要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 一般来说,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 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制度文化主 要包括经营规模、运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际关系、管理制度、 激励机制、利益分配等;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生产或服务、工作环 境或厂容厂貌、技术装备、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福利待遇等。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观念系统,要传达到企业员工、社会和公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必须通过个性化、鲜明的视觉形象(图形、图案)表达出来,在传导给社会才会更有效率、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形象 系统CIS。CIS主要由三个内容构成:企业理念系统MI、企业行为系统BI、企业视觉系统VI。 很多人认为,有了企业才会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功之后总结才形成的自己企业文化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的萌芽不自觉地植根于创办企业及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动机和观 念中之中。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分析,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众多,但至少有一下几个重要因素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一是企业特征。企业主要属于哪个行业,哪个门类。那么该 企业特征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例如对制造业,强调“个人向上 的资质”,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输出并实现技术、可信度、 安全性、规模;对一般服务业,强调“对顾客的服务”;对传媒业、金融业强调“对社会的服务”。 二是企业家特质。实践已经证明,企业家对企业决定性作用毋容置疑。企业家特质、个人魅力、工作作风和经营哲学均对企 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均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并形成了一些流行概念。不难发现使用较多的概念有和谐、诚实、努力、敬业、信用、服务、责任、奉献、 创造力、创新力、安全、满意等,不一而足。 四是追求独特模式。企业文化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应 在大同小异的大背景下,刻意追求自身特有的、特点鲜明的企业文化。 五是长期形成。企业文化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和渗透到心灵深处,通过不断培育才能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意志。 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不断倡导下,以企业全体员工集体意识为基础,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才是最高境界。有时为了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还必须进行“洗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企业的竞争不再单是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成为现阶段企业营销竞争的重要内容,渠道利润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作为企业如何把握市场机会,赢得先机,就必须加强其渠道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我们在进行企业渠道控制和决策时,应充分分析其存在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更为透彻的去认识它。营销渠道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限制性因素,制定出适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特性的营销渠道,促使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企业对渠道进行控制及决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因素 1.价值大小:一般而言,商品单位价值越小,营销渠道越多,路线越长;反之,单价越高,路线越短,渠道越少。 2.体积与重量:体积过大或过重的商品应选择直接渠道或中间商较少的间接渠道。 3.时尚性:对式样、款式变化快的商品,应多利用直接营销渠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技术性和售后服务:具有高度技术性或需要经常服务与保养的商品,营销渠道要短。 5.产品数量:产品数量大往往要通过中间商销售,以扩大销售面。 6.产品市场寿命周期:产品在市场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在衰退期的产品就要压缩营销渠道。 7.新产品:为了较快地把新产品投入市场、占领市场,生产企业应组织推销

力量,直接向消费者推销或利用原有营销路线展销。 二、市场因素 1.潜在顾客的状况:如果潜在顾客分布面广,市场范围大,就要利用长渠道,广为推销。 2.市场的地区性:目标市场聚集的地区,营销渠道的结构可以短些,一般地区则采用传统性营销路线即经批发与零售商销售。 3.消费者购买习惯:顾客对各类消费品购买习惯,如最易接受的价格,购买场所的偏好,对服务的要求等均直接影响分销路线。 4.商品的季节性:具有季节性的商品应采取较长的分销路线,要充分发挥批发商的作用,则渠道较长。 5.竞争性商品:同类商品一般应采取同样的分销路线,较易占领市场。 6.销售量的大小:如果一次销售量大,可以直接供货,营销渠道就短;一次销售量少,就要多次批售,渠道则会长些。在研究市场因素时,还要注意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定位,这对选择营销渠道结构都是重要的。 三、消费者的因素 一般地说,企业要尽量避免和竞争者使用一样的分销渠道。如果竞争者使用和控制着传统渠道,企业就应当使用其他不同的渠道或途径推销其产品。例如,连裤袜,在美国很受妇女欢迎,过去所有生产边裤袜的制造商都通过百货商店、妇女服装商店推销它生产的连裤袜,避开竞争者,而在超级市场推销L′eggs 牌裤袜,结果很成功。另一方面,由于受消费者购买模式的影响,有些产品的企业不得不使用竞争者所使用的渠道。例如,消费者购买食品往往要比较品牌、价格等,因此,食品制造商就必须将其产品摆在那些经营其竞争者产品的零售商店里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468522584.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468522584.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1.1 钱德勒:“组织跟随战略”学说 “组织跟随战略”理论是围绕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展开的。在详细回顾美国著名大企业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西尔斯等公司成长历史的基础上,钱德勒提出了“组织跟随战略”的观点,这个观点实证基础是“成长企业具有的历史变革特征”。这个观点隐含的逻辑关系是:企业成长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调整,而组织结构的调整又是企业根据技术、市场环境变化实施一定战略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战略调整促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进一步加速企业成长和竞争优势的获得。可见,只有能够不断调整组织结构适应企业战略的企业,才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才能够不断成长。针对组织结构的变迁,他认为现代企业是通过四种方式或基本战略获得成长的,这四种战略就是横向合并、垂直一体化、地理上的扩散和多元化。 1.2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的市场环境战略 安东尼(1965)在法约尔管理职能划分基础上,将计划和控制的职能进一步细化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分别对应于组织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将战略管理从公司一般管理活动中独立出来,但是安东尼的战略理论只关注公司的战略规划。安索夫和安德鲁斯进一步完善了安东尼的战略思想,提出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逐步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只有当环境——战略——组织协调一致时,企业经营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成为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一种战略理论。 归纳该理论范式的要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①竞争优势体现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②强调环境、战略、组织配适协调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③外部环境是制定企业战略的起点。 由上面的战略,安索夫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样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否则多样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1.3波特的行业定位战略 20世纪60年代,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在市场结构不完全性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效率(即SCP)分析范式,认为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广告、销售、研究等行为也有所不同,而这种企业行为又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波特进一步将SCP范式的分析延伸到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可以采取那些具

影响青年成长主要因素探析

当代青年成长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宋利国 摘要:青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对青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泛滥和青少年活动的文化娱乐场所、设施少等,需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积极加以改进,从而实现对青年教育影响“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为青年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青年,成长环境,影响因素 青年的健康成长不仅与青年自身的因素息息相关,更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密切联系。那么,当前影响陕西青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为青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呢?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影响陕西青年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家长应营造健康民主的家庭氛围,树立科学的教子观 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年成长的重要因素,正确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培养青年健康心理品质、良好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而调查结果正好反映出我国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当问及影响青年成长的最主要原因什么时,统计结果显示, 38.2%的青年认为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排在13个选项的第一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群体认为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年造成的影响更为重要。而学生、科研、教育工作者则更加认同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年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首要因素。 分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对于青年人成长成材的重要作用。家庭是青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青年成长的第一任教师。而且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是在儿童期,而儿童期的青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对青年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并影响了青年发展的潜力与趋势。我们看到,我国家庭教育的重心基本上是技能与智力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并且也是最重要方面的人格养成、身心素质养成,“以智害德”、“以智害体”现象比比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倾向于“听话教育”与“知识教育”,以“乖孩子”和“有特长”为理想目标,不注重心理素养与创造能力的发掘,缺乏“问题意识”,不能想别人没有讲过的,不能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强调接受能力,忽视躬身践行,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这种家庭教育理念的结局必然是扼杀青年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而这两者恰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关键所在。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论述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水平的系列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1.企业竞争力的概述 1.1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在一些经典文献中,学者们曾经对“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优势”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作过描述。金碚(2001)则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为:“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其实,不管是“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力”,它们实质上都是在企业之间作比较,所不同的是,“竞争优势”是这种比较的相对结果,“竞争力”是这种比较的绝对值水平。 1.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性、利益性、动态性、过程性、综合性。 2.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种种客观因素,无一不使我国企业面临新的冲击和更大的挑战。而这些冲击和挑战,说到底是对企业提出了提升竞争力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有不少企业都已经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滞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提高认识,客观的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无疑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现状的了解,总结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2.1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几大因素 我们认为,影响及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按其作用程度可分为影响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两大类,它们分别来自五个方面,即环境因素、资源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及企业文化。 2.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性因素,企业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其竞争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2.1.2资源因素 我们可以把资源因素分成人力资源和硬件设备因素两部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的另一类资本,是指投于企业劳动者的资本,表现为劳动者的技术、文化、创造能力的资本化。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改善人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人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 2.1.3科技因素 企业竞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技术竞争的优势。技术创新通过降低产品的成本以及通过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而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使企业的竞

企业如何建设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如何建设特色的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特色企业文化构建已经成为了提 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已经不再局限于无意识构建或总结提炼的层次上,必须基于企业自身特征、生命力旺盛的特色文化,那么企业如何建设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建设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做法 企业文化有外塑品牌形象的功效,而特色化的企业文化表达,无疑就是企业最好的品牌标签,对于企业的公众认知与市场推广均有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有外塑品牌形象的功效,而特色化的企业文化表达,无疑就是企业最好的品牌标签,对于企业的公众认知与市场推广均有着独特的作用。 所有企业的文化导向都有一些共性的特质,如强调诚信、注重业绩等,但也均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企业文化定位,就是要用高度精炼的表达概括出企业异于同行的文化特质与 核心主张,如:华侨城集团的“创享文化”,强调创造、 创意与分享、共享;中盈盛达的“共文化”,则强调与一

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创造、共同分享与共同成长等等。 确立理念体系为先 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化建设过程中,理念体系的确立是第一步。而特色化的理念提炼,其原点还是在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定位,即一切理念的提炼都必须围绕着定位这个核心,这也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定位的意义所在。首先,企业文化定位应是建立在对企业的文化现状调研诊断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定位说到底是需要对企业文化导向进行精准提炼,要解决的是企业未来的文化建设方向。 无疑,这个定位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行业发展趋势、同行优秀企业、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经济、民族传统文化等因素。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则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事件、已有的文化积淀、企业家的个性特质、中高层管理团队的共同理想追求等因素。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主要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在分析时可以以这些方面作为着眼点。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从学术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校园文化培育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知道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后,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几条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1.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这类人才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于一身,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多向性的特点.他们在探索未知社会的过程中,能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获得对社会具有影响的新成果的认识.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查法 通过图书馆、Internet、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及高教所资料室收集国内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有关高教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最新信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论据。 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国内与国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比较,吸收其先进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并通过国内高校在实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较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3 理论分析法 一方面对国内外现存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中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有联系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课题找出理论基础。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因素 3.1学术层面因素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学术层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部文件曾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大学应该不仅仅传授已经成为定论的旧知识、旧理论,还应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创新之中得到学习.(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

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工业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完成日期:

摘要 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面临市场考验的重要问题,要想在这生死搏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许多困惑和难点,传统观念的限制;资金投入的不足;市场变化快;管理人才紧缺都成为限制因素。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强R&D经费投入,以及结合市场和培养人才的途径来解决。 本文以技术经济范式研究技术创新的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已有的技术创新理论作一综述,然后深入到企业层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进一步针对运用技术创新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做一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Today's market economy, how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enterprise market tes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in this life and death struggl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tinu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key. But now,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still exists a lot of confusion and difficulties,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lack of capital investment; market changes quickly; management personnel shortages have become a limiting factor. Then the face of today's highly competitiv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e want to enhance creativity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corporate R & D funding, as well as ways to combine marketing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to resolv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irst of exis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are reviewed, and then down to the enterprise leve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how to foster further innovation for the use of technology issue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make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优秀工程师论文: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优秀工程师论文: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摘要:挖掘优秀工程师成长的关键阶段,识别影响工程师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因素,对于探讨中国工程师培养机制问题十分有益。本论文在对27位参与过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工程的优秀工程师进行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质性研究Nvivo8分析软件,探讨了优秀工程师成长历程的关键阶段及其重要影响因素。该论文对于揭示培育优秀工程师的规律性认识,为未来卓越工程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健全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秀工程师;成长阶段;影响因素;质化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社会各界所表现出的对工程师群体的期望,促使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工程师培养机制问题,并思考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果对工程师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认识,就难以掌握工程师培养机制的实质,那么工程教育的改革及其实践、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以及我国政府正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将会是盲目的、低效的。优秀工程师实际经历过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学者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这一特殊职业人群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非常必要。目前学术界对于专业人员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律师、医护人员等职业群体上,对工程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研究极少。在为数不多的的研究中,工程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专门教育+实践”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长途径论。此论点认为工程师的成长过程应该符合专门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这

种观点基本概括了接受高等教育后专门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体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社会发展对于专业人员成长经历的基本要求。代表人物有郝克明等学者①。 第二种观点,国外学者根据“专业水平”将技术人才的成长划分为六个不同层次,依次为新手(Nov-ice)、入门者(Initiate)、学徒(Apprentice)、学徒期满的职工/熟练工人(Journeyman)、专家(Expert)和大师(Master)①。这一研究描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在工程系统“现场”中不断成长的动态过程,这种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 第三种观点,国内一些机构或学者也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过“阶段论”。例如,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人事部1998年对其直属27个单位的68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进行调研,研究结果指出,从大学毕业到培养成为总工程师的年限一般为8-10年,同时提出了工科毕业生从就职到成为总工的四个成长阶段。②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必须使其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际的体验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实现大体需要8-10年的时间。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王昕红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或研究所近百名接受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师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教育、工程领域从业经历和继续工程教育三个阶段的有机组合是工程师成长的必然途径。④另外,工程师职业是一个涉及特定专业领域、需要具备独特专业技能和专业魅力的专门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未来工程师的素质及职业要求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工程师成长影响因素进行研

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

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结 摘要:企业成长问题是当今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企业 成长理论的研究却长时间徘徊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本文将零星散 布于企业理论历史长河中的企业成长理论做一简单的回顾与梳理,期望能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日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成长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企业而不是国家是现代社会最 为重要的核心组织,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最终依靠。因此,企业的成长问题理应备受经济学家关注。然而,企业 成长理论的研究却长时间徘徊于主流经济学之外。尽管在经济理 论史中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关于企业成长理论有价值的观点,并且Edith Penrose 女士在1959年发表的专著——《企业成长理论》(英文名《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为企业成长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于企业成长的 系统研究仍然是十分匮乏,这一点在经济学文献中表露无疑。本 文尝试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做以简要的回顾。 一、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分析——从亚当?斯密、小穆勒到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解释企业存在与扩 张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是企业成长的主要 诱因——企业中生产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这又进一步深化了企业的 分工协作,如此循环往复,最后通过企业规模经济的获得实现了 企业的成长。 (一)亚当?斯密和小穆勒的企业成长观 最早在著述中涉及到企业成长思想的当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开创者亚当?思想汇报专题斯密。在他的传世巨著《国富论》中, 斯密非常重视专业化和分工协作所带来的报酬递增现象。他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 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1972,p5)虽然斯密的理论没有直接具体地给出企业形成和扩张的原因,但 是毫无疑问,分工与企业的形成及扩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正是因为有了分工,才使得每个人不是各自为营地生产和交易, 而是将生产过程分割成若干的工序和工种,由工人在企业中“集 中地”分工作业,这样既“提高了每个工人的灵巧性”“发明了 许多方便和节省劳动的机器”同时也“节约了更换活计时通常会 损失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推动了生产规模的 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就可能采用更加不可分的 技术,这种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规模报酬递增,企 业规模自然也在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企业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