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军事二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

36 军事二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
36 军事二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

MarsGIS for Cesium三维地图框架-建设方案

标识:MarsGIS 版本号:V1.2 MarsGIS for Cesium三维地图框架 建设方案 编写:木遥 合肥火星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1月18日

目录 1.引言 (4) 1.1.编制目的 (4) 1.2.范围 (4) 1.3.建议 (4) 2.项目概述 (5) 2.1.项目背景 (5) 2.2.需求分析 (5) 3.项目架构设计内容 (6) 3.1.系统技术架构 (6) 3.2.框架风格 (6) 3.3.设计思想 (6) 3.2.1开源产品的最佳实践 (6) 3.2.2设计合理简单易用 (6) 3.2.3敏捷开发,可复用 (7) 3.2.4全面、完整的解决方案 (7) 3.4.代码说明 (7) 4.平台功能详细设计 (8) 5.在线服务网站 (9) 5.1.C ESIUM基础知识 (9) 5.1.1快速入门 (9) 5.1.2学习教程 (10) 5.1.3API文档 (10) 5.1.4官方示例 (10) 5.2.平台框架 (11) 5.2.1平台介绍 (11) 5.2.2API文档 (11)

5.2.3Example示例 (11) 5.2.4应用项目 (12) 5.2.5相关文档 (12) 6.平台应用程序 (13) 6.1.底层框架类库 (13) 6.2.基础项目 (13) 6.2.1config.json地图配置 (14) 6.2.2widget模块化架构 (15) 6.2.3基础应用 (15) 6.2.4代码混淆压缩 (22) 7.服务支持 (22) 7.1.售后技术咨询 (22) 7.2.保障维护服务 (22) 7.3.框架升级服务 (22)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论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高校后勤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

XXXX大学 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后勤如何应对高校改革与发展、师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问题,已是高校后勤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事宜。顺应形势发展,提高后勤服务品质,从“三服务、二育人”的角度来引领高校师生生活,高校后勤必需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关键的因素就是信息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本方案从如何推进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我国高等教育处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进行高校后勤信息建设是必由之路。 随着我校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后勤在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后勤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有力手段,是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后勤行政决策水平,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是信息化建设是巩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改革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新的后勤体制改革和不断探索出新的后勤模式,方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方可跨越式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我校后勤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后勤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工具,学校后勤可依托校园网的建设适时建设后勤信息化。现在我校后勤的管理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对后勤企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决策上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新技术的革新,往往会带来新模式的改变。学校后勤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培养后勤具有获得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获取更多的资源、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认识更全面、管理更有效、决策更科学,这就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此外,推行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后勤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后勤形象的提升;有助于强化后勤服务安全管理;也有助于后勤反腐倡廉、建设节约型后勤。 2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校后勤信息化现状 1)2009年建设了后勤网站,打开了面向校内外的信息窗口。 2)我校从2009年开始建设了校园一^通系统,在2014年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更加安全,扩展功能更强,并将与数字化校园完成对接,实现一^通系统数据的共享;完成与支付宝的对接,实现支付宝转账充值。 3) 2009年建设了公寓电控系统,实现了对所有学生宿舍的电量控制,并将电控系统与一^通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了刷卡购电。 4) 2014年我校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餐饮、商业、公寓等整个后勤管理区域。 5)2014年启动了校园门禁系

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议

一体化解决方案建 议

建设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的建议 销售行业特性 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销售工作正在从传统的意义上的销售,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向进行潜移默化的转变。由于销售工作的特殊性,销售人员对客户信息的及时了解、更新及销售人员之间互相的协作变得尤为重要。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对销售人员的支持作用也在逐渐的彰显出来。根据我们的分析,销售工作已经转变成了一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系模式,即网络上的营销在丰富客户资源,提高销售效率的同时也是线下销售人员在信息层面的有力支撑。 当销售人员在不能随时接触电脑的情况下也需要及时有效的了解客户信息的时候。移动办公就变成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在互联网、物联网、自媒体等网络模式流行的今天。真正的移动办公成为可能。销售人员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够随时掌握客户的信息及线上销售反馈的信息,一遍更有效的对销售项目及客户进行跟进。与此同时,管理者也能够随时随地的根据销售一体化平

台提供的反馈数据对销售及项目进展进行查看。这对拥有固定客户的大型专项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

行业需求分析 当前企业的销售业绩稳定,可是对于配件销售来看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回款周期过长,货款拖欠比较严重;与公司竞争的配件小企业众多,严重影响了公司配件的销售。以上问题,表面看似是销售环节出现的问题,可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也并不是单纯在销售环节上进行改进就能很好解决的,这是因为: 1、销售和服务脱节: 配件销售实际上是针对老客户进行的二次销售,原则上是针对老客户的销售。而这些老客户购买的整机产品、设备使用情况、设备使用寿命等重要信息我们都没有全面的掌握起来,甚至销售掌握的客户使用产品信息没有有效的传递到服务部门。这样就造成了销售和服务之间的脱节。甚至老客户有了备件采购的需求,我们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这样就增加了小配件厂商的销售机会。 2、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在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中,配件销售属于服务体系范畴,因为销售的对象是企业的老客户。而配件的需求以及设备的服务应该属于客户服务范畴。虽然我们企业建立了服务热线,可是这是

三维解决方案

ArcGIS 三维解决方案 ArcGIS 为3D GIS 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利用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来存储和管理空间地图数据,通过ArcMap、ArcGlobe等桌面软件来制作准备二维、三维地图数据文件,然后通过ArcGIS Server发布和管理地图服务,供ArcGlobe、ArcGIS Explorer和Web浏览器等客户端来访问。 与二维GIS一样,3DGIS同样包含了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数据管理三个部分。Geodatabase模型将彻底支持3D,不是2.5D的可视化,而是真3D的数据对象和要素,同时,ArcGIS还提供了处理3D数据模型的分析工具,包括3D line of site、对象的3D buffering、envelopes和体积表现的可视化和三维分析。 一、地图数据组织和管理 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3D GIS数据包括: 主要成分 建筑及构造物 ArcMap, ArcGlobe ArcSDE 桌面3DGIS应用 ArcGlobe ArcEngine 3DGIS服务 ArcGIS Server ArcGIS Server Web 浏览器 ArcGIS Explorer ArcGlobe

●底图或航片/卫星图片 ●数字地形模型(DEM) 视觉增强辅件: ●植物 ●街景构件 ●字标 动态数据: ●交通 ●街灯 ●树木 1、三维数据建库流程 数据准备阶段 –可获取的资源 –影像数据;(DOM、DEM……) –矢量数据;(路网、管网、电网……) –地名数据;(Label、Annotation……) –模型数据;(Multipatch、SketchUp、3dMax……) –其他GIS数据;(GDB、Shp……)

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 系统 解决方案 1 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 在我国,专业的仓储物流服务正以一股热浪趋势发展,一方面客户对仓储物流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是否具有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理念和核心竞争优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理念创新,才能步步领先,倡导将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仓储物流技术结合,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综合服务。随着我过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IT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物流也得发展如虎添翼,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目前的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系统落后:一般第三方仅使用了货架、简单输送线、纸质拣货单等设备进行作业,往往作业效率不高同时错误率还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作业方式落后: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分拣效率低下,人工成本持高不下。信息管理落后: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自己的仓储管理系统,或者有

仓储管理系统却是一座信息孤岛,没有与客户的系统和快递系统等对接,没有集成仓库设备, 从而不能起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出入库效率等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紫鉞科技凭借多年的硬件基础及丰富的仓储管理系统经验,为客户打造电 商仓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引入带有条码扫描或RFID扫描的智能终端随时 随地进行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实现仓库全程无纸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仓储管 理各个环节的全程实时业务管理,直到业务流程处理完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使管 理人员可以及时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状况和问题,及时应对处理。系统上游与客户管理系统 对接,下游与各快递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物流产业链的无缝集成,简化繁琐的系统操作,降 低漏操作、错误操作,提高业务流程效率。 项目目标 针对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设目标: 1、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的支持仓配管理信息的处理,充分发挥人机协同的功效,降低企业对员工技能、经验的依赖。 2、既可实现对单一客户仓库的精细化管理,也可实现分布在各地的多客户多库房管理。 3、对货物入库、库位分配、存储、波次分析、订单拣货、快递发货、库存盘点等进行动态管理,仓库作业全程电子化操作。 4、优化订单拣货流程,按波次统一拣货,智能分单,提高订单出库效率。 5、提供货品信息、货位、库存量、盘点、订单跟踪、物流跟踪、客户结算、快递结算等报表。 6、实现与上游多家网店管理系统的对接,使客户系统数据与订单状态与本系统保持一致; 7、实现和下游快递系统对接,自动申请电子面单;自动查询获取订单发货情况,无需再派专人上各快递公司网站查单。 8、系统功能可扩展性强,能根据企业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业务管理,增加新功能。 9、在满足所有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系统架构和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和价格优势,充分保护贵单位的投资,降低系统的运营和使用成本。 2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网络架构

ArcGIS10完整的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ArcGIS10完整的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现代地理学与空间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GIS的本质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地理环境,直观地表达客观世界的各种要素。借助GIS可以对各种要素进行管理、查询、可视化和分析、处理,以便人们进行科学决策。历经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二维GIS技术早已进入了成熟期。由于二维GIS的成熟应用,以至于GIS已经突破最初的测绘和地学的行业范畴,发展成为跨行业通用的平台软件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并越来越多地涉足面向个人的信息服务领域。 2三维GIS是GIS的重要发展趋势 GIS的优势在于能够直观直接地展示复杂的地理信息,同时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与二维GIS相比,三维GIS有其独特的优势。三维GIS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能表现更多的空间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二维GIS行业应用的深入,人们使用三维GIS来展现真实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 3三维GIS面临的挑战 三维可视化仅仅是三维GIS的一个方面,三维GIS与二维GIS一样,三维GIS涉及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可视化、空间分析、系统定制到数据发布与共享的各个环节。 当然,三维GIS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技术瓶颈: 1、昂贵的数据投入。对于GIS来说,数据为王是最恰当不过的。再好的系统,缺乏实时、全面的空间数据时只能是个摆设。显然,数据的获取对GIS来说至关重要。与二维空间数据相比,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成本更为昂贵,尤其是大面积的三维场景建模。长期以来,三维空间数据获取的效率低下和高成本都成为阻碍三维GIS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量数据处理与管理的技术瓶颈。随着遥感影像、DEM以及大量的三维模型等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数据量急剧增加,处理海量数据便成为三维GIS所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文件型的数据共享不能够满足空间数据量较大的应用需求。因此,如何将地理数据像普通的结构数据一样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RDBMS)中,实现集中式的GIS数据管理和存储;如果二者在数据模型、数据结构上都不一致,同样的数据要在两种软件中分别存储一份,不仅增加了数据冗余,而且增加了数据更新维护的代价。 3、海量数据可视化瓶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维GIS技术在工作效率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三维GIS却面临着一些挑战,目前已有的三维GIS项目,三维场景大多以显示影像和地形为主,一旦加入非常密集的矢量(如等高线)、或者整个城市的模型建筑,三维显示效率就大打折扣。 4、缺乏高端的三维分析功能。三维GIS应该在扩展原有二维GIS强大分析功能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三维特色分析功能,才能为业务管理带来更多的提升。 5、二三维开发体系分离,业务系统定制困难。 6、此外,还有海量三维的网络传输、数据发布、客户端数据共享等问题。 7、只有降低三维建设成本和突破三维软件本身的技术限制,才能推动市场从繁荣走向真正的成熟。

ArcGIS三维解决方案

ArcGIS 三维解决方案 ArcGIS 为3D GIS 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利用ArcSDE 空间数据库引擎来存储和管理空间地图数据,通过ArcMap 、ArcGlobe 等桌面软件来制作准备二维、三维地图数据文件,然后通过ArcGIS Server 发布和管理地图服务,供ArcGlobe 、ArcGIS Explorer 和Web 浏览器等客户端来访问。 与二维GIS 一样,3DGIS 同样包含了数据可视化、空间分析、数据管理三个部分。Geodatabase 模型将彻底支持3D ,不是2.5D 的可视化,而是真3D 的数据对象和要素,同时,ArcGIS 还提供了处理3D 数据模型的分析工具,包括3D line of site 、对象的3D buffering 、envelopes 和体积表现的可视化和三维分析。 一、地图数据组织和管理 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关键,3D GIS 数据包括: 主要成分 建筑及构造物 桌面3DGIS 应用 ArcEngine ArcGIS Server ArcGIS Server

●底图或航片/卫星图片 ●数字地形模型(DEM) 视觉增强辅件: ●植物 ●街景构件 ●字标 动态数据: ●交通 ●街灯 ●树木 1、三维数据建库流程 数据准备阶段 –可获取的资源 –影像数据;(DOM、DEM……) –矢量数据;(路网、管网、电网……) –地名数据;(Label、Annotation……) –模型数据;(Multipatch、SketchUp、3dMax……) –其他GIS数据;(GDB、Shp……)

2、创建三维场景 利用桌面软件ArcGlobe来创建三维场景,添加需要的各种要素,如文字标注、街景和植被数据、三维建筑模型等等。其中三维建筑模型可以用二维底图来构建,也可以导入第三方软件(如Sketchup、3DMAX)做好的3D模型数据。 添加文字标注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 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从唐朝以来,我国与日本之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系,中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如今,中国持续和平发展,日本日趋衰落,中日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日战略相持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其结果既取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质量提升,也取决于双方的战略选择与部署。日本的战略趋向具体表现为:全球战略收缩,东亚战略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深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防务部署和对外军事合作。有鉴于此,面对日本的战略趋向,中国应善加应对,加强全球议程上的倡议和塑造能力,积极锤炼大国心态,确立更具针对性的东亚地区战略,以长远眼光处理中日关系。 本文通过以中日之间的战争为时间基础,介绍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从而总结出日本军事战略思想中自古至今所传承的一些思想,以及介绍近几年日本的新军事变革及其国际秩序观。最后阐述其对我国的影响,并针对日本的一系列措施我国所应做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日本军事思想;日本国际秩序观;中国应对对策

摘要................................................ II 1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 (1) 1.1日本的兵书《斗战经》 (1) 1.2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 (2) 2日本的国际秩序观 (4) 3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6) 4参考文献 (8)

1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 1.1日本的兵书《斗战经》 日本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同日本的军事著作密不可分。而日本关于军事方面的著作中《斗战经》是对日本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斗战经》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其作者,据《斗战经》序中说,“或曰太祖宰相维时卿作,或曰太宰师匡房卿书也,今不可考证。”[1]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是中国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时代。《斗战经》一书就是日本兵学家深入研究中国兵书和日本传统兵学思想的结晶。书中批判了当时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孙子兵法》的一些观点,指出要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孙子兵法》,强调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突出宣传日本的民族精神。因此,《斗战经》一书充分体现了日本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对于军事及战争的看法。该书问世以后,深受日本民众欢迎,“自幼至名,手不舍卷”,广为流传。日本兵学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书不在奇,不在正,不在权,与天地同于理,与阴阳合于化。”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一、提倡继承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本书特别强调日本要有自己的民族性,要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二、提出“武”是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是“先武后文”,本书十分重视“武”的作用,认为“武”乃是促进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对于战争的看法是战争推动历史发展,崇尚武力。这是日本传统军事思想中的精髓,同我国的中庸仁爱之道相背驰。三、主张正攻战

基于二三维一体化GIS的应急预案模拟推演技术研究

基于二三维一体化GIS的应急预案模拟推演技术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性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为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类突发事件通常会带来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地作出处理决策,减少事件带来的危害。同时,突发事件的处理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处理过程涉及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属性数据又有空间数据。GIS 可以支持各类大数据量的集成,处理速度快,可靠性、稳定性高,支持复杂的图形标号等,因此,在应急事件的处理中,离不开GIS 技术的有效支持。 基于二三维一体化GIS 的应急预案模拟推演技术主要是借助于二、三维GIS 技术、计算机图形仿真技术等对应急预案制定的救援过程进行模拟演练,检验预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预案进行进一步完善,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深圳市朗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二三维GIS应用和开发的软件公司,公司在网络通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急预案等方面具有独到专长和见解,其开发的基于真三维GIS的态势标绘系统在民防、应急行业及应急指挥领域初露锋芒。 1 基本概念 1.1 二三维一体化GIS 二维GIS和三维GIS是从计算机对真实世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的两种GIS 技术。三维GIS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而二维也有比三维更宏观、更抽象、更综合的优点,两者各有所长。将二维GIS 和三维GIS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了二维电子地图的宏观性、整体性、简洁性和三维虚拟场景的局部性、现实性、直观性的优点, 同时又克服了二维电子地图的抽象多样性和三维虚拟场景漫游的方向迷失感。 构建二维与三维一体化的GIS平台,可以实现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功能等多方面的二三维一体化应用,可以保证二维与三维GIS技术的无缝融合,包括二维与三维在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方案、数据管理、可视化和分析功能的一体化,海量二维数据(矢量电子地图、卫星、航拍影像数据、DEM数据等)直接在三维场景中的高性能可视化、二维分析功能在三维场景中的直接操作和越来越丰富的三维分析功能。 1.2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根据历史经验编制的针对可能的重大事件或灾害的应急措施,包括针对此类事件应该派遣的应急救援队伍、车辆、如何选择人员疏散路线等信息。应急预案是一个救援行动进展的过程,制定预案的目的主要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减少事件损失。 应急预案库中存储了许多制定好的预案,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信息等关键词可以在预案库中检索、组合,得到几个初始的处置预案供指挥人员参考、选择,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快速作出处理决策。同时,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执行过程可以进行检验,根据实际的处理过程对预案进行评价和完善。 1.3 模拟推演

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系 统 解决方案 1 项目介绍 1.1 项目背景 在我国,专业的仓储物流服务正以一股热浪趋势发展,一方面客户对仓储物流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是否具有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理念和核心竞争优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理念创新,才能步步领先,倡导将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仓储物流技术结合,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管理综合服务。随着我过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IT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物流也得发展如虎添翼,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目前的第三方仓储物流服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设备系统落后:一般第三方仅使用了货架、简单输送线、纸质拣货单等设备进行作业,往往作业效率不高同时错误率还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作业方式落后: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分拣效率低下,人工成本持高不下。信息管理落后: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自己的仓储管理系统,或者有仓储管理系统却是一座信息孤岛,没有与客户的系统和快递系统等对接,没有集成仓库设备,从而不能起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出入库效率等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紫钺科技凭借多年的硬件基础及丰富的仓储管理系统经验,为客户打造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引入带有条码扫描或RFID扫描的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实现仓库全程无纸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仓储管理各个环节的全程实时业务管理,直到业务流程处理完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了解每一个环节的状况和问题,及时应对处理。系统上游与客户管理系统对接,下游与各快递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物流产业链的无缝集成,简化繁琐的系统操作,降低漏操作、错误操作,提高业务流程效率。 1.2 项目目标 针对电商仓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提出如下建设目标: 1、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最大限度的支持仓配管理信息的处理,充分发挥人机协同的功效,降低企业对员工技能、经验的依赖。 2、既可实现对单一客户仓库的精细化管理,也可实现分布在各地的多客户多库房管理。 3、对货物入库、库位分配、存储、波次分析、订单拣货、快递发货、库存盘点等进行动态管理,仓库作业全程电子化操作。 4、优化订单拣货流程,按波次统一拣货,智能分单,提高订单出库效率。 5、提供货品信息、货位、库存量、盘点、订单跟踪、物流跟踪、客户结算、快递结算等报表。 6、实现与上游多家网店管理系统的对接,使客户系统数据与订单状态与本系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日本军事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队别:研究生四队 姓名:郭涛 学号:152050

从唐朝以来,我国与日本之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系,中日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如今,中国持续和平发展,日本日趋衰落,中日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日战略相持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其结果既取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质量提升,也取决于双方的战略选择与部署。日本的战略趋向具体表现为:全球战略收缩,东亚战略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深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防务部署和对外军 事合作。有鉴于此,面对日本的战略趋向,中国应善加应对,加强全球议程上的倡议和塑造能力,积极锤炼大国心态,确立更具针对性的东亚地区战略,以长远眼光处理中日关系。本文通过以中日之间的战争为时间基础,介绍日本的军事战略思想,从而总结出日本军事战略思想中自古至今所传承的一些思想,以及介绍近几年日本的新军事变革及其国际秩序观。最后阐述其对我国的影响,并针对日本的一系列措施我国所应做出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日本军事思想;日本国际秩序观;中国应对对策

摘要I 1 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 1 1.1 日本的兵书《斗战经》 1 1.2 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 2 2 日本的国际秩序观 4 3 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6 4 参考文献8

日本军事思想的发展历史 日本的兵书《斗战经》 日本的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同日本的军事著作密不可分。而日本关于军事方面的著作中《斗战经》是对日本军事思想形成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斗战经》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本著名兵书。其作者,据《斗战经》序中说,“或曰太祖宰相维时卿作,或曰太宰师匡房卿书也,今不可考证。”[1]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是中国兵书,特别是《孙子兵法》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时代。《斗战经》一书就是日本兵学家深入研究中国兵书和日本传统兵学思想的结晶。书中批判了当时在日本影响很大的《孙子兵法》的一些观点,指出要从日本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孙子兵法》,强调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突出宣传日本的民族精神。因此,《斗战经》一书充分体现了日本结合自身民族特性对于军事及战争的看法。该书问世以后,深受日本民众欢迎,“自幼至名,手不舍卷”,广为流传。日本兵学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此书不在奇,不在正,不在权,与天地同于理,与阴阳合于化。”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一、提倡继承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本书特别强调日本要有自己的民族性,要继承和发扬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二、提出“武”是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是“先武后文”,本书十分重视“武”的作用,认为“武”乃是促进天地形成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对于战争的看法是战争推动历史发展,崇尚武力。这是日本传统军事思想中的精髓,同我国的中庸仁爱之道相背驰。三、主张正攻战法,以“力”和“势”致胜。四、强调刚毅是战争中制胜的根本条件。本书认为,刚毅精神是日本民族的根本。五、揭示用兵规律和原则。本书根据日本传统的兵学思想和战争经验,总结了用兵的经验,提出了许多用兵原则。该书虽然反映了日本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揭示了一些战争规律和作战原则,但对中国古代兵学名著的看法却是错误的,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色彩和很大的片面性。 中日之间爆发的战争 纵观中日历史,是战争与和平纠缠不休。历史上,中日曾经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结果三胜两败。古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三次战争:白江口之战(胜)、蒙日战争(败)和万历援朝战争(胜)。近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二次战争:甲午海战(败)和抗日战争(胜)。[2] 中日第一战:唐朝时期的白江口之战。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再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百济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应援百济。此战日本战败,日本试图在朝鲜半岛上扩张势力的野心成为泡影,天智天皇不得不在战后与唐重新修好。日本积极向唐朝学习军事制度及军事知识,大化革新也使国内全盘唐化。盛唐时期,日本也得以发展,强壮自身力量。 中日第二战:元朝时期蒙日战争。自唐朝以后,被注入了盛唐精气的日本在中国面前越来越自信了,而中国的朝廷相反却在日本人面前越来越没面子了。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后,建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蒙古帝国,1259年高丽投降,元朝遂于日本隔海相望。这时,与元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遍及两大洲,唯独日本不通友好。于此,元世祖忽必烈先后同日本发动了两次战争。日本起初不敌元朝,但由于天气原因致使元朝攻打日本失败。此后的日本更加跋扈,在两国关系中开始更加主动的挑衅。日本的军事战略开始呈现对外扩张趋势。中日第三战:明朝时期的万历援朝战争。此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日本对外积极扩张,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明朝由于自身腐朽衰败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日本人却受益良多。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发展国力,为对外侵略扩张积蓄力量。 中日第四战: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由于制度腐朽,落后战败,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简)超图软件-SM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V1-20120619

SuperMap二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简要版)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 1.概述 二维GIS技术历经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桌面式GIS经过组件式GIS、WebGIS发展到目前的服务式GIS,其技术体系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二维GIS具有强大的二维空间查询分析统计功能,灵活多样的应用形式,但是对于日益兴起的三维GIS应用,二维GIS已略显疲态。 二三维一体化技术是超图软件在2009年正式向全行业推出的新一代GIS技术,如今,它已成为SuperMap GIS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二三维一体化的应用不断深化,体系也日渐完善。同时,它将GIS中的二维空间数据与三维空间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下,打破了以前三维GIS系统相对于二维GIS系统在数据、功能、结构上需要另起炉灶的弊端。这样,用户建设一套系统,就可以同时拥有二维和三维两种应用形式。 2.二三维一体化技术优势 二维GIS和三维GIS是从计算机对真实世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的两种GIS技术。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二维GIS技术早已进入了成熟期。而三维GIS则逐渐迈入低谷期。尽管2005年6月Google Earth软件推出让三维大热,但越来越多的对三维GIS的价值质疑,使三维GIS的显现度有所下降。 三维GIS因更接近于人的视觉习惯而更加真实,同时三维能提供更多信息;而二维也有比三维更宏观、更抽象、更综合的优点,两者各有所长。2006年,超图启动了新一代具有自主创新内核的、与二维一体化的、面向管理的三维GIS平台软件研发,并将之命名为Realspace GIS技术,也就是SuperMap GIS 6R中的“R”。 Realspace GIS(真空间GIS)技术体系突破了二维GIS平台与三维GIS平台割裂的局面,构建了二维与三维一体化的GIS 平台,实现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功能等多方面的二三维一体化应用。该技术体系能保证二维与三维GIS技术的无缝融合,包括:二维与三维在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方案、数据管理、可视化和分析功能的一体化,提供海量二维数据直接在三维场景中的高性能可视化、二维分析功能在三维场景中的直接操作和越来越丰富的三维分析功能。可见,Realspace GIS将成为解决三维GIS技术无法满足深度应用的瓶颈之道,未来几年GIS应用都会受到这个技术的影响。 3.二三维一体化技术架构 它是一套基于SuperMap UGC(Universal GIS Core)底层类库和OpenGL三维图形处理库的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客户端开发包,实现了三维的浏览器端应用,使得我们不需要在客户端进行复杂的安装及配置,简简单单打开浏览器即可浏览、操作三维场景,进行三维相关的应用和分析。该客户端应用程序以ActiveX控件形式集成于Web网页中。 Realspace GIS技术突破了三维GIS以往只能满足“查一查”、“看一看”的应用瓶颈,更加贴近和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操作体验,推动了三维GIS的深度应用,并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虽然“云GIS”服务模式的发展和成熟还需面临很多挑战,但是,可以预见,未来基于公有云平台的GIS社会化服务必将成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方向。具体的技术架构设计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