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组网入门

IP组网入门
IP组网入门

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系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备注:实验包括基本技能、进阶技能和创新技能,如果没有创新技能方案则最高分为90分,

四、进阶技能的任务与要求

根据相关的技术与背景知识,并以前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请尝试自主完成以下任务: 在下图所示的拓扑结构中,路由器R1的F0/0端口的IP 地址已配置为10.0.0.254/24,F0/1端口的IP 地址已配置为10.0.1.254/24,路由器R1已正确配置,请为拓扑结构图中的所有主机进行网络的相关配置,使得所有的主机之间能够IP 连通。

R1

Switch1

Swithc2

F0/0

F0/1

PC1

PC2

PC21

PC23

PC22

图 IP 组网入门进阶拓扑

注:1。此模板为专业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若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可在此模板基础上增加,但不可减少。

2.实验报告必须在学生提交报告后一星期内批改。

另附创新技能方案及结果分析

说明:

①上下页边距改成2厘米,左边距为2.0厘米,右边距为1.5厘米。

②表格位置为居中

创新活动

某企业需建立一个企业的内部IP网,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23所示,网络中心设置在2号楼,1号楼与2号楼的距离为200米,3号楼与2号楼的距离为600米。其中,1号楼有128台主机,2号楼有300台主机,3号楼有50台主机,有人为该企业网络提供了如下的IP地址规划方案:

1)为1号楼的128台主机提供一个C类地址

2)为2号楼的300台主机提供一个B类地址

3)为3号楼的50台主机提供另一个C类地址

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1)根据该规划给出有关主机与接口的IP地址配置方案;

2)分析该地址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针对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更加高效的IP规划

图1.23 IP组网入门创新拓扑结构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IP地址的概念 1.IP地址组成 IP地址源于Internet,是一种层次结构的地址,适合于众多的互联网。Internet中每一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且这个IP地址必须是全网唯一的。一个IP地址标识一个网络和与此网络相连的一台主机。IP地址由4个字节32位二进制数组成,使用点分十进制数表示。4个字节的IP地址分为两个层次部分:网络号(Network ID)和主机号(Host ID),如202.93.120.44。 在网络寻址时只需要网络号,从网络中经过多个网络(网关)最终到达目的网络,用网络号即能判断是否到达目的网络,与主机号无关,主机号用于在目的网络中区分某台主机。 一个基本的地址分配原则:要为同一网络的所有主机分配相同的网络标识号,同一网络内不同主机必须分配不同的主机标识号(主机号)以区分主机。不同网络内的每台主机必须有不同的网络标识号。 要使自己的主机加入Internet,为了避免IP地址与其他网络相冲突,必须向Internet NIC (网络信息中心)获得IP地址和域名。 2.IP地址的类别 因特网标准定义了五种类型的IP地址。三种基本种类是A类、B类和C类。如表1-1所示: 种类IP地址网络ID 主机ID A W.X.Y.Z W X.Y.Z B W.X.Y.Z W.X Y.Z C W.X.Y.Z W.X.Y Z 表1-1 IP地址的八位组 图1-1显示了根据地址种类划分网络ID和主机ID的情况。A类网络地址为主机ID分配了24位,为网络设备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主机ID;B类网络地址提供的网络ID数与每个网络ID 的主机ID数目是一样的,使管理员能够配置大量的网络,但每个网络允许拥有较少的主机数;C类网络地址提供的网络ID较多,但允许每个网络ID拥有的主机数目很少。 (1)A类地址:一个字节的网络地址,最高位为0,允许有126个网络,每个网络中用3个字节表示主机地址,能够容纳多达16 777 214个主机ID。其格式如表1-2所示。使用A 类地址时可分配的网络ID范围是:1.X.Y.Z~126.X.Y.Z。A类地址适合大型网络。 网络ID 主机ID 0 8 16 24 32 表1-2 A类地址格式

IP地址基础知识

IP地址是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的简称。用于internet上主机的唯一标识。通信时要利用IP地址来指定目的主机地址。有两种 形式来表示计算机在internet的地址:一种是数字表示的地址,称为IP地址。另 一种是用字母表示的地址,称为域名地址(domain name address)。 IP地址的组成 通常所说的IP使用32位的地址,也可称为IPv4。它的地址由类别、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共3个部分组成。类别区分地址的使用方式,网络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的网络,主机地址用于在一个网络中区分主机。 所谓“分类”就是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固定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net-id,它标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host-id,它标示该主机。或者说,这两级的IP地址可以记为: 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IP地址分成5类:A类(Class A),B类(Class B),C类(Class C),D类(Class D),E类(Class E)。其中A、B和C类地址是基本的internet地址,是用户使用的地址,D类地址用于多目标广播的广播地址,E类地址为保留地址。 A类地址通常分配给有许多机器级网的大型网络,它用第一位“0”作为标志。使用24位主机地址来标示联网计算机,网内主机可达1600万个,而网络地址使用7位来限制可被识别的网络数目; B类地址用“10”作为标志,使用16位主机地址和14位的网络地址;网内主机最多65534个; C类地址用“110”作为标志,主机地址占8位,网内主机数目有254个,网络地址21位,C类地址主要用于联网主机数目少而网络数目多的网络;

局域网与组网工程复习参考答案

《局域网与组网工程》复习参考 一、考试题型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综合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说明:1、以上考试题型的分值为参考,具体各题的分值可能会适当调整。 2、选择题、填空题、简单题考核的知识点为基本原理、方法、定义 等。 3、综合题主要考核:(1)综合问答;(2)简单网络规划设计、综合 布线方法、介质和设备选择的综合应用。 二、各章要求 第1章局域网概述 1、局域网有哪些特点?局域网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有哪些? 特点: ①局域网是限定区域的网络 ②局域网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 ③误码率低 ④局域网的线路是专用的 组成: ①网络服务器 是局域网的核心,用于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 ②工作站 是网络的前段窗口,用户一般通过它来访问网络的共享资源 ③通信设备 通信设备是进行数据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网卡、传输介质和网络互连设备等 ④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软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2、局域网分为哪些种类?各种局域网的的定义,各自有什么特点? 按局域网的规模分类: 1小型局域网(100m内,20-50台) 2中型局域网(100米以上,60台以上)

3大型局域网(范围广、台数多) 按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网络(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2无线网络(微波、红外线、无线电) 按拓扑结构分类 1总线型拓扑结构(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 组网费用低、网络用户扩展灵活、维护较容易、扩展性较差、传输效率低 2星型拓扑结构(连接在一个网络集中设备) 容易实现、节点扩展,移动方便、维护容易、网络传输数据快3环型拓扑结构(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 仅适用于IEEE 802.5的令牌网、实现非常简单,投资小、传输速度较快、维护困难、扩展性能差 4混合型拓扑结构(通常指星型和总线型混合适用) 按管理模式分类 1对等局域网(没有服务器、各计算机地位是平等的,小型网络) 2客户/服务器局域网(客户机和服务器) 3、简述IEEE802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与区别。 1、IEEE802模型是在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实现基本通信功能的,高层的标准没有制定,因为局域网的绝大多数高层功能与OSI参考模型是一致的 2、局域网的物理层负责物理连接和在媒体上传输比特流,其主要任务是描述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这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相同。 3、IEEE802模型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4、IEEE802模型没有网络层,这是因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非常简单 4、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简述CSMA/CD的工作过程。CSMA/CD和CSMA/CA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指控制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信息的合理传输,对信道进行合理分配的方法。 工作过程:在网络中,任何一个工作站在发送信息前,要侦听一下网络中有无其他工作站在发送信号,如无则立即发送,如有,即信道被占用,此工作站要

IP地址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1. 19 2.168.1.0/24 使用掩码255.255.255.240 划分子网,其可用子网数为(B),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地址数为() A. 14 14 B. 16 14 C. 254 6 D. 14 62 2 子网掩码为255.255.0.0 ,下列哪个IP 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中(C ) A. 172.25.15.201 B. 172.25.16.15 C. 172.16.25.16 D. 172.25.201.15 3. B 类地址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 ,则每个子网内可用主机地址数为(C ) A. 10 B. 8 C. 6 D. 4 4. 对于 C 类IP 地址,子网掩码为25 5.255.255.248 ,则能提供子网数为(B) A. 16 B. 32 C. 30 D. 128 5. 三个网段192.168.1.0/24 ,192.168.2.0/24 ,192.168.3.0/24 能够汇聚成下面哪个网段(D ) A. 192.168.1.0/22 B. 192.168.2.0/22 C. 192.168.3.0/22 D. 192.168.0.0/22 6.IP 地址219.25.23.56 的缺省子网掩码有几位?C A.8 B.16 C.24 D.32 5.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 D 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6.一台IP 地址为10.110.9.113/21 主机在启动时发出的广播IP 是? B A.10.110.9.255 B.10.110.15.255 C.10.110.255.255 D.10.255.255.255 7.规划一个C 类网,需要将网络分为9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15 台主机, 下列哪个是合适的子网掩码? D A.255.255.224.0 B.255.255.255.224 C.255.255.255.240 D.没有合适的子网掩码 8.与10.110.1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 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9.IP 地址190.233.27.13/16 的网络部分地址是?B A.190.0.0.0 B.190.233.0.0 C.190.233.27.0 D.190.233.27.1 10.没有任何子网划分的IP 地址125.3.54.56 的网段地址是? A A.125.0.0.0 B.125.3.0.0

【个人总结系列-46】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数据包格式分析-传输过程-IP地址分类-网络设备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数据包格式分析-传输过程-IP地址分类-网 络设备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 1.1.1 对数据包格式的分析 由于在对包进行分析时都要参考数据包的格式,所以数据包的格式是相当重要的。在抓包时,首先是获得链路层的帧,根据帧头可以获得源mac和目的mac以及上层的协议。一般帧头是14byte,链路层帧的包头结构在程序中的表示如下: /* 6字节的mac地址*/ typedef struct mac_address { u_char byte1; u_char byte2; u_char byte3; u_char byte4; u_char byte5; u_char byte6; } mac_address; /* 14字节的ether帧头*/ typedef struct ether_header { mac_address dest_mac; mac_address src_mac;

u_short protocal; } ether_header; 根据帧头的长度将指针往后移,然后可以获得IP数据报的头部指针,根据报头信息可以获得源IP、目的IP、上层协议、头部长度、总长度等信息,IP数据报的头部格式如下图所示: 图2.2.2.1 IPV4头部格式 图2.2.2.2 IPV6头部格式 IPV4报文结构在程序中的表示: /* 4字节的IP地址*/ typedef struct ip_address { u_char byte1; u_char byte2; u_char byte3; u_char byte4;

} ip_address; /* IP头部*/ typedef struct ip_header { u_char ver_ihl; // 版本(4 bits) + 首部长度(4 bits) u_char tos; //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u_short tlen; // 总长(Total length) u_short identification; // 标识(Identification) u_short flags_fo; // 标志位(Flags) (3 bits) + 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 (13 bits) u_char ttl; // 存活时间(Time to live) u_char proto; // 协议(Protocol) u_short crc; //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ip_address saddr; // 源地址(Source address) ip_address daddr; //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u_int op_pad; // 选项与填充(Option + Padding) } ip_header; 然后根据报头长度又可以计算出TCP或UDP的头部指针,根据TCP或UDP的头部信息可以获得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等信息,一般TCP的头部长度为20bytes,UDP的头部长度为8bytes,TCP和UDP的报文格式如下所示:

IP地址基础知识详解

IP地址基础知识详解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和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已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深入到寻常百姓家。谈到因特网,IP地址就不能不提,因为无论是从学习还是使用因特网的角度来看,IP地址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INTER NET的许多服务和特点都是通过IP地址体现出来的。 一、IP地址的概念 我们知道因特网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联为一体而构成的通信网络的总称。联在某个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之间在相互通信时,在它们所传送的数据包里都会含有某些附加信息,这些附加信息就是发送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和接受数据的计算机的地址。象这样,人们为了通信的方便给每一台计算机都事先分配一个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一样的标识地址,该标识地址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IP地址。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而且在INTERNET 范围内是唯一的。例如,某台联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的IP地址为: 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 很明显,这些数字对于人来说不太好记忆。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组成计算机的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这样上述计算机的IP地址就变成了:210.73.140.2。 二、IP地址的分类 我们说过因特网是把全世界的无数个网络连接起来的一个庞大的网间网,每个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其自身的IP地址而被唯一标识的,据此我们也可以设想,在INTERNET上这个庞大的网间网中,每个网络也有自己的标识符。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很相像,例如有一个电话号码为0515163,这个号码中的前四位表示该电话是属于哪个地区的,后面的数字表示该地区的某个电话号码。与上面的例子类似,我们把计算机的IP地址也分成两部分,分别为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用同一个网络标识,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都有一个主机标识与其对应?IP地址的4个字节划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网络段,即网络标识;另一部分用以标明具体的节点,即主机标识,也就是说某个网络中的特定的计算机号码。例如,盐城市信息网络中心的服务器的IP地址为2 10.73.140.2,对于该IP地址,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这样上述的IP地址就可以写成: 网络标识:210.73.140.0 主机标识:2 合起来写:210.73.140.2 由于网络中包含的计算机有可能不一样多,有的网络可能含有较多的计算机,也有的网络包含较少的计算机,于是人们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把32位地址信息设成三种定位的划分方式,这三种划分方法分别对应于A类、B类、C类IP地址。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用二进制表示IP地址的话,A类IP地址就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A 类IP地址中网络的标识长度为7位,主机标识的长度为24位,A类网络地址数量较少,可以用于主机数达1600多万台的大型网络。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号码中,前两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两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如果

IPv6组播组网解决方案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v6 READY PHASE 2增强版认证的公司,一直处于IPv6研发的最前端,具有世界最领先的IPv6技术。同时IPv6组播技术也是国内国际一流,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满足各种需求的IPv6组播解决方案技术。现将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提供的全方位的IPv6组播组网解决方案作下简介。 Ipv6 PIM解决方案 IPv6 PIM (IPv6协议无关组播)是指跟IPv6单播协议无关的IPv6组播技术,也就是指不管哪种单播路由(IPv6静态单播路由、RIPng、OSPFv3、BGP4)学习到的单播路由,IPv6 PIM都可以利用单播路由进行转发,即IPv6 PIM的转发是需要利用IPv6单播路由的,但是IPv6 PIM它不依赖于某个单播路由,所以它被称为IPv6协议无关组播。尽管我们称呼IPv6 PIM为IPv6组播路由协议,但是实际在利用IPv6单播路由协议。 Ipv6 PIM-DM解决方案 IPv6 PIM-DM(IPv6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是一种密集模式的IPv6协议无关组播,采用的是扩散与剪枝技术,即使用“推”(Push)模型,组播信息整网络的扩散(Flood),下游不想接收的话则剪枝(Prune),是周期性地扩散、剪枝。主要被用于小范围IPv6组播网络中。 如下图所示:在汇聚层的DCRS-5950和核心层的DCRS-7600上均起IPv6 PIM-DM,第一跳DR(即跟IPv6组播服务器直接相连的DCRS-5950)收到IPv6组播流量后即向下按周期性扩散,依次类推。IPv6 PIM-DM区域均支持MLDv1/v2。IPv6 PIM-DM一般推荐在组播服务器少,网络拓扑简单的小范围内使用。

最新1.IP基础知识练习

IP基础知识 试题讲解: 1. 中国移动IP承载网整体网络规划定位于核心、汇聚和接入3层结构,包括的设备是()。 A、核心节点部署核心路由器(CR) B、汇聚节点部署汇聚路由器(BR) C、接入节点部署接入路由器(AR) D、以上均是 答案:D 2. 中国移动IP承载网网管系统暂采用集中设置的原则进行组织,其主要管理功能包括() A、网元层管理功能 B、网络层管理功能 C、MPLS VPN业务管理功能 D、以上都是 答案:D 3. 在一个局域网中A主机通信初始化时将通过()方式在网络上询问某个IP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是什么. A、组播 B、广播 C、单播 D、点对点 答案:B 4. 在一个C类地址的网段中要划分出15个子网,下面那个子网掩码比较适合( ) A、255.255.255.252 B、255.255.255.248 C、255.255.255.240 D、255.255.255.255 答案:C 5. 在路由器中,如果去往同一目的地有多条路由,则决定最佳路由的因素有( ) A、路由的优先级 B、路由的发布者 C、路由的cost值 D、路由的生存时间 答案:A 6. 在OSI分层模型中,时钟同步是在哪一层实现的( ) A、应用层 B、物理层 C、数据链路层 D、会话层 答案:B 7. 有5类IP地址,下面哪一类地址是组播使用的( ) A、B B、C C、D D、E

答案:C 8. 以下哪些内容是路由信息中所不包含的( ) A、源地址 B、下一跳 C、目标网络 D、路由权值 答案:A 9. 以下哪些哪些组播地址被预留( ) A、10.0.0.0~10.255.255.255 B、239.0.0.0~239.255.255.255 C、224.0.0.0~239.255.255.255 D、224.0.0.0~224.0.0.255 答案:D 10. 以下不属于中国移动IP承载网接入节点设置原则是() A、原则上按照成对方式在每个网络覆盖城市进行部署 B、尽可能控制业务接入城市的接入路由器(AR)的设置数量 C、考虑RAN部分的接入和承载 D、覆盖3G核心网网元和其它相关业务(2G GPRS核心网、BOSS、网管、OA等)的接入需求 答案:C 11. 选出基于TCP协议的应用程序() A、PING B、TFTP C、TELNET D、OSPF 答案:C 12. 下列应用层协议基于UDP的是( ) A、FTP B、Telnet C、TFTP D、HTTP 答案:C 13. 下列关于IPv6协议优点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A、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B、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rnet连接 C、IPv6协议具有128个地址空间,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 D、IPv6协议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答案:D 14. 下列关于HTTP协议论述正确的是( ) A HTTP是面向连接的、无状态的、面向记录的协议 B HTTP是无连接的、无状态、面向对象的协议 C HTTP是面向连接、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D HTTP是面向连接、有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 答案:C

tcpip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TCP/IP基础知识 TCP/IP分层及各层主要协议 数据链路层:SLIP、PPP 网络层:IP、ARP、RARP、ICMP 传输层:TCP、UDP 应用层:FTP、TELNET、SMTP、HTTP、TFTP ===================== 这部分与宇航出版社的《Microsoft Windows NT4.0 环境下的TCP/IP网络互联》中的第一、二章(除ARP外)对应 首先我们这门课是TCP/IP在Windows NT中的应用,并不完全讲TCP/IP协议,所以有一些TCP/IP理论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涉及到。在讲TCP/IP在Windows NT中的应用时,我们先回顾一下,在网络基础中讲到的网络的OSI模型,假如有同学从TCP/IP学起,此处作一个铺垫。 第一课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face) OSI模型最初是用来作为开发网络通信协议族的一个工业参考标准。通过严格遵守OSI模型,不同的网络技术之间可以轻易地实现互操作。

OSI模型包含许多被分割成层的组件。在网络数据通信的过程中, 当接收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下面层传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

OSI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是虚电路。兼容OSI模型的网络栈的每一部分都不知道其上面层和下面层的行为和细节;它只是向上和向下传输数据。就模型的层次而言,每一层都有一虚电路直接连接目的主机上的对应层。就每一层而言,它的数据在目的层被解包的方式和被打包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层不知道传输数据的实际细节;它

虚电路结构增强了OSI模型每一层的模块性;实现每一层的软件可以被栈的开发人员和工作站的管理人员移走、替代和更新而是影响它上面和下面的层。这允许灵活地改变网络类型和更新层来处理错误和增加新特性。每一层都利用其上层和下层的服务来维持它和远地主机上对应层的虚电路。 第二课TCP/IP协议一.Internet的现状 1.TCP/IP的发展过程及组织 ISO C(Internet Society) 应用软 件IAB

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

目录 1 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1-1 1.1 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简介..................................................................................................................1-1 1.1.1 RPF检查机制..........................................................................................................................1-1 1.2 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配置任务简介...................................................................................................1-3 1.3 使能IPv6组播路由.............................................................................................................................1-3 1.4 配置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1-4 1.4.1 配置准备.................................................................................................................................1-4 1.4.2 配置IPv6组播路由策略...........................................................................................................1-4 1.4.3 配置IPv6组播转发范围...........................................................................................................1-4 1.4.4 配置IPv6组播转发表容量.......................................................................................................1-5 1.4.5 配置RPF检查失败的处理方式.................................................................................................1-5 1.5 IPv6组播路由与转发显示和维护.......................................................................................................1-7 1.6 常见配置错误举例.............................................................................................................................1-8 1.6.1 IPv6组播数据异常终止...........................................................................................................1-8

TCPIP基础知识分析

OSI模型包含许多被分割成层的组件。在网络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每一层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当传输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上面层格式化后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操作,然后把它传给下面的层。当接收数据的时候,每一层接收到下面层传过来的数据,对数据进行解包,然后把它传给上一层。

虚电路结构增强了OSI模型每一层的模块性;实现每一层的软件可以被栈的开发人员和工作站的管理人员移走、替代和更新而是影响它上面和下面的层。这允许灵活地改变网络类型和更新层来处理错误和增加新特性。每一层都利用其上层和下层的服务来维持它和远地主机上对应层的虚电路。

第二课 TCP/IP协议 一.Internet的现状 1. TCP/IP的发展过程及组织 ISOC(Internet Society) 应用软件 IAB IETF IANA IRTF 2.说明TCP/IP的重要性 连接不同系统的技术 开放系统,可通过Request for comments开发自己的TCP/IP解法 与Internet连接:节省资金 提供强有力的WAN连接:可路由,为广域网设计的 二.TCP/IP协议族 1.TCP/IP协议族 英文全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中文全称: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TCP/IP实际上是一族协议,不是单一的协议,详见【附图一】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如果一台IP机器不带磁盘,启动时无法知道其IP地址。但它知道它的MAC地址。RARP协议是丢失灵魂者的精神病分析家。它发出一个分组,其中包括其MAC地址,要求回答这一MAC地址的IP地址。一个称为RARP服务器的特定机器作出响应并回答。至此,这一身份危机就获得解决。像一位优秀的分析家一样RARP使用已知信息,即机器的MAC地址,求得其IP地址完成机器ID的确定。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

武汉理工大学TCPIP及网络编程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TCP/IP基础:分层模型、IP地址特点、应用层主要协议; 网络编程基础:预留常用端口号、TCP与UDP的主要特点及各自编程主要步骤、应用层的唯一标识、IO模型、MFC对Windows Sockets封装类、WinInet API的封装类功能;ARP:主要步骤、主要概念、主要函数及功能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编程:客户端/服务器端编程主要步骤、主要概念 FTP:主要交互命令、请求流程 HTTP:客户端请求主要命令、http请求流程 电子邮件:客户端主要命令、标准信头、发生接收主要步骤 编程分析:tcp编程客户机/服务器基本编程、udp基本编程。 TCP和UDP特点及各自编程步骤 TCP特点: (1)TCP 是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 (2)每一条TCP 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endpoint),每一条TCP 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一对 一)。 (3)TCP 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 (4)TCP 提供全双工通信。 (5)面向字节流。 (6)TCP不保证最小传输速率,TCP不允许发送进程以设想的速率发送数据 (7)TCP不提供任何延时保障 UDP 特点: (1)UDP 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UDP 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同时也不使用拥塞控制。 (3)UDP 是面向报文的。UDP 没有拥塞控制,很适合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4)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UDP 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 个字节。 (6)UDP也不提供延时保障 编程步骤: TCP编程

UDP编程 2.客户/服务器端编程主要步骤: 3.电子邮件 STMP指令 QUIT:终止会话 HELP:请求SMTP命令的帮助 NOOP:空操作 VRFY:验证地址(不要求一定启用) EXPN:扩展一个别名 HELO:客户机问候服务器 MAIL:指定邮件的发送者 RCPT:指定邮件的接收者 DA TA:发送邮件的数据状态 REST:复位会话状态 SEND:指定要发送到用户终端的邮件的发送者SOML:Send或Mail

IP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为了更好地指导IP RAN网络建设,根据IP RAN网络组网原则和运维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总体网络架构 IP RAN网络结构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组网,地市核心层部署ER设备,上联业务核心网络;汇聚层部署B设备对,口字型上联ER;接入层部署A设备,环形或链型上联B设备对。 网络架构图如下: 二、IP RAN组网指导原则 (一)核心层组网原则 各地市核心层均部署RAN ER设备对,用于本地网基站、政企

客户等业务的调度转接。其中一般本地网暂设置2台RAN ER设备,特大本地网部署多台RAN ER设备。 1.承载LTE业务 核心层城域RAN ER直接口字型上联EPC CE,汇聚ER至城域ER双归;其他地市核心层RAN ER口字型上联CN2 PE,通过CN2网络口字型上联EPC CE。 2.承载政企客户业务 省中心部署1对政企专用RAN ER,实现跨地市政企客户业务端到端的配置及调度转接,各地市RAN ER均通过10GE链路口字型上联省中心政企RAN ER。 (二)汇聚层组网原则 IP RAN汇聚层按照综合承载网规划结果部署B设备对,用于汇聚和转接区域内的移动、政企客户等业务。具体原则如下:(1)B设备成对部署并口字型上联RAN ER; (2)现阶段B设备部署在城区,今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考虑下沉; (3)1对B设备接入宏基站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 (4)B设备上联ER和B设备互联链路应分系统或分路由承载; (5)汇聚层及以上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需扩容链路,预警值为:峰值大于60%且忙时均值大于40%。

防火等级IP的基本知识

防火等级IP的基本知识(2008/11/14 11:30) IP等级 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缩写,IP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来源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 60529,这个标准在2004年也被采用为美国国家标准。在这个标准中,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的防护,IP等级的格式为IPXX,其中XX为两个阿拉伯数字,第一标记数字表示接触保护和外来物保护等级,第二标记数字表示防水保护等级,具体的防护等级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IP是国际用来认定防护等级的代号Ip等级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第二个数字由表示防水,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组长越佳。 防尘等级 号码防护程度定义 0 无防护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大于50mm之物体侵入防止人体因不慎碰到灯具内部零件防止直径大于50mm 之物体侵入 2 防止大于12mm之物体侵入防止手指碰到灯具内部零件 3 防止大于2.5mm之物全侵入防止直径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或物体侵入 4 防止大于1.0mm之物体侵入防止直径大于1.0的蚊蝇、昆虫或物体侵入 5 防尘无法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侵入灰尘量不会影响灯具正常运作 6 防尘完全防止灰尘侵入 防水等级 号码防护程度定义 0 无防护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滴水侵入防止垂直滴下之水滴 2 倾斜15度时仍防止滴水侵入当灯具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滴水 3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防止雨水、或垂直入夹角小于50度方向所喷射之水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防止各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 5 防止大浪的水侵入防止大浪或喷水孔急速喷出的水侵入 6 防止大浪的水侵入灯具侵入水中在一定时间或水压的条件下,仍可确保灯具正常运作 7 防止侵水的水侵入灯具无期限的沉没水中在一定水压的条件下,及可确保灯具正常运作 8 防止沉没的影响

TCPIP基础

TCP/IP基础 TCP/IP协议体系结构简介 1、TCP/IP协议栈 四层模型 TCP/IP这个协议遵守一个四层的模型概念: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 模型的基层是网络接口层。负责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网络接口层将帧放在网上,或从网上把帧取下来。 互联层 互联协议将数据包封装成internet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这里有四个互联协议: 网际协议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 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同一物理网络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送错误。 互联组管理协议IGMP:被IP主机拿来向本地多路广播路由器报告主机组成员。 传输层 传输协议在计算机之间提供通信会话。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两个传输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通信连接。适合于一次传输大批数据的情况。并适用于要求得到响应的应用程序。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了无连接通信,且不对传送包进行可靠的保证。适合于一次传输小量数据,可靠性则由应用层来负责。 应用层 应用程序通过这一层访问网络。 网络接口技术 IP使用网络设备接口规范NDIS向网络接口层提交帧。IP支持广域网和本地网接口技术。 串行线路协定 TCP/IPG一般通过internet串行线路协议SLIP或点对点协议PPP在串行在线进行数据传送。(是不是我们平时把它称之为异步通信,对于要拿L INUX提供建立远程连接的朋友应该多研究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2、ARP 要在网络上通信,主机就必须知道对方主机的硬件地址(我们不是老遇到网卡的物理地址

ip地址基础入门知识

一、简介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具有上网功能的电子设备都有IP地址,就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IP地址分为IPV4 IPV6,我们所说的的IP地址指的是IPV4的地址。 IPV4(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互联协议版本4,有版本V4之前就有IPV1 IPV2IPV3,同样有IPV5 IPV6,IPV5在实验中已经夭折,替代IPV4的将是IPV6。(IPV4地址比如:192.168.1.1、114.114.114.114,IPV6地址比如:2001::1) 注:接下来我们讲的IP指的是IPV4地址 1、IP是电子设备间的名字。

互联网的三大巨头通过IP把设备和设备,人和人连接起来。 二、什么是IP地址? 我们常见的是IP地址是十进制的,我们在小学学到的十进制缝十进一,说的就是十进制。

真正的IP地址到底怎样呢?IP地址是由二进制组成的,但为了方便人的记忆转换为十进制。 题外话:为什么人要用十进制,机器使用二进制的,在小的时候数数掰着手指数,当手指不够数的时候拿东西标记下,而人的手指头只有十根,这样就造就了十进制,而机器使用“开”“关”电路的方式,正好表示0或1,进而形成了二进制。 1.十进制的计算方式 (1010)10 =1×103+0×102+1×101+0×100 2.二进制的计算方式 (1010)2 =1×23+0 ×22+1×21+0 ×20 3.二进制转换十进制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转换为十进制的方式让人更容易记忆。 4.IP地址的组成 IP地址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比如:

网络部分如果一样代表在同一个网段(主机部分可以不一样)。什么叫同一个网段(同一个广播域)呢?好比在同一房间的人一样,他们之间通讯可以基本靠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广播。不同网段的好比不同房间的他们之间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讯。 IP地址分为4组,8bit(8个二进制)一组,4个组组成了32个二进制。 二进制1111 1111转换为十进制为255 二进制 1111 1111 十进制

关于组播配置示例

组播配置举例 组播配置举例 关键词:IGMP、IGMP Snooping、组播VLAN、PIM、MSDP、MBGP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组播功能在具体组网中的应用配置,包括以下两种典型组网应用:域内的二、三层组播应用情况,以及域间的三层组播应用情 况。 缩略语:

目录 1 特性简介 2 应用场合 3 域内二、三层组播配置举例3.1 组网需求 3.2 配置思路 3.3 配置步骤 3.3.1 Router A的配置 3.3.2 Router B的配置 3.3.3 Router C的配置 3.3.4 Router D的配置 3.3.5 Switch A的配置 3.3.6 Switch B的配置 3.3.7 Switch C的配置 3.4 验证结果 4 域间三层组播配置举例 4.1 组网需求 4.2 配置思路 4.3 配置步骤 4.3.1 Router A的配置 4.3.2 Router B的配置 4.3.3 Router C的配置

4.3.4 Router D的配置4.3.5 Router E的配置4.3.6 Router F的配置 4.4 验证结果 5 相关资料 5.1 相关协议和标准

1 特性简介 组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的形式发送到某个确定的节点集合,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其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而其它主机则不能收到。 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以下是对各常用组播协议的简单介绍: 1. IGMP IGMP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组成员管理的协议,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IGMP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连的路由器之间,其实现的功能是双向的:一方面,主机通过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的组播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实现所连网段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2. 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是运行在二层设备上的组播约束机制,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运行IGMP Snooping的二层设备通过对收到的IGMP报文进行分析,为二层端口和组播MAC地址建立起映射关系,并根据这个映射关系转发组播数据。 3. 组播VLAN 在传统的组播点播方式下,当连接在二层设备上、属于不同VLAN的用户分别进行组播点播时,三层组播设备需要向该二层设备的每个VLAN分别发送一份组播数据;而当二层设备运行了组播VLAN之后,三层组播设备只需向该二层设备的组播VLAN发送一份组播数据即可,从而既避免了带宽的浪费,也减轻了三层组播设备的负担。 4. PIM PIM是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无关组播)的简称,表示可以利用静态路由或者任意单播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等)所生成的单播路由表为IP组播提供路由。组播路由与所采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只要能够通过单播路由协议产生相应的组播路由表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